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不完美媽媽 盆景 啟童慧大課堂 2019-08-18
"

我的父親很喜歡盆景,經常會看到,父親拿著剪刀左邊剪片葉子,右邊剪個小枝杈,隨著父親的修剪慢慢地,盆景中的小樹便長成了父親所想要的形狀。

在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就像是小樹,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剪掉,他就會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要把孩子的錯全部挑出來,他改正了,這就完美了。

"

我的父親很喜歡盆景,經常會看到,父親拿著剪刀左邊剪片葉子,右邊剪個小枝杈,隨著父親的修剪慢慢地,盆景中的小樹便長成了父親所想要的形狀。

在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就像是小樹,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剪掉,他就會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要把孩子的錯全部挑出來,他改正了,這就完美了。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還有很多父母一味地給孩子挑錯,無論孩子怎麼努力,父母都能找出孩子身上的毛病,絕對不吝惜自己批評挑剔的語言。孩子考了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說:”你和全校第一差多少分啊?你怎麼就不能考全校第一呢?

家長朋友們這樣經常挑剔孩子,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

我的父親很喜歡盆景,經常會看到,父親拿著剪刀左邊剪片葉子,右邊剪個小枝杈,隨著父親的修剪慢慢地,盆景中的小樹便長成了父親所想要的形狀。

在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就像是小樹,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剪掉,他就會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要把孩子的錯全部挑出來,他改正了,這就完美了。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還有很多父母一味地給孩子挑錯,無論孩子怎麼努力,父母都能找出孩子身上的毛病,絕對不吝惜自己批評挑剔的語言。孩子考了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說:”你和全校第一差多少分啊?你怎麼就不能考全校第一呢?

家長朋友們這樣經常挑剔孩子,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其實很多孩子在一次次的努力後,卻仍然無法獲得成就感和他人的認同之後,就會放棄努力,採取消極抵抗的方式來應對父母的批評或父母要求做的各種事情。這樣的孩子就會變成習慣性無助,那麼什麼是習慣性無助呢?

"

我的父親很喜歡盆景,經常會看到,父親拿著剪刀左邊剪片葉子,右邊剪個小枝杈,隨著父親的修剪慢慢地,盆景中的小樹便長成了父親所想要的形狀。

在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就像是小樹,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剪掉,他就會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要把孩子的錯全部挑出來,他改正了,這就完美了。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還有很多父母一味地給孩子挑錯,無論孩子怎麼努力,父母都能找出孩子身上的毛病,絕對不吝惜自己批評挑剔的語言。孩子考了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說:”你和全校第一差多少分啊?你怎麼就不能考全校第一呢?

家長朋友們這樣經常挑剔孩子,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其實很多孩子在一次次的努力後,卻仍然無法獲得成就感和他人的認同之後,就會放棄努力,採取消極抵抗的方式來應對父母的批評或父母要求做的各種事情。這樣的孩子就會變成習慣性無助,那麼什麼是習慣性無助呢?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曾經一位美國著名心裡學家利用動物做了一項經典實驗,開始時將一隻狗關在了籠子裡面,利用蜂音器製造電擊,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被關在籠子裡,無法逃避電擊,經過多次試驗後,在電擊前,他將籠門打開,此時狗卻沒有逃跑,而是倒在地上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但是狗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慣性無助。

"

我的父親很喜歡盆景,經常會看到,父親拿著剪刀左邊剪片葉子,右邊剪個小枝杈,隨著父親的修剪慢慢地,盆景中的小樹便長成了父親所想要的形狀。

在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就像是小樹,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剪掉,他就會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要把孩子的錯全部挑出來,他改正了,這就完美了。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還有很多父母一味地給孩子挑錯,無論孩子怎麼努力,父母都能找出孩子身上的毛病,絕對不吝惜自己批評挑剔的語言。孩子考了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說:”你和全校第一差多少分啊?你怎麼就不能考全校第一呢?

