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館藏玉器鑑定之(三)

博物館 文玩 文物 雲古玩 2017-07-10

文化期獸形玉玦鑑定總結

國家博物館館藏玉器鑑定之(三)

除了從國家館藏品高清照片,所能看到的玉玦表面的質感,以及受沁色方面的特徵之外,還能夠看到古玉磨製技術處理方面的一些特徵。工藝特徵方面以後將慢慢解讀。

雖然從照片上只能提取幾條有限的標準證據,但是從國家館藏品中搜集這些證據是可依靠和信賴的,而且是重要學習方法。在收藏界有很多愛好者只從書本中學習玉器的造型、風格、題材,然後照貓畫虎的到市場比對。如果與書裡的表現差不多的,就認為買到了精品國寶,這是十分不正確的學習方式。要知道收藏和辨別真偽,可不是這麼容易和簡單的事情。這種學習方法一定會進入誤區,要知道凡是行家高手,初學收藏都是經過老師帶領進入巿場進行引導傳授。首先需要學習看什麼、怎麼看、怎麼上手、怎麼交流溝通、怎麼買。買到手裡以後,真偽認定不是靠查書本或求助鑑定,而是要拿著所買的古玩到市場上試試有沒有人收買,要虛心求教不收買的人為什麼不收購,如果拿到市場上很多人出價收購說明就是真的,如果沒有人收買便說明要麼是不值錢的破爛要麼就是贗品。

如果經過市場的檢驗基本確定是一件真的,這個時候便需要查對書本資料看看是什麼年代的,夠的上什麼檔次品位,藏品是多見還是少見,然後再決定取捨。所以說學習書本,力求通過市場按圖所驥,買到與資料和國家館藏品一樣的國寶不但學習方法是錯的,既便有這種想法都是做夢。因為與這樣的玉玦館藏品相似的贗品在市場上成千上萬已經氾濫成災了,如果瞭解市場懂得真偽便很自然的認為市場上不會有一件是真品。既使萬里挑一偶遇一件真品,也絕不會流散到地攤市場上,因為只要是真,珍品必有明確的市場走向,這是古玩行業的人文環境以及市場流通方面十分複雜的專業文化,如果讓你明白和認同這個道理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必須對古玩行業的性質特點經營方式,收藏方式進行全面的解讀。

-end-

本平臺所發佈的所有文章、視頻及音頻,皆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與我們聯繫。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想了解跟多請關注微信公眾平臺:

雲古玩公眾號:yunguwan

雲古玩客服微信:xytygw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