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不完美媽媽 讓夢發生 心理學 青松育兒 2019-09-19
"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坐在跆拳道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課,一個看上去四五歲的小男孩跑過來,揹著個粉色的水壺,推開門,往教室裡看了一會兒,卻沒有進去。

我想跟他說,哥哥姐姐們在上課,你不能打擾他們。

可是他卻先開口了:“我要給Daisy送水壺。

Daisy大概是他的姐姐。

因為教室人多,孩子們穿著同樣的練功服,他並沒有馬上認出自己的姐姐,所以便在門口止步了。

老師在裡面說:“你把水壺放下吧,可以在外面等。”

小男孩愉快地走進去,把水壺留下,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坐在跆拳道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課,一個看上去四五歲的小男孩跑過來,揹著個粉色的水壺,推開門,往教室裡看了一會兒,卻沒有進去。

我想跟他說,哥哥姐姐們在上課,你不能打擾他們。

可是他卻先開口了:“我要給Daisy送水壺。

Daisy大概是他的姐姐。

因為教室人多,孩子們穿著同樣的練功服,他並沒有馬上認出自己的姐姐,所以便在門口止步了。

老師在裡面說:“你把水壺放下吧,可以在外面等。”

小男孩愉快地走進去,把水壺留下,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突然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我頭腦裡裝著太多規矩;而那個孩子,他心裡卻懷著更多情感。那一刻,給自己的姐姐送水壺,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在情感面前,規矩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遺憾之一就在於,我們都越來越習慣於使用頭腦和理性,而把心靈和情感禁錮了起來。

1

我們的線下課程才剛剛開始的第一天,有一個爸爸就請求我們,說:“您以後就告訴我怎麼教育孩子就行了,別老讓我說‘感受’,那太囉嗦了,說了有什麼用?

這位家長的話,特別有代表性。

很多家長,特別不願意(其實是不擅長)和孩子談感受。

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大叫大笑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瞧把你瘋的!你別人來瘋了,老實呆著,別讓人笑話。

摔倒很疼大哭的時候,也許又會聽到:“男孩子不能那麼嬌氣,有什麼可哭的,還不趕快爬起來!

見到到陌生人、抱緊媽媽大腿的時候,也許會被用力把手掰開,“寶寶不怕,這是媽媽的同事,快叫阿姨好!哎你別躲啊,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坐在跆拳道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課,一個看上去四五歲的小男孩跑過來,揹著個粉色的水壺,推開門,往教室裡看了一會兒,卻沒有進去。

我想跟他說,哥哥姐姐們在上課,你不能打擾他們。

可是他卻先開口了:“我要給Daisy送水壺。

Daisy大概是他的姐姐。

因為教室人多,孩子們穿著同樣的練功服,他並沒有馬上認出自己的姐姐,所以便在門口止步了。

老師在裡面說:“你把水壺放下吧,可以在外面等。”

小男孩愉快地走進去,把水壺留下,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突然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我頭腦裡裝著太多規矩;而那個孩子,他心裡卻懷著更多情感。那一刻,給自己的姐姐送水壺,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在情感面前,規矩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遺憾之一就在於,我們都越來越習慣於使用頭腦和理性,而把心靈和情感禁錮了起來。

1

我們的線下課程才剛剛開始的第一天,有一個爸爸就請求我們,說:“您以後就告訴我怎麼教育孩子就行了,別老讓我說‘感受’,那太囉嗦了,說了有什麼用?

這位家長的話,特別有代表性。

很多家長,特別不願意(其實是不擅長)和孩子談感受。

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大叫大笑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瞧把你瘋的!你別人來瘋了,老實呆著,別讓人笑話。

摔倒很疼大哭的時候,也許又會聽到:“男孩子不能那麼嬌氣,有什麼可哭的,還不趕快爬起來!

