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有的家長問:“那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

天賦是一種稀缺品,但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隻有超強數學思維能力、超強音樂感知能力才是天賦,能夠很快的捕捉周邊人情緒是一種天賦;能夠迅速的融入集體和別人成為朋友也是一種天賦;打遊戲能打進電競比賽拿到名次,是天賦;有幽默感,也是天賦。

天賦之於一個人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種仔細挖掘,最後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者行為。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有的家長問:“那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

天賦是一種稀缺品,但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隻有超強數學思維能力、超強音樂感知能力才是天賦,能夠很快的捕捉周邊人情緒是一種天賦;能夠迅速的融入集體和別人成為朋友也是一種天賦;打遊戲能打進電競比賽拿到名次,是天賦;有幽默感,也是天賦。

天賦之於一個人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種仔細挖掘,最後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者行為。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說,自己原來工作的時候接觸過一個非常厲害的投資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學奧數學的很痛苦,但是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數據整合能力非常強,比如說他看到某一個公司的財報數據,就會立馬聯想到半個月之前同行業另外幾家公司的數據,不用手寫,在大腦裡他就能畫一張圖出來,判斷這個行業的景氣程度或者是否有公司的數據涉嫌造假,而這種判斷基本都是正確的。

李玫瑾在講座中舉過這樣的例子,她有一個好朋友,總是吐槽孩子練琴坐不住,後來有一次有一個30來個人的小規模聚會,服務員貌似沒溝通好,再加上還有七八個小朋友吵吵嚷嚷,包廂裡亂作一團,這時,她朋友10歲的孩子,開始安排小朋友去包廂遊樂區玩,然後指揮服務員分發餐具、分配座位,一下子亂糟糟的包廂變得井井有條。

這其實就體現了孩子極強的統籌規劃的能力,練琴坐不住很有可能並非她的興趣和天賦之所在。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有的家長問:“那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

天賦是一種稀缺品,但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隻有超強數學思維能力、超強音樂感知能力才是天賦,能夠很快的捕捉周邊人情緒是一種天賦;能夠迅速的融入集體和別人成為朋友也是一種天賦;打遊戲能打進電競比賽拿到名次,是天賦;有幽默感,也是天賦。

天賦之於一個人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種仔細挖掘,最後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者行為。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說,自己原來工作的時候接觸過一個非常厲害的投資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學奧數學的很痛苦,但是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數據整合能力非常強,比如說他看到某一個公司的財報數據,就會立馬聯想到半個月之前同行業另外幾家公司的數據,不用手寫,在大腦裡他就能畫一張圖出來,判斷這個行業的景氣程度或者是否有公司的數據涉嫌造假,而這種判斷基本都是正確的。

李玫瑾在講座中舉過這樣的例子,她有一個好朋友,總是吐槽孩子練琴坐不住,後來有一次有一個30來個人的小規模聚會,服務員貌似沒溝通好,再加上還有七八個小朋友吵吵嚷嚷,包廂裡亂作一團,這時,她朋友10歲的孩子,開始安排小朋友去包廂遊樂區玩,然後指揮服務員分發餐具、分配座位,一下子亂糟糟的包廂變得井井有條。

這其實就體現了孩子極強的統籌規劃的能力,練琴坐不住很有可能並非她的興趣和天賦之所在。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天賦不是逼出來的,而是給孩子豐富的環境,在多樣性的刺激下尋找到的。

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認真的觀察他們。用心去感知他們的長處,而不是盯著短板和周邊孩子做對比。

比如小胖從小到大唱歌一直是平調,如果我眼裡只盯著那些音準不錯的孩子和他做對比,一定會陷入焦慮中,為什麼別的孩子唱歌都很好,我的孩子卻不行?

