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不完美媽媽 斯坦福大學 幼兒園 本質兒童公益教育官方 2019-08-28
"

現在的父母基本上都是80後

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孩子需要認可,需要更多的讚揚和鼓勵。

所以現在很多育兒專家都在引導以表揚為主導的評價概念

而每個人都在宣傳:

好孩子是被誇出來

因為,

發現孩子做得好或者做得正確的時候,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的時候

通過誇獎會讓孩子變得更好

但其實作為父母我們會發現,總是誇孩子也不見得有效。

在小女兒幼兒園的群裡,一個媽媽抱怨:

因為媽媽堅信好孩子都是被誇出來的,她每當孩子完成一件小事情的時候,都會給孩子一句讚揚“孩子你真棒”

孩子開始的時候感到非常的開心,並且興趣十足,後來孩子慢慢的不在乎媽媽對自己的讚揚了。

很多家長在下面跟著回覆。

一個家長說,

家裡人都很認可孩子是被誇出來的,所以在他們家嚴格規定:

家裡無論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還是爺爺奶奶,都把孩子的誇獎放在嘴上,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都誇孩子是最棒的,最優秀的

但是最近這位媽媽卻得到幼兒園老師的反饋,說孩子的抗挫能力比較差,和其他的孩子在一起玩時候特別輸不起,與其他小朋友經常發生爭吵。

"

現在的父母基本上都是80後

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孩子需要認可,需要更多的讚揚和鼓勵。

所以現在很多育兒專家都在引導以表揚為主導的評價概念

而每個人都在宣傳:

好孩子是被誇出來

因為,

發現孩子做得好或者做得正確的時候,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的時候

通過誇獎會讓孩子變得更好

但其實作為父母我們會發現,總是誇孩子也不見得有效。

在小女兒幼兒園的群裡,一個媽媽抱怨:

因為媽媽堅信好孩子都是被誇出來的,她每當孩子完成一件小事情的時候,都會給孩子一句讚揚“孩子你真棒”

孩子開始的時候感到非常的開心,並且興趣十足,後來孩子慢慢的不在乎媽媽對自己的讚揚了。

很多家長在下面跟著回覆。

一個家長說,

家裡人都很認可孩子是被誇出來的,所以在他們家嚴格規定:

家裡無論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還是爺爺奶奶,都把孩子的誇獎放在嘴上,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都誇孩子是最棒的,最優秀的

但是最近這位媽媽卻得到幼兒園老師的反饋,說孩子的抗挫能力比較差,和其他的孩子在一起玩時候特別輸不起,與其他小朋友經常發生爭吵。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看到這裡我就非常的疑惑,我們不都說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嗎?

其實我們自己想一下,

我們對孩子的誇獎永遠都是"你真聰明!""你真棒!"

曾這樣對寶爸寶媽來說這可能是輕車熟路,但這樣籠統的誇獎並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

現在的父母基本上都是80後

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孩子需要認可,需要更多的讚揚和鼓勵。

所以現在很多育兒專家都在引導以表揚為主導的評價概念

而每個人都在宣傳:

好孩子是被誇出來

因為,

發現孩子做得好或者做得正確的時候,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的時候

通過誇獎會讓孩子變得更好

但其實作為父母我們會發現,總是誇孩子也不見得有效。

在小女兒幼兒園的群裡,一個媽媽抱怨:

因為媽媽堅信好孩子都是被誇出來的,她每當孩子完成一件小事情的時候,都會給孩子一句讚揚“孩子你真棒”

孩子開始的時候感到非常的開心,並且興趣十足,後來孩子慢慢的不在乎媽媽對自己的讚揚了。

很多家長在下面跟著回覆。

一個家長說,

家裡人都很認可孩子是被誇出來的,所以在他們家嚴格規定:

家裡無論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還是爺爺奶奶,都把孩子的誇獎放在嘴上,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都誇孩子是最棒的,最優秀的

但是最近這位媽媽卻得到幼兒園老師的反饋,說孩子的抗挫能力比較差,和其他的孩子在一起玩時候特別輸不起,與其他小朋友經常發生爭吵。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看到這裡我就非常的疑惑,我們不都說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嗎?

