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不完美媽媽 玩具 法國 文章 朗朗育兒課堂 2019-08-22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帶著孩子上街,面對孩子楚楚可憐的表情,家長實在心疼極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買買買!咱們家這點東西都買不起了嗎?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帶著孩子上街,面對孩子楚楚可憐的表情,家長實在心疼極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買買買!咱們家這點東西都買不起了嗎?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這樣做的家長很多很多,可是你們在答應孩子的請求的時候,是否想過一次次原諒孩子,接受孩子的要求,其實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呢?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一位筆者描述了自己收到的一封來信,信中是一位父母在面對孩子叛逆的焦灼和無奈

父親告訴筆者,自己從小到大沒有打過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是教訓一下,吼幾句就好了,他以為這樣的父親才是受人尊敬,給孩子最好的愛的父親,可是事情後來的發展,打破了想法。

慢慢的,孩子變得肆無忌憚,犯錯了會認錯,但是隻是為了認錯而認錯,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做出認錯的行為。面對和同學的衝突,他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動起手來絲毫不給人退路,讓家長收拾了不爛攤子。

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經常和爸爸吵架,爸爸覺得自己之前做的努力都白費了,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一步,為什麼孩子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麼聽話,是他錯了嗎?

不是父親想錯了,而是父親做錯了。孩子的行為沒有邊界,“規則”在他的眼裡就是浮雲,根本不可能影響自己。在孩子的生活圈和思想意識裡,自己才是老大,任何人都阻止、管不了自己。這樣不可一世的性格,是家長一步步的遷就孩子造成的。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帶著孩子上街,面對孩子楚楚可憐的表情,家長實在心疼極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買買買!咱們家這點東西都買不起了嗎?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這樣做的家長很多很多,可是你們在答應孩子的請求的時候,是否想過一次次原諒孩子,接受孩子的要求,其實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呢?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一位筆者描述了自己收到的一封來信,信中是一位父母在面對孩子叛逆的焦灼和無奈

父親告訴筆者,自己從小到大沒有打過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是教訓一下,吼幾句就好了,他以為這樣的父親才是受人尊敬,給孩子最好的愛的父親,可是事情後來的發展,打破了想法。

慢慢的,孩子變得肆無忌憚,犯錯了會認錯,但是隻是為了認錯而認錯,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做出認錯的行為。面對和同學的衝突,他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動起手來絲毫不給人退路,讓家長收拾了不爛攤子。

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經常和爸爸吵架,爸爸覺得自己之前做的努力都白費了,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一步,為什麼孩子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麼聽話,是他錯了嗎?

不是父親想錯了,而是父親做錯了。孩子的行為沒有邊界,“規則”在他的眼裡就是浮雲,根本不可能影響自己。在孩子的生活圈和思想意識裡,自己才是老大,任何人都阻止、管不了自己。這樣不可一世的性格,是家長一步步的遷就孩子造成的。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我們的人生需要學會拒絕,並且要有說“不”的能力,這是拒絕,也是保護。

一、家長為什麼要學會拒絕孩子?

家長的拒絕讓孩子有“規則意識”。規矩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麼重要。說大點兒,這是孩子法律道德,行事的基準,合法的公民才能收到法律的保護,罪惡本身是不被認可的。往小了說,一個有規矩的人才更容易被人接納,進入這個社會而不是被排除在外。

孩子之所以要接受家長的拒絕,來培養規則意識,是因為家長的拒絕不需要孩子付出任何代價,學習、磨合的過程也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但是如果你碰見一個做壞事的人,你沒有拒絕他,反而同流合汙,那麼沒有拒絕的代價是我的無法估量的。

父母說“不”,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我們對孩子說不,不僅僅是規範孩子的行為,更是言傳身教,讓孩子感知到被拒絕的重要性,這樣他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也能大膽的說“不”。

