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

在《媽媽是超人》的第三季中,有一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先導片中,編導提問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安迪,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難過嗎?”

"

在《媽媽是超人》的第三季中,有一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先導片中,編導提問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安迪,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難過嗎?”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安迪的表情明顯有一秒鐘的停頓,接著掛上讓人心疼的笑容:“不會,因為我已經習慣了。”

這個回答,讓看到視頻的黃聖依當場淚奔。

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是每個孩子不算太高的心理訴求。

而故作堅強,都是孤獨長出的鎧甲。

01

佳佳上幼兒園大班,回家以後,她高興地跟媽媽講幼兒園裡發生的有趣的事。

佳佳的媽媽一邊想著白天沒有做完的工作,一邊給花草澆水。

佳佳說:“媽媽,你聽我說啊。”

媽媽說:“我聽著呢,幹活兒也不影響聽你說話。”

佳佳看到媽媽注意力並沒在自己這裡,傷心地說:“媽媽你根本就不喜歡我。”

"

在《媽媽是超人》的第三季中,有一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先導片中,編導提問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安迪,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難過嗎?”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安迪的表情明顯有一秒鐘的停頓,接著掛上讓人心疼的笑容:“不會,因為我已經習慣了。”

這個回答,讓看到視頻的黃聖依當場淚奔。

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是每個孩子不算太高的心理訴求。

而故作堅強,都是孤獨長出的鎧甲。

01

佳佳上幼兒園大班,回家以後,她高興地跟媽媽講幼兒園裡發生的有趣的事。

佳佳的媽媽一邊想著白天沒有做完的工作,一邊給花草澆水。

佳佳說:“媽媽,你聽我說啊。”

媽媽說:“我聽著呢,幹活兒也不影響聽你說話。”

佳佳看到媽媽注意力並沒在自己這裡,傷心地說:“媽媽你根本就不喜歡我。”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是啊,孩子一天見不到家長,回家以後,急於找一個聽眾,講一下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

這個要求本來不難滿足。可是對於有些家長來說,卻忽視了孩子內心這個小小的需求,給孩子造成了心靈的傷害。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適用於對父母、愛人,同樣適用於對孩子。

或許,有些人理解的陪伴,就是陪在身邊。對於孩子來說,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02

小孩子都會撒嬌,都需要父母的疼愛,有父母在身旁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心裡有啥天真的想法可以對父母說,犯了錯也有父母幫助糾正。

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因為是隔代,難免精力不支,難免溺愛。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得不到及時糾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在《媽媽是超人》的第三季中,有一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先導片中,編導提問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安迪,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難過嗎?”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安迪的表情明顯有一秒鐘的停頓,接著掛上讓人心疼的笑容:“不會,因為我已經習慣了。”

這個回答,讓看到視頻的黃聖依當場淚奔。

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是每個孩子不算太高的心理訴求。

而故作堅強,都是孤獨長出的鎧甲。

01

佳佳上幼兒園大班,回家以後,她高興地跟媽媽講幼兒園裡發生的有趣的事。

佳佳的媽媽一邊想著白天沒有做完的工作,一邊給花草澆水。

佳佳說:“媽媽,你聽我說啊。”

媽媽說:“我聽著呢,幹活兒也不影響聽你說話。”

佳佳看到媽媽注意力並沒在自己這裡,傷心地說:“媽媽你根本就不喜歡我。”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是啊,孩子一天見不到家長,回家以後,急於找一個聽眾,講一下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

這個要求本來不難滿足。可是對於有些家長來說,卻忽視了孩子內心這個小小的需求,給孩子造成了心靈的傷害。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適用於對父母、愛人,同樣適用於對孩子。

或許,有些人理解的陪伴,就是陪在身邊。對於孩子來說,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02

小孩子都會撒嬌,都需要父母的疼愛,有父母在身旁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心裡有啥天真的想法可以對父母說,犯了錯也有父母幫助糾正。

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因為是隔代,難免精力不支,難免溺愛。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得不到及時糾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以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標題為《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的漫畫。

