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孝老愛親好媳婦——詹玉秀

詹玉秀,女,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11月生,茜草街道金沙社區居民。

四川瀘州:孝老愛親好媳婦——詹玉秀

哀其不幸,贊其良善,詹玉秀在苦難中活得溫情,她撐起了小家,也感動了大家。丈夫劉登義患腦梗癱瘓,她毅然擔起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重擔。她孝順老人,照顧腦梗癱瘓的婆婆和高齡的公公無微不至,盡心盡力,先後為他們送終。二老去世後,她更是將一顆心撲在丈夫身上,給丈夫餵飯喂水、把屎把尿,為防止丈夫肌肉萎縮、生褥瘡,她每天為丈夫按摩、擦拭身體,關懷備至,從無埋怨。

古往今來,自私自利、拋夫棄子的人不勝枚舉,前有《法苑珠林》雲:“譬如飛鳥,暮宿高樹,同止共宿,伺明早起,各自飛去,行求飲食,有緣即合,無緣即離,我等夫婦,亦復如是。”後有俗話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但茜草街道金沙社區的居民詹玉秀三年多來,不僅對癱瘓在床、完全喪失了自理能力的丈夫相濡以沫,不離不棄,而且時常教育自己的孩子和孫子“一家人要同心力,共患難,不拋棄、不放棄。”

詹玉秀的婆婆生前患有腦梗癱瘓,她每天伺候在婆婆床前床後,親力親為地餵飯、擦拭身體、幫助婆婆解決生理問題,讓病中的婆婆生活的乾淨舒心。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這句話在詹玉秀身上並不適用。婆婆去世後,90多歲高齡的公公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時常精神不振,還經常住院,詹玉秀盡心盡力地照顧公公,精心地準備適合公公的飲食,每天晚上還為公公洗臉洗腳,讓公公能夠安心入睡。

平凡之中見偉大,敬老愛親,就是要在老人們和親人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及時伸出一隻溫暖的手;在老人和親人需要傾訴的時候,靜靜地在身邊聽他們嘮叨;在他們需要關心的時候,為人子女的一句親切問候,一次端茶遞水、一點力所能及的行動。詹玉秀用她善良質樸的行動,為我們展現了中華兒女最崇高的美德。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詹玉秀今年已經61歲了,這本是退休的年齡,操勞一輩子的她原本應該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安享晚年,但丈夫劉登義卻不幸患上了腦梗癱瘓。家中的頂樑柱倒下,使得詹玉秀不得不頂替丈夫挑起了家庭的重擔,照顧老人、孩子及丈夫,為家庭勞碌、操心。

四川瀘州:孝老愛親好媳婦——詹玉秀

公公去世後,詹玉秀更是將一顆心放在了癱瘓在床的丈夫身上,對丈夫悉心照料,為丈夫餵飯、喂水,端屎接尿,為防止丈夫的肌肉萎縮、生褥瘡,三年來她堅持每天為丈夫按摩、翻身、仔細擦拭身體。害怕丈夫劉登義會有心理負擔,詹玉秀在丈夫從來不說累,十年如一日的任勞任怨、默默付出。除了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外,詹玉秀更重視丈夫精神上的撫慰,她每天陪丈夫聊天,看電視,鼓勵丈夫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只要天氣晴朗,詹玉秀就會堅持把丈夫挪出去,讓丈夫晒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感受生命的美好。

大道之行也,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當人們都擁有責任心時、人們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所贍養,不僅僅撫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壯年人能為社會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有人供養。理想的大同社會不過如此。詹玉秀堅持此道,不僅從自身做起,贍養父母,敬愛老人,照顧丈夫,撫養孩子,還一直教導兒子要孝敬老人,無論何時都要保證老人吃好、穿好、住好、生病及時治療並悉心照顧。在夫妻倆的教導下,兒子對父母、老人總是關懷備至,經常陪伴他們,關心他們的身心健康,傳承著“同心力、共患難、不拋棄、不放棄”的優良家風。

詹玉秀是社會中的一份子,為理想社會的構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詹玉秀非常重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夫妻倆年輕時以身作則,教育孩子要樂觀豁達、待人寬厚。在父母的教育下,兒子楊春從小就熱情待人,遵德守禮,是鄰里鄰居人人誇讚的好孩子。兒子楊春現就職於瀘州市公安局江陽分局,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工作,忠於職守,甘於奉獻。正如孔融對其父所云:“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楊春同時也繼承了父母敬老孝老的優良傳統,孝順長輩,在工作之餘,盡心盡力照顧父母及爺爺,真正的從心底去孝敬老人,愛護長輩,在為人之道上不容旁人所置喙,母親詹玉秀身上的愛老孝親的精神在兒子楊春身上得到了傳承。

同時詹玉秀待人熱情,在鄰里有困難時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鄰居解決困難,詹玉秀真正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同為黨員的詹玉秀夫妻以及兒子,積極踐行黨員職責,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嚴於律己,在不斷豐富自身內涵的同時,還關心、友愛他人,是一名合格的黨員。丈夫劉登義身體健康時,夫妻兩人更是積極參與社區公益事業以及志願服務,以自身的綿薄之力為社區、為社會、為人民做出了無私的貢獻。劉登義癱瘓之後,由於詹玉秀忙於照顧丈夫和公公,她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參與社區的公益事業,但詹玉秀從未缺席過社區的黨員會議以及義務活動,有時間還是會積極報名參與公益事業,不以“小家”誤“大家”的無私精神讓大家感動,更應該被大家敬重。

人不因美麗而可愛,只因可愛而美麗,詹玉秀在外表上也許乏善可陳,但在詹玉秀的帶領下,全家人共同努力,精心經營處了一個溫馨、文明、和諧的家庭,更成為了社區其他家庭學習的楷模,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個文明的家庭,才促成了社區文明和社會文明,詹玉秀因這些種種而美麗,這種內在的美麗無疑應是值得中人稱讚頌揚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就是這樣的一個家庭,雖然他們的生活艱苦了些,誰說他們不富有呢?如果要說他們的物質生活,那他們確實並不富裕,可他們的精神生活是那樣的充裕,這是用金錢買不到的,是才是真正的富有。

孝老愛老是我們中華名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中,重視人文道德,講究家庭和諧,是我們文化傳統中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與親和力的具體表現。

春去秋回,寒來暑往,詹玉秀以身作則,踐行著孝老愛親的家風。詹玉秀孝敬老人,與癱瘓的丈夫相濡以沫,不離不棄,值得每個人學習。也許有人會替詹玉秀感到辛苦、鬱悶,但美滿的家庭、幸福生活、無私的愛心、愉快的工作,不就是人生的一大筆財富嗎?“百善孝為先”是我們文化傳統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具體體現。古有二十四孝,今天,好人就在身邊。詹玉秀同志,就是我們身邊孝老愛親的楷模。光陰有限情無限,孝老愛親,是本分更是美德,我們每個人都應向詹玉秀同志學習,多給身邊老人、親人們一些關愛、一些敬重,那麼和諧社會的構建將指日可待。(茜草街道 供稿供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