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不完美媽媽 家庭教育 幼兒園 發現佩奇 戴老師家庭教育 2019-09-04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這個教育命題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孩子去做決定,下面有兩個例子,家長朋友們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是如何引導的,後來孩子的性格上是否有相關的傾向性。

案例一:

榮榮3歲5個月了,媽媽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她回答:“爸爸好,媽媽好!”開始時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她好乖巧。 可是久了,媽媽發現每次問她兩樣東西哪樣好時,她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這個教育命題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孩子去做決定,下面有兩個例子,家長朋友們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是如何引導的,後來孩子的性格上是否有相關的傾向性。

案例一:

榮榮3歲5個月了,媽媽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她回答:“爸爸好,媽媽好!”開始時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她好乖巧。 可是久了,媽媽發現每次問她兩樣東西哪樣好時,她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出現後續的問題,肯定不是出現在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上,因為在孩子看來,真的就是爸爸和媽媽都好。但是對於之後的更多問題,家長沒有及時地培養孩子去做選擇,在孩子不能分析或者無法得出結論地時候,家長也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去分析,才導致後面問題的出現。

案例二:

小亮5歲,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里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裡,大人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小亮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後來,小亮爸媽從幼兒園瞭解到,小亮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不再嘗試其他的方法。這讓小亮爸媽有點擔心。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這個教育命題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孩子去做決定,下面有兩個例子,家長朋友們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是如何引導的,後來孩子的性格上是否有相關的傾向性。

案例一:

榮榮3歲5個月了,媽媽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她回答:“爸爸好,媽媽好!”開始時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她好乖巧。 可是久了,媽媽發現每次問她兩樣東西哪樣好時,她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出現後續的問題,肯定不是出現在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上,因為在孩子看來,真的就是爸爸和媽媽都好。但是對於之後的更多問題,家長沒有及時地培養孩子去做選擇,在孩子不能分析或者無法得出結論地時候,家長也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去分析,才導致後面問題的出現。

案例二:

小亮5歲,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里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裡,大人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小亮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後來,小亮爸媽從幼兒園瞭解到,小亮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不再嘗試其他的方法。這讓小亮爸媽有點擔心。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小亮爸媽的擔心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小亮的意識已經被一扇無形的門給框住了,他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導致他不敢對任何的事情提出質疑,在小亮大腦裡因為好奇而產生的問好,被鎖起來了。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小亮的爸媽最清楚,小亮的生活和學習,基本上都是由爸媽做的,一切都被安排好的小亮,沒有壓力,也沒有和其它小朋友一樣的創造力。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家庭教育中一個誤區。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乖巧,可以讓父母省心,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鬧矛盾,也不用擔心他們作業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卻不是一種好現象,這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不利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特別注意,是“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

當這種問題出現,或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依舊有很多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去做選擇。在這裡將一個正面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和理解。

這是一位父親的親身經歷:

“孩子回家說班級競選班幹部,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告訴孩子,還是由你自己做主,而我也從不同角度幫孩子做了分析。雖然她第一次競選失敗,但孩子並沒有灰心,終於在第二次競選中獲得成功。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這個教育命題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孩子去做決定,下面有兩個例子,家長朋友們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是如何引導的,後來孩子的性格上是否有相關的傾向性。

案例一:

榮榮3歲5個月了,媽媽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她回答:“爸爸好,媽媽好!”開始時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她好乖巧。 可是久了,媽媽發現每次問她兩樣東西哪樣好時,她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出現後續的問題,肯定不是出現在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上,因為在孩子看來,真的就是爸爸和媽媽都好。但是對於之後的更多問題,家長沒有及時地培養孩子去做選擇,在孩子不能分析或者無法得出結論地時候,家長也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去分析,才導致後面問題的出現。

案例二:

小亮5歲,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里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裡,大人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小亮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後來,小亮爸媽從幼兒園瞭解到,小亮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不再嘗試其他的方法。這讓小亮爸媽有點擔心。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小亮爸媽的擔心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小亮的意識已經被一扇無形的門給框住了,他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導致他不敢對任何的事情提出質疑,在小亮大腦裡因為好奇而產生的問好,被鎖起來了。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小亮的爸媽最清楚,小亮的生活和學習,基本上都是由爸媽做的,一切都被安排好的小亮,沒有壓力,也沒有和其它小朋友一樣的創造力。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家庭教育中一個誤區。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乖巧,可以讓父母省心,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鬧矛盾,也不用擔心他們作業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卻不是一種好現象,這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不利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特別注意,是“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

當這種問題出現,或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依舊有很多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去做選擇。在這裡將一個正面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和理解。

這是一位父親的親身經歷:

