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不完美媽媽 人生第一份工作 任淑一 2019-08-20
"


"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早晨在朋友圈發了一句,孩子想去日本的小想法。我媽媽沒過2分鐘就留言了:“你要去日本啊,我也去,帶我一塊去。”我暗自笑她,回覆:“還沒決定呢,去玩一定帶你的。”看到媽媽現在可愛的樣子,我覺得特別的開心。以前的媽媽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媽媽是個傳統的好女人,習慣了把孩子和家,按照她的想法照顧的妥妥帖帖,尤其在弟弟出生後,也是從小一直照顧到大,而無論是從學業和還是工作,都安排的一帆風順,但是弟弟的性格卻一直很叛逆,而且對外的社交關係也不是很好,媽媽很擔心他工作上會遇到問題。在弟弟實習入職的前夕,我和媽媽談了很久:“您對他的管理太多了,吃飯就差餵了,他已經20多了,自理能力還這麼差,情緒管理還不能自我控制,這是個大麻煩,如果您放心,我決定讓他離開家,在入職之前在外面自己出去打工生活幾個月。”面對叛逆自己又無能為力的弟弟,媽媽第一次妥協了。

我給弟弟在外找了房子,是和大學生合租的,為了讓他能夠有一個社交的小環境。我又託朋友給他安排了一份短期的工作,帶他去熟悉了地址以及回住處的路線以後,我給他留了幾百塊錢,告訴他:“你這麼大了,可以自己安排好生活和工作,雖然我離你不遠,但是你不能住在我家裡,一切都要自己去面對和解決,我每週來看你,有事情打電話。”然後我留下弟弟就走了。

雖然我也有諸多的不放心,但是事實證明我是對的。朋友經常會打電話跟我反饋弟弟的情況,剛開始是說弟弟不怎麼與人交流,於是我讓朋友安排上門尋訪客戶的工作給他,讓他鍛鍊與人交往和交談。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就告訴我,弟弟已經和同事交朋友了,大家經常一起吃飯,也愛說愛笑了,對交代的工作也非常的認真負責,客戶都反應弟弟的態度很好,就是還有些靦腆。

經過半年的離家生活,弟弟馬上要去分配的單位上班了,於是回到了家。媽媽跟我說:“他回來變了一個人似的,沒那麼愛發脾氣了,也知道省錢過日子了,自己的東西也收拾的井井有條的,還會自己做飯了。”我開心的和媽媽說:“您知道嗎,這些事情他其實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應該就學會了,但是就是您管的太多,照顧的太周到,讓他變得像個“廢物”一樣。他馬上就工作了,我覺得他現在的表現已經像一個20多歲的人了,您也要變變自己的方式了。”


"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早晨在朋友圈發了一句,孩子想去日本的小想法。我媽媽沒過2分鐘就留言了:“你要去日本啊,我也去,帶我一塊去。”我暗自笑她,回覆:“還沒決定呢,去玩一定帶你的。”看到媽媽現在可愛的樣子,我覺得特別的開心。以前的媽媽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媽媽是個傳統的好女人,習慣了把孩子和家,按照她的想法照顧的妥妥帖帖,尤其在弟弟出生後,也是從小一直照顧到大,而無論是從學業和還是工作,都安排的一帆風順,但是弟弟的性格卻一直很叛逆,而且對外的社交關係也不是很好,媽媽很擔心他工作上會遇到問題。在弟弟實習入職的前夕,我和媽媽談了很久:“您對他的管理太多了,吃飯就差餵了,他已經20多了,自理能力還這麼差,情緒管理還不能自我控制,這是個大麻煩,如果您放心,我決定讓他離開家,在入職之前在外面自己出去打工生活幾個月。”面對叛逆自己又無能為力的弟弟,媽媽第一次妥協了。

我給弟弟在外找了房子,是和大學生合租的,為了讓他能夠有一個社交的小環境。我又託朋友給他安排了一份短期的工作,帶他去熟悉了地址以及回住處的路線以後,我給他留了幾百塊錢,告訴他:“你這麼大了,可以自己安排好生活和工作,雖然我離你不遠,但是你不能住在我家裡,一切都要自己去面對和解決,我每週來看你,有事情打電話。”然後我留下弟弟就走了。

