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將軍號》1926(二戰時軍隊把這個火車被撈起來製成兵器)


經此一役基頓元氣大傷,工作室都運轉不下去了,於是他在朋友的勸說下放棄了獨立電影人的身份,加盟了米高梅。

那是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

雖然來到米高梅後他仍拍出了《攝影師》這樣的經典作品,但給別人打工總會有諸多限制,失去了對自己影片的完整把控基頓只能照著公司的要求拍攝,種種禁錮下影片的質量大打折扣。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將軍號》1926(二戰時軍隊把這個火車被撈起來製成兵器)


經此一役基頓元氣大傷,工作室都運轉不下去了,於是他在朋友的勸說下放棄了獨立電影人的身份,加盟了米高梅。

那是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

雖然來到米高梅後他仍拍出了《攝影師》這樣的經典作品,但給別人打工總會有諸多限制,失去了對自己影片的完整把控基頓只能照著公司的要求拍攝,種種禁錮下影片的質量大打折扣。

跑!巴斯特,跑起來

《攝影師》1928


就這麼拍了幾部沒有生命力的片子後,米高梅以酗酒的理由把他開除了,其實這就是個藉口,那時基頓雖愛喝兩口但遠沒有達到酗酒的程度。與此同妻子娜塔莉也提出與他離婚,最後孩子、房子全歸了女方。無家可歸的基頓買了輛房車終日混跡於街頭。

入行14年,曾經春風得意馬蹄急,也當過好萊塢最亮那顆星星的巴斯特·基頓在他35歲這年被生活和事業所拋棄,落了個一無所有 。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將軍號》1926(二戰時軍隊把這個火車被撈起來製成兵器)


經此一役基頓元氣大傷,工作室都運轉不下去了,於是他在朋友的勸說下放棄了獨立電影人的身份,加盟了米高梅。

那是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

雖然來到米高梅後他仍拍出了《攝影師》這樣的經典作品,但給別人打工總會有諸多限制,失去了對自己影片的完整把控基頓只能照著公司的要求拍攝,種種禁錮下影片的質量大打折扣。

跑!巴斯特,跑起來

《攝影師》1928


就這麼拍了幾部沒有生命力的片子後,米高梅以酗酒的理由把他開除了,其實這就是個藉口,那時基頓雖愛喝兩口但遠沒有達到酗酒的程度。與此同妻子娜塔莉也提出與他離婚,最後孩子、房子全歸了女方。無家可歸的基頓買了輛房車終日混跡於街頭。

入行14年,曾經春風得意馬蹄急,也當過好萊塢最亮那顆星星的巴斯特·基頓在他35歲這年被生活和事業所拋棄,落了個一無所有 。

跑!巴斯特,跑起來

這個搞喜劇的小個子總顯得悲傷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從這個巨大的打擊以後基頓就變成了一個自暴自棄的失敗者,從此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

可事實上,基頓消沉的時間並不長,他出國拍了幾部獨立電影,回國後放低身段加盟了幾部小短片,實在沒戲演時也接一些編劇的工作。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將軍號》1926(二戰時軍隊把這個火車被撈起來製成兵器)


經此一役基頓元氣大傷,工作室都運轉不下去了,於是他在朋友的勸說下放棄了獨立電影人的身份,加盟了米高梅。

那是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

雖然來到米高梅後他仍拍出了《攝影師》這樣的經典作品,但給別人打工總會有諸多限制,失去了對自己影片的完整把控基頓只能照著公司的要求拍攝,種種禁錮下影片的質量大打折扣。

跑!巴斯特,跑起來

《攝影師》1928


就這麼拍了幾部沒有生命力的片子後,米高梅以酗酒的理由把他開除了,其實這就是個藉口,那時基頓雖愛喝兩口但遠沒有達到酗酒的程度。與此同妻子娜塔莉也提出與他離婚,最後孩子、房子全歸了女方。無家可歸的基頓買了輛房車終日混跡於街頭。

入行14年,曾經春風得意馬蹄急,也當過好萊塢最亮那顆星星的巴斯特·基頓在他35歲這年被生活和事業所拋棄,落了個一無所有 。

跑!巴斯特,跑起來

這個搞喜劇的小個子總顯得悲傷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從這個巨大的打擊以後基頓就變成了一個自暴自棄的失敗者,從此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

可事實上,基頓消沉的時間並不長,他出國拍了幾部獨立電影,回國後放低身段加盟了幾部小短片,實在沒戲演時也接一些編劇的工作。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39年為哥倫比亞公司拍的喜劇,還唱了歌

他有些悲傷,但從沒想過停下來。

不過零零碎碎的小活兒不少,他卻從沒抓到哪怕一次讓他重回巔峰的機會。其實也不止是他,有聲電影的誕生將好萊塢的黃金默片時代撞得稀碎,時代轟鳴著推進,似乎無人可以倖免。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將軍號》1926(二戰時軍隊把這個火車被撈起來製成兵器)


經此一役基頓元氣大傷,工作室都運轉不下去了,於是他在朋友的勸說下放棄了獨立電影人的身份,加盟了米高梅。

那是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

雖然來到米高梅後他仍拍出了《攝影師》這樣的經典作品,但給別人打工總會有諸多限制,失去了對自己影片的完整把控基頓只能照著公司的要求拍攝,種種禁錮下影片的質量大打折扣。

