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到這些小朋友,我想到了《上海堡壘》中的那幾個小朋友,也是展現年輕人的朝氣與夢想,演員的顏值都是高配,可就是看不到這些情緒背後的基點,尤其是路依依準備犧牲前的那一個決然的回頭,是真的有“演”沒有“戲”了。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到這些小朋友,我想到了《上海堡壘》中的那幾個小朋友,也是展現年輕人的朝氣與夢想,演員的顏值都是高配,可就是看不到這些情緒背後的基點,尤其是路依依準備犧牲前的那一個決然的回頭,是真的有“演”沒有“戲”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中這個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樣本里卻呈現了很多赤裸裸的社會問題。

人們都說,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可是當了父母的人常常會忘了做小孩的不容易,因為孩子自身是無可選擇的。

在看宋倩和英子母女的戲時,我總有個疑問:

難道宋倩看不出英子的不開心與妥協嗎?

難道英子從難為到屈從的不樂意宋倩都可以自動屏蔽嗎?

我覺得,她其實都看在眼裡,但就像她給自己的人生催眠一樣,她給她們的母女關係也催了眠。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到這些小朋友,我想到了《上海堡壘》中的那幾個小朋友,也是展現年輕人的朝氣與夢想,演員的顏值都是高配,可就是看不到這些情緒背後的基點,尤其是路依依準備犧牲前的那一個決然的回頭,是真的有“演”沒有“戲”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中這個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樣本里卻呈現了很多赤裸裸的社會問題。

人們都說,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可是當了父母的人常常會忘了做小孩的不容易,因為孩子自身是無可選擇的。

在看宋倩和英子母女的戲時,我總有個疑問:

難道宋倩看不出英子的不開心與妥協嗎?

難道英子從難為到屈從的不樂意宋倩都可以自動屏蔽嗎?

我覺得,她其實都看在眼裡,但就像她給自己的人生催眠一樣,她給她們的母女關係也催了眠。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不能否認的是,宋倩對英子形成今日這種極端控制慾的原因和她的婚姻經歷有直接關係。

宋倩的性格有些蠻橫霸道,當初不顧家裡反對和“學渣”喬衛東在一起,可以看出,她很在乎自我感受也把感情看得很重。

但越是如此,她付出的越多,一旦發現喬衛東有任何背叛行為她就無法忍受。

雖然劇中喬衛東是被人陷害,無論喬衛東是否真的出軌,宋倩原本對完美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想象和營造已經被破壞。

喬衛東雖然愛著宋倩但他有些不能忍受宋倩的霸道,也就不再堅持。

男方一旦選擇放棄,或許原本還打算弄清事實的宋倩便也徹底認定喬衛東的渣男屬性,也就更不願意相信婚姻了。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到這些小朋友,我想到了《上海堡壘》中的那幾個小朋友,也是展現年輕人的朝氣與夢想,演員的顏值都是高配,可就是看不到這些情緒背後的基點,尤其是路依依準備犧牲前的那一個決然的回頭,是真的有“演”沒有“戲”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中這個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樣本里卻呈現了很多赤裸裸的社會問題。

人們都說,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可是當了父母的人常常會忘了做小孩的不容易,因為孩子自身是無可選擇的。

在看宋倩和英子母女的戲時,我總有個疑問:

難道宋倩看不出英子的不開心與妥協嗎?

難道英子從難為到屈從的不樂意宋倩都可以自動屏蔽嗎?

我覺得,她其實都看在眼裡,但就像她給自己的人生催眠一樣,她給她們的母女關係也催了眠。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不能否認的是,宋倩對英子形成今日這種極端控制慾的原因和她的婚姻經歷有直接關係。

宋倩的性格有些蠻橫霸道,當初不顧家裡反對和“學渣”喬衛東在一起,可以看出,她很在乎自我感受也把感情看得很重。

但越是如此,她付出的越多,一旦發現喬衛東有任何背叛行為她就無法忍受。

雖然劇中喬衛東是被人陷害,無論喬衛東是否真的出軌,宋倩原本對完美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想象和營造已經被破壞。

喬衛東雖然愛著宋倩但他有些不能忍受宋倩的霸道,也就不再堅持。

男方一旦選擇放棄,或許原本還打算弄清事實的宋倩便也徹底認定喬衛東的渣男屬性,也就更不願意相信婚姻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婚姻失敗的女性常有一種心理,男人不可靠,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總靠得住吧。

她的人生總需要一種對他人的依靠,而不去想是否可以靠自己。

這種依靠不是物質,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寄託。

我們知道,對“人”的寄託比對“事”的寄託容易,且有效。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道,在宇宙中,人會感到孤獨,是因為我們自創了一個人類的世界,我們的孤獨常常只是感官上的孤獨,要得到慰藉,也只能在有相同感官的人類當中。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到這些小朋友,我想到了《上海堡壘》中的那幾個小朋友,也是展現年輕人的朝氣與夢想,演員的顏值都是高配,可就是看不到這些情緒背後的基點,尤其是路依依準備犧牲前的那一個決然的回頭,是真的有“演”沒有“戲”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中這個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樣本里卻呈現了很多赤裸裸的社會問題。

人們都說,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可是當了父母的人常常會忘了做小孩的不容易,因為孩子自身是無可選擇的。

在看宋倩和英子母女的戲時,我總有個疑問:

難道宋倩看不出英子的不開心與妥協嗎?

