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

文/夏小憂

小說《做人不要太過分》裡,83歲的空巢老人費迪南,脾氣古怪、看誰都不順眼,直到樓上的鄰居、正在念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朱麗葉闖進他的生活,並跟他成為了朋友,費迪南終於被小女孩的天真感染,逐漸卸下偽裝,變得柔軟、有人情味。

在此之前,費迪南一直認為老天爺專門跟他作對,所以結婚多年的妻子跟郵差跑掉,女兒也因為難以忍受他而遠走他鄉......人生的諸多不順,讓費迪南一度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敵意,他不相信任何人,並始終以一個受害者的姿態生活,活得既擰巴又可憐。

是這個“忘年交”小女孩的到來,教會了他愛和陪伴,並一次次提醒他如何與人溫柔相處。自怨自艾多年的老人終於頓悟。而最值得慶幸的是,人生雖已過去大半,但起碼那些犯下的錯還有機會彌補,一切就都還不算太晚。

故事的最後,費迪南不但修復了和女兒緊張的關係,還在有生之年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去醫院進行腎臟配型測試,如果配型成功,就可以為腎衰竭的外孫做點事,救他於病危。

"

文/夏小憂

小說《做人不要太過分》裡,83歲的空巢老人費迪南,脾氣古怪、看誰都不順眼,直到樓上的鄰居、正在念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朱麗葉闖進他的生活,並跟他成為了朋友,費迪南終於被小女孩的天真感染,逐漸卸下偽裝,變得柔軟、有人情味。

在此之前,費迪南一直認為老天爺專門跟他作對,所以結婚多年的妻子跟郵差跑掉,女兒也因為難以忍受他而遠走他鄉......人生的諸多不順,讓費迪南一度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敵意,他不相信任何人,並始終以一個受害者的姿態生活,活得既擰巴又可憐。

是這個“忘年交”小女孩的到來,教會了他愛和陪伴,並一次次提醒他如何與人溫柔相處。自怨自艾多年的老人終於頓悟。而最值得慶幸的是,人生雖已過去大半,但起碼那些犯下的錯還有機會彌補,一切就都還不算太晚。

故事的最後,費迪南不但修復了和女兒緊張的關係,還在有生之年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去醫院進行腎臟配型測試,如果配型成功,就可以為腎衰竭的外孫做點事,救他於病危。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做人不要太過分》插圖

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故事,卻讓我感動不已,忍不住驚歎友誼的神奇力量,哪怕這段友誼懸殊了七十歲左右,它的力量也沒被削減分毫。相反,因為年齡的巨大懸殊,小女孩朱麗葉的視角跟老人費迪南截然不同,她看到的更多的是這個世界的美好,也正因為這份美好,讓歷經滄桑、人生坎坷的老人費迪南重拾生活的希望,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並去努力實現它。

生活中,很多人都以為,只有同齡人才可以成為朋友,因為沒有代溝,更能聊到一起去,殊不知這樣的看法並不成熟,一個真正成熟的人,絕不會只跟同齡人交朋友。

曾看土豆老師寫過一段話,她說:

“我一直覺得,女生在成長中,除了母親,還需要一個比你年長几歲的女朋友,因為同齡人的見識比你多不了多少,而一個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女性朋友,則能夠幫助你開拓視野,拓展知識,告訴你一些,在你這個年齡看不到的東西,在迷茫無助的時候,告訴你在她的角度能看到的路。”

我對此深以為然。

真正的友誼從來不該被年齡所侷限。

在人生這趟旅程中,我們確實需要結交一些志趣相投的同齡人,一起奮鬥、一起拼搏,一起哭,也一起笑,說著只有我們彼此懂得的語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跟同齡人交朋友。因為有些東西,是同齡人教不了我們的,比如:年長的朋友,可以在我們迷茫時以過來人的身份提個醒;年幼的朋友,可以在我們變得世故時點醒我們......

