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佈數據: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

作者:一月(爸媽精讀主筆)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這是一件沉痛又引人反思的事情。

前幾天,江蘇句容9歲男孩因撞碎學校玻璃,擔心受到責罰,留下遺書從17樓跳下,自殺身亡。

在那張用作業紙寫成的遺書上,稚氣的筆跡歪歪扭扭地寫到:

“我之到(知道)要chenfa(懲罰),suo(所)以我跳lou(樓)了。”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從撞碎玻璃到跳樓,中間隔了兩天時間。

即便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可憐的孩子也沒敢把打碎玻璃這件事告訴家人,最終選擇以命相抵。

玻璃碎了,孩子的命沒了,一個家庭土崩瓦解。

我們充滿惋惜的同時,也感到深深的悲哀,如今的孩子真是太脆弱了,視生命如草芥,動輒就自殺。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近幾年隨便打開網頁一搜,就會彈出成千上萬條少年兒童自殺的新聞,且自殺低齡化日趨嚴重。

蘭州市8歲男孩,因作業問題遭到父母責罵,把自己反鎖在家中自殺,經搶救無效死亡。

無錫學前東路9歲男孩,因頑皮和父親吵架,被父親鎖在房間內,於是從4樓跳下自殺。

重慶10歲男孩,因看電視跟父親引發爭執,不服父親管教,從20樓家中一躍而下當場死亡。

杭州和睦小學11歲女孩,因沒交作業,老師打電話讓家長將其接回家,當天晚上輕生。

揚州市花園小學11歲男孩,因未完成作業被老師批評,留下“學習太累、上學太累、活著太累”的QQ簽名,在廚房上吊身亡。

深圳13歲男孩,因寒假作業沒完成,害怕遭到大人責罰心理壓力過大,選擇了跳樓。

很多人認為,這些自殺的孩子大多是由於成績不好造成的壓力,實際上那些學習非常好的孩子,因為優秀所以對自己要求更高,揹負家庭和學校的希望更大,稍有退步便無法原諒自己。

去年10月份,發生在湖南省衡陽市,3個初中生共同自殺的新聞讓人震驚。

聰明漂亮的女孩唐予心,是衡陽市某中學的初三某班班長,在一次月考中成績下降比較嚴重,於是遭到老師和父母的嚴厲批評,為此唐予心倍感委屈,萌生了自殺的念頭。

她在班級的QQ群裡說了想要自殺的想法,這個想法不僅引發了一場討論,還有兩名男同學也要一起死。

於是在一個晚自習,唐予心留下一封遺書,與兩名男同學共同服食了大量處方藥,後來兩個男孩經過搶救脫離危險,而唐予心卻永遠閉上美麗的眼睛。

她在遺書中寫到:

“我知道我辜負了父母的養育之恩,也辜負了老師的培養,在此我深深地抱歉。但我的壓力實在太大了,其中原因也自方方面面。所以,我打算放棄生活,結束自己的生命……”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同樣是去年,11月份陝西初中男生跳樓事件引發網友一片譁然。

小李是陝西西安一名初三學生,被班主任帶去理髮店強行理了接近光頭的短髮,他先是拒絕上學,10天后又在父母準備去學校為自己辦理長期休學手續時跳樓自殺。

這個孩子平時一直自學日語,被理髮前一個月還考了全班前9名的好成績。

但老師按照學校規定帶他理的髮型讓他難堪,併產生了厭學情緒。

家長的安撫和老師的家訪都不能使他釋然,最終以死來表達不滿和怒氣。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教育藍皮書,蒐集了79例2013年中小學生自殺案例,孩子們的自殺理由五花八門:

被同學欺負冤枉、父母離異、被家長批評、作業沒完成、成績下滑或不理想、教師行為失當、家長期望值過高……

無論哪個理由拎出來,都不足以沉重到讓人無法接受,必須用自殺這種慘烈的方式與親人和世界訣別。

我們從中看到的,是孩子們脆弱到不堪一擊的心理承受能力。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如果稍微留意一下近幾年的權威報告,會發現一組組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

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佈數據: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發佈的《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有數據顯示: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個考慮過自殺。

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人》統計數據表明: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

婦聯發佈的《中國兒童發展狀況報告》中表露:中國自殺人數每年達60萬以上,5-14歲少年兒童佔自殺總人數的1.02%,15-24歲佔自殺總人數的26.64%。

現在的小孩家庭條件都很好,通常好幾代人寵一個,為什麼如此玻璃心,不懂得尊重生命?

很大程度上,源於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中國家長教育上的極端和中國人對死亡的忌諱。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爺爺奶奶、爸爸媽媽360°無死角誇讚自家寶寶,真可愛、真厲害、真聰明、真勇敢。不僅如此,還提供全方位保護。

孩子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自己磕碰到桌子椅子,全家人圍過來安慰,然後摔桌子砸椅子給小公主小王子們出氣。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習慣了表揚、呵護,猶如溫室花朵,任何風吹雨打都會讓他們枯萎。

一方面是嬌生慣養,一方面是殘酷競爭。

承載了家人全部愛的孩子,也要承載來自全家人的期待。

還沒出生就開始胎教,上幼兒園就開始雙語,上學以後除了基礎課程還要參加各種補習班、興趣組。

分數的高低代表了優秀與否,成績就是壓在孩子心頭的一塊巨石。

過度溺愛和期望值過高,是孩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讓孩子無所適從,稍有不慎就產生挫敗感,嚴重打擊自信心。

