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

文章節選自《自卑與超越》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翻譯:李青霞

"

文章節選自《自卑與超越》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翻譯:李青霞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這種聯繫不僅親密,而且意義深遠,以至於我們無法區分出哪些性格是遺傳因素。可能原來的遺傳性格也在母親的影響下得以改變了。孩子的所有潛能都會受到母親的影響。

一般來說,母親的技能就是指她與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讓孩子與自己合作的能力。這種能力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天的情況都會不盡相同,母親必須在這些方面將自己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傳與孩子,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只有母親真正關愛自己的孩子並希望得到孩子的愛,還想保障孩子的利益時,這種技巧才會充分揮出來。

我們可以從母親的所有活動中看到她的態度。母親有著各種和孩子親密接觸的機會,比如抱孩子、與他談話、給他洗澡、喂他吃飯。如果她對這些事不熟悉或者沒有興趣,就會顯得很笨拙,孩子也就不會對她產生興趣。如果母親從不去給孩子洗澡,孩子就會覺得洗澡是很令人厭煩的事。這樣,母子之間就不會有一種和諧存在,孩子還會想著遠離母親。所以,母親把孩子放上床的方式、製造出的聲音以及她所有的行為動作都應該很有技巧。母親要懂得照顧孩子,並讓他學會獨處,還要為他考慮空氣、室溫、營養、睡眠、生理健康和衛生清潔等方面的因素。她時刻都在給孩子提供機會,讓孩子喜歡她或者討厭她、親近她或是排斥她。

其實做好母親並沒有什麼祕密可言,任何技巧都是對興趣進行訓練的結果。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做母親的準備。比如,我們觀察女孩對弟弟妹妹的態度,看她們對於嬰兒的興趣,或者從對母親所做之事的關注程度就可以看出。對待女孩和對待男孩的教育態度應該不同,因為他們未來要做的事是不一樣的。如果想讓一個女孩以後成為合格的母親,那麼從小就要培養她的為母之道。讓她主動接受母親這一角色,並讓她感受到做母親的樂趣和意義,讓她在以後不能因為無法承擔起母親的責任而失落。

但是很不幸,在西方,這種為母之道的培養並未得到重視。如果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男孩自然會比女孩受寵,那麼女孩就不會喜歡自己做母親的角色,因為誰都不想居於人下。當她們結婚後,同樣會對生子產生厭惡感。她們並不想要孩子,對孩子也沒有特別的期待,因為她們並不覺得做母親是一件偉大且有創造性的事。

"

文章節選自《自卑與超越》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翻譯:李青霞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這種聯繫不僅親密,而且意義深遠,以至於我們無法區分出哪些性格是遺傳因素。可能原來的遺傳性格也在母親的影響下得以改變了。孩子的所有潛能都會受到母親的影響。

一般來說,母親的技能就是指她與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讓孩子與自己合作的能力。這種能力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天的情況都會不盡相同,母親必須在這些方面將自己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傳與孩子,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只有母親真正關愛自己的孩子並希望得到孩子的愛,還想保障孩子的利益時,這種技巧才會充分揮出來。

我們可以從母親的所有活動中看到她的態度。母親有著各種和孩子親密接觸的機會,比如抱孩子、與他談話、給他洗澡、喂他吃飯。如果她對這些事不熟悉或者沒有興趣,就會顯得很笨拙,孩子也就不會對她產生興趣。如果母親從不去給孩子洗澡,孩子就會覺得洗澡是很令人厭煩的事。這樣,母子之間就不會有一種和諧存在,孩子還會想著遠離母親。所以,母親把孩子放上床的方式、製造出的聲音以及她所有的行為動作都應該很有技巧。母親要懂得照顧孩子,並讓他學會獨處,還要為他考慮空氣、室溫、營養、睡眠、生理健康和衛生清潔等方面的因素。她時刻都在給孩子提供機會,讓孩子喜歡她或者討厭她、親近她或是排斥她。