見到到陌生人、抱緊媽媽大腿的時候,也許會被用力把手掰開,“寶寶不怕,這是媽媽的同事,快叫阿姨好!哎你別躲啊,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當孩子表達出來的感受,不僅不被理解,不被看到,而且還被否定,被打壓,被批評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時候,他們漸漸的,就不再去表達感受了。

他們會提前於父母的否定和打壓,先對自己作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評價。因為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

2

那天早上,小松起床後,才想起還有個環創區角的創意手工沒有做,匆匆忙忙做完,離出門上學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卻還沒有洗臉刷牙吃早飯,很有可能會遲到。

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娃突然變得異常煩躁,崩潰大哭。

那一刻,我的頭腦告訴我,要幫他搞定一切準備工作,然後迅速拎他出門;而我的心卻告訴我,面前是一個希望承擔責任、卻又被責任心壓迫得透不過氣的小孩,他需要安撫。

我把他摟在懷裡,讓他哭了一會兒,看著他在哭聲中釋放掉一部分壓力,再帶他通過深呼吸找回平靜。

我想讓他知道,我們需要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感,才有可能找到那些限制我們勇敢前進的束縛,讓自己繼續前進。

我想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永遠有做不完或者做不好的事情,我們需要放自己一馬,讓自己感覺好起來,才能不斷向前。


"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坐在跆拳道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課,一個看上去四五歲的小男孩跑過來,揹著個粉色的水壺,推開門,往教室裡看了一會兒,卻沒有進去。

我想跟他說,哥哥姐姐們在上課,你不能打擾他們。

可是他卻先開口了:“我要給Daisy送水壺。

Daisy大概是他的姐姐。

因為教室人多,孩子們穿著同樣的練功服,他並沒有馬上認出自己的姐姐,所以便在門口止步了。

老師在裡面說:“你把水壺放下吧,可以在外面等。”

小男孩愉快地走進去,把水壺留下,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突然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我頭腦裡裝著太多規矩;而那個孩子,他心裡卻懷著更多情感。那一刻,給自己的姐姐送水壺,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在情感面前,規矩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遺憾之一就在於,我們都越來越習慣於使用頭腦和理性,而把心靈和情感禁錮了起來。

1

我們的線下課程才剛剛開始的第一天,有一個爸爸就請求我們,說:“您以後就告訴我怎麼教育孩子就行了,別老讓我說‘感受’,那太囉嗦了,說了有什麼用?

這位家長的話,特別有代表性。

很多家長,特別不願意(其實是不擅長)和孩子談感受。

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大叫大笑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瞧把你瘋的!你別人來瘋了,老實呆著,別讓人笑話。

摔倒很疼大哭的時候,也許又會聽到:“男孩子不能那麼嬌氣,有什麼可哭的,還不趕快爬起來!

見到到陌生人、抱緊媽媽大腿的時候,也許會被用力把手掰開,“寶寶不怕,這是媽媽的同事,快叫阿姨好!哎你別躲啊,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當孩子表達出來的感受,不僅不被理解,不被看到,而且還被否定,被打壓,被批評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時候,他們漸漸的,就不再去表達感受了。

他們會提前於父母的否定和打壓,先對自己作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評價。因為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

2

那天早上,小松起床後,才想起還有個環創區角的創意手工沒有做,匆匆忙忙做完,離出門上學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卻還沒有洗臉刷牙吃早飯,很有可能會遲到。

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娃突然變得異常煩躁,崩潰大哭。

那一刻,我的頭腦告訴我,要幫他搞定一切準備工作,然後迅速拎他出門;而我的心卻告訴我,面前是一個希望承擔責任、卻又被責任心壓迫得透不過氣的小孩,他需要安撫。

我把他摟在懷裡,讓他哭了一會兒,看著他在哭聲中釋放掉一部分壓力,再帶他通過深呼吸找回平靜。

我想讓他知道,我們需要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感,才有可能找到那些限制我們勇敢前進的束縛,讓自己繼續前進。

我想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永遠有做不完或者做不好的事情,我們需要放自己一馬,讓自己感覺好起來,才能不斷向前。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3

前幾天看到一個微信雞湯帖寫道:“我的另一半從來不和我談感受,只談事情。結果就是,除了討論孩子、老人和買房子還房貸的事情,我們什麼都不說。我們的感情貌似沒有問題,但總覺得哪裡有著重大的疏漏。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談感受變成了一件直接忽略,或者說是‘奢侈’的事。

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一個願意傾聽自己感受的人。

4


心理學研究表明:3到6歲的孩子,處於語言能力發展階段,許多時候不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當父母不能理解他們的感受,而做出不符合他們心理預期的行為,就會對他們造成困擾。

如果小時候的情緒累積,沒有被看到,沒有得到合理的發洩,會卡在那裡,一直積壓下來。而情緒累積的時間長了,沒機會得到發洩的話,就會內化,就形成所謂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也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陪伴孩子的時候,請多用些情感,少用些頭腦。