跑!巴斯特,跑起來

《攝影師》1928


就這麼拍了幾部沒有生命力的片子後,米高梅以酗酒的理由把他開除了,其實這就是個藉口,那時基頓雖愛喝兩口但遠沒有達到酗酒的程度。與此同妻子娜塔莉也提出與他離婚,最後孩子、房子全歸了女方。無家可歸的基頓買了輛房車終日混跡於街頭。

入行14年,曾經春風得意馬蹄急,也當過好萊塢最亮那顆星星的巴斯特·基頓在他35歲這年被生活和事業所拋棄,落了個一無所有 。

跑!巴斯特,跑起來

這個搞喜劇的小個子總顯得悲傷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從這個巨大的打擊以後基頓就變成了一個自暴自棄的失敗者,從此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

可事實上,基頓消沉的時間並不長,他出國拍了幾部獨立電影,回國後放低身段加盟了幾部小短片,實在沒戲演時也接一些編劇的工作。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39年為哥倫比亞公司拍的喜劇,還唱了歌

他有些悲傷,但從沒想過停下來。

不過零零碎碎的小活兒不少,他卻從沒抓到哪怕一次讓他重回巔峰的機會。其實也不止是他,有聲電影的誕生將好萊塢的黃金默片時代撞得稀碎,時代轟鳴著推進,似乎無人可以倖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舞臺春秋》1952,這兩個老夥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

1940年,基頓與埃莉諾結婚,生活趨於平穩安定,而上了年紀的身體也已經無法再支撐他那種玩兒命的拍電影方式,找他拍片的人越來越少了。

但基頓似乎沒打算停下來,他會去一些電影裡客串,會製作自己的電視節目 《巴斯特·基頓秀》,60年代初,他甚至拍起了廣告。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將軍號》1926(二戰時軍隊把這個火車被撈起來製成兵器)


經此一役基頓元氣大傷,工作室都運轉不下去了,於是他在朋友的勸說下放棄了獨立電影人的身份,加盟了米高梅。

那是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

雖然來到米高梅後他仍拍出了《攝影師》這樣的經典作品,但給別人打工總會有諸多限制,失去了對自己影片的完整把控基頓只能照著公司的要求拍攝,種種禁錮下影片的質量大打折扣。

跑!巴斯特,跑起來

《攝影師》1928


就這麼拍了幾部沒有生命力的片子後,米高梅以酗酒的理由把他開除了,其實這就是個藉口,那時基頓雖愛喝兩口但遠沒有達到酗酒的程度。與此同妻子娜塔莉也提出與他離婚,最後孩子、房子全歸了女方。無家可歸的基頓買了輛房車終日混跡於街頭。

入行14年,曾經春風得意馬蹄急,也當過好萊塢最亮那顆星星的巴斯特·基頓在他35歲這年被生活和事業所拋棄,落了個一無所有 。

跑!巴斯特,跑起來

這個搞喜劇的小個子總顯得悲傷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從這個巨大的打擊以後基頓就變成了一個自暴自棄的失敗者,從此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

可事實上,基頓消沉的時間並不長,他出國拍了幾部獨立電影,回國後放低身段加盟了幾部小短片,實在沒戲演時也接一些編劇的工作。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39年為哥倫比亞公司拍的喜劇,還唱了歌

他有些悲傷,但從沒想過停下來。

不過零零碎碎的小活兒不少,他卻從沒抓到哪怕一次讓他重回巔峰的機會。其實也不止是他,有聲電影的誕生將好萊塢的黃金默片時代撞得稀碎,時代轟鳴著推進,似乎無人可以倖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舞臺春秋》1952,這兩個老夥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

1940年,基頓與埃莉諾結婚,生活趨於平穩安定,而上了年紀的身體也已經無法再支撐他那種玩兒命的拍電影方式,找他拍片的人越來越少了。

但基頓似乎沒打算停下來,他會去一些電影裡客串,會製作自己的電視節目 《巴斯特·基頓秀》,60年代初,他甚至拍起了廣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廣告演員基頓

63歲那年他在接受採訪時還表達過自己想拍有聲電影:“為什麼不行呢,當然了。我們編排素材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製造動作笑料,不是語言笑料。我們有很多寫手,寫手考慮的問題都是俏皮話和包袱。我會克服這些困難。”

1960年巴斯特·基頓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與此同時他之前的電影在歐洲重新成為潮流,電影人們紛紛驚訝於基頓這份超越時代的才能。時間終於追上了這個步履不停的人。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將軍號》1926(二戰時軍隊把這個火車被撈起來製成兵器)


經此一役基頓元氣大傷,工作室都運轉不下去了,於是他在朋友的勸說下放棄了獨立電影人的身份,加盟了米高梅。

那是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

雖然來到米高梅後他仍拍出了《攝影師》這樣的經典作品,但給別人打工總會有諸多限制,失去了對自己影片的完整把控基頓只能照著公司的要求拍攝,種種禁錮下影片的質量大打折扣。

跑!巴斯特,跑起來

《攝影師》1928


就這麼拍了幾部沒有生命力的片子後,米高梅以酗酒的理由把他開除了,其實這就是個藉口,那時基頓雖愛喝兩口但遠沒有達到酗酒的程度。與此同妻子娜塔莉也提出與他離婚,最後孩子、房子全歸了女方。無家可歸的基頓買了輛房車終日混跡於街頭。