孩子說,媽媽,你每天早上醒來,第一眼看手機,晚上睡覺前,最後一眼也是在看手機。

我跟你說話,你在看手機;我想聽你講故事,你眼睛還盯著手機……

媽媽,你看手機的時候比看我的時間長。

讓我變成你的手機吧。那樣的話,媽媽就可以經常看看我了。

這個漫畫很扎心。孩子是多麼渴望我們能真正把關注的眼光放在他們身上。

03

父母陪伴的時候,如果不能做到用心陪伴,孩子心裡有委屈沒人傾訴,想撒嬌也沒對象,感受不到最真的關懷。

長期如此,就會促使孩子在心理上早熟,失去應有的童真,形成孤僻的性格,甚至性格扭曲。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名著《人間失格》裡的葉藏,從小雖然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大家庭裡,每天跟父母朝夕相處,但是父母並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

在《媽媽是超人》的第三季中,有一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先導片中,編導提問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安迪,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難過嗎?”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安迪的表情明顯有一秒鐘的停頓,接著掛上讓人心疼的笑容:“不會,因為我已經習慣了。”

這個回答,讓看到視頻的黃聖依當場淚奔。

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是每個孩子不算太高的心理訴求。

而故作堅強,都是孤獨長出的鎧甲。

01

佳佳上幼兒園大班,回家以後,她高興地跟媽媽講幼兒園裡發生的有趣的事。

佳佳的媽媽一邊想著白天沒有做完的工作,一邊給花草澆水。

佳佳說:“媽媽,你聽我說啊。”

媽媽說:“我聽著呢,幹活兒也不影響聽你說話。”

佳佳看到媽媽注意力並沒在自己這裡,傷心地說:“媽媽你根本就不喜歡我。”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是啊,孩子一天見不到家長,回家以後,急於找一個聽眾,講一下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

這個要求本來不難滿足。可是對於有些家長來說,卻忽視了孩子內心這個小小的需求,給孩子造成了心靈的傷害。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適用於對父母、愛人,同樣適用於對孩子。

或許,有些人理解的陪伴,就是陪在身邊。對於孩子來說,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02

小孩子都會撒嬌,都需要父母的疼愛,有父母在身旁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心裡有啥天真的想法可以對父母說,犯了錯也有父母幫助糾正。

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因為是隔代,難免精力不支,難免溺愛。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得不到及時糾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以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標題為《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的漫畫。

孩子說,媽媽,你每天早上醒來,第一眼看手機,晚上睡覺前,最後一眼也是在看手機。

我跟你說話,你在看手機;我想聽你講故事,你眼睛還盯著手機……

媽媽,你看手機的時候比看我的時間長。

讓我變成你的手機吧。那樣的話,媽媽就可以經常看看我了。

這個漫畫很扎心。孩子是多麼渴望我們能真正把關注的眼光放在他們身上。

03

父母陪伴的時候,如果不能做到用心陪伴,孩子心裡有委屈沒人傾訴,想撒嬌也沒對象,感受不到最真的關懷。

長期如此,就會促使孩子在心理上早熟,失去應有的童真,形成孤僻的性格,甚至性格扭曲。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名著《人間失格》裡的葉藏,從小雖然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大家庭裡,每天跟父母朝夕相處,但是父母並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葉藏發現自己賣醜能得到父母的注意時,就想方設法討好父母。

後來上了學,他為了取悅同學,裝作摔跤,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來引起別人的注意。葉藏因此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他懦弱、墜落。妻子被人非禮,他視而不見,選擇了逃避。後來他覺得“人間不值得”,覺得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從而選擇自殺。

事實上,作者太宰治寫下這部作品以後不久,也自殺了。

另外,父母不陪伴孩子,不關注孩子,會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會認為父母和陌生人沒區別,甚至會對父母產生怨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裡面的季楊楊,就是因為從小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從而跟父母疏遠,而這種疏離很難拉近。

還有,好多孩子從小的意識是“非黑即白”的。他們認為,父母對自己好,認真地陪伴自己,是因為他做得好。否則,他就認為父母不愛自己,進而對自己產生懷疑。時間長了,孩子會缺乏應有的自信。以後遇事也會優柔寡斷,甚至缺乏必要的擔當。

有人說,好的童年可以療愈一生,壞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

一個缺愛的童年,或許需要孩子終其一生去尋求關心和愛來填補。

而有的孩子,則通過傷害自己來吸引別人的目光。表現形式不同,但是,童年留在心裡的烙印是無法抹除的。

04

要想孩子沒有心理陰影,父母就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什麼叫高質量的陪伴呢?

