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保險時,有沒有掉到這幾大“險坑”中?如果還沒有,我恭喜你

保險 投資 人壽保險 金融 財經 管戈 2018-12-03

的幾年來,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帶動了對購買保險意識的迅速提升,可以在往後的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保險將會以更快更廣的速度走進我們千家萬戶。

你買保險時,有沒有掉到這幾大“險坑”中?如果還沒有,我恭喜你

目市場上太多的諸如兩全險、分紅險、萬能險、重疾險、意外險、車險、家財險、責任除、團體險等各種保險,和除老幾家之外的諸如潛海人壽、珠江人壽、中英人壽、英大人壽、百年人壽、國聯人壽、橫琴人壽、同方全球人壽等數百家的不同保險公司,早已讓老百姓昏頭轉向,不知怎麼去選哪家公司的哪幾款產品。

而非常與之不匹配的是,我國民眾對保險這個專業金融機構和專業金融產品的認識,尚處於萌芽認知狀態,這也引發了很多保險機構和銷售人員利用了這個“漏洞”,讓很多購買保險的客戶,掉入了一個個設計好的“險坑”中,民眾埋怨不斷,叫苦不迭。

你買保險時,有沒有掉到這幾大“險坑”中?如果還沒有,我恭喜你

本人也看到過太多這樣的情況,每次遇到都心情沉重,覺得有必要總結一下市場上的一些“險坑”,讓大家能夠深入的看得清楚一些,少入“險坑”,多獲保障。

一、電話銷售套路

你買保險時,有沒有掉到這幾大“險坑”中?如果還沒有,我恭喜你

電話銷售可以說是中國人獨創發明的一種保險銷售方式,保險電銷機構通過各種方法收集到客戶資料,然後致電給客戶進行保險推銷。本人覺得這種方式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畢竟也是增加了客戶保險的選擇面。但關鍵問題機構在電銷過程中,往往會誇大保險責任,比如會向客戶傳遞“沒有任何免賠,花多少報多少”等等錯誤的詞語,而根本不去提示客戶需要關注的問題、忽略重要保險條款,有些“好說話”的客戶甚至有的在3分鐘內,就他們用設計好的電銷話術拿下,讓我“佩服”不已。

如果您接到了保險的電話銷售,需要注意幾個事項:

1、做到對所推薦的產品的關鍵信息,比如保險責任、責任免除、交多少年,保障多久、保險金額、退保損失等做到心中清楚,以防被誤導。

2、當您選擇購買收到保險合同後,一定要針對上述的幾個關鍵問題,仔細在合同中尋找到相應的文字表述,並確認無誤。

3、如果發現與推銷時對方說得不一樣或有疑問時,須第一時間致電話保險公司全國客服熱線諮詢,並做好錄音。發現被誤導銷售,可以在猶豫期內10-15天(一般是合同的第一張會有表述)退保,不會有損失。

二、誇大保單收益

你買保險時,有沒有掉到這幾大“險坑”中?如果還沒有,我恭喜你

本人在工作中瞭解到,很多客戶在買一些具有儲蓄性質的保險產品時(包括分紅險、萬能險、兩全險、投資連結險等),往往被銷售人員誇大了產品的收益。比如近期正處於保險公司開門紅期間,一些公司會製作統一的宣傳彩頁和圖表,謊稱買了該產品後,可以享受多高多高的收益,並可以在某一年後,一直長期的拿下去,同時在宣傳時加入的誘導性言語,讓不知真相的客戶感覺如果不買,就好像自己將失去了一輛好車、一幢好房一樣的遺憾。

而事實是這樣的,各家各種帶儲蓄性的保險幾乎在收益上都相差不大,也都不會在短期內有太高的收益(一般20年後,大概會在4%上下),而且這類產品需要我們長期繳費,中途不可以領取(否則後面的收益就是鏡花水月),可作為低風險度、低靈活度、高安全度的家庭投資去配置,但決不可以聽信收益高的忽悠。

1、我特別要在這裡提醒各位,所有分紅類保險產品的分紅是不確定的,以前的分紅多少也決不能代表將來分紅的多少,有人會說公司70%的盈利將會用於客戶保單分紅,我想說的是不要被這70%所誤導,理論上可能會是“0”分紅,不信去看合同條款。

