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人生的規劃,當孩子抗拒時,父母就會拿出:“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沒有理由抗拒。父母以為的自身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孩子規劃人生,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在孩子迷茫時給孩子找到方向;是在孩子傷心時給孩子心靈上的安慰;是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人生的規劃,當孩子抗拒時,父母就會拿出:“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沒有理由抗拒。父母以為的自身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孩子規劃人生,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在孩子迷茫時給孩子找到方向;是在孩子傷心時給孩子心靈上的安慰;是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情感的“綁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瘋狂原始人》中的爸爸印象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掌控著一個家庭,會要求家人每天必須在天黑之前回到山洞裡。他說:“有在山洞裡是最安全的,我為你們好,我比你們的經驗豐富,我比你們的力量強大。”沒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山洞被毀,一家人被迫離開家園,爸爸帶著他們離開了居住了“一輩子”的山洞,一家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直到一位年輕人的出現才讓爸爸意識到,躲避不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只有讓親人都強大了才能讓他們保護自己。

"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人生的規劃,當孩子抗拒時,父母就會拿出:“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沒有理由抗拒。父母以為的自身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孩子規劃人生,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在孩子迷茫時給孩子找到方向;是在孩子傷心時給孩子心靈上的安慰;是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情感的“綁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瘋狂原始人》中的爸爸印象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掌控著一個家庭,會要求家人每天必須在天黑之前回到山洞裡。他說:“有在山洞裡是最安全的,我為你們好,我比你們的經驗豐富,我比你們的力量強大。”沒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山洞被毀,一家人被迫離開家園,爸爸帶著他們離開了居住了“一輩子”的山洞,一家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直到一位年輕人的出現才讓爸爸意識到,躲避不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只有讓親人都強大了才能讓他們保護自己。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東西,當孩子選擇某一件玩具或者是衣服時,我們又認為孩子選擇的這件東西不適合他自己,所以就會否定孩子,並且給孩子做主。當你賦予孩子選擇權的時候,卻又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怕孩子出錯,替孩子做決定,明面上給孩子了選擇的權利,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不願意再去選擇,會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安排,從而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你認為你是在為孩子好,實際上時在毀壞孩子的能力。

"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人生的規劃,當孩子抗拒時,父母就會拿出:“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沒有理由抗拒。父母以為的自身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孩子規劃人生,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在孩子迷茫時給孩子找到方向;是在孩子傷心時給孩子心靈上的安慰;是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情感的“綁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瘋狂原始人》中的爸爸印象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掌控著一個家庭,會要求家人每天必須在天黑之前回到山洞裡。他說:“有在山洞裡是最安全的,我為你們好,我比你們的經驗豐富,我比你們的力量強大。”沒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山洞被毀,一家人被迫離開家園,爸爸帶著他們離開了居住了“一輩子”的山洞,一家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直到一位年輕人的出現才讓爸爸意識到,躲避不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只有讓親人都強大了才能讓他們保護自己。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東西,當孩子選擇某一件玩具或者是衣服時,我們又認為孩子選擇的這件東西不適合他自己,所以就會否定孩子,並且給孩子做主。當你賦予孩子選擇權的時候,卻又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怕孩子出錯,替孩子做決定,明面上給孩子了選擇的權利,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不願意再去選擇,會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安排,從而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你認為你是在為孩子好,實際上時在毀壞孩子的能力。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2、內心很壓抑,有沉重的負罪感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當我們省吃儉用的時候看到孩子不上進就會抱怨:“媽媽這麼省吃儉用,都是因為你,而你卻不好好學習”,父母經常這樣說會讓孩子的內心很焦慮,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負罪感。

