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專家聚焦智庫發展:兩國智庫不應只關注立場

【僑報記者粟裕5月29日北京報道】5月28日,由全球化智庫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項目主辦的2019中國全球智庫創新年會在京舉行。論壇匯聚了中外頂級智庫專家和學者參與研討,對新形勢下的中美智庫創新、智庫國際化、智庫合作等智庫領域關鍵話題進行深入研討。

智庫變革中創新合作 決策者傾聽智庫聲音

目前中國智庫發展的模式和進程與中國社會密不可分,全球化智庫副主任兼祕書長苗綠表示,隨著技術不斷地顛覆全球,全球層面的緊張局勢也在不斷地高漲,因此這些智庫需要尋求突破,尋求創新,來更好地在全球事務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需要智庫互學互鑑,並且通力合作。

她指出,在中國和國際智庫之間,需要共同來推動智庫在全球事務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們需要分享研究成果,並且促進合作和溝通,只有這樣智庫作為全球的參與者更好地發揮作用,並且促進雙邊和多邊關係的發展。”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項目主任James G.McGann認為, 現在對於所有的智庫來說,創新是至關重要的,它必須是一個戰略性的競爭力,必須要關注創新。像中國這樣的國家,因為在這兒有很多機構,這些機構本身就是有競爭的,我們希望做到更加有效率。最為重要的就是它要生效的前提是我們人類的創新,這樣才能取得我們機構的成功以及我們國家的成功。

中美專家聚焦智庫發展:兩國智庫不應只關注立場

由全球化智庫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項目主辦的2019中國全球智庫創新年會在京舉行。(僑報記者粟裕攝)

中美專家聚焦智庫發展:兩國智庫不應只關注立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智庫項目的主任James G.McGann認為, 現在對於所有的智庫來說,創新是至關重要的。(僑報記者粟裕攝)

“當前不僅僅是處於一個變革的時代,還處於一個特別敏感的時機,我想說的是作為智庫,我們扮演著非常獨特的角色。”James G.McGann也表示,在現代歷史上智庫都發揮著獨到的作用,在一些特別重要的時期,我們給領導人提供建議。美國外交政策研究部負責人就說到一個國家必須在採取行動之前有真知灼見、深思熟慮,政府要傾聽智庫所代表的聲音。以便獲得全面的觀點。

如何應對國際化智庫發展新挑戰,上海科學院智庫研究中心的執行主任楊亞琴表示,中美貿易摩擦加碼以後,智庫界的交流,其實很多方面雙方不是在同一個層面對話,對智庫界來講也賦予了更多的責任與使命。其次在大國競爭的背景下,跨過的智庫如何做得更好、更有效,智庫的目標就是要推動政界、學界、產業界的溝通、交流、理解和進一步的合作。“可以藉助於國際組織機構,或者一些第三方組織機構推動跨界交流。”

“少一點立場,多一些客觀” 中美智庫思維取向應轉換

“因為智庫不是簡單的去解釋這些政策,智庫更多的應該反映這些政策制定者背後的制定的邏輯。”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認為,智庫應該幫助政策制定者能夠制定有效的、給各個國家帶來福利的政策。而這些好的政策就要基於我們有效的研究,有效地去揭示這些真正的全球商業經濟現象背後的邏輯和背後的本質。

他還表示,美國的智庫有立場,中國的智庫,每個人說話的時候就有立場,立場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為全球化的智庫,它就應該比較少關注立場,更多的是揭示這些立場背後的邏輯和原因,“一味的利用數據去強調本國的利益,指責他國並不是一件好事。”

除了不過分關注立場外,美國研究學者提出智庫發佈的數據必須公正和透明。 華盛頓皮尤研究中心的高級研究員 Laura Silver認為,智庫和研究中心需要客觀和公正,大眾現在對很多事實和信息都很不信任,這種不信任可能會反映某種聲音所代表的是某一個黨派。但是智庫就是中立,所以智庫的作用在公眾領域,我們可以告訴大傢什麼是受到信任的,為什麼大家會信任。“我們做的數據非常透明,這個事情並不容易,對於全球的政策語言可以作出我們獨特的貢獻。”

中美專家聚焦智庫發展:兩國智庫不應只關注立場

全球化智庫副主任兼祕書長苗綠表示,智庫需要互學互鑑,並且通力合作。(僑報記者粟裕攝)

中美專家聚焦智庫發展:兩國智庫不應只關注立場

論壇匯聚了中外智庫專家和學者參與研討。(僑報記者粟裕攝)

“中美兩國的智庫交流沒有阻止兩國關係消極地發展,說明有更大的空間去彌補。”外交學院戰略與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蘇浩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升級更需要智庫起到溝通作用,但實際上作用不明顯。原因在於戰略層面看,無論是戰略家還是智庫研究人員,都有他自己的戰略取向,如果他的戰略取向發生變化了,他的整個研究方向、他的政策研究、政策的制定,乃至於外交行為都會發生變化,現在顯然美國的戰略取向發生變化。

其次,作為政策研究人員,可能他的思維取向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如果作為既有大國權力的美國,擔心中國將取代自己在世界的主導地位,所以美國要採取強制的方式、來限制甚至遏制中國的發展。“這種觀念的衝突,讓研究人員陷入誤區。”

蘇浩認為,西方國家考慮他的思維方式的需要,但是至少要接納東方的思維方式,要接納東方的文明,所以才有了前不久的亞洲文明對話,未來應該還有一個全球文明對話,東西方的文明對話,“只要實現這種權力的共生、共存和共享,中美之間才會有新的觀念來認知對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