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一定要“虛偽”'

不完美媽媽 小錢愛讀書 2019-08-30
"

你明明心裡不喜歡這個同事,但是表面上還會和她打招呼問好;

當大家興沖沖地討論某個明星是怎麼帥的時候,儘管你明明覺得這個明星長得很普通,也會表現出很喜歡的樣子,只為參與到大家的聊天中;

當你的上司給了你太多工作,你明明深感不滿,表面上卻會欣然接受,並假裝高興地向上司表示:“ 保證好好完成任務。”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迫“虛偽”,所以你很難從一個人的行為中去判斷他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是為什麼呢?

"

你明明心裡不喜歡這個同事,但是表面上還會和她打招呼問好;

當大家興沖沖地討論某個明星是怎麼帥的時候,儘管你明明覺得這個明星長得很普通,也會表現出很喜歡的樣子,只為參與到大家的聊天中;

當你的上司給了你太多工作,你明明深感不滿,表面上卻會欣然接受,並假裝高興地向上司表示:“ 保證好好完成任務。”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迫“虛偽”,所以你很難從一個人的行為中去判斷他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是為什麼呢?

人到中年,一定要“虛偽”

第一個原因,是反向作用。是指一個人採用與自己的意願相反的行為或想法來進行心理防衛,避免暴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的行為。比如,當一個小偷聽見別人在討論小偷時,會很激動地表明自己對小偷的厭惡和憎恨。正是因為他害怕暴露出他自己是小偷的事實,所以才會在行為上極力撇清自己,表現出對小偷的厭惡。

同樣,當男女一起交流時,也同樣存在著反向作用。比如,當一個女孩對一個男孩有好感,她可能會不敢直視對方,偶爾視線對上,也會迅速移開,這其實恰恰表明其非常渴望與該名異性交往。“明明我的心裡就想這麼一直地看著你,但是我就不這麼做,因為我怕你發現了我的小心思。”

第二個原因,是外界因素的作用。曾經有電視臺做過這樣一個採訪,記者在街上隨機選了 50 個路人詢問他們:當遇到老人摔倒時,會不會扶起老人。絕大多數的路人都表示自己會扶起老人。就在離採訪地比較遠的另一條街道,另外一個記者正偷偷地假扮老人摔倒在路邊,觀察之前接受過採訪的那些路人會不會真的過去扶起老人。

"

你明明心裡不喜歡這個同事,但是表面上還會和她打招呼問好;

當大家興沖沖地討論某個明星是怎麼帥的時候,儘管你明明覺得這個明星長得很普通,也會表現出很喜歡的樣子,只為參與到大家的聊天中;

當你的上司給了你太多工作,你明明深感不滿,表面上卻會欣然接受,並假裝高興地向上司表示:“ 保證好好完成任務。”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迫“虛偽”,所以你很難從一個人的行為中去判斷他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是為什麼呢?

人到中年,一定要“虛偽”

第一個原因,是反向作用。是指一個人採用與自己的意願相反的行為或想法來進行心理防衛,避免暴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的行為。比如,當一個小偷聽見別人在討論小偷時,會很激動地表明自己對小偷的厭惡和憎恨。正是因為他害怕暴露出他自己是小偷的事實,所以才會在行為上極力撇清自己,表現出對小偷的厭惡。

同樣,當男女一起交流時,也同樣存在著反向作用。比如,當一個女孩對一個男孩有好感,她可能會不敢直視對方,偶爾視線對上,也會迅速移開,這其實恰恰表明其非常渴望與該名異性交往。“明明我的心裡就想這麼一直地看著你,但是我就不這麼做,因為我怕你發現了我的小心思。”

第二個原因,是外界因素的作用。曾經有電視臺做過這樣一個採訪,記者在街上隨機選了 50 個路人詢問他們:當遇到老人摔倒時,會不會扶起老人。絕大多數的路人都表示自己會扶起老人。就在離採訪地比較遠的另一條街道,另外一個記者正偷偷地假扮老人摔倒在路邊,觀察之前接受過採訪的那些路人會不會真的過去扶起老人。

人到中年,一定要“虛偽”

然而,最後真正走上前扶起老人的人並沒有幾個。之後,記者再次對他們進行採訪,很多人回答,“我擔心會遇到老人的訛詐”“我擔心別人會以為是我撞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摔倒了”。他們雖然產生了“想去上前幫助”的想法,但是種種外界限制因素卻讓他們不敢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

事實上,這並非偶然,在現實生活中的你,可能會因為擔心與同事決裂引起麻煩,而剋制自己對他的厭惡,選擇與他交好;可能會因為害怕被大家孤立,而選擇違背自己內心的意願附和大家的觀點;可能會因為害怕上司否定自己,而抑制自己對上司的不滿並努力地完成他交給你的任務。這些外界因素讓你不得不剋制你內心真實的想法,並表現出另外一種完全相反的行為。

因此,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不想這麼做,而是種種限制讓我們不敢這樣去做,那麼什麼時候外界因素對你影響更大?什麼時候你的內心想法對你影響更大呢?