"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坐在跆拳道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課,一個看上去四五歲的小男孩跑過來,揹著個粉色的水壺,推開門,往教室裡看了一會兒,卻沒有進去。

我想跟他說,哥哥姐姐們在上課,你不能打擾他們。

可是他卻先開口了:“我要給Daisy送水壺。

Daisy大概是他的姐姐。

因為教室人多,孩子們穿著同樣的練功服,他並沒有馬上認出自己的姐姐,所以便在門口止步了。

老師在裡面說:“你把水壺放下吧,可以在外面等。”

小男孩愉快地走進去,把水壺留下,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突然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我頭腦裡裝著太多規矩;而那個孩子,他心裡卻懷著更多情感。那一刻,給自己的姐姐送水壺,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在情感面前,規矩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遺憾之一就在於,我們都越來越習慣於使用頭腦和理性,而把心靈和情感禁錮了起來。

1

我們的線下課程才剛剛開始的第一天,有一個爸爸就請求我們,說:“您以後就告訴我怎麼教育孩子就行了,別老讓我說‘感受’,那太囉嗦了,說了有什麼用?

這位家長的話,特別有代表性。

很多家長,特別不願意(其實是不擅長)和孩子談感受。

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大叫大笑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瞧把你瘋的!你別人來瘋了,老實呆著,別讓人笑話。

摔倒很疼大哭的時候,也許又會聽到:“男孩子不能那麼嬌氣,有什麼可哭的,還不趕快爬起來!

見到到陌生人、抱緊媽媽大腿的時候,也許會被用力把手掰開,“寶寶不怕,這是媽媽的同事,快叫阿姨好!哎你別躲啊,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當孩子表達出來的感受,不僅不被理解,不被看到,而且還被否定,被打壓,被批評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時候,他們漸漸的,就不再去表達感受了。

他們會提前於父母的否定和打壓,先對自己作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評價。因為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

2

那天早上,小松起床後,才想起還有個環創區角的創意手工沒有做,匆匆忙忙做完,離出門上學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卻還沒有洗臉刷牙吃早飯,很有可能會遲到。

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娃突然變得異常煩躁,崩潰大哭。

那一刻,我的頭腦告訴我,要幫他搞定一切準備工作,然後迅速拎他出門;而我的心卻告訴我,面前是一個希望承擔責任、卻又被責任心壓迫得透不過氣的小孩,他需要安撫。

我把他摟在懷裡,讓他哭了一會兒,看著他在哭聲中釋放掉一部分壓力,再帶他通過深呼吸找回平靜。

我想讓他知道,我們需要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感,才有可能找到那些限制我們勇敢前進的束縛,讓自己繼續前進。

我想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永遠有做不完或者做不好的事情,我們需要放自己一馬,讓自己感覺好起來,才能不斷向前。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3

前幾天看到一個微信雞湯帖寫道:“我的另一半從來不和我談感受,只談事情。結果就是,除了討論孩子、老人和買房子還房貸的事情,我們什麼都不說。我們的感情貌似沒有問題,但總覺得哪裡有著重大的疏漏。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談感受變成了一件直接忽略,或者說是‘奢侈’的事。

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一個願意傾聽自己感受的人。

4


心理學研究表明:3到6歲的孩子,處於語言能力發展階段,許多時候不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當父母不能理解他們的感受,而做出不符合他們心理預期的行為,就會對他們造成困擾。

如果小時候的情緒累積,沒有被看到,沒有得到合理的發洩,會卡在那裡,一直積壓下來。而情緒累積的時間長了,沒機會得到發洩的話,就會內化,就形成所謂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也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陪伴孩子的時候,請多用些情感,少用些頭腦。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擺正自己的位置


父母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是父母,懂得東西多,閱歷豐富,自然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這是一個很錯誤的想法。

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雙方是平等,只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位置了,才能真心換真心。

"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坐在跆拳道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課,一個看上去四五歲的小男孩跑過來,揹著個粉色的水壺,推開門,往教室裡看了一會兒,卻沒有進去。

我想跟他說,哥哥姐姐們在上課,你不能打擾他們。

可是他卻先開口了:“我要給Daisy送水壺。

Daisy大概是他的姐姐。

因為教室人多,孩子們穿著同樣的練功服,他並沒有馬上認出自己的姐姐,所以便在門口止步了。

老師在裡面說:“你把水壺放下吧,可以在外面等。”

小男孩愉快地走進去,把水壺留下,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突然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我頭腦裡裝著太多規矩;而那個孩子,他心裡卻懷著更多情感。那一刻,給自己的姐姐送水壺,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在情感面前,規矩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遺憾之一就在於,我們都越來越習慣於使用頭腦和理性,而把心靈和情感禁錮了起來。

1

我們的線下課程才剛剛開始的第一天,有一個爸爸就請求我們,說:“您以後就告訴我怎麼教育孩子就行了,別老讓我說‘感受’,那太囉嗦了,說了有什麼用?