放下比較之心,就會發現孩子雖然唱歌平調,但是節奏感很好,語言表達能力很強,這些說不定會是他的天分啊。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有的家長問:“那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

天賦是一種稀缺品,但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隻有超強數學思維能力、超強音樂感知能力才是天賦,能夠很快的捕捉周邊人情緒是一種天賦;能夠迅速的融入集體和別人成為朋友也是一種天賦;打遊戲能打進電競比賽拿到名次,是天賦;有幽默感,也是天賦。

天賦之於一個人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種仔細挖掘,最後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者行為。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說,自己原來工作的時候接觸過一個非常厲害的投資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學奧數學的很痛苦,但是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數據整合能力非常強,比如說他看到某一個公司的財報數據,就會立馬聯想到半個月之前同行業另外幾家公司的數據,不用手寫,在大腦裡他就能畫一張圖出來,判斷這個行業的景氣程度或者是否有公司的數據涉嫌造假,而這種判斷基本都是正確的。

李玫瑾在講座中舉過這樣的例子,她有一個好朋友,總是吐槽孩子練琴坐不住,後來有一次有一個30來個人的小規模聚會,服務員貌似沒溝通好,再加上還有七八個小朋友吵吵嚷嚷,包廂裡亂作一團,這時,她朋友10歲的孩子,開始安排小朋友去包廂遊樂區玩,然後指揮服務員分發餐具、分配座位,一下子亂糟糟的包廂變得井井有條。

這其實就體現了孩子極強的統籌規劃的能力,練琴坐不住很有可能並非她的興趣和天賦之所在。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天賦不是逼出來的,而是給孩子豐富的環境,在多樣性的刺激下尋找到的。

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認真的觀察他們。用心去感知他們的長處,而不是盯著短板和周邊孩子做對比。

比如小胖從小到大唱歌一直是平調,如果我眼裡只盯著那些音準不錯的孩子和他做對比,一定會陷入焦慮中,為什麼別的孩子唱歌都很好,我的孩子卻不行?

放下比較之心,就會發現孩子雖然唱歌平調,但是節奏感很好,語言表達能力很強,這些說不定會是他的天分啊。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讓天賦自由》裡寫了一個小姑娘叫做吉莉安,8歲的她是學校的問題學生。上學遲到,書寫糟糕,在課堂上不是吵吵嚷嚷就是騷擾同桌,或者張望窗外。學校後來認為這個小女孩存在某種學習障礙,建議她媽媽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敏銳的捕捉到吉莉安伴著收音機裡的音樂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在她的動作中有一些是天生的,甚至是本能的東西。

最後心理醫生對女孩的媽媽說:她沒有病,其實她是一個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學校吧。

吉莉安也確實在跳舞方面有天賦,她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團,成為了一個獨奏表揚家。後來她遇到了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和他一起創作了音樂劇史上最成功的的作品,包括《貓》和《歌劇院魅影》。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有的家長問:“那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

天賦是一種稀缺品,但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隻有超強數學思維能力、超強音樂感知能力才是天賦,能夠很快的捕捉周邊人情緒是一種天賦;能夠迅速的融入集體和別人成為朋友也是一種天賦;打遊戲能打進電競比賽拿到名次,是天賦;有幽默感,也是天賦。

天賦之於一個人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種仔細挖掘,最後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者行為。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說,自己原來工作的時候接觸過一個非常厲害的投資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學奧數學的很痛苦,但是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數據整合能力非常強,比如說他看到某一個公司的財報數據,就會立馬聯想到半個月之前同行業另外幾家公司的數據,不用手寫,在大腦裡他就能畫一張圖出來,判斷這個行業的景氣程度或者是否有公司的數據涉嫌造假,而這種判斷基本都是正確的。

李玫瑾在講座中舉過這樣的例子,她有一個好朋友,總是吐槽孩子練琴坐不住,後來有一次有一個30來個人的小規模聚會,服務員貌似沒溝通好,再加上還有七八個小朋友吵吵嚷嚷,包廂裡亂作一團,這時,她朋友10歲的孩子,開始安排小朋友去包廂遊樂區玩,然後指揮服務員分發餐具、分配座位,一下子亂糟糟的包廂變得井井有條。

這其實就體現了孩子極強的統籌規劃的能力,練琴坐不住很有可能並非她的興趣和天賦之所在。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天賦不是逼出來的,而是給孩子豐富的環境,在多樣性的刺激下尋找到的。

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認真的觀察他們。用心去感知他們的長處,而不是盯著短板和周邊孩子做對比。

比如小胖從小到大唱歌一直是平調,如果我眼裡只盯著那些音準不錯的孩子和他做對比,一定會陷入焦慮中,為什麼別的孩子唱歌都很好,我的孩子卻不行?

