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
"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保險作為現代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起著社會“穩定器”和“助動器”的作用。本文以經濟學、保險學和計量經濟學理論為指導,詳細地分析了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影響因素和發展動力,並提出了相應建議。

一、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

(一)保險主體明顯增加,但相對偏少

隨著經濟的發展,安徽地區保險市場主體也日益增多,保險結構漸趨合理。2000年,全省只有5家保險公司,而至2007年數量已達21家,其中壽險公司9家,產險公司12家,保險競爭充分,進入結構調整期,但與國外和沿海發達城市相比仍然顯得偏少,處於寡頭壟斷向壟斷競爭型市場結構轉變過程之中。因此需要更多的公司的加入,以促進保險公司之間更加充分的競爭,提高服務質量,以使安徽保險市場更加健全。

"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保險作為現代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起著社會“穩定器”和“助動器”的作用。本文以經濟學、保險學和計量經濟學理論為指導,詳細地分析了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影響因素和發展動力,並提出了相應建議。

一、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

(一)保險主體明顯增加,但相對偏少

隨著經濟的發展,安徽地區保險市場主體也日益增多,保險結構漸趨合理。2000年,全省只有5家保險公司,而至2007年數量已達21家,其中壽險公司9家,產險公司12家,保險競爭充分,進入結構調整期,但與國外和沿海發達城市相比仍然顯得偏少,處於寡頭壟斷向壟斷競爭型市場結構轉變過程之中。因此需要更多的公司的加入,以促進保險公司之間更加充分的競爭,提高服務質量,以使安徽保險市場更加健全。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保費收入規模不斷擴大,保險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在國際上,一般通過四個指標即保費收入、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和保險密度(人均保費)來衡量一國保險業的總體發展水平。2006年我國保費收入達到5600餘億,根據安徽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安徽2006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39.7億元,增長29.4%;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24.9億元,增長21.8%。險種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從財產保險業務為主轉向人身保險業務為主,是中部增長最快的省份,保費收入居全國第11位。就世界範圍來看,2005年,世界平均的保險密度已經為518.5美元/人,保險深度為7.52%,而2006年我國保險深度2.8%,保險密度431.3元,並且目前我國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僅為3.8%,遠低於發達國家20%~30%的水平。處於中部發展地區的安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因此儘管改革開放以來安徽保險市場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狀態,但無論是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險業發展的水平相比,還是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內在需求相比,安徽總體上仍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的起步階段,保險市場仍具備高速增長的社會經濟條件。

(三)保險專業人才缺乏,保險產品單一

由於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從業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和國外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許多相關專業人員極度缺乏。據統計,美國每101人中就有1人從事保險工作,我國臺灣保險從業人員佔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截止到2007年底,安徽保險營銷員的總人數也就6.6萬人左右,而國內保險業人才儲備的供需比例約為1∶4,就安徽市場而言,保險人才就缺口50萬。由此導致不少公司人員管理混亂,保險營銷員頻繁跳槽。這不僅造成大量“孤兒保單”,影響被保險人的利益,而且也會導致保險公司本身發展困難,給整個保險行業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影響保險市場的發展。

另外,我國普遍存在保險產品單一,保障功能不足,產品開發滯後社會需求,創新力度不夠等問題,安徽也不例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市場的發展。

"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保險作為現代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起著社會“穩定器”和“助動器”的作用。本文以經濟學、保險學和計量經濟學理論為指導,詳細地分析了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影響因素和發展動力,並提出了相應建議。