這位家長的話,特別有代表性。

很多家長,特別不願意(其實是不擅長)和孩子談感受。

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大叫大笑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瞧把你瘋的!你別人來瘋了,老實呆著,別讓人笑話。

摔倒很疼大哭的時候,也許又會聽到:“男孩子不能那麼嬌氣,有什麼可哭的,還不趕快爬起來!

見到到陌生人、抱緊媽媽大腿的時候,也許會被用力把手掰開,“寶寶不怕,這是媽媽的同事,快叫阿姨好!哎你別躲啊,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當孩子表達出來的感受,不僅不被理解,不被看到,而且還被否定,被打壓,被批評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時候,他們漸漸的,就不再去表達感受了。

他們會提前於父母的否定和打壓,先對自己作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評價。因為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

2

那天早上,小松起床後,才想起還有個環創區角的創意手工沒有做,匆匆忙忙做完,離出門上學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卻還沒有洗臉刷牙吃早飯,很有可能會遲到。

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娃突然變得異常煩躁,崩潰大哭。

那一刻,我的頭腦告訴我,要幫他搞定一切準備工作,然後迅速拎他出門;而我的心卻告訴我,面前是一個希望承擔責任、卻又被責任心壓迫得透不過氣的小孩,他需要安撫。

我把他摟在懷裡,讓他哭了一會兒,看著他在哭聲中釋放掉一部分壓力,再帶他通過深呼吸找回平靜。

我想讓他知道,我們需要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感,才有可能找到那些限制我們勇敢前進的束縛,讓自己繼續前進。

我想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永遠有做不完或者做不好的事情,我們需要放自己一馬,讓自己感覺好起來,才能不斷向前。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3

前幾天看到一個微信雞湯帖寫道:“我的另一半從來不和我談感受,只談事情。結果就是,除了討論孩子、老人和買房子還房貸的事情,我們什麼都不說。我們的感情貌似沒有問題,但總覺得哪裡有著重大的疏漏。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談感受變成了一件直接忽略,或者說是‘奢侈’的事。

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一個願意傾聽自己感受的人。

4


心理學研究表明:3到6歲的孩子,處於語言能力發展階段,許多時候不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當父母不能理解他們的感受,而做出不符合他們心理預期的行為,就會對他們造成困擾。

如果小時候的情緒累積,沒有被看到,沒有得到合理的發洩,會卡在那裡,一直積壓下來。而情緒累積的時間長了,沒機會得到發洩的話,就會內化,就形成所謂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也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陪伴孩子的時候,請多用些情感,少用些頭腦。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擺正自己的位置


父母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是父母,懂得東西多,閱歷豐富,自然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這是一個很錯誤的想法。

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雙方是平等,只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位置了,才能真心換真心。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學會換位思考


有時候,孩子犯錯誤了?或者出什麼狀況了?作為家長,都會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

在談心之前,做父母的不妨先冷靜下來,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或立場。

如果你是他,你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怎樣說你呢?你希望他們怎樣說,你才願意接受呢?


"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坐在跆拳道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課,一個看上去四五歲的小男孩跑過來,揹著個粉色的水壺,推開門,往教室裡看了一會兒,卻沒有進去。

我想跟他說,哥哥姐姐們在上課,你不能打擾他們。

可是他卻先開口了:“我要給Daisy送水壺。

Daisy大概是他的姐姐。

因為教室人多,孩子們穿著同樣的練功服,他並沒有馬上認出自己的姐姐,所以便在門口止步了。

老師在裡面說:“你把水壺放下吧,可以在外面等。”

小男孩愉快地走進去,把水壺留下,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突然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我頭腦裡裝著太多規矩;而那個孩子,他心裡卻懷著更多情感。那一刻,給自己的姐姐送水壺,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在情感面前,規矩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遺憾之一就在於,我們都越來越習慣於使用頭腦和理性,而把心靈和情感禁錮了起來。

1

我們的線下課程才剛剛開始的第一天,有一個爸爸就請求我們,說:“您以後就告訴我怎麼教育孩子就行了,別老讓我說‘感受’,那太囉嗦了,說了有什麼用?