難道英子從難為到屈從的不樂意宋倩都可以自動屏蔽嗎?

我覺得,她其實都看在眼裡,但就像她給自己的人生催眠一樣,她給她們的母女關係也催了眠。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不能否認的是,宋倩對英子形成今日這種極端控制慾的原因和她的婚姻經歷有直接關係。

宋倩的性格有些蠻橫霸道,當初不顧家裡反對和“學渣”喬衛東在一起,可以看出,她很在乎自我感受也把感情看得很重。

但越是如此,她付出的越多,一旦發現喬衛東有任何背叛行為她就無法忍受。

雖然劇中喬衛東是被人陷害,無論喬衛東是否真的出軌,宋倩原本對完美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想象和營造已經被破壞。

喬衛東雖然愛著宋倩但他有些不能忍受宋倩的霸道,也就不再堅持。

男方一旦選擇放棄,或許原本還打算弄清事實的宋倩便也徹底認定喬衛東的渣男屬性,也就更不願意相信婚姻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婚姻失敗的女性常有一種心理,男人不可靠,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總靠得住吧。

她的人生總需要一種對他人的依靠,而不去想是否可以靠自己。

這種依靠不是物質,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寄託。

我們知道,對“人”的寄託比對“事”的寄託容易,且有效。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道,在宇宙中,人會感到孤獨,是因為我們自創了一個人類的世界,我們的孤獨常常只是感官上的孤獨,要得到慰藉,也只能在有相同感官的人類當中。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宋倩家裡有多處房產,可謂衣食無憂,事業上也只是本職工作,或許也有樂趣和成就感,但只要抽掉英子這一個情感寄託,她就會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孤獨與空虛感襲面而來,招架不住。

這是長期對生活對自我妥協的結果,她一切的努力都有個動力,但只要一失去這個動力,一切努力都好像是白費了。

真正可怕就在這裡。

她要那個自己想象出來的成果,一旦這個“計劃”的走向偏離軌道,那之前所有付出努力似乎都變成了一場空,所有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都可能會怪罪在這個她寄託的對象身上。

劇中英子喜歡天文學,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設定,有點諷刺的意味,正是因為她的眼光總是朝向宇宙,朝向人類以外的世界,她更是特別渴望自由,而作為母親的宋倩卻把眼光過度侷限在這單一的人類世界。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到這些小朋友,我想到了《上海堡壘》中的那幾個小朋友,也是展現年輕人的朝氣與夢想,演員的顏值都是高配,可就是看不到這些情緒背後的基點,尤其是路依依準備犧牲前的那一個決然的回頭,是真的有“演”沒有“戲”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中這個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樣本里卻呈現了很多赤裸裸的社會問題。

人們都說,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可是當了父母的人常常會忘了做小孩的不容易,因為孩子自身是無可選擇的。

在看宋倩和英子母女的戲時,我總有個疑問:

難道宋倩看不出英子的不開心與妥協嗎?

難道英子從難為到屈從的不樂意宋倩都可以自動屏蔽嗎?

我覺得,她其實都看在眼裡,但就像她給自己的人生催眠一樣,她給她們的母女關係也催了眠。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不能否認的是,宋倩對英子形成今日這種極端控制慾的原因和她的婚姻經歷有直接關係。

宋倩的性格有些蠻橫霸道,當初不顧家裡反對和“學渣”喬衛東在一起,可以看出,她很在乎自我感受也把感情看得很重。

但越是如此,她付出的越多,一旦發現喬衛東有任何背叛行為她就無法忍受。

雖然劇中喬衛東是被人陷害,無論喬衛東是否真的出軌,宋倩原本對完美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想象和營造已經被破壞。

喬衛東雖然愛著宋倩但他有些不能忍受宋倩的霸道,也就不再堅持。

男方一旦選擇放棄,或許原本還打算弄清事實的宋倩便也徹底認定喬衛東的渣男屬性,也就更不願意相信婚姻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婚姻失敗的女性常有一種心理,男人不可靠,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總靠得住吧。

她的人生總需要一種對他人的依靠,而不去想是否可以靠自己。

這種依靠不是物質,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寄託。

我們知道,對“人”的寄託比對“事”的寄託容易,且有效。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道,在宇宙中,人會感到孤獨,是因為我們自創了一個人類的世界,我們的孤獨常常只是感官上的孤獨,要得到慰藉,也只能在有相同感官的人類當中。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宋倩家裡有多處房產,可謂衣食無憂,事業上也只是本職工作,或許也有樂趣和成就感,但只要抽掉英子這一個情感寄託,她就會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孤獨與空虛感襲面而來,招架不住。

這是長期對生活對自我妥協的結果,她一切的努力都有個動力,但只要一失去這個動力,一切努力都好像是白費了。

真正可怕就在這裡。

她要那個自己想象出來的成果,一旦這個“計劃”的走向偏離軌道,那之前所有付出努力似乎都變成了一場空,所有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都可能會怪罪在這個她寄託的對象身上。

