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該壺共兩尊,鸞鳳(雌雄)各一尊。一為鳳,現存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一為鸞,就藏於首都博物館。鳳首扁壺採用多種製作工藝,壺流採用模製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為雕鑲成型法,最後琢成整體。是一件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珍品。

"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該壺共兩尊,鸞鳳(雌雄)各一尊。一為鳳,現存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一為鸞,就藏於首都博物館。鳳首扁壺採用多種製作工藝,壺流採用模製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為雕鑲成型法,最後琢成整體。是一件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珍品。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班簋。此物為1972年北京市文管處從通縣一處即將熔爐的廢銅堆中搶出的,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班簋的原主人是西周時期的毛伯班,故稱“班簋”,曾為乾隆皇帝的愛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宮內,此簋有4個獸首環耳,以內卷象鼻為足將簋身懸起,造型奇特罕見。

"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該壺共兩尊,鸞鳳(雌雄)各一尊。一為鳳,現存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一為鸞,就藏於首都博物館。鳳首扁壺採用多種製作工藝,壺流採用模製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為雕鑲成型法,最後琢成整體。是一件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珍品。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班簋。此物為1972年北京市文管處從通縣一處即將熔爐的廢銅堆中搶出的,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班簋的原主人是西周時期的毛伯班,故稱“班簋”,曾為乾隆皇帝的愛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宮內,此簋有4個獸首環耳,以內卷象鼻為足將簋身懸起,造型奇特罕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白玉子剛款杯。青玉質,局部有暗綹及糖色。蓋面弧凸,圓紐上飾渦紋和絞絲紋。蓋緣有三隻圓雕臥獸,蓋面用隱起和陰刻線碾琢出帶有青銅器紋飾風格的三組牛首紋。

"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該壺共兩尊,鸞鳳(雌雄)各一尊。一為鳳,現存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一為鸞,就藏於首都博物館。鳳首扁壺採用多種製作工藝,壺流採用模製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為雕鑲成型法,最後琢成整體。是一件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珍品。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班簋。此物為1972年北京市文管處從通縣一處即將熔爐的廢銅堆中搶出的,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班簋的原主人是西周時期的毛伯班,故稱“班簋”,曾為乾隆皇帝的愛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宮內,此簋有4個獸首環耳,以內卷象鼻為足將簋身懸起,造型奇特罕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白玉子剛款杯。青玉質,局部有暗綹及糖色。蓋面弧凸,圓紐上飾渦紋和絞絲紋。蓋緣有三隻圓雕臥獸,蓋面用隱起和陰刻線碾琢出帶有青銅器紋飾風格的三組牛首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伯矩鬲。西周,青銅器,1974年北京琉璃河251號墓出土,鬲原來是煮粥的器具。後來因為煙熏火燎影響了它的美觀,逐漸變為盛粥的器具。之後又變為祭祀的禮器。牛是當時規格最高的祭品。所以常見牛頭的紋飾。伯矩鬲上下鑄造大大小小的7個牛頭,伯矩鬲蓋內及頸部內銘文相同。造型精美絕倫,藝術水平高超,形象地反映了商周時期的鑄造技術。