雖然我也有諸多的不放心,但是事實證明我是對的。朋友經常會打電話跟我反饋弟弟的情況,剛開始是說弟弟不怎麼與人交流,於是我讓朋友安排上門尋訪客戶的工作給他,讓他鍛鍊與人交往和交談。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就告訴我,弟弟已經和同事交朋友了,大家經常一起吃飯,也愛說愛笑了,對交代的工作也非常的認真負責,客戶都反應弟弟的態度很好,就是還有些靦腆。

經過半年的離家生活,弟弟馬上要去分配的單位上班了,於是回到了家。媽媽跟我說:“他回來變了一個人似的,沒那麼愛發脾氣了,也知道省錢過日子了,自己的東西也收拾的井井有條的,還會自己做飯了。”我開心的和媽媽說:“您知道嗎,這些事情他其實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應該就學會了,但是就是您管的太多,照顧的太周到,讓他變得像個“廢物”一樣。他馬上就工作了,我覺得他現在的表現已經像一個20多歲的人了,您也要變變自己的方式了。”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弟弟終於順利的去工作了,媽媽也沒有那麼忙碌了。但是習慣了操心的媽媽,在弟弟結婚後似乎又忙碌了起來。

有一天媽媽打來電話哭著說:“哎呀,你弟弟和弟媳鬧意見了,兩個人要分開。我跟你弟弟說了幾句,他又鬧情緒了。”於是我告訴她:“夫妻兩個人的事情,做媽媽的一定不要多管。他們都是成人了,明白怎麼處理自己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點到即止。”

說完這些,我又和媽媽嘮叨起來:“他們結婚了,喜歡不喜歡來你這裡吃飯,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你不要每天他們休息的時候打電話過去叫,也許他們喜歡自己也做做飯吃。你手裡有他們家的鑰匙,也不要把那裡當成你自己的家,每次要去,一定要打電話詢問後,再登門拜訪。你不要每次過去,都給他們打掃衛生,弄得他們兩個很尷尬,他們也需要自己有家的意識,自己來給家增添一份樂趣,倆人一起打掃衛生還增進感情呢。”

媽媽聽我說完,委屈的說:“我這麼受累辛苦,我還不討好了。”

我一針見血地說:不願意與孩子分離的父母,與其說您是愛他,不如說您想對他們全面把控,這麼做會讓他們對自己的滿意度降低,覺得自己很無用,如果他們兩個人都為家著想和忙碌,哪還有心情和時間吵架。您知道嗎?媽媽的愛的真正本質是關心他的成長,也就是說,您必須希望和支持與他的一個“分離“。

媽媽說:“你說的其實還挺對的。”


"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早晨在朋友圈發了一句,孩子想去日本的小想法。我媽媽沒過2分鐘就留言了:“你要去日本啊,我也去,帶我一塊去。”我暗自笑她,回覆:“還沒決定呢,去玩一定帶你的。”看到媽媽現在可愛的樣子,我覺得特別的開心。以前的媽媽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媽媽是個傳統的好女人,習慣了把孩子和家,按照她的想法照顧的妥妥帖帖,尤其在弟弟出生後,也是從小一直照顧到大,而無論是從學業和還是工作,都安排的一帆風順,但是弟弟的性格卻一直很叛逆,而且對外的社交關係也不是很好,媽媽很擔心他工作上會遇到問題。在弟弟實習入職的前夕,我和媽媽談了很久:“您對他的管理太多了,吃飯就差餵了,他已經20多了,自理能力還這麼差,情緒管理還不能自我控制,這是個大麻煩,如果您放心,我決定讓他離開家,在入職之前在外面自己出去打工生活幾個月。”面對叛逆自己又無能為力的弟弟,媽媽第一次妥協了。