一、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

(一)保險主體明顯增加,但相對偏少

隨著經濟的發展,安徽地區保險市場主體也日益增多,保險結構漸趨合理。2000年,全省只有5家保險公司,而至2007年數量已達21家,其中壽險公司9家,產險公司12家,保險競爭充分,進入結構調整期,但與國外和沿海發達城市相比仍然顯得偏少,處於寡頭壟斷向壟斷競爭型市場結構轉變過程之中。因此需要更多的公司的加入,以促進保險公司之間更加充分的競爭,提高服務質量,以使安徽保險市場更加健全。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保費收入規模不斷擴大,保險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在國際上,一般通過四個指標即保費收入、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和保險密度(人均保費)來衡量一國保險業的總體發展水平。2006年我國保費收入達到5600餘億,根據安徽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安徽2006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39.7億元,增長29.4%;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24.9億元,增長21.8%。險種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從財產保險業務為主轉向人身保險業務為主,是中部增長最快的省份,保費收入居全國第11位。就世界範圍來看,2005年,世界平均的保險密度已經為518.5美元/人,保險深度為7.52%,而2006年我國保險深度2.8%,保險密度431.3元,並且目前我國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僅為3.8%,遠低於發達國家20%~30%的水平。處於中部發展地區的安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因此儘管改革開放以來安徽保險市場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狀態,但無論是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險業發展的水平相比,還是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內在需求相比,安徽總體上仍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的起步階段,保險市場仍具備高速增長的社會經濟條件。

(三)保險專業人才缺乏,保險產品單一

由於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從業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和國外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許多相關專業人員極度缺乏。據統計,美國每101人中就有1人從事保險工作,我國臺灣保險從業人員佔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截止到2007年底,安徽保險營銷員的總人數也就6.6萬人左右,而國內保險業人才儲備的供需比例約為1∶4,就安徽市場而言,保險人才就缺口50萬。由此導致不少公司人員管理混亂,保險營銷員頻繁跳槽。這不僅造成大量“孤兒保單”,影響被保險人的利益,而且也會導致保險公司本身發展困難,給整個保險行業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影響保險市場的發展。

另外,我國普遍存在保險產品單一,保障功能不足,產品開發滯後社會需求,創新力度不夠等問題,安徽也不例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市場的發展。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指標和數據的選擇

保險市場是一個綜合範疇,涉及面很廣,影響其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影響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風險因素、國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長速度、一國的經濟體制類型和保障體制、保險商品的價格、利率、技術進步、政治穩定性、消費者保險意識、宗教文化傳統、居民風險偏好、儲蓄傾向等。這些因素可以概括為經濟因素、法律政治因素、社會因素。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影響一國保險消費的最主要要素是經濟因素,欒存存(2004)的研究證明,我國保險業是經濟增長帶動型和收入導向型的,國民經濟的增長直接拉動了企業和居民的保險支出。因此我們可以選取保費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Y)代表安徽地區保險市場的發展總體水平,選取與保險市場發展息息相關的幾個主要的影響因素作為經濟指標:

1.固定資產投資比例

當一個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加時,一方面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在解決了當前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後,人們就會考慮人身、養老、醫療等安全需要以及旅遊、休閒等更高層次的需求帶來的對保險的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為企財險的業務提供了發展空間,因此固定資產投資與保費收入正相關。考慮到一個地區GDP與固定資產的相關關係,選取二者比值作為解釋變量。

2.人均可支配收入

隨著一個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安全需要層次也在逐步提高。人們在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將不斷產生出對更高層次保險的需要。例如,富裕的企業和個人更看重投資性和福利性的保險;貧困的企業和個人則更急需保障型的保險。從消費理論分析, 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也會增加。

3.居民年底儲蓄餘額

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人壽保險實質上就是一種儲蓄,並在市場上和其他形式儲蓄產品競爭。一般而言,居民儲蓄額對保險收入有雙重影響: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保險作為現代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起著社會“穩定器”和“助動器”的作用。本文以經濟學、保險學和計量經濟學理論為指導,詳細地分析了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影響因素和發展動力,並提出了相應建議。

