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真的是一生知識儲備的最高峰。那時候的我,能做三角函數,解多元高次方程,能背文言文,知道either or 和neither nor的區別,知道辛亥革命的意義,會畫大氣環流圖,能背化學元素表,知道氧化還原反應和中和反應,看的懂電路圖,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而動物細胞沒有。

而現在我,就是個文盲。


來到巴黎,進到藝術品浩如煙海的各種博物館,方知當年讀書少,不得已,還是要翻開塵封多年的美術課本,靠過去的知識儲備,才敢去欣賞“藝術之都”的美。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來到巴黎,不能不去的一個地方便是盧浮宮。盧浮宮原是法國的王宮,現在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名列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

盧浮有三寶,“米勒的維納斯”、“勝利女神”和“蒙娜麗莎”。這三位神祕而美麗的女性,靜靜佇立在深宮。她們的美是共通的,完美的黃金比例,似靜若動的神態,還有撲朔迷離的背景故事。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文藝復興是西方美術史上的重要階段,是繼古希臘藝術之後,西方美術的又一輝煌高峰。《被縛的奴隸》和《垂死的奴隸》是米開朗基羅為羅馬教皇朱裡二世所作的陵墓雕塑。儘管在靈前安放奴隸的形象是為了炫耀死者的權威,可是米開朗基羅卻把一種爭取自由和渴望解放的精神,蘊藉在兩個奴隸的形象中。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如果某一天來參觀盧浮宮,請不要錯過這幅《梅杜薩之筏》。它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海難事件。作者吉里柯沒有單純地表現海難的慘狀,而突出地刻畫了人們在絕處逢生時的激動情景。而以殘酷的現實表現理想的主題,不僅暗喻著社會與人生的矛盾,而且也激盪著一種奮爭與不屈的精神意識,與學院派古典主義的保守觀念形成鮮明的對比。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盧浮宮裡女神非常多。“浪漫主義雄獅”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導人民》,將理想與現實完美結合,除描繪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戰鬥中巴黎街頭激戰的情景外,還以浪漫的筆調塑造了一位一手執旗,一手持槍的女神形象。她是自由與權力的精神象徵,是人性與解放的思想氣質。畫家還把自己藏在了畫作中,持槍跟在女神身旁,以表達自己心向革命的理念。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從盧浮宮出來,塞納河的對岸,是巴黎三大美術館之二的奧賽博物館。這座由1900年為萬國博覽會建成的火車站改造而成的博物館,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博物館。館藏1848年至 1914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拾穗》,法國現實主義畫家米勒的傑作。在從巴黎去楓丹白露的路上會路過一個叫巴比鬆的小村子,當年很多藝術家在村裡生活,村外田野裡寫生,逐漸形成了“巴比鬆畫派”,米勒就是巴比鬆畫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無聲地傾訴著農民的貧困與飢苦,焦慮與哀愁,隱含著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整個奧賽博物館裡,最擁擠的地方一定是梵高的展廳。奧賽博物館也是除梵高故鄉荷蘭之外,館藏梵高畫作最多的博物館。梵高的這幅自畫像前擠滿了跟他合影的人。如果梵高生前就如此受人擁護,不知道他還會不會那麼寂寞。當然,也許不再寂寞的梵高,也畫不出那樣孤寂的《星空》。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19世紀主流藝術流派是印象派,印象派最著名的就是莫奈——畢生都在追求用色彩表現光與影的大師。除了《柴草垛》,奧賽還藏有《藍蓮花》《太古橋》《草地上的女子》等數量相當多得莫奈真跡。而那幅最著名的《日出·印象》也在巴黎,藏於瑪摩丹博物(Musee Marmottan Monet)。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小學的課本有一篇課文叫《全神貫注》,向我們講述了著名雕塑家羅丹全神貫注創作的故事。《青銅時代》便是羅丹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它表現了人類剛從自然束縛中甦醒過來的狀態,以象徵人類從矇昧走向文明的時代特徵,寓意著“人類的覺醒”。由於羅丹雕刻得實在逼真,尺寸又正好是真人大小,當時的官方一度認為是羅丹是從屍體上模印下來的,拒絕展出,後來經過其他雕塑家為羅丹申辯,這一經典之作才得以公開陳列。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除了奧賽博物館,巴黎可以看到羅丹真跡的地方還有羅丹美術館。一進大門,就能看到著名的《思想者》。本來這個形象是根據但丁的《神曲》所創作的《地獄之門》的一個部分,後來,羅丹將其放大,複製成單獨的雕塑作品,這就擴充了它原來的精神含量與象徵意義。在巴黎羅丹美術館,同樣也可以看到《地獄之門》的真跡。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很多人來巴黎的盧浮宮尋找中國文物卻無功而返。因為盧浮宮的中國文物已經全部移入集美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裡了。其創始人是里昂工業家愛米爾·吉美(Emile Guimet)(1836-1918)。他在埃及、希臘、日本、中國和印度的環球旅遊中,收藏了大量藝術品,並於1889年正式建立這個博物館。1945年起,法國國有博物館收藏大規模重新組合。吉美博物館將其埃及部分轉讓給盧浮宮,後者則把亞洲藝術部分做為回贈。吉美博物館因而成為首屈一指的亞洲藝術博物館。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霽藍釉白龍紋梅瓶”,元代景德鎮窯產,此器造型秀挺,釉色淨潤,紋飾精美且又生動活潑,氣勢磅礴,是梅瓶中的極品。世間僅存三件,除了巴黎收藏的這一件,另外一件在揚州博物館,一件存於北京頤和園,但有損傷。如此至寶,為何會流落他鄉,請參閱中國近代史課本。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除梅瓶外,還有一件“鎮館之寶”可以在歷史書裡找到它的身影,這便是——玉豬龍。玉豬龍是我國古代對發現於紅山等地的一種玉器的稱呼,又名玉獸玦。被認為是龍的最早雛形。目前真正通過考古挖掘出土的玉豬龍僅3枚,有關專家預計其存世總數量應不超過100枚。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除了館藏有大量中國文物,還有來自於東亞和東南亞、泛印度地區的藝術品。這件《舞王溼婆》曾經在人教版美術課本里介紹過,是朱羅王朝(846-1279)的銅像名作。以其造型優雅、動態靈活而成為巴洛克風格的典範。它的輪廓線勁爽明快,裝飾細部精巧清晰,人體動態雄健典雅而富節奏感,是印度教象徵宇宙永恆運動觀念的集中體現。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看過了豐富的古代和近代藝術品,讓我們看看現當代藝術。巴黎三大美術館館藏藝術品是按時間分類的,20世紀以後的藝術基本上收藏於蓬皮杜中心。蓬皮杜中心的名字得名於法國已故總統蓬皮杜先生,這座美術館正是他當年主持修建的。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某日杜尚去商店買了這麼一件普通的小便池,簽上R.Mutt的假名,寄給紐約獨立藝術家協會,藉由這樣一件現成工業品向藝術世界提問“什麼是藝術品,什麼是藝術?藝術與生活的距離有多遠?”。於是一件舉世著名的藝術品《泉》便誕生了。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熱衷於時尚的親們看到這幅作品的第一反應,應該是聖羅蘭YSL的某季經典款。其實這是風格派運動和非具象繪畫的創始人,荷蘭藝術家彼埃·蒙德里安的代表作品。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要問哪種酒最文藝,當屬苦艾酒無疑。這種來自於瑞士阿爾卑斯山地區的“冰山特釀”,神祕的綠色散發著未知的誘惑,也被叫做“綠色魔鬼”。圍繞著苦艾酒,1859年馬奈的《喝苦艾酒的人》,1876年德加的《喝苦艾酒的女人》,1887年梵高的《苦艾酒》,直到1916年畢加索製作的這尊《苦艾酒瓶》雕塑,幾度震驚藝術界。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小小一杯酒,在印象派,後印象派,超現實主義,現代主義和立體主義中,都佔據了不可小視的幽靈地位,實力不容小覷。來巴黎之前的本妞在法瑞邊境小城求學,也品嚐過這種酒,不多說了,感情都在酒裡,您幹了,我隨意。

