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8歲女孩的殞命,敲響了一家巨頭企業的喪鐘

本田 豐田 交通 日本汽車 福特汽車 華商韜略 2018-11-29
一個18歲女孩的殞命,敲響了一家巨頭企業的喪鐘

一個企業不管曾經多輝煌,當它對市場和生命不再心存敬畏時,輝煌或破產只在一線間。

文 / 華商韜略 李延磊

在安全氣囊市場上,日本高田曾是行業翹楚,頭頂全球第二的光環。

然而短短數年,這種光環就因為高田自身原因悉數褪盡。高田氣囊也從昔日的生命守護神,變成人人忌憚的“隱形殺手”。

2017年,高田因負債百億美元,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成為日本二戰後最大規模的製造業破產案。

【1】

高田最輝煌的時候,其安全帶、安全氣囊等產品一度佔有全球1/5的市場。

這個由高田武三1933年創辦的家族企業,此前一直從事紡織業生產。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全球汽車產業在技術和市場上進入成熟階段,安全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高田瞄準這一風口,轉而研發安全帶。

在高田看來,安全帶不但是一個能賺錢的產品和大市場,而且還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是一項崇高的事業。

而高田也確實在經營中,將這一理念貫穿始終,努力開發新型安全技術。

當時,美國在安全帶研製上處於領先。高田受美國同行的啟發,將降落傘技術運用到汽車安全帶的研製中。

1960年,歷經八年無數次的實驗,高田最終研發出首例兩點式安全帶,並獲得本田的青睞,使用了這一技術的豐田S500,也成為日本第一款加裝兩點式安全帶的車型。

首戰告捷的高田,對汽車安全產品的未來信心倍增,他曾豪壯地宣佈:“終有那麼一天,無人會在交通事故中死亡。”

在這一信心的支撐下,高田潛心產品研發,建起全球第一個汽車衝撞試驗場,還推動日本政府出臺了新車出廠前必須安裝安全帶的法規。

一個18歲女孩的殞命,敲響了一家巨頭企業的喪鐘

憑藉在安全帶上的成功,高田從紡織廠一躍成為日本國內著名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贏得眾多消費者的青睞,被譽為“安全的象徵”。

【2】

高速增長的業績,並沒有讓高田武三失去理智,相反,他對市場充滿了敬畏。

在安全帶上嚐到甜頭的本田,主動找到高田,希望他能夠研發新一代汽車安全產品——安全氣囊,但被高田武三斷然拒絕。

“如果安全氣囊出了問題,高田就會破產。我們不想走上這個危險之橋。”始終將顧客安全和穩健經營放在首位的高田,給自己畫了一道紅線。

但這道紅線,卻在他兒子手上被突破,甚至是摧毀。

1974年,掌控高田41年的高田武三萌生退意,他的兒子高田重一郎接班。

僅僅兩年後,在本田的再三邀請下,再加上利益的驅使,高田重一郎便越過父親當年堅守的紅線,貿然闖入安全氣囊領域。

因為有安全帶的基礎,高田很快便研發出日本第一個安全氣囊,這極大地鼓舞了高田公司的士氣。

在高田重一郎的帶領下,公司一路高歌猛進,不斷向全球擴張。1980年和1984年,先後在韓、美兩國建立合資公司。

此後,又在歐洲、泰國、菲律賓、墨西哥和中國等2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安全裝置生產企業之一。

那個時期的高田公司,風光一時無兩,似乎連老天都在幫忙。

1990年,兩輛汽車在高速上正面相撞,換過去肯定車毀人亡,但因為車上裝有高田安全氣囊,兩個司機只是輕微受傷,死裡逃生。

這成了高田安全氣囊最有說服力的廣告。

很快,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大品牌,寶馬、奔馳、大眾、福特、通用、豐田……都成了高田的客戶,其產品由此遍佈世界各地。

此時的高田重一郎,春風得意,早就把父親當年的紅線忘得一乾二淨。為了追求更多的暴利、更快的擴張,高田在安全氣囊上使用了成本較低的材料。

而這一致命的失誤,很快就成為擊倒高田的黑天鵝。

【3】

2009年5月16日,一個18歲美國女孩的殞命,敲響了高田的喪鐘。

當天,美國女孩駕駛的汽車,不幸與別人的汽車相撞。猛烈撞擊下,安全氣囊正常打開,但裡面卻彈出一個金屬片,劃破了女孩的頸動脈……

女孩最終因失血過多不幸離世,而車上裝的安全氣囊正是高田生產的。

本該是救人的安全氣囊,卻成了殺人凶器。高田立刻遭到口誅筆伐,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一個18歲女孩的殞命,敲響了一家巨頭企業的喪鐘