劇中英子喜歡天文學,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設定,有點諷刺的意味,正是因為她的眼光總是朝向宇宙,朝向人類以外的世界,她更是特別渴望自由,而作為母親的宋倩卻把眼光過度侷限在這單一的人類世界。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如果遇到的是像方一凡或者季楊楊這樣我行我素,不喜歡不樂意就直接表達甚至激烈對抗的孩子,或許這個家不會鬧到這種極端的境地,但宋倩遇到的是英子這樣既懂事又包容的孩子,

巴甫洛夫說過:“兒童與成人的不同點,就在於缺少一種周密的經常伴隨著我們的行動、語言以及思想的抑制作用。”

隨著人的成長,大腦皮質越來越發達,抑制作用越來越增加,而本能的作用越來越少。

這就造成兒童與成人關係中的天然矛盾。

成人做事考慮問題講求理智和計劃,很多本能行為被抑制,但孩子的天性是壓不住的,她所有的忍耐和妥協總有一天要以更激烈的形式爆發出來,若極端者更是徹底的冷漠和決裂。

英子表現得越懂事,宋倩就越誤以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也就越陷越深。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到這些小朋友,我想到了《上海堡壘》中的那幾個小朋友,也是展現年輕人的朝氣與夢想,演員的顏值都是高配,可就是看不到這些情緒背後的基點,尤其是路依依準備犧牲前的那一個決然的回頭,是真的有“演”沒有“戲”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中這個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樣本里卻呈現了很多赤裸裸的社會問題。

人們都說,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可是當了父母的人常常會忘了做小孩的不容易,因為孩子自身是無可選擇的。

在看宋倩和英子母女的戲時,我總有個疑問:

難道宋倩看不出英子的不開心與妥協嗎?

難道英子從難為到屈從的不樂意宋倩都可以自動屏蔽嗎?

我覺得,她其實都看在眼裡,但就像她給自己的人生催眠一樣,她給她們的母女關係也催了眠。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不能否認的是,宋倩對英子形成今日這種極端控制慾的原因和她的婚姻經歷有直接關係。

宋倩的性格有些蠻橫霸道,當初不顧家裡反對和“學渣”喬衛東在一起,可以看出,她很在乎自我感受也把感情看得很重。

但越是如此,她付出的越多,一旦發現喬衛東有任何背叛行為她就無法忍受。

雖然劇中喬衛東是被人陷害,無論喬衛東是否真的出軌,宋倩原本對完美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想象和營造已經被破壞。

喬衛東雖然愛著宋倩但他有些不能忍受宋倩的霸道,也就不再堅持。

男方一旦選擇放棄,或許原本還打算弄清事實的宋倩便也徹底認定喬衛東的渣男屬性,也就更不願意相信婚姻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婚姻失敗的女性常有一種心理,男人不可靠,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總靠得住吧。

她的人生總需要一種對他人的依靠,而不去想是否可以靠自己。

這種依靠不是物質,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寄託。

我們知道,對“人”的寄託比對“事”的寄託容易,且有效。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道,在宇宙中,人會感到孤獨,是因為我們自創了一個人類的世界,我們的孤獨常常只是感官上的孤獨,要得到慰藉,也只能在有相同感官的人類當中。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宋倩家裡有多處房產,可謂衣食無憂,事業上也只是本職工作,或許也有樂趣和成就感,但只要抽掉英子這一個情感寄託,她就會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孤獨與空虛感襲面而來,招架不住。

這是長期對生活對自我妥協的結果,她一切的努力都有個動力,但只要一失去這個動力,一切努力都好像是白費了。

真正可怕就在這裡。

她要那個自己想象出來的成果,一旦這個“計劃”的走向偏離軌道,那之前所有付出努力似乎都變成了一場空,所有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都可能會怪罪在這個她寄託的對象身上。

劇中英子喜歡天文學,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設定,有點諷刺的意味,正是因為她的眼光總是朝向宇宙,朝向人類以外的世界,她更是特別渴望自由,而作為母親的宋倩卻把眼光過度侷限在這單一的人類世界。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如果遇到的是像方一凡或者季楊楊這樣我行我素,不喜歡不樂意就直接表達甚至激烈對抗的孩子,或許這個家不會鬧到這種極端的境地,但宋倩遇到的是英子這樣既懂事又包容的孩子,

巴甫洛夫說過:“兒童與成人的不同點,就在於缺少一種周密的經常伴隨著我們的行動、語言以及思想的抑制作用。”

隨著人的成長,大腦皮質越來越發達,抑制作用越來越增加,而本能的作用越來越少。

這就造成兒童與成人關係中的天然矛盾。

成人做事考慮問題講求理智和計劃,很多本能行為被抑制,但孩子的天性是壓不住的,她所有的忍耐和妥協總有一天要以更激烈的形式爆發出來,若極端者更是徹底的冷漠和決裂。

英子表現得越懂事,宋倩就越誤以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也就越陷越深。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和很多人一樣,宋倩也有著一個傳統觀念,就是“成功論”,要獲得成功就一定要付出對等的努力,只要足夠努力總有回報。

梁漱溟在《人心與人生》中說:“人生所不同於動物者,獨其懷念過去,企想未來,總在抱著前途希望中過活。時而因希望的滿足而快慰,時而因希望的接近而鼓舞,更多的是因希望之不斷而忍耐勉勵。失望與絕望於他是太難堪。”