“孩子回家說班級競選班幹部,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告訴孩子,還是由你自己做主,而我也從不同角度幫孩子做了分析。雖然她第一次競選失敗,但孩子並沒有灰心,終於在第二次競選中獲得成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發現孩子情緒不好,學習成績也有下降。

原來是因為我們搬家,離學校遠了,路上還要換乘公交車,有時耽誤了班級工作。老師批評了她,她的學習也因此受到影響,當班幹部的熱情也逐步下降,最終向我透露了不當班幹部的想法。我們沒有直接批評她,而是讓她自己好好想一想,自己去處理。從此,女兒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同學中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不久又被評為了區三好學生。”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這個教育命題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孩子去做決定,下面有兩個例子,家長朋友們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是如何引導的,後來孩子的性格上是否有相關的傾向性。

案例一:

榮榮3歲5個月了,媽媽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她回答:“爸爸好,媽媽好!”開始時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她好乖巧。 可是久了,媽媽發現每次問她兩樣東西哪樣好時,她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出現後續的問題,肯定不是出現在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上,因為在孩子看來,真的就是爸爸和媽媽都好。但是對於之後的更多問題,家長沒有及時地培養孩子去做選擇,在孩子不能分析或者無法得出結論地時候,家長也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去分析,才導致後面問題的出現。

案例二:

小亮5歲,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里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裡,大人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小亮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後來,小亮爸媽從幼兒園瞭解到,小亮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不再嘗試其他的方法。這讓小亮爸媽有點擔心。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小亮爸媽的擔心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小亮的意識已經被一扇無形的門給框住了,他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導致他不敢對任何的事情提出質疑,在小亮大腦裡因為好奇而產生的問好,被鎖起來了。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小亮的爸媽最清楚,小亮的生活和學習,基本上都是由爸媽做的,一切都被安排好的小亮,沒有壓力,也沒有和其它小朋友一樣的創造力。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家庭教育中一個誤區。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乖巧,可以讓父母省心,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鬧矛盾,也不用擔心他們作業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卻不是一種好現象,這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不利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特別注意,是“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

當這種問題出現,或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依舊有很多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去做選擇。在這裡將一個正面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和理解。

這是一位父親的親身經歷:

“孩子回家說班級競選班幹部,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告訴孩子,還是由你自己做主,而我也從不同角度幫孩子做了分析。雖然她第一次競選失敗,但孩子並沒有灰心,終於在第二次競選中獲得成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發現孩子情緒不好,學習成績也有下降。

原來是因為我們搬家,離學校遠了,路上還要換乘公交車,有時耽誤了班級工作。老師批評了她,她的學習也因此受到影響,當班幹部的熱情也逐步下降,最終向我透露了不當班幹部的想法。我們沒有直接批評她,而是讓她自己好好想一想,自己去處理。從此,女兒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同學中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不久又被評為了區三好學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潛在能力。父母給予孩子的機會越多,孩子就會成長得越快、越健康。 不要擔心孩子會在選擇上吃虧,或者錯過什麼,未來人生旅途中要孩子去選擇的事情,可比現在要多的多,要重要的多。

正所謂“遇事當斷則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在複雜環境和情景中,及時做出各種應變和決策,不含糊和拖泥帶水,這是一個能應對命運挑戰的人必備的心理品質。而這種品質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這個教育命題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孩子去做決定,下面有兩個例子,家長朋友們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是如何引導的,後來孩子的性格上是否有相關的傾向性。

案例一:

榮榮3歲5個月了,媽媽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她回答:“爸爸好,媽媽好!”開始時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她好乖巧。 可是久了,媽媽發現每次問她兩樣東西哪樣好時,她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出現後續的問題,肯定不是出現在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上,因為在孩子看來,真的就是爸爸和媽媽都好。但是對於之後的更多問題,家長沒有及時地培養孩子去做選擇,在孩子不能分析或者無法得出結論地時候,家長也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去分析,才導致後面問題的出現。

案例二:

小亮5歲,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里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裡,大人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小亮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後來,小亮爸媽從幼兒園瞭解到,小亮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不再嘗試其他的方法。這讓小亮爸媽有點擔心。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小亮爸媽的擔心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小亮的意識已經被一扇無形的門給框住了,他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導致他不敢對任何的事情提出質疑,在小亮大腦裡因為好奇而產生的問好,被鎖起來了。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小亮的爸媽最清楚,小亮的生活和學習,基本上都是由爸媽做的,一切都被安排好的小亮,沒有壓力,也沒有和其它小朋友一樣的創造力。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家庭教育中一個誤區。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乖巧,可以讓父母省心,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鬧矛盾,也不用擔心他們作業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卻不是一種好現象,這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不利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特別注意,是“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

當這種問題出現,或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依舊有很多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去做選擇。在這裡將一個正面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和理解。