一、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

(一)保險主體明顯增加,但相對偏少

隨著經濟的發展,安徽地區保險市場主體也日益增多,保險結構漸趨合理。2000年,全省只有5家保險公司,而至2007年數量已達21家,其中壽險公司9家,產險公司12家,保險競爭充分,進入結構調整期,但與國外和沿海發達城市相比仍然顯得偏少,處於寡頭壟斷向壟斷競爭型市場結構轉變過程之中。因此需要更多的公司的加入,以促進保險公司之間更加充分的競爭,提高服務質量,以使安徽保險市場更加健全。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保費收入規模不斷擴大,保險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在國際上,一般通過四個指標即保費收入、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和保險密度(人均保費)來衡量一國保險業的總體發展水平。2006年我國保費收入達到5600餘億,根據安徽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安徽2006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39.7億元,增長29.4%;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24.9億元,增長21.8%。險種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從財產保險業務為主轉向人身保險業務為主,是中部增長最快的省份,保費收入居全國第11位。就世界範圍來看,2005年,世界平均的保險密度已經為518.5美元/人,保險深度為7.52%,而2006年我國保險深度2.8%,保險密度431.3元,並且目前我國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僅為3.8%,遠低於發達國家20%~30%的水平。處於中部發展地區的安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因此儘管改革開放以來安徽保險市場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狀態,但無論是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險業發展的水平相比,還是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內在需求相比,安徽總體上仍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的起步階段,保險市場仍具備高速增長的社會經濟條件。

(三)保險專業人才缺乏,保險產品單一

由於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從業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和國外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許多相關專業人員極度缺乏。據統計,美國每101人中就有1人從事保險工作,我國臺灣保險從業人員佔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截止到2007年底,安徽保險營銷員的總人數也就6.6萬人左右,而國內保險業人才儲備的供需比例約為1∶4,就安徽市場而言,保險人才就缺口50萬。由此導致不少公司人員管理混亂,保險營銷員頻繁跳槽。這不僅造成大量“孤兒保單”,影響被保險人的利益,而且也會導致保險公司本身發展困難,給整個保險行業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影響保險市場的發展。

另外,我國普遍存在保險產品單一,保障功能不足,產品開發滯後社會需求,創新力度不夠等問題,安徽也不例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市場的發展。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指標和數據的選擇

保險市場是一個綜合範疇,涉及面很廣,影響其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影響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風險因素、國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長速度、一國的經濟體制類型和保障體制、保險商品的價格、利率、技術進步、政治穩定性、消費者保險意識、宗教文化傳統、居民風險偏好、儲蓄傾向等。這些因素可以概括為經濟因素、法律政治因素、社會因素。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影響一國保險消費的最主要要素是經濟因素,欒存存(2004)的研究證明,我國保險業是經濟增長帶動型和收入導向型的,國民經濟的增長直接拉動了企業和居民的保險支出。因此我們可以選取保費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Y)代表安徽地區保險市場的發展總體水平,選取與保險市場發展息息相關的幾個主要的影響因素作為經濟指標:

1.固定資產投資比例

當一個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加時,一方面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在解決了當前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後,人們就會考慮人身、養老、醫療等安全需要以及旅遊、休閒等更高層次的需求帶來的對保險的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為企財險的業務提供了發展空間,因此固定資產投資與保費收入正相關。考慮到一個地區GDP與固定資產的相關關係,選取二者比值作為解釋變量。

2.人均可支配收入

隨著一個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安全需要層次也在逐步提高。人們在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將不斷產生出對更高層次保險的需要。例如,富裕的企業和個人更看重投資性和福利性的保險;貧困的企業和個人則更急需保障型的保險。從消費理論分析, 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也會增加。

3.居民年底儲蓄餘額

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人壽保險實質上就是一種儲蓄,並在市場上和其他形式儲蓄產品競爭。一般而言,居民儲蓄額對保險收入有雙重影響: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模型的選擇與檢驗