這位家長的話,特別有代表性。

很多家長,特別不願意(其實是不擅長)和孩子談感受。

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大叫大笑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瞧把你瘋的!你別人來瘋了,老實呆著,別讓人笑話。

摔倒很疼大哭的時候,也許又會聽到:“男孩子不能那麼嬌氣,有什麼可哭的,還不趕快爬起來!

見到到陌生人、抱緊媽媽大腿的時候,也許會被用力把手掰開,“寶寶不怕,這是媽媽的同事,快叫阿姨好!哎你別躲啊,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當孩子表達出來的感受,不僅不被理解,不被看到,而且還被否定,被打壓,被批評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時候,他們漸漸的,就不再去表達感受了。

他們會提前於父母的否定和打壓,先對自己作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評價。因為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

2

那天早上,小松起床後,才想起還有個環創區角的創意手工沒有做,匆匆忙忙做完,離出門上學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卻還沒有洗臉刷牙吃早飯,很有可能會遲到。

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娃突然變得異常煩躁,崩潰大哭。

那一刻,我的頭腦告訴我,要幫他搞定一切準備工作,然後迅速拎他出門;而我的心卻告訴我,面前是一個希望承擔責任、卻又被責任心壓迫得透不過氣的小孩,他需要安撫。

我把他摟在懷裡,讓他哭了一會兒,看著他在哭聲中釋放掉一部分壓力,再帶他通過深呼吸找回平靜。

我想讓他知道,我們需要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感,才有可能找到那些限制我們勇敢前進的束縛,讓自己繼續前進。

我想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永遠有做不完或者做不好的事情,我們需要放自己一馬,讓自己感覺好起來,才能不斷向前。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3

前幾天看到一個微信雞湯帖寫道:“我的另一半從來不和我談感受,只談事情。結果就是,除了討論孩子、老人和買房子還房貸的事情,我們什麼都不說。我們的感情貌似沒有問題,但總覺得哪裡有著重大的疏漏。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談感受變成了一件直接忽略,或者說是‘奢侈’的事。

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一個願意傾聽自己感受的人。

4


心理學研究表明:3到6歲的孩子,處於語言能力發展階段,許多時候不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當父母不能理解他們的感受,而做出不符合他們心理預期的行為,就會對他們造成困擾。

如果小時候的情緒累積,沒有被看到,沒有得到合理的發洩,會卡在那裡,一直積壓下來。而情緒累積的時間長了,沒機會得到發洩的話,就會內化,就形成所謂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也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陪伴孩子的時候,請多用些情感,少用些頭腦。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擺正自己的位置


父母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是父母,懂得東西多,閱歷豐富,自然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這是一個很錯誤的想法。

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雙方是平等,只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位置了,才能真心換真心。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學會換位思考


有時候,孩子犯錯誤了?或者出什麼狀況了?作為家長,都會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

在談心之前,做父母的不妨先冷靜下來,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或立場。

如果你是他,你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怎樣說你呢?你希望他們怎樣說,你才願意接受呢?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坐在跆拳道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課,一個看上去四五歲的小男孩跑過來,揹著個粉色的水壺,推開門,往教室裡看了一會兒,卻沒有進去。

我想跟他說,哥哥姐姐們在上課,你不能打擾他們。

可是他卻先開口了:“我要給Daisy送水壺。

Daisy大概是他的姐姐。

因為教室人多,孩子們穿著同樣的練功服,他並沒有馬上認出自己的姐姐,所以便在門口止步了。

老師在裡面說:“你把水壺放下吧,可以在外面等。”

小男孩愉快地走進去,把水壺留下,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突然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我頭腦裡裝著太多規矩;而那個孩子,他心裡卻懷著更多情感。那一刻,給自己的姐姐送水壺,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在情感面前,規矩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遺憾之一就在於,我們都越來越習慣於使用頭腦和理性,而把心靈和情感禁錮了起來。

1

我們的線下課程才剛剛開始的第一天,有一個爸爸就請求我們,說:“您以後就告訴我怎麼教育孩子就行了,別老讓我說‘感受’,那太囉嗦了,說了有什麼用?

