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一,對待沉迷遊戲的孩子不要指責施壓。

父母看到孩子玩遊戲,就認為孩子不務正業,是在學壞的表現,不由自主地指責施壓,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孩子。但實際生活中,這種粗暴干涉的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越是反對,孩子越是逆反、沉迷。

父母的指責強化了孩子玩遊戲和對抗的意識,孩子面對父母施壓,選擇逃避。在孩子心中,父母已經把自己當壞孩子了,乾脆自暴自棄,變本加厲,通宵玩。

"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一,對待沉迷遊戲的孩子不要指責施壓。

父母看到孩子玩遊戲,就認為孩子不務正業,是在學壞的表現,不由自主地指責施壓,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孩子。但實際生活中,這種粗暴干涉的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越是反對,孩子越是逆反、沉迷。

父母的指責強化了孩子玩遊戲和對抗的意識,孩子面對父母施壓,選擇逃避。在孩子心中,父母已經把自己當壞孩子了,乾脆自暴自棄,變本加厲,通宵玩。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玩遊戲是孩子丟掉理想信念後尋找精神寄託的一種方式。一些孩子認為玩遊戲就是電競,電競已經職業化了,自己完全有望成為職業電競人,不用學習了。在這種思想的左右下,孩子一步步邁向自我麻醉的境地,離社會和父母的期望越來越遠。

"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一,對待沉迷遊戲的孩子不要指責施壓。

父母看到孩子玩遊戲,就認為孩子不務正業,是在學壞的表現,不由自主地指責施壓,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孩子。但實際生活中,這種粗暴干涉的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越是反對,孩子越是逆反、沉迷。

父母的指責強化了孩子玩遊戲和對抗的意識,孩子面對父母施壓,選擇逃避。在孩子心中,父母已經把自己當壞孩子了,乾脆自暴自棄,變本加厲,通宵玩。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玩遊戲是孩子丟掉理想信念後尋找精神寄託的一種方式。一些孩子認為玩遊戲就是電競,電競已經職業化了,自己完全有望成為職業電競人,不用學習了。在這種思想的左右下,孩子一步步邁向自我麻醉的境地,離社會和父母的期望越來越遠。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二,要允許孩子試錯,關鍵時候拉一把。

沉迷遊戲的孩子面對父母和學校的施壓,會不知不覺給自己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漸漸陷入自卑、愧疚之中。王志豪在學校整天逃課,掛科太多的情況下,也有自卑和愧疚心理,如果父母在此時掌握他的心理,給予必要的安慰和精神鼓勵,也許王志豪通過努力,完全可以“跟上隊伍”。但是父母缺少了一這關鍵環節,造成王志豪在自卑心理驅使下,不敢求教於人,越來越遠離了“隊伍”,不得已選擇退學。

"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一,對待沉迷遊戲的孩子不要指責施壓。

父母看到孩子玩遊戲,就認為孩子不務正業,是在學壞的表現,不由自主地指責施壓,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孩子。但實際生活中,這種粗暴干涉的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越是反對,孩子越是逆反、沉迷。

父母的指責強化了孩子玩遊戲和對抗的意識,孩子面對父母施壓,選擇逃避。在孩子心中,父母已經把自己當壞孩子了,乾脆自暴自棄,變本加厲,通宵玩。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玩遊戲是孩子丟掉理想信念後尋找精神寄託的一種方式。一些孩子認為玩遊戲就是電競,電競已經職業化了,自己完全有望成為職業電競人,不用學習了。在這種思想的左右下,孩子一步步邁向自我麻醉的境地,離社會和父母的期望越來越遠。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二,要允許孩子試錯,關鍵時候拉一把。

沉迷遊戲的孩子面對父母和學校的施壓,會不知不覺給自己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漸漸陷入自卑、愧疚之中。王志豪在學校整天逃課,掛科太多的情況下,也有自卑和愧疚心理,如果父母在此時掌握他的心理,給予必要的安慰和精神鼓勵,也許王志豪通過努力,完全可以“跟上隊伍”。但是父母缺少了一這關鍵環節,造成王志豪在自卑心理驅使下,不敢求教於人,越來越遠離了“隊伍”,不得已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三,要信任孩子,給予必要的心理暗示。

在王志豪做出退學決定時,父母很受打擊,恨鐵不成鋼,與他進行了爭吵。如果父母在此前拉一把王志豪,對他說人無完人,誰都不可能不走彎路,父母允許孩子走彎路,走過彎路的孩子會更成熟。也許王志豪不至於到退學的地步,可惜他們錯過了關鍵時候的安慰和鼓勵,導致王志豪退學,選擇復讀。