家長朋友們這樣經常挑剔孩子,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其實很多孩子在一次次的努力後,卻仍然無法獲得成就感和他人的認同之後,就會放棄努力,採取消極抵抗的方式來應對父母的批評或父母要求做的各種事情。這樣的孩子就會變成習慣性無助,那麼什麼是習慣性無助呢?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曾經一位美國著名心裡學家利用動物做了一項經典實驗,開始時將一隻狗關在了籠子裡面,利用蜂音器製造電擊,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被關在籠子裡,無法逃避電擊,經過多次試驗後,在電擊前,他將籠門打開,此時狗卻沒有逃跑,而是倒在地上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但是狗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慣性無助。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習慣性無助的孩子大都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第一、低自尊

高自尊的人自我認可程度很高(肯定自己的整體價值),他們往往傾向於接受其他人,包括和他們意見相反的人,並且一般具有較為和諧的人際關係。他們自信心很高,對自己的優缺點也很清楚,他們會努力嘗試,很可能在學業、事業上取得成功。

"

我的父親很喜歡盆景,經常會看到,父親拿著剪刀左邊剪片葉子,右邊剪個小枝杈,隨著父親的修剪慢慢地,盆景中的小樹便長成了父親所想要的形狀。

在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就像是小樹,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剪掉,他就會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要把孩子的錯全部挑出來,他改正了,這就完美了。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還有很多父母一味地給孩子挑錯,無論孩子怎麼努力,父母都能找出孩子身上的毛病,絕對不吝惜自己批評挑剔的語言。孩子考了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說:”你和全校第一差多少分啊?你怎麼就不能考全校第一呢?

家長朋友們這樣經常挑剔孩子,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其實很多孩子在一次次的努力後,卻仍然無法獲得成就感和他人的認同之後,就會放棄努力,採取消極抵抗的方式來應對父母的批評或父母要求做的各種事情。這樣的孩子就會變成習慣性無助,那麼什麼是習慣性無助呢?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曾經一位美國著名心裡學家利用動物做了一項經典實驗,開始時將一隻狗關在了籠子裡面,利用蜂音器製造電擊,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被關在籠子裡,無法逃避電擊,經過多次試驗後,在電擊前,他將籠門打開,此時狗卻沒有逃跑,而是倒在地上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但是狗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慣性無助。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習慣性無助的孩子大都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第一、低自尊

高自尊的人自我認可程度很高(肯定自己的整體價值),他們往往傾向於接受其他人,包括和他們意見相反的人,並且一般具有較為和諧的人際關係。他們自信心很高,對自己的優缺點也很清楚,他們會努力嘗試,很可能在學業、事業上取得成功。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低自尊的人自信心較低,常把事情往壞處想,付出的努力減少,在學業上較難取得成功。他們會經常被批評抱怨,對於別人的不接受或者拒絕又過於敏感,不能接受一點相反的意見。因此人際關係較差。孩子低自尊的表現與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有直接關係,父母貶低挑剔孩子,孩子怎麼可能有自信,又怎麼能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呢?

"

我的父親很喜歡盆景,經常會看到,父親拿著剪刀左邊剪片葉子,右邊剪個小枝杈,隨著父親的修剪慢慢地,盆景中的小樹便長成了父親所想要的形狀。

在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就像是小樹,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剪掉,他就會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要把孩子的錯全部挑出來,他改正了,這就完美了。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還有很多父母一味地給孩子挑錯,無論孩子怎麼努力,父母都能找出孩子身上的毛病,絕對不吝惜自己批評挑剔的語言。孩子考了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說:”你和全校第一差多少分啊?你怎麼就不能考全校第一呢?