"

在《媽媽是超人》的第三季中,有一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先導片中,編導提問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安迪,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難過嗎?”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安迪的表情明顯有一秒鐘的停頓,接著掛上讓人心疼的笑容:“不會,因為我已經習慣了。”

這個回答,讓看到視頻的黃聖依當場淚奔。

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是每個孩子不算太高的心理訴求。

而故作堅強,都是孤獨長出的鎧甲。

01

佳佳上幼兒園大班,回家以後,她高興地跟媽媽講幼兒園裡發生的有趣的事。

佳佳的媽媽一邊想著白天沒有做完的工作,一邊給花草澆水。

佳佳說:“媽媽,你聽我說啊。”

媽媽說:“我聽著呢,幹活兒也不影響聽你說話。”

佳佳看到媽媽注意力並沒在自己這裡,傷心地說:“媽媽你根本就不喜歡我。”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是啊,孩子一天見不到家長,回家以後,急於找一個聽眾,講一下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

這個要求本來不難滿足。可是對於有些家長來說,卻忽視了孩子內心這個小小的需求,給孩子造成了心靈的傷害。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適用於對父母、愛人,同樣適用於對孩子。

或許,有些人理解的陪伴,就是陪在身邊。對於孩子來說,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02

小孩子都會撒嬌,都需要父母的疼愛,有父母在身旁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心裡有啥天真的想法可以對父母說,犯了錯也有父母幫助糾正。

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因為是隔代,難免精力不支,難免溺愛。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得不到及時糾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以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標題為《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的漫畫。

孩子說,媽媽,你每天早上醒來,第一眼看手機,晚上睡覺前,最後一眼也是在看手機。

我跟你說話,你在看手機;我想聽你講故事,你眼睛還盯著手機……

媽媽,你看手機的時候比看我的時間長。

讓我變成你的手機吧。那樣的話,媽媽就可以經常看看我了。

這個漫畫很扎心。孩子是多麼渴望我們能真正把關注的眼光放在他們身上。

03

父母陪伴的時候,如果不能做到用心陪伴,孩子心裡有委屈沒人傾訴,想撒嬌也沒對象,感受不到最真的關懷。

長期如此,就會促使孩子在心理上早熟,失去應有的童真,形成孤僻的性格,甚至性格扭曲。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名著《人間失格》裡的葉藏,從小雖然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大家庭裡,每天跟父母朝夕相處,但是父母並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葉藏發現自己賣醜能得到父母的注意時,就想方設法討好父母。

後來上了學,他為了取悅同學,裝作摔跤,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來引起別人的注意。葉藏因此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他懦弱、墜落。妻子被人非禮,他視而不見,選擇了逃避。後來他覺得“人間不值得”,覺得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從而選擇自殺。

事實上,作者太宰治寫下這部作品以後不久,也自殺了。

另外,父母不陪伴孩子,不關注孩子,會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會認為父母和陌生人沒區別,甚至會對父母產生怨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裡面的季楊楊,就是因為從小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從而跟父母疏遠,而這種疏離很難拉近。

還有,好多孩子從小的意識是“非黑即白”的。他們認為,父母對自己好,認真地陪伴自己,是因為他做得好。否則,他就認為父母不愛自己,進而對自己產生懷疑。時間長了,孩子會缺乏應有的自信。以後遇事也會優柔寡斷,甚至缺乏必要的擔當。

有人說,好的童年可以療愈一生,壞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

一個缺愛的童年,或許需要孩子終其一生去尋求關心和愛來填補。

而有的孩子,則通過傷害自己來吸引別人的目光。表現形式不同,但是,童年留在心裡的烙印是無法抹除的。

04

要想孩子沒有心理陰影,父母就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什麼叫高質量的陪伴呢?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 陪伴必須專心致致。