"

你明明心裡不喜歡這個同事,但是表面上還會和她打招呼問好;

當大家興沖沖地討論某個明星是怎麼帥的時候,儘管你明明覺得這個明星長得很普通,也會表現出很喜歡的樣子,只為參與到大家的聊天中;

當你的上司給了你太多工作,你明明深感不滿,表面上卻會欣然接受,並假裝高興地向上司表示:“ 保證好好完成任務。”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迫“虛偽”,所以你很難從一個人的行為中去判斷他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是為什麼呢?

人到中年,一定要“虛偽”

第一個原因,是反向作用。是指一個人採用與自己的意願相反的行為或想法來進行心理防衛,避免暴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的行為。比如,當一個小偷聽見別人在討論小偷時,會很激動地表明自己對小偷的厭惡和憎恨。正是因為他害怕暴露出他自己是小偷的事實,所以才會在行為上極力撇清自己,表現出對小偷的厭惡。

同樣,當男女一起交流時,也同樣存在著反向作用。比如,當一個女孩對一個男孩有好感,她可能會不敢直視對方,偶爾視線對上,也會迅速移開,這其實恰恰表明其非常渴望與該名異性交往。“明明我的心裡就想這麼一直地看著你,但是我就不這麼做,因為我怕你發現了我的小心思。”

第二個原因,是外界因素的作用。曾經有電視臺做過這樣一個採訪,記者在街上隨機選了 50 個路人詢問他們:當遇到老人摔倒時,會不會扶起老人。絕大多數的路人都表示自己會扶起老人。就在離採訪地比較遠的另一條街道,另外一個記者正偷偷地假扮老人摔倒在路邊,觀察之前接受過採訪的那些路人會不會真的過去扶起老人。

人到中年,一定要“虛偽”

然而,最後真正走上前扶起老人的人並沒有幾個。之後,記者再次對他們進行採訪,很多人回答,“我擔心會遇到老人的訛詐”“我擔心別人會以為是我撞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摔倒了”。他們雖然產生了“想去上前幫助”的想法,但是種種外界限制因素卻讓他們不敢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

事實上,這並非偶然,在現實生活中的你,可能會因為擔心與同事決裂引起麻煩,而剋制自己對他的厭惡,選擇與他交好;可能會因為害怕被大家孤立,而選擇違背自己內心的意願附和大家的觀點;可能會因為害怕上司否定自己,而抑制自己對上司的不滿並努力地完成他交給你的任務。這些外界因素讓你不得不剋制你內心真實的想法,並表現出另外一種完全相反的行為。

因此,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不想這麼做,而是種種限制讓我們不敢這樣去做,那麼什麼時候外界因素對你影響更大?什麼時候你的內心想法對你影響更大呢?

人到中年,一定要“虛偽”

有研究表明,如果當前的這件事情對你足夠重要、影響力足夠大時,你的想法對這個行為所起的決定作用也就越大,而當時外界環境的影響相對就越小。因此當你在做某些重要的決定時,告訴自己不要太在意外界的影響,而是要好好問問自己的內心,你是不是真的想這麼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你的想法由於外界因素被壓抑時,並不代表這個想法就真的對你沒有了影響,就真的不會表現出來了。很多時候只是它隱藏得太深,沒有被你發現而已,或者轉而表現出另外一種行為。比如,當你心裡特別不想做某件事,但是礙於外界的壓力而最終選擇了去做時。

顯然,這時候雖然外界的壓力對你的影響佔據了上風,但其實在你的內心深處,依舊會有一個響亮的聲音:“我是不想做這件事的!”這會潛在地影響著你的行為,首先你在做這件事時,會表現得很不情願,總是拖拖拉拉。其次,你也很有可能因為這種不情願而遷怒他人。

"

你明明心裡不喜歡這個同事,但是表面上還會和她打招呼問好;

當大家興沖沖地討論某個明星是怎麼帥的時候,儘管你明明覺得這個明星長得很普通,也會表現出很喜歡的樣子,只為參與到大家的聊天中;

當你的上司給了你太多工作,你明明深感不滿,表面上卻會欣然接受,並假裝高興地向上司表示:“ 保證好好完成任務。”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迫“虛偽”,所以你很難從一個人的行為中去判斷他內心真實的想法,這是為什麼呢?