"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一,對待沉迷遊戲的孩子不要指責施壓。

父母看到孩子玩遊戲,就認為孩子不務正業,是在學壞的表現,不由自主地指責施壓,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孩子。但實際生活中,這種粗暴干涉的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越是反對,孩子越是逆反、沉迷。

父母的指責強化了孩子玩遊戲和對抗的意識,孩子面對父母施壓,選擇逃避。在孩子心中,父母已經把自己當壞孩子了,乾脆自暴自棄,變本加厲,通宵玩。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玩遊戲是孩子丟掉理想信念後尋找精神寄託的一種方式。一些孩子認為玩遊戲就是電競,電競已經職業化了,自己完全有望成為職業電競人,不用學習了。在這種思想的左右下,孩子一步步邁向自我麻醉的境地,離社會和父母的期望越來越遠。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二,要允許孩子試錯,關鍵時候拉一把。

沉迷遊戲的孩子面對父母和學校的施壓,會不知不覺給自己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漸漸陷入自卑、愧疚之中。王志豪在學校整天逃課,掛科太多的情況下,也有自卑和愧疚心理,如果父母在此時掌握他的心理,給予必要的安慰和精神鼓勵,也許王志豪通過努力,完全可以“跟上隊伍”。但是父母缺少了一這關鍵環節,造成王志豪在自卑心理驅使下,不敢求教於人,越來越遠離了“隊伍”,不得已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三,要信任孩子,給予必要的心理暗示。

在王志豪做出退學決定時,父母很受打擊,恨鐵不成鋼,與他進行了爭吵。如果父母在此前拉一把王志豪,對他說人無完人,誰都不可能不走彎路,父母允許孩子走彎路,走過彎路的孩子會更成熟。也許王志豪不至於到退學的地步,可惜他們錯過了關鍵時候的安慰和鼓勵,導致王志豪退學,選擇復讀。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其實,玩遊戲的孩子都有自卑心理。父母要相信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能重回正軌,父母依然深愛孩子,不會因為孩子玩遊戲就唾棄孩子。只要孩子接受了父母的心理暗示,知道自己無論走過多少彎路,父母依然信任他,愛著他,那麼孩子就能重拾信心,重回家庭和學校,過上正常的生活,揚起人生的風帆。

"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一,對待沉迷遊戲的孩子不要指責施壓。

父母看到孩子玩遊戲,就認為孩子不務正業,是在學壞的表現,不由自主地指責施壓,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孩子。但實際生活中,這種粗暴干涉的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越是反對,孩子越是逆反、沉迷。

父母的指責強化了孩子玩遊戲和對抗的意識,孩子面對父母施壓,選擇逃避。在孩子心中,父母已經把自己當壞孩子了,乾脆自暴自棄,變本加厲,通宵玩。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玩遊戲是孩子丟掉理想信念後尋找精神寄託的一種方式。一些孩子認為玩遊戲就是電競,電競已經職業化了,自己完全有望成為職業電競人,不用學習了。在這種思想的左右下,孩子一步步邁向自我麻醉的境地,離社會和父母的期望越來越遠。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二,要允許孩子試錯,關鍵時候拉一把。

沉迷遊戲的孩子面對父母和學校的施壓,會不知不覺給自己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漸漸陷入自卑、愧疚之中。王志豪在學校整天逃課,掛科太多的情況下,也有自卑和愧疚心理,如果父母在此時掌握他的心理,給予必要的安慰和精神鼓勵,也許王志豪通過努力,完全可以“跟上隊伍”。但是父母缺少了一這關鍵環節,造成王志豪在自卑心理驅使下,不敢求教於人,越來越遠離了“隊伍”,不得已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三,要信任孩子,給予必要的心理暗示。

在王志豪做出退學決定時,父母很受打擊,恨鐵不成鋼,與他進行了爭吵。如果父母在此前拉一把王志豪,對他說人無完人,誰都不可能不走彎路,父母允許孩子走彎路,走過彎路的孩子會更成熟。也許王志豪不至於到退學的地步,可惜他們錯過了關鍵時候的安慰和鼓勵,導致王志豪退學,選擇復讀。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其實,玩遊戲的孩子都有自卑心理。父母要相信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能重回正軌,父母依然深愛孩子,不會因為孩子玩遊戲就唾棄孩子。只要孩子接受了父母的心理暗示,知道自己無論走過多少彎路,父母依然信任他,愛著他,那麼孩子就能重拾信心,重回家庭和學校,過上正常的生活,揚起人生的風帆。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四,聯繫學校,給孩子正能量。