許多學生愛抽菸,其實一開始,他們不是喜歡抽菸,而是被動的被拉進了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有一種文化,叫做“你不抽菸就不是我兄弟”,男子漢大丈夫,兄弟讓我做的事情我能不做嗎?所以,他抽了第一根,緊接著有人遞上來了第二根、第三根。很久以後,他也成為了遞煙的人,用同樣的話在質問著“兄弟”。

所以,家長對孩子說不,是讓孩子懂得自己也要說不,學會“拒絕”,學會用“不”來保護自己。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帶著孩子上街,面對孩子楚楚可憐的表情,家長實在心疼極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買買買!咱們家這點東西都買不起了嗎?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這樣做的家長很多很多,可是你們在答應孩子的請求的時候,是否想過一次次原諒孩子,接受孩子的要求,其實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呢?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一位筆者描述了自己收到的一封來信,信中是一位父母在面對孩子叛逆的焦灼和無奈

父親告訴筆者,自己從小到大沒有打過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是教訓一下,吼幾句就好了,他以為這樣的父親才是受人尊敬,給孩子最好的愛的父親,可是事情後來的發展,打破了想法。

慢慢的,孩子變得肆無忌憚,犯錯了會認錯,但是隻是為了認錯而認錯,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做出認錯的行為。面對和同學的衝突,他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動起手來絲毫不給人退路,讓家長收拾了不爛攤子。

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經常和爸爸吵架,爸爸覺得自己之前做的努力都白費了,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一步,為什麼孩子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麼聽話,是他錯了嗎?

不是父親想錯了,而是父親做錯了。孩子的行為沒有邊界,“規則”在他的眼裡就是浮雲,根本不可能影響自己。在孩子的生活圈和思想意識裡,自己才是老大,任何人都阻止、管不了自己。這樣不可一世的性格,是家長一步步的遷就孩子造成的。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我們的人生需要學會拒絕,並且要有說“不”的能力,這是拒絕,也是保護。

一、家長為什麼要學會拒絕孩子?

家長的拒絕讓孩子有“規則意識”。規矩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麼重要。說大點兒,這是孩子法律道德,行事的基準,合法的公民才能收到法律的保護,罪惡本身是不被認可的。往小了說,一個有規矩的人才更容易被人接納,進入這個社會而不是被排除在外。

孩子之所以要接受家長的拒絕,來培養規則意識,是因為家長的拒絕不需要孩子付出任何代價,學習、磨合的過程也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但是如果你碰見一個做壞事的人,你沒有拒絕他,反而同流合汙,那麼沒有拒絕的代價是我的無法估量的。

父母說“不”,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我們對孩子說不,不僅僅是規範孩子的行為,更是言傳身教,讓孩子感知到被拒絕的重要性,這樣他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也能大膽的說“不”。

許多學生愛抽菸,其實一開始,他們不是喜歡抽菸,而是被動的被拉進了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有一種文化,叫做“你不抽菸就不是我兄弟”,男子漢大丈夫,兄弟讓我做的事情我能不做嗎?所以,他抽了第一根,緊接著有人遞上來了第二根、第三根。很久以後,他也成為了遞煙的人,用同樣的話在質問著“兄弟”。

所以,家長對孩子說不,是讓孩子懂得自己也要說不,學會“拒絕”,學會用“不”來保護自己。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法國一個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幼兒教育學家曾說過:“我愛你,所以我不會退讓!”這句話很真實,也很具體的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學會拒絕孩子。

二、父母說“不”,可以讓孩子知道行事的界線

我們把父母說“不”,形容為“有效的拒絕”,也就是面對孩子不正當或者不合理的請求,我們可以拒絕孩子,而且在拒絕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拒絕,拒絕的結果,從而避免過失,這就是“有效拒絕”。

