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先從認識情緒開始【經驗乾貨】

不完美媽媽 文章 玩具 發現佩奇 頭腦特工隊 小步北京市運營中心 2019-05-08

成功的20%靠智商,80%靠情商”“情商決定成功,智商決定不敗”

——馬雲說

當以上兩句“大佬雞湯”,出現在我媽的朋友圈時,我感覺情商的重要性認識的普及度,已經不用強調了。

這就給很多父母傳遞了壓力,“萬一我孩子情商低怎麼辦?”,又沒有“情商補習班”可以上。關於孩子情商教育網上眾說紛雲,有的說“要給孩子足夠的愛”,有的說“要給孩子獨立承擔情緒處理的機會”,理解下來,發現根本沒法實際操作。當看到俞敏洪寫的《父母的情商影響孩子一輩子》,這難道是讓我們認命嗎?

在研究了婚姻教皇約翰哥特曼的理論,以及正面管教的一些方法後,我發現孩子情商的培養,很重要的部分是對“情緒”管理的訓練,而這種情緒訓練,又來源於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很容易被家長忽視。

這篇文章從“情緒認知”入手,給大家解決一些普遍的認識誤區,並提供一些實操的方法。

我把這些方法也在我女兒的身上實踐,自己也受益匪淺。

邁出通往高情商的第一步:認識情緒

學習、理解、並實踐

認識情緒第一步:根本不存在“負面”情緒

先顛覆一下大家的認知,我們一直以為“憤怒是不好的,嫉妒是不好的”,這是我們大部分人對情緒的定義。

情緒是沒有“負面”的,”負面“的是你處理情緒的行為

這是一個很多中國家庭都存在的問題,當我們把一些情緒歸類成“負面”的時候,就表示你對這種情緒有排斥,接受度較低,好像躲著一個不好的東西一樣,恐怕它出現。

所以我經常有看到,孩子摔了一跤,媽媽說不疼不疼!孩子哭了,家長說不難過不難過!這種“謊言”似的哄娃話術。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先從認識情緒開始【經驗乾貨】

我女兒兩歲時,每次她不想讓我上班,就會哭鬧,這時候她奶奶跑過來,用玩具吸引他注意力,或者拖著我女兒臉蛋說:“讓奶奶看看,寶貝的笑臉哪兒去啦?”,這種方法看似暫時解決了問題,實際上是讓孩子壓抑了、否定了孩子的情緒,這等於給了孩子一種解釋:“原來我不應該難過”,久而久之,孩子很容易不在相信自己內心的感受,自尊感也會下降。

對情緒視而不見,維持表面的和諧,其實源於我們家長內心對負面情緒的排斥。

這時候應該怎麼處理呢?先認可她的情緒:“爸爸知道你很想念爸爸對不對?”,這時候她如果大哭就讓她哭一會兒,抱一會兒她,然後繼續和她說:“你知道,如果爸爸不去的話,公司裡的叔叔阿姨就會很怪爸爸,你也不想他們生爸爸的氣對嗎?這個週末爸爸就可以陪你了,咱們要不要討論一下,週末去哪兒玩兒的問題?”

每種情緒都有正面意義

PS:我很喜歡一個美國的動畫片,叫《頭腦特工隊》,把大腦裡的開心、悲傷、憤怒等五個情緒,變成五個住在腦子裡的小人,然後,那個叫悲傷的小人是最不受待見的,連它自己都覺得不該存在,而到最後,卻是悲傷拯救了主人的情緒獲得了快樂。

悲傷這個被認為“負面”的情緒,都有其存在的正面意義。

2 認知情緒第二步:抓住機會,給孩子的情緒貼上標籤

負面情緒分很多種,但是小孩子是分不清的,什麼是嫉妒,什麼是委屈,什麼是憤怒,當你問他們為什麼不高興,往往是說不出來的,這是需要靠大人來教的,就好像認字一樣。那什麼才是教授的最好的時機呢?當然是孩子情緒正在發生的時候。

先肯定情緒,再找方法解決

我的小侄子,在她妹妹的生日宴會上大吵大鬧,因為沒有他的禮物,他爸爸覺得很沒面子,和他說:“因為你的生日還沒到,你過生日的時候不就有了嘛”,這是大部分家長的處理方式。我很理解家長們覺得自己的孩子在別人的生日宴會上吵鬧,是很不體面的表現,所以急於糾正。但是,雖然爸爸解釋了這個事情的客觀原因,但孩子會理解成:“我不應該出現這種情緒”。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先從認識情緒開始【經驗乾貨】

這時應該怎麼做呢?爸爸可以這樣說:“我知道妹妹收到禮物,讓你感覺很嫉妒,所以非常不開心,爸爸也有過這種時候,這很正常。”,告訴孩子這種情緒就叫嫉妒,而且是可以理解的事。然後再引導孩子解決:“但這是妹妹的生日,咱們是不是應該表現的大方一點呢?”,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感知到情緒,本身就是安撫