這位家長的話,特別有代表性。

很多家長,特別不願意(其實是不擅長)和孩子談感受。

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大叫大笑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瞧把你瘋的!你別人來瘋了,老實呆著,別讓人笑話。

摔倒很疼大哭的時候,也許又會聽到:“男孩子不能那麼嬌氣,有什麼可哭的,還不趕快爬起來!

見到到陌生人、抱緊媽媽大腿的時候,也許會被用力把手掰開,“寶寶不怕,這是媽媽的同事,快叫阿姨好!哎你別躲啊,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當孩子表達出來的感受,不僅不被理解,不被看到,而且還被否定,被打壓,被批評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時候,他們漸漸的,就不再去表達感受了。

他們會提前於父母的否定和打壓,先對自己作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評價。因為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

2

那天早上,小松起床後,才想起還有個環創區角的創意手工沒有做,匆匆忙忙做完,離出門上學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卻還沒有洗臉刷牙吃早飯,很有可能會遲到。

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娃突然變得異常煩躁,崩潰大哭。

那一刻,我的頭腦告訴我,要幫他搞定一切準備工作,然後迅速拎他出門;而我的心卻告訴我,面前是一個希望承擔責任、卻又被責任心壓迫得透不過氣的小孩,他需要安撫。

我把他摟在懷裡,讓他哭了一會兒,看著他在哭聲中釋放掉一部分壓力,再帶他通過深呼吸找回平靜。

我想讓他知道,我們需要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感,才有可能找到那些限制我們勇敢前進的束縛,讓自己繼續前進。

我想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永遠有做不完或者做不好的事情,我們需要放自己一馬,讓自己感覺好起來,才能不斷向前。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3

前幾天看到一個微信雞湯帖寫道:“我的另一半從來不和我談感受,只談事情。結果就是,除了討論孩子、老人和買房子還房貸的事情,我們什麼都不說。我們的感情貌似沒有問題,但總覺得哪裡有著重大的疏漏。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談感受變成了一件直接忽略,或者說是‘奢侈’的事。

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一個願意傾聽自己感受的人。

4


心理學研究表明:3到6歲的孩子,處於語言能力發展階段,許多時候不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當父母不能理解他們的感受,而做出不符合他們心理預期的行為,就會對他們造成困擾。

如果小時候的情緒累積,沒有被看到,沒有得到合理的發洩,會卡在那裡,一直積壓下來。而情緒累積的時間長了,沒機會得到發洩的話,就會內化,就形成所謂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也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陪伴孩子的時候,請多用些情感,少用些頭腦。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擺正自己的位置


父母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是父母,懂得東西多,閱歷豐富,自然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這是一個很錯誤的想法。

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雙方是平等,只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位置了,才能真心換真心。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學會換位思考


有時候,孩子犯錯誤了?或者出什麼狀況了?作為家長,都會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

在談心之前,做父母的不妨先冷靜下來,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或立場。

如果你是他,你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怎樣說你呢?你希望他們怎樣說,你才願意接受呢?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話不宜多、耐心傾聽


長篇獨白往往導致孩子充耳不聞。這種說教經常用“當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作開場白,繼之以“將來你也會有孩子 ,到那時你就會明白的”之類的詞句。

孩子有話讓他說完,別隨意打斷話頭。

"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坐在跆拳道教室外面等孩子下課,一個看上去四五歲的小男孩跑過來,揹著個粉色的水壺,推開門,往教室裡看了一會兒,卻沒有進去。

我想跟他說,哥哥姐姐們在上課,你不能打擾他們。

可是他卻先開口了:“我要給Daisy送水壺。

Daisy大概是他的姐姐。

因為教室人多,孩子們穿著同樣的練功服,他並沒有馬上認出自己的姐姐,所以便在門口止步了。

老師在裡面說:“你把水壺放下吧,可以在外面等。”

小男孩愉快地走進去,把水壺留下,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我突然意識到,作為一個成年人,我頭腦裡裝著太多規矩;而那個孩子,他心裡卻懷著更多情感。那一刻,給自己的姐姐送水壺,是他最重要的使命——在情感面前,規矩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成年人的遺憾之一就在於,我們都越來越習慣於使用頭腦和理性,而把心靈和情感禁錮了起來。

1

我們的線下課程才剛剛開始的第一天,有一個爸爸就請求我們,說:“您以後就告訴我怎麼教育孩子就行了,別老讓我說‘感受’,那太囉嗦了,說了有什麼用?