孩子沉迷遊戲,勢必影響學習,學校的態度也會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大多學校老師同學對玩遊戲的孩子採取批評、訓斥和鄙視的方式,這會在孩子心中形成壓力——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我了,我學壞了,沒人喜歡我了。孩子因此而自卑、自甘墮落。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時聯繫學校,請老師和同學配合,給孩子正能量,接納和歡迎孩子重回校園。孩子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會重拾信心,發生轉變。

"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684分,王志豪看到高考成績很開心,他用實力證明一個曾經沉迷遊戲的孩子也能考高分。但這是王志豪第二次參加高考,第一次他以632分的高分被南京大學錄取,就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進入大學後,王志豪因為沉迷遊戲,整天逃課,“掛科”太多,兩年半後,無力再堅持下去的王志豪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一,對待沉迷遊戲的孩子不要指責施壓。

父母看到孩子玩遊戲,就認為孩子不務正業,是在學壞的表現,不由自主地指責施壓,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孩子。但實際生活中,這種粗暴干涉的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越是反對,孩子越是逆反、沉迷。

父母的指責強化了孩子玩遊戲和對抗的意識,孩子面對父母施壓,選擇逃避。在孩子心中,父母已經把自己當壞孩子了,乾脆自暴自棄,變本加厲,通宵玩。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玩遊戲是孩子丟掉理想信念後尋找精神寄託的一種方式。一些孩子認為玩遊戲就是電競,電競已經職業化了,自己完全有望成為職業電競人,不用學習了。在這種思想的左右下,孩子一步步邁向自我麻醉的境地,離社會和父母的期望越來越遠。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二,要允許孩子試錯,關鍵時候拉一把。

沉迷遊戲的孩子面對父母和學校的施壓,會不知不覺給自己貼上壞孩子的標籤,漸漸陷入自卑、愧疚之中。王志豪在學校整天逃課,掛科太多的情況下,也有自卑和愧疚心理,如果父母在此時掌握他的心理,給予必要的安慰和精神鼓勵,也許王志豪通過努力,完全可以“跟上隊伍”。但是父母缺少了一這關鍵環節,造成王志豪在自卑心理驅使下,不敢求教於人,越來越遠離了“隊伍”,不得已選擇退學。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三,要信任孩子,給予必要的心理暗示。

在王志豪做出退學決定時,父母很受打擊,恨鐵不成鋼,與他進行了爭吵。如果父母在此前拉一把王志豪,對他說人無完人,誰都不可能不走彎路,父母允許孩子走彎路,走過彎路的孩子會更成熟。也許王志豪不至於到退學的地步,可惜他們錯過了關鍵時候的安慰和鼓勵,導致王志豪退學,選擇復讀。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其實,玩遊戲的孩子都有自卑心理。父母要相信沉迷網絡遊戲的孩子能重回正軌,父母依然深愛孩子,不會因為孩子玩遊戲就唾棄孩子。只要孩子接受了父母的心理暗示,知道自己無論走過多少彎路,父母依然信任他,愛著他,那麼孩子就能重拾信心,重回家庭和學校,過上正常的生活,揚起人生的風帆。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四,聯繫學校,給孩子正能量。

孩子沉迷遊戲,勢必影響學習,學校的態度也會對孩子產生很大影響。大多學校老師同學對玩遊戲的孩子採取批評、訓斥和鄙視的方式,這會在孩子心中形成壓力——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我了,我學壞了,沒人喜歡我了。孩子因此而自卑、自甘墮落。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時聯繫學校,請老師和同學配合,給孩子正能量,接納和歡迎孩子重回校園。孩子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下,會重拾信心,發生轉變。

如果父母懂點教育,684分的王志豪不用退學復讀

第五,培養孩子抗挫折的能力。告訴孩子走點彎路都不是事兒,只要自己不打敗自己,就沒人打敗自己。人的成功與否,與抗挫折能力有很大關係。勇敢面對,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關於戒網癮,《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一書有一篇《我幫兒子戒網癮》的文章有詳細介紹。王志豪的故事與書中人物的經歷相似,可以參考書中的方法。

這裡想告訴大家:王志豪選擇了復讀,並且取得高分,他在試錯之後,證明了沉迷遊戲的孩子依然能有所作為,所以請父母不要唾棄玩遊戲的孩子,如果你相信他能行,他就一定能行!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