"

文/夏小憂

小說《做人不要太過分》裡,83歲的空巢老人費迪南,脾氣古怪、看誰都不順眼,直到樓上的鄰居、正在念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朱麗葉闖進他的生活,並跟他成為了朋友,費迪南終於被小女孩的天真感染,逐漸卸下偽裝,變得柔軟、有人情味。

在此之前,費迪南一直認為老天爺專門跟他作對,所以結婚多年的妻子跟郵差跑掉,女兒也因為難以忍受他而遠走他鄉......人生的諸多不順,讓費迪南一度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敵意,他不相信任何人,並始終以一個受害者的姿態生活,活得既擰巴又可憐。

是這個“忘年交”小女孩的到來,教會了他愛和陪伴,並一次次提醒他如何與人溫柔相處。自怨自艾多年的老人終於頓悟。而最值得慶幸的是,人生雖已過去大半,但起碼那些犯下的錯還有機會彌補,一切就都還不算太晚。

故事的最後,費迪南不但修復了和女兒緊張的關係,還在有生之年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去醫院進行腎臟配型測試,如果配型成功,就可以為腎衰竭的外孫做點事,救他於病危。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做人不要太過分》插圖

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故事,卻讓我感動不已,忍不住驚歎友誼的神奇力量,哪怕這段友誼懸殊了七十歲左右,它的力量也沒被削減分毫。相反,因為年齡的巨大懸殊,小女孩朱麗葉的視角跟老人費迪南截然不同,她看到的更多的是這個世界的美好,也正因為這份美好,讓歷經滄桑、人生坎坷的老人費迪南重拾生活的希望,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並去努力實現它。

生活中,很多人都以為,只有同齡人才可以成為朋友,因為沒有代溝,更能聊到一起去,殊不知這樣的看法並不成熟,一個真正成熟的人,絕不會只跟同齡人交朋友。

曾看土豆老師寫過一段話,她說:

“我一直覺得,女生在成長中,除了母親,還需要一個比你年長几歲的女朋友,因為同齡人的見識比你多不了多少,而一個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女性朋友,則能夠幫助你開拓視野,拓展知識,告訴你一些,在你這個年齡看不到的東西,在迷茫無助的時候,告訴你在她的角度能看到的路。”

我對此深以為然。

真正的友誼從來不該被年齡所侷限。

在人生這趟旅程中,我們確實需要結交一些志趣相投的同齡人,一起奮鬥、一起拼搏,一起哭,也一起笑,說著只有我們彼此懂得的語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跟同齡人交朋友。因為有些東西,是同齡人教不了我們的,比如:年長的朋友,可以在我們迷茫時以過來人的身份提個醒;年幼的朋友,可以在我們變得世故時點醒我們......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一、 這是個怎樣的故事?

跟《做人不要太過分》一樣,《秋》講述的也是一個關於忘年交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同樣是一個年長的老人和一個年幼的女孩,但跟《做人不要太過分》不同的是,《秋》的故事主線反過來了,它主要講的是老人教會女孩很多人生道理,幫助她認清自己,無懼周圍人的偏見,勇敢做自己。

《秋》的作者阿莉·史密斯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記者,她的作品《縱橫交錯的世界》被《衛報》評為2011年年度最佳小說,長篇小說《藝想》更是榮膺首屆金匠獎,小說《兩面人生》更是一舉斬獲貝里斯女性小說獎、福利奧文學獎、金匠獎和科斯塔文學獎等多個獎項,這本《秋》不但入圍了布克獎短名單,還登上了2017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榜榜首。

《秋》的故事主角是85歲的老人丹尼爾·格盧克和13歲的女孩伊麗莎白·迪芒,在媽媽眼中,伊麗莎白是一個很難搞的小孩,她不止一次跟朋友抱怨養育這樣一個孩子有多辛苦,跟很多大人一樣,伊麗莎白的媽媽同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聽話,永遠不要跟大人意見相左,可是一個逐漸長大的女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乖乖聽話這種事可想而知有多難。

伊麗莎白8歲的時候,老師佈置了一個特別的家庭作業:去和一個鄰居聊聊作為鄰居是怎麼回事,然後用文字描述一下鄰居。她們剛搬到這裡六個星期,現在丹尼爾正是她們的新鄰居。