其實我們自己想一下,

我們對孩子的誇獎永遠都是"你真聰明!""你真棒!"

曾這樣對寶爸寶媽來說這可能是輕車熟路,但這樣籠統的誇獎並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曾經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過一個實驗: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威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對20所學校400個五年級的學生做了一次關於表揚和鼓勵的長期研究。

首先研究人員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了一系列的智力拼圖,當每個孩子完成之後,把檢測結果告訴孩子,並附上一句誇獎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分成了兩組,

  • 第1組是表揚組,得到的是關於智商的誇獎,你說孩子"你真聰明"
  • 第2組是鼓勵組,得到的是孩子關於努力的誇獎。

比如我們就會說"孩子我看到你的努力了!"

第2輪拼圖測試開始了...

孩子們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以選擇1或2

  • 第1種難度適中,和第一輪難度差不多
  • 第2種困難一點,但是可以學習一些新的知識

在測試當中會發現...

第1組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大部分都選擇了簡單的任務,

第2組那些被鼓勵努力的孩子,大部分都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

如果我們對孩子每一個進步都用聰明來定義,那隻會讓孩子覺得好成績就是因為聰明,他會變得非常自戀和自負,但是並不是那麼的自信,所以他們會對挑戰採取迴避的措施,因為他們覺得一旦犯了錯就和聰明不相符了。

"

現在的父母基本上都是80後

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孩子需要認可,需要更多的讚揚和鼓勵。

所以現在很多育兒專家都在引導以表揚為主導的評價概念

而每個人都在宣傳:

好孩子是被誇出來

因為,

發現孩子做得好或者做得正確的時候,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的時候

通過誇獎會讓孩子變得更好

但其實作為父母我們會發現,總是誇孩子也不見得有效。

在小女兒幼兒園的群裡,一個媽媽抱怨:

因為媽媽堅信好孩子都是被誇出來的,她每當孩子完成一件小事情的時候,都會給孩子一句讚揚“孩子你真棒”

孩子開始的時候感到非常的開心,並且興趣十足,後來孩子慢慢的不在乎媽媽對自己的讚揚了。

很多家長在下面跟著回覆。

一個家長說,

家裡人都很認可孩子是被誇出來的,所以在他們家嚴格規定:

家裡無論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還是爺爺奶奶,都把孩子的誇獎放在嘴上,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都誇孩子是最棒的,最優秀的

但是最近這位媽媽卻得到幼兒園老師的反饋,說孩子的抗挫能力比較差,和其他的孩子在一起玩時候特別輸不起,與其他小朋友經常發生爭吵。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看到這裡我就非常的疑惑,我們不都說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嗎?

其實我們自己想一下,

我們對孩子的誇獎永遠都是"你真聰明!""你真棒!"

曾這樣對寶爸寶媽來說這可能是輕車熟路,但這樣籠統的誇獎並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曾經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過一個實驗: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威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對20所學校400個五年級的學生做了一次關於表揚和鼓勵的長期研究。

首先研究人員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了一系列的智力拼圖,當每個孩子完成之後,把檢測結果告訴孩子,並附上一句誇獎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分成了兩組,

  • 第1組是表揚組,得到的是關於智商的誇獎,你說孩子"你真聰明"
  • 第2組是鼓勵組,得到的是孩子關於努力的誇獎。

比如我們就會說"孩子我看到你的努力了!"

第2輪拼圖測試開始了...

孩子們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以選擇1或2

  • 第1種難度適中,和第一輪難度差不多
  • 第2種困難一點,但是可以學習一些新的知識

在測試當中會發現...

第1組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大部分都選擇了簡單的任務,

第2組那些被鼓勵努力的孩子,大部分都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

如果我們對孩子每一個進步都用聰明來定義,那隻會讓孩子覺得好成績就是因為聰明,他會變得非常自戀和自負,但是並不是那麼的自信,所以他們會對挑戰採取迴避的措施,因為他們覺得一旦犯了錯就和聰明不相符了。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所以這就告訴我們...