家長朋友們這樣經常挑剔孩子,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其實很多孩子在一次次的努力後,卻仍然無法獲得成就感和他人的認同之後,就會放棄努力,採取消極抵抗的方式來應對父母的批評或父母要求做的各種事情。這樣的孩子就會變成習慣性無助,那麼什麼是習慣性無助呢?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曾經一位美國著名心裡學家利用動物做了一項經典實驗,開始時將一隻狗關在了籠子裡面,利用蜂音器製造電擊,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被關在籠子裡,無法逃避電擊,經過多次試驗後,在電擊前,他將籠門打開,此時狗卻沒有逃跑,而是倒在地上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但是狗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慣性無助。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習慣性無助的孩子大都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第一、低自尊

高自尊的人自我認可程度很高(肯定自己的整體價值),他們往往傾向於接受其他人,包括和他們意見相反的人,並且一般具有較為和諧的人際關係。他們自信心很高,對自己的優缺點也很清楚,他們會努力嘗試,很可能在學業、事業上取得成功。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低自尊的人自信心較低,常把事情往壞處想,付出的努力減少,在學業上較難取得成功。他們會經常被批評抱怨,對於別人的不接受或者拒絕又過於敏感,不能接受一點相反的意見。因此人際關係較差。孩子低自尊的表現與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有直接關係,父母貶低挑剔孩子,孩子怎麼可能有自信,又怎麼能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呢?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第二、低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指個體希望從事有意義的活動並在活動中獲得滿意結果的內在心理動力。習慣性無助的孩子成就動機低,他們往往不能給自己確立恰當的目標,經常感到茫然,不知道學習為了什麼,所以會漫不經心,而且他們對失敗的恐懼遠遠大於對成功的渴望,因而會產生厭學等逃避行為。這樣的孩子會經常說的是“隨便”“無所謂”,並且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很符合低成就動機的特徵。

"

我的父親很喜歡盆景,經常會看到,父親拿著剪刀左邊剪片葉子,右邊剪個小枝杈,隨著父親的修剪慢慢地,盆景中的小樹便長成了父親所想要的形狀。

在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就像是小樹,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剪掉,他就會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要把孩子的錯全部挑出來,他改正了,這就完美了。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還有很多父母一味地給孩子挑錯,無論孩子怎麼努力,父母都能找出孩子身上的毛病,絕對不吝惜自己批評挑剔的語言。孩子考了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說:”你和全校第一差多少分啊?你怎麼就不能考全校第一呢?

家長朋友們這樣經常挑剔孩子,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其實很多孩子在一次次的努力後,卻仍然無法獲得成就感和他人的認同之後,就會放棄努力,採取消極抵抗的方式來應對父母的批評或父母要求做的各種事情。這樣的孩子就會變成習慣性無助,那麼什麼是習慣性無助呢?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曾經一位美國著名心裡學家利用動物做了一項經典實驗,開始時將一隻狗關在了籠子裡面,利用蜂音器製造電擊,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被關在籠子裡,無法逃避電擊,經過多次試驗後,在電擊前,他將籠門打開,此時狗卻沒有逃跑,而是倒在地上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但是狗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慣性無助。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習慣性無助的孩子大都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第一、低自尊

高自尊的人自我認可程度很高(肯定自己的整體價值),他們往往傾向於接受其他人,包括和他們意見相反的人,並且一般具有較為和諧的人際關係。他們自信心很高,對自己的優缺點也很清楚,他們會努力嘗試,很可能在學業、事業上取得成功。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低自尊的人自信心較低,常把事情往壞處想,付出的努力減少,在學業上較難取得成功。他們會經常被批評抱怨,對於別人的不接受或者拒絕又過於敏感,不能接受一點相反的意見。因此人際關係較差。孩子低自尊的表現與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有直接關係,父母貶低挑剔孩子,孩子怎麼可能有自信,又怎麼能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呢?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第二、低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指個體希望從事有意義的活動並在活動中獲得滿意結果的內在心理動力。習慣性無助的孩子成就動機低,他們往往不能給自己確立恰當的目標,經常感到茫然,不知道學習為了什麼,所以會漫不經心,而且他們對失敗的恐懼遠遠大於對成功的渴望,因而會產生厭學等逃避行為。這樣的孩子會經常說的是“隨便”“無所謂”,並且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很符合低成就動機的特徵。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第三、消極刻板的思維