一老一少兩人因為這份家庭作業產生交集,並如丹尼爾說的那樣,他們成了一生的朋友。從那以後,每當伊麗莎白遇到煩心事,幫她解開困惑的一直都是這位年長許多的“老朋友”,不同於媽媽的說教帶來的厭煩,丹尼爾總能輕而易舉讓伊麗莎白領悟並認同他的建議。

另外,《秋》的敘述方法比較特別,全書主要由丹尼爾瀕臨死亡的夢境和伊麗莎白少女時期的回憶交叉組成,同時小說中還花了不少篇幅、從一樁真實的性醜聞為切入點,探討了女性在男性主導的英國社會背景下的天花板問題。

"

文/夏小憂

小說《做人不要太過分》裡,83歲的空巢老人費迪南,脾氣古怪、看誰都不順眼,直到樓上的鄰居、正在念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朱麗葉闖進他的生活,並跟他成為了朋友,費迪南終於被小女孩的天真感染,逐漸卸下偽裝,變得柔軟、有人情味。

在此之前,費迪南一直認為老天爺專門跟他作對,所以結婚多年的妻子跟郵差跑掉,女兒也因為難以忍受他而遠走他鄉......人生的諸多不順,讓費迪南一度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敵意,他不相信任何人,並始終以一個受害者的姿態生活,活得既擰巴又可憐。

是這個“忘年交”小女孩的到來,教會了他愛和陪伴,並一次次提醒他如何與人溫柔相處。自怨自艾多年的老人終於頓悟。而最值得慶幸的是,人生雖已過去大半,但起碼那些犯下的錯還有機會彌補,一切就都還不算太晚。

故事的最後,費迪南不但修復了和女兒緊張的關係,還在有生之年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去醫院進行腎臟配型測試,如果配型成功,就可以為腎衰竭的外孫做點事,救他於病危。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做人不要太過分》插圖

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故事,卻讓我感動不已,忍不住驚歎友誼的神奇力量,哪怕這段友誼懸殊了七十歲左右,它的力量也沒被削減分毫。相反,因為年齡的巨大懸殊,小女孩朱麗葉的視角跟老人費迪南截然不同,她看到的更多的是這個世界的美好,也正因為這份美好,讓歷經滄桑、人生坎坷的老人費迪南重拾生活的希望,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並去努力實現它。

生活中,很多人都以為,只有同齡人才可以成為朋友,因為沒有代溝,更能聊到一起去,殊不知這樣的看法並不成熟,一個真正成熟的人,絕不會只跟同齡人交朋友。

曾看土豆老師寫過一段話,她說:

“我一直覺得,女生在成長中,除了母親,還需要一個比你年長几歲的女朋友,因為同齡人的見識比你多不了多少,而一個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女性朋友,則能夠幫助你開拓視野,拓展知識,告訴你一些,在你這個年齡看不到的東西,在迷茫無助的時候,告訴你在她的角度能看到的路。”

我對此深以為然。

真正的友誼從來不該被年齡所侷限。

在人生這趟旅程中,我們確實需要結交一些志趣相投的同齡人,一起奮鬥、一起拼搏,一起哭,也一起笑,說著只有我們彼此懂得的語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跟同齡人交朋友。因為有些東西,是同齡人教不了我們的,比如:年長的朋友,可以在我們迷茫時以過來人的身份提個醒;年幼的朋友,可以在我們變得世故時點醒我們......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一、 這是個怎樣的故事?

跟《做人不要太過分》一樣,《秋》講述的也是一個關於忘年交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同樣是一個年長的老人和一個年幼的女孩,但跟《做人不要太過分》不同的是,《秋》的故事主線反過來了,它主要講的是老人教會女孩很多人生道理,幫助她認清自己,無懼周圍人的偏見,勇敢做自己。

《秋》的作者阿莉·史密斯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記者,她的作品《縱橫交錯的世界》被《衛報》評為2011年年度最佳小說,長篇小說《藝想》更是榮膺首屆金匠獎,小說《兩面人生》更是一舉斬獲貝里斯女性小說獎、福利奧文學獎、金匠獎和科斯塔文學獎等多個獎項,這本《秋》不但入圍了布克獎短名單,還登上了2017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榜榜首。

