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種家庭矛盾,任何一種,都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父母必讀)

對一個孩子來說,最大的悲哀,就是成為家庭矛盾的犧牲品。

而這樣的事情,幾乎每天都在不同的家庭中上演。

在孩子的心目中,家本來是一個能躲避風雨,給其安全感,給其力量,給其庇護的地方。在這裡,他們能夠感受到愛,懂得愛,學會愛,給予愛。

突然有一天,當父母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孩子發現所有愛的力量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對彼此的淡漠和排斥。

孩子就會小心翼翼的收起張皇失措的翅膀,開始從外界尋找安全感。

有的孩子,長大以後對婚姻充滿了恐懼,她感覺到婚姻就是束縛兩個人靈魂和自由的桎梏,而沒有愛的家庭就如同一個寒冷的冰窖一樣,讓人直想逃。

與其找一個人相互折磨,不如一個人過的瀟灑。

同事,梅,今年31歲,身體健康,五官清秀,因業績突出,人送外號“一枝梅”,是公司響噹噹的人物。自己掙錢買了兩居室的房子,開的是二十多萬的車,在同齡人中,屬於佼佼者。唯一不足的是,單身。

有一次,我倆一起吃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漫不經心的說了一句:“趁著自己風華正茂之時,咋不把自己嫁出去?再過幾年,人老珠黃了,你就不怕沒人要?”

梅臉色有些凝重,若有所思地說:“我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不敢結婚。從我記事開始,爸爸媽媽不是吵架就是彼此不說話,家裡面要麼是寂靜無聲,要麼是世界大戰;如果哪一天他們兩個心平氣和的說話了,我都感覺到很害怕。肯定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接下來說不到10句話,一定會開始爭吵。有一天我告訴自己,長大了以後絕對不結婚,不想過他們這樣的日子。

上大學的時候,也有人追我,被我拒絕了。參加工作以後,也有人追我,我不敢接受。我是擔心自己的婚姻會重蹈他們的覆轍,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與其那樣,我寧可單身一輩子……”梅喃喃的說著,淚也順著清秀的臉頰流下來……

我慌忙向她道歉,她搖了搖頭,吸了一口氣,說:“我不怪你,你不用自責,是我自己的原因,我擺脫不了那個陰影。”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聽的五味雜陳。同時,梅的一番話,又給我上了一課,讓我知道,今後該如何給孩子營造一個幸福的家庭環境。

是呀,孩子的心理創傷多半來自以下五個家庭,每一種情況都是一道無法癒合的傷疤。

這五種家庭矛盾,任何一種,都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父母必讀)

【1】女權主義強烈

小靜,出生在一個女強男弱的家庭中,媽媽是一個女強人,能幹且說話咄咄逼人。在單位,她是副總,員工背地裡給她起了一個綽號——“滅絕師太”。因為她辦起事來鐵面無私,手下無情,無論官職大小,不留一點情面。

在家裡,如果說小靜的爸爸是皇上的話,小靜的媽媽也會以太上皇自居。反正是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壓小靜爸爸一級。

更讓小靜看不下去的是,爸爸無論做什麼事,在媽媽的眼裡他都做得不對,都有毛病。媽媽每天不是挑小靜的毛病,都是挑爸爸的毛病,兩個人都成了她的出氣筒。

有一次小靜偷偷的跟爸爸說:“如果我是你,早就跟她離婚了,硬抗還有啥意思?”

小靜爸爸扶了扶鼻子上方的眼鏡,若有所思的說:“當初跟你媽媽談戀愛的時候,我就是一個窮小子,你外婆家裡富有,你媽媽不但沒有看不起我,反而幫助了我很多,我不能忘本。”

“你能受得了,我可受不了,我盼著大學畢業以後趕快考到外省,離你們遠遠的。”高中時的小靜就有想逃離家庭的想法。

其實,小靜心裡面也明白,有時候不是爸爸不想跟媽媽吵,而是懶得跟她吵。爸爸之所以這樣跟小靜說,害怕小靜受到傷害。

【2】出現了婚外情

《少年派》中,男主錢三一是一個俊朗智慧的孩子,又頭頂著“學霸”的光環,一時成了校園裡面女生追捧、男生嫉妒的對象。

但錢三一異常的孤傲和冷漠,他從小的衣食住行全部由媽媽一個人照料,爸爸做生意,常年不回家。雖然他的爸爸和媽媽沒有離婚,其實,他們的婚姻已經名存實亡了。

並且他爸爸在外面有了一個相好的,爸爸還給對方買了一套相當高檔的房子,兩個人還住在了一起。

這一切,錢三一的媽媽知道,錢三一也知道。只是為了不讓媽媽傷心,他很少在媽媽面前提起爸爸的事。但正是從小缺少家庭的溫暖,缺少父親的關愛,讓錢三一養成了孤傲的性格。難怪有一次林妙妙跟錢三一說:“你這樣的性格到社會上一定會被餓死的。”