有趣的是,讓孩子認知到自己的情緒,這個行為本身,就能有安撫的作用,這個對我們成年人也通用。我們人類有情緒的時候是調用右腦,而思考這種情緒的時候,是調用左腦的理性思維,理性思維啟動時,情緒腦就消停了,這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下次你生氣的時候,可以試試看 。

3 認知情緒第三步:教孩子如何表達情緒

我見過很多孩子有情緒的時候,會哭、會大喊、會沉默。表達情緒就像說話一樣,都需要學習,而家長在其中起到重要的示範作用。

家長自己要善於表達情緒

一個可以參考的句式是:“當***發生時候,我感到很***,我希望你可以***”。

孩子平時放學是6點,今天因為玩兒瘋了,8點才到家,爸爸說:“你比平時晚了倆小時,讓我感到非常擔心,你回來了我就放心了,但是想到你玩這麼晚,我又非常生氣,我希望你以後玩兒也要又個度,如果要晚回家,也要提前和家裡人說一聲”。

有些家長會直接指責:“說!你幹嘛去了?”,沒有將自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而是直接讓孩子體會到情緒產生的結果,這和孩子委屈了就摔東西有什麼區別呢?

不要用質問的方式去引導,要直接說出來

我女兒有一天把家裡的花瓶打碎了,被我後看到,我女兒很緊張,這時候千萬不要說“誰吧花瓶打碎啦?”,這感覺像是在等著孩子撒謊,要直接告訴她“我知道你把花瓶打碎了,你現在感到很擔心,怕爸爸說你對不對?”,鼓勵女兒表達出來,然後說:“爸爸也很難過,因為爸爸真的很喜歡這個花瓶,我們可不可以商量一下,今後如何做到小心,才能不再打碎花瓶?”,這個過程,把雙方的情緒都表達出來,並把最終的討論進程,指向瞭解決方案。

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情緒環境

你需要審視你的家庭環境,是否可以包容情緒的發生?當情緒來的時,你是緊張?逃避?壓抑?還是故意忽略?如果你想給孩子一個培養高情商的環境,那麼就讓孩子感受到,表達情緒是安全的、是被接納的、不會受到指責的,這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塑造一個鼓勵情緒表達的環境。

我女兒生氣的時候,可以衝我大喊“爸爸你為什麼不陪我,我非常生氣!“,我反倒是為她能順暢的表達情緒而感到高興,首先她識別並正視了自己的情緒,並直接與我“討論”(暫且叫激烈討論吧),而並沒有選擇哭鬧或沉默的非理性手段。其次,她的情緒總是被接納,所以她可以安全的說出來。再者,把情緒說出來,就是走向解決的前提。

我們可以把每一次的情緒發生,當做學習的機會吧。

4 認知情緒的祕密武器:音樂

當然,教孩子對情緒的認知,也不需要非等情緒爆發的時候再訓練了,音樂就是孩子很好的工具。

我目前擔任一檔音樂早教產品的的製作人,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的體會到,音樂中的情緒豐富度,是孩子現實生活中很難接觸到的,而孩子天然的感受力,是完全能感受到,他只是不能解釋,所以音樂就解釋給孩子,這是一種什麼情緒。

比如說,我們做了月光一首曲子,他是描繪那種月光照在湖面上的感覺,非常的優美,其中有一個創作遊戲,就是用家裡找一個盛水的容器,然後找一些葉子和花瓣,在水上做了一幅畫,這就是湖面。 孩子就開始結合想想開始玩兒。仍石子啊,就會有漣漪激起來,然後關上房間的燈,打開一隻手店,照射在水面上,讓水面的光影,反射到牆壁上。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先從認識情緒開始【經驗乾貨】

波光盪漾,光影也跟著盪漾,你的手攪動著水,就好像在湖面上彈奏一樣。當時測試這個遊戲的時候,我們都感覺很棒,此時音樂的表達和感受統一的。然後你告訴孩子,這個就就是月光迷離,這個就是朦朧。而平時,是沒有機會解釋這麼複雜的情緒的。 孩子在哪兒玩的也特別開心,在月光裡起舞,動作優美。

還有一個例子,是我們做一首曲子《雨滴》,連續的鋼琴,就像是雨滴一直在下,很悲傷的情緒。我們用一個紙杯,下面扎一個孔,然後把彩色的顏料倒進去,這樣就有了一個可以下雨的“雨滴”,在家裡找一張大一點的畫布,讓孩子拿著“雨滴“在畫布上作畫。

有個孩子在遊戲中跟我說:雲彩哭了。我問:那為什麼是彩色的?孩子說:因為彩虹也哭了。我跟她說,這種感覺叫悲傷。

這讓我很驚喜,這種情緒是他自己感受出來的,而音樂做了很好的傳遞

可以點擊鏈接直接購買~~

http://s.xiaobu121.com/s/bGp1P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