入行14年,曾經春風得意馬蹄急,也當過好萊塢最亮那顆星星的巴斯特·基頓在他35歲這年被生活和事業所拋棄,落了個一無所有 。

跑!巴斯特,跑起來

這個搞喜劇的小個子總顯得悲傷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從這個巨大的打擊以後基頓就變成了一個自暴自棄的失敗者,從此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

可事實上,基頓消沉的時間並不長,他出國拍了幾部獨立電影,回國後放低身段加盟了幾部小短片,實在沒戲演時也接一些編劇的工作。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39年為哥倫比亞公司拍的喜劇,還唱了歌

他有些悲傷,但從沒想過停下來。

不過零零碎碎的小活兒不少,他卻從沒抓到哪怕一次讓他重回巔峰的機會。其實也不止是他,有聲電影的誕生將好萊塢的黃金默片時代撞得稀碎,時代轟鳴著推進,似乎無人可以倖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舞臺春秋》1952,這兩個老夥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

1940年,基頓與埃莉諾結婚,生活趨於平穩安定,而上了年紀的身體也已經無法再支撐他那種玩兒命的拍電影方式,找他拍片的人越來越少了。

但基頓似乎沒打算停下來,他會去一些電影裡客串,會製作自己的電視節目 《巴斯特·基頓秀》,60年代初,他甚至拍起了廣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廣告演員基頓

63歲那年他在接受採訪時還表達過自己想拍有聲電影:“為什麼不行呢,當然了。我們編排素材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製造動作笑料,不是語言笑料。我們有很多寫手,寫手考慮的問題都是俏皮話和包袱。我會克服這些困難。”

1960年巴斯特·基頓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與此同時他之前的電影在歐洲重新成為潮流,電影人們紛紛驚訝於基頓這份超越時代的才能。時間終於追上了這個步履不停的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拿了小金人也不想笑

而這個人呢,他還在往前奔跑。

5

“有一年我去瑪麗•璧克馥家參加復活節聚會,幾乎所有默片時代的老夥計都去了。我很想跟他們好好聊聊,但我發現跟他們已經沒什麼可交流。有些人連披頭士都沒聽過,這幫傢伙跟不上時代了。”

說這話的時候基頓因為肺不舒服頻頻咳嗽,但仍擋不住他的洋洋得意。那時候基頓有一堆亟待實現的奇思妙想,他覺得自己忙的沒工夫變老。

跑起來,拼命往前跑去,這個超越時代的天才一刻也不想停下來。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將軍號》1926(二戰時軍隊把這個火車被撈起來製成兵器)


經此一役基頓元氣大傷,工作室都運轉不下去了,於是他在朋友的勸說下放棄了獨立電影人的身份,加盟了米高梅。

那是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

雖然來到米高梅後他仍拍出了《攝影師》這樣的經典作品,但給別人打工總會有諸多限制,失去了對自己影片的完整把控基頓只能照著公司的要求拍攝,種種禁錮下影片的質量大打折扣。

跑!巴斯特,跑起來

《攝影師》1928


就這麼拍了幾部沒有生命力的片子後,米高梅以酗酒的理由把他開除了,其實這就是個藉口,那時基頓雖愛喝兩口但遠沒有達到酗酒的程度。與此同妻子娜塔莉也提出與他離婚,最後孩子、房子全歸了女方。無家可歸的基頓買了輛房車終日混跡於街頭。

入行14年,曾經春風得意馬蹄急,也當過好萊塢最亮那顆星星的巴斯特·基頓在他35歲這年被生活和事業所拋棄,落了個一無所有 。

跑!巴斯特,跑起來

這個搞喜劇的小個子總顯得悲傷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從這個巨大的打擊以後基頓就變成了一個自暴自棄的失敗者,從此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

可事實上,基頓消沉的時間並不長,他出國拍了幾部獨立電影,回國後放低身段加盟了幾部小短片,實在沒戲演時也接一些編劇的工作。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39年為哥倫比亞公司拍的喜劇,還唱了歌

他有些悲傷,但從沒想過停下來。

不過零零碎碎的小活兒不少,他卻從沒抓到哪怕一次讓他重回巔峰的機會。其實也不止是他,有聲電影的誕生將好萊塢的黃金默片時代撞得稀碎,時代轟鳴著推進,似乎無人可以倖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舞臺春秋》1952,這兩個老夥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

1940年,基頓與埃莉諾結婚,生活趨於平穩安定,而上了年紀的身體也已經無法再支撐他那種玩兒命的拍電影方式,找他拍片的人越來越少了。

但基頓似乎沒打算停下來,他會去一些電影裡客串,會製作自己的電視節目 《巴斯特·基頓秀》,60年代初,他甚至拍起了廣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廣告演員基頓

63歲那年他在接受採訪時還表達過自己想拍有聲電影:“為什麼不行呢,當然了。我們編排素材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製造動作笑料,不是語言笑料。我們有很多寫手,寫手考慮的問題都是俏皮話和包袱。我會克服這些困難。”

1960年巴斯特·基頓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與此同時他之前的電影在歐洲重新成為潮流,電影人們紛紛驚訝於基頓這份超越時代的才能。時間終於追上了這個步履不停的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拿了小金人也不想笑

而這個人呢,他還在往前奔跑。

5

“有一年我去瑪麗•璧克馥家參加復活節聚會,幾乎所有默片時代的老夥計都去了。我很想跟他們好好聊聊,但我發現跟他們已經沒什麼可交流。有些人連披頭士都沒聽過,這幫傢伙跟不上時代了。”