利用SCAT命令繪製保費收入(Y)分別與安徽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例(X1),可支配收入(X2),居民年末儲蓄餘額(X3)之間的相關圖,圖形顯示有一定的曲線關係,尤其近幾年保費上升的速度很快。此外,從擬合優度、t統計量值、近期擬合誤差等方面,分別對線型模型、雙對數模型、半對數模型進行了綜合比較分析,最後選擇半對數模型為最佳模型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通過Eviews軟件輸出被解釋變量Y與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係數如下:

由表2可以發現,Y與lnx1,lnx2,lnx3的關係密切,且解釋變量之間也相互影響,若直接建立模型,t檢驗通不過,模型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因為人均可支配收入(X2)與居民年末儲蓄餘額對代表居民的支付能力具有相似的作用,按照逐步迴歸的思想逐個估計模型並檢驗,最後剔除居民儲蓄餘額(X3),選擇X2作為最佳解釋變量,通過最小二乘法估計得以下結果:

1.經濟意義檢驗

一般一個地區的保費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可支配收入成正比,固定資產投資越多,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保險也就越發展,從而保費收入越高。模型中lnX1,lnX2前面的係數都為正值,經濟意義合理,表明保費收入與二者成正比關係。

2.統計計量檢驗

R2檢驗:模型中擬合優度達到0.9896,模型對樣本數據的擬合優度較高,表明安徽省內保費收入的變化中有98.96%可以通過所估計的函數來解釋。

F檢驗:取顯著水平為0.05,可由F分佈表查的臨界值為4.07,而模型中F統計量的值為426.98,遠遠大於臨界值,故拒絕模型的線型關係不顯著假設,F檢驗通過,表明模型中所有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總影響是顯著的。

t檢驗:取顯著水平為0.05,可由t分佈表查的臨界值為1.86,模型中lnX1、lnX2的t統計值分別為5.239、5.552,大於1.86,因此我們可以以95%的置信度認為lnX1、lnX2對保費收入的影響是顯著的。

通過White檢驗發現模型伴隨概率為0.11035,故不存在異方差。另外通過查表可得D-W檢驗中的上下限du、dl分別為1.579、0.861,因為1.579<DW=2.33<4-du=2.421,所以模型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通過偏自相關係數檢驗發現模型也不存在高階自相關性。

因此,不論是經濟意義檢驗還是一般的統計計量檢驗,模型基本都能通過,指標選擇合理。

"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保險作為現代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起著社會“穩定器”和“助動器”的作用。本文以經濟學、保險學和計量經濟學理論為指導,詳細地分析了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影響因素和發展動力,並提出了相應建議。

一、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

(一)保險主體明顯增加,但相對偏少

隨著經濟的發展,安徽地區保險市場主體也日益增多,保險結構漸趨合理。2000年,全省只有5家保險公司,而至2007年數量已達21家,其中壽險公司9家,產險公司12家,保險競爭充分,進入結構調整期,但與國外和沿海發達城市相比仍然顯得偏少,處於寡頭壟斷向壟斷競爭型市場結構轉變過程之中。因此需要更多的公司的加入,以促進保險公司之間更加充分的競爭,提高服務質量,以使安徽保險市場更加健全。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保費收入規模不斷擴大,保險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在國際上,一般通過四個指標即保費收入、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和保險密度(人均保費)來衡量一國保險業的總體發展水平。2006年我國保費收入達到5600餘億,根據安徽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安徽2006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39.7億元,增長29.4%;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24.9億元,增長21.8%。險種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從財產保險業務為主轉向人身保險業務為主,是中部增長最快的省份,保費收入居全國第11位。就世界範圍來看,2005年,世界平均的保險密度已經為518.5美元/人,保險深度為7.52%,而2006年我國保險深度2.8%,保險密度431.3元,並且目前我國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僅為3.8%,遠低於發達國家20%~30%的水平。處於中部發展地區的安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因此儘管改革開放以來安徽保險市場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狀態,但無論是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險業發展的水平相比,還是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內在需求相比,安徽總體上仍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的起步階段,保險市場仍具備高速增長的社會經濟條件。