《秋》的故事主角是85歲的老人丹尼爾·格盧克和13歲的女孩伊麗莎白·迪芒,在媽媽眼中,伊麗莎白是一個很難搞的小孩,她不止一次跟朋友抱怨養育這樣一個孩子有多辛苦,跟很多大人一樣,伊麗莎白的媽媽同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聽話,永遠不要跟大人意見相左,可是一個逐漸長大的女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乖乖聽話這種事可想而知有多難。

伊麗莎白8歲的時候,老師佈置了一個特別的家庭作業:去和一個鄰居聊聊作為鄰居是怎麼回事,然後用文字描述一下鄰居。她們剛搬到這裡六個星期,現在丹尼爾正是她們的新鄰居。

一老一少兩人因為這份家庭作業產生交集,並如丹尼爾說的那樣,他們成了一生的朋友。從那以後,每當伊麗莎白遇到煩心事,幫她解開困惑的一直都是這位年長許多的“老朋友”,不同於媽媽的說教帶來的厭煩,丹尼爾總能輕而易舉讓伊麗莎白領悟並認同他的建議。

另外,《秋》的敘述方法比較特別,全書主要由丹尼爾瀕臨死亡的夢境和伊麗莎白少女時期的回憶交叉組成,同時小說中還花了不少篇幅、從一樁真實的性醜聞為切入點,探討了女性在男性主導的英國社會背景下的天花板問題。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圖片來自花瓣網

二、 是忘年交,更是良師益友

當她說,“我煩透了我這個年紀,根本沒得選擇。”

他回她,“沒事,一眨眼就過去了。”

她說,“時間飛一樣。”

他回,“嗯,是的,它會飛,真的,看好了”,然後摘下手腕上的表,揚手丟進了河裡。繼而轉過身像個沒事人一樣,告訴她說,這是一項時間與運動的研究。

十幾歲的時候,可能我們都跟伊麗莎白一樣,有過同樣的感受,覺得做小孩真的太糟糕了,總是被大人控制得死死的,完全沒有自由可言,所以我們迫切地想要長大,想要衝出象牙塔,其實真正長大成人才會知道那時候多麼天真,而如果,在我們年少無知的時候也能有這樣一位睿智的年長的朋友,恐怕便不會對自己的年紀那麼厭煩了吧。

當她想要丹尼爾配合她對媽媽撒謊,說他是個退休的舞蹈演員時,他說,“如果我這麼做的話,結果會怎樣?我和你都知道我撒了謊,但你媽媽不知道,我和你都會知道你媽媽不知道的事,然後我們不論看你媽媽還是對方,都會和以前不同,這會破壞我們的關係,你不會再相信我,因為我會撒謊。我們都會受到這個謊言的拖累。所以,你還選擇讓我撒謊嗎?”

十幾歲的孩子,是非觀還沒有十分明確,他們會想要搞一些惡作劇,或者想要跟時刻控制自己的父母作對,這種時候,很少會有同齡人成熟到幫您矯正錯誤,但年長的朋友可以,丹尼爾簡單的分析,就讓伊麗莎白打消了對媽媽撒謊的念頭,因為他讓她明白、這樣的謊言對所有人都無益。

"

文/夏小憂

小說《做人不要太過分》裡,83歲的空巢老人費迪南,脾氣古怪、看誰都不順眼,直到樓上的鄰居、正在念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朱麗葉闖進他的生活,並跟他成為了朋友,費迪南終於被小女孩的天真感染,逐漸卸下偽裝,變得柔軟、有人情味。

在此之前,費迪南一直認為老天爺專門跟他作對,所以結婚多年的妻子跟郵差跑掉,女兒也因為難以忍受他而遠走他鄉......人生的諸多不順,讓費迪南一度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敵意,他不相信任何人,並始終以一個受害者的姿態生活,活得既擰巴又可憐。