在誇獎的時候,我們應該多誇獎一些他努力的效果,而不要誇獎一些天賦和聰明

另外每個孩子都會犯錯,所以才有熊孩子”這樣的說法,在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知道了誇獎毫無用處,我們要給孩子建立一個概念,犯錯就要改

懲罰的意義就是讓孩子明白:生命中大大小小的過失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

現在的父母基本上都是80後

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孩子需要認可,需要更多的讚揚和鼓勵。

所以現在很多育兒專家都在引導以表揚為主導的評價概念

而每個人都在宣傳:

好孩子是被誇出來

因為,

發現孩子做得好或者做得正確的時候,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的時候

通過誇獎會讓孩子變得更好

但其實作為父母我們會發現,總是誇孩子也不見得有效。

在小女兒幼兒園的群裡,一個媽媽抱怨:

因為媽媽堅信好孩子都是被誇出來的,她每當孩子完成一件小事情的時候,都會給孩子一句讚揚“孩子你真棒”

孩子開始的時候感到非常的開心,並且興趣十足,後來孩子慢慢的不在乎媽媽對自己的讚揚了。

很多家長在下面跟著回覆。

一個家長說,

家裡人都很認可孩子是被誇出來的,所以在他們家嚴格規定:

家裡無論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還是爺爺奶奶,都把孩子的誇獎放在嘴上,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都誇孩子是最棒的,最優秀的

但是最近這位媽媽卻得到幼兒園老師的反饋,說孩子的抗挫能力比較差,和其他的孩子在一起玩時候特別輸不起,與其他小朋友經常發生爭吵。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看到這裡我就非常的疑惑,我們不都說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嗎?

其實我們自己想一下,

我們對孩子的誇獎永遠都是"你真聰明!""你真棒!"

曾這樣對寶爸寶媽來說這可能是輕車熟路,但這樣籠統的誇獎並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曾經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過一個實驗: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威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對20所學校400個五年級的學生做了一次關於表揚和鼓勵的長期研究。

首先研究人員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了一系列的智力拼圖,當每個孩子完成之後,把檢測結果告訴孩子,並附上一句誇獎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分成了兩組,

  • 第1組是表揚組,得到的是關於智商的誇獎,你說孩子"你真聰明"
  • 第2組是鼓勵組,得到的是孩子關於努力的誇獎。

比如我們就會說"孩子我看到你的努力了!"

第2輪拼圖測試開始了...

孩子們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以選擇1或2

  • 第1種難度適中,和第一輪難度差不多
  • 第2種困難一點,但是可以學習一些新的知識

在測試當中會發現...

第1組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大部分都選擇了簡單的任務,

第2組那些被鼓勵努力的孩子,大部分都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

如果我們對孩子每一個進步都用聰明來定義,那隻會讓孩子覺得好成績就是因為聰明,他會變得非常自戀和自負,但是並不是那麼的自信,所以他們會對挑戰採取迴避的措施,因為他們覺得一旦犯了錯就和聰明不相符了。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所以這就告訴我們...

在誇獎的時候,我們應該多誇獎一些他努力的效果,而不要誇獎一些天賦和聰明

另外每個孩子都會犯錯,所以才有熊孩子”這樣的說法,在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知道了誇獎毫無用處,我們要給孩子建立一個概念,犯錯就要改

懲罰的意義就是讓孩子明白:生命中大大小小的過失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就好像看到別人養花一樣。

為什麼每次我們都花很長的時間,去幫助這些花朵打理他的旁枝末節

為什麼我們不讓花朵自己生長?

那些真正的養花高手會告訴你:

養花的時候7分靠管,3分靠剪,單純的澆水施肥是不行的,剪也不能隨便亂剪,你要想讓它盛開到荼蘼,那就必須要及時剪枝。

這個和育兒的概念是一樣的:管孩子也是這樣的,7分靠管3分靠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絕對不是一味的鼓勵和讚美

但是,批評和懲罰,也並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

最重要的是,

表揚孩子是為了鼓勵孩子,懲罰孩子是為了孩子知道錯!知道痛!

