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紀末期的日本,風雲動盪,一場席捲日本東西的源平合戰讓河內源氏最終擊敗了恆武平氏,源賴朝也得以在鎌倉拉開幕府統治日本的序幕。

然而源賴朝所沒想到的是河內源氏的統治在他的兒子源實朝死後就宣告結束,終結了源氏政治生命的居然是他的岳丈和妻子——北條時政、北條政子父女。

在伊豆蟄伏二十餘年打下的基業最終竟然被枕邊人竊取,更諷刺的是這個枕邊人追根溯源的話還是桓武平氏後裔。什麼你說明明是北條氏,怎麼又成了平氏了?這裡就要說到古代日本里姓、氏和苗字的區別了。日本的姓更多是對其與王權親疏關係與自身地位的表述,天武朝之後就制定了八色之姓分別是真人、朝臣、宿禰、忌寸、道師、臣、連、稻置。而日本的氏則是氏族血緣區分的象徵,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豐臣氏構成了日本的五大氏,但是一個大家族不斷繁衍發展除了嫡系繼承宗譜以外,各分家也需要自立門戶,各分家之間也需要區分,苗字也就出現了。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關於姓、氏和苗字間的區分,我們舉個例子就會看的更加直白,這裡借用一下天下人織田信長的名號,第六天魔王全名織田彈正忠平朝臣信長,其中織田為苗字,平是氏,朝臣是姓,信長是名,彈正忠是官位。尾張織田家是否出自平氏不能確認,但上文所說的鎌倉幕府執權北條家卻是根紅苗正的平氏出身。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織田信長的頭盔,頭前飾有織田家紋“木瓜紋”

北條一門雖然未能登上將軍大位,但是作為天皇和將軍背後的實權者,他們也在歷史上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時代,在歷代執權之中,又以北條時宗最為傳奇。

作為一個孤懸海外的島國,日本幾乎沒有面臨過外敵入侵的威脅,幕末西方列強的黑船來襲,也只是耀武揚威的在海上開了幾炮,簽字畫押後,高唱著我家大門常打開,就算應付過去了。二戰如此慘烈,煉獄直接寫進了現實,但是盟軍士兵真正踏上日本本土也是裕仁頒佈停戰詔書之後。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二戰時日本簽署投降書的密蘇里號戰列艦

不過這份幸運差點在鎌倉時代就被終結。13世紀時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人收回了指向西方的馬鞭,而把視線轉向了日出的東方。危急存亡的時刻,北條時宗作為幕府當家人只得挑起權力甩給他的責任。所幸他做的不錯,當元朝大軍唱著為你,我攢了半年的積蓄,漂洋過海的來看你時,他回手就是一掏,在九州藉著元軍內部矛盾和海上的氣象條件挫敗了忽必烈的野望,如果說一次是運氣好,那麼連續兩次擊敗日本只能說明北條時宗才堪大用,應對得當,當然還有他的運氣真是好到爆。

故事要從九州說起,1268年,負責外務和貿易的九州大宰府收到了一份非同一般的國書,國書來自一衣帶水的朝鮮,承載的卻是忽必烈的野心,國書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句話你要麼主動投降,要麼我打得你投降。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這份國書到來的消息首先在京都的公卿中炸開了鍋,忙亂中草擬的回書卻被北條時宗打回,這個僅僅17歲的少年血氣方剛的答覆朝廷:“蒙古大言無禮,不必修書!”都說藝術源於生活,日本動漫中多中二少年拯救世界的劇情想來也是有歷史出處的。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雖說北條時宗仗著年輕氣盛在臺前撐住了場面,但是臺下的十年功該做的還是得做。鎌倉幕府其實是一個關東強力武士的聯合政權,維繫武士和幕府的紐帶就是奉公和恩賞,所謂奉公是指地方的強力武士作為御家人承擔年貢、民役以及防務,而作為回報幕府要給予土地財貨,同時保障御家人的政治經濟地位。然而經過八十年的變遷,這條紐帶卻越來越細。

由於和南宋貿易的繁榮,大量宋錢湧入,土地買賣也日益繁榮,而武人又不善經營,大量恩賞所得土地被豪強兼併,貧富差距愈來愈大,御家人的地位變遷也引起了幕府統治基礎的削弱。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鞏固統治就需要維護御家人的地位。為此,他早在危機發生之前就以追加法的形式限制了土地買賣和轉讓,保障御家人的經濟利益。同時幕府恢復了裁決紛爭的引付眾,從行政上給予御家人保障。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而解決幕府內的權力鬥爭也刻不容緩,1272年,北條時宗率先動手,在他的默許下,執權的手下——御內人出兵將過去支持將軍的北條時章和北條教時兄弟誅殺。而同時京都的北條時宗支持者六波羅北方探題北條義宗率軍擊殺了北條時宗的庶兄北條時輔,從根源上規避了同室操戈的可能。