其實做好母親並沒有什麼祕密可言,任何技巧都是對興趣進行訓練的結果。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做母親的準備。比如,我們觀察女孩對弟弟妹妹的態度,看她們對於嬰兒的興趣,或者從對母親所做之事的關注程度就可以看出。對待女孩和對待男孩的教育態度應該不同,因為他們未來要做的事是不一樣的。如果想讓一個女孩以後成為合格的母親,那麼從小就要培養她的為母之道。讓她主動接受母親這一角色,並讓她感受到做母親的樂趣和意義,讓她在以後不能因為無法承擔起母親的責任而失落。

但是很不幸,在西方,這種為母之道的培養並未得到重視。如果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男孩自然會比女孩受寵,那麼女孩就不會喜歡自己做母親的角色,因為誰都不想居於人下。當她們結婚後,同樣會對生子產生厭惡感。她們並不想要孩子,對孩子也沒有特別的期待,因為她們並不覺得做母親是一件偉大且有創造性的事。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這也許是社會中的一大問題,但是很少人去想解決的辦法。人類社會與女人的為母之道是分不開的。無論何時,女性也不能被看成低人一等。我們常常發現,男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把家務活看成僕人才做的事,他們認為自己做家務是很丟人的事。其實,做家務應看作是女性的一大貢獻,而不是身份卑微的一種表現。

如果一個女人對做家務興趣濃厚,並且認為自己的作為可以給家人帶來輕鬆和快樂,那麼她就會認為家務活和世界上的其他活一樣重要。反之,如果女人認為家務是下人乾的活,是身份低賤的一種表現,他們就會厭煩這種工作,並且還會為自己尋找種種藉口,說男女是平等的,她們應該和男人一樣揮自己的潛能,並得到相應的待遇。但是,潛能是通過社會責任感得到發揮的,責任感讓女性有了奮鬥的方向,使女性可以不受限制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如果我們貶低了女性的價值,那麼婚姻的幸福也就無從談起了。如果女人認為養育孩子是很低賤的事,那麼她絕對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關心、照顧孩子上,更不懂得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技巧。而要想讓孩子的人生有個好的開端,這是很必要的。那些不滿足當好母親角色的女性也有自己的目標,她們的目標與一般女性不同,她們將孩子和家庭看成一種束縛和累贅,只想做一些可以超越別人、證明自己實力的事。在很多失敗的案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母親並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沒有給她們孩子的人生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果所有的母親都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興趣,那麼她們都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那麼人類的發展將充滿危機。

但是,如果某位母親在養育孩子上出現了失誤也不一定是她的錯,因為她有可能受到很多事的約束。這並不能將錯歸於誰,比如,母親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不知道該怎樣去培養孩子;她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心很壓抑;她對周圍的環境感到焦慮甚至對生活產生絕望的思想;如果母親的身體狀況不好,也許她想和孩子溝通合作,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家裡的生活條件不好,根本無法為孩子提供有營養的食物、保暖的衣服、溫暖的屋子。

"

文章節選自《自卑與超越》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翻譯:李青霞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這種聯繫不僅親密,而且意義深遠,以至於我們無法區分出哪些性格是遺傳因素。可能原來的遺傳性格也在母親的影響下得以改變了。孩子的所有潛能都會受到母親的影響。

一般來說,母親的技能就是指她與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讓孩子與自己合作的能力。這種能力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天的情況都會不盡相同,母親必須在這些方面將自己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傳與孩子,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只有母親真正關愛自己的孩子並希望得到孩子的愛,還想保障孩子的利益時,這種技巧才會充分揮出來。

我們可以從母親的所有活動中看到她的態度。母親有著各種和孩子親密接觸的機會,比如抱孩子、與他談話、給他洗澡、喂他吃飯。如果她對這些事不熟悉或者沒有興趣,就會顯得很笨拙,孩子也就不會對她產生興趣。如果母親從不去給孩子洗澡,孩子就會覺得洗澡是很令人厭煩的事。這樣,母子之間就不會有一種和諧存在,孩子還會想著遠離母親。所以,母親把孩子放上床的方式、製造出的聲音以及她所有的行為動作都應該很有技巧。母親要懂得照顧孩子,並讓他學會獨處,還要為他考慮空氣、室溫、營養、睡眠、生理健康和衛生清潔等方面的因素。她時刻都在給孩子提供機會,讓孩子喜歡她或者討厭她、親近她或是排斥她。

