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出了第一個北大學生,父親:怎麼也得讓她念書'

"

村裡出了第一個考上北京大學的孩子。

7月下旬,當遼寧盤錦大顧村村民知道石家的小女兒石甄考上北大時,整個村子一片歡騰。

澎湃新聞了解到,今年高考,石甄考了665分,在遼寧省盤錦市北鎮高中裸分成績第一,通過北大築夢計劃降分30分,順利進入北大天文系。

築夢計劃是北大2015年啟動的面向優秀農村學生的招生計劃,獲得入選資格的考生,高考可獲得一定的降分優惠,具體降分幅度由學校招生委員會確定。

隨著考入理想大學,小時候就喜歡坐在院子裡看星星,對神祕事物分外著迷的石甄,終於有機會對這些天外之物一探究竟。

"

村裡出了第一個考上北京大學的孩子。

7月下旬,當遼寧盤錦大顧村村民知道石家的小女兒石甄考上北大時,整個村子一片歡騰。

澎湃新聞了解到,今年高考,石甄考了665分,在遼寧省盤錦市北鎮高中裸分成績第一,通過北大築夢計劃降分30分,順利進入北大天文系。

築夢計劃是北大2015年啟動的面向優秀農村學生的招生計劃,獲得入選資格的考生,高考可獲得一定的降分優惠,具體降分幅度由學校招生委員會確定。

隨著考入理想大學,小時候就喜歡坐在院子裡看星星,對神祕事物分外著迷的石甄,終於有機會對這些天外之物一探究竟。

村裡出了第一個北大學生,父親:怎麼也得讓她念書

石甄近照。受訪者供圖

村裡第一個北大學生

疊好應季的衣服,裝上一路要吃的食物,放進去幾本書,再打包好一床被子,8月16日下午4點,石甄和媽媽拖著行李箱,提著軍用背囊從家裡出發。

再過不到24小時,就是2019級北大新生報到的日子,石甄將和4000多名本科新生一起,成為北大學子的一員。

臨行前,石甄的爸爸石會江有點擔心,他囑咐女兒:畢竟上大學了,特別是北大,不管別人怎樣,不能覺得上大學就完事兒了,這不行。得好好抓緊唸書才行。

末了,他又補充一句,“別為學費生活費擔心,我們至少大學四年得給你供完。”

石甄的家,在遼寧省盤錦市北鎮市中安鎮大顧村。這個偏遠的村莊在網上幾乎搜不到更多信息。一則來自北鎮市人民檢察院2015年發佈的文章提到,中安鎮大顧村是該檢察院的幫扶村。

中安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大顧村的條件,特別是教育條件並不好。早幾年村裡還有學校,後來打工的打工,人口流失,學校也撤了,學生們只能到鄉上讀書。

石甄的父母在當地都是普通農民,小學文化。家裡有幾畝地種大棚蔬菜,養了幾頭牛羊。每逢蔬果收穫的季節,夫妻倆忙完自己地裡的農活,還會去給田地多的農戶幫忙,打點零工。三年前,他們存足了錢,才把高度兩米多一點的危房新修了一番。

就是在教育資源如此匱乏的村落,如此平凡的家庭,走出了北大學生。

中安鎮政府工作人員說:“石甄是大顧村第一個考出來的北大學生,村裡應該都在慶祝。”

其實,石甄不是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此前,她的姐姐也考上了“211高校”河海大學。

一個農村家庭走出兩個大學生,談及如何培養孩子,石會江帶著濃重的鄉音表示:“沒想過怎麼培養。只是我們小時候兄弟姐妹多,家裡條件一般,也沒人管你念不念書的,自己後來也沒好好念。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能再發生在孩子身上,怎麼樣也得讓她出去,讓她念書。”

"