在這場二月的騷動結束以後,鎌倉的春風也就如同剪刀一般吹向了抗元前線九州,安達泰盛作為北條時宗信任的御家人代表幕府接管了九州事務,留給他準備的時間也所剩不多了。

1274年,元軍以忻都為主將,高麗人金方慶、洪茶全為副將,率領1.5萬由女真人、漢人、高麗人組成的軍隊駕船近千艘從朝鮮啟程徵日。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元軍兩次徵日路線

長期承擔著朝日交流的對馬島成了元軍的開胃菜,1274年10月5日,元軍登陸對馬,對馬島防務的實際組織者守護代宗助國帶著百人來到陣前,卻被元軍一頓亂箭射的七零八落,宗助國極其諸子悉數陣亡。

10月14日,元軍在壹岐島重複了對馬的故事,不到十天,元軍就完成了外圍的清掃作業,兵鋒直指九州本島。10月20日凌晨,元軍開始大規模在博多海岸登陸。已經最大程度集結的九州御家人這時候在主帥少弍景資的指揮下,準備迎接世界征服者的挑戰。兩者的差距,從段位來看就跟當下世界盃門外漢與世界盃冠軍的區別類似。元軍戰術絕對規避無意義的正面對抗消耗,通過騎兵的素質以及良好的團隊協調能力與敵軍拉開距離,集中優勢對敵軍軟肋進行鍼對性的的騎射壓制,在獲得優勢後再進行追擊清剿。簡單來說,就是敵進我退,敵守我擾,敵退我追,這一切的基礎都來自於蒙古人在機動以及團隊協作上的優勢。在來回牽扯的過程中,敵軍的陣型被鬆散的拉開,蒙古人的迅速集結精準打擊的優勢就能發揮,一旦敵軍撤退,就會進入草原軍隊最為喜歡的縱馬追擊的攻擊節奏。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而當時的日軍在戰術戰力素養上甚至遠遠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仍然執著於武士和其郎黨組成的分散戰鬥單元的獨立作戰,戰場被日軍主動割裂成難以聯繫呼應的分散板塊,毫無疑問即使元軍主力並不是縱橫歐亞的蒙古主力,但應付這種中古戰術仍然是綽綽有餘。但是正當元軍行將大勝之際,日軍的中堅御家人發揮了戰術不行,勇氣來湊的作用,菊池武房、竹崎季長等人靠著不要命的衝鋒也讓多國混編的元軍付出了一定代價。一番激戰之後,博多不出所料的失守了,元軍在搶掠之後並沒有在岸邊駐紮,而是退回了船隊進行修整。

正當日軍忙於思考第二天該怎麼應戰時,他們驚喜的發現,元軍的船隊不見了。關於元軍的撤退有幾種說法,一種是大風擊碎船隻,元軍恐慌撤退,一種是元軍箭矢兵糧殆盡,無奈撤退。這兩種說法可能都有存在的根據,但個人認為絕對不是元軍撤退的主因,沿海的人知道一般來說10月下旬少有颱風發作,普通風浪造成的船隻損傷並不足以令初勝的元軍放棄進攻。箭矢兵糧殆盡就更加不合理了,忽必烈命令朝鮮方面備戰數年,船隊千艘,所帶輜重武器只夠應付一次正面接觸的戰鬥?他可是盤算著征服日本而來的啊。所以這裡原因應該歸於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如上文所說,元軍的組成以蒙古已征服區域的多民族軍隊為主,他們沒有替黃金家族的征服欲,反倒是有著對於長期異國拼殺的排斥。忻都的蒙古勢力與朝鮮勢力之間,朝鮮內部金方慶和洪茶全之間都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加之軍隊基層裡的民族矛盾,主帥忻都主張藉助勝利,在外交上不戰而屈人之兵,而前文所說的風浪可能有發生,但它應該只是加速了元軍撤退情緒的滋長。

總之,元軍偏師未能達成目標,忽必烈盛怒之下投入了更多力量在朝鮮半島整軍備戰,甚至於在朝鮮半島設置了日本行省,以便征服後的行政管理。北條時宗領教了橫掃歐亞的力量,自然也不會坐以待斃。

他強化了異國警固番役,將九州的御家人分成四批,按季度輪崗負責防務,並擴大了重點防區範圍,將本州島西部的長門、周防等八國納入其中,甚至連在武家體系之外的公家、寺社莊園和奴僕也需要承擔相應的防務責任。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鑑於元軍的機動性,日本也開始了類似邊牆的障礙物修建,一條長約二十公里,高約兩米的石磊在博多灣的海岸上出現。