其實做好母親並沒有什麼祕密可言,任何技巧都是對興趣進行訓練的結果。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做母親的準備。比如,我們觀察女孩對弟弟妹妹的態度,看她們對於嬰兒的興趣,或者從對母親所做之事的關注程度就可以看出。對待女孩和對待男孩的教育態度應該不同,因為他們未來要做的事是不一樣的。如果想讓一個女孩以後成為合格的母親,那麼從小就要培養她的為母之道。讓她主動接受母親這一角色,並讓她感受到做母親的樂趣和意義,讓她在以後不能因為無法承擔起母親的責任而失落。

但是很不幸,在西方,這種為母之道的培養並未得到重視。如果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男孩自然會比女孩受寵,那麼女孩就不會喜歡自己做母親的角色,因為誰都不想居於人下。當她們結婚後,同樣會對生子產生厭惡感。她們並不想要孩子,對孩子也沒有特別的期待,因為她們並不覺得做母親是一件偉大且有創造性的事。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這也許是社會中的一大問題,但是很少人去想解決的辦法。人類社會與女人的為母之道是分不開的。無論何時,女性也不能被看成低人一等。我們常常發現,男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把家務活看成僕人才做的事,他們認為自己做家務是很丟人的事。其實,做家務應看作是女性的一大貢獻,而不是身份卑微的一種表現。

如果一個女人對做家務興趣濃厚,並且認為自己的作為可以給家人帶來輕鬆和快樂,那麼她就會認為家務活和世界上的其他活一樣重要。反之,如果女人認為家務是下人乾的活,是身份低賤的一種表現,他們就會厭煩這種工作,並且還會為自己尋找種種藉口,說男女是平等的,她們應該和男人一樣揮自己的潛能,並得到相應的待遇。但是,潛能是通過社會責任感得到發揮的,責任感讓女性有了奮鬥的方向,使女性可以不受限制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如果我們貶低了女性的價值,那麼婚姻的幸福也就無從談起了。如果女人認為養育孩子是很低賤的事,那麼她絕對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關心、照顧孩子上,更不懂得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技巧。而要想讓孩子的人生有個好的開端,這是很必要的。那些不滿足當好母親角色的女性也有自己的目標,她們的目標與一般女性不同,她們將孩子和家庭看成一種束縛和累贅,只想做一些可以超越別人、證明自己實力的事。在很多失敗的案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母親並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沒有給她們孩子的人生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果所有的母親都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興趣,那麼她們都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那麼人類的發展將充滿危機。

但是,如果某位母親在養育孩子上出現了失誤也不一定是她的錯,因為她有可能受到很多事的約束。這並不能將錯歸於誰,比如,母親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不知道該怎樣去培養孩子;她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心很壓抑;她對周圍的環境感到焦慮甚至對生活產生絕望的思想;如果母親的身體狀況不好,也許她想和孩子溝通合作,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家裡的生活條件不好,根本無法為孩子提供有營養的食物、保暖的衣服、溫暖的屋子。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其實,孩子的經歷並不能為他的行為做指導,只有那些從經歷中得出的經驗才有著指導作用。我們在研究那些問題兒童時,常常發現他們與母親之間有著很多矛盾,但是那些正常孩子的身上也會有這樣的矛盾出現。讓我們再次回到心理學的觀點上來:性格並不是由固定原因造成的,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歷去實現某一目標,而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們形成了特定的人生觀。我們不能說心理有問題的孩子一定會犯罪,我們還要看他從自己的經歷中獲得了什麼。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一位女性對於做好一個母親的角色並不感興趣,那麼她和孩子都將面臨很大的壓力和困難。一位母親的本能是我們無法估量的,在很多研究中都表明,母親對孩子保護的本能超過任何動力,即使老鼠和猴子也是如此。如果將性或飢餓的驅動力與母性的本能相比,那麼母性將勝過一切。

這種動力與性無關,而是一種合作的精神。母親常常將孩子看成自己的一部分,有了孩子,她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整體,才會感受到主宰自己生命的力量。我們幾乎可以在所有的母親身上現這種感情,不論多少,即便她的孩子只是一件作品。在母親心裡,會認為自己就是造物主,看著一個個新生命在自己手中降生。擁有做母親的慾望,是人類向卓越發展的一個表現。這個例子簡單明瞭,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按照人類最深的情感去服務於社會和人類。

