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回到從前,你能勸服那個固執的少年嗎?沒錯,那是曾經的你

1

養兒方知父母恩。當一遭父母,才知道這世界上付出和收穫的比例最沒有譜的事兒,就是陪孩子學習。

你有過被孩子的“愚笨”氣得七竅生煙的時刻嗎?你有過聲嘶力竭,狂躁發瘋,不敢相信自己竟然有如此情緒深淵的時候嗎?一定是有的,哪個家長沒經歷過這樣的煎熬。

為什麼,我們付出所有,傾盡心血,有時候反而換來孩子的漫不經心,甚至逆反對抗?不是為人父母有意要情緒綁架,情感勒索,而是學習這件事兒,在該學習的時候不努力,等懂事兒的時候再後悔,人生已不能重來。

《我愛我家》裡,劉星和小雨暢想自己如果有一門藝術特長,該是多拉風的事兒。媽媽劉梅抱怨說,讓你學過,可是你不好好學,不愛學,只能拉倒。這時候劉星說,我那時候不懂事,可你作為大人為什麼也不懂事,你怎麼不認真逼我學呢?

是的,這就是養孩子的悖論。在他們還不懂事的時候,你出於為他們長遠考慮的心思,費心逼迫他們學習,可是他們不領情。他們也許抱怨,也許逆反,也許就是不配合,可等你放棄了,他們有一天可能會在懊惱時反過來埋怨,你沒有用恰當的方法,讓他們愛上學習。

是的,多少藝術特長生,是一邊哭著一邊練,才練出來的。可是,也有不少孩子,因為父母的逼迫,變得抑鬱,甚至走上絕路。

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有數不清的案例放在那裡。你成功了,就是正面範例,你失敗了,就是負面案例。還有什麼事兒,比養孩子擁有更多的不確定性?

可是,還是得堅持。哪怕被熊孩子氣得掉眼淚,發洩完情緒,還是得執著地“逼迫”,讓他們學習,幫他們走上人生正軌。

那麼,當孩子遇到叛逆期,不理解父母的一番苦心,不配合父母提供的學習計劃,當孩子甚至厭學,厭惡你灌輸的一切“雞湯”,無論你多麼耐心,多麼努力,他也像腦子裡搭錯了一根筋一樣,怎麼辦?

如果能回到從前,你能勸服那個固執的少年嗎?沒錯,那是曾經的你

2

孩子的成長路上,會遇到許多的分岔口,在那些岔路上,有的孩子走上了正軌,有的誤入了歧途,有的繞了條遠路,萬幸還是能迴歸正道,也有的孩子,一眼就看到了喜歡的方向,執著地堅持走下去。

人生,就是這樣,在一條條岔路上,在一次次選擇中,分出了方向。

當孩子站在岔路口,是什麼讓他們在懸崖邊緣的處境裡,最終做出正確的選擇?是內心的渴望,是心靈的力量。

如果能回到從前,我一定好好學習,改變命運。如果讓爸爸媽媽們對曾經的自己說點什麼,我想,這是很多人的心聲。

可是,如果能回到學生時代,你真的能勸服曾經那個狂妄固執的少年嗎?沒錯,那就是曾經的自己,也是每個孩子都會走過的歷程。

每個人都年輕過,都懵懂過,都對人生和世界無知過,因為知道得太少,所以我們以為,世界就是我們所感受到的那樣,日復一日,枯燥乏味。而所謂明天,所謂要為之奮鬥的夢想,好像那麼遙遠,又那麼虛無。

是的,無知,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不知道未來和希望是什麼,所以無法真正地理解正在為我們嘔心瀝血的父母。而等有一天發現悔之晚矣,可能只剩下懊悔和焦慮。