是這個“忘年交”小女孩的到來,教會了他愛和陪伴,並一次次提醒他如何與人溫柔相處。自怨自艾多年的老人終於頓悟。而最值得慶幸的是,人生雖已過去大半,但起碼那些犯下的錯還有機會彌補,一切就都還不算太晚。

故事的最後,費迪南不但修復了和女兒緊張的關係,還在有生之年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去醫院進行腎臟配型測試,如果配型成功,就可以為腎衰竭的外孫做點事,救他於病危。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做人不要太過分》插圖

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故事,卻讓我感動不已,忍不住驚歎友誼的神奇力量,哪怕這段友誼懸殊了七十歲左右,它的力量也沒被削減分毫。相反,因為年齡的巨大懸殊,小女孩朱麗葉的視角跟老人費迪南截然不同,她看到的更多的是這個世界的美好,也正因為這份美好,讓歷經滄桑、人生坎坷的老人費迪南重拾生活的希望,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並去努力實現它。

生活中,很多人都以為,只有同齡人才可以成為朋友,因為沒有代溝,更能聊到一起去,殊不知這樣的看法並不成熟,一個真正成熟的人,絕不會只跟同齡人交朋友。

曾看土豆老師寫過一段話,她說:

“我一直覺得,女生在成長中,除了母親,還需要一個比你年長几歲的女朋友,因為同齡人的見識比你多不了多少,而一個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女性朋友,則能夠幫助你開拓視野,拓展知識,告訴你一些,在你這個年齡看不到的東西,在迷茫無助的時候,告訴你在她的角度能看到的路。”

我對此深以為然。

真正的友誼從來不該被年齡所侷限。

在人生這趟旅程中,我們確實需要結交一些志趣相投的同齡人,一起奮鬥、一起拼搏,一起哭,也一起笑,說著只有我們彼此懂得的語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跟同齡人交朋友。因為有些東西,是同齡人教不了我們的,比如:年長的朋友,可以在我們迷茫時以過來人的身份提個醒;年幼的朋友,可以在我們變得世故時點醒我們......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一、 這是個怎樣的故事?

跟《做人不要太過分》一樣,《秋》講述的也是一個關於忘年交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同樣是一個年長的老人和一個年幼的女孩,但跟《做人不要太過分》不同的是,《秋》的故事主線反過來了,它主要講的是老人教會女孩很多人生道理,幫助她認清自己,無懼周圍人的偏見,勇敢做自己。

《秋》的作者阿莉·史密斯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記者,她的作品《縱橫交錯的世界》被《衛報》評為2011年年度最佳小說,長篇小說《藝想》更是榮膺首屆金匠獎,小說《兩面人生》更是一舉斬獲貝里斯女性小說獎、福利奧文學獎、金匠獎和科斯塔文學獎等多個獎項,這本《秋》不但入圍了布克獎短名單,還登上了2017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榜榜首。

《秋》的故事主角是85歲的老人丹尼爾·格盧克和13歲的女孩伊麗莎白·迪芒,在媽媽眼中,伊麗莎白是一個很難搞的小孩,她不止一次跟朋友抱怨養育這樣一個孩子有多辛苦,跟很多大人一樣,伊麗莎白的媽媽同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聽話,永遠不要跟大人意見相左,可是一個逐漸長大的女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乖乖聽話這種事可想而知有多難。

伊麗莎白8歲的時候,老師佈置了一個特別的家庭作業:去和一個鄰居聊聊作為鄰居是怎麼回事,然後用文字描述一下鄰居。她們剛搬到這裡六個星期,現在丹尼爾正是她們的新鄰居。

一老一少兩人因為這份家庭作業產生交集,並如丹尼爾說的那樣,他們成了一生的朋友。從那以後,每當伊麗莎白遇到煩心事,幫她解開困惑的一直都是這位年長許多的“老朋友”,不同於媽媽的說教帶來的厭煩,丹尼爾總能輕而易舉讓伊麗莎白領悟並認同他的建議。

另外,《秋》的敘述方法比較特別,全書主要由丹尼爾瀕臨死亡的夢境和伊麗莎白少女時期的回憶交叉組成,同時小說中還花了不少篇幅、從一樁真實的性醜聞為切入點,探討了女性在男性主導的英國社會背景下的天花板問題。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圖片來自花瓣網