有的母親將孩子看得過重,認為孩子可以完成她未完成的使命。她會想方設法讓孩子依賴她,受她的約束。這樣孩子就真正成為了她的一部分,永遠無法分開。有這樣一個例子:

一位村婦在75歲的時候還和55歲的兒子生活在一起。後來,他倆同時患上了肺炎,之後母親康復了,兒子卻死在了醫院。母親得知兒子死去的噩耗時,說:“我知道自己很難將這個孩子養好。”在這位母親的心裡,自己應該為孩子的一生負責,從未想過讓他獨立生活。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一個母親不能將母子之間的聯繫延伸,不讓自己的孩子與他人合作,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

"

文章節選自《自卑與超越》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翻譯:李青霞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這種聯繫不僅親密,而且意義深遠,以至於我們無法區分出哪些性格是遺傳因素。可能原來的遺傳性格也在母親的影響下得以改變了。孩子的所有潛能都會受到母親的影響。

一般來說,母親的技能就是指她與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讓孩子與自己合作的能力。這種能力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天的情況都會不盡相同,母親必須在這些方面將自己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傳與孩子,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只有母親真正關愛自己的孩子並希望得到孩子的愛,還想保障孩子的利益時,這種技巧才會充分揮出來。

我們可以從母親的所有活動中看到她的態度。母親有著各種和孩子親密接觸的機會,比如抱孩子、與他談話、給他洗澡、喂他吃飯。如果她對這些事不熟悉或者沒有興趣,就會顯得很笨拙,孩子也就不會對她產生興趣。如果母親從不去給孩子洗澡,孩子就會覺得洗澡是很令人厭煩的事。這樣,母子之間就不會有一種和諧存在,孩子還會想著遠離母親。所以,母親把孩子放上床的方式、製造出的聲音以及她所有的行為動作都應該很有技巧。母親要懂得照顧孩子,並讓他學會獨處,還要為他考慮空氣、室溫、營養、睡眠、生理健康和衛生清潔等方面的因素。她時刻都在給孩子提供機會,讓孩子喜歡她或者討厭她、親近她或是排斥她。

其實做好母親並沒有什麼祕密可言,任何技巧都是對興趣進行訓練的結果。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做母親的準備。比如,我們觀察女孩對弟弟妹妹的態度,看她們對於嬰兒的興趣,或者從對母親所做之事的關注程度就可以看出。對待女孩和對待男孩的教育態度應該不同,因為他們未來要做的事是不一樣的。如果想讓一個女孩以後成為合格的母親,那麼從小就要培養她的為母之道。讓她主動接受母親這一角色,並讓她感受到做母親的樂趣和意義,讓她在以後不能因為無法承擔起母親的責任而失落。

但是很不幸,在西方,這種為母之道的培養並未得到重視。如果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男孩自然會比女孩受寵,那麼女孩就不會喜歡自己做母親的角色,因為誰都不想居於人下。當她們結婚後,同樣會對生子產生厭惡感。她們並不想要孩子,對孩子也沒有特別的期待,因為她們並不覺得做母親是一件偉大且有創造性的事。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這也許是社會中的一大問題,但是很少人去想解決的辦法。人類社會與女人的為母之道是分不開的。無論何時,女性也不能被看成低人一等。我們常常發現,男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把家務活看成僕人才做的事,他們認為自己做家務是很丟人的事。其實,做家務應看作是女性的一大貢獻,而不是身份卑微的一種表現。

如果一個女人對做家務興趣濃厚,並且認為自己的作為可以給家人帶來輕鬆和快樂,那麼她就會認為家務活和世界上的其他活一樣重要。反之,如果女人認為家務是下人乾的活,是身份低賤的一種表現,他們就會厭煩這種工作,並且還會為自己尋找種種藉口,說男女是平等的,她們應該和男人一樣揮自己的潛能,並得到相應的待遇。但是,潛能是通過社會責任感得到發揮的,責任感讓女性有了奮鬥的方向,使女性可以不受限制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如果我們貶低了女性的價值,那麼婚姻的幸福也就無從談起了。如果女人認為養育孩子是很低賤的事,那麼她絕對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關心、照顧孩子上,更不懂得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技巧。而要想讓孩子的人生有個好的開端,這是很必要的。那些不滿足當好母親角色的女性也有自己的目標,她們的目標與一般女性不同,她們將孩子和家庭看成一種束縛和累贅,只想做一些可以超越別人、證明自己實力的事。在很多失敗的案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母親並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沒有給她們孩子的人生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果所有的母親都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興趣,那麼她們都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那麼人類的發展將充滿危機。

