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見陌生人就哭,以後是不是帶不出去?其實是孩子正經歷這個'

不完美媽媽 聰明孩子養成記 媽咪Jane黃靜潔 2019-09-08
"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會突然發現,小時候對別人的觸碰完全不在意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變得十分敏感,散步碰到鄰居想要抱一抱時,竟然“一點面子也不給”,緊緊抓住爸爸媽媽不肯撒手…...

就以大家熟知的表情包宋民國為例,看上去活潑好動,十分開朗的他在見到陌生人的時候,竟然會緊張到哭泣。

很多家長應該都碰到過類似狀況,當孩子出現這種表現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認生期”,正經歷著“陌生人焦慮”

什麼是“陌生人焦慮”

“認生期”也稱作“陌生人焦慮”,是指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會經歷的一種不安情緒。這種焦慮幾乎所有孩子都會經歷,是成長中一個正常的階段

在出生的頭六個月裡,幾乎不會看到孩子的這種焦慮情緒,但是從6-7個月開始,孩子開始出現對陌生人的排斥和拒絕,這種焦慮在12個月時達到高峰,持續到24個月後逐漸消退。

在與陌生人接觸時,如果孩子出現大聲哭鬧不止、眼神閃躲、逐漸遠離陌生人、自我安撫(吮吸手指)或者跑向父母懷裡尋求安慰,這個時候,孩子表現出的就是“陌生人焦慮”。

“陌生人焦慮”的優勢

孩子對陌生人的焦慮感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某個階段突然地改變。不過,出現“陌生人焦慮”並不是一件壞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種“焦慮”正是孩子各方面綜合發展的結果。

首先,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逐漸能夠辨認和區分不同的面孔,能夠從人群中識別出親人的容貌、氣味和動作等等,此時,他們能夠將熟悉的人與陌生的人區分開來。

"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會突然發現,小時候對別人的觸碰完全不在意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變得十分敏感,散步碰到鄰居想要抱一抱時,竟然“一點面子也不給”,緊緊抓住爸爸媽媽不肯撒手…...

就以大家熟知的表情包宋民國為例,看上去活潑好動,十分開朗的他在見到陌生人的時候,竟然會緊張到哭泣。

很多家長應該都碰到過類似狀況,當孩子出現這種表現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認生期”,正經歷著“陌生人焦慮”

什麼是“陌生人焦慮”

“認生期”也稱作“陌生人焦慮”,是指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會經歷的一種不安情緒。這種焦慮幾乎所有孩子都會經歷,是成長中一個正常的階段

在出生的頭六個月裡,幾乎不會看到孩子的這種焦慮情緒,但是從6-7個月開始,孩子開始出現對陌生人的排斥和拒絕,這種焦慮在12個月時達到高峰,持續到24個月後逐漸消退。

在與陌生人接觸時,如果孩子出現大聲哭鬧不止、眼神閃躲、逐漸遠離陌生人、自我安撫(吮吸手指)或者跑向父母懷裡尋求安慰,這個時候,孩子表現出的就是“陌生人焦慮”。

“陌生人焦慮”的優勢

孩子對陌生人的焦慮感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某個階段突然地改變。不過,出現“陌生人焦慮”並不是一件壞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種“焦慮”正是孩子各方面綜合發展的結果。

首先,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逐漸能夠辨認和區分不同的面孔,能夠從人群中識別出親人的容貌、氣味和動作等等,此時,他們能夠將熟悉的人與陌生的人區分開來。

寶寶一見陌生人就哭,以後是不是帶不出去?其實是孩子正經歷這個

其次,大腦的發育帶來記憶的逐漸成熟,相較於剛出生的嬰兒,半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出現形象記憶,記憶的容量以及記憶在腦海中能夠保持的時長都有了急劇的變化和發展。

如此一來,他們在遇到陌生人時,能夠很快識別他們不是記憶中的人。

此外,“陌生人焦慮”實際上是一種恐懼的情緒,對於陌生和未知的恐懼。恐懼是在孩子的發展中是出現較晚的一種情緒,他們首先要產生和理解恐懼的情緒才會出現對陌生人的焦慮感。

而且,在這個時候,孩子與照料者之間的親密關係開始建立,他們知道爸爸媽媽是保護自己的人,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產生了對照料者的依戀。這種依戀形成後,他們面對陌生人時就會產生焦慮。