"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人生的規劃,當孩子抗拒時,父母就會拿出:“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沒有理由抗拒。父母以為的自身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孩子規劃人生,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在孩子迷茫時給孩子找到方向;是在孩子傷心時給孩子心靈上的安慰;是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情感的“綁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瘋狂原始人》中的爸爸印象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掌控著一個家庭,會要求家人每天必須在天黑之前回到山洞裡。他說:“有在山洞裡是最安全的,我為你們好,我比你們的經驗豐富,我比你們的力量強大。”沒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山洞被毀,一家人被迫離開家園,爸爸帶著他們離開了居住了“一輩子”的山洞,一家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直到一位年輕人的出現才讓爸爸意識到,躲避不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只有讓親人都強大了才能讓他們保護自己。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東西,當孩子選擇某一件玩具或者是衣服時,我們又認為孩子選擇的這件東西不適合他自己,所以就會否定孩子,並且給孩子做主。當你賦予孩子選擇權的時候,卻又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怕孩子出錯,替孩子做決定,明面上給孩子了選擇的權利,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不願意再去選擇,會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安排,從而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你認為你是在為孩子好,實際上時在毀壞孩子的能力。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2、內心很壓抑,有沉重的負罪感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當我們省吃儉用的時候看到孩子不上進就會抱怨:“媽媽這麼省吃儉用,都是因為你,而你卻不好好學習”,父母經常這樣說會讓孩子的內心很焦慮,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負罪感。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當父母感情不和時,經常會聽到一方抱怨著對孩子說:“我們不離婚都是為孩子好”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離婚的念頭,有很多媽媽選擇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忍受著,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孩子心理上會有一種負罪感,孩子的內心也會很壓抑,覺得爸爸媽媽不幸福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她的爸爸媽媽在她上初中的時候就感情不和,經常吵架,有好幾次她聽到爸爸媽媽的爭吵,她的媽媽就會對她爸爸說:“我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給你離婚了”。她每天都過得很壓抑,而且總是認為爸爸媽媽的感情不和是因為自己,所以她一直帶著一種負罪感,可想而知她的成績一直下滑,高考沒有考上大學,就出去工作了。後來爸爸媽媽離婚了。她說:“她希望那個時候爸爸媽媽趕緊離婚,這樣自己會好過一點,也不至於每天都過得很壓抑”。

其實父母所謂的“為你好”只是他們自以為的“好”,並不一定真的適合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感情不好,就算是你偽裝的再好孩子還是會感受到的。

"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人生的規劃,當孩子抗拒時,父母就會拿出:“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沒有理由抗拒。父母以為的自身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孩子規劃人生,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在孩子迷茫時給孩子找到方向;是在孩子傷心時給孩子心靈上的安慰;是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情感的“綁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瘋狂原始人》中的爸爸印象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掌控著一個家庭,會要求家人每天必須在天黑之前回到山洞裡。他說:“有在山洞裡是最安全的,我為你們好,我比你們的經驗豐富,我比你們的力量強大。”沒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山洞被毀,一家人被迫離開家園,爸爸帶著他們離開了居住了“一輩子”的山洞,一家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直到一位年輕人的出現才讓爸爸意識到,躲避不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只有讓親人都強大了才能讓他們保護自己。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東西,當孩子選擇某一件玩具或者是衣服時,我們又認為孩子選擇的這件東西不適合他自己,所以就會否定孩子,並且給孩子做主。當你賦予孩子選擇權的時候,卻又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怕孩子出錯,替孩子做決定,明面上給孩子了選擇的權利,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不願意再去選擇,會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安排,從而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你認為你是在為孩子好,實際上時在毀壞孩子的能力。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2、內心很壓抑,有沉重的負罪感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當我們省吃儉用的時候看到孩子不上進就會抱怨:“媽媽這麼省吃儉用,都是因為你,而你卻不好好學習”,父母經常這樣說會讓孩子的內心很焦慮,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負罪感。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當父母感情不和時,經常會聽到一方抱怨著對孩子說:“我們不離婚都是為孩子好”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離婚的念頭,有很多媽媽選擇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忍受著,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孩子心理上會有一種負罪感,孩子的內心也會很壓抑,覺得爸爸媽媽不幸福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她的爸爸媽媽在她上初中的時候就感情不和,經常吵架,有好幾次她聽到爸爸媽媽的爭吵,她的媽媽就會對她爸爸說:“我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給你離婚了”。她每天都過得很壓抑,而且總是認為爸爸媽媽的感情不和是因為自己,所以她一直帶著一種負罪感,可想而知她的成績一直下滑,高考沒有考上大學,就出去工作了。後來爸爸媽媽離婚了。她說:“她希望那個時候爸爸媽媽趕緊離婚,這樣自己會好過一點,也不至於每天都過得很壓抑”。