放下比較之心,就會發現孩子雖然唱歌平調,但是節奏感很好,語言表達能力很強,這些說不定會是他的天分啊。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讓天賦自由》裡寫了一個小姑娘叫做吉莉安,8歲的她是學校的問題學生。上學遲到,書寫糟糕,在課堂上不是吵吵嚷嚷就是騷擾同桌,或者張望窗外。學校後來認為這個小女孩存在某種學習障礙,建議她媽媽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敏銳的捕捉到吉莉安伴著收音機裡的音樂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在她的動作中有一些是天生的,甚至是本能的東西。

最後心理醫生對女孩的媽媽說:她沒有病,其實她是一個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學校吧。

吉莉安也確實在跳舞方面有天賦,她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團,成為了一個獨奏表揚家。後來她遇到了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和他一起創作了音樂劇史上最成功的的作品,包括《貓》和《歌劇院魅影》。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小歡喜》火了之後,有記者採訪小陶虹,“關於演戲,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小陶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說“有天賦的話,你一定要百分之分的努力,沒有的話,其實可以考慮一下幹別的。”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有的家長問:“那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

天賦是一種稀缺品,但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隻有超強數學思維能力、超強音樂感知能力才是天賦,能夠很快的捕捉周邊人情緒是一種天賦;能夠迅速的融入集體和別人成為朋友也是一種天賦;打遊戲能打進電競比賽拿到名次,是天賦;有幽默感,也是天賦。

天賦之於一個人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種仔細挖掘,最後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者行為。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說,自己原來工作的時候接觸過一個非常厲害的投資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學奧數學的很痛苦,但是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數據整合能力非常強,比如說他看到某一個公司的財報數據,就會立馬聯想到半個月之前同行業另外幾家公司的數據,不用手寫,在大腦裡他就能畫一張圖出來,判斷這個行業的景氣程度或者是否有公司的數據涉嫌造假,而這種判斷基本都是正確的。

李玫瑾在講座中舉過這樣的例子,她有一個好朋友,總是吐槽孩子練琴坐不住,後來有一次有一個30來個人的小規模聚會,服務員貌似沒溝通好,再加上還有七八個小朋友吵吵嚷嚷,包廂裡亂作一團,這時,她朋友10歲的孩子,開始安排小朋友去包廂遊樂區玩,然後指揮服務員分發餐具、分配座位,一下子亂糟糟的包廂變得井井有條。

這其實就體現了孩子極強的統籌規劃的能力,練琴坐不住很有可能並非她的興趣和天賦之所在。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天賦不是逼出來的,而是給孩子豐富的環境,在多樣性的刺激下尋找到的。

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認真的觀察他們。用心去感知他們的長處,而不是盯著短板和周邊孩子做對比。

比如小胖從小到大唱歌一直是平調,如果我眼裡只盯著那些音準不錯的孩子和他做對比,一定會陷入焦慮中,為什麼別的孩子唱歌都很好,我的孩子卻不行?

放下比較之心,就會發現孩子雖然唱歌平調,但是節奏感很好,語言表達能力很強,這些說不定會是他的天分啊。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讓天賦自由》裡寫了一個小姑娘叫做吉莉安,8歲的她是學校的問題學生。上學遲到,書寫糟糕,在課堂上不是吵吵嚷嚷就是騷擾同桌,或者張望窗外。學校後來認為這個小女孩存在某種學習障礙,建議她媽媽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敏銳的捕捉到吉莉安伴著收音機裡的音樂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在她的動作中有一些是天生的,甚至是本能的東西。

最後心理醫生對女孩的媽媽說:她沒有病,其實她是一個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學校吧。

吉莉安也確實在跳舞方面有天賦,她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團,成為了一個獨奏表揚家。後來她遇到了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和他一起創作了音樂劇史上最成功的的作品,包括《貓》和《歌劇院魅影》。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小歡喜》火了之後,有記者採訪小陶虹,“關於演戲,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小陶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說“有天賦的話,你一定要百分之分的努力,沒有的話,其實可以考慮一下幹別的。”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有的家長問:“那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

天賦是一種稀缺品,但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隻有超強數學思維能力、超強音樂感知能力才是天賦,能夠很快的捕捉周邊人情緒是一種天賦;能夠迅速的融入集體和別人成為朋友也是一種天賦;打遊戲能打進電競比賽拿到名次,是天賦;有幽默感,也是天賦。