(三)保險專業人才缺乏,保險產品單一

由於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從業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和國外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許多相關專業人員極度缺乏。據統計,美國每101人中就有1人從事保險工作,我國臺灣保險從業人員佔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截止到2007年底,安徽保險營銷員的總人數也就6.6萬人左右,而國內保險業人才儲備的供需比例約為1∶4,就安徽市場而言,保險人才就缺口50萬。由此導致不少公司人員管理混亂,保險營銷員頻繁跳槽。這不僅造成大量“孤兒保單”,影響被保險人的利益,而且也會導致保險公司本身發展困難,給整個保險行業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影響保險市場的發展。

另外,我國普遍存在保險產品單一,保障功能不足,產品開發滯後社會需求,創新力度不夠等問題,安徽也不例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市場的發展。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指標和數據的選擇

保險市場是一個綜合範疇,涉及面很廣,影響其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影響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風險因素、國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長速度、一國的經濟體制類型和保障體制、保險商品的價格、利率、技術進步、政治穩定性、消費者保險意識、宗教文化傳統、居民風險偏好、儲蓄傾向等。這些因素可以概括為經濟因素、法律政治因素、社會因素。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影響一國保險消費的最主要要素是經濟因素,欒存存(2004)的研究證明,我國保險業是經濟增長帶動型和收入導向型的,國民經濟的增長直接拉動了企業和居民的保險支出。因此我們可以選取保費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Y)代表安徽地區保險市場的發展總體水平,選取與保險市場發展息息相關的幾個主要的影響因素作為經濟指標:

1.固定資產投資比例

當一個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加時,一方面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在解決了當前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後,人們就會考慮人身、養老、醫療等安全需要以及旅遊、休閒等更高層次的需求帶來的對保險的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為企財險的業務提供了發展空間,因此固定資產投資與保費收入正相關。考慮到一個地區GDP與固定資產的相關關係,選取二者比值作為解釋變量。

2.人均可支配收入

隨著一個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安全需要層次也在逐步提高。人們在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將不斷產生出對更高層次保險的需要。例如,富裕的企業和個人更看重投資性和福利性的保險;貧困的企業和個人則更急需保障型的保險。從消費理論分析, 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也會增加。

3.居民年底儲蓄餘額

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人壽保險實質上就是一種儲蓄,並在市場上和其他形式儲蓄產品競爭。一般而言,居民儲蓄額對保險收入有雙重影響: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模型的選擇與檢驗

利用SCAT命令繪製保費收入(Y)分別與安徽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例(X1),可支配收入(X2),居民年末儲蓄餘額(X3)之間的相關圖,圖形顯示有一定的曲線關係,尤其近幾年保費上升的速度很快。此外,從擬合優度、t統計量值、近期擬合誤差等方面,分別對線型模型、雙對數模型、半對數模型進行了綜合比較分析,最後選擇半對數模型為最佳模型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通過Eviews軟件輸出被解釋變量Y與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係數如下:

由表2可以發現,Y與lnx1,lnx2,lnx3的關係密切,且解釋變量之間也相互影響,若直接建立模型,t檢驗通不過,模型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因為人均可支配收入(X2)與居民年末儲蓄餘額對代表居民的支付能力具有相似的作用,按照逐步迴歸的思想逐個估計模型並檢驗,最後剔除居民儲蓄餘額(X3),選擇X2作為最佳解釋變量,通過最小二乘法估計得以下結果:

1.經濟意義檢驗

一般一個地區的保費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可支配收入成正比,固定資產投資越多,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保險也就越發展,從而保費收入越高。模型中lnX1,lnX2前面的係數都為正值,經濟意義合理,表明保費收入與二者成正比關係。