“有效”體現在行為的意義上,也體現在行為的本身。父母說“不”,是讓孩子明白行事的界線到底在哪裡,自己是不是任何的界線,都可以逾越。

此時,孩子看見了一個玩具,彷彿是昨天上學的時候,同桌帶去的那個。聽說是外國進口,質量很好,外觀漂亮,拿出去也很有面子。於是,孩子祈求父母,是不是可以給自己買一個玩具,就像貨架上的那個一樣,因為他真的很喜歡。儘管同類型的玩具孩子已經有許多個了,可是為了這個“進口貨”,他願意向父母張口。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帶著孩子上街,面對孩子楚楚可憐的表情,家長實在心疼極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買買買!咱們家這點東西都買不起了嗎?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這樣做的家長很多很多,可是你們在答應孩子的請求的時候,是否想過一次次原諒孩子,接受孩子的要求,其實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呢?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一位筆者描述了自己收到的一封來信,信中是一位父母在面對孩子叛逆的焦灼和無奈

父親告訴筆者,自己從小到大沒有打過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是教訓一下,吼幾句就好了,他以為這樣的父親才是受人尊敬,給孩子最好的愛的父親,可是事情後來的發展,打破了想法。

慢慢的,孩子變得肆無忌憚,犯錯了會認錯,但是隻是為了認錯而認錯,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做出認錯的行為。面對和同學的衝突,他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動起手來絲毫不給人退路,讓家長收拾了不爛攤子。

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經常和爸爸吵架,爸爸覺得自己之前做的努力都白費了,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一步,為什麼孩子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麼聽話,是他錯了嗎?

不是父親想錯了,而是父親做錯了。孩子的行為沒有邊界,“規則”在他的眼裡就是浮雲,根本不可能影響自己。在孩子的生活圈和思想意識裡,自己才是老大,任何人都阻止、管不了自己。這樣不可一世的性格,是家長一步步的遷就孩子造成的。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我們的人生需要學會拒絕,並且要有說“不”的能力,這是拒絕,也是保護。

一、家長為什麼要學會拒絕孩子?

家長的拒絕讓孩子有“規則意識”。規矩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麼重要。說大點兒,這是孩子法律道德,行事的基準,合法的公民才能收到法律的保護,罪惡本身是不被認可的。往小了說,一個有規矩的人才更容易被人接納,進入這個社會而不是被排除在外。

孩子之所以要接受家長的拒絕,來培養規則意識,是因為家長的拒絕不需要孩子付出任何代價,學習、磨合的過程也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但是如果你碰見一個做壞事的人,你沒有拒絕他,反而同流合汙,那麼沒有拒絕的代價是我的無法估量的。

父母說“不”,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我們對孩子說不,不僅僅是規範孩子的行為,更是言傳身教,讓孩子感知到被拒絕的重要性,這樣他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也能大膽的說“不”。

許多學生愛抽菸,其實一開始,他們不是喜歡抽菸,而是被動的被拉進了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有一種文化,叫做“你不抽菸就不是我兄弟”,男子漢大丈夫,兄弟讓我做的事情我能不做嗎?所以,他抽了第一根,緊接著有人遞上來了第二根、第三根。很久以後,他也成為了遞煙的人,用同樣的話在質問著“兄弟”。

所以,家長對孩子說不,是讓孩子懂得自己也要說不,學會“拒絕”,學會用“不”來保護自己。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法國一個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幼兒教育學家曾說過:“我愛你,所以我不會退讓!”這句話很真實,也很具體的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學會拒絕孩子。

二、父母說“不”,可以讓孩子知道行事的界線

我們把父母說“不”,形容為“有效的拒絕”,也就是面對孩子不正當或者不合理的請求,我們可以拒絕孩子,而且在拒絕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拒絕,拒絕的結果,從而避免過失,這就是“有效拒絕”。

“有效”體現在行為的意義上,也體現在行為的本身。父母說“不”,是讓孩子明白行事的界線到底在哪裡,自己是不是任何的界線,都可以逾越。

此時,孩子看見了一個玩具,彷彿是昨天上學的時候,同桌帶去的那個。聽說是外國進口,質量很好,外觀漂亮,拿出去也很有面子。於是,孩子祈求父母,是不是可以給自己買一個玩具,就像貨架上的那個一樣,因為他真的很喜歡。儘管同類型的玩具孩子已經有許多個了,可是為了這個“進口貨”,他願意向父母張口。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家長不知道孩子的心理,雖然也知道家裡有這樣的玩具,可是孩子還那麼小,應該滿足他。於是,這個玩具屬於孩子了。孩子把玩具拿到了學校,希望得到同學們羨慕和欣賞的眼光,可是不巧的是,他們正研究著一個更奇特的玩具,孩子手中的“進口貨”成了“過期”商品