這是一位父親的親身經歷:

“孩子回家說班級競選班幹部,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告訴孩子,還是由你自己做主,而我也從不同角度幫孩子做了分析。雖然她第一次競選失敗,但孩子並沒有灰心,終於在第二次競選中獲得成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發現孩子情緒不好,學習成績也有下降。

原來是因為我們搬家,離學校遠了,路上還要換乘公交車,有時耽誤了班級工作。老師批評了她,她的學習也因此受到影響,當班幹部的熱情也逐步下降,最終向我透露了不當班幹部的想法。我們沒有直接批評她,而是讓她自己好好想一想,自己去處理。從此,女兒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同學中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不久又被評為了區三好學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潛在能力。父母給予孩子的機會越多,孩子就會成長得越快、越健康。 不要擔心孩子會在選擇上吃虧,或者錯過什麼,未來人生旅途中要孩子去選擇的事情,可比現在要多的多,要重要的多。

正所謂“遇事當斷則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在複雜環境和情景中,及時做出各種應變和決策,不含糊和拖泥帶水,這是一個能應對命運挑戰的人必備的心理品質。而這種品質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孩子會遇到一些需要他們作決策的問題和情境。可是有許多父母習慣於為孩子設想一切,安排一切,結果造成孩子唯命是從、不敢幹甚至不敢想違背父母意願的事情。事無鉅細,一切都要由父母決定的孩子,可以想象,最終只能成為沒有主見、優柔寡斷的人,無法擔當大任。

相反,如果父母很早就懂得鍛鍊孩子自己作選擇、作判斷、作決定的能力,對孩子的個性成長會非常有利。 從小養成的決策判斷和決策能力,提升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驚喜和可能。

接下來分享幾個家庭教育中欸楊孩子學會選擇的方法,供各位家長參考。

方法一:父母拿著蘋果和香蕉,問孩子吃哪一個,並提醒孩子只能選擇一個,而且對於孩子模稜兩可的回答提出批評,對孩子果斷的決定給予表揚。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懂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會在不同的選項中做出選擇。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這個教育命題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孩子去做決定,下面有兩個例子,家長朋友們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是如何引導的,後來孩子的性格上是否有相關的傾向性。

案例一:

榮榮3歲5個月了,媽媽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她回答:“爸爸好,媽媽好!”開始時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她好乖巧。 可是久了,媽媽發現每次問她兩樣東西哪樣好時,她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出現後續的問題,肯定不是出現在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上,因為在孩子看來,真的就是爸爸和媽媽都好。但是對於之後的更多問題,家長沒有及時地培養孩子去做選擇,在孩子不能分析或者無法得出結論地時候,家長也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去分析,才導致後面問題的出現。

案例二:

小亮5歲,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里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裡,大人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小亮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後來,小亮爸媽從幼兒園瞭解到,小亮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不再嘗試其他的方法。這讓小亮爸媽有點擔心。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小亮爸媽的擔心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小亮的意識已經被一扇無形的門給框住了,他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導致他不敢對任何的事情提出質疑,在小亮大腦裡因為好奇而產生的問好,被鎖起來了。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小亮的爸媽最清楚,小亮的生活和學習,基本上都是由爸媽做的,一切都被安排好的小亮,沒有壓力,也沒有和其它小朋友一樣的創造力。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家庭教育中一個誤區。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乖巧,可以讓父母省心,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鬧矛盾,也不用擔心他們作業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卻不是一種好現象,這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不利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特別注意,是“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

當這種問題出現,或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依舊有很多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去做選擇。在這裡將一個正面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和理解。

這是一位父親的親身經歷:

“孩子回家說班級競選班幹部,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告訴孩子,還是由你自己做主,而我也從不同角度幫孩子做了分析。雖然她第一次競選失敗,但孩子並沒有灰心,終於在第二次競選中獲得成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發現孩子情緒不好,學習成績也有下降。

原來是因為我們搬家,離學校遠了,路上還要換乘公交車,有時耽誤了班級工作。老師批評了她,她的學習也因此受到影響,當班幹部的熱情也逐步下降,最終向我透露了不當班幹部的想法。我們沒有直接批評她,而是讓她自己好好想一想,自己去處理。從此,女兒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同學中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不久又被評為了區三好學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潛在能力。父母給予孩子的機會越多,孩子就會成長得越快、越健康。 不要擔心孩子會在選擇上吃虧,或者錯過什麼,未來人生旅途中要孩子去選擇的事情,可比現在要多的多,要重要的多。