2.統計計量檢驗

R2檢驗:模型中擬合優度達到0.9896,模型對樣本數據的擬合優度較高,表明安徽省內保費收入的變化中有98.96%可以通過所估計的函數來解釋。

F檢驗:取顯著水平為0.05,可由F分佈表查的臨界值為4.07,而模型中F統計量的值為426.98,遠遠大於臨界值,故拒絕模型的線型關係不顯著假設,F檢驗通過,表明模型中所有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總影響是顯著的。

t檢驗:取顯著水平為0.05,可由t分佈表查的臨界值為1.86,模型中lnX1、lnX2的t統計值分別為5.239、5.552,大於1.86,因此我們可以以95%的置信度認為lnX1、lnX2對保費收入的影響是顯著的。

通過White檢驗發現模型伴隨概率為0.11035,故不存在異方差。另外通過查表可得D-W檢驗中的上下限du、dl分別為1.579、0.861,因為1.579<DW=2.33<4-du=2.421,所以模型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通過偏自相關係數檢驗發現模型也不存在高階自相關性。

因此,不論是經濟意義檢驗還是一般的統計計量檢驗,模型基本都能通過,指標選擇合理。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三)模型檢驗結果分析

由上述模型估計結果可知,影響安徽地區保費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比例和本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當固定資產佔GDP的比例(X1)每增加1%時,保費收入(Y)將平均增加0.9694億元。這與安徽省的實際情況是相符的,除1999年固定投資有所下降外,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加,且有加大的趨勢,這與近幾年擴大招商引資,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有關。圖1反映了近幾年安徽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 ,一方面會帶動經濟的發展,增加居民的收入,從而導致居民的購買保險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會增加保險的業務量,尤其是財險的業務量,從而增加保費收入。另外,根據模型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X2)每增加1%,保費收入(Y)將平均增加0.93132億元。當X2增加時,表明居民的支付能力增強,從而有更多的錢來購買保險產品。因為安徽屬於中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居民收入有限。從消費理論分析, 人們收入增加, 消費也會增加。消費的其中一項是購買物品,這些物品一部分是短時期內消耗掉, 另一部分用的時間較長, 即所謂的耐用物品。由於耐用物品價值較大, 一般在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以後才能購買;而一旦發生損失, 保險是補償其價值的最有效的途徑。從生產角度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部分是由企業淨收益的增加引起的,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會出於考慮經營風險問題對已有的規模不斷擴大的財產進行投保。因此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會增大對保險產品的需求量。

"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保險作為現代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起著社會“穩定器”和“助動器”的作用。本文以經濟學、保險學和計量經濟學理論為指導,詳細地分析了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影響因素和發展動力,並提出了相應建議。

一、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

(一)保險主體明顯增加,但相對偏少

隨著經濟的發展,安徽地區保險市場主體也日益增多,保險結構漸趨合理。2000年,全省只有5家保險公司,而至2007年數量已達21家,其中壽險公司9家,產險公司12家,保險競爭充分,進入結構調整期,但與國外和沿海發達城市相比仍然顯得偏少,處於寡頭壟斷向壟斷競爭型市場結構轉變過程之中。因此需要更多的公司的加入,以促進保險公司之間更加充分的競爭,提高服務質量,以使安徽保險市場更加健全。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保費收入規模不斷擴大,保險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在國際上,一般通過四個指標即保費收入、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和保險密度(人均保費)來衡量一國保險業的總體發展水平。2006年我國保費收入達到5600餘億,根據安徽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安徽2006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39.7億元,增長29.4%;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24.9億元,增長21.8%。險種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從財產保險業務為主轉向人身保險業務為主,是中部增長最快的省份,保費收入居全國第11位。就世界範圍來看,2005年,世界平均的保險密度已經為518.5美元/人,保險深度為7.52%,而2006年我國保險深度2.8%,保險密度431.3元,並且目前我國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僅為3.8%,遠低於發達國家20%~30%的水平。處於中部發展地區的安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因此儘管改革開放以來安徽保險市場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狀態,但無論是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險業發展的水平相比,還是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內在需求相比,安徽總體上仍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的起步階段,保險市場仍具備高速增長的社會經濟條件。

