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文館等34家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儀式舉行

博物館 考古 文物 雒樹剛 福建閩南網 2017-05-21

[閩南網]

­

北京天文館等34家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儀式舉行

­ 5月18日上午,由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中國博物館協會、北京市文物局承辦的2017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在首都博物館舉行。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北京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北京市副市長盧彥,國際博物館協會總幹事皮特·凱勒,北京市文物局局長舒小峰以及來自全國文博界的專家學者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由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主持。

­ 劉玉珠在講話中強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文物博物館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文物博物館事業作出重要指示。去年年底,國家文物局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在深圳召開“國際博物館高級別論壇”,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發來賀信,指出,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樑,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鑑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我國各類博物館不僅是中國歷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也是當代中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的見證者和參與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博物館視察,2014年就曾經到首都博物館參觀文物展覽;上個月習總書記在廣西視察時專門參觀了合浦漢文化博物館,並強調“博物館建設要注重特色”。習近平總書記的視察、指示,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博物館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新時期文物博物館事業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 劉玉珠介紹,近年來,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數量快速增長,公共文化服務和社會教育水平顯著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國登記註冊的博物館已達到4873家,比2015年度增加了181家,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博物館體系更加健全,行業博物館和非國有博物館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目前,文物部門所屬博物館2818家,其他部門所屬行業博物館758家,非國有博物館1297家。全國共有4246家博物館向社會免費開放,佔全國博物館總數的87.1%。近年來,全國博物館每年舉辦展覽超過3萬餘個,舉辦約11萬次專題教育活動,參觀人數約9億人次,博物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的作用更加突出。

­ 作為一年來博物館事業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開幕式上,公佈了“第十四屆(2016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結果,“千年固原 絲路華章”等10個展覽榮獲精品獎。“首屆中原國際陶瓷雙年展”等10個展覽榮獲優勝獎,“大英博物館藏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素描精品展”榮獲國際及港澳臺合作獎。

­ 此外,開幕式上還公佈了2016年度全國最具創新力博物館評選結果,浙江自然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獲得殊榮。“中國故事——全國博物館優秀講解案例展示推介活動”結果揭曉,崔棟、張歌、葛天宇等30位講解員分別榮獲專業組、志願者組、學生組“十佳優秀講解員”稱號。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授牌儀式同時舉行,北京天文館、偽滿皇宮博物院等34家新晉的國家一級博物館領取了標牌和證書。

­ 開幕式上,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宣佈成立,聯盟的多位國際成員單位代表以及與會嘉賓出席了簽字儀式。

­ 儀式結束後,與會代表參觀了首都博物館舉辦的“美·好·中華——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該展覽彙集了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9家考古所、博物館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近400件藏品,其中有許多藏品從未在收藏地以外的地點展覽展示。

­ (原題為《亮點紛呈 成果薈萃 “5·18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開幕式在京舉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