其實挺多人包括宋倩都是自動默認了這一點——因希望之不斷而忍耐勉勵,現在所有的痛苦和不理解都是值得的,如果孩子高考順利考上理想大學,回過頭來這些痛苦就不值一提了,可是現實並不是這樣的。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到這些小朋友,我想到了《上海堡壘》中的那幾個小朋友,也是展現年輕人的朝氣與夢想,演員的顏值都是高配,可就是看不到這些情緒背後的基點,尤其是路依依準備犧牲前的那一個決然的回頭,是真的有“演”沒有“戲”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中這個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樣本里卻呈現了很多赤裸裸的社會問題。

人們都說,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可是當了父母的人常常會忘了做小孩的不容易,因為孩子自身是無可選擇的。

在看宋倩和英子母女的戲時,我總有個疑問:

難道宋倩看不出英子的不開心與妥協嗎?

難道英子從難為到屈從的不樂意宋倩都可以自動屏蔽嗎?

我覺得,她其實都看在眼裡,但就像她給自己的人生催眠一樣,她給她們的母女關係也催了眠。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不能否認的是,宋倩對英子形成今日這種極端控制慾的原因和她的婚姻經歷有直接關係。

宋倩的性格有些蠻橫霸道,當初不顧家裡反對和“學渣”喬衛東在一起,可以看出,她很在乎自我感受也把感情看得很重。

但越是如此,她付出的越多,一旦發現喬衛東有任何背叛行為她就無法忍受。

雖然劇中喬衛東是被人陷害,無論喬衛東是否真的出軌,宋倩原本對完美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想象和營造已經被破壞。

喬衛東雖然愛著宋倩但他有些不能忍受宋倩的霸道,也就不再堅持。

男方一旦選擇放棄,或許原本還打算弄清事實的宋倩便也徹底認定喬衛東的渣男屬性,也就更不願意相信婚姻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婚姻失敗的女性常有一種心理,男人不可靠,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總靠得住吧。

她的人生總需要一種對他人的依靠,而不去想是否可以靠自己。

這種依靠不是物質,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寄託。

我們知道,對“人”的寄託比對“事”的寄託容易,且有效。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道,在宇宙中,人會感到孤獨,是因為我們自創了一個人類的世界,我們的孤獨常常只是感官上的孤獨,要得到慰藉,也只能在有相同感官的人類當中。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宋倩家裡有多處房產,可謂衣食無憂,事業上也只是本職工作,或許也有樂趣和成就感,但只要抽掉英子這一個情感寄託,她就會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孤獨與空虛感襲面而來,招架不住。

這是長期對生活對自我妥協的結果,她一切的努力都有個動力,但只要一失去這個動力,一切努力都好像是白費了。

真正可怕就在這裡。

她要那個自己想象出來的成果,一旦這個“計劃”的走向偏離軌道,那之前所有付出努力似乎都變成了一場空,所有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都可能會怪罪在這個她寄託的對象身上。

劇中英子喜歡天文學,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設定,有點諷刺的意味,正是因為她的眼光總是朝向宇宙,朝向人類以外的世界,她更是特別渴望自由,而作為母親的宋倩卻把眼光過度侷限在這單一的人類世界。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如果遇到的是像方一凡或者季楊楊這樣我行我素,不喜歡不樂意就直接表達甚至激烈對抗的孩子,或許這個家不會鬧到這種極端的境地,但宋倩遇到的是英子這樣既懂事又包容的孩子,

巴甫洛夫說過:“兒童與成人的不同點,就在於缺少一種周密的經常伴隨著我們的行動、語言以及思想的抑制作用。”

隨著人的成長,大腦皮質越來越發達,抑制作用越來越增加,而本能的作用越來越少。

這就造成兒童與成人關係中的天然矛盾。

成人做事考慮問題講求理智和計劃,很多本能行為被抑制,但孩子的天性是壓不住的,她所有的忍耐和妥協總有一天要以更激烈的形式爆發出來,若極端者更是徹底的冷漠和決裂。

英子表現得越懂事,宋倩就越誤以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也就越陷越深。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和很多人一樣,宋倩也有著一個傳統觀念,就是“成功論”,要獲得成功就一定要付出對等的努力,只要足夠努力總有回報。

梁漱溟在《人心與人生》中說:“人生所不同於動物者,獨其懷念過去,企想未來,總在抱著前途希望中過活。時而因希望的滿足而快慰,時而因希望的接近而鼓舞,更多的是因希望之不斷而忍耐勉勵。失望與絕望於他是太難堪。”

其實挺多人包括宋倩都是自動默認了這一點——因希望之不斷而忍耐勉勵,現在所有的痛苦和不理解都是值得的,如果孩子高考順利考上理想大學,回過頭來這些痛苦就不值一提了,可是現實並不是這樣的。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個觀念確實一代代激勵了很多人,但是現代社會與以前較為穩定的社會結構不同的是變化太快,資源有限競爭激烈,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交錯,名利的得失或許也就在一夜之間。

很多人表面上走上了上大學、找到好工作、事業有成結婚生子的康莊大道,但事實上積累在人內心的痛苦只會淡忘卻不容易遺忘,它會以其它形式在左右著人的思想與選擇,那是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不知所以的推動力。