隨後,寶馬、菲亞特等10家汽車廠商委託第三方進行獨立測試。經過長達六年的調查,終於查明事故原因——問題出在高田安全氣囊的推進劑上。

安全氣囊的推進劑,行業通用的材料是硝酸胍,但高田卻獨樹一幟地使用了硝酸銨作為材料。原因並非硝酸銨更安全、更合適,而是因為它的市場價遠低於硝酸胍。

相比硝酸胍,硝酸銨更容易結塊。使用它作為材料的推進劑,長時間暴露在高溼環境中,會含有大量結塊。一旦事發時,安全氣囊打開,這些結塊就會彈出,成為“奪命暗器”。美國女孩正是因此而喪命。

為了節省成本,將用戶置於危險的境地。曾經立誓“讓天下人在交通事故中免於死亡”的高田創始人,做夢也想不到,自己的企業會被兒子帶到這步田地。

然而,即便發生瞭如此嚴重的事故,高田重一郎依舊對市場缺乏敬畏,在此後八年裡繼續使用硝酸銨,並認為這是一種“安全的材料”。

【4】

事實上,2009年導致美國女孩喪命的那起悲劇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早在2000年前後,就有消費者向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投訴,稱其駕駛的汽車安全氣囊展開後會彈出金屬碎片。

而在事故發生前一年,因為遭到投訴,本田還召回過4000輛裝配高田安全氣囊的汽車。

遺憾的是,因為沒有傷亡發生,沒有引起社會的重視,本應該反省的高田不僅沒有重視,反而採取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和稀泥做法。

對於豐田的召回行為,高田也認為那是“汽車生產商自己的舉動”。

對生命的漠視,結果就是,悲劇一幕接著一幕發生。

截至2015年10月,因高田安全氣囊爆炸,在美國本土造成8人死亡,98人受傷。日本、澳大利亞也相繼發生了爆炸,甚至致死事件。

但這些依舊沒有引起高田的重視,而是採取“甩鍋”的態度,多次公開表示“無法確認爆炸的真正原因”,企圖逃避責任。

甚至在其他機構調查事故原因時,也瞞天過海,企圖矇混過關。美國交通部曾公開指責,高田在2009年到2017年間,一直誤導、欺騙他們的調查。

因為高田的不配合,事故原因直到六年後的2015年才得以公佈。

這期間,高田隱瞞事實,依舊在銷售同樣材質的安全氣囊,導致危險產品繼續流向市場,使更多用戶受到潛在的安全威脅。

更嚴重的是,高田在明知產品有缺陷的情況下,故意錯報、篡改某些安全氣囊測試數據。直到2016年7月,這一劣跡才被本田公開曝光。

美國司法部也指責高田過去十多年間,持續篡改產品安全的關鍵檢測數據。

2017年2月,面對如山的鐵證,高田正式向聯邦法院認罪,並承認自己故意隱瞞“安全氣囊爆炸時,滾燙的金屬碎片會進入司機身體”的事實。

【5】

因為接二連三的事故,再加上冷漠的應對態度,高田最終遭到了市場和用戶的唾棄。

那些當年一起拾柴將高田送上神壇的本田、日產、福特等車企相繼宣佈,未來的產品不會配備高田公司生產的氣囊。

而當初再三邀請高田研發安全氣囊的本田,也遭受了重創。

從2009年開始,本田因為安全氣囊問題,不斷召回有問題的汽車。2009年當年召回44萬輛,到2011年底,這一數字已攀升至250萬。

大眾汽車也在十天內兩度召回,涉及汽車高達668萬輛。

隨著問題的不斷爆出,其他各大車企也紛紛召回。到2017年10月,全球召回的汽車數量已經突破1億,創造了汽車產業召回史上罕見的紀錄。

一個18歲女孩的殞命,敲響了一家巨頭企業的喪鐘

而高田也因為規模空前的召回事件,面臨鉅額賠償,最終債臺高築。

2017年6月,迴天乏力的高田在日本申請破產保護,其債務高達1萬億日元(約合90億美元)。

同一時間,高田在美國的子公司也申請破產保護,其負債規模超過百億美元。

這個由高田家族辛苦84年拼下的汽車配件帝國,曾經把產品賣到了全世界,並在數次金融危機中屹立不倒,最終卻因為缺乏對市場和生命的敬畏而轟然倒塌。

殺死它的不是競爭對手,而是它自己。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