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文和韓文(諺文)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八思巴 蒙古 文化 朝鮮 韓國 忽必烈 元朝 女真 遼朝 叢林中的Aku冉默 2019-04-26

前言:文化的發展需要不同文化體之間的交流,沒有哪個民族的文化只靠想像憑空產生,文化自信是每一個偉大的文化體所必須具備的,唯其對本民族文化有相當的自信,才不會無聊不止地與其他文化作對比,事實上,各種文化在交流中不斷髮展,每種文化都有它自身的特點。與其他文化的無聊對比,只能更加凸顯出我們對自身文化缺乏基本的自信。

文化需要交流,一個文字的創制更需要向不同文化學習和參考借鑑,在此以藏文對韓文(諺文)創制的間接影響說明這一點。

【八思巴文和“訓民正音”】

(一)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時期由“國師”八思巴(འགྲོ་མགོན་ཆོས་རྒྱལ་འཕགས་པ་)創制的蒙古新字,世稱“八思巴蒙古新字”(注:蒙古在此之前使用畏兀兒文)。八思巴文是由輔音文字藏文衍化而成的元音文字。 八思巴於公元1268年前完成了蒙古新字的創制並於1269年獻於忽必烈,忽必烈遂頒詔在全國推廣,詔曰:朕惟字以書言,言以紀事,此古今之通書……並用蒙古新字,仍各以其國字副之。八思巴文為拼音文字(表音文字),初為41個字母,其中輔音字母34個,元音字母5個,介音字母2個,後又有增加;寫法自上而下直書,行款自左而右;一詞為一單位連寫;元音字母與輔音字母都排寫在字行;八思巴文主要在官方範圍內使用。此外,八思巴文也曾拼寫過漢、維、梵等文字,起過一定作用,尤其在拼寫漢文方面的資料十分珍貴,因此,我們可以將八思巴文稱為古代的“國際音標”和“世界語”。

(二) 韓國古代使用漢字表記,文言分離。李氏朝鮮世宗深感漢字在朝鮮使用的不便,迫切需要一套可完整自如地表達本國語音的文字。 世宗25年12月,在世宗主持下,經過一些精通漢語和蒙古語等其他民族語文的集賢殿學者的共同努力,創制了能準確記錄朝鮮語的民族文字——訓民正音,並於世宗28年(公元1446年)頒佈推行。與“訓民正音”同時出現在史籍中的還有另一個俗稱,這是與漢文相對而言的,即所謂的“諺文”(就是現在通行的朝鮮文和韓文)。

(三) 關於“訓民正音”的起源,在以往共有八種學說,一直是爭論的焦點,直到1940年在韓國慶尚北道安東市,《訓民正音解例本》的尋回,才使“訓民正音”的原理有了定論,這一起源被稱為“發音器官象形說”。儘管“八思巴文起源說”被否定,但觀察正音文字和八思巴文,這兩種文字在某種程度上確有某種聯繫。

藏文和韓文(諺文)之間不得不說的故事

【關於正音文字與八思巴文字關係的論證】

1、兩者在字母的形式和內容上有一致性。

2、 若干正字法內容的相似性1)音節的分析2)字母的合成3)元音在字首冠以零聲母符號4)元音的陽性、陰性、中性5)書寫單位6)文字的性質

結論:

訓民正音以梵語漢語音韻學理論和方法為指導,參考契丹和女真等多民族的文字,截取少量八思巴字母的筆畫作為制字元素,結合朝鮮語的特點,創造性地設計了包括二十八個字母的字母表,其中11個字母取自相應八思巴字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