其實父母所謂的“為你好”只是他們自以為的“好”,並不一定真的適合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感情不好,就算是你偽裝的再好孩子還是會感受到的。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3、喪失社交能力,害怕與人交流

有些父母過於強勢,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喜歡徵求別人的意見。只要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就會去幫助孩子選擇,理由很簡單,就是會告訴孩子“我們都是為你好”。如果孩子進行反抗,父母就會否定孩子,甚至會打擊孩子,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從而會導致不敢與人交流,或者是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旦自己的建議被否定就會備受打擊。

父母擔心孩子走冤枉路的心情我們應該理解,但是,很多父母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為孩子好。其實,為孩子好就是該放手的時候不強求,該給孩子選擇權的時候不否定,幫助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和能力。並且父母要尊重孩子。

"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人生的規劃,當孩子抗拒時,父母就會拿出:“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沒有理由抗拒。父母以為的自身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孩子規劃人生,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在孩子迷茫時給孩子找到方向;是在孩子傷心時給孩子心靈上的安慰;是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情感的“綁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瘋狂原始人》中的爸爸印象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掌控著一個家庭,會要求家人每天必須在天黑之前回到山洞裡。他說:“有在山洞裡是最安全的,我為你們好,我比你們的經驗豐富,我比你們的力量強大。”沒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山洞被毀,一家人被迫離開家園,爸爸帶著他們離開了居住了“一輩子”的山洞,一家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直到一位年輕人的出現才讓爸爸意識到,躲避不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只有讓親人都強大了才能讓他們保護自己。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東西,當孩子選擇某一件玩具或者是衣服時,我們又認為孩子選擇的這件東西不適合他自己,所以就會否定孩子,並且給孩子做主。當你賦予孩子選擇權的時候,卻又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怕孩子出錯,替孩子做決定,明面上給孩子了選擇的權利,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不願意再去選擇,會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安排,從而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你認為你是在為孩子好,實際上時在毀壞孩子的能力。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2、內心很壓抑,有沉重的負罪感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當我們省吃儉用的時候看到孩子不上進就會抱怨:“媽媽這麼省吃儉用,都是因為你,而你卻不好好學習”,父母經常這樣說會讓孩子的內心很焦慮,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負罪感。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當父母感情不和時,經常會聽到一方抱怨著對孩子說:“我們不離婚都是為孩子好”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離婚的念頭,有很多媽媽選擇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忍受著,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孩子心理上會有一種負罪感,孩子的內心也會很壓抑,覺得爸爸媽媽不幸福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她的爸爸媽媽在她上初中的時候就感情不和,經常吵架,有好幾次她聽到爸爸媽媽的爭吵,她的媽媽就會對她爸爸說:“我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給你離婚了”。她每天都過得很壓抑,而且總是認為爸爸媽媽的感情不和是因為自己,所以她一直帶著一種負罪感,可想而知她的成績一直下滑,高考沒有考上大學,就出去工作了。後來爸爸媽媽離婚了。她說:“她希望那個時候爸爸媽媽趕緊離婚,這樣自己會好過一點,也不至於每天都過得很壓抑”。

其實父母所謂的“為你好”只是他們自以為的“好”,並不一定真的適合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感情不好,就算是你偽裝的再好孩子還是會感受到的。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3、喪失社交能力,害怕與人交流