天賦之於一個人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種仔細挖掘,最後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者行為。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說,自己原來工作的時候接觸過一個非常厲害的投資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學奧數學的很痛苦,但是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數據整合能力非常強,比如說他看到某一個公司的財報數據,就會立馬聯想到半個月之前同行業另外幾家公司的數據,不用手寫,在大腦裡他就能畫一張圖出來,判斷這個行業的景氣程度或者是否有公司的數據涉嫌造假,而這種判斷基本都是正確的。

李玫瑾在講座中舉過這樣的例子,她有一個好朋友,總是吐槽孩子練琴坐不住,後來有一次有一個30來個人的小規模聚會,服務員貌似沒溝通好,再加上還有七八個小朋友吵吵嚷嚷,包廂裡亂作一團,這時,她朋友10歲的孩子,開始安排小朋友去包廂遊樂區玩,然後指揮服務員分發餐具、分配座位,一下子亂糟糟的包廂變得井井有條。

這其實就體現了孩子極強的統籌規劃的能力,練琴坐不住很有可能並非她的興趣和天賦之所在。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天賦不是逼出來的,而是給孩子豐富的環境,在多樣性的刺激下尋找到的。

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認真的觀察他們。用心去感知他們的長處,而不是盯著短板和周邊孩子做對比。

比如小胖從小到大唱歌一直是平調,如果我眼裡只盯著那些音準不錯的孩子和他做對比,一定會陷入焦慮中,為什麼別的孩子唱歌都很好,我的孩子卻不行?

放下比較之心,就會發現孩子雖然唱歌平調,但是節奏感很好,語言表達能力很強,這些說不定會是他的天分啊。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讓天賦自由》裡寫了一個小姑娘叫做吉莉安,8歲的她是學校的問題學生。上學遲到,書寫糟糕,在課堂上不是吵吵嚷嚷就是騷擾同桌,或者張望窗外。學校後來認為這個小女孩存在某種學習障礙,建議她媽媽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敏銳的捕捉到吉莉安伴著收音機裡的音樂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在她的動作中有一些是天生的,甚至是本能的東西。

最後心理醫生對女孩的媽媽說:她沒有病,其實她是一個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學校吧。

吉莉安也確實在跳舞方面有天賦,她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團,成為了一個獨奏表揚家。後來她遇到了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和他一起創作了音樂劇史上最成功的的作品,包括《貓》和《歌劇院魅影》。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小歡喜》火了之後,有記者採訪小陶虹,“關於演戲,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小陶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說“有天賦的話,你一定要百分之分的努力,沒有的話,其實可以考慮一下幹別的。”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有的家長問:“那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

天賦是一種稀缺品,但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隻有超強數學思維能力、超強音樂感知能力才是天賦,能夠很快的捕捉周邊人情緒是一種天賦;能夠迅速的融入集體和別人成為朋友也是一種天賦;打遊戲能打進電競比賽拿到名次,是天賦;有幽默感,也是天賦。

天賦之於一個人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種仔細挖掘,最後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者行為。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說,自己原來工作的時候接觸過一個非常厲害的投資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學奧數學的很痛苦,但是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數據整合能力非常強,比如說他看到某一個公司的財報數據,就會立馬聯想到半個月之前同行業另外幾家公司的數據,不用手寫,在大腦裡他就能畫一張圖出來,判斷這個行業的景氣程度或者是否有公司的數據涉嫌造假,而這種判斷基本都是正確的。

李玫瑾在講座中舉過這樣的例子,她有一個好朋友,總是吐槽孩子練琴坐不住,後來有一次有一個30來個人的小規模聚會,服務員貌似沒溝通好,再加上還有七八個小朋友吵吵嚷嚷,包廂裡亂作一團,這時,她朋友10歲的孩子,開始安排小朋友去包廂遊樂區玩,然後指揮服務員分發餐具、分配座位,一下子亂糟糟的包廂變得井井有條。

這其實就體現了孩子極強的統籌規劃的能力,練琴坐不住很有可能並非她的興趣和天賦之所在。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天賦不是逼出來的,而是給孩子豐富的環境,在多樣性的刺激下尋找到的。

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認真的觀察他們。用心去感知他們的長處,而不是盯著短板和周邊孩子做對比。

比如小胖從小到大唱歌一直是平調,如果我眼裡只盯著那些音準不錯的孩子和他做對比,一定會陷入焦慮中,為什麼別的孩子唱歌都很好,我的孩子卻不行?