但是,如果某位母親在養育孩子上出現了失誤也不一定是她的錯,因為她有可能受到很多事的約束。這並不能將錯歸於誰,比如,母親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不知道該怎樣去培養孩子;她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心很壓抑;她對周圍的環境感到焦慮甚至對生活產生絕望的思想;如果母親的身體狀況不好,也許她想和孩子溝通合作,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家裡的生活條件不好,根本無法為孩子提供有營養的食物、保暖的衣服、溫暖的屋子。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其實,孩子的經歷並不能為他的行為做指導,只有那些從經歷中得出的經驗才有著指導作用。我們在研究那些問題兒童時,常常發現他們與母親之間有著很多矛盾,但是那些正常孩子的身上也會有這樣的矛盾出現。讓我們再次回到心理學的觀點上來:性格並不是由固定原因造成的,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歷去實現某一目標,而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們形成了特定的人生觀。我們不能說心理有問題的孩子一定會犯罪,我們還要看他從自己的經歷中獲得了什麼。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一位女性對於做好一個母親的角色並不感興趣,那麼她和孩子都將面臨很大的壓力和困難。一位母親的本能是我們無法估量的,在很多研究中都表明,母親對孩子保護的本能超過任何動力,即使老鼠和猴子也是如此。如果將性或飢餓的驅動力與母性的本能相比,那麼母性將勝過一切。

這種動力與性無關,而是一種合作的精神。母親常常將孩子看成自己的一部分,有了孩子,她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整體,才會感受到主宰自己生命的力量。我們幾乎可以在所有的母親身上現這種感情,不論多少,即便她的孩子只是一件作品。在母親心裡,會認為自己就是造物主,看著一個個新生命在自己手中降生。擁有做母親的慾望,是人類向卓越發展的一個表現。這個例子簡單明瞭,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按照人類最深的情感去服務於社會和人類。

有的母親將孩子看得過重,認為孩子可以完成她未完成的使命。她會想方設法讓孩子依賴她,受她的約束。這樣孩子就真正成為了她的一部分,永遠無法分開。有這樣一個例子:

一位村婦在75歲的時候還和55歲的兒子生活在一起。後來,他倆同時患上了肺炎,之後母親康復了,兒子卻死在了醫院。母親得知兒子死去的噩耗時,說:“我知道自己很難將這個孩子養好。”在這位母親的心裡,自己應該為孩子的一生負責,從未想過讓他獨立生活。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一個母親不能將母子之間的聯繫延伸,不讓自己的孩子與他人合作,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母親和別人的關係亦很複雜,所以她不應該只注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管從孩子還是從母親來講,都是如此。如果我們過於強調一個問題,另外的問題就會被忽視。母親和丈夫、孩子、社會之間都有著某種聯繫,這三種聯繫是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的,都需要我們冷靜面對。如果母親只注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對孩子過分寵愛,以至於慣壞,這樣也會讓孩子失去與人合作的能力。在母親和孩子的關係變得良好穩定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將這種關係延伸到父親身上。可是,如果這位母親對孩子的父親都沒有興趣可,那麼孩子與父親的這種關係就很難建立。之後,還要將這種關係擴大到周圍的環境中,像別的孩子身上、親戚和朋友中。所以,母親的責任是雙重的:先她要讓孩子有一個信賴他人的初次經歷,然後要將這種信任延伸到整個社會。

如果母親將孩子的目光只轉向自己,那麼以後孩子將很難接受甚至反感與他人接觸的事。他會一直依賴母親,如果誰想從他母親那裡取得關愛,他必將與那人為敵,不管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還是自己的父親。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就會這樣認為:“媽媽是屬於我自己的,你們無權分享她的愛。”