同樣是考了非自己喜歡的專業,有的人心態好堅持了下來,成了方圓,而有的卻成了丁一,選擇這樣極端的方法解脫自己。

即便成了方圓,有能力有家庭,又有多少是活得痛快的。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到這些小朋友,我想到了《上海堡壘》中的那幾個小朋友,也是展現年輕人的朝氣與夢想,演員的顏值都是高配,可就是看不到這些情緒背後的基點,尤其是路依依準備犧牲前的那一個決然的回頭,是真的有“演”沒有“戲”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中這個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樣本里卻呈現了很多赤裸裸的社會問題。

人們都說,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可是當了父母的人常常會忘了做小孩的不容易,因為孩子自身是無可選擇的。

在看宋倩和英子母女的戲時,我總有個疑問:

難道宋倩看不出英子的不開心與妥協嗎?

難道英子從難為到屈從的不樂意宋倩都可以自動屏蔽嗎?

我覺得,她其實都看在眼裡,但就像她給自己的人生催眠一樣,她給她們的母女關係也催了眠。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不能否認的是,宋倩對英子形成今日這種極端控制慾的原因和她的婚姻經歷有直接關係。

宋倩的性格有些蠻橫霸道,當初不顧家裡反對和“學渣”喬衛東在一起,可以看出,她很在乎自我感受也把感情看得很重。

但越是如此,她付出的越多,一旦發現喬衛東有任何背叛行為她就無法忍受。

雖然劇中喬衛東是被人陷害,無論喬衛東是否真的出軌,宋倩原本對完美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想象和營造已經被破壞。

喬衛東雖然愛著宋倩但他有些不能忍受宋倩的霸道,也就不再堅持。

男方一旦選擇放棄,或許原本還打算弄清事實的宋倩便也徹底認定喬衛東的渣男屬性,也就更不願意相信婚姻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婚姻失敗的女性常有一種心理,男人不可靠,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總靠得住吧。

她的人生總需要一種對他人的依靠,而不去想是否可以靠自己。

這種依靠不是物質,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寄託。

我們知道,對“人”的寄託比對“事”的寄託容易,且有效。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道,在宇宙中,人會感到孤獨,是因為我們自創了一個人類的世界,我們的孤獨常常只是感官上的孤獨,要得到慰藉,也只能在有相同感官的人類當中。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宋倩家裡有多處房產,可謂衣食無憂,事業上也只是本職工作,或許也有樂趣和成就感,但只要抽掉英子這一個情感寄託,她就會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孤獨與空虛感襲面而來,招架不住。

這是長期對生活對自我妥協的結果,她一切的努力都有個動力,但只要一失去這個動力,一切努力都好像是白費了。

真正可怕就在這裡。

她要那個自己想象出來的成果,一旦這個“計劃”的走向偏離軌道,那之前所有付出努力似乎都變成了一場空,所有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都可能會怪罪在這個她寄託的對象身上。

劇中英子喜歡天文學,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設定,有點諷刺的意味,正是因為她的眼光總是朝向宇宙,朝向人類以外的世界,她更是特別渴望自由,而作為母親的宋倩卻把眼光過度侷限在這單一的人類世界。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如果遇到的是像方一凡或者季楊楊這樣我行我素,不喜歡不樂意就直接表達甚至激烈對抗的孩子,或許這個家不會鬧到這種極端的境地,但宋倩遇到的是英子這樣既懂事又包容的孩子,

巴甫洛夫說過:“兒童與成人的不同點,就在於缺少一種周密的經常伴隨著我們的行動、語言以及思想的抑制作用。”

隨著人的成長,大腦皮質越來越發達,抑制作用越來越增加,而本能的作用越來越少。

這就造成兒童與成人關係中的天然矛盾。

成人做事考慮問題講求理智和計劃,很多本能行為被抑制,但孩子的天性是壓不住的,她所有的忍耐和妥協總有一天要以更激烈的形式爆發出來,若極端者更是徹底的冷漠和決裂。

英子表現得越懂事,宋倩就越誤以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也就越陷越深。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和很多人一樣,宋倩也有著一個傳統觀念,就是“成功論”,要獲得成功就一定要付出對等的努力,只要足夠努力總有回報。

梁漱溟在《人心與人生》中說:“人生所不同於動物者,獨其懷念過去,企想未來,總在抱著前途希望中過活。時而因希望的滿足而快慰,時而因希望的接近而鼓舞,更多的是因希望之不斷而忍耐勉勵。失望與絕望於他是太難堪。”

其實挺多人包括宋倩都是自動默認了這一點——因希望之不斷而忍耐勉勵,現在所有的痛苦和不理解都是值得的,如果孩子高考順利考上理想大學,回過頭來這些痛苦就不值一提了,可是現實並不是這樣的。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個觀念確實一代代激勵了很多人,但是現代社會與以前較為穩定的社會結構不同的是變化太快,資源有限競爭激烈,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交錯,名利的得失或許也就在一夜之間。

很多人表面上走上了上大學、找到好工作、事業有成結婚生子的康莊大道,但事實上積累在人內心的痛苦只會淡忘卻不容易遺忘,它會以其它形式在左右著人的思想與選擇,那是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不知所以的推動力。

