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麼來拯救你------青春期的孩子'

不完美媽媽 小魏有話對你說 2019-09-15
"
"
拿什麼來拯救你------青春期的孩子

當人生過半,回望年少,那段被文藝的稱為“花樣年華”的時光,總是與騷動不安、敏感而脆弱、衝動而無措緊密地鏈接在了一起。而那時候叛逆的創舉,往往又與半載成就隱隱地相互關聯著。

之所以將青春年少稱為“花樣年華”,這是因為青春期是“萬物生長”最為生機勃勃的時期。在青春期時,性器官開始發育,激素水平發生變化,生理上開始以猝不及防的速度向成年期萌發

然而,此時的大腦尚未完全發育成熟。科學研究發現,大腦的新皮層的發育會一直持續到20歲年齡段中期甚至是30歲出頭,尤其是大腦前額葉皮層,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而這部分對應著我們的理智和認知,涉及自我意識、邏輯判斷和理性思考,對信息進行分析和認知,調整杏仁核的情緒水平。

也就是說,青春期的孩子,情緒系統已正常運轉,但理智系統尚且稚嫩。於是,衝動、莽撞、情緒的兩極分化成為了這個時期的最為典型的心理表現。青春期少年的身心變化,必然會帶來情緒與行為的一系列變化,從而導致親子互動中關係的動盪。

很多家長會發現,進入青春期後的孩子變得不聽話了,會和父母頂嘴,明目張膽地或是陽奉陰違地堅持自己的想法,與父母的溝通也變得越來越少。他們一方面希望有人能夠走進自己的內心,能夠真正的理解自己;另一方面,又希望獨立自

十多年的親子互動,孩子們對於父母的一言一行早已有了預設,所以,他們會選擇與其被管制,不如閉口不言。

而一旦他們用行動來實施自己的意願時,很多時候會出乎父母的意料之外。

特別是當遭到父母的反對時,他們會變得不再像童年時那樣服從家長的權威,開始為自己的權利而頂撞父母,捍衛自己的獨立與自由。

這場與控制相對抗的戰役,父母們將之定義為“叛逆期”。而對於青春期的少年來說,他們的違拗是一種簡單粗暴的宣言,宣告的是自己已經長大,雖然

他們的內心,醞釀著獨立與成熟,叛逆是破殼發芽的衝動。

父母一味地管控他們“不能做那些”、“必須做這些”,帶給他們的更多的是對他們自我的壓制和否定,以及無法整合自我的迷茫,相信這一切一定也非父母的本意。

被過度壓制的孩子,他們的自我需求和情感被深深的壓抑著,很難體驗到自身真實的感受,他們被父母的指揮棒推著趕著前行,走著走著就會出現兩種情況:

一種是自省式的迷茫——“我為什麼會走這條路”“這路是我要的嗎”?隨後可能會產生叛逆,自主意識萌發,當然鬥爭亦有多種結果。

是我要的嗎”?隨後可能會產生叛逆,自主意識萌發,當然

另一種就是慣性的前進,一旦慣性消失就停駐下來,等待外部推動力,這樣前進的好處就是不必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相信每一位含辛茹苦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有一個幸福的未來。

青春期正是父母需要積極轉型的時候:從指導權威轉型成為孩子最需要的良師益友。

他們需要的是以平等的方式尊重和幫助他們的父母,允許他們提出自己的要求,堅持自己的選擇,即使不同意,也不妨平靜地說出我們的考慮與建議。為孩子創造寬鬆、積極的成長環境,支持他們為自己的探索傾盡全力。

面對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認可他們的長大;不是他們叛逆了我們,而是他們倔強的渴望進入成人的世界,他們需要我們用另一種方式平等對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