這位家長的話,特別有代表性。

很多家長,特別不願意(其實是不擅長)和孩子談感受。

家裡來了客人,孩子大叫大笑的時候,很多媽媽會說:“瞧把你瘋的!你別人來瘋了,老實呆著,別讓人笑話。

摔倒很疼大哭的時候,也許又會聽到:“男孩子不能那麼嬌氣,有什麼可哭的,還不趕快爬起來!

見到到陌生人、抱緊媽媽大腿的時候,也許會被用力把手掰開,“寶寶不怕,這是媽媽的同事,快叫阿姨好!哎你別躲啊,你怎麼這麼沒禮貌。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當孩子表達出來的感受,不僅不被理解,不被看到,而且還被否定,被打壓,被批評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時候,他們漸漸的,就不再去表達感受了。

他們會提前於父母的否定和打壓,先對自己作出“不能,不該,不可以”的評價。因為這樣,才是一個“好孩子”。

2

那天早上,小松起床後,才想起還有個環創區角的創意手工沒有做,匆匆忙忙做完,離出門上學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卻還沒有洗臉刷牙吃早飯,很有可能會遲到。

承受著巨大壓力的娃突然變得異常煩躁,崩潰大哭。

那一刻,我的頭腦告訴我,要幫他搞定一切準備工作,然後迅速拎他出門;而我的心卻告訴我,面前是一個希望承擔責任、卻又被責任心壓迫得透不過氣的小孩,他需要安撫。

我把他摟在懷裡,讓他哭了一會兒,看著他在哭聲中釋放掉一部分壓力,再帶他通過深呼吸找回平靜。

我想讓他知道,我們需要真誠的面對自己的情感,才有可能找到那些限制我們勇敢前進的束縛,讓自己繼續前進。

我想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永遠有做不完或者做不好的事情,我們需要放自己一馬,讓自己感覺好起來,才能不斷向前。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3

前幾天看到一個微信雞湯帖寫道:“我的另一半從來不和我談感受,只談事情。結果就是,除了討論孩子、老人和買房子還房貸的事情,我們什麼都不說。我們的感情貌似沒有問題,但總覺得哪裡有著重大的疏漏。

忙碌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忙著解決問題:解決父母的問題,解決孩子的問題,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沒有時間關照自己和彼此的感受!

談感受變成了一件直接忽略,或者說是‘奢侈’的事。

而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更需要一個願意傾聽自己感受的人。

4


心理學研究表明:3到6歲的孩子,處於語言能力發展階段,許多時候不能很好地表達出自己的內心感受。

當父母不能理解他們的感受,而做出不符合他們心理預期的行為,就會對他們造成困擾。

如果小時候的情緒累積,沒有被看到,沒有得到合理的發洩,會卡在那裡,一直積壓下來。而情緒累積的時間長了,沒機會得到發洩的話,就會內化,就形成所謂的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也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陪伴孩子的時候,請多用些情感,少用些頭腦。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擺正自己的位置


父母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不要覺得自己是父母,懂得東西多,閱歷豐富,自然孩子就應該聽自己的。這是一個很錯誤的想法。

在和孩子談心的時候,雙方是平等,只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個位置了,才能真心換真心。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學會換位思考


有時候,孩子犯錯誤了?或者出什麼狀況了?作為家長,都會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談談。

在談心之前,做父母的不妨先冷靜下來,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或立場。

如果你是他,你希望自己的爸爸媽媽怎樣說你呢?你希望他們怎樣說,你才願意接受呢?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話不宜多、耐心傾聽


長篇獨白往往導致孩子充耳不聞。這種說教經常用“當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作開場白,繼之以“將來你也會有孩子 ,到那時你就會明白的”之類的詞句。

孩子有話讓他說完,別隨意打斷話頭。

其實最奢侈的事,是和孩子談心

和孩子多一些“非功利性”談心


當然了,和孩子談心的時候,作為父母的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目的性。

比如說,瞭解孩子的近況,或者想知道孩子對一些事情的看法,孩子犯錯了,想知道這其中犯錯的原因……沒錯,這些對於解決問題有較明顯的作用。

但“非功利”的談心,會讓孩子身心放鬆,他們更多需要的是別人能夠理解自己的感受,而不是道理。

中秋是月圓、人團圓的日子,這個中秋,和父母、孩子在一起,原來喜歡的不是相聚,而是相聚時有溫度的聊天。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