同樣是考了非自己喜歡的專業,有的人心態好堅持了下來,成了方圓,而有的卻成了丁一,選擇這樣極端的方法解脫自己。

即便成了方圓,有能力有家庭,又有多少是活得痛快的。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英子這家的糟心事,我總想著要如何解決,可是想到最後總是一句話蹦到腦海來。

《長安十二時辰》中,檀棋問如何防範張小敬逃脫逆反,李必微微一笑,淡然地說:“沒有辦法。

李必懷疑徐賓,問徐賓如何證明自己,徐賓也說:“沒有辦法。”

看起來是很洩氣的情節和臺詞,可我總覺得很有力量。

“沒有辦法”就是辦法。

不是不努力,而是退一步,遠觀。

當你看到的世界不一樣,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到這些小朋友,我想到了《上海堡壘》中的那幾個小朋友,也是展現年輕人的朝氣與夢想,演員的顏值都是高配,可就是看不到這些情緒背後的基點,尤其是路依依準備犧牲前的那一個決然的回頭,是真的有“演”沒有“戲”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中這個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樣本里卻呈現了很多赤裸裸的社會問題。

人們都說,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可是當了父母的人常常會忘了做小孩的不容易,因為孩子自身是無可選擇的。

在看宋倩和英子母女的戲時,我總有個疑問:

難道宋倩看不出英子的不開心與妥協嗎?

難道英子從難為到屈從的不樂意宋倩都可以自動屏蔽嗎?

我覺得,她其實都看在眼裡,但就像她給自己的人生催眠一樣,她給她們的母女關係也催了眠。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不能否認的是,宋倩對英子形成今日這種極端控制慾的原因和她的婚姻經歷有直接關係。

宋倩的性格有些蠻橫霸道,當初不顧家裡反對和“學渣”喬衛東在一起,可以看出,她很在乎自我感受也把感情看得很重。

但越是如此,她付出的越多,一旦發現喬衛東有任何背叛行為她就無法忍受。

雖然劇中喬衛東是被人陷害,無論喬衛東是否真的出軌,宋倩原本對完美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想象和營造已經被破壞。

喬衛東雖然愛著宋倩但他有些不能忍受宋倩的霸道,也就不再堅持。

男方一旦選擇放棄,或許原本還打算弄清事實的宋倩便也徹底認定喬衛東的渣男屬性,也就更不願意相信婚姻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婚姻失敗的女性常有一種心理,男人不可靠,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總靠得住吧。

她的人生總需要一種對他人的依靠,而不去想是否可以靠自己。

這種依靠不是物質,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寄託。

我們知道,對“人”的寄託比對“事”的寄託容易,且有效。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道,在宇宙中,人會感到孤獨,是因為我們自創了一個人類的世界,我們的孤獨常常只是感官上的孤獨,要得到慰藉,也只能在有相同感官的人類當中。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宋倩家裡有多處房產,可謂衣食無憂,事業上也只是本職工作,或許也有樂趣和成就感,但只要抽掉英子這一個情感寄託,她就會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孤獨與空虛感襲面而來,招架不住。

這是長期對生活對自我妥協的結果,她一切的努力都有個動力,但只要一失去這個動力,一切努力都好像是白費了。

真正可怕就在這裡。

她要那個自己想象出來的成果,一旦這個“計劃”的走向偏離軌道,那之前所有付出努力似乎都變成了一場空,所有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都可能會怪罪在這個她寄託的對象身上。

劇中英子喜歡天文學,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設定,有點諷刺的意味,正是因為她的眼光總是朝向宇宙,朝向人類以外的世界,她更是特別渴望自由,而作為母親的宋倩卻把眼光過度侷限在這單一的人類世界。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如果遇到的是像方一凡或者季楊楊這樣我行我素,不喜歡不樂意就直接表達甚至激烈對抗的孩子,或許這個家不會鬧到這種極端的境地,但宋倩遇到的是英子這樣既懂事又包容的孩子,

巴甫洛夫說過:“兒童與成人的不同點,就在於缺少一種周密的經常伴隨著我們的行動、語言以及思想的抑制作用。”

隨著人的成長,大腦皮質越來越發達,抑制作用越來越增加,而本能的作用越來越少。

這就造成兒童與成人關係中的天然矛盾。

成人做事考慮問題講求理智和計劃,很多本能行為被抑制,但孩子的天性是壓不住的,她所有的忍耐和妥協總有一天要以更激烈的形式爆發出來,若極端者更是徹底的冷漠和決裂。

英子表現得越懂事,宋倩就越誤以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也就越陷越深。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和很多人一樣,宋倩也有著一個傳統觀念,就是“成功論”,要獲得成功就一定要付出對等的努力,只要足夠努力總有回報。

梁漱溟在《人心與人生》中說:“人生所不同於動物者,獨其懷念過去,企想未來,總在抱著前途希望中過活。時而因希望的滿足而快慰,時而因希望的接近而鼓舞,更多的是因希望之不斷而忍耐勉勵。失望與絕望於他是太難堪。”