所以一個好孩子,不可能是你被誇出來的,還應該是罰出來的。

"

現在的父母基本上都是80後

大家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孩子需要認可,需要更多的讚揚和鼓勵。

所以現在很多育兒專家都在引導以表揚為主導的評價概念

而每個人都在宣傳:

好孩子是被誇出來

因為,

發現孩子做得好或者做得正確的時候,發現孩子身上的優點的時候

通過誇獎會讓孩子變得更好

但其實作為父母我們會發現,總是誇孩子也不見得有效。

在小女兒幼兒園的群裡,一個媽媽抱怨:

因為媽媽堅信好孩子都是被誇出來的,她每當孩子完成一件小事情的時候,都會給孩子一句讚揚“孩子你真棒”

孩子開始的時候感到非常的開心,並且興趣十足,後來孩子慢慢的不在乎媽媽對自己的讚揚了。

很多家長在下面跟著回覆。

一個家長說,

家裡人都很認可孩子是被誇出來的,所以在他們家嚴格規定:

家裡無論爸爸媽媽,外公外婆還是爺爺奶奶,都把孩子的誇獎放在嘴上,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都誇孩子是最棒的,最優秀的

但是最近這位媽媽卻得到幼兒園老師的反饋,說孩子的抗挫能力比較差,和其他的孩子在一起玩時候特別輸不起,與其他小朋友經常發生爭吵。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看到這裡我就非常的疑惑,我們不都說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嗎?

其實我們自己想一下,

我們對孩子的誇獎永遠都是"你真聰明!""你真棒!"

曾這樣對寶爸寶媽來說這可能是輕車熟路,但這樣籠統的誇獎並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曾經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過一個實驗:

斯坦福大學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羅爾·德威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

他對20所學校400個五年級的學生做了一次關於表揚和鼓勵的長期研究。

首先研究人員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了一系列的智力拼圖,當每個孩子完成之後,把檢測結果告訴孩子,並附上一句誇獎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分成了兩組,

  • 第1組是表揚組,得到的是關於智商的誇獎,你說孩子"你真聰明"
  • 第2組是鼓勵組,得到的是孩子關於努力的誇獎。

比如我們就會說"孩子我看到你的努力了!"

第2輪拼圖測試開始了...

孩子們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以選擇1或2

  • 第1種難度適中,和第一輪難度差不多
  • 第2種困難一點,但是可以學習一些新的知識

在測試當中會發現...

第1組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大部分都選擇了簡單的任務,

第2組那些被鼓勵努力的孩子,大部分都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

如果我們對孩子每一個進步都用聰明來定義,那隻會讓孩子覺得好成績就是因為聰明,他會變得非常自戀和自負,但是並不是那麼的自信,所以他們會對挑戰採取迴避的措施,因為他們覺得一旦犯了錯就和聰明不相符了。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所以這就告訴我們...

在誇獎的時候,我們應該多誇獎一些他努力的效果,而不要誇獎一些天賦和聰明

另外每個孩子都會犯錯,所以才有熊孩子”這樣的說法,在這個時候我們已經知道了誇獎毫無用處,我們要給孩子建立一個概念,犯錯就要改

懲罰的意義就是讓孩子明白:生命中大大小小的過失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就好像看到別人養花一樣。

為什麼每次我們都花很長的時間,去幫助這些花朵打理他的旁枝末節

為什麼我們不讓花朵自己生長?

那些真正的養花高手會告訴你:

養花的時候7分靠管,3分靠剪,單純的澆水施肥是不行的,剪也不能隨便亂剪,你要想讓它盛開到荼蘼,那就必須要及時剪枝。

這個和育兒的概念是一樣的:管孩子也是這樣的,7分靠管3分靠剪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絕對不是一味的鼓勵和讚美

但是,批評和懲罰,也並不是孩子成長的全部

最重要的是,

表揚孩子是為了鼓勵孩子,懲罰孩子是為了孩子知道錯!知道痛!

所以一個好孩子,不可能是你被誇出來的,還應該是罰出來的。

斯坦福大學發現:好孩子是被誇出來的,但100萬家庭都沒誇到點上

今日互動:你家的熊孩子是歸爸爸罵還是歸媽媽罵呢?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