與其說錢三一對林妙妙有好感,不如說錢三一對林妙妙有一種羨慕,羨慕她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環境裡。因為他們兩家住的是一棟樓,住在三樓的錢三一每天都能夠聽到二樓林妙妙家傳來的歡笑聲……這,更加深了錢三一對林妙妙的反感。

【3】無休止的爭吵

艾文,35歲,職場白領,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外人看來,她是一個幸福的女人。

老公是一家公司的副總,年薪四五十萬,對她寵愛有加;她在另一家公司做管理工作,收入也不菲,孩子由老人幫忙帶,可謂是事業家庭雙豐收。

艾文看似無限風光的背後,有一個永遠無法說出的痛。

這種痛打她記事起,已經摺磨了她整整30多年。那就是她會經常做夢,在夢中,父親和母親大打出手,兒時的院子裡站滿了很多圍觀的人,母親披頭散髮,張牙舞爪,父親隨手抓起身邊的一個物件,朝母親砸去……艾文從噩夢中驚醒,嘴裡喊著別打了,別打了……枕頭已被淚水浸溼……

原來,艾文從小是在他父母的打罵聲中長大的。在她的記憶中,如果家裡面平靜了三天,她就有不好的預感,感覺到暴風雨就要來臨了。果不其然,父親和母親吵架的頻率不會超過三天。

艾文結了婚以後,還會經常做這樣的夢。甚至有時候她還會對自己的丈夫無緣無故的發火。她知道這種原生家庭留給自己的痛,需要自己在今後的生活中一點一點的撫平,也許,需要用一輩子的時間。

這五種家庭矛盾,任何一種,都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父母必讀)

【4】彼此貶低對方

兩個人結合成了夫妻以後,如果一方打內心裡面看不起另一方,這場婚姻註定是失敗的,是不幸福的。

很多時候,不幸的起源往往是女方看不上男方。在女方的眼裡,男方一無是處,做的對了也是錯誤的,久而久之,男方就不會再辯解,做起了一個忍氣吞聲的人。

最終的結果是,要麼男方在外面有了婚外情,而找的那個對象,一般沒有現在的妻子漂亮能幹,卻很溫馴,會把他當男人看。男人在她面前才能有尊嚴,找到自己。

要麼是用一張紙結束婚姻,既然走不到一起,談不來,不如分開,各自安好。其實這是最好的結局,與其在婚姻裡面苦苦掙扎,對自己,對孩子都不好,不如好聚好散。

很多媽媽認為,離婚對孩子影響很大,害怕孩子在一個單親家庭裡面,會成為有心理問題的孩子。為了給孩子偽裝一個完整的家,就一味的忍著,憋屈著。

其實,孩子從小的時候就有自我感知能力,他能夠感覺到父母到底生活的幸福不幸福,這個家到底有沒有溫度。

《少年派》裡,那個平時對母親唯命是從的錢三一,有一天終於當著母親的面爆發了。他歇斯底里的說:“媽,我不喜歡你現在的這個樣子,為了我,一味的委曲求全自己,你應該尋找自己的幸福。”

其實,孩子最想看到的是父母每天過的開心,這樣,他們更有底氣和依靠。

這五種家庭矛盾,任何一種,都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父母必讀)

【5】只生而不養育

《何以為家》中,當贊恩面對直播鏡頭時,說了一句無奈、絕望、幾乎哀求的話:“我希望養不起孩子的大人不要生孩子。”

生而不養是父母對孩子最無愛的一種方式,也是最不負責任的一種方式。等孩子在冷冰冰的家庭裡,感受不到父母溫暖到時候,這個孩子的心已經死了。

電影來自於現實的生活,現實生活中,也有個別的父母生孩子不養育孩子,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或者是姥姥姥爺,自己到外面打工。

也許他們也會叫屈:“我們不掙錢,拿什麼來養孩子呀?”

我可以理解這種父母的做法,但絕對理解不了那些每天圍著麻將桌轉的父母,當孩子拿起作業問他的時候,他還嫌孩子打擾他。還有那些把孩子攆到書房裡面寫作業,自己坐在電視機旁,津津有味的看電視的父母。

教育孩子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過程,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一點一滴的滲透到孩子的性格形成中。某一天你突然發現,你的孩子不是你希望中的那個樣子的時候,先不要急著去責怪孩子,而是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五種家庭矛盾,任何一種,都可以毀掉一個孩子(父母必讀)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