其實挺多人包括宋倩都是自動默認了這一點——因希望之不斷而忍耐勉勵,現在所有的痛苦和不理解都是值得的,如果孩子高考順利考上理想大學,回過頭來這些痛苦就不值一提了,可是現實並不是這樣的。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個觀念確實一代代激勵了很多人,但是現代社會與以前較為穩定的社會結構不同的是變化太快,資源有限競爭激烈,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交錯,名利的得失或許也就在一夜之間。

很多人表面上走上了上大學、找到好工作、事業有成結婚生子的康莊大道,但事實上積累在人內心的痛苦只會淡忘卻不容易遺忘,它會以其它形式在左右著人的思想與選擇,那是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不知所以的推動力。

同樣是考了非自己喜歡的專業,有的人心態好堅持了下來,成了方圓,而有的卻成了丁一,選擇這樣極端的方法解脫自己。

即便成了方圓,有能力有家庭,又有多少是活得痛快的。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英子這家的糟心事,我總想著要如何解決,可是想到最後總是一句話蹦到腦海來。

《長安十二時辰》中,檀棋問如何防範張小敬逃脫逆反,李必微微一笑,淡然地說:“沒有辦法。

李必懷疑徐賓,問徐賓如何證明自己,徐賓也說:“沒有辦法。”

看起來是很洩氣的情節和臺詞,可我總覺得很有力量。

“沒有辦法”就是辦法。

不是不努力,而是退一步,遠觀。

當你看到的世界不一樣,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雖然陶虹演了宋倩這樣並不討喜的角色,但大家卻討厭不起來,反而她本人受到極大的關注。

也許是就像觀眾說的,童年的濾鏡太強大,另外也是被陶虹的演技征服。

當被問到,您和您的前夫跟你女兒的關係好不好時,宋倩的第一反應是:我女兒,是判給我的。

這裡陶虹演出了宋倩的委屈與自責,交流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似有所悟卻又不解的狀態,很準確。

"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接近尾聲,劇情也到了一個高虐點。

得知與自己最能交心的劉靜阿姨得了絕症,英子崩潰離家出走。

聽說女兒失蹤,向來一副討好姿態的喬衛東也對宋倩發起大火,兩人追到深圳,英子險些跳海。

英子站在海邊欄杆上時,宋倩還在問:“你為什麼就一定要考南大啊”,聽來讓人十分失望,在女兒已經有如此絕望行為的時候她還沒放棄自己固執的想法。

英子那一句“爸,我是不是病了”,讓人心痛而無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段情節讓有些觀眾想起了自己的抑鬱經歷,心有慼慼,也有些觀眾抱怨,說他們的父母看了這段戲不僅沒改觀卻還直說英子太作,不懂事。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愛,是不能交換的。

愛的本質無私的、不求回報的,如果愛可以交換,那就不是愛了。

然而我們看到的現實情況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父母做不到這種不求回報的無私,很多孩子也不得不揹負上來自原生家庭的無形枷鎖。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部劇讓人看起來既真實又不真實。

說它不夠真實的原因在於,它是在以“高考”話題為中心搭建起的一個社會樣本,這個樣本的參與者是社會當中的部分人群——中產階級家庭

由於孩子高考而搬到一個小區,甚至上下樓,相互之間又是好朋友又是同學,從整體上看有太多的偶然性設定。

但這部劇能立住的原因在於其細節的真實性和選角的貼合。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劇中很多片段單獨拿出來幾乎都可以當做一個社會問題來探討,十分真實的再現了當下的社會矛盾。

單親家庭母女的相互依賴與妥協;方圓和童文潔家庭生活的細碎;好朋友如何談錢等等。

演員演技上,英子李庚希演技收放自如;黃磊海清的夫妻搭檔簡直是絕配;

周奇長相與海清神似,演出了劇中父母遺傳基因的影子;

塔寨林耀東身邊的跟班林小力搖身一變成為乖巧(xijing)學霸;

不得不讚嘆這部劇選角團隊的用心。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到這些小朋友,我想到了《上海堡壘》中的那幾個小朋友,也是展現年輕人的朝氣與夢想,演員的顏值都是高配,可就是看不到這些情緒背後的基點,尤其是路依依準備犧牲前的那一個決然的回頭,是真的有“演”沒有“戲”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小歡喜》中這個並不具有廣泛代表性的樣本里卻呈現了很多赤裸裸的社會問題。

人們都說,當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可是當了父母的人常常會忘了做小孩的不容易,因為孩子自身是無可選擇的。

在看宋倩和英子母女的戲時,我總有個疑問:

難道宋倩看不出英子的不開心與妥協嗎?

難道英子從難為到屈從的不樂意宋倩都可以自動屏蔽嗎?