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試錯,探索和出錯是最行之有效的成長路徑。

一位女士在一位美國老師家做客,看到老師不滿3歲的孩子試圖打開臥室的門,小傢伙笨拙地將鑰匙往鎖孔裡面插,但是由於個子太矮,自身協調性又不夠,怎麼都打不開門。

這位女士想過去幫忙,被老師制止了。

老師說不要去打擾孩子,讓他自己先犯錯誤,然後再去琢磨,等他把門打開時就再也不會忘記這扇門是怎麼打開的了。

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

從小就讓孩子認清生活的真相,看清生活的本質。

培養孩子正確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承受壓力應對挫折的能力,遇到艱難險阻不退縮不畏懼,遭遇失敗坦然處之,比讓他們一味追求高分更重要。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的心理成熟和發展關鍵時期,尤其5-6歲和12-13歲這兩個年齡段。

《兒童生死教育之理念與實踐》一文的作者,是臺灣高雄師大教授、教育學博士張淑美,她在文中指出:

“兒童在4歲左右就會產生死亡的概念,如果如果無法得到父母和老師的正確引導,容易對死亡產生錯誤認知,進而產生負面情緒,影響一生。”

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死亡伴隨著恐懼、黑暗,是一個被人忌諱的詞語。

閨蜜家養過一條可愛的松獅犬,有一天那條狗過馬路時被車撞死了,閨蜜上幼兒園的兒子回家後追問狗的下落,閨蜜騙他說狗被送給一位孤獨的老爺爺,跟他作伴了。

後來孩子上小學時爺爺因病去世,閨蜜全家人都瞞著,說爺爺去美國跟大伯父一起生活了,要很久以後才能回來。

我問她為什麼不跟孩子說實話,讓孩子直面死亡。

閨蜜表示孩子太小了,死亡兩個字可怕又不吉利,等他長大一點再說不遲。

《西藏生死書》中寫到:“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準備的民族。”

正如主持人馬東所說:“面對生死這件事,是漢文化中一直缺的一堂課。”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在我國古代,死亡被 “老了”、“仙逝”、“雲終”等詞代替。

在當代,很多人避諱與死同音的數字4,不願意用帶4的電話號碼,不願意買樓層在4、14、24的房子。

很多人認為死亡這個話題太殘酷太沉重,之所以避諱是對孩子進行保護,擔心他們得知真相後會幼小的心靈受不了。

實際上死亡教育的缺失,是對保護兩個字最大的誤解。

死亡每時每刻都在發生,大量的青少年死於自殺。

他們在自殺時輕視生命,根本不明白死亡意味著什麼,對死亡缺乏最起碼的敬畏。

西方很多國家早已通過宗教等方式對孩子們進行死亡教育,然而我們卻不願意面對,還在逃避死亡這個話題。

前幾天的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顧晉提出全民開展死亡教育的提議:

“社會上年輕人自殺時間經常發生,我們對尊重生命相關教育有一定欠缺,建議從中小學生開始開展死亡教育,讓人們學會尊重生命、尊重死亡。”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哲學家薩瓦特爾說:“認識死亡,才能更好地認識生命。”

只有當孩子在正確的引導下,不再對死亡有錯誤認知,才不會產生負面情進而而影響一生。

《尋夢環遊記》就是一部講述關於生命和死亡教育的溫情電影,在豆瓣獲得9.1的高分,讓很多觀眾流下感動的淚水。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主人公米格是個有偉大音樂夢的男孩,有一天誤入了亡靈的世界。

在那裡他驚奇地發現,原來人死後會生活在亡靈的世界裡,快樂而溫暖,沒有被現世親人遺忘的逝者,可以在亡靈節那天回到現世看望自己的親人。

米格在那裡遇到了死去親人的亡靈,知道了很多鮮為人知的往事,領悟了“生”的重要性。

電影海報上的臺詞“在愛的記憶消失前,請記住我”,讓我想起大衛·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單》中寫過的一段話: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是在生物學上被宣告死亡,第二次是個體生命逝去人際網絡消失,第三次是被活著的所有人遺忘。

死亡和出生一樣自然,死亡不是結束,而是現世生命的另一種延續,是我們必然要經歷的過程。

生物學上的死亡奪不走那些深藏心底的美好,被遺忘才是生命的終結。

105歲日本國寶醫師日野原重明,在他的《活好》這本書中,描述了作為目睹很多人死亡的醫生,在妻子93歲那年先他而去,陸續又有親朋離開這個世界,自己對死亡的理解:雖然倍感孤寂,但妻子和親朋的音容笑貌,似乎比他們在世時更鮮活生動。

原來人死後並不會煙消雲散,並不會從生者的生命中徹底消失;

相反,通過時時追憶,他們會以更深刻的方式鐫刻在我們的生命裡。

9歲男孩跳樓自殺,背後的真相扎心了

​作者簡介:一月,富書專欄作者,市級作家協會會員,永遠18歲的中年少女,以文字解壓及抒發情懷,任何時候都可以開始想做的事,不用年齡或其他東西束縛自己,深度解讀情感、婚姻、人性,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富書,微博@富書,公眾號: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