但是,有一條簡便易行的路,有一個經濟便捷的方法,有可能幫到那個在黑暗中摸索的孩子。

世事原本枯燥艱難,所有以為的光鮮,不過是因為不瞭解。因為身體困頓在一個角落,所以會覺得遠方格外美好,眼前格外枯燥。

那麼,就給孩子多提供一些瞭解遠方的渠道,多提供一些通向遠方的窗口。每一個敏感而脆弱的心靈,不但需要撫慰,更需要注入力量。

有那麼一些階段,年輕的心靈不願和父母走得太近。你努力接近,他努力逃避,而問題的溝壑,可能因彼此之間的不對接,而越積越深。

但是,心靈總需要溝通,情緒都需要出口。對一個學生來說,有限的時間,有限的朋友圈,有限的生活方式,這些,都是最欠缺的。

那麼,送孩子一個筆記本,鼓勵他,把一切寫下來。書寫時自我的對話,是心靈的疏通,是自己和自己的和解,是所有苦痛過後,還能迴歸的可能。

還有,多給孩子提供閱讀的環境和機會。閱讀,能讓孩子和更多的心靈交流碰撞,獲得你意想不到的收穫。

如果能回到從前,你能勸服那個固執的少年嗎?沒錯,那是曾經的你

3

我記得,學生時代,我也是滿腹彆扭,成長得磕磕絆絆。但是,家裡有很多書,孤獨寂寞想不開時,都會看書躲避外界的干擾。

有一次,看到一個小故事,說的是一則日本皇家逸事:

大雪過後,女官們侍奉在中宮御前,皇后問:“香爐峰之雪當如何?”宮女們都反應不過來,唯有清少納言叫人架起窗格,起身捲簾。皇后隨即會心而笑。

於是眾人感嘆說,這個典故大家都知道,但一時半會兒總是想不起來。

這裡面的典故源自白居易的詩“香爐峰雪撥簾看”。白詩在清少納言的時代頗受推崇,這句詩在宮廷裡眾人皆知,但得其意趣者,卻只有皇后和清少納言。

清少納言是日本平安時期的著名女作家,少納言是她在宮中的官職。

當時看了這個典故,心裡忽然是一個念頭:唉,即便是皇后,也過得這樣寡淡啊,只能從這自找的小樂趣裡,聊以派遣生活的無趣。

突然就像開竅了一樣,心情好了起來。但是後來也漸漸體會到了,生活本來就是這樣,要過得有趣有意義,那些好玩的部分,不就是自己向心靈內部尋找到的嗎?

知難行易啊,生活裡太多事都是“香爐峰的雪”,稀鬆平常,視若無睹,熟悉到關鍵時候瞬間失憶。你不去尋找,是不會有小確幸的。所以,意義是自己賦予的,快樂是自己獲取的。

如果能回到從前,你能勸服那個固執的少年嗎?沒錯,那是曾經的你

4

一直都喜歡清少納言的《枕草子》,倒不是寫得多轟轟烈烈,反而是頗為細碎,但讀起來,尤其是隨著年齡增長,越覺得情趣盎然。

其分類有“得意的事”“可羞的事”“著急的東西”“可愛的東西”。這樣的寫法放在網絡生活興盛之前,便是那些手寫的書信和日記,一筆一畫,細緻地雕刻心靈層面的品質;放在博客這類傳播介質興起之初,便是文藝青年們的範兒了,夜深了不能入睡,敲打鍵盤,記錄那些可能轉瞬即逝的靈感。

相通之處,都在於記錄生活裡的細微之妙處,享受心靈細膩舒緩的滋潤感,於瑣碎中得其意趣。但兩種經歷都有過的人,怕是多會覺得,還是手寫時代的生活,更加刻骨銘心。

手寫的速度雖然趕不上敲打鍵盤,但這慢卻拉長了心靈的感知。生活的姿態或許看上去都一樣忙碌,但於細微處踐行的愛和意趣,卻構成了心靈的品質。

現在多少人寫手稿、練書法,喜歡悠閒的藝術?這些或許對多數人來說有些曲高和寡,但有一樣卻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關注所知所見的細節,把那些過眼雲煙具象化。

比如多看一樣路邊的小貓,憐惜它楚楚可憐的神情,比如多留心路邊的草坪,發現那些草不是忽然長那麼高,忽然又枯萎。

這不是矯情的傷春悲秋,而是生活的空間原本有限,唯有向內延展的空間無限。

葡萄牙詩人、作家費爾南多·佩索阿寫過:聰明人把他的生活變得單調,以便使最小的事都富有偉大的意義。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片葉子裡自由乾坤,就看它在你的眼中、心中如何存在。

生存讓我們的雙眼乾澀,艱辛想荒蕪我們的內心,不是每個人都有轟轟烈烈的情節可以對抗乾涸,若能從一片葉子裡讀出哪怕只是微小的意趣,生活內在的滋味也會大為不同。

成年人想要重回手寫的心境,已經是很難回頭了。所以,送孩子一個筆記本,任由他自由書寫,自己記錄,自由傾訴,或許,正是對他最大的幫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