(三)保險專業人才缺乏,保險產品單一

由於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從業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和國外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許多相關專業人員極度缺乏。據統計,美國每101人中就有1人從事保險工作,我國臺灣保險從業人員佔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截止到2007年底,安徽保險營銷員的總人數也就6.6萬人左右,而國內保險業人才儲備的供需比例約為1∶4,就安徽市場而言,保險人才就缺口50萬。由此導致不少公司人員管理混亂,保險營銷員頻繁跳槽。這不僅造成大量“孤兒保單”,影響被保險人的利益,而且也會導致保險公司本身發展困難,給整個保險行業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影響保險市場的發展。

另外,我國普遍存在保險產品單一,保障功能不足,產品開發滯後社會需求,創新力度不夠等問題,安徽也不例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市場的發展。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指標和數據的選擇

保險市場是一個綜合範疇,涉及面很廣,影響其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影響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風險因素、國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長速度、一國的經濟體制類型和保障體制、保險商品的價格、利率、技術進步、政治穩定性、消費者保險意識、宗教文化傳統、居民風險偏好、儲蓄傾向等。這些因素可以概括為經濟因素、法律政治因素、社會因素。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影響一國保險消費的最主要要素是經濟因素,欒存存(2004)的研究證明,我國保險業是經濟增長帶動型和收入導向型的,國民經濟的增長直接拉動了企業和居民的保險支出。因此我們可以選取保費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Y)代表安徽地區保險市場的發展總體水平,選取與保險市場發展息息相關的幾個主要的影響因素作為經濟指標:

1.固定資產投資比例

當一個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加時,一方面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在解決了當前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後,人們就會考慮人身、養老、醫療等安全需要以及旅遊、休閒等更高層次的需求帶來的對保險的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為企財險的業務提供了發展空間,因此固定資產投資與保費收入正相關。考慮到一個地區GDP與固定資產的相關關係,選取二者比值作為解釋變量。

2.人均可支配收入

隨著一個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安全需要層次也在逐步提高。人們在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將不斷產生出對更高層次保險的需要。例如,富裕的企業和個人更看重投資性和福利性的保險;貧困的企業和個人則更急需保障型的保險。從消費理論分析, 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也會增加。

3.居民年底儲蓄餘額

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人壽保險實質上就是一種儲蓄,並在市場上和其他形式儲蓄產品競爭。一般而言,居民儲蓄額對保險收入有雙重影響: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模型的選擇與檢驗

利用SCAT命令繪製保費收入(Y)分別與安徽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例(X1),可支配收入(X2),居民年末儲蓄餘額(X3)之間的相關圖,圖形顯示有一定的曲線關係,尤其近幾年保費上升的速度很快。此外,從擬合優度、t統計量值、近期擬合誤差等方面,分別對線型模型、雙對數模型、半對數模型進行了綜合比較分析,最後選擇半對數模型為最佳模型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通過Eviews軟件輸出被解釋變量Y與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係數如下:

由表2可以發現,Y與lnx1,lnx2,lnx3的關係密切,且解釋變量之間也相互影響,若直接建立模型,t檢驗通不過,模型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因為人均可支配收入(X2)與居民年末儲蓄餘額對代表居民的支付能力具有相似的作用,按照逐步迴歸的思想逐個估計模型並檢驗,最後剔除居民儲蓄餘額(X3),選擇X2作為最佳解釋變量,通過最小二乘法估計得以下結果:

1.經濟意義檢驗

一般一個地區的保費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可支配收入成正比,固定資產投資越多,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保險也就越發展,從而保費收入越高。模型中lnX1,lnX2前面的係數都為正值,經濟意義合理,表明保費收入與二者成正比關係。