有些父母過於強勢,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喜歡徵求別人的意見。只要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就會去幫助孩子選擇,理由很簡單,就是會告訴孩子“我們都是為你好”。如果孩子進行反抗,父母就會否定孩子,甚至會打擊孩子,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從而會導致不敢與人交流,或者是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旦自己的建議被否定就會備受打擊。

父母擔心孩子走冤枉路的心情我們應該理解,但是,很多父母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為孩子好。其實,為孩子好就是該放手的時候不強求,該給孩子選擇權的時候不否定,幫助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和能力。並且父母要尊重孩子。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4、心理上害怕、緊張、焦慮

《不要用愛控制我》的作者埃文斯認為,在控制者的心目中有一個假想的人,當 ta 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塑造這個假人的時候,ta 就能體會到一種安全感;他們用這種方式來回避自己真實的感覺,克服自己的分離焦慮。控制行為往往表現為令人窒息的愛:我要控制你,因為我太在乎你,我不能沒有你。

"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人生的規劃,當孩子抗拒時,父母就會拿出:“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沒有理由抗拒。父母以為的自身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孩子規劃人生,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在孩子迷茫時給孩子找到方向;是在孩子傷心時給孩子心靈上的安慰;是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情感的“綁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瘋狂原始人》中的爸爸印象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掌控著一個家庭,會要求家人每天必須在天黑之前回到山洞裡。他說:“有在山洞裡是最安全的,我為你們好,我比你們的經驗豐富,我比你們的力量強大。”沒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山洞被毀,一家人被迫離開家園,爸爸帶著他們離開了居住了“一輩子”的山洞,一家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直到一位年輕人的出現才讓爸爸意識到,躲避不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只有讓親人都強大了才能讓他們保護自己。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東西,當孩子選擇某一件玩具或者是衣服時,我們又認為孩子選擇的這件東西不適合他自己,所以就會否定孩子,並且給孩子做主。當你賦予孩子選擇權的時候,卻又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怕孩子出錯,替孩子做決定,明面上給孩子了選擇的權利,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不願意再去選擇,會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安排,從而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你認為你是在為孩子好,實際上時在毀壞孩子的能力。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2、內心很壓抑,有沉重的負罪感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當我們省吃儉用的時候看到孩子不上進就會抱怨:“媽媽這麼省吃儉用,都是因為你,而你卻不好好學習”,父母經常這樣說會讓孩子的內心很焦慮,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負罪感。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當父母感情不和時,經常會聽到一方抱怨著對孩子說:“我們不離婚都是為孩子好”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離婚的念頭,有很多媽媽選擇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忍受著,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孩子心理上會有一種負罪感,孩子的內心也會很壓抑,覺得爸爸媽媽不幸福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她的爸爸媽媽在她上初中的時候就感情不和,經常吵架,有好幾次她聽到爸爸媽媽的爭吵,她的媽媽就會對她爸爸說:“我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給你離婚了”。她每天都過得很壓抑,而且總是認為爸爸媽媽的感情不和是因為自己,所以她一直帶著一種負罪感,可想而知她的成績一直下滑,高考沒有考上大學,就出去工作了。後來爸爸媽媽離婚了。她說:“她希望那個時候爸爸媽媽趕緊離婚,這樣自己會好過一點,也不至於每天都過得很壓抑”。

其實父母所謂的“為你好”只是他們自以為的“好”,並不一定真的適合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感情不好,就算是你偽裝的再好孩子還是會感受到的。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3、喪失社交能力,害怕與人交流

有些父母過於強勢,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喜歡徵求別人的意見。只要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就會去幫助孩子選擇,理由很簡單,就是會告訴孩子“我們都是為你好”。如果孩子進行反抗,父母就會否定孩子,甚至會打擊孩子,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從而會導致不敢與人交流,或者是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旦自己的建議被否定就會備受打擊。

父母擔心孩子走冤枉路的心情我們應該理解,但是,很多父母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為孩子好。其實,為孩子好就是該放手的時候不強求,該給孩子選擇權的時候不否定,幫助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和能力。並且父母要尊重孩子。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4、心理上害怕、緊張、焦慮

