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拿功利“空頭支票”消費童心

不完美媽媽 跳槽那些事兒 週末綜藝指南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 2019-06-16
別拿功利“空頭支票”消費童心

“摘星星” 王恆/漫畫

一次面試花費數千元,往返某外省市電視臺排練請假一個月,參加一次演出耗資數萬元。女孩欣欣的家長為其參加面試更是花費超過10萬元。隨著各類綜藝娛樂節目的熱播,越來越多的小演員、小主持人進入大眾視野,與之相伴“生長”的,是長期魚龍混雜的“童星經紀公司”。法官、律師建議家長“認清現實”。(6月13日《中國青年報》)

事實上,一些影視臺和“造星公司”並不是真正為兒童的未來考慮,更多的是出於為自身利益考量。很多兒童選秀節目其初衷並不是為了豐富兒童的生活、給予兒童自我成長的舞臺,而是收視率、利益牟取和造星神話綜合驅動下的成人利潤盛宴。

值得深思的是,一些孩子的父母竟然成為消費童真、娛樂童年的急先鋒。在多數“造星”選秀之類的節目中,孩子們遊戲般的競爭,演繹成了父母之間名與利的拼鬥,從家庭成員的支持演化成了地區間的“刷票”競爭。臺上的孩子成了為對壘利益集團鬥智鬥勇的棋子,越來越多的本不該屬於孩子空間的“美麗”妖魔,就這樣佔據了他們的生活。 “造星” “選秀”逐漸成為家長們為孩子鋪就通向成功的階梯,而背後呈現的卻是家長們自己對榮譽和利益的渴望與滿足。尤其是“造星”“選秀”已經成為利益集團收益的保證,背後折射出的是社會人性的淡薄與金錢至上理念的凸顯。“選秀”成為平凡家庭兒童受到眾人關注的另類方式,背後流露的是人類心靈的浮躁與社會道德的缺失。

純真是兒童最寶貴的財富,童心是孩子人生的本色和底色。社會各界需要有一種敬畏童真的心態,珍視童年期對於兒童生命歷程的意義,別隻是為了滿足影視部門利益、家長自己的虛幻夢想和成就感,讓無謂的功利性“空頭支票”兌換童真、消費童心。要給兒童以人權意義上的基本尊重,還童年一個自然成長的狀態,寧可少造一些拔苗助長的“童星”,也要多留給孩子們一些“童心”。畢竟人生不會擁有兩次童年,童心一旦遺失便再也難以找回來了。

舒愛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