正所謂“遇事當斷則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在複雜環境和情景中,及時做出各種應變和決策,不含糊和拖泥帶水,這是一個能應對命運挑戰的人必備的心理品質。而這種品質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孩子會遇到一些需要他們作決策的問題和情境。可是有許多父母習慣於為孩子設想一切,安排一切,結果造成孩子唯命是從、不敢幹甚至不敢想違背父母意願的事情。事無鉅細,一切都要由父母決定的孩子,可以想象,最終只能成為沒有主見、優柔寡斷的人,無法擔當大任。

相反,如果父母很早就懂得鍛鍊孩子自己作選擇、作判斷、作決定的能力,對孩子的個性成長會非常有利。 從小養成的決策判斷和決策能力,提升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驚喜和可能。

接下來分享幾個家庭教育中欸楊孩子學會選擇的方法,供各位家長參考。

方法一:父母拿著蘋果和香蕉,問孩子吃哪一個,並提醒孩子只能選擇一個,而且對於孩子模稜兩可的回答提出批評,對孩子果斷的決定給予表揚。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懂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會在不同的選項中做出選擇。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方法二:在和孩子上街時,在經濟許可的範圍內,讓他自己挑選所需要的物品。這時孩子會很高興,主動性很強,會慢慢變得果斷起來。此外,過生日請哪些小朋友,到商店買什麼樣的衣服,選擇什麼玩具等等這些小事,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決定。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這個教育命題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孩子去做決定,下面有兩個例子,家長朋友們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是如何引導的,後來孩子的性格上是否有相關的傾向性。

案例一:

榮榮3歲5個月了,媽媽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她回答:“爸爸好,媽媽好!”開始時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她好乖巧。 可是久了,媽媽發現每次問她兩樣東西哪樣好時,她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出現後續的問題,肯定不是出現在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上,因為在孩子看來,真的就是爸爸和媽媽都好。但是對於之後的更多問題,家長沒有及時地培養孩子去做選擇,在孩子不能分析或者無法得出結論地時候,家長也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去分析,才導致後面問題的出現。

案例二:

小亮5歲,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里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裡,大人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小亮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後來,小亮爸媽從幼兒園瞭解到,小亮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不再嘗試其他的方法。這讓小亮爸媽有點擔心。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小亮爸媽的擔心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小亮的意識已經被一扇無形的門給框住了,他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導致他不敢對任何的事情提出質疑,在小亮大腦裡因為好奇而產生的問好,被鎖起來了。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小亮的爸媽最清楚,小亮的生活和學習,基本上都是由爸媽做的,一切都被安排好的小亮,沒有壓力,也沒有和其它小朋友一樣的創造力。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家庭教育中一個誤區。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乖巧,可以讓父母省心,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鬧矛盾,也不用擔心他們作業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卻不是一種好現象,這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不利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特別注意,是“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

當這種問題出現,或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依舊有很多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去做選擇。在這裡將一個正面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和理解。

這是一位父親的親身經歷:

“孩子回家說班級競選班幹部,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告訴孩子,還是由你自己做主,而我也從不同角度幫孩子做了分析。雖然她第一次競選失敗,但孩子並沒有灰心,終於在第二次競選中獲得成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發現孩子情緒不好,學習成績也有下降。

原來是因為我們搬家,離學校遠了,路上還要換乘公交車,有時耽誤了班級工作。老師批評了她,她的學習也因此受到影響,當班幹部的熱情也逐步下降,最終向我透露了不當班幹部的想法。我們沒有直接批評她,而是讓她自己好好想一想,自己去處理。從此,女兒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同學中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不久又被評為了區三好學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潛在能力。父母給予孩子的機會越多,孩子就會成長得越快、越健康。 不要擔心孩子會在選擇上吃虧,或者錯過什麼,未來人生旅途中要孩子去選擇的事情,可比現在要多的多,要重要的多。

正所謂“遇事當斷則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在複雜環境和情景中,及時做出各種應變和決策,不含糊和拖泥帶水,這是一個能應對命運挑戰的人必備的心理品質。而這種品質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孩子會遇到一些需要他們作決策的問題和情境。可是有許多父母習慣於為孩子設想一切,安排一切,結果造成孩子唯命是從、不敢幹甚至不敢想違背父母意願的事情。事無鉅細,一切都要由父母決定的孩子,可以想象,最終只能成為沒有主見、優柔寡斷的人,無法擔當大任。

相反,如果父母很早就懂得鍛鍊孩子自己作選擇、作判斷、作決定的能力,對孩子的個性成長會非常有利。 從小養成的決策判斷和決策能力,提升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驚喜和可能。