《不要用愛控制我》的作者埃文斯認為,在控制者的心目中有一個假想的人,當 ta 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塑造這個假人的時候,ta 就能體會到一種安全感;他們用這種方式來回避自己真實的感覺,克服自己的分離焦慮。控制行為往往表現為令人窒息的愛:我要控制你,因為我太在乎你,我不能沒有你。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長大成才,但是,有時候我們的表達方法往往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我們對孩子好不好不取決於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為你好”。真的“為你好”是“讓對方變得更好”。

"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人生的規劃,當孩子抗拒時,父母就會拿出:“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沒有理由抗拒。父母以為的自身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孩子規劃人生,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在孩子迷茫時給孩子找到方向;是在孩子傷心時給孩子心靈上的安慰;是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情感的“綁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瘋狂原始人》中的爸爸印象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掌控著一個家庭,會要求家人每天必須在天黑之前回到山洞裡。他說:“有在山洞裡是最安全的,我為你們好,我比你們的經驗豐富,我比你們的力量強大。”沒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山洞被毀,一家人被迫離開家園,爸爸帶著他們離開了居住了“一輩子”的山洞,一家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直到一位年輕人的出現才讓爸爸意識到,躲避不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只有讓親人都強大了才能讓他們保護自己。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東西,當孩子選擇某一件玩具或者是衣服時,我們又認為孩子選擇的這件東西不適合他自己,所以就會否定孩子,並且給孩子做主。當你賦予孩子選擇權的時候,卻又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怕孩子出錯,替孩子做決定,明面上給孩子了選擇的權利,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不願意再去選擇,會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安排,從而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你認為你是在為孩子好,實際上時在毀壞孩子的能力。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2、內心很壓抑,有沉重的負罪感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當我們省吃儉用的時候看到孩子不上進就會抱怨:“媽媽這麼省吃儉用,都是因為你,而你卻不好好學習”,父母經常這樣說會讓孩子的內心很焦慮,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負罪感。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當父母感情不和時,經常會聽到一方抱怨著對孩子說:“我們不離婚都是為孩子好”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離婚的念頭,有很多媽媽選擇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忍受著,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孩子心理上會有一種負罪感,孩子的內心也會很壓抑,覺得爸爸媽媽不幸福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她的爸爸媽媽在她上初中的時候就感情不和,經常吵架,有好幾次她聽到爸爸媽媽的爭吵,她的媽媽就會對她爸爸說:“我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給你離婚了”。她每天都過得很壓抑,而且總是認為爸爸媽媽的感情不和是因為自己,所以她一直帶著一種負罪感,可想而知她的成績一直下滑,高考沒有考上大學,就出去工作了。後來爸爸媽媽離婚了。她說:“她希望那個時候爸爸媽媽趕緊離婚,這樣自己會好過一點,也不至於每天都過得很壓抑”。

其實父母所謂的“為你好”只是他們自以為的“好”,並不一定真的適合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感情不好,就算是你偽裝的再好孩子還是會感受到的。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3、喪失社交能力,害怕與人交流

有些父母過於強勢,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喜歡徵求別人的意見。只要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就會去幫助孩子選擇,理由很簡單,就是會告訴孩子“我們都是為你好”。如果孩子進行反抗,父母就會否定孩子,甚至會打擊孩子,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從而會導致不敢與人交流,或者是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旦自己的建議被否定就會備受打擊。

父母擔心孩子走冤枉路的心情我們應該理解,但是,很多父母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為孩子好。其實,為孩子好就是該放手的時候不強求,該給孩子選擇權的時候不否定,幫助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和能力。並且父母要尊重孩子。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4、心理上害怕、緊張、焦慮

《不要用愛控制我》的作者埃文斯認為,在控制者的心目中有一個假想的人,當 ta 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塑造這個假人的時候,ta 就能體會到一種安全感;他們用這種方式來回避自己真實的感覺,克服自己的分離焦慮。控制行為往往表現為令人窒息的愛:我要控制你,因為我太在乎你,我不能沒有你。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長大成才,但是,有時候我們的表達方法往往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我們對孩子好不好不取決於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為你好”。真的“為你好”是“讓對方變得更好”。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尊重孩子的選擇