有的寶爸寶媽認為只要陪在孩子身邊了,就叫陪伴,其實不然。孩子是有鑑別能力的,你陪在孩子身邊,心不在焉的樣子,其實是一種敷衍。

陪伴孩子,就要放下手機,眼睛離開電視。專注地跟孩子一起,或者玩遊戲,或者一起看連環畫,或者聽孩子跟你碎碎念。

孩子可能對路邊的一片樹葉、一隻小蟲感興趣,你不妨停下來,不要催促,更不要不耐煩,你跟他一起觀察,一起探討。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形成對周邊世界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表達力。

而不要覺得一片樹葉、一隻小蟲有什麼好看的,粗暴地拉著他去看或者玩你認為有意義的東西。

  • 及時做出走心的迴應。

當孩子問你什麼問題,或者表達自己對某一件事情的感受的時候,要積極迴應。

孩子小的時候,極具想像力。女孩小麗把家裡的床單裹在身上,把媽媽的絲巾纏在頭上,咿咿呀呀跟著電視裡“唱戲”。還問媽媽:“媽媽,你看我像誰?”

媽媽看到電視里正在播放的戲曲《秦香蓮》,就說:“像秦香蓮。”

小麗高興地說:“媽媽,你真聰明!”

“媽媽,我長大了也要去唱戲。”

“好啊,那寶貝要好好吃飯,快點長大,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啦。”

  • 共度美好親子時光。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平時大人上班,孩子上學。一般可以在每天晚飯後,固定留出半個小時的親子時間,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陪著他一起說學校的事,玩遊戲、看書。大了以後,可以嘗試著讓他跟著自己一起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

"

在《媽媽是超人》的第三季中,有一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先導片中,編導提問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安迪,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難過嗎?”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安迪的表情明顯有一秒鐘的停頓,接著掛上讓人心疼的笑容:“不會,因為我已經習慣了。”

這個回答,讓看到視頻的黃聖依當場淚奔。

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是每個孩子不算太高的心理訴求。

而故作堅強,都是孤獨長出的鎧甲。

01

佳佳上幼兒園大班,回家以後,她高興地跟媽媽講幼兒園裡發生的有趣的事。

佳佳的媽媽一邊想著白天沒有做完的工作,一邊給花草澆水。

佳佳說:“媽媽,你聽我說啊。”

媽媽說:“我聽著呢,幹活兒也不影響聽你說話。”

佳佳看到媽媽注意力並沒在自己這裡,傷心地說:“媽媽你根本就不喜歡我。”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是啊,孩子一天見不到家長,回家以後,急於找一個聽眾,講一下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

這個要求本來不難滿足。可是對於有些家長來說,卻忽視了孩子內心這個小小的需求,給孩子造成了心靈的傷害。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適用於對父母、愛人,同樣適用於對孩子。

或許,有些人理解的陪伴,就是陪在身邊。對於孩子來說,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02

小孩子都會撒嬌,都需要父母的疼愛,有父母在身旁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心裡有啥天真的想法可以對父母說,犯了錯也有父母幫助糾正。

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因為是隔代,難免精力不支,難免溺愛。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得不到及時糾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以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標題為《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的漫畫。

孩子說,媽媽,你每天早上醒來,第一眼看手機,晚上睡覺前,最後一眼也是在看手機。

我跟你說話,你在看手機;我想聽你講故事,你眼睛還盯著手機……

媽媽,你看手機的時候比看我的時間長。

讓我變成你的手機吧。那樣的話,媽媽就可以經常看看我了。

這個漫畫很扎心。孩子是多麼渴望我們能真正把關注的眼光放在他們身上。

03

父母陪伴的時候,如果不能做到用心陪伴,孩子心裡有委屈沒人傾訴,想撒嬌也沒對象,感受不到最真的關懷。

長期如此,就會促使孩子在心理上早熟,失去應有的童真,形成孤僻的性格,甚至性格扭曲。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名著《人間失格》裡的葉藏,從小雖然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大家庭裡,每天跟父母朝夕相處,但是父母並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葉藏發現自己賣醜能得到父母的注意時,就想方設法討好父母。

後來上了學,他為了取悅同學,裝作摔跤,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來引起別人的注意。葉藏因此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他懦弱、墜落。妻子被人非禮,他視而不見,選擇了逃避。後來他覺得“人間不值得”,覺得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從而選擇自殺。