雙方各自回家修煉備戰數年以後,二番戰正式於1281年5月21日打響。元軍此次兵分兩路,南路軍十萬人主要為南宋降兵由阿剌罕掛帥,降將范文虎主理,東路軍四萬人主要為高麗、女真聯軍,主帥為一番戰的核心忻都、洪茶全、金方慶。東路軍熟門熟路,率先就位,並再度攻陷了對馬、壹岐兩島,正當忻都在熟悉的博多灣尋找登陸點時,那道北條時宗苦心籌建的石磊發揮了作用。為了降低登陸作戰的傷亡,忻都決定在近海的志賀島登陸,那裡沒有設置防禦石磊,一旦元軍佔領該島,就可以順著淺灘進攻九州本島。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志賀島位置

為了搶奪志賀島的灘頭陣地,元軍和日軍發生了激烈的交戰。經過了1274年的第一次交鋒,日軍更加熟悉元軍的戰術,進行了針對性的灘頭防登陸戰術演練,加之日軍船小善於海戰,偷襲騷擾就沒有斷絕過,使得東路軍在博多灣陷入難以立足的尷尬處境。只能等著軍力佔優的南路軍匯合來打開局面,

然而沒有等來南路軍,卻等來了匯合地點更改的軍令。最終平戶成了元軍的首要攻擊目標,從五月底到七月底整整兩個月,東路軍就一直等著帶頭大哥前來匯合,終於14萬元軍完成合體,開始要全軍突擊的時候,一場真正的颱風眷顧了日本,也摧毀了忽必烈征服日本的夢想。這無奈如同dota中zsmj打出聖者遺物剛要拯救世界,卻被對手A掉,但是遊戲裡馬甲又用7分鐘再造遺物,現實中卻沒給蒙古人這樣的機會。

長居草原的蒙古統帥完全沒有對出現在大海上的災害天氣做出任何預案准備,僅僅一天停泊在岸的元朝船隊遭遇了毀滅性打擊,數千船隻被擊碎,慌亂的范文虎等人完美展現南宋降將的心態和意志,瞬間做出判斷,敗局已定,竟然不顧已經登陸的元軍將士性命,徑直開船走人。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岸上的元軍背水卻沒一戰的動力,先遭颱風暴雨侵襲,軍心早就丟了一半,這會兒主將臨陣脫逃,更是把僅存的戰意扔在了腦後,面對渴望殺敵贏取恩賞的御家人自然難以匹敵,是役,元軍大敗,十萬元軍,生還者僅僅三分之一。

這場異國降伏的大勝也使得日本人愈加相信自己是神佑之國,神風的情結深深刻入了記憶之中,乃至二戰後期日軍組織的自殺式攻擊也稱為神風計劃。元朝兩次的失敗或多或少都遭遇到了自然氣候的打擊,但筆者認為多民族部隊難以同心,異國征伐引起的厭戰情緒,

兩次擊退元軍,也讓北條時宗的聲望達到了頂點,然而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北條時宗也概莫能外,僅僅三年之後,北條時宗就帶著未盡的志向離開了人世。如同他的人生軌跡在達到頂點後迅速跌落一般,鎌倉幕府的統治也進入了向下的拐點。

北條時宗擊退了蒙古,卻也埋下了鎌倉幕府滅亡的禍根

若果要探索鎌倉幕府衰敗的原因,竟然也和北條時宗的政績脫不了干係。元朝這個巨大的外患在此後一直如同陰霾一般籠罩在日本的上空,異國警固番役和石磊建設並沒有隨著元軍的撤退而終結,越來越重的勞役防務負擔幾近壓垮御家人本就不多的家底,而對御家人兩次抗元的恩賞卻由於幕府財政全部投入了備戰之中而根本沒有餘力發放,御家人衰弱的同時與幕府也更加離心離德。

本就存在的惡黨問題也因為幕府打著抵禦外敵的旗號插手公家寺社經濟而更加嚴重,武士越來越窮,遊走在武家公家寺社三大體系之外的惡黨也就越來越多,受元朝外患影響最大的西國和九州地區也是惡黨最為猖獗的地方。

北條時宗和他的鎌倉幕府命運出奇的一致,他們一同帶著挫敗大陸霸主兵鋒的巨大光環走上了頂峰,卻再也看不清腳下的路,由著性子就往下走去。因為異國警固番役和防禦工事建設帶來的高壓統治激化了原本隱藏的矛盾,越來越無力的御家人和越來越強力的惡黨一道為鎌倉幕府為北條家的統治敲響了喪鐘!

更多內容請點擊關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