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何以為家》又名《迦百農》:娛樂無罪

不完美媽媽 藝術 新聞 音樂 按著年份看電影 2019-05-08
電影《何以為家》又名《迦百農》:娛樂無罪

《何以為家》終於來了,該片在國內上映之前,很多觀眾應該已經看過這部原來被翻譯為《迦百農》的電影。當時的觀影範圍僅限於有意願主動去尋找該片觀看的觀眾,主要是對這部電影抱有好感的人群,那時的高分並不是完全客觀的。

現在《何以為家》經歷過院線公映的洗禮,豆瓣評分依然堅挺在8.9分。可以說,在大量湧入持有各種態度觀影者之後,《何以為家》的口碑經受住了考驗。高分佳片的頭銜實至名歸。

很多觀點認為,《何以為家》的高評分不是高娛樂性的功勞,這些觀點認為,這部電影並不具備娛樂性,甚至不該存在娛樂性,把這樣的悲慘故事作為娛樂是罪惡的。

不知從何時“娛樂”這個詞成了“花邊新聞、名人緋聞、明星生活周邊和八卦”這些元素的代名詞。就如同麻將牌成了“賭博”的代名詞。

電影《何以為家》又名《迦百農》:娛樂無罪

我們可以看到,現今有許多人將學習作為一種娛樂,享受充實自身知識和見解的快樂。也有人以欣賞交響樂為娛樂,體驗情感隨音樂跌宕起伏的快樂。學習知識和欣賞藝術又有什麼罪過。我要說的是《何以為家》不光是一部具有很強娛樂性的影片,同時有力的證明了娛樂是無罪的。

電影用一場庭審當作引子,從一位12歲的少年犯狀告親生父母講起。少年贊恩因持刀傷人被捕,如今他控告自己的父母毫無節制的生育後代卻無力撫養,他們不負責任的繁殖造成妹妹不幸死亡,導致贊恩為妹妹報仇而持刀行凶。贊恩請求法官禁止他的父母再生育更多的孩子。

最為刺激感官的場面本應該是贊恩得知妹妹的死訊,手握尖刀,找害死妹妹的人渣尋仇的那一段。這組畫面卻只持續了幾分鐘,鏡頭如同贊恩被仇恨衝昏的頭腦一樣眩暈模糊。可見創作者並不想花太多力氣詳細描述犯罪過程。畢竟觀眾不希望在電影院觀看一條聳人聽聞的新聞報道。作者把鏡頭指向了事件的背後,一個12歲的男孩,用自己單薄的肩膀扛起全家生活的重擔,這樣了不起的一個孩子,為何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孩子的視野中,犯罪的是不負責任的父母,但是在作者的講述中,控訴的矛頭直指“貧窮”。這樣的一個故事是怎樣具備娛樂性的呢?

電影《何以為家》又名《迦百農》:娛樂無罪

首先是《何以為家》帶給觀眾的情感體驗,在觀眾跟隨贊恩走過120分鐘的人生歷程,體驗他生活的價值從一個極端墜入另一個極端。這種體驗是意味深長的,足以觸動觀眾情感的深處。其次是《何以為家》帶給觀眾豐富和可信的見解,電影展示了兒童身處極度貧窮中的日常,他們的生存狀態殘酷到難以置信,電影所呈現的卻如此真實。電影的娛樂性就取決於這兩點,他們在一位出色的電影創作者手中就成了雕刻思想的工具。

優秀的電影創作者雕刻的不是光影,而是思想。他們具有將思想融進光影藝術楔入觀眾心靈的能力。由於作者把一段殘酷到難以置信的故事拍成極富娛樂性的電影,通過《何以為家》精彩的詮釋,任誰都很難說服觀眾不要去相信“貧窮”這個社會問題對兒童的殘害有多麼殘忍。這樣的娛樂怎麼可能是有罪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