"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該壺共兩尊,鸞鳳(雌雄)各一尊。一為鳳,現存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一為鸞,就藏於首都博物館。鳳首扁壺採用多種製作工藝,壺流採用模製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為雕鑲成型法,最後琢成整體。是一件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珍品。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班簋。此物為1972年北京市文管處從通縣一處即將熔爐的廢銅堆中搶出的,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班簋的原主人是西周時期的毛伯班,故稱“班簋”,曾為乾隆皇帝的愛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宮內,此簋有4個獸首環耳,以內卷象鼻為足將簋身懸起,造型奇特罕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白玉子剛款杯。青玉質,局部有暗綹及糖色。蓋面弧凸,圓紐上飾渦紋和絞絲紋。蓋緣有三隻圓雕臥獸,蓋面用隱起和陰刻線碾琢出帶有青銅器紋飾風格的三組牛首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伯矩鬲。西周,青銅器,1974年北京琉璃河251號墓出土,鬲原來是煮粥的器具。後來因為煙熏火燎影響了它的美觀,逐漸變為盛粥的器具。之後又變為祭祀的禮器。牛是當時規格最高的祭品。所以常見牛頭的紋飾。伯矩鬲上下鑄造大大小小的7個牛頭,伯矩鬲蓋內及頸部內銘文相同。造型精美絕倫,藝術水平高超,形象地反映了商周時期的鑄造技術。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乾隆御製碑。首都博物館前廣場的東北角,矗立著一塊高6.7米、漢白玉石材的巨大石碑。這就是目前京城最大的石刻文物,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乾隆御製碑。刻有精美卷草花紋,碑四面刻有乾隆正楷滿漢文手書《皇都篇》《帝都篇》,生動具體地表達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險”和“居安思危”的治國思想,是研究和展示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文獻。

"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該壺共兩尊,鸞鳳(雌雄)各一尊。一為鳳,現存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一為鸞,就藏於首都博物館。鳳首扁壺採用多種製作工藝,壺流採用模製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為雕鑲成型法,最後琢成整體。是一件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珍品。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班簋。此物為1972年北京市文管處從通縣一處即將熔爐的廢銅堆中搶出的,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班簋的原主人是西周時期的毛伯班,故稱“班簋”,曾為乾隆皇帝的愛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宮內,此簋有4個獸首環耳,以內卷象鼻為足將簋身懸起,造型奇特罕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白玉子剛款杯。青玉質,局部有暗綹及糖色。蓋面弧凸,圓紐上飾渦紋和絞絲紋。蓋緣有三隻圓雕臥獸,蓋面用隱起和陰刻線碾琢出帶有青銅器紋飾風格的三組牛首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伯矩鬲。西周,青銅器,1974年北京琉璃河251號墓出土,鬲原來是煮粥的器具。後來因為煙熏火燎影響了它的美觀,逐漸變為盛粥的器具。之後又變為祭祀的禮器。牛是當時規格最高的祭品。所以常見牛頭的紋飾。伯矩鬲上下鑄造大大小小的7個牛頭,伯矩鬲蓋內及頸部內銘文相同。造型精美絕倫,藝術水平高超,形象地反映了商周時期的鑄造技術。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乾隆御製碑。首都博物館前廣場的東北角,矗立著一塊高6.7米、漢白玉石材的巨大石碑。這就是目前京城最大的石刻文物,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乾隆御製碑。刻有精美卷草花紋,碑四面刻有乾隆正楷滿漢文手書《皇都篇》《帝都篇》,生動具體地表達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險”和“居安思危”的治國思想,是研究和展示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文獻。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此尊觀音菩薩像姿勢自然優美,呈觀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水月觀音的形象是最早唐代畫家周昉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觀自在菩薩創造的造型,體現了元代景德鎮高超的瓷塑水平。