然而,現代心理學卻對此事有所誤解。比如在弗洛伊德看來:男孩會有一種戀母結,他們想和自己的母親結婚,痛恨自己的父親,甚至想殺死他。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有所瞭解,就不會有這種想法了。那些想尋求母親關注而排斥他人的孩子身上有戀母結的現象,但是這與性毫不相關,他們只想讓母親服侍自己,想讓母親成為自己的,不想讓任何人與之分享。這種現象只在那些被母親寵壞的孩子身上有所體現,他們認為除了母親,自己不可能和任何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有這樣一些男孩,只和母親保持著良好關係,所以他們也會將母親看成自己的戀愛和婚姻對象。可是這隻能說明在他們心中,除了母親,沒有任何人對他們聽計從,沒有任何人與他很好地合作。所以,戀母結是養育方式的錯誤。這是人為造成的,不能歸結於與遺傳有關的亂倫,更沒有任何性慾的願望。

"

文章節選自《自卑與超越》

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翻譯:李青霞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這種聯繫不僅親密,而且意義深遠,以至於我們無法區分出哪些性格是遺傳因素。可能原來的遺傳性格也在母親的影響下得以改變了。孩子的所有潛能都會受到母親的影響。

一般來說,母親的技能就是指她與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讓孩子與自己合作的能力。這種能力沒有固定的模式。每天的情況都會不盡相同,母親必須在這些方面將自己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傳與孩子,以滿足他們的需要。只有母親真正關愛自己的孩子並希望得到孩子的愛,還想保障孩子的利益時,這種技巧才會充分揮出來。

我們可以從母親的所有活動中看到她的態度。母親有著各種和孩子親密接觸的機會,比如抱孩子、與他談話、給他洗澡、喂他吃飯。如果她對這些事不熟悉或者沒有興趣,就會顯得很笨拙,孩子也就不會對她產生興趣。如果母親從不去給孩子洗澡,孩子就會覺得洗澡是很令人厭煩的事。這樣,母子之間就不會有一種和諧存在,孩子還會想著遠離母親。所以,母親把孩子放上床的方式、製造出的聲音以及她所有的行為動作都應該很有技巧。母親要懂得照顧孩子,並讓他學會獨處,還要為他考慮空氣、室溫、營養、睡眠、生理健康和衛生清潔等方面的因素。她時刻都在給孩子提供機會,讓孩子喜歡她或者討厭她、親近她或是排斥她。

其實做好母親並沒有什麼祕密可言,任何技巧都是對興趣進行訓練的結果。人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做母親的準備。比如,我們觀察女孩對弟弟妹妹的態度,看她們對於嬰兒的興趣,或者從對母親所做之事的關注程度就可以看出。對待女孩和對待男孩的教育態度應該不同,因為他們未來要做的事是不一樣的。如果想讓一個女孩以後成為合格的母親,那麼從小就要培養她的為母之道。讓她主動接受母親這一角色,並讓她感受到做母親的樂趣和意義,讓她在以後不能因為無法承擔起母親的責任而失落。

但是很不幸,在西方,這種為母之道的培養並未得到重視。如果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男孩自然會比女孩受寵,那麼女孩就不會喜歡自己做母親的角色,因為誰都不想居於人下。當她們結婚後,同樣會對生子產生厭惡感。她們並不想要孩子,對孩子也沒有特別的期待,因為她們並不覺得做母親是一件偉大且有創造性的事。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這也許是社會中的一大問題,但是很少人去想解決的辦法。人類社會與女人的為母之道是分不開的。無論何時,女性也不能被看成低人一等。我們常常發現,男孩子們在很小的時候就把家務活看成僕人才做的事,他們認為自己做家務是很丟人的事。其實,做家務應看作是女性的一大貢獻,而不是身份卑微的一種表現。