說這話的時候基頓因為肺不舒服頻頻咳嗽,但仍擋不住他的洋洋得意。那時候基頓有一堆亟待實現的奇思妙想,他覺得自己忙的沒工夫變老。

跑起來,拼命往前跑去,這個超越時代的天才一刻也不想停下來。

跑!巴斯特,跑起來

越老越酷的基頓

還記得1950年的一天,基頓和妻子去熱亞那的一家劇院,門口的搬運工們認出了他並衝他揮手大喊,基頓也向他們揮手示意。這個一生都在為逗笑觀眾而努力的人在那一刻格外滿足,多年後他在自傳中寫道:

“埃弗頓醫生說我能活一百年,我打算實現它,這麼多人能記得一個面無表情的小個子,能這麼喜歡他,只因為這個小個子曾在很多年前把他們逗笑,這麼美好的世界,誰不想活上一百年呢。”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將軍號》1926(二戰時軍隊把這個火車被撈起來製成兵器)


經此一役基頓元氣大傷,工作室都運轉不下去了,於是他在朋友的勸說下放棄了獨立電影人的身份,加盟了米高梅。

那是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

雖然來到米高梅後他仍拍出了《攝影師》這樣的經典作品,但給別人打工總會有諸多限制,失去了對自己影片的完整把控基頓只能照著公司的要求拍攝,種種禁錮下影片的質量大打折扣。

跑!巴斯特,跑起來

《攝影師》1928


就這麼拍了幾部沒有生命力的片子後,米高梅以酗酒的理由把他開除了,其實這就是個藉口,那時基頓雖愛喝兩口但遠沒有達到酗酒的程度。與此同妻子娜塔莉也提出與他離婚,最後孩子、房子全歸了女方。無家可歸的基頓買了輛房車終日混跡於街頭。

入行14年,曾經春風得意馬蹄急,也當過好萊塢最亮那顆星星的巴斯特·基頓在他35歲這年被生活和事業所拋棄,落了個一無所有 。

跑!巴斯特,跑起來

這個搞喜劇的小個子總顯得悲傷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從這個巨大的打擊以後基頓就變成了一個自暴自棄的失敗者,從此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

可事實上,基頓消沉的時間並不長,他出國拍了幾部獨立電影,回國後放低身段加盟了幾部小短片,實在沒戲演時也接一些編劇的工作。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39年為哥倫比亞公司拍的喜劇,還唱了歌

他有些悲傷,但從沒想過停下來。

不過零零碎碎的小活兒不少,他卻從沒抓到哪怕一次讓他重回巔峰的機會。其實也不止是他,有聲電影的誕生將好萊塢的黃金默片時代撞得稀碎,時代轟鳴著推進,似乎無人可以倖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舞臺春秋》1952,這兩個老夥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

1940年,基頓與埃莉諾結婚,生活趨於平穩安定,而上了年紀的身體也已經無法再支撐他那種玩兒命的拍電影方式,找他拍片的人越來越少了。

但基頓似乎沒打算停下來,他會去一些電影裡客串,會製作自己的電視節目 《巴斯特·基頓秀》,60年代初,他甚至拍起了廣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廣告演員基頓

63歲那年他在接受採訪時還表達過自己想拍有聲電影:“為什麼不行呢,當然了。我們編排素材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製造動作笑料,不是語言笑料。我們有很多寫手,寫手考慮的問題都是俏皮話和包袱。我會克服這些困難。”

1960年巴斯特·基頓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與此同時他之前的電影在歐洲重新成為潮流,電影人們紛紛驚訝於基頓這份超越時代的才能。時間終於追上了這個步履不停的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拿了小金人也不想笑

而這個人呢,他還在往前奔跑。

5

“有一年我去瑪麗•璧克馥家參加復活節聚會,幾乎所有默片時代的老夥計都去了。我很想跟他們好好聊聊,但我發現跟他們已經沒什麼可交流。有些人連披頭士都沒聽過,這幫傢伙跟不上時代了。”

說這話的時候基頓因為肺不舒服頻頻咳嗽,但仍擋不住他的洋洋得意。那時候基頓有一堆亟待實現的奇思妙想,他覺得自己忙的沒工夫變老。

跑起來,拼命往前跑去,這個超越時代的天才一刻也不想停下來。

跑!巴斯特,跑起來

越老越酷的基頓

還記得1950年的一天,基頓和妻子去熱亞那的一家劇院,門口的搬運工們認出了他並衝他揮手大喊,基頓也向他們揮手示意。這個一生都在為逗笑觀眾而努力的人在那一刻格外滿足,多年後他在自傳中寫道:

“埃弗頓醫生說我能活一百年,我打算實現它,這麼多人能記得一個面無表情的小個子,能這麼喜歡他,只因為這個小個子曾在很多年前把他們逗笑,這麼美好的世界,誰不想活上一百年呢。”

跑!巴斯特,跑起來

打算活一百歲的老頑童


從威尼斯回來後沒多久基頓就因為肺病病倒了,三個月後的一天,他和來探望他的朋友打牌聊天然後沉沉睡去此後便再也沒有甦醒。

基頓沒能活夠一百歲,也沒能再參加一次電影節,旁人總是為他惋惜,但其實他這71年來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人生已經沒什麼好遺憾了。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將軍號》1926(二戰時軍隊把這個火車被撈起來製成兵器)