放下比較之心,就會發現孩子雖然唱歌平調,但是節奏感很好,語言表達能力很強,這些說不定會是他的天分啊。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讓天賦自由》裡寫了一個小姑娘叫做吉莉安,8歲的她是學校的問題學生。上學遲到,書寫糟糕,在課堂上不是吵吵嚷嚷就是騷擾同桌,或者張望窗外。學校後來認為這個小女孩存在某種學習障礙,建議她媽媽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敏銳的捕捉到吉莉安伴著收音機裡的音樂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在她的動作中有一些是天生的,甚至是本能的東西。

最後心理醫生對女孩的媽媽說:她沒有病,其實她是一個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學校吧。

吉莉安也確實在跳舞方面有天賦,她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團,成為了一個獨奏表揚家。後來她遇到了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和他一起創作了音樂劇史上最成功的的作品,包括《貓》和《歌劇院魅影》。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小歡喜》火了之後,有記者採訪小陶虹,“關於演戲,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小陶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說“有天賦的話,你一定要百分之分的努力,沒有的話,其實可以考慮一下幹別的。”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有的家長問:“那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

天賦是一種稀缺品,但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隻有超強數學思維能力、超強音樂感知能力才是天賦,能夠很快的捕捉周邊人情緒是一種天賦;能夠迅速的融入集體和別人成為朋友也是一種天賦;打遊戲能打進電競比賽拿到名次,是天賦;有幽默感,也是天賦。

天賦之於一個人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種仔細挖掘,最後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者行為。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說,自己原來工作的時候接觸過一個非常厲害的投資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學奧數學的很痛苦,但是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數據整合能力非常強,比如說他看到某一個公司的財報數據,就會立馬聯想到半個月之前同行業另外幾家公司的數據,不用手寫,在大腦裡他就能畫一張圖出來,判斷這個行業的景氣程度或者是否有公司的數據涉嫌造假,而這種判斷基本都是正確的。

李玫瑾在講座中舉過這樣的例子,她有一個好朋友,總是吐槽孩子練琴坐不住,後來有一次有一個30來個人的小規模聚會,服務員貌似沒溝通好,再加上還有七八個小朋友吵吵嚷嚷,包廂裡亂作一團,這時,她朋友10歲的孩子,開始安排小朋友去包廂遊樂區玩,然後指揮服務員分發餐具、分配座位,一下子亂糟糟的包廂變得井井有條。

這其實就體現了孩子極強的統籌規劃的能力,練琴坐不住很有可能並非她的興趣和天賦之所在。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天賦不是逼出來的,而是給孩子豐富的環境,在多樣性的刺激下尋找到的。

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認真的觀察他們。用心去感知他們的長處,而不是盯著短板和周邊孩子做對比。

比如小胖從小到大唱歌一直是平調,如果我眼裡只盯著那些音準不錯的孩子和他做對比,一定會陷入焦慮中,為什麼別的孩子唱歌都很好,我的孩子卻不行?

放下比較之心,就會發現孩子雖然唱歌平調,但是節奏感很好,語言表達能力很強,這些說不定會是他的天分啊。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讓天賦自由》裡寫了一個小姑娘叫做吉莉安,8歲的她是學校的問題學生。上學遲到,書寫糟糕,在課堂上不是吵吵嚷嚷就是騷擾同桌,或者張望窗外。學校後來認為這個小女孩存在某種學習障礙,建議她媽媽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敏銳的捕捉到吉莉安伴著收音機裡的音樂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在她的動作中有一些是天生的,甚至是本能的東西。

最後心理醫生對女孩的媽媽說:她沒有病,其實她是一個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學校吧。

吉莉安也確實在跳舞方面有天賦,她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團,成為了一個獨奏表揚家。後來她遇到了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和他一起創作了音樂劇史上最成功的的作品,包括《貓》和《歌劇院魅影》。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小歡喜》火了之後,有記者採訪小陶虹,“關於演戲,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小陶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說“有天賦的話,你一定要百分之分的努力,沒有的話,其實可以考慮一下幹別的。”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其實就是這樣,假如有天賦,就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沒有天賦,就去幹點別的吧。說不定在另外的方面,孩子就會大放光彩!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有的家長問:“那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