接下來分享幾個家庭教育中欸楊孩子學會選擇的方法,供各位家長參考。

方法一:父母拿著蘋果和香蕉,問孩子吃哪一個,並提醒孩子只能選擇一個,而且對於孩子模稜兩可的回答提出批評,對孩子果斷的決定給予表揚。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懂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會在不同的選項中做出選擇。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方法二:在和孩子上街時,在經濟許可的範圍內,讓他自己挑選所需要的物品。這時孩子會很高興,主動性很強,會慢慢變得果斷起來。此外,過生日請哪些小朋友,到商店買什麼樣的衣服,選擇什麼玩具等等這些小事,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方法三:父母在平時談論家庭事務時,可以有意識地問孩子:“你覺得這個建議好不好?”“你認為這樣東西該買不該買?”“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這樣做嗎?”這樣會使孩子逐漸關心家中的事情,產生參與意識。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這個教育命題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孩子去做決定,下面有兩個例子,家長朋友們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是如何引導的,後來孩子的性格上是否有相關的傾向性。

案例一:

榮榮3歲5個月了,媽媽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她回答:“爸爸好,媽媽好!”開始時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她好乖巧。 可是久了,媽媽發現每次問她兩樣東西哪樣好時,她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出現後續的問題,肯定不是出現在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上,因為在孩子看來,真的就是爸爸和媽媽都好。但是對於之後的更多問題,家長沒有及時地培養孩子去做選擇,在孩子不能分析或者無法得出結論地時候,家長也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去分析,才導致後面問題的出現。

案例二:

小亮5歲,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里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裡,大人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小亮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後來,小亮爸媽從幼兒園瞭解到,小亮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不再嘗試其他的方法。這讓小亮爸媽有點擔心。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小亮爸媽的擔心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小亮的意識已經被一扇無形的門給框住了,他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導致他不敢對任何的事情提出質疑,在小亮大腦裡因為好奇而產生的問好,被鎖起來了。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小亮的爸媽最清楚,小亮的生活和學習,基本上都是由爸媽做的,一切都被安排好的小亮,沒有壓力,也沒有和其它小朋友一樣的創造力。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家庭教育中一個誤區。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乖巧,可以讓父母省心,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鬧矛盾,也不用擔心他們作業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卻不是一種好現象,這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不利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特別注意,是“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

當這種問題出現,或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依舊有很多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去做選擇。在這裡將一個正面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和理解。

這是一位父親的親身經歷:

“孩子回家說班級競選班幹部,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告訴孩子,還是由你自己做主,而我也從不同角度幫孩子做了分析。雖然她第一次競選失敗,但孩子並沒有灰心,終於在第二次競選中獲得成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發現孩子情緒不好,學習成績也有下降。

原來是因為我們搬家,離學校遠了,路上還要換乘公交車,有時耽誤了班級工作。老師批評了她,她的學習也因此受到影響,當班幹部的熱情也逐步下降,最終向我透露了不當班幹部的想法。我們沒有直接批評她,而是讓她自己好好想一想,自己去處理。從此,女兒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同學中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不久又被評為了區三好學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潛在能力。父母給予孩子的機會越多,孩子就會成長得越快、越健康。 不要擔心孩子會在選擇上吃虧,或者錯過什麼,未來人生旅途中要孩子去選擇的事情,可比現在要多的多,要重要的多。

正所謂“遇事當斷則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在複雜環境和情景中,及時做出各種應變和決策,不含糊和拖泥帶水,這是一個能應對命運挑戰的人必備的心理品質。而這種品質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孩子會遇到一些需要他們作決策的問題和情境。可是有許多父母習慣於為孩子設想一切,安排一切,結果造成孩子唯命是從、不敢幹甚至不敢想違背父母意願的事情。事無鉅細,一切都要由父母決定的孩子,可以想象,最終只能成為沒有主見、優柔寡斷的人,無法擔當大任。

相反,如果父母很早就懂得鍛鍊孩子自己作選擇、作判斷、作決定的能力,對孩子的個性成長會非常有利。 從小養成的決策判斷和決策能力,提升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驚喜和可能。

接下來分享幾個家庭教育中欸楊孩子學會選擇的方法,供各位家長參考。

方法一:父母拿著蘋果和香蕉,問孩子吃哪一個,並提醒孩子只能選擇一個,而且對於孩子模稜兩可的回答提出批評,對孩子果斷的決定給予表揚。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懂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會在不同的選項中做出選擇。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方法二:在和孩子上街時,在經濟許可的範圍內,讓他自己挑選所需要的物品。這時孩子會很高興,主動性很強,會慢慢變得果斷起來。此外,過生日請哪些小朋友,到商店買什麼樣的衣服,選擇什麼玩具等等這些小事,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方法三:父母在平時談論家庭事務時,可以有意識地問孩子:“你覺得這個建議好不好?”“你認為這樣東西該買不該買?”“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這樣做嗎?”這樣會使孩子逐漸關心家中的事情,產生參與意識。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家庭教育中,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從小事到大事都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去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給予孩子引導,教會孩子分析的方法,擴寬孩子的認識,讓孩子在對這個世界有一定認知的前提下,培養為自己做正確選擇的能力。切記不要成為擋在孩子選擇障礙前面的那扇門,放心大膽的讓孩子自己推開門,去迎接充滿希望的明未來。