經此一役基頓元氣大傷,工作室都運轉不下去了,於是他在朋友的勸說下放棄了獨立電影人的身份,加盟了米高梅。

那是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

雖然來到米高梅後他仍拍出了《攝影師》這樣的經典作品,但給別人打工總會有諸多限制,失去了對自己影片的完整把控基頓只能照著公司的要求拍攝,種種禁錮下影片的質量大打折扣。

跑!巴斯特,跑起來

《攝影師》1928


就這麼拍了幾部沒有生命力的片子後,米高梅以酗酒的理由把他開除了,其實這就是個藉口,那時基頓雖愛喝兩口但遠沒有達到酗酒的程度。與此同妻子娜塔莉也提出與他離婚,最後孩子、房子全歸了女方。無家可歸的基頓買了輛房車終日混跡於街頭。

入行14年,曾經春風得意馬蹄急,也當過好萊塢最亮那顆星星的巴斯特·基頓在他35歲這年被生活和事業所拋棄,落了個一無所有 。

跑!巴斯特,跑起來

這個搞喜劇的小個子總顯得悲傷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從這個巨大的打擊以後基頓就變成了一個自暴自棄的失敗者,從此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

可事實上,基頓消沉的時間並不長,他出國拍了幾部獨立電影,回國後放低身段加盟了幾部小短片,實在沒戲演時也接一些編劇的工作。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39年為哥倫比亞公司拍的喜劇,還唱了歌

他有些悲傷,但從沒想過停下來。

不過零零碎碎的小活兒不少,他卻從沒抓到哪怕一次讓他重回巔峰的機會。其實也不止是他,有聲電影的誕生將好萊塢的黃金默片時代撞得稀碎,時代轟鳴著推進,似乎無人可以倖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舞臺春秋》1952,這兩個老夥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

1940年,基頓與埃莉諾結婚,生活趨於平穩安定,而上了年紀的身體也已經無法再支撐他那種玩兒命的拍電影方式,找他拍片的人越來越少了。

但基頓似乎沒打算停下來,他會去一些電影裡客串,會製作自己的電視節目 《巴斯特·基頓秀》,60年代初,他甚至拍起了廣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廣告演員基頓

63歲那年他在接受採訪時還表達過自己想拍有聲電影:“為什麼不行呢,當然了。我們編排素材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製造動作笑料,不是語言笑料。我們有很多寫手,寫手考慮的問題都是俏皮話和包袱。我會克服這些困難。”

1960年巴斯特·基頓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與此同時他之前的電影在歐洲重新成為潮流,電影人們紛紛驚訝於基頓這份超越時代的才能。時間終於追上了這個步履不停的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拿了小金人也不想笑

而這個人呢,他還在往前奔跑。

5

“有一年我去瑪麗•璧克馥家參加復活節聚會,幾乎所有默片時代的老夥計都去了。我很想跟他們好好聊聊,但我發現跟他們已經沒什麼可交流。有些人連披頭士都沒聽過,這幫傢伙跟不上時代了。”

說這話的時候基頓因為肺不舒服頻頻咳嗽,但仍擋不住他的洋洋得意。那時候基頓有一堆亟待實現的奇思妙想,他覺得自己忙的沒工夫變老。

跑起來,拼命往前跑去,這個超越時代的天才一刻也不想停下來。

跑!巴斯特,跑起來

越老越酷的基頓

還記得1950年的一天,基頓和妻子去熱亞那的一家劇院,門口的搬運工們認出了他並衝他揮手大喊,基頓也向他們揮手示意。這個一生都在為逗笑觀眾而努力的人在那一刻格外滿足,多年後他在自傳中寫道:

“埃弗頓醫生說我能活一百年,我打算實現它,這麼多人能記得一個面無表情的小個子,能這麼喜歡他,只因為這個小個子曾在很多年前把他們逗笑,這麼美好的世界,誰不想活上一百年呢。”

跑!巴斯特,跑起來

打算活一百歲的老頑童


從威尼斯回來後沒多久基頓就因為肺病病倒了,三個月後的一天,他和來探望他的朋友打牌聊天然後沉沉睡去此後便再也沒有甦醒。

基頓沒能活夠一百歲,也沒能再參加一次電影節,旁人總是為他惋惜,但其實他這71年來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人生已經沒什麼好遺憾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時光快車》1965


1965年,巴斯特·基頓拍了他人生中最後一部默片《時光快車》,他一如既往穿著那身五十年沒變的行頭,過往凝聚成畫從這一輛小小的車上呼嘯而過,我們似乎看到他在拼命往“將軍號”裡添柴;看到他被印第安人用火烤;看到他穿著太空服飄在水上;看到他扛著攝像機上了房頂;看到他穿越回石器時代;看到他被龍捲風吹起;看到他在玉米田裡做稻草人......黑白畫面的盡頭處時光快車慢悠悠駛來,兩邊的風景漸漸變成了彩色的,小車載著那個頂著卷邊帽的始終面無表情的男人往前走去了,他走到了很遠的地方,沒再回頭。

"