"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該壺共兩尊,鸞鳳(雌雄)各一尊。一為鳳,現存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一為鸞,就藏於首都博物館。鳳首扁壺採用多種製作工藝,壺流採用模製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為雕鑲成型法,最後琢成整體。是一件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珍品。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班簋。此物為1972年北京市文管處從通縣一處即將熔爐的廢銅堆中搶出的,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班簋的原主人是西周時期的毛伯班,故稱“班簋”,曾為乾隆皇帝的愛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宮內,此簋有4個獸首環耳,以內卷象鼻為足將簋身懸起,造型奇特罕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白玉子剛款杯。青玉質,局部有暗綹及糖色。蓋面弧凸,圓紐上飾渦紋和絞絲紋。蓋緣有三隻圓雕臥獸,蓋面用隱起和陰刻線碾琢出帶有青銅器紋飾風格的三組牛首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伯矩鬲。西周,青銅器,1974年北京琉璃河251號墓出土,鬲原來是煮粥的器具。後來因為煙熏火燎影響了它的美觀,逐漸變為盛粥的器具。之後又變為祭祀的禮器。牛是當時規格最高的祭品。所以常見牛頭的紋飾。伯矩鬲上下鑄造大大小小的7個牛頭,伯矩鬲蓋內及頸部內銘文相同。造型精美絕倫,藝術水平高超,形象地反映了商周時期的鑄造技術。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乾隆御製碑。首都博物館前廣場的東北角,矗立著一塊高6.7米、漢白玉石材的巨大石碑。這就是目前京城最大的石刻文物,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乾隆御製碑。刻有精美卷草花紋,碑四面刻有乾隆正楷滿漢文手書《皇都篇》《帝都篇》,生動具體地表達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險”和“居安思危”的治國思想,是研究和展示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文獻。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此尊觀音菩薩像姿勢自然優美,呈觀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水月觀音的形象是最早唐代畫家周昉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觀自在菩薩創造的造型,體現了元代景德鎮高超的瓷塑水平。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清雍正青花釉裡紅海水龍紋天球瓶。此瓶直頸,圓腹,敦厚有力,為典型的天球瓶造型。白釉底色純淨潔白,玉質感強。青花髮色純正,銅紅色也標準,這兩種色彩燒造條件不一,卻能同時燒出如此純正的色澤來,實屬不易。此瓶口沿橫書青花楷款“大清雍正年制”,字體娟秀有力。

"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該壺共兩尊,鸞鳳(雌雄)各一尊。一為鳳,現存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一為鸞,就藏於首都博物館。鳳首扁壺採用多種製作工藝,壺流採用模製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為雕鑲成型法,最後琢成整體。是一件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珍品。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班簋。此物為1972年北京市文管處從通縣一處即將熔爐的廢銅堆中搶出的,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班簋的原主人是西周時期的毛伯班,故稱“班簋”,曾為乾隆皇帝的愛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宮內,此簋有4個獸首環耳,以內卷象鼻為足將簋身懸起,造型奇特罕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白玉子剛款杯。青玉質,局部有暗綹及糖色。蓋面弧凸,圓紐上飾渦紋和絞絲紋。蓋緣有三隻圓雕臥獸,蓋面用隱起和陰刻線碾琢出帶有青銅器紋飾風格的三組牛首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伯矩鬲。西周,青銅器,1974年北京琉璃河251號墓出土,鬲原來是煮粥的器具。後來因為煙熏火燎影響了它的美觀,逐漸變為盛粥的器具。之後又變為祭祀的禮器。牛是當時規格最高的祭品。所以常見牛頭的紋飾。伯矩鬲上下鑄造大大小小的7個牛頭,伯矩鬲蓋內及頸部內銘文相同。造型精美絕倫,藝術水平高超,形象地反映了商周時期的鑄造技術。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乾隆御製碑。首都博物館前廣場的東北角,矗立著一塊高6.7米、漢白玉石材的巨大石碑。這就是目前京城最大的石刻文物,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乾隆御製碑。刻有精美卷草花紋,碑四面刻有乾隆正楷滿漢文手書《皇都篇》《帝都篇》,生動具體地表達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險”和“居安思危”的治國思想,是研究和展示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文獻。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此尊觀音菩薩像姿勢自然優美,呈觀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水月觀音的形象是最早唐代畫家周昉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觀自在菩薩創造的造型,體現了元代景德鎮高超的瓷塑水平。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清雍正青花釉裡紅海水龍紋天球瓶。此瓶直頸,圓腹,敦厚有力,為典型的天球瓶造型。白釉底色純淨潔白,玉質感強。青花髮色純正,銅紅色也標準,這兩種色彩燒造條件不一,卻能同時燒出如此純正的色澤來,實屬不易。此瓶口沿橫書青花楷款“大清雍正年制”,字體娟秀有力。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北宋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北京順義遼代淨光舍利塔基出土。高27釐米,口徑3.3釐米,定窯與汝窯、官窯、哥窯、鈞窯一起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定窯以生產白瓷為主,由於胎質堅細潔白,胎壁輕薄,北宋時期一度被選為宮廷用瓷。該誦經壺以翻卷的經卷為壺流,經卷中心為壺嘴,童子身體中空為壺腹,頭部有孔以注水,整體構思非常巧妙。