寫在最後

關於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學會做選擇這個話題,以前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在這裡和各位家長分享一下:

曾經有個英國劍橋商人霍布森,他是做馬匹生意的。他對人們說:“你們買我的馬、租我的馬,隨你的便,價格都便宜。” 霍布森的馬圈很大,馬匹很多,可是馬圈只有一個小門,高頭大馬出不去,能出來的都是瘦馬、賴馬、小馬。來買馬的左挑右選,不是瘦的,就是差的,因為選擇只能在門口進行。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這個教育命題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孩子去做決定,下面有兩個例子,家長朋友們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是如何引導的,後來孩子的性格上是否有相關的傾向性。

案例一:

榮榮3歲5個月了,媽媽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她回答:“爸爸好,媽媽好!”開始時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她好乖巧。 可是久了,媽媽發現每次問她兩樣東西哪樣好時,她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出現後續的問題,肯定不是出現在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上,因為在孩子看來,真的就是爸爸和媽媽都好。但是對於之後的更多問題,家長沒有及時地培養孩子去做選擇,在孩子不能分析或者無法得出結論地時候,家長也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去分析,才導致後面問題的出現。

案例二:

小亮5歲,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里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裡,大人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小亮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後來,小亮爸媽從幼兒園瞭解到,小亮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不再嘗試其他的方法。這讓小亮爸媽有點擔心。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小亮爸媽的擔心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小亮的意識已經被一扇無形的門給框住了,他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導致他不敢對任何的事情提出質疑,在小亮大腦裡因為好奇而產生的問好,被鎖起來了。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小亮的爸媽最清楚,小亮的生活和學習,基本上都是由爸媽做的,一切都被安排好的小亮,沒有壓力,也沒有和其它小朋友一樣的創造力。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家庭教育中一個誤區。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乖巧,可以讓父母省心,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鬧矛盾,也不用擔心他們作業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卻不是一種好現象,這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不利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特別注意,是“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

當這種問題出現,或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依舊有很多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去做選擇。在這裡將一個正面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和理解。

這是一位父親的親身經歷:

“孩子回家說班級競選班幹部,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告訴孩子,還是由你自己做主,而我也從不同角度幫孩子做了分析。雖然她第一次競選失敗,但孩子並沒有灰心,終於在第二次競選中獲得成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發現孩子情緒不好,學習成績也有下降。

原來是因為我們搬家,離學校遠了,路上還要換乘公交車,有時耽誤了班級工作。老師批評了她,她的學習也因此受到影響,當班幹部的熱情也逐步下降,最終向我透露了不當班幹部的想法。我們沒有直接批評她,而是讓她自己好好想一想,自己去處理。從此,女兒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同學中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不久又被評為了區三好學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潛在能力。父母給予孩子的機會越多,孩子就會成長得越快、越健康。 不要擔心孩子會在選擇上吃虧,或者錯過什麼,未來人生旅途中要孩子去選擇的事情,可比現在要多的多,要重要的多。

正所謂“遇事當斷則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在複雜環境和情景中,及時做出各種應變和決策,不含糊和拖泥帶水,這是一個能應對命運挑戰的人必備的心理品質。而這種品質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孩子會遇到一些需要他們作決策的問題和情境。可是有許多父母習慣於為孩子設想一切,安排一切,結果造成孩子唯命是從、不敢幹甚至不敢想違背父母意願的事情。事無鉅細,一切都要由父母決定的孩子,可以想象,最終只能成為沒有主見、優柔寡斷的人,無法擔當大任。

相反,如果父母很早就懂得鍛鍊孩子自己作選擇、作判斷、作決定的能力,對孩子的個性成長會非常有利。 從小養成的決策判斷和決策能力,提升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驚喜和可能。