作為父母,我們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當孩子選擇一件東西的時候,我們如果不滿意也不要急著否定,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然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父母不要拿自己的好心和經驗說教。

2,多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父母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其實,孩子就是在犯錯的過程中成長,孩子只有不斷的嘗試才能學會怎麼去解決事情,所以家長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還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

"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人生的規劃,當孩子抗拒時,父母就會拿出:“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沒有理由抗拒。父母以為的自身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孩子規劃人生,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在孩子迷茫時給孩子找到方向;是在孩子傷心時給孩子心靈上的安慰;是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情感的“綁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瘋狂原始人》中的爸爸印象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掌控著一個家庭,會要求家人每天必須在天黑之前回到山洞裡。他說:“有在山洞裡是最安全的,我為你們好,我比你們的經驗豐富,我比你們的力量強大。”沒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山洞被毀,一家人被迫離開家園,爸爸帶著他們離開了居住了“一輩子”的山洞,一家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直到一位年輕人的出現才讓爸爸意識到,躲避不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只有讓親人都強大了才能讓他們保護自己。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東西,當孩子選擇某一件玩具或者是衣服時,我們又認為孩子選擇的這件東西不適合他自己,所以就會否定孩子,並且給孩子做主。當你賦予孩子選擇權的時候,卻又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怕孩子出錯,替孩子做決定,明面上給孩子了選擇的權利,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不願意再去選擇,會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安排,從而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你認為你是在為孩子好,實際上時在毀壞孩子的能力。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2、內心很壓抑,有沉重的負罪感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當我們省吃儉用的時候看到孩子不上進就會抱怨:“媽媽這麼省吃儉用,都是因為你,而你卻不好好學習”,父母經常這樣說會讓孩子的內心很焦慮,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負罪感。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當父母感情不和時,經常會聽到一方抱怨著對孩子說:“我們不離婚都是為孩子好”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離婚的念頭,有很多媽媽選擇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忍受著,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孩子心理上會有一種負罪感,孩子的內心也會很壓抑,覺得爸爸媽媽不幸福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她的爸爸媽媽在她上初中的時候就感情不和,經常吵架,有好幾次她聽到爸爸媽媽的爭吵,她的媽媽就會對她爸爸說:“我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給你離婚了”。她每天都過得很壓抑,而且總是認為爸爸媽媽的感情不和是因為自己,所以她一直帶著一種負罪感,可想而知她的成績一直下滑,高考沒有考上大學,就出去工作了。後來爸爸媽媽離婚了。她說:“她希望那個時候爸爸媽媽趕緊離婚,這樣自己會好過一點,也不至於每天都過得很壓抑”。

其實父母所謂的“為你好”只是他們自以為的“好”,並不一定真的適合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感情不好,就算是你偽裝的再好孩子還是會感受到的。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3、喪失社交能力,害怕與人交流

有些父母過於強勢,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喜歡徵求別人的意見。只要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就會去幫助孩子選擇,理由很簡單,就是會告訴孩子“我們都是為你好”。如果孩子進行反抗,父母就會否定孩子,甚至會打擊孩子,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從而會導致不敢與人交流,或者是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旦自己的建議被否定就會備受打擊。

父母擔心孩子走冤枉路的心情我們應該理解,但是,很多父母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為孩子好。其實,為孩子好就是該放手的時候不強求,該給孩子選擇權的時候不否定,幫助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和能力。並且父母要尊重孩子。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4、心理上害怕、緊張、焦慮

