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對高考學霸瞭解分析得越多,越不難發現,這些學霸孩子們中,極少有死學硬學的書呆子,絕大多數都是多才多藝,通透得體。

他們父母對他們的教育方式,竟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所以比起羨慕讚歎別人家的孩子,更希望自己能從別人家父母的教育經驗中,多取經學習。

今天想把一些對咱們普通家庭教育孩子,比較有借鑑意義的幾個觀點,跟朋友們一起做個分享。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從小時刻監督,緊盯習慣,孩子定型後,路就好走了

今年讓我覺得最值得跟朋友們推薦的,是廣西理科狀元楊晨煜媽媽的一段採訪。

楊晨煜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730分的總分。其中數學英語雙滿分,語文140分、理綜290分。

這個成績,也是廣西省歷年來的最高分。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楊晨煜的媽媽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說了非常實在的一段話:

“有些人,(孩子上)初中和高中了,還問我‘你怎麼培養孩子的。’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說……”“孩子一定要在孩子沒有自主思考能力時,全部幫他打好。”“監督(習慣養成)的過程很痛苦,你得時時刻刻監督著他,留意著他,自己也要自律……但定型以後,你後面的一路就很好走了。”

這段話細細想來,不就是教育孩子最實在的捷徑嗎?

養孩子這件事兒,從來都是要父母花費心血的。就像那句俗語,“甘蔗沒有兩頭甜”。

有些父母,選擇在孩子小時候最費心血:

督促孩子遵守規則,盯著孩子養成習慣,幫孩子找方法鍛鍊思維、為以後學習生活打基礎。

這個過程父母必然是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和精力的,但好處是一旦孩子形成了這種習慣,定了型,長大之後,甜頭就來了。

他的思維方式形成了、學習方法入門了、品格素質穩定了。父母做好後勤保障,就不需要太盯著了。

另外一些父母,則是逃避了眼前的麻煩和瑣碎。

為了讓孩子安靜一點,丟給孩子手機、平板,就去做自己的事兒;為了讓孩子不發脾氣,對孩子有求必應;為了少跟孩子磨嘴皮子,把學習的事兒完全交給學校和老師……

可是等到孩子有自主思考能力了,當他沉迷手機、沉迷網遊、稍不順心就大發脾氣、要挾父母、不愛學習、甚至逃課厭學的時候,父母再花10倍的心血,也未必補救得回來了。

高考,看似離我們很多人的生活還很遙遠。

但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在求學和做人這條路上,走得更安穩,現在就需要從小事兒上開始緊盯和謀劃了。

現在多一份用心,多一份督促,將來,就少一分辛苦、少一分後悔。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積極溝通,開明引導,充分相信自己的孩子

今年的高分學霸中,還有個叫王希來的孩子特別逗。

他是湖北武昌實驗中學的學生,高考取得了675分的好成績。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這孩子之前一直在玩一款手機遊戲,遊戲為了吸引玩家,需要玩家經常上線才能“保級”。

誰都知道,高三的時間比黃金還珍貴,肯定是不能每天抱著手機玩遊戲的。

但是如果高三一年不玩的話,這個遊戲賬號可能就保不住級,要“涼了”。

於是這孩子就跟媽媽提出,想讓媽媽學習一下玩這個手機遊戲,然後幫他“代練保級”,等高考之後再把這個遊戲號還給他。

沒想到媽媽真的答應下來,從零基礎跟兒子學怎麼玩網遊。

他還調侃:“我媽媽一開始學習怎麼玩時,技術可菜了,玩輸了還生氣,很可愛。”

後來媽媽很努力的玩兒網遊,還自己慢慢摸索出了門道,他高三這一年,媽媽成功完成“保級”任務,還能跟兒子組隊一起玩。

王希來也特別感激有這樣開明的媽媽,一臉幸福的感嘆自己媽媽真棒。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看著孩子的笑臉,心裡也不禁唸叨,多大的孩子都是孩子,玩心是停不了的。王希來媽媽的處理方式真的很值得參考。

很多家庭看到高中的孩子還想著玩遊戲,都免不了要說教一番,甚至憤怒的指責:

“都這時候了,怎麼就沒正事兒呢?”“你玩兒遊戲,對得起父母嗎?”“再看到你玩兒遊戲,手機給你砸了!”