我覺得,她其實都看在眼裡,但就像她給自己的人生催眠一樣,她給她們的母女關係也催了眠。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不能否認的是,宋倩對英子形成今日這種極端控制慾的原因和她的婚姻經歷有直接關係。

宋倩的性格有些蠻橫霸道,當初不顧家裡反對和“學渣”喬衛東在一起,可以看出,她很在乎自我感受也把感情看得很重。

但越是如此,她付出的越多,一旦發現喬衛東有任何背叛行為她就無法忍受。

雖然劇中喬衛東是被人陷害,無論喬衛東是否真的出軌,宋倩原本對完美家庭和婚姻生活的想象和營造已經被破壞。

喬衛東雖然愛著宋倩但他有些不能忍受宋倩的霸道,也就不再堅持。

男方一旦選擇放棄,或許原本還打算弄清事實的宋倩便也徹底認定喬衛東的渣男屬性,也就更不願意相信婚姻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婚姻失敗的女性常有一種心理,男人不可靠,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總靠得住吧。

她的人生總需要一種對他人的依靠,而不去想是否可以靠自己。

這種依靠不是物質,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寄託。

我們知道,對“人”的寄託比對“事”的寄託容易,且有效。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道,在宇宙中,人會感到孤獨,是因為我們自創了一個人類的世界,我們的孤獨常常只是感官上的孤獨,要得到慰藉,也只能在有相同感官的人類當中。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宋倩家裡有多處房產,可謂衣食無憂,事業上也只是本職工作,或許也有樂趣和成就感,但只要抽掉英子這一個情感寄託,她就會覺得人生毫無意義,孤獨與空虛感襲面而來,招架不住。

這是長期對生活對自我妥協的結果,她一切的努力都有個動力,但只要一失去這個動力,一切努力都好像是白費了。

真正可怕就在這裡。

她要那個自己想象出來的成果,一旦這個“計劃”的走向偏離軌道,那之前所有付出努力似乎都變成了一場空,所有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都可能會怪罪在這個她寄託的對象身上。

劇中英子喜歡天文學,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設定,有點諷刺的意味,正是因為她的眼光總是朝向宇宙,朝向人類以外的世界,她更是特別渴望自由,而作為母親的宋倩卻把眼光過度侷限在這單一的人類世界。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如果遇到的是像方一凡或者季楊楊這樣我行我素,不喜歡不樂意就直接表達甚至激烈對抗的孩子,或許這個家不會鬧到這種極端的境地,但宋倩遇到的是英子這樣既懂事又包容的孩子,

巴甫洛夫說過:“兒童與成人的不同點,就在於缺少一種周密的經常伴隨著我們的行動、語言以及思想的抑制作用。”

隨著人的成長,大腦皮質越來越發達,抑制作用越來越增加,而本能的作用越來越少。

這就造成兒童與成人關係中的天然矛盾。

成人做事考慮問題講求理智和計劃,很多本能行為被抑制,但孩子的天性是壓不住的,她所有的忍耐和妥協總有一天要以更激烈的形式爆發出來,若極端者更是徹底的冷漠和決裂。

英子表現得越懂事,宋倩就越誤以為自己的選擇是對的,也就越陷越深。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和很多人一樣,宋倩也有著一個傳統觀念,就是“成功論”,要獲得成功就一定要付出對等的努力,只要足夠努力總有回報。

梁漱溟在《人心與人生》中說:“人生所不同於動物者,獨其懷念過去,企想未來,總在抱著前途希望中過活。時而因希望的滿足而快慰,時而因希望的接近而鼓舞,更多的是因希望之不斷而忍耐勉勵。失望與絕望於他是太難堪。”

其實挺多人包括宋倩都是自動默認了這一點——因希望之不斷而忍耐勉勵,現在所有的痛苦和不理解都是值得的,如果孩子高考順利考上理想大學,回過頭來這些痛苦就不值一提了,可是現實並不是這樣的。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這個觀念確實一代代激勵了很多人,但是現代社會與以前較為穩定的社會結構不同的是變化太快,資源有限競爭激烈,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交錯,名利的得失或許也就在一夜之間。

很多人表面上走上了上大學、找到好工作、事業有成結婚生子的康莊大道,但事實上積累在人內心的痛苦只會淡忘卻不容易遺忘,它會以其它形式在左右著人的思想與選擇,那是我們看不到摸不著的不知所以的推動力。

同樣是考了非自己喜歡的專業,有的人心態好堅持了下來,成了方圓,而有的卻成了丁一,選擇這樣極端的方法解脫自己。

即便成了方圓,有能力有家庭,又有多少是活得痛快的。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看英子這家的糟心事,我總想著要如何解決,可是想到最後總是一句話蹦到腦海來。

《長安十二時辰》中,檀棋問如何防範張小敬逃脫逆反,李必微微一笑,淡然地說:“沒有辦法。

李必懷疑徐賓,問徐賓如何證明自己,徐賓也說:“沒有辦法。”

看起來是很洩氣的情節和臺詞,可我總覺得很有力量。

“沒有辦法”就是辦法。

不是不努力,而是退一步,遠觀。

當你看到的世界不一樣,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雖然陶虹演了宋倩這樣並不討喜的角色,但大家卻討厭不起來,反而她本人受到極大的關注。

也許是就像觀眾說的,童年的濾鏡太強大,另外也是被陶虹的演技征服。

當被問到,您和您的前夫跟你女兒的關係好不好時,宋倩的第一反應是:我女兒,是判給我的。

這裡陶虹演出了宋倩的委屈與自責,交流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似有所悟卻又不解的狀態,很準確。

《小歡喜》宋倩的控制慾是如何形成的,“喪偶式育兒”之殤

都說一個演員演了反面角色而被觀眾討厭是一種演技上的肯定,但一個演員演一個負面角色卻能讓觀眾分清角色和演員,這又是另一種境界。

宋倩是一個雖然可恨卻又是值得同情的角色。

陶虹演出來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