1965年的威尼斯海灘星光熠熠,費里尼、戈達爾、安東尼奧尼、維斯康蒂等,這些曾開創時代的,影響了此後電影史發展的傳奇電影人們齊聚一堂。

正當紅的名導們在前,所以攜新作《Film》來到威尼斯的巴斯特·基頓即便激動但也沒對這一趟電影節之旅報什麼特別的期待。

直到他漫不經心地推開利多島電影放映大廳的那扇門,滿屋子早已等候許久的影評人、藝術家、觀眾們都集體起身鼓掌,基頓才發現自己在這裡也如那些名導般大受歡迎。

跑!巴斯特,跑起來

推門而入的基頓,真·震驚

基頓有些不知所措,呆在了門口,還是身後的同伴推著他坐到了座位上。等到這部片長二十分鐘電影放映完畢,全場人又站起來為他歡呼了五分鐘。

對眼前發生的這一切,基頓顯然毫無準備,這期間他一直坐立不安,等到他站起來發言時,這個從四歲開始便以一副石頭臉表演一切角色的男人哽咽了,他紅著眼圈:“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受邀出席電影節,真希望這不會是最後一次。”

那時他還不知道,所有人都還不知道,他的生命將在短短三個月後走到盡頭。

那時巴斯特·基頓70歲,已經當了66年的演員,距他學習並執導電影也已經過了47年,對於幾乎伴隨著電影這門新型藝術形式而生的,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基頓來說,那真是一段漫長也崎嶇的旅程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巴斯特·基頓

1

現在人們習慣將基頓與卓別林、勞埃德一起並稱為“默片時代的世界三大喜劇演員”,不過相較於另外兩位喜歡在劇情上做功夫,基頓的喜劇就顯得更加忠於電影本身些。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與卓別林其實是好朋友


在早期基頓還沒有開始親自指導影片的時候,他的表演就是最典型的“棍棒喜劇(slapstick comedy)”,即那種以身體搞笑為基礎的,誇張、卡通式的喜劇。

跑!巴斯特,跑起來

《13號囚犯》1920


隨著基頓對電影更加深入的瞭解,他開始剋制表演,加重對鏡頭語言的刻畫,在劇作上採用亞里士多德的三幕式結構,探索出更高級的喜劇形式。

而他探索出的這個模式成了隨後的百年內被好萊塢乃至全世界不斷重複的電影拍攝模板。所以將巴斯特·基頓稱為現代電影的奠基人之一,其實毫不為過。

跑!巴斯特,跑起來

《待客之道》1923,開創性的在電影中採用三幕式劇作結構

可能在個過程中,基頓對視覺心理學也已經無師自通了,你看他的笑料總是出自化險為夷時的驚險與柳暗花明時的驚喜,觀眾們在緊張的提起一顆心與放鬆的長舒一口氣之間都被逗得不能自已,而這個“哈哈哈”的過程中還隨著“哦?咦?啊?”的目瞪口呆,那是一種全程被溜的觀影體驗。

跑!巴斯特,跑起來

《白日夢》1922

看看這些理所應當又意料之外的笑料,哪怕到了今天也算得上是絕妙的創意,也難怪那個“石頭臉”會狡黠的說一句:“我總是喜歡讓觀眾們以為猜透了我,然後我再耍了他們。”

對於溜觀眾這件事,基頓是極其認真,為此不惜花費大價錢,也不怕投入更多的精力。你看他的片子裡,會轉圈的變形房子、玩偶之家一般的迷宮房間、木質的電梯、可以360度旋轉的屋子,電影史上最早的升降臂......

跑!巴斯特,跑起來

《一週》1920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1921

跑!巴斯特,跑起來

《暗號》1922

他有一腦袋的奇思妙想,並且熱衷於實現它們。

當然了,無論是創意、奇妙道具還是視覺創造力,做到他這個程度都是不容易的,畢竟那是一百年前,電影這門藝術剛剛誕生,一切都是鴻蒙初開的模樣。

而作為美國獨立電影的開山鼻祖巴斯特基頓在電影中常常是同時擔任編劇、導演、演員、剪輯與道具,還有一點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他還是個特技演員,常常得為自己片子裡的其他配角們做特技替身。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

那還是在一百年前,經驗不多,設備不足,摔是真摔,跳是真跳,砸是真砸。和他一起工作的人後來也說了,基頓每次拍完電影還能活下來就是個奇蹟。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船長二世》1928

所以你看,他哪是在拍電影,這就是真玩兒命啊。

別看基頓這麼玩命,其實他想要的倒是不多,沒想過繼承什麼、發展什麼,也沒想過表達什麼、揭露什麼,他曾不止一次的說過,自己最感興趣的只有如何逗樂觀眾。

於是我們看到了他所塑造的各種各樣的角色,這些角色本身沒什麼故事,也不會代表什麼,不過他們總有一個共同點即總是在不經意間陷入麻煩當中,而解決這個麻煩就成了他們的戲劇性需求。他們會抓住身邊一切可利用的東西,在擊敗對手的過程中逃離這個險境。

在那些故事裡,基頓一直在奔跑,而他的臉永遠平靜無波。

跑!巴斯特,跑起來

笑是不可能笑的

2

如果說解決麻煩是巴斯特·基頓的電影中不變的戲劇性需求,那玩命的搞喜劇就是基頓的人生需求了。

這一點似乎從他一出生就有所暗示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1895年舞臺雜耍劇演員約瑟夫·基頓夫妻倆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兒子。他們給這個孩子取名叫約瑟夫·弗蘭克·基頓。小基頓在六個月大的時候從汽車旅館的樓梯上摔了下來,他自己安然無恙卻把在一旁目睹全程的魔術師胡迪尼嚇了一跳,驚得他大呼:“what a buster(真是個結實的孩子/不平凡的人)!”