雖然孩子的“認生”表現有時候會讓爸爸媽媽置身“窘境”,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的是,認生實際上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焦慮的情緒事實上在提醒孩子潛在的危險,讓他們採取更謹慎地態度面對陌生的環境。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陌生人焦慮”

儘管“認生”是必經的階段,但是孩子不可能永遠處在爸爸媽媽的羽翼之下,他們需要與外界交往,更要在將來融入社會之中。

對陌生人的焦慮會對他們的社會性發展帶來小小的麻煩。幫助孩子走出家庭這個小圈子毫無疑問是很重要的,在讓孩子克服對陌生人的焦慮時,我們應該注意:

孩子在探索時,確保有熟悉的人在身邊。

如果沒有熟悉的人陪伴,孩子對陌生人的反應會更加消極。但是如果孩子在媽媽的懷抱中,他們就不會那麼畏懼陌生人的接近。

為孩子營造心理上安全的環境。

儘量在“熟悉”的環境中讓孩子接觸陌生人。在熟悉的環境中孩子對陌生人的焦慮較少發生,嘗試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與其他人產生互動。

"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會突然發現,小時候對別人的觸碰完全不在意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變得十分敏感,散步碰到鄰居想要抱一抱時,竟然“一點面子也不給”,緊緊抓住爸爸媽媽不肯撒手…...

就以大家熟知的表情包宋民國為例,看上去活潑好動,十分開朗的他在見到陌生人的時候,竟然會緊張到哭泣。

很多家長應該都碰到過類似狀況,當孩子出現這種表現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認生期”,正經歷著“陌生人焦慮”

什麼是“陌生人焦慮”

“認生期”也稱作“陌生人焦慮”,是指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會經歷的一種不安情緒。這種焦慮幾乎所有孩子都會經歷,是成長中一個正常的階段

在出生的頭六個月裡,幾乎不會看到孩子的這種焦慮情緒,但是從6-7個月開始,孩子開始出現對陌生人的排斥和拒絕,這種焦慮在12個月時達到高峰,持續到24個月後逐漸消退。

在與陌生人接觸時,如果孩子出現大聲哭鬧不止、眼神閃躲、逐漸遠離陌生人、自我安撫(吮吸手指)或者跑向父母懷裡尋求安慰,這個時候,孩子表現出的就是“陌生人焦慮”。

“陌生人焦慮”的優勢

孩子對陌生人的焦慮感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某個階段突然地改變。不過,出現“陌生人焦慮”並不是一件壞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種“焦慮”正是孩子各方面綜合發展的結果。

首先,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逐漸能夠辨認和區分不同的面孔,能夠從人群中識別出親人的容貌、氣味和動作等等,此時,他們能夠將熟悉的人與陌生的人區分開來。

寶寶一見陌生人就哭,以後是不是帶不出去?其實是孩子正經歷這個

其次,大腦的發育帶來記憶的逐漸成熟,相較於剛出生的嬰兒,半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出現形象記憶,記憶的容量以及記憶在腦海中能夠保持的時長都有了急劇的變化和發展。

如此一來,他們在遇到陌生人時,能夠很快識別他們不是記憶中的人。

此外,“陌生人焦慮”實際上是一種恐懼的情緒,對於陌生和未知的恐懼。恐懼是在孩子的發展中是出現較晚的一種情緒,他們首先要產生和理解恐懼的情緒才會出現對陌生人的焦慮感。

而且,在這個時候,孩子與照料者之間的親密關係開始建立,他們知道爸爸媽媽是保護自己的人,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產生了對照料者的依戀。這種依戀形成後,他們面對陌生人時就會產生焦慮。

雖然孩子的“認生”表現有時候會讓爸爸媽媽置身“窘境”,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的是,認生實際上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焦慮的情緒事實上在提醒孩子潛在的危險,讓他們採取更謹慎地態度面對陌生的環境。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陌生人焦慮”

儘管“認生”是必經的階段,但是孩子不可能永遠處在爸爸媽媽的羽翼之下,他們需要與外界交往,更要在將來融入社會之中。

對陌生人的焦慮會對他們的社會性發展帶來小小的麻煩。幫助孩子走出家庭這個小圈子毫無疑問是很重要的,在讓孩子克服對陌生人的焦慮時,我們應該注意:

孩子在探索時,確保有熟悉的人在身邊。

如果沒有熟悉的人陪伴,孩子對陌生人的反應會更加消極。但是如果孩子在媽媽的懷抱中,他們就不會那麼畏懼陌生人的接近。

為孩子營造心理上安全的環境。

儘量在“熟悉”的環境中讓孩子接觸陌生人。在熟悉的環境中孩子對陌生人的焦慮較少發生,嘗試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與其他人產生互動。

寶寶一見陌生人就哭,以後是不是帶不出去?其實是孩子正經歷這個


遇到陌生人時,家長應友善面對。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友好地向陌生人打招呼,或者用積極的語調向孩子介紹陌生人,這時候孩子的焦慮就會減少。

因為這個時期,孩子還沒有足夠的經驗來進行自主的判斷,他們對環境的評價需要通過參考爸爸媽媽的反應(社會參照),如果爸爸媽媽都很喜歡這個陌生人,那麼他就不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孩子也就會降低對陌生人的戒備。

循序漸進,嘗試尋找更適合的陌生人。

雖然都是陌生人,但是孩子對不同的陌生人的恐懼程度會有所不同。陌生人的身高、長相、性別、動作等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反應。

例如:孩子更容易接受同齡的、身高相仿的小朋友而不是比他們高出很多的成人。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先讓他們多與同齡的小夥伴接觸,慢慢地過渡到與和善的成年人接觸,幫助他們慢慢克服焦慮感。

如何面對孩子的“超長認生期”

許多爸爸媽媽也會發現,即使到了4、5歲,自己的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也仍然會焦慮。對陌生人的恐懼會受到“認生期”的影響,但是也與孩子天生的氣質類型有關。

天生內向的孩子在認生期過後可能也還是會在陌生的場合出現較重的焦慮感。面對這樣孩子“超長認生期”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採取鼓勵的態度,多肯定孩子交往的行為。

當孩子勇敢地與其他小夥伴或成人接觸時,要及時地給予言語和身體動作上的肯定,堅定孩子在社會交往中的信心。

多為孩子製造與陌生人相處的機會。

在週末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公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也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裡做客,習慣了與陌生人打交道也會有利於克服心理上的焦慮。

"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會突然發現,小時候對別人的觸碰完全不在意的孩子有一天突然變得十分敏感,散步碰到鄰居想要抱一抱時,竟然“一點面子也不給”,緊緊抓住爸爸媽媽不肯撒手…...

就以大家熟知的表情包宋民國為例,看上去活潑好動,十分開朗的他在見到陌生人的時候,竟然會緊張到哭泣。

很多家長應該都碰到過類似狀況,當孩子出現這種表現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已經進入了“認生期”,正經歷著“陌生人焦慮”

什麼是“陌生人焦慮”

“認生期”也稱作“陌生人焦慮”,是指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會經歷的一種不安情緒。這種焦慮幾乎所有孩子都會經歷,是成長中一個正常的階段

在出生的頭六個月裡,幾乎不會看到孩子的這種焦慮情緒,但是從6-7個月開始,孩子開始出現對陌生人的排斥和拒絕,這種焦慮在12個月時達到高峰,持續到24個月後逐漸消退。

在與陌生人接觸時,如果孩子出現大聲哭鬧不止、眼神閃躲、逐漸遠離陌生人、自我安撫(吮吸手指)或者跑向父母懷裡尋求安慰,這個時候,孩子表現出的就是“陌生人焦慮”。

“陌生人焦慮”的優勢

孩子對陌生人的焦慮感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某個階段突然地改變。不過,出現“陌生人焦慮”並不是一件壞事。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這種“焦慮”正是孩子各方面綜合發展的結果。

首先,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逐漸能夠辨認和區分不同的面孔,能夠從人群中識別出親人的容貌、氣味和動作等等,此時,他們能夠將熟悉的人與陌生的人區分開來。