接下來分享幾個家庭教育中欸楊孩子學會選擇的方法,供各位家長參考。

方法一:父母拿著蘋果和香蕉,問孩子吃哪一個,並提醒孩子只能選擇一個,而且對於孩子模稜兩可的回答提出批評,對孩子果斷的決定給予表揚。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懂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會在不同的選項中做出選擇。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方法二:在和孩子上街時,在經濟許可的範圍內,讓他自己挑選所需要的物品。這時孩子會很高興,主動性很強,會慢慢變得果斷起來。此外,過生日請哪些小朋友,到商店買什麼樣的衣服,選擇什麼玩具等等這些小事,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方法三:父母在平時談論家庭事務時,可以有意識地問孩子:“你覺得這個建議好不好?”“你認為這樣東西該買不該買?”“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這樣做嗎?”這樣會使孩子逐漸關心家中的事情,產生參與意識。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家庭教育中,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從小事到大事都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去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給予孩子引導,教會孩子分析的方法,擴寬孩子的認識,讓孩子在對這個世界有一定認知的前提下,培養為自己做正確選擇的能力。切記不要成為擋在孩子選擇障礙前面的那扇門,放心大膽的讓孩子自己推開門,去迎接充滿希望的明未來。

寫在最後

關於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學會做選擇這個話題,以前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在這裡和各位家長分享一下:

曾經有個英國劍橋商人霍布森,他是做馬匹生意的。他對人們說:“你們買我的馬、租我的馬,隨你的便,價格都便宜。” 霍布森的馬圈很大,馬匹很多,可是馬圈只有一個小門,高頭大馬出不去,能出來的都是瘦馬、賴馬、小馬。來買馬的左挑右選,不是瘦的,就是差的,因為選擇只能在門口進行。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後來,管理學家西蒙把這種沒有選擇餘地的所謂“選擇”,譏諷為“霍布森選擇”。 其實孩子的思維也是一樣的,原本里面有很多奇妙的想法,大大小小高高瘦瘦,但是因為家長的介入,讓這些想法無法得到釋放,而是永遠禁錮在門的後面,出來的想法也是符合家長標準的想法。

"

各位家長大家好,我是專注家庭教育的戴老師。人生處處充滿選擇,除了無法選擇出生,其它事情似乎都可以自己做決定,無論是孩子和成人,時時刻刻不面臨不同的選擇,究竟怎麼選才是最好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聊一聊:在家庭教育中,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能有家長認為,這個沒有什麼困難的,孩子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如果從單純的喜歡維度選擇的話,這個話題就簡單很多,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更多的是需要培養在面臨選擇題的時候,如何通過自己的分析,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答案。

其實,在“如何讓孩子學會做決定”命題中,有兩個內涵:一是讓孩子學會做決定,二是讓孩子學會做正確的決定。畢竟決定很容易,但是孩子能夠通過分析,聽取多方面的建議,再去做決定,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樣的勇氣和魄力。就好比成年人一樣,更多的人是在沒有主見的優柔寡斷中,跟著別人的步子,走完原本屬於自己的一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培養孩子學會做決定這個教育命題中,我們首先要學會孩子去做決定,下面有兩個例子,家長朋友們可以看看,回想一下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是如何引導的,後來孩子的性格上是否有相關的傾向性。

案例一:

榮榮3歲5個月了,媽媽問她:“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她回答:“爸爸好,媽媽好!”開始時媽媽聽了很高興,覺得她好乖巧。 可是久了,媽媽發現每次問她兩樣東西哪樣好時,她總是回答這個好,那個也好。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出現後續的問題,肯定不是出現在爸爸好還是媽媽好這個問題上,因為在孩子看來,真的就是爸爸和媽媽都好。但是對於之後的更多問題,家長沒有及時地培養孩子去做選擇,在孩子不能分析或者無法得出結論地時候,家長也沒有及時地引導孩子去分析,才導致後面問題的出現。

案例二:

小亮5歲,無論在幼兒園還是鄰里間,大家都誇他是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在家裡,大人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讓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十分聽話;和小朋友一起玩時,小亮也總是按別人的意願做事,順從別人的領導,很少有自己的想法。但後來,小亮爸媽從幼兒園瞭解到,小亮有個缺點:當老師教了一種解題的方法時,他就不再嘗試其他的方法。這讓小亮爸媽有點擔心。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小亮爸媽的擔心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小亮的意識已經被一扇無形的門給框住了,他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導致他不敢對任何的事情提出質疑,在小亮大腦裡因為好奇而產生的問好,被鎖起來了。為什麼會這樣,或許小亮的爸媽最清楚,小亮的生活和學習,基本上都是由爸媽做的,一切都被安排好的小亮,沒有壓力,也沒有和其它小朋友一樣的創造力。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家庭教育中一個誤區。許多家長認為孩子聽話、乖巧,可以讓父母省心,不用操心他在外面和小朋友鬧矛盾,也不用擔心他們作業完成不了。但是如果孩子表現得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卻不是一種好現象,這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是不利的。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特別注意,是“過於順從,凡事沒有主見”。

當這種問題出現,或者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在家庭教育中,我們依舊有很多的方法,讓孩子從小學會如何去做選擇。在這裡將一個正面的案例,供大家參考和理解。

這是一位父親的親身經歷:

“孩子回家說班級競選班幹部,徵求我們的意見。我告訴孩子,還是由你自己做主,而我也從不同角度幫孩子做了分析。雖然她第一次競選失敗,但孩子並沒有灰心,終於在第二次競選中獲得成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又發現孩子情緒不好,學習成績也有下降。

原來是因為我們搬家,離學校遠了,路上還要換乘公交車,有時耽誤了班級工作。老師批評了她,她的學習也因此受到影響,當班幹部的熱情也逐步下降,最終向我透露了不當班幹部的想法。我們沒有直接批評她,而是讓她自己好好想一想,自己去處理。從此,女兒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在同學中的威信也越來越高,不久又被評為了區三好學生。”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從這個事例中我們不難發現,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管理和教育的潛在能力。父母給予孩子的機會越多,孩子就會成長得越快、越健康。 不要擔心孩子會在選擇上吃虧,或者錯過什麼,未來人生旅途中要孩子去選擇的事情,可比現在要多的多,要重要的多。

正所謂“遇事當斷則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在複雜環境和情景中,及時做出各種應變和決策,不含糊和拖泥帶水,這是一個能應對命運挑戰的人必備的心理品質。而這種品質必須從小就開始培養。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孩子的童年時期,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孩子會遇到一些需要他們作決策的問題和情境。可是有許多父母習慣於為孩子設想一切,安排一切,結果造成孩子唯命是從、不敢幹甚至不敢想違背父母意願的事情。事無鉅細,一切都要由父母決定的孩子,可以想象,最終只能成為沒有主見、優柔寡斷的人,無法擔當大任。

相反,如果父母很早就懂得鍛鍊孩子自己作選擇、作判斷、作決定的能力,對孩子的個性成長會非常有利。 從小養成的決策判斷和決策能力,提升的不僅僅是孩子的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的人生有了更多的驚喜和可能。

接下來分享幾個家庭教育中欸楊孩子學會選擇的方法,供各位家長參考。

方法一:父母拿著蘋果和香蕉,問孩子吃哪一個,並提醒孩子只能選擇一個,而且對於孩子模稜兩可的回答提出批評,對孩子果斷的決定給予表揚。這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懂得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學會在不同的選項中做出選擇。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方法二:在和孩子上街時,在經濟許可的範圍內,讓他自己挑選所需要的物品。這時孩子會很高興,主動性很強,會慢慢變得果斷起來。此外,過生日請哪些小朋友,到商店買什麼樣的衣服,選擇什麼玩具等等這些小事,也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決定。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方法三:父母在平時談論家庭事務時,可以有意識地問孩子:“你覺得這個建議好不好?”“你認為這樣東西該買不該買?”“你知道我們為什麼這樣做嗎?”這樣會使孩子逐漸關心家中的事情,產生參與意識。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在家庭教育中,根據孩子年齡的不同,從小事到大事都可以有意識地讓孩子去參與,在參與的過程中給予孩子引導,教會孩子分析的方法,擴寬孩子的認識,讓孩子在對這個世界有一定認知的前提下,培養為自己做正確選擇的能力。切記不要成為擋在孩子選擇障礙前面的那扇門,放心大膽的讓孩子自己推開門,去迎接充滿希望的明未來。

寫在最後

關於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培養孩子學會做選擇這個話題,以前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在這裡和各位家長分享一下:

曾經有個英國劍橋商人霍布森,他是做馬匹生意的。他對人們說:“你們買我的馬、租我的馬,隨你的便,價格都便宜。” 霍布森的馬圈很大,馬匹很多,可是馬圈只有一個小門,高頭大馬出不去,能出來的都是瘦馬、賴馬、小馬。來買馬的左挑右選,不是瘦的,就是差的,因為選擇只能在門口進行。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後來,管理學家西蒙把這種沒有選擇餘地的所謂“選擇”,譏諷為“霍布森選擇”。 其實孩子的思維也是一樣的,原本里面有很多奇妙的想法,大大小小高高瘦瘦,但是因為家長的介入,讓這些想法無法得到釋放,而是永遠禁錮在門的後面,出來的想法也是符合家長標準的想法。

爸爸好,還是媽媽好?3歲孩子的回答,讓家長瞬間開心不起來

其實我們不要擔心孩子的想法有問題,或者做的選擇很離譜,如果真的選擇錯了,作為家長還能在選擇代價非常小的時候,去幫助孩子培養如何做正確選擇的能力,而不是到了孩子長大了,爸媽的話聽不進去了,那個時候對於人生的選擇,背後的代價更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能給在家庭教育一線奮鬥的家長朋友更多的幫助,謝謝大家對我的關注和支持,有什麼其它關於家庭教育的問題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或者給我私信,我將一一為您解答。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