事實上,作者太宰治寫下這部作品以後不久,也自殺了。

另外,父母不陪伴孩子,不關注孩子,會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會認為父母和陌生人沒區別,甚至會對父母產生怨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裡面的季楊楊,就是因為從小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從而跟父母疏遠,而這種疏離很難拉近。

還有,好多孩子從小的意識是“非黑即白”的。他們認為,父母對自己好,認真地陪伴自己,是因為他做得好。否則,他就認為父母不愛自己,進而對自己產生懷疑。時間長了,孩子會缺乏應有的自信。以後遇事也會優柔寡斷,甚至缺乏必要的擔當。

有人說,好的童年可以療愈一生,壞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

一個缺愛的童年,或許需要孩子終其一生去尋求關心和愛來填補。

而有的孩子,則通過傷害自己來吸引別人的目光。表現形式不同,但是,童年留在心裡的烙印是無法抹除的。

04

要想孩子沒有心理陰影,父母就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什麼叫高質量的陪伴呢?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 陪伴必須專心致致。

有的寶爸寶媽認為只要陪在孩子身邊了,就叫陪伴,其實不然。孩子是有鑑別能力的,你陪在孩子身邊,心不在焉的樣子,其實是一種敷衍。

陪伴孩子,就要放下手機,眼睛離開電視。專注地跟孩子一起,或者玩遊戲,或者一起看連環畫,或者聽孩子跟你碎碎念。

孩子可能對路邊的一片樹葉、一隻小蟲感興趣,你不妨停下來,不要催促,更不要不耐煩,你跟他一起觀察,一起探討。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形成對周邊世界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表達力。

而不要覺得一片樹葉、一隻小蟲有什麼好看的,粗暴地拉著他去看或者玩你認為有意義的東西。

  • 及時做出走心的迴應。

當孩子問你什麼問題,或者表達自己對某一件事情的感受的時候,要積極迴應。

孩子小的時候,極具想像力。女孩小麗把家裡的床單裹在身上,把媽媽的絲巾纏在頭上,咿咿呀呀跟著電視裡“唱戲”。還問媽媽:“媽媽,你看我像誰?”

媽媽看到電視里正在播放的戲曲《秦香蓮》,就說:“像秦香蓮。”

小麗高興地說:“媽媽,你真聰明!”

“媽媽,我長大了也要去唱戲。”

“好啊,那寶貝要好好吃飯,快點長大,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啦。”

  • 共度美好親子時光。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平時大人上班,孩子上學。一般可以在每天晚飯後,固定留出半個小時的親子時間,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陪著他一起說學校的事,玩遊戲、看書。大了以後,可以嘗試著讓他跟著自己一起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在陪伴的過程中,既增加了親子關係,也培養了孩子勤勞的習慣。

讓他參與到家務中來,讓孩子知道一個家維持基本的整潔也是需要大人付出勞動的。進而培養他的感恩之心。

  • 此時無聲勝有聲。

楚桐的孩子小優,是個4歲的男孩。有一天,楚桐看到一本書上說要多陪陪孩子,下班以後,她看到被奶奶接回家的小優正一個人在玩玩具火車。

楚桐走過去,抱起小優說:“小優,媽媽好愛你。你正在幹什麼呢?”

小優一個人玩得正高興,見媽媽擋住了他的視線:“媽媽,你走開啊,我的火車被你擋住了。”

楚桐還在“關心”地問:“小優,今天上幼兒園怎麼樣?乖不乖?”

不勝其擾的孩子終於忍不住對媽媽發了一通脾氣,媽媽卻覺得孩子簡直不可理喻。

“這孩子,媽媽想陪你一會兒,你倒嫌棄我了。”

其實,楚桐的做法,不是關心,而是打擾,這是媽媽的補償心理在作怪。

當孩子需要你陪他玩的時候,要及時陪伴。如果孩子專注玩耍的時候,就不要去打擾他。

英國著名精神分析專家唐納德·溫尼科特十分稱許的“足夠好的媽媽”:當孩子需要時,給予足夠的陪伴和支持;當孩子不需要時,識趣地退場。

  • 不要缺席重要的日子。

孩子幼兒園、學校的運動會、家長會,要積極參加。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妻子米歇爾,也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工作再忙,每天都會接送孩子們上學。

奧巴馬還曾驕傲地說,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舉中,自己也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無論再怎麼忙碌,高質量的陪伴和溝通,才是幫助子女成長最好的方法。