父親聽了以後一思索,覺得buster這個名字甚是不凡,於是大手一揮就把孩子的名字改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小基頓


事實也證明這個名字正是為他量身定製的,巴斯特·基頓很快就展現出了他不凡的搗蛋能力與結實程度——玩晾衣杆玩斷了右手食指、被龍捲風颳走、被桃子砸破頭......他受過各種匪夷所思的傷,又以如神明庇佑般的好運氣化險為夷。這時候他父親也看出來了,這不是個普通孩子,他註定要和他們一起走上雜耍的舞臺。

從四歲起小基頓正式與父母一起組成了 “Three Keaton (三個基頓)”組合,一起登臺表演雜耍。在組合裡基頓算是個“道具”,負責被父母拋來拋去。這種驚險的表演方式正是“Three Keaton ”的特色,而小基頓也因此被稱為“不會受傷的小孩”,名聲大噪。

跑!巴斯特,跑起來

Three Keaton

演出必須要跟著劇團全國各地跑,基頓幾乎沒上過學,大多數時候他還是跟著劇團的人學習雜耍:

“我是在雜耍舞臺上長大的膽大妄為的孩子。沒有什麼是我不敢做的。如果看到有人在走鋼絲,我也會去學著走走,如果有人變戲法,我也跟著變……我學過口技、魔術、脫困術……”

所以等到11歲時,巴斯特·基頓就已經是劇團裡的臺柱子了。後來基頓談到童年也會如實表達“並不輕鬆”:“但我也從來沒覺得生活應該是輕鬆的。”他如是說道。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一家

何止是不輕鬆,簡直太難了,後期因為父親開始酗酒,劇團減少了他們的表演,那時候巴斯特·基頓21歲,為了養活一家人他隻身前往紐約。

於是他迎頭撞上了自己的命運。

3

憑著之前的名氣與經驗基頓很順利的簽約了紐約的Winter Garden劇院。不過就在簽約後沒多久後的一天,他走在百老匯第八街,遇到了一位雜耍劇團的舊友,這位舊友身邊跟著的便是當時大名鼎鼎的喜劇明星“大胖”羅斯科·阿巴克爾。

阿巴克爾邀請基頓去試鏡,他欣然赴約,於是1917年,基頓第一次參演電影,在短片《屠夫小子》裡飾演一個配角。

跑!巴斯特,跑起來

《屠夫男孩》1917

那應該是命中註定的一場相遇,基頓一氣呵成的完美表演驚呆了眾人,而電影的奇妙魅力也讓基頓著迷。

阿巴克爾當即邀請基頓一起來拍電影,基頓同意了,不過他提了一個要求——他得把攝像機借回去拆開研究研究這個機器的運行原理。

“我開始對電影感興趣,對電影運行的機制尤其著迷。我想弄清楚電影是怎麼在剪接室裡一步步活過來的,還有攝影機的原理是最令我興奮的。”

拆完之後他終於心滿意足,於是辭掉了那份剛剛得到的250美元週薪的演出,拿著40美元週薪跟隨阿巴克爾拍起了電影。

跑!巴斯特,跑起來

基頓和阿巴克爾,好萊塢著名好基友

那段時間他們二人一起合作了許多部短片,基頓對電影的悟性極強,很快他就從演員升級為導演,到後來乾脆編劇、剪輯都一手抓起。

1918年,基頓在一戰的末尾應徵入伍,被派往歐洲戰場。當了七個月美國大兵的後回到紐約又跟著阿巴克爾拍了兩部片子,這之後阿巴克爾加入派拉蒙,他把自己的家當和班底都留給基頓。

於是,投身電影行業不到兩年的巴斯特·基頓擁有了自己的製片廠,正式成為好萊塢的獨立電影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20年,南加州的微風拂過年輕電影人的臉龐

1920年基頓執導拍攝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暗號》(此片在1922年上映),不久後他又拍了《一週》,片子一經上映大獲成功,之後的《劇院》《警察》等短片也是好評如潮,巴斯特·基頓儼然成為好萊塢的一顆新星。

1922年,基頓結了婚買了大房子,第一個兒子也出生了,家庭事業皆是順風順水。1923年到1929年間巴斯特·基頓一口氣拍攝了12部長片,部部皆是足以載入教科書中的經典。

跑!巴斯特,跑起來

《福爾摩斯二世》1924(瞭解基頓可以從這個片看起)

不過當時的人只是看個熱鬧,幾十年後這些電影才得到了應有評價,那時候人們才發現巴斯特·基頓是個超越了時代,創造了時代的天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航海家》1924(讓你啞口無言的想象力)

無論如何那也是基頓人生中最為輝煌的六年,不過也只有那短短六年,此後基頓的人生急轉直下,而在後來那些失意的日子裡他不止一次的懷念起那段歲月:

“我有時想,1920年前後的那段美好的日子是不是再也不會有了:那時我們都還年輕,南加州的微風像美酒一樣讓人沉醉;我們的電影事業也還年輕,而它蓬勃生長的那種速度,你從沒在此前任何別的地方見到過。”

4

變故來自《將軍號》

這部耗資巨大,在後來被圈內外奉為神作的電影在當時卻遭遇了滑鐵盧。不僅票房慘淡,還因為涉及南北戰爭的故事背景而受到政治抨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將軍號》1926(二戰時軍隊把這個火車被撈起來製成兵器)