《不要用愛控制我》的作者埃文斯認為,在控制者的心目中有一個假想的人,當 ta 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塑造這個假人的時候,ta 就能體會到一種安全感;他們用這種方式來回避自己真實的感覺,克服自己的分離焦慮。控制行為往往表現為令人窒息的愛:我要控制你,因為我太在乎你,我不能沒有你。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長大成才,但是,有時候我們的表達方法往往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我們對孩子好不好不取決於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為你好”。真的“為你好”是“讓對方變得更好”。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尊重孩子的選擇

作為父母,我們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當孩子選擇一件東西的時候,我們如果不滿意也不要急著否定,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然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父母不要拿自己的好心和經驗說教。

2,多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父母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其實,孩子就是在犯錯的過程中成長,孩子只有不斷的嘗試才能學會怎麼去解決事情,所以家長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還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3,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切身感受到你的愛比你說一百句“為你好”有用

孩子在一個有“愛”的家庭中長大,會發現這個孩子性格很開朗,很自信,善於與人交往。陪伴孩子的越多,孩子回饋我們的就越多。當一個孩子經常被打擊,經常被吼叫,就會形成兩極化的性格,要麼就是性格膽小,自卑;要麼就是脾氣暴躁。

4,愛孩子就要先懂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都自以為自己很瞭解自己的孩子,其實你真的懂孩子嗎?答案是:不一定,我們所說的瞭解,只是代表我們掌握著孩子的一切生活規律,其實,我們並不瞭解孩子的內心,想要真正的瞭解孩子,很多時候需要父母放低姿態,多觀察,多關心孩子,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瞭解孩子的內心,而不是把我們的內容強加給孩子,還自以為是為孩子好。

"

一句“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充滿了愛意,實則是家長對孩子最大的控制。家長嘴裡的為你好,會讓孩子整個成長的過程中變得很沉重。有時候,我們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好,而對孩子各種嘮叨,過後還會補充一句“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了你”。真的是為孩子好嗎?

父母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對孩子進行人生的規劃,當孩子抗拒時,父母就會拿出:“我們都是為你好”“我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來控制孩子,讓孩子沒有理由抗拒。父母以為的自身經驗強加在孩子身上,這樣只會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自己選擇人生的權利。父母能做的不是替孩子規劃人生,父母要做的是孩子的引路人,是在孩子迷茫時給孩子找到方向;是在孩子傷心時給孩子心靈上的安慰;是在孩子犯錯時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父母經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情感的“綁架”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

《瘋狂原始人》中的爸爸印象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他掌控著一個家庭,會要求家人每天必須在天黑之前回到山洞裡。他說:“有在山洞裡是最安全的,我為你們好,我比你們的經驗豐富,我比你們的力量強大。”沒想到世界末日突然降臨,山洞被毀,一家人被迫離開家園,爸爸帶著他們離開了居住了“一輩子”的山洞,一家人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直到一位年輕人的出現才讓爸爸意識到,躲避不是對家人最好的保護,只有讓親人都強大了才能讓他們保護自己。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興趣

在生活中我們最常見的就是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東西,當孩子選擇某一件玩具或者是衣服時,我們又認為孩子選擇的這件東西不適合他自己,所以就會否定孩子,並且給孩子做主。當你賦予孩子選擇權的時候,卻又否定孩子,會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怕孩子出錯,替孩子做決定,明面上給孩子了選擇的權利,實際上只是一種形式罷了。時間長了會讓孩子不願意再去選擇,會什麼事情都聽家長的安排,從而會對生活失去興趣。

心理學大師榮格說:“當愛支配一切時,權力就不存在了;當權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你認為你是在為孩子好,實際上時在毀壞孩子的能力。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2、內心很壓抑,有沉重的負罪感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當我們省吃儉用的時候看到孩子不上進就會抱怨:“媽媽這麼省吃儉用,都是因為你,而你卻不好好學習”,父母經常這樣說會讓孩子的內心很焦慮,久而久之孩子會產生一種負罪感。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當父母感情不和時,經常會聽到一方抱怨著對孩子說:“我們不離婚都是為孩子好”我相信很多媽媽都有過離婚的念頭,有很多媽媽選擇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忍受著,如果父母經常對孩子說,孩子心理上會有一種負罪感,孩子的內心也會很壓抑,覺得爸爸媽媽不幸福都是因為自己的原因。