我給弟弟在外找了房子,是和大學生合租的,為了讓他能夠有一個社交的小環境。我又託朋友給他安排了一份短期的工作,帶他去熟悉了地址以及回住處的路線以後,我給他留了幾百塊錢,告訴他:“你這麼大了,可以自己安排好生活和工作,雖然我離你不遠,但是你不能住在我家裡,一切都要自己去面對和解決,我每週來看你,有事情打電話。”然後我留下弟弟就走了。

雖然我也有諸多的不放心,但是事實證明我是對的。朋友經常會打電話跟我反饋弟弟的情況,剛開始是說弟弟不怎麼與人交流,於是我讓朋友安排上門尋訪客戶的工作給他,讓他鍛鍊與人交往和交談。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就告訴我,弟弟已經和同事交朋友了,大家經常一起吃飯,也愛說愛笑了,對交代的工作也非常的認真負責,客戶都反應弟弟的態度很好,就是還有些靦腆。

經過半年的離家生活,弟弟馬上要去分配的單位上班了,於是回到了家。媽媽跟我說:“他回來變了一個人似的,沒那麼愛發脾氣了,也知道省錢過日子了,自己的東西也收拾的井井有條的,還會自己做飯了。”我開心的和媽媽說:“您知道嗎,這些事情他其實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應該就學會了,但是就是您管的太多,照顧的太周到,讓他變得像個“廢物”一樣。他馬上就工作了,我覺得他現在的表現已經像一個20多歲的人了,您也要變變自己的方式了。”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弟弟終於順利的去工作了,媽媽也沒有那麼忙碌了。但是習慣了操心的媽媽,在弟弟結婚後似乎又忙碌了起來。

有一天媽媽打來電話哭著說:“哎呀,你弟弟和弟媳鬧意見了,兩個人要分開。我跟你弟弟說了幾句,他又鬧情緒了。”於是我告訴她:“夫妻兩個人的事情,做媽媽的一定不要多管。他們都是成人了,明白怎麼處理自己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點到即止。”

說完這些,我又和媽媽嘮叨起來:“他們結婚了,喜歡不喜歡來你這裡吃飯,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你不要每天他們休息的時候打電話過去叫,也許他們喜歡自己也做做飯吃。你手裡有他們家的鑰匙,也不要把那裡當成你自己的家,每次要去,一定要打電話詢問後,再登門拜訪。你不要每次過去,都給他們打掃衛生,弄得他們兩個很尷尬,他們也需要自己有家的意識,自己來給家增添一份樂趣,倆人一起打掃衛生還增進感情呢。”

媽媽聽我說完,委屈的說:“我這麼受累辛苦,我還不討好了。”

我一針見血地說:不願意與孩子分離的父母,與其說您是愛他,不如說您想對他們全面把控,這麼做會讓他們對自己的滿意度降低,覺得自己很無用,如果他們兩個人都為家著想和忙碌,哪還有心情和時間吵架。您知道嗎?媽媽的愛的真正本質是關心他的成長,也就是說,您必須希望和支持與他的一個“分離“。

媽媽說:“你說的其實還挺對的。”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我告訴媽媽:“你看我爸爸多開心,有時間多跟我爸爸一起出門去攝影採風吧,趁現在還不算老,多走走,多玩玩,開心最重要。”

北大才女趙婕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自從媽媽聽從了我的意見,經常出門去和我爸爸旅遊以後,她自己的幸福感也是越來越多了。不僅增進了老夫妻的感情,也讓開闊了眼界,每次回來的新鮮事兒總是親戚們的聊天話題。弟弟和弟媳,還給媽媽配備了智能手機,教她把旅遊的照片發朋友圈分享給大家,每次弟弟和弟媳來家裡吃飯,也都是開開心心的。