經此一役基頓元氣大傷,工作室都運轉不下去了,於是他在朋友的勸說下放棄了獨立電影人的身份,加盟了米高梅。

那是個讓他後悔終生的決定。

雖然來到米高梅後他仍拍出了《攝影師》這樣的經典作品,但給別人打工總會有諸多限制,失去了對自己影片的完整把控基頓只能照著公司的要求拍攝,種種禁錮下影片的質量大打折扣。

跑!巴斯特,跑起來

《攝影師》1928


就這麼拍了幾部沒有生命力的片子後,米高梅以酗酒的理由把他開除了,其實這就是個藉口,那時基頓雖愛喝兩口但遠沒有達到酗酒的程度。與此同妻子娜塔莉也提出與他離婚,最後孩子、房子全歸了女方。無家可歸的基頓買了輛房車終日混跡於街頭。

入行14年,曾經春風得意馬蹄急,也當過好萊塢最亮那顆星星的巴斯特·基頓在他35歲這年被生活和事業所拋棄,落了個一無所有 。

跑!巴斯特,跑起來

這個搞喜劇的小個子總顯得悲傷

後來很多人都認為從這個巨大的打擊以後基頓就變成了一個自暴自棄的失敗者,從此再也沒有什麼像樣的作品。

可事實上,基頓消沉的時間並不長,他出國拍了幾部獨立電影,回國後放低身段加盟了幾部小短片,實在沒戲演時也接一些編劇的工作。

跑!巴斯特,跑起來

1939年為哥倫比亞公司拍的喜劇,還唱了歌

他有些悲傷,但從沒想過停下來。

不過零零碎碎的小活兒不少,他卻從沒抓到哪怕一次讓他重回巔峰的機會。其實也不止是他,有聲電影的誕生將好萊塢的黃金默片時代撞得稀碎,時代轟鳴著推進,似乎無人可以倖免。

跑!巴斯特,跑起來

《舞臺春秋》1952,這兩個老夥計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合作

1940年,基頓與埃莉諾結婚,生活趨於平穩安定,而上了年紀的身體也已經無法再支撐他那種玩兒命的拍電影方式,找他拍片的人越來越少了。

但基頓似乎沒打算停下來,他會去一些電影裡客串,會製作自己的電視節目 《巴斯特·基頓秀》,60年代初,他甚至拍起了廣告。

跑!巴斯特,跑起來

廣告演員基頓

63歲那年他在接受採訪時還表達過自己想拍有聲電影:“為什麼不行呢,當然了。我們編排素材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製造動作笑料,不是語言笑料。我們有很多寫手,寫手考慮的問題都是俏皮話和包袱。我會克服這些困難。”

1960年巴斯特·基頓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與此同時他之前的電影在歐洲重新成為潮流,電影人們紛紛驚訝於基頓這份超越時代的才能。時間終於追上了這個步履不停的人。

跑!巴斯特,跑起來

拿了小金人也不想笑

而這個人呢,他還在往前奔跑。

5

“有一年我去瑪麗•璧克馥家參加復活節聚會,幾乎所有默片時代的老夥計都去了。我很想跟他們好好聊聊,但我發現跟他們已經沒什麼可交流。有些人連披頭士都沒聽過,這幫傢伙跟不上時代了。”

說這話的時候基頓因為肺不舒服頻頻咳嗽,但仍擋不住他的洋洋得意。那時候基頓有一堆亟待實現的奇思妙想,他覺得自己忙的沒工夫變老。

跑起來,拼命往前跑去,這個超越時代的天才一刻也不想停下來。

跑!巴斯特,跑起來

越老越酷的基頓

還記得1950年的一天,基頓和妻子去熱亞那的一家劇院,門口的搬運工們認出了他並衝他揮手大喊,基頓也向他們揮手示意。這個一生都在為逗笑觀眾而努力的人在那一刻格外滿足,多年後他在自傳中寫道:

“埃弗頓醫生說我能活一百年,我打算實現它,這麼多人能記得一個面無表情的小個子,能這麼喜歡他,只因為這個小個子曾在很多年前把他們逗笑,這麼美好的世界,誰不想活上一百年呢。”

跑!巴斯特,跑起來

打算活一百歲的老頑童


從威尼斯回來後沒多久基頓就因為肺病病倒了,三個月後的一天,他和來探望他的朋友打牌聊天然後沉沉睡去此後便再也沒有甦醒。

基頓沒能活夠一百歲,也沒能再參加一次電影節,旁人總是為他惋惜,但其實他這71年來一直不停向前奔跑的人生已經沒什麼好遺憾了。

跑!巴斯特,跑起來

《時光快車》1965


1965年,巴斯特·基頓拍了他人生中最後一部默片《時光快車》,他一如既往穿著那身五十年沒變的行頭,過往凝聚成畫從這一輛小小的車上呼嘯而過,我們似乎看到他在拼命往“將軍號”裡添柴;看到他被印第安人用火烤;看到他穿著太空服飄在水上;看到他扛著攝像機上了房頂;看到他穿越回石器時代;看到他被龍捲風吹起;看到他在玉米田裡做稻草人......黑白畫面的盡頭處時光快車慢悠悠駛來,兩邊的風景漸漸變成了彩色的,小車載著那個頂著卷邊帽的始終面無表情的男人往前走去了,他走到了很遠的地方,沒再回頭。

跑!巴斯特,跑起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