"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該壺共兩尊,鸞鳳(雌雄)各一尊。一為鳳,現存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一為鸞,就藏於首都博物館。鳳首扁壺採用多種製作工藝,壺流採用模製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為雕鑲成型法,最後琢成整體。是一件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珍品。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班簋。此物為1972年北京市文管處從通縣一處即將熔爐的廢銅堆中搶出的,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班簋的原主人是西周時期的毛伯班,故稱“班簋”,曾為乾隆皇帝的愛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宮內,此簋有4個獸首環耳,以內卷象鼻為足將簋身懸起,造型奇特罕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白玉子剛款杯。青玉質,局部有暗綹及糖色。蓋面弧凸,圓紐上飾渦紋和絞絲紋。蓋緣有三隻圓雕臥獸,蓋面用隱起和陰刻線碾琢出帶有青銅器紋飾風格的三組牛首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伯矩鬲。西周,青銅器,1974年北京琉璃河251號墓出土,鬲原來是煮粥的器具。後來因為煙熏火燎影響了它的美觀,逐漸變為盛粥的器具。之後又變為祭祀的禮器。牛是當時規格最高的祭品。所以常見牛頭的紋飾。伯矩鬲上下鑄造大大小小的7個牛頭,伯矩鬲蓋內及頸部內銘文相同。造型精美絕倫,藝術水平高超,形象地反映了商周時期的鑄造技術。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乾隆御製碑。首都博物館前廣場的東北角,矗立著一塊高6.7米、漢白玉石材的巨大石碑。這就是目前京城最大的石刻文物,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乾隆御製碑。刻有精美卷草花紋,碑四面刻有乾隆正楷滿漢文手書《皇都篇》《帝都篇》,生動具體地表達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險”和“居安思危”的治國思想,是研究和展示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文獻。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此尊觀音菩薩像姿勢自然優美,呈觀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水月觀音的形象是最早唐代畫家周昉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觀自在菩薩創造的造型,體現了元代景德鎮高超的瓷塑水平。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清雍正青花釉裡紅海水龍紋天球瓶。此瓶直頸,圓腹,敦厚有力,為典型的天球瓶造型。白釉底色純淨潔白,玉質感強。青花髮色純正,銅紅色也標準,這兩種色彩燒造條件不一,卻能同時燒出如此純正的色澤來,實屬不易。此瓶口沿橫書青花楷款“大清雍正年制”,字體娟秀有力。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北宋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北京順義遼代淨光舍利塔基出土。高27釐米,口徑3.3釐米,定窯與汝窯、官窯、哥窯、鈞窯一起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定窯以生產白瓷為主,由於胎質堅細潔白,胎壁輕薄,北宋時期一度被選為宮廷用瓷。該誦經壺以翻卷的經卷為壺流,經卷中心為壺嘴,童子身體中空為壺腹,頭部有孔以注水,整體構思非常巧妙。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緙絲十二章龍袍。龍袍是皇帝吉服的代表。但當時因為認為其價值不高,沒有拿走,所以臺灣故宮裡都沒有一件。現存下來的只有清朝的龍袍。黃色三枚團龍江綢裡,直身長袍式,明黃色絲線緙織“卐”字紋地,三色捻金線緙織龍、蝙蝠、雲紋、十二章、海水江牙、立水八寶等紋飾。據說乾隆真穿過這件龍袍,但只是一回。