如果孩子覺得很滿足,你也覺得很有趣,這便達到了高質量陪伴的標準。

"

在《媽媽是超人》的第三季中,有一個畫面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先導片中,編導提問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安迪,爸爸媽媽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難過嗎?”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安迪的表情明顯有一秒鐘的停頓,接著掛上讓人心疼的笑容:“不會,因為我已經習慣了。”

這個回答,讓看到視頻的黃聖依當場淚奔。

有爸爸媽媽陪在身邊,是每個孩子不算太高的心理訴求。

而故作堅強,都是孤獨長出的鎧甲。

01

佳佳上幼兒園大班,回家以後,她高興地跟媽媽講幼兒園裡發生的有趣的事。

佳佳的媽媽一邊想著白天沒有做完的工作,一邊給花草澆水。

佳佳說:“媽媽,你聽我說啊。”

媽媽說:“我聽著呢,幹活兒也不影響聽你說話。”

佳佳看到媽媽注意力並沒在自己這裡,傷心地說:“媽媽你根本就不喜歡我。”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是啊,孩子一天見不到家長,回家以後,急於找一個聽眾,講一下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

這個要求本來不難滿足。可是對於有些家長來說,卻忽視了孩子內心這個小小的需求,給孩子造成了心靈的傷害。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這句話適用於對父母、愛人,同樣適用於對孩子。

或許,有些人理解的陪伴,就是陪在身邊。對於孩子來說,高質量的陪伴才是真正的陪伴。

02

小孩子都會撒嬌,都需要父母的疼愛,有父母在身旁會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心裡有啥天真的想法可以對父母說,犯了錯也有父母幫助糾正。

爺爺奶奶或者姥爺姥姥因為是隔代,難免精力不支,難免溺愛。孩子的一些壞習慣得不到及時糾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以前在網上看到一個標題為《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的漫畫。

孩子說,媽媽,你每天早上醒來,第一眼看手機,晚上睡覺前,最後一眼也是在看手機。

我跟你說話,你在看手機;我想聽你講故事,你眼睛還盯著手機……

媽媽,你看手機的時候比看我的時間長。

讓我變成你的手機吧。那樣的話,媽媽就可以經常看看我了。

這個漫畫很扎心。孩子是多麼渴望我們能真正把關注的眼光放在他們身上。

03

父母陪伴的時候,如果不能做到用心陪伴,孩子心裡有委屈沒人傾訴,想撒嬌也沒對象,感受不到最真的關懷。

長期如此,就會促使孩子在心理上早熟,失去應有的童真,形成孤僻的性格,甚至性格扭曲。

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名著《人間失格》裡的葉藏,從小雖然生活在一個富裕的大家庭裡,每天跟父母朝夕相處,但是父母並沒有真正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葉藏發現自己賣醜能得到父母的注意時,就想方設法討好父母。

後來上了學,他為了取悅同學,裝作摔跤,不惜傷害自己的身體來引起別人的注意。葉藏因此養成了討好型人格。

他懦弱、墜落。妻子被人非禮,他視而不見,選擇了逃避。後來他覺得“人間不值得”,覺得自己失去了做人的資格,從而選擇自殺。

事實上,作者太宰治寫下這部作品以後不久,也自殺了。

另外,父母不陪伴孩子,不關注孩子,會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會認為父母和陌生人沒區別,甚至會對父母產生怨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裡面的季楊楊,就是因為從小失去了父母的陪伴,從而跟父母疏遠,而這種疏離很難拉近。

還有,好多孩子從小的意識是“非黑即白”的。他們認為,父母對自己好,認真地陪伴自己,是因為他做得好。否則,他就認為父母不愛自己,進而對自己產生懷疑。時間長了,孩子會缺乏應有的自信。以後遇事也會優柔寡斷,甚至缺乏必要的擔當。