但王媽媽不但答應給兒子代練,還全力把這件事做好,充分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孩子。

當父母給了孩子這種信任和支持,效果反而比強行逼迫孩子停止玩遊戲、逼迫孩子聽父母的話還好,孩子反而能夠更安心的去學習。

其實生活中很多非原則性的事情上,我們都可以套用一下王媽媽這種方法,多跟孩子溝通,多給孩子一些信任。

“堵”不如“疏”,先有真誠的尊重和溝通,才會有積極的解決方式。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以身作則,狠抓閱讀,父母榜樣好,孩子錯不了

很多朋友可能還記得,2017年的時候,第二屆央視《中國詩詞大會》有個16歲的姑娘獲得了總冠軍,她叫武亦姝。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今年,武亦姝也參加了高考,並且取得了為613分的好成績。這裡要特別說一下,上海高考滿分是660分。

武亦姝的這個成績,基本可以確定會入讀清華理科試驗班類(新雅書院),妥妥的學霸一名。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武亦姝的父母對女兒取得的成績,非常坦誠的說:“天才是不存在的,任何一個人都不是橫空出世。”

據介紹,武亦姝的父母從她上幼兒園時,就開始為她制定“教育方針”,每天教她識字、背古詩、練繪畫。

不過,當時武亦姝並不買賬,更願意玩兒和睡覺。後期還有點厭學,敷衍老師,也不愛跟同學交流了。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事情的轉機源於一次偶然,父母帶著武亦姝去朋友家做客,發現人家的小孩非常愛讀書,“不僅喜歡童話和故事書,連一本工具書都能翻得津津有味。”

武亦姝媽媽想知道朋友家是怎麼培養的,沒想到朋友根本沒培養。只是對方父母都是愛書的人,家裡四處都是書。

他們全家人沒事兒就聚到一起讀書,孩子耳濡目染的就愛上了閱讀。

這件事對武亦姝父母觸動極大,他們也開始給孩子做榜樣,提供好書,跟孩子一起讀。

長久下來,武亦姝真的越來越愛看書還跟他們一起討論。語言組織能力、概括表達能力和想象力都大大提高。在班上也一直名列前茅。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有句話說,“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是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段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好的教育,從來不是父母苦口婆心的把大道理講給孩子聽,而是要實在的把這些道理和品格做給孩子看。

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就去做那樣的人。孩子看在眼裡,就會一生記在心裡。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善待自己,善待孩子,讓孩子學會承擔與感恩

還有一位安徽的考生,今年也受到了不小的關注。

他叫王恆傑,高考考完最後一科,他走出考場,跪謝媽媽的多年的養育和付出。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王恆傑的高考成績是635分,其中語文119、數學136、理綜240、英語140。

這個成績不算特別頂尖,但超過理科一本線139分,也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

王恆傑來自一個單親家庭,多年來,一直都是媽媽一個人支撐這個家的辛苦和不易都被他看在眼裡。

他的媽媽在接受採訪時候說:

“即使要飯,我也把孩子帶在身邊,這是我給孩子的承諾。”“我怕自己倒下,我說我一倒下的話孩子怎麼辦,誰照顧都沒我照顧這麼細心。都過來了……”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從中可以看出這位媽媽的樂觀、獨立和堅強。她沒有抱怨、沒有指責,只是咬著牙,走好自己的路。盡力的照顧好自己,也照顧好孩子。

在媽媽的這種樂觀而堅強的情緒帶動下,孩子的內心自然多了一份安定和豐盈。

他能夠用心的去學習,也主動的想要幫媽媽分擔生活的壓力。

古話說“百善孝為先”,一個心中有擔當、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本身就是教育的極大成功。

寫在最後的話

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高考考得好,雖然說並不能算教育的成功。但這些學霸家庭的教育經驗,卻還是能夠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和啟發。

每個孩子的閃光,背後都離不開父母的苦心經營。

高考拼的是成績,更拼的是父母對孩子的用心、以及一個家庭對教育的態度。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全國68個高考狀元,家庭教育驚人相似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