二、 是忘年交,更是良師益友

當她說,“我煩透了我這個年紀,根本沒得選擇。”

他回她,“沒事,一眨眼就過去了。”

她說,“時間飛一樣。”

他回,“嗯,是的,它會飛,真的,看好了”,然後摘下手腕上的表,揚手丟進了河裡。繼而轉過身像個沒事人一樣,告訴她說,這是一項時間與運動的研究。

十幾歲的時候,可能我們都跟伊麗莎白一樣,有過同樣的感受,覺得做小孩真的太糟糕了,總是被大人控制得死死的,完全沒有自由可言,所以我們迫切地想要長大,想要衝出象牙塔,其實真正長大成人才會知道那時候多麼天真,而如果,在我們年少無知的時候也能有這樣一位睿智的年長的朋友,恐怕便不會對自己的年紀那麼厭煩了吧。

當她想要丹尼爾配合她對媽媽撒謊,說他是個退休的舞蹈演員時,他說,“如果我這麼做的話,結果會怎樣?我和你都知道我撒了謊,但你媽媽不知道,我和你都會知道你媽媽不知道的事,然後我們不論看你媽媽還是對方,都會和以前不同,這會破壞我們的關係,你不會再相信我,因為我會撒謊。我們都會受到這個謊言的拖累。所以,你還選擇讓我撒謊嗎?”

十幾歲的孩子,是非觀還沒有十分明確,他們會想要搞一些惡作劇,或者想要跟時刻控制自己的父母作對,這種時候,很少會有同齡人成熟到幫您矯正錯誤,但年長的朋友可以,丹尼爾簡單的分析,就讓伊麗莎白打消了對媽媽撒謊的念頭,因為他讓她明白、這樣的謊言對所有人都無益。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當她說起人編故事《發條》裡面,他們只要唱首歌就可以阻止不好的事情的時候,

丹尼爾感嘆道:“人生那麼簡單就好了。

當她哭著說自己竟然一點都想不起來爸爸的臉長什麼樣子時,

他安慰道:“忘了也沒關係,你知道,這是好事。其實,我們有時候必須要忘記些東西。忘記是很重要的,我們是刻意要去忘記,這樣就可以休息一下。我們必須忘記,否則,就永遠都別想睡覺了。”

......

他以過來人的視角,理智、清醒地教會她珍惜時間、誠實待人、適當地忘記,以及正視女性的能力,任何時候,別輕易否定自己。可以說,是丹尼爾的存在,才讓伊麗莎白成為了今天的伊麗莎白。

"

文/夏小憂

小說《做人不要太過分》裡,83歲的空巢老人費迪南,脾氣古怪、看誰都不順眼,直到樓上的鄰居、正在念小學五年級的小女孩朱麗葉闖進他的生活,並跟他成為了朋友,費迪南終於被小女孩的天真感染,逐漸卸下偽裝,變得柔軟、有人情味。

在此之前,費迪南一直認為老天爺專門跟他作對,所以結婚多年的妻子跟郵差跑掉,女兒也因為難以忍受他而遠走他鄉......人生的諸多不順,讓費迪南一度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敵意,他不相信任何人,並始終以一個受害者的姿態生活,活得既擰巴又可憐。

是這個“忘年交”小女孩的到來,教會了他愛和陪伴,並一次次提醒他如何與人溫柔相處。自怨自艾多年的老人終於頓悟。而最值得慶幸的是,人生雖已過去大半,但起碼那些犯下的錯還有機會彌補,一切就都還不算太晚。

故事的最後,費迪南不但修復了和女兒緊張的關係,還在有生之年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去醫院進行腎臟配型測試,如果配型成功,就可以為腎衰竭的外孫做點事,救他於病危。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做人不要太過分》插圖