如果一個女人對做家務興趣濃厚,並且認為自己的作為可以給家人帶來輕鬆和快樂,那麼她就會認為家務活和世界上的其他活一樣重要。反之,如果女人認為家務是下人乾的活,是身份低賤的一種表現,他們就會厭煩這種工作,並且還會為自己尋找種種藉口,說男女是平等的,她們應該和男人一樣揮自己的潛能,並得到相應的待遇。但是,潛能是通過社會責任感得到發揮的,責任感讓女性有了奮鬥的方向,使女性可以不受限制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如果我們貶低了女性的價值,那麼婚姻的幸福也就無從談起了。如果女人認為養育孩子是很低賤的事,那麼她絕對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關心、照顧孩子上,更不懂得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技巧。而要想讓孩子的人生有個好的開端,這是很必要的。那些不滿足當好母親角色的女性也有自己的目標,她們的目標與一般女性不同,她們將孩子和家庭看成一種束縛和累贅,只想做一些可以超越別人、證明自己實力的事。在很多失敗的案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母親並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沒有給她們孩子的人生一個良好的開端。如果所有的母親都對自己的工作不滿意,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興趣,那麼她們都不是一個合格的母親,那麼人類的發展將充滿危機。

但是,如果某位母親在養育孩子上出現了失誤也不一定是她的錯,因為她有可能受到很多事的約束。這並不能將錯歸於誰,比如,母親沒有受過正規的訓練,不知道該怎樣去培養孩子;她的婚姻生活並不幸福,心很壓抑;她對周圍的環境感到焦慮甚至對生活產生絕望的思想;如果母親的身體狀況不好,也許她想和孩子溝通合作,但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家裡的生活條件不好,根本無法為孩子提供有營養的食物、保暖的衣服、溫暖的屋子。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其實,孩子的經歷並不能為他的行為做指導,只有那些從經歷中得出的經驗才有著指導作用。我們在研究那些問題兒童時,常常發現他們與母親之間有著很多矛盾,但是那些正常孩子的身上也會有這樣的矛盾出現。讓我們再次回到心理學的觀點上來:性格並不是由固定原因造成的,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經歷去實現某一目標,而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們形成了特定的人生觀。我們不能說心理有問題的孩子一定會犯罪,我們還要看他從自己的經歷中獲得了什麼。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一位女性對於做好一個母親的角色並不感興趣,那麼她和孩子都將面臨很大的壓力和困難。一位母親的本能是我們無法估量的,在很多研究中都表明,母親對孩子保護的本能超過任何動力,即使老鼠和猴子也是如此。如果將性或飢餓的驅動力與母性的本能相比,那麼母性將勝過一切。

這種動力與性無關,而是一種合作的精神。母親常常將孩子看成自己的一部分,有了孩子,她才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整體,才會感受到主宰自己生命的力量。我們幾乎可以在所有的母親身上現這種感情,不論多少,即便她的孩子只是一件作品。在母親心裡,會認為自己就是造物主,看著一個個新生命在自己手中降生。擁有做母親的慾望,是人類向卓越發展的一個表現。這個例子簡單明瞭,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按照人類最深的情感去服務於社會和人類。

有的母親將孩子看得過重,認為孩子可以完成她未完成的使命。她會想方設法讓孩子依賴她,受她的約束。這樣孩子就真正成為了她的一部分,永遠無法分開。有這樣一個例子:

一位村婦在75歲的時候還和55歲的兒子生活在一起。後來,他倆同時患上了肺炎,之後母親康復了,兒子卻死在了醫院。母親得知兒子死去的噩耗時,說:“我知道自己很難將這個孩子養好。”在這位母親的心裡,自己應該為孩子的一生負責,從未想過讓他獨立生活。我們可以想象,如果一個母親不能將母子之間的聯繫延伸,不讓自己的孩子與他人合作,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母親和別人的關係亦很複雜,所以她不應該只注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不管從孩子還是從母親來講,都是如此。如果我們過於強調一個問題,另外的問題就會被忽視。母親和丈夫、孩子、社會之間都有著某種聯繫,這三種聯繫是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的,都需要我們冷靜面對。如果母親只注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會對孩子過分寵愛,以至於慣壞,這樣也會讓孩子失去與人合作的能力。在母親和孩子的關係變得良好穩定的時候,就要讓孩子將這種關係延伸到父親身上。可是,如果這位母親對孩子的父親都沒有興趣可,那麼孩子與父親的這種關係就很難建立。之後,還要將這種關係擴大到周圍的環境中,像別的孩子身上、親戚和朋友中。所以,母親的責任是雙重的:先她要讓孩子有一個信賴他人的初次經歷,然後要將這種信任延伸到整個社會。