我們能看出,家長的行為是在助長孩子攀比的心理,不僅不能給孩子帶去快樂,反而增添了更加多的煩惱,要知道,比較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更何況是這樣惡性的競爭。

如果此時父母瞭解孩子的想法,及時阻止,拒絕孩子攀比的要求,糾正孩子歪曲的思想,那麼可能孩子面對的就是不一樣的眼光的。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帶著孩子上街,面對孩子楚楚可憐的表情,家長實在心疼極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買買買!咱們家這點東西都買不起了嗎?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這樣做的家長很多很多,可是你們在答應孩子的請求的時候,是否想過一次次原諒孩子,接受孩子的要求,其實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呢?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一位筆者描述了自己收到的一封來信,信中是一位父母在面對孩子叛逆的焦灼和無奈

父親告訴筆者,自己從小到大沒有打過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是教訓一下,吼幾句就好了,他以為這樣的父親才是受人尊敬,給孩子最好的愛的父親,可是事情後來的發展,打破了想法。

慢慢的,孩子變得肆無忌憚,犯錯了會認錯,但是隻是為了認錯而認錯,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做出認錯的行為。面對和同學的衝突,他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動起手來絲毫不給人退路,讓家長收拾了不爛攤子。

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經常和爸爸吵架,爸爸覺得自己之前做的努力都白費了,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一步,為什麼孩子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麼聽話,是他錯了嗎?

不是父親想錯了,而是父親做錯了。孩子的行為沒有邊界,“規則”在他的眼裡就是浮雲,根本不可能影響自己。在孩子的生活圈和思想意識裡,自己才是老大,任何人都阻止、管不了自己。這樣不可一世的性格,是家長一步步的遷就孩子造成的。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我們的人生需要學會拒絕,並且要有說“不”的能力,這是拒絕,也是保護。

一、家長為什麼要學會拒絕孩子?

家長的拒絕讓孩子有“規則意識”。規矩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麼重要。說大點兒,這是孩子法律道德,行事的基準,合法的公民才能收到法律的保護,罪惡本身是不被認可的。往小了說,一個有規矩的人才更容易被人接納,進入這個社會而不是被排除在外。

孩子之所以要接受家長的拒絕,來培養規則意識,是因為家長的拒絕不需要孩子付出任何代價,學習、磨合的過程也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但是如果你碰見一個做壞事的人,你沒有拒絕他,反而同流合汙,那麼沒有拒絕的代價是我的無法估量的。

父母說“不”,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我們對孩子說不,不僅僅是規範孩子的行為,更是言傳身教,讓孩子感知到被拒絕的重要性,這樣他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也能大膽的說“不”。

許多學生愛抽菸,其實一開始,他們不是喜歡抽菸,而是被動的被拉進了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有一種文化,叫做“你不抽菸就不是我兄弟”,男子漢大丈夫,兄弟讓我做的事情我能不做嗎?所以,他抽了第一根,緊接著有人遞上來了第二根、第三根。很久以後,他也成為了遞煙的人,用同樣的話在質問著“兄弟”。

所以,家長對孩子說不,是讓孩子懂得自己也要說不,學會“拒絕”,學會用“不”來保護自己。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法國一個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幼兒教育學家曾說過:“我愛你,所以我不會退讓!”這句話很真實,也很具體的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學會拒絕孩子。

二、父母說“不”,可以讓孩子知道行事的界線

我們把父母說“不”,形容為“有效的拒絕”,也就是面對孩子不正當或者不合理的請求,我們可以拒絕孩子,而且在拒絕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拒絕,拒絕的結果,從而避免過失,這就是“有效拒絕”。