這是一個特別簡單的故事,卻讓我感動不已,忍不住驚歎友誼的神奇力量,哪怕這段友誼懸殊了七十歲左右,它的力量也沒被削減分毫。相反,因為年齡的巨大懸殊,小女孩朱麗葉的視角跟老人費迪南截然不同,她看到的更多的是這個世界的美好,也正因為這份美好,讓歷經滄桑、人生坎坷的老人費迪南重拾生活的希望,重新思考活著的意義,並去努力實現它。

生活中,很多人都以為,只有同齡人才可以成為朋友,因為沒有代溝,更能聊到一起去,殊不知這樣的看法並不成熟,一個真正成熟的人,絕不會只跟同齡人交朋友。

曾看土豆老師寫過一段話,她說:

“我一直覺得,女生在成長中,除了母親,還需要一個比你年長几歲的女朋友,因為同齡人的見識比你多不了多少,而一個知識淵博,見多識廣的女性朋友,則能夠幫助你開拓視野,拓展知識,告訴你一些,在你這個年齡看不到的東西,在迷茫無助的時候,告訴你在她的角度能看到的路。”

我對此深以為然。

真正的友誼從來不該被年齡所侷限。

在人生這趟旅程中,我們確實需要結交一些志趣相投的同齡人,一起奮鬥、一起拼搏,一起哭,也一起笑,說著只有我們彼此懂得的語言,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只能跟同齡人交朋友。因為有些東西,是同齡人教不了我們的,比如:年長的朋友,可以在我們迷茫時以過來人的身份提個醒;年幼的朋友,可以在我們變得世故時點醒我們......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一、 這是個怎樣的故事?

跟《做人不要太過分》一樣,《秋》講述的也是一個關於忘年交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同樣是一個年長的老人和一個年幼的女孩,但跟《做人不要太過分》不同的是,《秋》的故事主線反過來了,它主要講的是老人教會女孩很多人生道理,幫助她認清自己,無懼周圍人的偏見,勇敢做自己。

《秋》的作者阿莉·史密斯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記者,她的作品《縱橫交錯的世界》被《衛報》評為2011年年度最佳小說,長篇小說《藝想》更是榮膺首屆金匠獎,小說《兩面人生》更是一舉斬獲貝里斯女性小說獎、福利奧文學獎、金匠獎和科斯塔文學獎等多個獎項,這本《秋》不但入圍了布克獎短名單,還登上了2017年《紐約時報》“十大好書”榜榜首。

《秋》的故事主角是85歲的老人丹尼爾·格盧克和13歲的女孩伊麗莎白·迪芒,在媽媽眼中,伊麗莎白是一個很難搞的小孩,她不止一次跟朋友抱怨養育這樣一個孩子有多辛苦,跟很多大人一樣,伊麗莎白的媽媽同樣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聽話,永遠不要跟大人意見相左,可是一個逐漸長大的女孩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乖乖聽話這種事可想而知有多難。

伊麗莎白8歲的時候,老師佈置了一個特別的家庭作業:去和一個鄰居聊聊作為鄰居是怎麼回事,然後用文字描述一下鄰居。她們剛搬到這裡六個星期,現在丹尼爾正是她們的新鄰居。

一老一少兩人因為這份家庭作業產生交集,並如丹尼爾說的那樣,他們成了一生的朋友。從那以後,每當伊麗莎白遇到煩心事,幫她解開困惑的一直都是這位年長許多的“老朋友”,不同於媽媽的說教帶來的厭煩,丹尼爾總能輕而易舉讓伊麗莎白領悟並認同他的建議。

另外,《秋》的敘述方法比較特別,全書主要由丹尼爾瀕臨死亡的夢境和伊麗莎白少女時期的回憶交叉組成,同時小說中還花了不少篇幅、從一樁真實的性醜聞為切入點,探討了女性在男性主導的英國社會背景下的天花板問題。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圖片來自花瓣網

二、 是忘年交,更是良師益友

當她說,“我煩透了我這個年紀,根本沒得選擇。”

他回她,“沒事,一眨眼就過去了。”

她說,“時間飛一樣。”