有人說,好的童年可以療愈一生,壞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

一個缺愛的童年,或許需要孩子終其一生去尋求關心和愛來填補。

而有的孩子,則通過傷害自己來吸引別人的目光。表現形式不同,但是,童年留在心裡的烙印是無法抹除的。

04

要想孩子沒有心理陰影,父母就要做到高質量的陪伴。

什麼叫高質量的陪伴呢?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 陪伴必須專心致致。

有的寶爸寶媽認為只要陪在孩子身邊了,就叫陪伴,其實不然。孩子是有鑑別能力的,你陪在孩子身邊,心不在焉的樣子,其實是一種敷衍。

陪伴孩子,就要放下手機,眼睛離開電視。專注地跟孩子一起,或者玩遊戲,或者一起看連環畫,或者聽孩子跟你碎碎念。

孩子可能對路邊的一片樹葉、一隻小蟲感興趣,你不妨停下來,不要催促,更不要不耐煩,你跟他一起觀察,一起探討。

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形成對周邊世界的觀察力、想像力和表達力。

而不要覺得一片樹葉、一隻小蟲有什麼好看的,粗暴地拉著他去看或者玩你認為有意義的東西。

  • 及時做出走心的迴應。

當孩子問你什麼問題,或者表達自己對某一件事情的感受的時候,要積極迴應。

孩子小的時候,極具想像力。女孩小麗把家裡的床單裹在身上,把媽媽的絲巾纏在頭上,咿咿呀呀跟著電視裡“唱戲”。還問媽媽:“媽媽,你看我像誰?”

媽媽看到電視里正在播放的戲曲《秦香蓮》,就說:“像秦香蓮。”

小麗高興地說:“媽媽,你真聰明!”

“媽媽,我長大了也要去唱戲。”

“好啊,那寶貝要好好吃飯,快點長大,可以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啦。”

  • 共度美好親子時光。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平時大人上班,孩子上學。一般可以在每天晚飯後,固定留出半個小時的親子時間,孩子小的時候,可以陪著他一起說學校的事,玩遊戲、看書。大了以後,可以嘗試著讓他跟著自己一起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在陪伴的過程中,既增加了親子關係,也培養了孩子勤勞的習慣。

讓他參與到家務中來,讓孩子知道一個家維持基本的整潔也是需要大人付出勞動的。進而培養他的感恩之心。

  • 此時無聲勝有聲。

楚桐的孩子小優,是個4歲的男孩。有一天,楚桐看到一本書上說要多陪陪孩子,下班以後,她看到被奶奶接回家的小優正一個人在玩玩具火車。

楚桐走過去,抱起小優說:“小優,媽媽好愛你。你正在幹什麼呢?”

小優一個人玩得正高興,見媽媽擋住了他的視線:“媽媽,你走開啊,我的火車被你擋住了。”

楚桐還在“關心”地問:“小優,今天上幼兒園怎麼樣?乖不乖?”

不勝其擾的孩子終於忍不住對媽媽發了一通脾氣,媽媽卻覺得孩子簡直不可理喻。

“這孩子,媽媽想陪你一會兒,你倒嫌棄我了。”

其實,楚桐的做法,不是關心,而是打擾,這是媽媽的補償心理在作怪。

當孩子需要你陪他玩的時候,要及時陪伴。如果孩子專注玩耍的時候,就不要去打擾他。

英國著名精神分析專家唐納德·溫尼科特十分稱許的“足夠好的媽媽”:當孩子需要時,給予足夠的陪伴和支持;當孩子不需要時,識趣地退場。

  • 不要缺席重要的日子。

孩子幼兒園、學校的運動會、家長會,要積極參加。

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妻子米歇爾,也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工作再忙,每天都會接送孩子們上學。

奧巴馬還曾驕傲地說,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舉中,自己也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無論再怎麼忙碌,高質量的陪伴和溝通,才是幫助子女成長最好的方法。

如果孩子覺得很滿足,你也覺得很有趣,這便達到了高質量陪伴的標準。

“媽媽,我想變成你的手機”

你的陪伴,像一滴滴春雨,會滋潤孩子細小的心田,讓他們知道父母一直在深深地愛著他們;

讓他們的童年多姿多彩,有許多美好的回憶;

讓他們內心豐盈,懂得愛與被愛;

讓他們在與我們漸行漸遠中,有奮鬥和追逐理想的底氣。


作者簡介:秋踏梧桐2018,曾做過教書匠,現為傳統媒體人。願意用一顆淳樸的心,寫暖心的文字。願意邂逅更多有香氣的靈魂!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