"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早晨在朋友圈發了一句,孩子想去日本的小想法。我媽媽沒過2分鐘就留言了:“你要去日本啊,我也去,帶我一塊去。”我暗自笑她,回覆:“還沒決定呢,去玩一定帶你的。”看到媽媽現在可愛的樣子,我覺得特別的開心。以前的媽媽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媽媽是個傳統的好女人,習慣了把孩子和家,按照她的想法照顧的妥妥帖帖,尤其在弟弟出生後,也是從小一直照顧到大,而無論是從學業和還是工作,都安排的一帆風順,但是弟弟的性格卻一直很叛逆,而且對外的社交關係也不是很好,媽媽很擔心他工作上會遇到問題。在弟弟實習入職的前夕,我和媽媽談了很久:“您對他的管理太多了,吃飯就差餵了,他已經20多了,自理能力還這麼差,情緒管理還不能自我控制,這是個大麻煩,如果您放心,我決定讓他離開家,在入職之前在外面自己出去打工生活幾個月。”面對叛逆自己又無能為力的弟弟,媽媽第一次妥協了。

我給弟弟在外找了房子,是和大學生合租的,為了讓他能夠有一個社交的小環境。我又託朋友給他安排了一份短期的工作,帶他去熟悉了地址以及回住處的路線以後,我給他留了幾百塊錢,告訴他:“你這麼大了,可以自己安排好生活和工作,雖然我離你不遠,但是你不能住在我家裡,一切都要自己去面對和解決,我每週來看你,有事情打電話。”然後我留下弟弟就走了。

雖然我也有諸多的不放心,但是事實證明我是對的。朋友經常會打電話跟我反饋弟弟的情況,剛開始是說弟弟不怎麼與人交流,於是我讓朋友安排上門尋訪客戶的工作給他,讓他鍛鍊與人交往和交談。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就告訴我,弟弟已經和同事交朋友了,大家經常一起吃飯,也愛說愛笑了,對交代的工作也非常的認真負責,客戶都反應弟弟的態度很好,就是還有些靦腆。

經過半年的離家生活,弟弟馬上要去分配的單位上班了,於是回到了家。媽媽跟我說:“他回來變了一個人似的,沒那麼愛發脾氣了,也知道省錢過日子了,自己的東西也收拾的井井有條的,還會自己做飯了。”我開心的和媽媽說:“您知道嗎,這些事情他其實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應該就學會了,但是就是您管的太多,照顧的太周到,讓他變得像個“廢物”一樣。他馬上就工作了,我覺得他現在的表現已經像一個20多歲的人了,您也要變變自己的方式了。”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弟弟終於順利的去工作了,媽媽也沒有那麼忙碌了。但是習慣了操心的媽媽,在弟弟結婚後似乎又忙碌了起來。

有一天媽媽打來電話哭著說:“哎呀,你弟弟和弟媳鬧意見了,兩個人要分開。我跟你弟弟說了幾句,他又鬧情緒了。”於是我告訴她:“夫妻兩個人的事情,做媽媽的一定不要多管。他們都是成人了,明白怎麼處理自己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點到即止。”

說完這些,我又和媽媽嘮叨起來:“他們結婚了,喜歡不喜歡來你這裡吃飯,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你不要每天他們休息的時候打電話過去叫,也許他們喜歡自己也做做飯吃。你手裡有他們家的鑰匙,也不要把那裡當成你自己的家,每次要去,一定要打電話詢問後,再登門拜訪。你不要每次過去,都給他們打掃衛生,弄得他們兩個很尷尬,他們也需要自己有家的意識,自己來給家增添一份樂趣,倆人一起打掃衛生還增進感情呢。”

媽媽聽我說完,委屈的說:“我這麼受累辛苦,我還不討好了。”

我一針見血地說:不願意與孩子分離的父母,與其說您是愛他,不如說您想對他們全面把控,這麼做會讓他們對自己的滿意度降低,覺得自己很無用,如果他們兩個人都為家著想和忙碌,哪還有心情和時間吵架。您知道嗎?媽媽的愛的真正本質是關心他的成長,也就是說,您必須希望和支持與他的一個“分離“。

媽媽說:“你說的其實還挺對的。”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我告訴媽媽:“你看我爸爸多開心,有時間多跟我爸爸一起出門去攝影採風吧,趁現在還不算老,多走走,多玩玩,開心最重要。”

北大才女趙婕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自從媽媽聽從了我的意見,經常出門去和我爸爸旅遊以後,她自己的幸福感也是越來越多了。不僅增進了老夫妻的感情,也讓開闊了眼界,每次回來的新鮮事兒總是親戚們的聊天話題。弟弟和弟媳,還給媽媽配備了智能手機,教她把旅遊的照片發朋友圈分享給大家,每次弟弟和弟媳來家裡吃飯,也都是開開心心的。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付出和欣賞的過程。父母不要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唯一,為了孩子,沒有自己的社會交往,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在乎自己是否快樂,是否幸福。這樣的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只能是壓力和相互之間的折磨,為什麼我們不選擇更好的方式呢?