“有效”體現在行為的意義上,也體現在行為的本身。父母說“不”,是讓孩子明白行事的界線到底在哪裡,自己是不是任何的界線,都可以逾越。

此時,孩子看見了一個玩具,彷彿是昨天上學的時候,同桌帶去的那個。聽說是外國進口,質量很好,外觀漂亮,拿出去也很有面子。於是,孩子祈求父母,是不是可以給自己買一個玩具,就像貨架上的那個一樣,因為他真的很喜歡。儘管同類型的玩具孩子已經有許多個了,可是為了這個“進口貨”,他願意向父母張口。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家長不知道孩子的心理,雖然也知道家裡有這樣的玩具,可是孩子還那麼小,應該滿足他。於是,這個玩具屬於孩子了。孩子把玩具拿到了學校,希望得到同學們羨慕和欣賞的眼光,可是不巧的是,他們正研究著一個更奇特的玩具,孩子手中的“進口貨”成了“過期”商品

我們能看出,家長的行為是在助長孩子攀比的心理,不僅不能給孩子帶去快樂,反而增添了更加多的煩惱,要知道,比較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更何況是這樣惡性的競爭。

如果此時父母瞭解孩子的想法,及時阻止,拒絕孩子攀比的要求,糾正孩子歪曲的思想,那麼可能孩子面對的就是不一樣的眼光的。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家長的拒絕讓孩子知道了行事的界線,明白原來並不是所有人都要圍著自己轉的。拒絕之中的“分寸”教育,給孩子的成長、未來,更多的保障。

這就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界線之下,是不一樣的規則意識與分寸的考量。

在未來,你該如何溫和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家長你瞭解嗎?

三、家長應當如何貫徹“有效拒絕”?

“有效”拒絕,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有效與否並沒有實際的考量,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和標準都是不一樣的,但是要想有效的拒絕孩子,“講道理”是難以避免的,所以需要家長的耐心,讓孩子好好解讀自己的意思。

"

文 | 朗朗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帶著孩子上街,面對孩子楚楚可憐的表情,家長實在心疼極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買買買!咱們家這點東西都買不起了嗎?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這樣做的家長很多很多,可是你們在答應孩子的請求的時候,是否想過一次次原諒孩子,接受孩子的要求,其實也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呢?我們一起來聊聊這個問題。

一位筆者描述了自己收到的一封來信,信中是一位父母在面對孩子叛逆的焦灼和無奈

父親告訴筆者,自己從小到大沒有打過孩子,犯錯的時候都是教訓一下,吼幾句就好了,他以為這樣的父親才是受人尊敬,給孩子最好的愛的父親,可是事情後來的發展,打破了想法。

慢慢的,孩子變得肆無忌憚,犯錯了會認錯,但是隻是為了認錯而認錯,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做的不對,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而做出認錯的行為。面對和同學的衝突,他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動起手來絲毫不給人退路,讓家長收拾了不爛攤子。

青春期的時候,孩子經常和爸爸吵架,爸爸覺得自己之前做的努力都白費了,他不知道問題出在哪一步,為什麼孩子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麼聽話,是他錯了嗎?

不是父親想錯了,而是父親做錯了。孩子的行為沒有邊界,“規則”在他的眼裡就是浮雲,根本不可能影響自己。在孩子的生活圈和思想意識裡,自己才是老大,任何人都阻止、管不了自己。這樣不可一世的性格,是家長一步步的遷就孩子造成的。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我們的人生需要學會拒絕,並且要有說“不”的能力,這是拒絕,也是保護。

一、家長為什麼要學會拒絕孩子?