天賦是一種稀缺品,但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隻有超強數學思維能力、超強音樂感知能力才是天賦,能夠很快的捕捉周邊人情緒是一種天賦;能夠迅速的融入集體和別人成為朋友也是一種天賦;打遊戲能打進電競比賽拿到名次,是天賦;有幽默感,也是天賦。

天賦之於一個人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種仔細挖掘,最後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者行為。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說,自己原來工作的時候接觸過一個非常厲害的投資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學奧數學的很痛苦,但是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數據整合能力非常強,比如說他看到某一個公司的財報數據,就會立馬聯想到半個月之前同行業另外幾家公司的數據,不用手寫,在大腦裡他就能畫一張圖出來,判斷這個行業的景氣程度或者是否有公司的數據涉嫌造假,而這種判斷基本都是正確的。

李玫瑾在講座中舉過這樣的例子,她有一個好朋友,總是吐槽孩子練琴坐不住,後來有一次有一個30來個人的小規模聚會,服務員貌似沒溝通好,再加上還有七八個小朋友吵吵嚷嚷,包廂裡亂作一團,這時,她朋友10歲的孩子,開始安排小朋友去包廂遊樂區玩,然後指揮服務員分發餐具、分配座位,一下子亂糟糟的包廂變得井井有條。

這其實就體現了孩子極強的統籌規劃的能力,練琴坐不住很有可能並非她的興趣和天賦之所在。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天賦不是逼出來的,而是給孩子豐富的環境,在多樣性的刺激下尋找到的。

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認真的觀察他們。用心去感知他們的長處,而不是盯著短板和周邊孩子做對比。

比如小胖從小到大唱歌一直是平調,如果我眼裡只盯著那些音準不錯的孩子和他做對比,一定會陷入焦慮中,為什麼別的孩子唱歌都很好,我的孩子卻不行?

放下比較之心,就會發現孩子雖然唱歌平調,但是節奏感很好,語言表達能力很強,這些說不定會是他的天分啊。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讓天賦自由》裡寫了一個小姑娘叫做吉莉安,8歲的她是學校的問題學生。上學遲到,書寫糟糕,在課堂上不是吵吵嚷嚷就是騷擾同桌,或者張望窗外。學校後來認為這個小女孩存在某種學習障礙,建議她媽媽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敏銳的捕捉到吉莉安伴著收音機裡的音樂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在她的動作中有一些是天生的,甚至是本能的東西。

最後心理醫生對女孩的媽媽說:她沒有病,其實她是一個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學校吧。

吉莉安也確實在跳舞方面有天賦,她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團,成為了一個獨奏表揚家。後來她遇到了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和他一起創作了音樂劇史上最成功的的作品,包括《貓》和《歌劇院魅影》。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小歡喜》火了之後,有記者採訪小陶虹,“關於演戲,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小陶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說“有天賦的話,你一定要百分之分的努力,沒有的話,其實可以考慮一下幹別的。”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其實就是這樣,假如有天賦,就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沒有天賦,就去幹點別的吧。說不定在另外的方面,孩子就會大放光彩!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個“木桶理論”,說一個人的成就就跟一個木桶裝水一樣,木桶裡能裝多少水,是由最低的這個板子決定的,所以一定要補上自己的短板,要查漏補缺。

然而美國蓋洛普公司(Gallup)在過去的50年對全世界200萬人進行的研究發現——世界上所有成功的個體,都是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而不是通過彌補自己的短板來實現成功的。

而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極致,靠的就是在天賦的基礎上有效且持續的努力。

“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到底有沒有道理?天賦和努力,究竟是怎樣的關係?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孩子不夠成功,究竟是努力不夠還是沒有天賦?

回答這個問題,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開“努力就有收穫”和“努力就能成功”。

努力一定有收穫,但努力不一定成功。這裡的成功說的是狹義意義的成功,即功成名就,或者在競賽中取得好名次。

無論是逼自己努力還是逼孩子努力之前,問問自己是想獲得成功還是取得收穫,是想培養一項興趣愛好或者訓練大腦,還是在競賽中拿名次。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中國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提及,經常有家長問他對孩子天賦的看法。

她的回答是:“對絕大多數家長,不要對此抱有什麼幻想。坦率地講,如果沒有天賦,智商達不到一定水平,不要指望在某方面能得到什麼好成績。”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認為孩子的能力是可以培養的,學習成績是可以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因此有大量的家長前赴後繼的送孩子學習課外班。

同樣的還有鋼琴,游泳等技能。

不少學琴家長逼孩子的理由是:朗朗被他爸逼成了鋼琴家,我娃為啥不可以?