人到中年,一定要“虛偽”

第一個原因,是反向作用。是指一個人採用與自己的意願相反的行為或想法來進行心理防衛,避免暴露出自己的真實想法的行為。比如,當一個小偷聽見別人在討論小偷時,會很激動地表明自己對小偷的厭惡和憎恨。正是因為他害怕暴露出他自己是小偷的事實,所以才會在行為上極力撇清自己,表現出對小偷的厭惡。

同樣,當男女一起交流時,也同樣存在著反向作用。比如,當一個女孩對一個男孩有好感,她可能會不敢直視對方,偶爾視線對上,也會迅速移開,這其實恰恰表明其非常渴望與該名異性交往。“明明我的心裡就想這麼一直地看著你,但是我就不這麼做,因為我怕你發現了我的小心思。”

第二個原因,是外界因素的作用。曾經有電視臺做過這樣一個採訪,記者在街上隨機選了 50 個路人詢問他們:當遇到老人摔倒時,會不會扶起老人。絕大多數的路人都表示自己會扶起老人。就在離採訪地比較遠的另一條街道,另外一個記者正偷偷地假扮老人摔倒在路邊,觀察之前接受過採訪的那些路人會不會真的過去扶起老人。

人到中年,一定要“虛偽”

然而,最後真正走上前扶起老人的人並沒有幾個。之後,記者再次對他們進行採訪,很多人回答,“我擔心會遇到老人的訛詐”“我擔心別人會以為是我撞的”“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摔倒了”。他們雖然產生了“想去上前幫助”的想法,但是種種外界限制因素卻讓他們不敢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

事實上,這並非偶然,在現實生活中的你,可能會因為擔心與同事決裂引起麻煩,而剋制自己對他的厭惡,選擇與他交好;可能會因為害怕被大家孤立,而選擇違背自己內心的意願附和大家的觀點;可能會因為害怕上司否定自己,而抑制自己對上司的不滿並努力地完成他交給你的任務。這些外界因素讓你不得不剋制你內心真實的想法,並表現出另外一種完全相反的行為。

因此,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不想這麼做,而是種種限制讓我們不敢這樣去做,那麼什麼時候外界因素對你影響更大?什麼時候你的內心想法對你影響更大呢?

人到中年,一定要“虛偽”

有研究表明,如果當前的這件事情對你足夠重要、影響力足夠大時,你的想法對這個行為所起的決定作用也就越大,而當時外界環境的影響相對就越小。因此當你在做某些重要的決定時,告訴自己不要太在意外界的影響,而是要好好問問自己的內心,你是不是真的想這麼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當你的想法由於外界因素被壓抑時,並不代表這個想法就真的對你沒有了影響,就真的不會表現出來了。很多時候只是它隱藏得太深,沒有被你發現而已,或者轉而表現出另外一種行為。比如,當你心裡特別不想做某件事,但是礙於外界的壓力而最終選擇了去做時。

顯然,這時候雖然外界的壓力對你的影響佔據了上風,但其實在你的內心深處,依舊會有一個響亮的聲音:“我是不想做這件事的!”這會潛在地影響著你的行為,首先你在做這件事時,會表現得很不情願,總是拖拖拉拉。其次,你也很有可能因為這種不情願而遷怒他人。

人到中年,一定要“虛偽”

比如你在公司對上司不滿,但是又不敢對他發洩出來。當你回到家裡時,就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與自己的丈夫爭吵起來,又或者因為孩子犯了一點點小錯,就大發雷霆。顯然,這時候你把對上司的不滿轉移到了家裡,對家人發洩了出來。

所以,雖然受種種外界因素的影響,我們壓抑了自己的內心想法,選擇妥協,做出了與之相反的行為,但是這種想法仍然在潛意識裡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只有明白了這一點,我們才能更好地做自己,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本文節選自《姑娘,願你與這個世界愉快相處》,作者檸檬心理,想了解更多點擊右上角關注小錢愛讀書,每天學點新知識。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