如果母親將孩子的目光只轉向自己,那麼以後孩子將很難接受甚至反感與他人接觸的事。他會一直依賴母親,如果誰想從他母親那裡取得關愛,他必將與那人為敵,不管是自己的兄弟姐妹還是自己的父親。久而久之這個孩子就會這樣認為:“媽媽是屬於我自己的,你們無權分享她的愛。”

然而,現代心理學卻對此事有所誤解。比如在弗洛伊德看來:男孩會有一種戀母結,他們想和自己的母親結婚,痛恨自己的父親,甚至想殺死他。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成長過程有所瞭解,就不會有這種想法了。那些想尋求母親關注而排斥他人的孩子身上有戀母結的現象,但是這與性毫不相關,他們只想讓母親服侍自己,想讓母親成為自己的,不想讓任何人與之分享。這種現象只在那些被母親寵壞的孩子身上有所體現,他們認為除了母親,自己不可能和任何人建立良好的關係。有這樣一些男孩,只和母親保持著良好關係,所以他們也會將母親看成自己的戀愛和婚姻對象。可是這隻能說明在他們心中,除了母親,沒有任何人對他們聽計從,沒有任何人與他很好地合作。所以,戀母結是養育方式的錯誤。這是人為造成的,不能歸結於與遺傳有關的亂倫,更沒有任何性慾的願望。

一個好媽媽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一個壞媽媽不僅毀了孩子,甚至會毀掉家庭!(父親也一樣)


一個只和母親保有聯繫的孩子,只要脫離了母親,就會出問題。比如,他去上學或者去公園時,會一直緊緊跟隨著母親。一旦母親不在他身邊,他就會很難過。他會利用各種手段,讓母親時時跟隨他,讓母親全身心地關注他。比如:他會充當母親人的角色,裝出一副柔弱無助的樣子,博得母親的同;當母親不能滿足他心願的時候,他就會大哭或者裝病,意在告訴母親他仍是一個需要照顧的孩子;他還可能大脾氣,與母親爭吵,目的仍是博得關注。這些孩子幾乎都是被母親慣壞的人,他們拼命地想贏得母親的關注,又拼命地拒絕著任何與外界的聯繫。

有人提出,將母子分開,讓保育員或收容所培養他們是補救母親失誤的良方,其實這種建議可笑至極。如果要找可以替代母親角色的第二人選,先應該像母親一樣,對孩子充滿興趣。事實是,孤兒院不可能搭建人與人溝通的橋樑,那裡長大的孩子對他人沒有任何興趣。如果是這樣,還不如對母親進行訓練見效更快一些。

曾有人對收容所的孩子進行過觀察,結果他們的育況並不樂觀如果讓保育員或修女單獨負責照顧一個孩子,或將他們放在一個家庭裡寄養,讓他和養母的孩子們一起成長,結果現只要養母傾投入,他們的成長況就會大為不同。此類孩子多是孤兒、私生子、棄兒,或是出自單親家庭,如果讓他們離開自己的父母,就要為他們找一個可以代替親生父母的人對他們進行撫養。由此我們看出,母親的關係和愛護是何等重要。

繼母的處境常常很難,丈夫前妻的孩子往往與之為敵。但是這並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有很多繼母做得非常不錯。孩子在失去母親之後,就會將自己的期望轉向父親,想從父親那裡得到像母親一樣的關愛;但是當繼母來到家中時,孩子們就會覺得繼母將父親的愛搶走了,所以他們就會痛恨繼母,並與她為敵。可是很多繼母並不瞭解這種狀況。所以繼母將對孩子們的敵意表示反擊,這樣孩子們不但不會屈服,反而更加囂張。在與孩子的交戰中,繼母永遠不會勝利,因為孩子們即使失敗了,也仍然拒絕與你合作。所以在這種爭鬥中,勝利者往往是弱小的一方。孩子們不想給予,你卻偏要索取,這樣你什麼都不會得到。如果我們知道爭鬥解決不了關愛和合作的問題,這個世界就會減少很多無謂的壓力和努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