但事實上,朗朗在2歲半那年,看動畫片《貓和老鼠》,聽到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就無師自通地在家裡的國產立式鋼琴上彈出了基本旋律,他爸爸看到他的天分,才開始對他進行鋼琴啟蒙。

而這麼多年多少學琴孩子被父母逼著練習,並沒有獲得“朗朗式的成功”。

在熱門的奧數、音樂、體育、表演等競爭性領域方面,如果想要取得非常靠前的名次,必須有點天賦才行 ,因為在這些賽道里真正有天賦的孩子,也在拼勁全力。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有的家長問:“那我的孩子沒有天賦怎麼辦?”

天賦是一種稀缺品,但絕對不是少數人的專利。不是隻有超強數學思維能力、超強音樂感知能力才是天賦,能夠很快的捕捉周邊人情緒是一種天賦;能夠迅速的融入集體和別人成為朋友也是一種天賦;打遊戲能打進電競比賽拿到名次,是天賦;有幽默感,也是天賦。

天賦之於一個人就像是魚與水的關係,是一種仔細挖掘,最後被高效利用的思維模式、感受或者行為。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說,自己原來工作的時候接觸過一個非常厲害的投資人,他說自己小時候學奧數學的很痛苦,但是大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數據整合能力非常強,比如說他看到某一個公司的財報數據,就會立馬聯想到半個月之前同行業另外幾家公司的數據,不用手寫,在大腦裡他就能畫一張圖出來,判斷這個行業的景氣程度或者是否有公司的數據涉嫌造假,而這種判斷基本都是正確的。

李玫瑾在講座中舉過這樣的例子,她有一個好朋友,總是吐槽孩子練琴坐不住,後來有一次有一個30來個人的小規模聚會,服務員貌似沒溝通好,再加上還有七八個小朋友吵吵嚷嚷,包廂裡亂作一團,這時,她朋友10歲的孩子,開始安排小朋友去包廂遊樂區玩,然後指揮服務員分發餐具、分配座位,一下子亂糟糟的包廂變得井井有條。

這其實就體現了孩子極強的統籌規劃的能力,練琴坐不住很有可能並非她的興趣和天賦之所在。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天賦不是逼出來的,而是給孩子豐富的環境,在多樣性的刺激下尋找到的。

不要輕易給孩子下結論,認真的觀察他們。用心去感知他們的長處,而不是盯著短板和周邊孩子做對比。

比如小胖從小到大唱歌一直是平調,如果我眼裡只盯著那些音準不錯的孩子和他做對比,一定會陷入焦慮中,為什麼別的孩子唱歌都很好,我的孩子卻不行?

放下比較之心,就會發現孩子雖然唱歌平調,但是節奏感很好,語言表達能力很強,這些說不定會是他的天分啊。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讓天賦自由》裡寫了一個小姑娘叫做吉莉安,8歲的她是學校的問題學生。上學遲到,書寫糟糕,在課堂上不是吵吵嚷嚷就是騷擾同桌,或者張望窗外。學校後來認為這個小女孩存在某種學習障礙,建議她媽媽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心理醫生在治療的過程中敏銳的捕捉到吉莉安伴著收音機裡的音樂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在她的動作中有一些是天生的,甚至是本能的東西。

最後心理醫生對女孩的媽媽說:她沒有病,其實她是一個舞蹈家,送她去舞蹈學校吧。

吉莉安也確實在跳舞方面有天賦,她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團,成為了一個獨奏表揚家。後來她遇到了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和他一起創作了音樂劇史上最成功的的作品,包括《貓》和《歌劇院魅影》。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小歡喜》火了之後,有記者採訪小陶虹,“關於演戲,天賦重要還是努力重要?”

小陶虹的回答非常有意思,她說“有天賦的話,你一定要百分之分的努力,沒有的話,其實可以考慮一下幹別的。”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其實就是這樣,假如有天賦,就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沒有天賦,就去幹點別的吧。說不定在另外的方面,孩子就會大放光彩!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李玫瑾教授:如果你不替孩子尋找他的天賦,可能他一輩子都不知道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