父母對孩子生活的參與程度逐步遞減,角色範圍一點點縮小,這樣才能給孩子的生活騰挪出空間。在健全的母子關係中,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的調整。不懂得分離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結婚,也要努力保留住對孩子的控制。他們往往喜歡一邊事無鉅細地包辦,一邊抱怨孩子的無能。如果父母總是衝到孩子的前面題孩子擋風遮雨,孩子怎麼可能不自卑?怎麼可能增長自理的能力?怎麼能學會和別人打交道?孩子的內心會吶喊:你為什麼老是要衝到我前面?就像我的弟弟對媽媽說:“為什麼我總是錯的?您能讓我自己做一次主嗎?我要過自己的生活。”

作為父母給孩子的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後,都是應該是一個正面的形象。夫妻恩愛,幸福快樂,擁有穩定的事業,擁有自己的社會角色,在孩子眼睛裡你們是積極樂觀健康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當孩子已經過了需要父母照顧的年齡,我們就要懂得智慧的退出。


"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早晨在朋友圈發了一句,孩子想去日本的小想法。我媽媽沒過2分鐘就留言了:“你要去日本啊,我也去,帶我一塊去。”我暗自笑她,回覆:“還沒決定呢,去玩一定帶你的。”看到媽媽現在可愛的樣子,我覺得特別的開心。以前的媽媽可不是這個樣子的。

媽媽是個傳統的好女人,習慣了把孩子和家,按照她的想法照顧的妥妥帖帖,尤其在弟弟出生後,也是從小一直照顧到大,而無論是從學業和還是工作,都安排的一帆風順,但是弟弟的性格卻一直很叛逆,而且對外的社交關係也不是很好,媽媽很擔心他工作上會遇到問題。在弟弟實習入職的前夕,我和媽媽談了很久:“您對他的管理太多了,吃飯就差餵了,他已經20多了,自理能力還這麼差,情緒管理還不能自我控制,這是個大麻煩,如果您放心,我決定讓他離開家,在入職之前在外面自己出去打工生活幾個月。”面對叛逆自己又無能為力的弟弟,媽媽第一次妥協了。

我給弟弟在外找了房子,是和大學生合租的,為了讓他能夠有一個社交的小環境。我又託朋友給他安排了一份短期的工作,帶他去熟悉了地址以及回住處的路線以後,我給他留了幾百塊錢,告訴他:“你這麼大了,可以自己安排好生活和工作,雖然我離你不遠,但是你不能住在我家裡,一切都要自己去面對和解決,我每週來看你,有事情打電話。”然後我留下弟弟就走了。

雖然我也有諸多的不放心,但是事實證明我是對的。朋友經常會打電話跟我反饋弟弟的情況,剛開始是說弟弟不怎麼與人交流,於是我讓朋友安排上門尋訪客戶的工作給他,讓他鍛鍊與人交往和交談。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就告訴我,弟弟已經和同事交朋友了,大家經常一起吃飯,也愛說愛笑了,對交代的工作也非常的認真負責,客戶都反應弟弟的態度很好,就是還有些靦腆。

經過半年的離家生活,弟弟馬上要去分配的單位上班了,於是回到了家。媽媽跟我說:“他回來變了一個人似的,沒那麼愛發脾氣了,也知道省錢過日子了,自己的東西也收拾的井井有條的,還會自己做飯了。”我開心的和媽媽說:“您知道嗎,這些事情他其實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應該就學會了,但是就是您管的太多,照顧的太周到,讓他變得像個“廢物”一樣。他馬上就工作了,我覺得他現在的表現已經像一個20多歲的人了,您也要變變自己的方式了。”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弟弟終於順利的去工作了,媽媽也沒有那麼忙碌了。但是習慣了操心的媽媽,在弟弟結婚後似乎又忙碌了起來。