現在巴黎國立畢加索博物館正在展出《畢加索-賈科梅蒂作品聯展》,喜歡現代藝術的朋友們可以關注一下。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看超現實主義大師馬格利特的作品需要一些想象力,比如這幅《紅模型》,頗有些“莊周夢蝶”的哲學意味。我們看見的到底是什麼?是腳變成了鞋,還是鞋變成了腳?鞋子上是皮革還是人的皮膚?是血管變成鞋帶,還是鞋帶變成了血管? 更巧的是,作者是受一個夢的啟發,夢醒之後也在困惑,於是一共創作了七幅類似的作品。

現在蓬皮杜中心真在進行《馬格利特:形象的叛逆》回顧展,展出超過100幅超現實主義作品,歡迎大家關注。


其實巴黎並不遠,我們從小的課本里到處都是它的身影。據說整個巴黎地區有大大小小將近200家博物館。百年沒有怎麼變過的城市,本身也是一座巨大的博物館。如果你有機會來到巴黎,請放慢腳步,找個心儀的博物館或展覽,和藝術過一個舒心的下午,絕對是一次奇特的體驗。

跟著高中課本遊覽法國博物館


(注,圖片除來自筆者自拍外,摘錄自人教版美術鑑賞課本。部分講解詞也摘錄自人教版美術鑑賞課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