他回,“嗯,是的,它會飛,真的,看好了”,然後摘下手腕上的表,揚手丟進了河裡。繼而轉過身像個沒事人一樣,告訴她說,這是一項時間與運動的研究。

十幾歲的時候,可能我們都跟伊麗莎白一樣,有過同樣的感受,覺得做小孩真的太糟糕了,總是被大人控制得死死的,完全沒有自由可言,所以我們迫切地想要長大,想要衝出象牙塔,其實真正長大成人才會知道那時候多麼天真,而如果,在我們年少無知的時候也能有這樣一位睿智的年長的朋友,恐怕便不會對自己的年紀那麼厭煩了吧。

當她想要丹尼爾配合她對媽媽撒謊,說他是個退休的舞蹈演員時,他說,“如果我這麼做的話,結果會怎樣?我和你都知道我撒了謊,但你媽媽不知道,我和你都會知道你媽媽不知道的事,然後我們不論看你媽媽還是對方,都會和以前不同,這會破壞我們的關係,你不會再相信我,因為我會撒謊。我們都會受到這個謊言的拖累。所以,你還選擇讓我撒謊嗎?”

十幾歲的孩子,是非觀還沒有十分明確,他們會想要搞一些惡作劇,或者想要跟時刻控制自己的父母作對,這種時候,很少會有同齡人成熟到幫您矯正錯誤,但年長的朋友可以,丹尼爾簡單的分析,就讓伊麗莎白打消了對媽媽撒謊的念頭,因為他讓她明白、這樣的謊言對所有人都無益。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當她說起人編故事《發條》裡面,他們只要唱首歌就可以阻止不好的事情的時候,

丹尼爾感嘆道:“人生那麼簡單就好了。

當她哭著說自己竟然一點都想不起來爸爸的臉長什麼樣子時,

他安慰道:“忘了也沒關係,你知道,這是好事。其實,我們有時候必須要忘記些東西。忘記是很重要的,我們是刻意要去忘記,這樣就可以休息一下。我們必須忘記,否則,就永遠都別想睡覺了。”

......

他以過來人的視角,理智、清醒地教會她珍惜時間、誠實待人、適當地忘記,以及正視女性的能力,任何時候,別輕易否定自己。可以說,是丹尼爾的存在,才讓伊麗莎白成為了今天的伊麗莎白。

為什麼我勸你,不要只和同齡人交朋友?

三、真正的朋友

伊麗莎白的媽媽對於女兒和85歲的鄰居做朋友這件事,始終不理解,她不止一次質問:“他都85歲了,一個85歲的老頭怎麼可能是你朋友?你為什麼就不能像正常的13歲孩子那樣交正常的朋友?

而伊麗莎白的回答是:“這取決於你怎麼定義正常。

我們的社會,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偏見,比如,交朋友僅限於同齡人;中學男生和女生走得太近就是早戀;女人永遠不如男人;退休的老人就該在家帶孩子;三十歲還不結婚就是剩男剩女;結了婚幾年還沒生孩子就是身體有問題;婚後女人就該平衡好家庭和事業......

就像書中一開始那樣,“你的臉尺寸不對”、“頭部尺寸錯誤”、“你的眼睛不符合陰影部分的常規標準”,接待員口中的這些“標準”讓伊麗莎白啼笑皆非,為什麼我們需要這些奇怪的標準證明我們是個正常人?

相信我們很多人都遇到過這樣荒謬的事,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會去質疑,原因很簡單,無非是我們中的很多人,早已喪失了質疑的勇氣,或逐漸淪為了偏見的傀儡。

伊麗莎白的幸運之處就在於,她交了一位年長且睿智的朋友,他總是告訴她:“大家都認定的事,我們或許也可以證明它是錯的。”所以她敢於質疑,敢於維護自己的權益,而不是在別人的偏見裡活得謹小慎微,畏手畏腳。

《秋》讓我明白,真正的朋友其實跟年齡無關。但就像初次見面時丹尼爾說的那樣,一生的朋友,我們有時候需要等上一輩子才能遇到。還好,85歲這年,他終於等到了。

你等到那個一生的朋友了嗎?如果同齡人中沒有,或許可以去年長或者年幼的朋友裡找找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