有一天媽媽打來電話哭著說:“哎呀,你弟弟和弟媳鬧意見了,兩個人要分開。我跟你弟弟說了幾句,他又鬧情緒了。”於是我告訴她:“夫妻兩個人的事情,做媽媽的一定不要多管。他們都是成人了,明白怎麼處理自己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點到即止。”

說完這些,我又和媽媽嘮叨起來:“他們結婚了,喜歡不喜歡來你這裡吃飯,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你不要每天他們休息的時候打電話過去叫,也許他們喜歡自己也做做飯吃。你手裡有他們家的鑰匙,也不要把那裡當成你自己的家,每次要去,一定要打電話詢問後,再登門拜訪。你不要每次過去,都給他們打掃衛生,弄得他們兩個很尷尬,他們也需要自己有家的意識,自己來給家增添一份樂趣,倆人一起打掃衛生還增進感情呢。”

媽媽聽我說完,委屈的說:“我這麼受累辛苦,我還不討好了。”

我一針見血地說:不願意與孩子分離的父母,與其說您是愛他,不如說您想對他們全面把控,這麼做會讓他們對自己的滿意度降低,覺得自己很無用,如果他們兩個人都為家著想和忙碌,哪還有心情和時間吵架。您知道嗎?媽媽的愛的真正本質是關心他的成長,也就是說,您必須希望和支持與他的一個“分離“。

媽媽說:“你說的其實還挺對的。”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我告訴媽媽:“你看我爸爸多開心,有時間多跟我爸爸一起出門去攝影採風吧,趁現在還不算老,多走走,多玩玩,開心最重要。”

北大才女趙婕說過這樣一段話:“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自從媽媽聽從了我的意見,經常出門去和我爸爸旅遊以後,她自己的幸福感也是越來越多了。不僅增進了老夫妻的感情,也讓開闊了眼界,每次回來的新鮮事兒總是親戚們的聊天話題。弟弟和弟媳,還給媽媽配備了智能手機,教她把旅遊的照片發朋友圈分享給大家,每次弟弟和弟媳來家裡吃飯,也都是開開心心的。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我們養育孩子的過程是:付出和欣賞的過程。父母不要把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唯一,為了孩子,沒有自己的社會交往,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不在乎自己是否快樂,是否幸福。這樣的教育,給孩子帶來的只能是壓力和相互之間的折磨,為什麼我們不選擇更好的方式呢?

父母對孩子生活的參與程度逐步遞減,角色範圍一點點縮小,這樣才能給孩子的生活騰挪出空間。在健全的母子關係中,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的調整。不懂得分離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結婚,也要努力保留住對孩子的控制。他們往往喜歡一邊事無鉅細地包辦,一邊抱怨孩子的無能。如果父母總是衝到孩子的前面題孩子擋風遮雨,孩子怎麼可能不自卑?怎麼可能增長自理的能力?怎麼能學會和別人打交道?孩子的內心會吶喊:你為什麼老是要衝到我前面?就像我的弟弟對媽媽說:“為什麼我總是錯的?您能讓我自己做一次主嗎?我要過自己的生活。”

作為父母給孩子的無論是小時候,還是長大後,都是應該是一個正面的形象。夫妻恩愛,幸福快樂,擁有穩定的事業,擁有自己的社會角色,在孩子眼睛裡你們是積極樂觀健康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當孩子已經過了需要父母照顧的年齡,我們就要懂得智慧的退出。


只有媽媽“得體”的退出你的生活,你才能夠長大


當孩子出生,他在你身邊的每天,都是你手心裡的寶。就算有一天他離家很遠,最牽掛他的也永遠是父母。我們雖然愛孩子,但過度的疼愛往往讓他們的成長缺失了空間,我們要放開心胸,智慧引導,讓孩子自己在生活的舞臺上成為主角,因為未來的天地都是他們的,我們得體的退出,他們才能優秀的展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