我以前的一位同事,她的爸爸媽媽在她上初中的時候就感情不和,經常吵架,有好幾次她聽到爸爸媽媽的爭吵,她的媽媽就會對她爸爸說:“我要不是因為孩子,我早就給你離婚了”。她每天都過得很壓抑,而且總是認為爸爸媽媽的感情不和是因為自己,所以她一直帶著一種負罪感,可想而知她的成績一直下滑,高考沒有考上大學,就出去工作了。後來爸爸媽媽離婚了。她說:“她希望那個時候爸爸媽媽趕緊離婚,這樣自己會好過一點,也不至於每天都過得很壓抑”。

其實父母所謂的“為你好”只是他們自以為的“好”,並不一定真的適合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感情不好,就算是你偽裝的再好孩子還是會感受到的。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3、喪失社交能力,害怕與人交流

有些父母過於強勢,無論做什麼事情都不喜歡徵求別人的意見。只要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就會去幫助孩子選擇,理由很簡單,就是會告訴孩子“我們都是為你好”。如果孩子進行反抗,父母就會否定孩子,甚至會打擊孩子,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傷。從而會導致不敢與人交流,或者是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一旦自己的建議被否定就會備受打擊。

父母擔心孩子走冤枉路的心情我們應該理解,但是,很多父母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為孩子好。其實,為孩子好就是該放手的時候不強求,該給孩子選擇權的時候不否定,幫助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和能力。並且父母要尊重孩子。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4、心理上害怕、緊張、焦慮

《不要用愛控制我》的作者埃文斯認為,在控制者的心目中有一個假想的人,當 ta 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塑造這個假人的時候,ta 就能體會到一種安全感;他們用這種方式來回避自己真實的感覺,克服自己的分離焦慮。控制行為往往表現為令人窒息的愛:我要控制你,因為我太在乎你,我不能沒有你。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的事情是什麼?

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長大成才,但是,有時候我們的表達方法往往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我們對孩子好不好不取決於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為你好”。真的“為你好”是“讓對方變得更好”。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1,尊重孩子的選擇

作為父母,我們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利,當孩子選擇一件東西的時候,我們如果不滿意也不要急著否定,我們可以給孩子一些建議,然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父母不要拿自己的好心和經驗說教。

2,多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犯錯的機會

父母不要以為孩子還小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其實,孩子就是在犯錯的過程中成長,孩子只有不斷的嘗試才能學會怎麼去解決事情,所以家長要給孩子犯錯的機會。還要多傾聽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多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3,多陪伴孩子,讓孩子切身感受到你的愛比你說一百句“為你好”有用

孩子在一個有“愛”的家庭中長大,會發現這個孩子性格很開朗,很自信,善於與人交往。陪伴孩子的越多,孩子回饋我們的就越多。當一個孩子經常被打擊,經常被吼叫,就會形成兩極化的性格,要麼就是性格膽小,自卑;要麼就是脾氣暴躁。

4,愛孩子就要先懂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都自以為自己很瞭解自己的孩子,其實你真的懂孩子嗎?答案是:不一定,我們所說的瞭解,只是代表我們掌握著孩子的一切生活規律,其實,我們並不瞭解孩子的內心,想要真正的瞭解孩子,很多時候需要父母放低姿態,多觀察,多關心孩子,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的瞭解孩子的內心,而不是把我們的內容強加給孩子,還自以為是為孩子好。

“我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孩子好嗎?孩子:我不需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不要總是“我以為”我們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父母要做到與孩子相處時能夠尊重孩子,多與孩子溝通。我們都以為給孩子安排好一切就是愛好者,卻很難意識到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退出,什麼事都親力親為是對孩子最大的不信任。沒有哪個父母能在孩子身邊時刻的為孩子保駕護航,適時地放手就是對孩子對大的關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