"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首都博物館簡稱首博,位於北京長安街西延長線上、白雲路的西側,復興門外大街16號,原館址是“北京孔廟”。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博物館,是北京地區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省市級綜合性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景德鎮窯青花鳳首扁壺。該壺共兩尊,鸞鳳(雌雄)各一尊。一為鳳,現存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博物館;一為鸞,就藏於首都博物館。鳳首扁壺採用多種製作工藝,壺流採用模製成型,壺柄以手捏塑成型,壺體為雕鑲成型法,最後琢成整體。是一件具有很高歷史、藝術價值的珍品。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班簋。此物為1972年北京市文管處從通縣一處即將熔爐的廢銅堆中搶出的,是中國古代青銅器中一件蜚聲中外的器物。班簋的原主人是西周時期的毛伯班,故稱“班簋”,曾為乾隆皇帝的愛物,一直被珍藏在清宮內,此簋有4個獸首環耳,以內卷象鼻為足將簋身懸起,造型奇特罕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白玉子剛款杯。青玉質,局部有暗綹及糖色。蓋面弧凸,圓紐上飾渦紋和絞絲紋。蓋緣有三隻圓雕臥獸,蓋面用隱起和陰刻線碾琢出帶有青銅器紋飾風格的三組牛首紋。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伯矩鬲。西周,青銅器,1974年北京琉璃河251號墓出土,鬲原來是煮粥的器具。後來因為煙熏火燎影響了它的美觀,逐漸變為盛粥的器具。之後又變為祭祀的禮器。牛是當時規格最高的祭品。所以常見牛頭的紋飾。伯矩鬲上下鑄造大大小小的7個牛頭,伯矩鬲蓋內及頸部內銘文相同。造型精美絕倫,藝術水平高超,形象地反映了商周時期的鑄造技術。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乾隆御製碑。首都博物館前廣場的東北角,矗立著一塊高6.7米、漢白玉石材的巨大石碑。這就是目前京城最大的石刻文物,首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乾隆御製碑。刻有精美卷草花紋,碑四面刻有乾隆正楷滿漢文手書《皇都篇》《帝都篇》,生動具體地表達了乾隆皇帝“在德不在險”和“居安思危”的治國思想,是研究和展示北京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文獻。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元代景德鎮窯青白釉水月觀音菩薩像。此尊觀音菩薩像姿勢自然優美,呈觀水中月姿勢,故稱水月觀音。水月觀音的形象是最早唐代畫家周昉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的觀自在菩薩創造的造型,體現了元代景德鎮高超的瓷塑水平。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清雍正青花釉裡紅海水龍紋天球瓶。此瓶直頸,圓腹,敦厚有力,為典型的天球瓶造型。白釉底色純淨潔白,玉質感強。青花髮色純正,銅紅色也標準,這兩種色彩燒造條件不一,卻能同時燒出如此純正的色澤來,實屬不易。此瓶口沿橫書青花楷款“大清雍正年制”,字體娟秀有力。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北宋定窯白釉童子誦經壺。北京順義遼代淨光舍利塔基出土。高27釐米,口徑3.3釐米,定窯與汝窯、官窯、哥窯、鈞窯一起被稱為宋代五大名窯。定窯以生產白瓷為主,由於胎質堅細潔白,胎壁輕薄,北宋時期一度被選為宮廷用瓷。該誦經壺以翻卷的經卷為壺流,經卷中心為壺嘴,童子身體中空為壺腹,頭部有孔以注水,整體構思非常巧妙。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緙絲十二章龍袍。龍袍是皇帝吉服的代表。但當時因為認為其價值不高,沒有拿走,所以臺灣故宮裡都沒有一件。現存下來的只有清朝的龍袍。黃色三枚團龍江綢裡,直身長袍式,明黃色絲線緙織“卐”字紋地,三色捻金線緙織龍、蝙蝠、雲紋、十二章、海水江牙、立水八寶等紋飾。據說乾隆真穿過這件龍袍,但只是一回。

首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

翡翠扳指,米密雲縣清乾隆皇子墓出土的文物,扳指由古代的鞢演變而來,到清代已演化為純粹的裝飾品。此扳指通體光素,琢磨細膩,綠色鮮亮濃豔,顯得極為高貴精美。這是當年戴在李蓮英大拇指上的,在李蓮英墓出土,顏色翠綠,透明度極佳,李蓮英墓的文物均為奇珍異寶。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