家長的拒絕讓孩子有“規則意識”。規矩對一個人來說有多麼重要。說大點兒,這是孩子法律道德,行事的基準,合法的公民才能收到法律的保護,罪惡本身是不被認可的。往小了說,一個有規矩的人才更容易被人接納,進入這個社會而不是被排除在外。

孩子之所以要接受家長的拒絕,來培養規則意識,是因為家長的拒絕不需要孩子付出任何代價,學習、磨合的過程也不需要承擔任何的責任。但是如果你碰見一個做壞事的人,你沒有拒絕他,反而同流合汙,那麼沒有拒絕的代價是我的無法估量的。

父母說“不”,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我們對孩子說不,不僅僅是規範孩子的行為,更是言傳身教,讓孩子感知到被拒絕的重要性,這樣他在面對選擇的時候也能大膽的說“不”。

許多學生愛抽菸,其實一開始,他們不是喜歡抽菸,而是被動的被拉進了一個圈子,這個圈子有一種文化,叫做“你不抽菸就不是我兄弟”,男子漢大丈夫,兄弟讓我做的事情我能不做嗎?所以,他抽了第一根,緊接著有人遞上來了第二根、第三根。很久以後,他也成為了遞煙的人,用同樣的話在質問著“兄弟”。

所以,家長對孩子說不,是讓孩子懂得自己也要說不,學會“拒絕”,學會用“不”來保護自己。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法國一個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幼兒教育學家曾說過:“我愛你,所以我不會退讓!”這句話很真實,也很具體的告訴我們:為什麼要學會拒絕孩子。

二、父母說“不”,可以讓孩子知道行事的界線

我們把父母說“不”,形容為“有效的拒絕”,也就是面對孩子不正當或者不合理的請求,我們可以拒絕孩子,而且在拒絕的過程中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拒絕,拒絕的結果,從而避免過失,這就是“有效拒絕”。

“有效”體現在行為的意義上,也體現在行為的本身。父母說“不”,是讓孩子明白行事的界線到底在哪裡,自己是不是任何的界線,都可以逾越。

此時,孩子看見了一個玩具,彷彿是昨天上學的時候,同桌帶去的那個。聽說是外國進口,質量很好,外觀漂亮,拿出去也很有面子。於是,孩子祈求父母,是不是可以給自己買一個玩具,就像貨架上的那個一樣,因為他真的很喜歡。儘管同類型的玩具孩子已經有許多個了,可是為了這個“進口貨”,他願意向父母張口。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家長不知道孩子的心理,雖然也知道家裡有這樣的玩具,可是孩子還那麼小,應該滿足他。於是,這個玩具屬於孩子了。孩子把玩具拿到了學校,希望得到同學們羨慕和欣賞的眼光,可是不巧的是,他們正研究著一個更奇特的玩具,孩子手中的“進口貨”成了“過期”商品

我們能看出,家長的行為是在助長孩子攀比的心理,不僅不能給孩子帶去快樂,反而增添了更加多的煩惱,要知道,比較的結果是兩敗俱傷,更何況是這樣惡性的競爭。

如果此時父母瞭解孩子的想法,及時阻止,拒絕孩子攀比的要求,糾正孩子歪曲的思想,那麼可能孩子面對的就是不一樣的眼光的。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家長的拒絕讓孩子知道了行事的界線,明白原來並不是所有人都要圍著自己轉的。拒絕之中的“分寸”教育,給孩子的成長、未來,更多的保障。

這就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界線之下,是不一樣的規則意識與分寸的考量。

在未來,你該如何溫和而堅定地對孩子說“不”,家長你瞭解嗎?

三、家長應當如何貫徹“有效拒絕”?

“有效”拒絕,需要家長們的耐心。有效與否並沒有實際的考量,因為每個人的情況和標準都是不一樣的,但是要想有效的拒絕孩子,“講道理”是難以避免的,所以需要家長的耐心,讓孩子好好解讀自己的意思。

什麼是“有效拒絕”,家長對孩子說不,可以讓孩子明白“界限”

明白孩子的行為意思。其實明白孩子為什麼這樣做,是我們有效拒絕的基礎,沒有認知是不會有判斷的。

學會對孩子說“不”,讓孩子行事有界限,未來多可能。關於這個話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討論。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分享給更多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