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值退市股越來越多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

"
"
面值退市股越來越多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

8月19日,代理投資者向*ST大控提出證券虛假陳述訴訟的相關律師收到了大連中院的執行裁定書。裁定書顯示,投資者申請法院執行*ST大控的生效判決後,法院卻在執行過程中“未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因此,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這表明,即使投資者打贏了官司,也得不到賠償。

截至8月20日,*ST大控已連續13個交易日股價低於1元面值。根據規定,若上市公司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的,交易所將會啟動強制退市程序。此前,中弘股份與養豬第一股*ST雛鷹先後由於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面值,而被強制退市。中小板的*ST華信也由於這個原因目前已經停牌,正等待深交所是否作出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但從中弘股份與*ST雛鷹的結果看,*ST華信成為第三家面值退市股票將是板上釘釘的事。

在2014年以前,退市制度形同虛設的現象異常嚴重。某些上市公司即使觸發了退市條款,也常常能夠不被退市,而是繼續混跡於市場上。隨著近幾年來中國證監會對退市制度不斷進行改革與完善,衡量上市公司退市的考核指標越來越多,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退市第一股”。如欣泰電氣為“欺詐發行退市第一股”,博元投資為“重大信息披露違法退市第一股”,長生生物為“涉及五大安全退市第一股”,中弘股份則為“面值退市第一股”。因此,越來越多不適合在股市掛牌的上市公司被強制退市,是市場進步的結果,也有利於淨化市場環境,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重演。

由於*ST大控目前已步入舉步維艱的階段,且其股價已經跌破面值,今後,該股將存在極大的因股價連續20個交易日跌破面值而被強制退市的風險。而且,不僅*ST大控,像*ST印紀、*ST華業等股價也已經跌破面值,而*ST歐浦、*ST利源的股價目前也跌破了1.1元。像這些股票,今後均存在退市的風險。

目前上市公司的股價,正呈現出“冰火兩重天”的特性。比如截至8月20日收盤,股價低於2元的上市公司多達56家,而當天貴州茅臺股價高達1070元,股價超過百元的上市公司達31家,股價超過50元的上市公司多達128家。上市公司股價的極端分化,個人以為,正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優勝劣汰的必然結果。

與原先相比,目前的A股市場正面臨著不同的環境。制度建設更加完善了,掛牌公司超過了3000家,退市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了。另一方面,投資者結構也出現了很大的變化,隨著滬深港通的開閘以及額度的放開,以及A股“入摩”、“入富”,A股去散戶化的進程正慢慢加速。雖然市場投資者仍然熱衷於投機炒作,但價值投資理念也逐漸在市場上生根發芽。如此,我們才會看到上市公司股價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實際上,上市公司股價的兩極分化,也意味著投資者今後的投資活動將面臨著更大的風險。由於退市公司重新上市困難重重,像中弘股份、*ST雛鷹等面值退市的公司,今後要想重回A股,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而高位買入股票的投資者,其虧損其實已經被鎖定。

這反過來又告誡投資者,今後買入股票,更要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對於那些業績不佳,或頻頻違規的上市公司,最好敬而遠之。如果抱著一種賭博的心態,買入像中弘股份、*ST雛鷹這樣的上市公司,虧損或將是最終的宿命。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