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缺什麼,就會在親密關係中期待什麼

不完美媽媽 歷史 兩棲動物 袋鼠 心理學說 2019-07-07

我需要一艘永遠不會沉的船, 因為我害怕面對分離、喪失和孤獨終老。

你缺什麼,就會在親密關係中期待什麼

婚姻可以很強大,比如一段婚姻可以任由一個男人吃喝嫖賭、無所事事都能勉強維持;婚姻也可以很脆弱,忽然有一天,一件小事就可以讓這一切付之東流,比如妻子看到了丈夫給小三兒發的短信,裡面的深情款款是她這輩子夢寐以求、卻又求之不得的,她本以為丈夫根本沒有能力愛,沒想到他其實是個情種,只是這份柔情不在她身上而已。

你缺什麼,就會在親密關係中期待什麼

決定一段感情生死的, 到底是什麼?一言以蔽之: 潛規則。

有潛規則,就會有顯規則。在諮詢中,我會問:“你愛他什麼?”一般都是這樣的回答:“我愛他上進,我愛他帥,我愛他穩重,我喜歡不說話的男人,他很聰明,他很好玩,他家境好....”.這些都是顯規則。

潛規則是隱藏起來的,不為所見,卻是決定一段感情生死的關鍵。只要我問一-句:“你為什麼會喜歡上進的男人?為什麼他很好玩,那麼招你愛?”潛規則就會暴露出來。

你缺什麼,就會在親密關係中期待什麼

可惜,太多的關係從來不問“為什麼”。沒有“為什麼”的世界很太平,就像流水線一樣的生活,你根本不用動腦筋,就會隨波逐流地活下去一樣,就像一群沒有天敵的袋鼠,在澳大利亞的草原上盡情狂奔。可是沒有“為什麼”的世界也很可怕,因為一旦天敵到來,環境改變,你的苦日子就來了。沒有水的時候,魚就要問自己:我為什麼沒有肺?我為什麼不是兩棲動物?但為時已晚。

潛規則就是我們的“期待”。

女人如果從小目睹父親的無能而讓全家蒙羞,她長大後可能想要在自己的親密關係中完成一次蛻變,比如她會說: 我要找到一個和爸爸相反的男人。潛規則是真正的“渴望”。

當這個女人找到一個和爸爸相反的男人,終於享受到衣食無憂的生活,她的“表層需要”就已經得到滿足,此時“深層需要”就開始蠢套欲動。

什麼是“深層需要”?

“深層需要”,就是完成父母未能完成的整合。

在他們的原生家庭裡,都有未完成的事情: 女人的父母無法接受女人強大,男人的父母無法容忍男人弱小。當我們無法接受自己強大的時候,就傾向於找強大的伴侶;當我們無法接受自己弱小的時候,就會對小鳥依人的感覺無法拒絕。這種對自己弱勢功能深深的不接納,就是一枚定時炸彈, 它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段被各種無常的變化引爆。就像是沒有長出肺的魚,永遠都生活在危機中一沒有水了 怎麼辦?

你缺什麼,就會在親密關係中期待什麼

當我們的“ 表層需要”已經被徹底滿足了,或者無法被滿足的時候,就是炸彈引爆之時。就算是形同虛設的婚姻,也有它的潛規則,那個潛規則,還是我們的“表層需要”:我需要一艘永遠不會沉的船,因為我害怕面對分離、喪失和孤獨終老。

如果我們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一段關係,可能要比從道德角度更清晰一段關係的走向。

當我們的遊戲規則無法和環境變化、我們自身的改變相匹配的時候,當生產關係無法適應生產力發展的時候,就是變革的開始。

你缺什麼,就會在親密關係中期待什麼

“我想要更多”以及“我受不了”的感覺,都會讓我們無法維持過去的“表層關係”。這個時候,考驗的就是我們的人格水平的“彈性”。

就像進化樹上一開始有很多種生物,慢慢地有些線頭就斷掉了,有些線頭不斷延伸。有些生物一輩子 只能活在一種環境中, 只能用腮呼吸,只能活在某個水溫範圍內,只能吃一種食物, 當改變來臨時只有一種選擇:去死。有些生物則開始進化,開始努力長出肺,努力適應沒有水的生活,讓線頭繼續延伸下去,贏得更多的主動權。

我們每個人,一生也都在進化。

一直到今天、我們就是這樣努力適應,進行各種創造性改變,改變各種遊戲規則、讓自己倖存下來的。

今天、女人不靠婚姻維持生存了,不靠養孩子換取糧食了。

人類依然在進化當中。在未來,可以確定的是,像“直男癌”“聖母女”“渣男”這樣的男女,可能會慢慢被淘法,因為他們的存在,要麼不再適應不斷進化的情感世界、要麼其歷史作用會慢慢地降低。

你缺什麼,就會在親密關係中期待什麼

比如“渣男”對這個時代的貢獻,就是讓很多女人學會了腳踏實地活下去,或者逼迫很多幻想中的女人面對現實。他們的破壞,帶來我們對親密關係的反思和深刻理解。

在一個解構的年代,他們的歷史意義是很重要的。在一個建構的年代,比如女人沒有那麼缺愛了,大家的情商不斷提升的時候,他們就沒法蠱惑“未成年”的成年人了。這時候,就是這個族群慢慢衰落的時候。

你缺什麼,就會在親密關係中期待什麼

時代,有時代的潛規則,每個人又有每個人的潛規則,這些規則都指向一個字:中。

這個“中”字,其實意味著一種恰到好處的親密關係和人生觀,意味著你需要整合過去生命中無法整合的東西。

比如:我需要一個強大的男人,但是不是意味著我自己就不能強大?為什麼女人不能自我強大呢?

比如:我想成為一個強大的、為他人所需的男人,然而是不是意味著我一輩子都要做“雷鋒”,成為“大母神”,餵養我身邊所有人?是不是我也可以擁有我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我也可以跟其他人提出需要?

你缺什麼,就會在親密關係中期待什麼

這個“中”就意味著新陳代謝的平衡,意味著施與受、自我與他人、個人與世界、愛與恨的動態平衡。

●所有極端,都必然會在某個時間段崩盤。

●所有不平衡,都必然會在某個點上反彈。

●所有幻想,都要以接地氣告終。

●所有獲得,都要支付相等的代價。

●所有的人,都逃避不了進化、改變和適應。

這一切真正的改變,發生在我們退無可退、忍無可忍的時候。沒有足夠的疼痛,我們不會改;沒有足夠的危機,我們不會改;沒有足夠的空間,我們也不會改。這個世界上所有的領悟,必然要痛徹心扉;所有規則的更替,都需要付出必死的勇氣。你唯一能決定的,就是什麼時候,捅破這層窗戶紙。也許,這也不是你能決定的。

以上文章來源於網友投稿,如有錯誤或侵權請聯繫作者。

創作者:盧悅 《親密關係的重建》一書作者。2019年6月25日投稿於《心理學說》專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