寶寶一見陌生人就哭,以後是不是帶不出去?其實是孩子正經歷這個

其次,大腦的發育帶來記憶的逐漸成熟,相較於剛出生的嬰兒,半歲左右的孩子開始出現形象記憶,記憶的容量以及記憶在腦海中能夠保持的時長都有了急劇的變化和發展。

如此一來,他們在遇到陌生人時,能夠很快識別他們不是記憶中的人。

此外,“陌生人焦慮”實際上是一種恐懼的情緒,對於陌生和未知的恐懼。恐懼是在孩子的發展中是出現較晚的一種情緒,他們首先要產生和理解恐懼的情緒才會出現對陌生人的焦慮感。

而且,在這個時候,孩子與照料者之間的親密關係開始建立,他們知道爸爸媽媽是保護自己的人,能夠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產生了對照料者的依戀。這種依戀形成後,他們面對陌生人時就會產生焦慮。

雖然孩子的“認生”表現有時候會讓爸爸媽媽置身“窘境”,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的是,認生實際上也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焦慮的情緒事實上在提醒孩子潛在的危險,讓他們採取更謹慎地態度面對陌生的環境。

如何幫助孩子面對“陌生人焦慮”

儘管“認生”是必經的階段,但是孩子不可能永遠處在爸爸媽媽的羽翼之下,他們需要與外界交往,更要在將來融入社會之中。

對陌生人的焦慮會對他們的社會性發展帶來小小的麻煩。幫助孩子走出家庭這個小圈子毫無疑問是很重要的,在讓孩子克服對陌生人的焦慮時,我們應該注意:

孩子在探索時,確保有熟悉的人在身邊。

如果沒有熟悉的人陪伴,孩子對陌生人的反應會更加消極。但是如果孩子在媽媽的懷抱中,他們就不會那麼畏懼陌生人的接近。

為孩子營造心理上安全的環境。

儘量在“熟悉”的環境中讓孩子接觸陌生人。在熟悉的環境中孩子對陌生人的焦慮較少發生,嘗試讓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與其他人產生互動。

寶寶一見陌生人就哭,以後是不是帶不出去?其實是孩子正經歷這個


遇到陌生人時,家長應友善面對。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友好地向陌生人打招呼,或者用積極的語調向孩子介紹陌生人,這時候孩子的焦慮就會減少。

因為這個時期,孩子還沒有足夠的經驗來進行自主的判斷,他們對環境的評價需要通過參考爸爸媽媽的反應(社會參照),如果爸爸媽媽都很喜歡這個陌生人,那麼他就不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孩子也就會降低對陌生人的戒備。

循序漸進,嘗試尋找更適合的陌生人。

雖然都是陌生人,但是孩子對不同的陌生人的恐懼程度會有所不同。陌生人的身高、長相、性別、動作等等都會影響孩子的反應。

例如:孩子更容易接受同齡的、身高相仿的小朋友而不是比他們高出很多的成人。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先讓他們多與同齡的小夥伴接觸,慢慢地過渡到與和善的成年人接觸,幫助他們慢慢克服焦慮感。

如何面對孩子的“超長認生期”

許多爸爸媽媽也會發現,即使到了4、5歲,自己的孩子在面對陌生人時也仍然會焦慮。對陌生人的恐懼會受到“認生期”的影響,但是也與孩子天生的氣質類型有關。

天生內向的孩子在認生期過後可能也還是會在陌生的場合出現較重的焦慮感。面對這樣孩子“超長認生期”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採取鼓勵的態度,多肯定孩子交往的行為。

當孩子勇敢地與其他小夥伴或成人接觸時,要及時地給予言語和身體動作上的肯定,堅定孩子在社會交往中的信心。

多為孩子製造與陌生人相處的機會。

在週末的時候可以帶孩子去公園和其他小朋友一起遊戲,也可以邀請孩子的朋友到家裡做客,習慣了與陌生人打交道也會有利於克服心理上的焦慮。

寶寶一見陌生人就哭,以後是不是帶不出去?其實是孩子正經歷這個

不給孩子貼標籤。

孩子與陌生人接觸時多少會有些緊張,許多家長就會忍不住解釋說“這孩子就是比較害羞,內向”,長此以往就會讓孩子形成一種暗示,在與他人交往時會顯得更加拘謹。

告訴孩子與人交往的正確方式與方法。

許多孩子面對陌生人的焦慮可能源於他們不知道如何與他人交往,因此爸爸媽媽可以通過與孩子談心或者親身示範的方式幫助孩子學會一些與人交往的小技巧。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