村裡出了第一個考上北京大學的孩子。

7月下旬,當遼寧盤錦大顧村村民知道石家的小女兒石甄考上北大時,整個村子一片歡騰。

澎湃新聞了解到,今年高考,石甄考了665分,在遼寧省盤錦市北鎮高中裸分成績第一,通過北大築夢計劃降分30分,順利進入北大天文系。

築夢計劃是北大2015年啟動的面向優秀農村學生的招生計劃,獲得入選資格的考生,高考可獲得一定的降分優惠,具體降分幅度由學校招生委員會確定。

隨著考入理想大學,小時候就喜歡坐在院子裡看星星,對神祕事物分外著迷的石甄,終於有機會對這些天外之物一探究竟。

村裡出了第一個北大學生,父親:怎麼也得讓她念書

石甄近照。受訪者供圖

村裡第一個北大學生

疊好應季的衣服,裝上一路要吃的食物,放進去幾本書,再打包好一床被子,8月16日下午4點,石甄和媽媽拖著行李箱,提著軍用背囊從家裡出發。

再過不到24小時,就是2019級北大新生報到的日子,石甄將和4000多名本科新生一起,成為北大學子的一員。

臨行前,石甄的爸爸石會江有點擔心,他囑咐女兒:畢竟上大學了,特別是北大,不管別人怎樣,不能覺得上大學就完事兒了,這不行。得好好抓緊唸書才行。

末了,他又補充一句,“別為學費生活費擔心,我們至少大學四年得給你供完。”

石甄的家,在遼寧省盤錦市北鎮市中安鎮大顧村。這個偏遠的村莊在網上幾乎搜不到更多信息。一則來自北鎮市人民檢察院2015年發佈的文章提到,中安鎮大顧村是該檢察院的幫扶村。

中安鎮政府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大顧村的條件,特別是教育條件並不好。早幾年村裡還有學校,後來打工的打工,人口流失,學校也撤了,學生們只能到鄉上讀書。

石甄的父母在當地都是普通農民,小學文化。家裡有幾畝地種大棚蔬菜,養了幾頭牛羊。每逢蔬果收穫的季節,夫妻倆忙完自己地裡的農活,還會去給田地多的農戶幫忙,打點零工。三年前,他們存足了錢,才把高度兩米多一點的危房新修了一番。

就是在教育資源如此匱乏的村落,如此平凡的家庭,走出了北大學生。

中安鎮政府工作人員說:“石甄是大顧村第一個考出來的北大學生,村裡應該都在慶祝。”

其實,石甄不是家裡第一個上大學的,此前,她的姐姐也考上了“211高校”河海大學。

一個農村家庭走出兩個大學生,談及如何培養孩子,石會江帶著濃重的鄉音表示:“沒想過怎麼培養。只是我們小時候兄弟姐妹多,家裡條件一般,也沒人管你念不念書的,自己後來也沒好好念。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不能再發生在孩子身上,怎麼樣也得讓她出去,讓她念書。”

村裡出了第一個北大學生,父親:怎麼也得讓她念書

石甄(右)和高中語文老師合影。受訪者供圖

父親:別擔心學費,堅持幾年就完事兒

儘管自己讀書不多,石會江對上學看得很重,“在農村,尤其是女孩,只能是走出去,考一個好一點的大學,將來對她有好處。”

抱著這種想法,夫妻倆把兩姐妹從幼兒園供到現在。石甄告訴澎湃新聞,村裡沒有小學和初中,幼兒園讀了一年多也拆了,父親每天騎著車把她送到鄉鎮唸書,這樣持續至小學六年級。

好在石甄也爭氣,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在石甄的高三班主任、物理任課老師張老師看來,石甄學習習慣特別好,刻苦程度也沒話說,他並不擔心這名學生到北大後的適應問題。

“她對問題的研究也比較深,很鑽。”張老師記得高二的時候,有一道題是關於圓周運動,如何使運動不脫離軌道,他教的兩個班裡,90多個孩子只有石甄想出軌道的限定辦法。

“為什麼學習能一直這麼好?”當澎湃新聞問起學習的祕訣,石甄從微信上發來一個紅臉尷尬的表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覺得這件事既然做了,就要盡力做到最好吧。”她說,這句話父母以前跟自己說過。

從小到大,石甄有個習慣,沒弄懂的問題,當天熬夜也要弄懂。特別是後來到了高中,學習壓力變大的時候,她經常主動找老師溝通當天的知識點,有時候一聊就是1個小時。

就這樣,從剛上北鎮高中的全年級21名,到奮力直追,成為“清北種子選手”,心儀的大學終於離自己越來越近。

在今年高考百日誓師之時,學校讓同學們在橫幅上寫下自己心儀的大學,石甄鄭重寫下“北京大學”。

8月17日一早,石甄下了地鐵,站在北大東門門口的她有點激動也很緊張,“大家都是學霸,人才濟濟”。

遠在家鄉的張老師則對她很放心,他希望,石甄的大學生活能夠豐富精彩,對應專業也學得更棒。

儘管上大學對一個年收入1萬多元的家庭來說,將會是一個巨大負擔,但石會江寬慰石甄,好好上學,別擔心學費。

“堅持幾年就完事兒。”他說,“家裡養了牛羊,能對付過去。”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孫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