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週,家長必須牢記這4件事'

不完美媽媽 假裝書生 2019-09-07
"

一到開學就焦慮的人群,遠不止孩子,還有家長。

如何快速幫助孩子收心,提高學習成績是很多家長擔憂的問題。

但是開學第一週,成績應該擺在首位嗎?

並不是!

剛開學,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先抓成績,而是習慣與規劃。

家長要做的,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孩子的成績,首先要做的應該是成績以外的以下4件事。

1

幫助孩子收心

迴歸日常狀態

不同於上學期間的緊張氛圍,假期輕鬆的狀態往往更受孩子喜愛。

沒有具體的作息時間規定,也不用每天定時被作業煩擾,孩子的生活顯然自由自在很多。

所以在剛開學時,面對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安排,孩子往往難以適應過來。

兩種截然不同狀態的轉變,對孩子來說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

那麼這時候家長就要起到幫助、引導作用。

具體可以這樣做:

1. 在日常活動上,儘量減少容易對孩子造成精神興奮的活動,讓孩子靜下心來回歸到學習中。

2. 給孩子多安排一點沉靜身心的活動,比如拼圖、閱讀,或者預習新學期功課。

總之,剛開學,宜靜不宜動。

家長同樣也需要慢下來,陪伴孩子慢慢調整狀態,把心收回來。

2

引導孩子調整生物鐘

規律作息

假期沒有了時間的約束,很多孩子容易養成晚睡晚起的習慣。

到了開學,往往會出現各種不適應。

需要做到早睡早起的上學時間裡,孩子往往會因為生物鐘調整不及時,還沒有緩過來而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狀態不佳等。

一系列的不適應,容易導致孩子對上學產生抗拒,感到厭煩。

所以,家長在開學前後,幫助孩子調整生物鐘同樣重要。

家長可以採取一些“鼓勵性”的措施,引導孩子進行調整。

一般情況下,強制孩子改變往往效果不佳,鼓勵性的引導往往才更有效。

家長可以和孩子約定,按照指定的時間作息,家長可以給予一定的精神或者是物質上的小小激勵。

慢慢讓孩子將規律的作息變成一種習慣,久而久之不需要家長多加管束,孩子也會自己執行。

3

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目標和計劃

很多孩子害怕開學的一大原因,除了緊張的學習氛圍以及規律的作息外,更多是因為自身“不足”所致。

有些孩子因為偏科,導致有一門功課成績不好,所以會產生對這門功課的抗拒。

有的孩子還會因為新學期增加了學科,對自己沒有信心,害怕自己學不好而焦慮。

以上種種原因都有可能導致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從而對上學帶有恐懼,甚至是厭學。

因此這時候,就需要家長從中起到作用,幫助孩子消除這一“顧慮”。

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長能夠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幫助孩子明確學習目標。

如果孩子偏科,那麼家長就要引導孩子去探索新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孩子各科學習時間。

如果有新增加的學科,那麼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講新增學科內容,引起孩子的好奇,增加興趣。

如此一來便能很好的消除孩子心中對未知學科的焦慮。

總之,家長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計劃,理清學習目標,可以很好的幫助孩子進入學習狀態。

4

與學校溝通

開展新學期準備工作

大部分學校在剛開學時,會開展一系列,如學生體檢、心理調查、家長會等活動。

目的就是希望家校合作,更好的溝通交流,教育好孩子。

所以,家長要抓住這些機會,與學校保持良好的溝通。

更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家校合作關係,對孩子學習、身心發展造成積極的影響。

所以,家長千萬不要以工作忙沒時間為藉口,推掉與學校溝通交流的好機會。

也唯有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和老師,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育中,才能共同為孩子打造一個好的未來。

結語:

開學伊始,孩子們所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習狀態的轉變,所以家長要學會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徵,制定出幫助孩子轉變的最佳方法。

請牢記,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