你買保險時,有沒有掉到這幾大“險坑”中?如果還沒有,我恭喜你

2、萬能險中的萬能賬戶,其投資款來源於主險中的各類生存金,而並非是您所繳的保費(如果主險即是萬能險,那保費的來源是保費,但在進入萬能賬戶前,會扣除數量可觀的初始費用),保單會每年收取一部分的管理費用,也會扣險相應被保險人的當年保障費用,將來在領取的時候也會收費一定的手續費。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萬能賬戶的利率只存在保證利率一說,這個保證利率在合同中會有標明,目前一般在0-3%之間,而銷售員口中的“高利率”,你聽聽就可能,不要太當真,有機會問一下保險公司精算師你就會知道什麼原因了。

你買保險時,有沒有掉到這幾大“險坑”中?如果還沒有,我恭喜你

3、投資連結險是一種新型保險產品,是一種純粹的投資類保險,保險公司會把客戶的保費拿去做投資,而投資的損益是客戶自負的,不保證會有盈利,有可能本金損失,簡單點說,你可以看作是保險公司拿你的錢去做炒股和其它權益類投資之用,盈虧取決於公司實際投資水平和大環境。

三、健康告知仔細看

你買保險時,有沒有掉到這幾大“險坑”中?如果還沒有,我恭喜你

包括健康險、壽險、重疾險等涉及人身健康的保險,在投保時會根據設定的提問,要求投/被保險人填寫目前的健康情況,這個環節上,客戶一定要仔細看清楚,再去選擇打勾,切不可盲目。

而有些銷售員會誤導客戶在填選的時候全部打“否”(即身體健康),或者只是簡單的問:有沒有近期住過院,如果沒有就全部打“否”。這對被保險人來說,具有非常大的風險。因為買保險的最關鍵並非在買,而是在“賠”,如果日後當真發生了保險責任上的問題,卻被告之當初未如實填寫健康告知被拒賠了,那可真叫六月飛雪般的人生慘劇,這樣的保險買了有什麼意義呢?還不如不買。

目前在很多保險拒賠的案例中,健告未如實填選是發生概率較大的問題,作為客戶必須要知道買保險的目的何在,保險的意義又為何,投保時仔細閱讀投保提示,並做如實回答,這是非常重要而且是必須的事。千萬千萬不要聽信銷售員一言而為,畢竟從銷售的本質上說,銷售的一方總是希望消費者能快速成交,雖然這不是什麼錯,但趨利性的誤導在理論上是有可能的,這跟銷售員是否是你親朋好友,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關聯。

保險合同的投保環節,一定要在簽字確認前,認真評估自身需求和保費承受能力,仔細閱讀合同條款,切勿盲目下筆,更不能讓他人代簽,最好能在銷售過程的“錄音、錄像”,防範可能發生的銷售誤導。

四、要停售了快來買

你買保險時,有沒有掉到這幾大“險坑”中?如果還沒有,我恭喜你

2017年開門紅

你買保險時,有沒有掉到這幾大“險坑”中?如果還沒有,我恭喜你

2018年開門紅

君不見保險公司每年都有開門紅,每年都推新產品嗎?而每推新品時,都會冠以“史上最好”、“公司鉅獻”、“優惠酬賓”等這樣的字眼,次復一次,年復一年,生生不息......如果這個道理是說得通的話,那停售又算得了什麼呢?因為下一款產品會比“即將停售”的這款產品更好,急什麼呢?但太多的事實證明,太多的停售宣傳,有涉嫌虛假和誤導消費者之嫌。

據《人身保險銷售誤導行為認定指引》中規定:“銷售人員不得以產品即將停售為由進行誤導宣傳......”產品的停售,應以保險公司的官方渠道發佈為準。

十多年前的保險產品和現在的產品在產品性價比、保障全面度相比,根本已無法比較,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等更好的產品出現再去選購,因為風險是不確定的,容不得我們去等的,我們需要清晰認識到家庭的風險存在,在自己保費可控的情況下,選擇市場上性價比高的產品去購買即可。而且因為保額貶值、物價通脹、保障需求增長等因素,過了若干年後,相信我們還是會考慮再加保,來不斷完善保障額度。所以不要一聽說要“停售”,就沖沖忙忙的跟風而上,俗話說得好:追得上的不見得是好,失去的也不見得是壞,總之一點保險選購要因自身需求。

你買保險時,有沒有掉到這幾大“險坑”中?如果還沒有,我恭喜你

上述幾點是本人多年來,在客戶服務過程中的看得比較多的一些被誤導現象,大部分有過如此經歷的客戶如今都有不同程度的後悔,今天整理出來給大家作一個普及,是希望看到的朋友能夠對自己買保險的事,要有相對理性和科學,千萬不要因為保險銷售中的這些“套路”,把自己帶入帶一種保險的坑中去。

關注管保,關注保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