習慣性無助的孩子思想很努力,但是受到父母、老師和同學消極評價的影響,逐漸形成消極刻板的思維,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永遠是一個失敗者,永遠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且,他們的思維也比較偏執,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一般都會外部歸因,給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在我的諸多來訪者當中,80%以上的學生來訪者都有以上的表現,在逐步糾正孩子一些偏差認知和行為的同時,父母的教育態度和方式的改變也是至關重要的。

"

我的父親很喜歡盆景,經常會看到,父親拿著剪刀左邊剪片葉子,右邊剪個小枝杈,隨著父親的修剪慢慢地,盆景中的小樹便長成了父親所想要的形狀。

在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就像是小樹,只要把他身上的枝枝杈杈剪掉,他就會長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只要把孩子的錯全部挑出來,他改正了,這就完美了。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還有很多父母一味地給孩子挑錯,無論孩子怎麼努力,父母都能找出孩子身上的毛病,絕對不吝惜自己批評挑剔的語言。孩子考了全班第一,父母也會說:”你和全校第一差多少分啊?你怎麼就不能考全校第一呢?

家長朋友們這樣經常挑剔孩子,真的是對孩子好嗎?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其實很多孩子在一次次的努力後,卻仍然無法獲得成就感和他人的認同之後,就會放棄努力,採取消極抵抗的方式來應對父母的批評或父母要求做的各種事情。這樣的孩子就會變成習慣性無助,那麼什麼是習慣性無助呢?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曾經一位美國著名心裡學家利用動物做了一項經典實驗,開始時將一隻狗關在了籠子裡面,利用蜂音器製造電擊,只要蜂音器一響,就給以難受的電擊,狗被關在籠子裡,無法逃避電擊,經過多次試驗後,在電擊前,他將籠門打開,此時狗卻沒有逃跑,而是倒在地上開始呻吟和顫抖。本來可以主動地逃避,但是狗卻絕望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慣性無助。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習慣性無助的孩子大都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

第一、低自尊

高自尊的人自我認可程度很高(肯定自己的整體價值),他們往往傾向於接受其他人,包括和他們意見相反的人,並且一般具有較為和諧的人際關係。他們自信心很高,對自己的優缺點也很清楚,他們會努力嘗試,很可能在學業、事業上取得成功。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低自尊的人自信心較低,常把事情往壞處想,付出的努力減少,在學業上較難取得成功。他們會經常被批評抱怨,對於別人的不接受或者拒絕又過於敏感,不能接受一點相反的意見。因此人際關係較差。孩子低自尊的表現與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有直接關係,父母貶低挑剔孩子,孩子怎麼可能有自信,又怎麼能尊重自己,尊重別人呢?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第二、低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是指個體希望從事有意義的活動並在活動中獲得滿意結果的內在心理動力。習慣性無助的孩子成就動機低,他們往往不能給自己確立恰當的目標,經常感到茫然,不知道學習為了什麼,所以會漫不經心,而且他們對失敗的恐懼遠遠大於對成功的渴望,因而會產生厭學等逃避行為。這樣的孩子會經常說的是“隨便”“無所謂”,並且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很符合低成就動機的特徵。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第三、消極刻板的思維

習慣性無助的孩子思想很努力,但是受到父母、老師和同學消極評價的影響,逐漸形成消極刻板的思維,認為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濟於事,永遠是一個失敗者,永遠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且,他們的思維也比較偏執,很難接受別人的意見,一般都會外部歸因,給自己的失敗找藉口。

在我的諸多來訪者當中,80%以上的學生來訪者都有以上的表現,在逐步糾正孩子一些偏差認知和行為的同時,父母的教育態度和方式的改變也是至關重要的。

家長說:“挑剔批評都是為了你好”,這是真的嗎?

最後提醒父母們,孩子做錯了,適當的懲罰是必要的,但要學會欣賞孩子,給孩子恰當的表揚和鼓勵,他們一定會成為健康快樂的好孩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