2.統計計量檢驗

R2檢驗:模型中擬合優度達到0.9896,模型對樣本數據的擬合優度較高,表明安徽省內保費收入的變化中有98.96%可以通過所估計的函數來解釋。

F檢驗:取顯著水平為0.05,可由F分佈表查的臨界值為4.07,而模型中F統計量的值為426.98,遠遠大於臨界值,故拒絕模型的線型關係不顯著假設,F檢驗通過,表明模型中所有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總影響是顯著的。

t檢驗:取顯著水平為0.05,可由t分佈表查的臨界值為1.86,模型中lnX1、lnX2的t統計值分別為5.239、5.552,大於1.86,因此我們可以以95%的置信度認為lnX1、lnX2對保費收入的影響是顯著的。

通過White檢驗發現模型伴隨概率為0.11035,故不存在異方差。另外通過查表可得D-W檢驗中的上下限du、dl分別為1.579、0.861,因為1.579<DW=2.33<4-du=2.421,所以模型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通過偏自相關係數檢驗發現模型也不存在高階自相關性。

因此,不論是經濟意義檢驗還是一般的統計計量檢驗,模型基本都能通過,指標選擇合理。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三)模型檢驗結果分析

由上述模型估計結果可知,影響安徽地區保費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比例和本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當固定資產佔GDP的比例(X1)每增加1%時,保費收入(Y)將平均增加0.9694億元。這與安徽省的實際情況是相符的,除1999年固定投資有所下降外,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加,且有加大的趨勢,這與近幾年擴大招商引資,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有關。圖1反映了近幾年安徽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 ,一方面會帶動經濟的發展,增加居民的收入,從而導致居民的購買保險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會增加保險的業務量,尤其是財險的業務量,從而增加保費收入。另外,根據模型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X2)每增加1%,保費收入(Y)將平均增加0.93132億元。當X2增加時,表明居民的支付能力增強,從而有更多的錢來購買保險產品。因為安徽屬於中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居民收入有限。從消費理論分析, 人們收入增加, 消費也會增加。消費的其中一項是購買物品,這些物品一部分是短時期內消耗掉, 另一部分用的時間較長, 即所謂的耐用物品。由於耐用物品價值較大, 一般在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以後才能購買;而一旦發生損失, 保險是補償其價值的最有效的途徑。從生產角度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部分是由企業淨收益的增加引起的,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會出於考慮經營風險問題對已有的規模不斷擴大的財產進行投保。因此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會增大對保險產品的需求量。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三、發展安徽保險業的幾點建議

通過分析模型中保費收入的主要影響因素和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我們可以通過採取以下幾點措施增加保費收入,促進安徽保險市場的發展。

(一)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固定投資佔國民收入的比值

推動一個地區保險業長期穩定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經濟的長期快速發展。市場化程度越高,人們面臨的風險相對越大,保險市場就越發達。安徽省地處中部,既是農業大省,又是農業重省,但卻不是農業強省。與東部發達省份相比,無論是在GDP總值,經濟增長速度,人均收入還是城市建設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距。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區位的因素、資源稟賦的差異以及體制政策的原因。安徽縣域經濟佔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其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交集、工業經濟和農業經濟的匯點,又是市民經濟和農民經濟的綜合體,處於溝通市鎮、聯絡城鄉、總攬縣域全局的戰略地位。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地利用政府各種資源,努力為各類投資者降低投資和營運成本,強化招商服務,對不同的地區採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加大投資力度尤其是固定資產的投資,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促進經濟的發展,保證安徽保險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促進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開展多層次服務

消費者不同的收入水平決定支出的水平,收入的結構決定了支出的結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會引起支出的增加。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在解決了當前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後,人們就會購買保險這種高檔消費品,從而帶來了保險的發展。因此,保費收入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還可以將客戶按照收入進行分類,分為:富有客戶、中等收入居民、普通大眾,不同層次客戶的收入特徵,決定了其不同的保險產品及服務的需求,決定了其對不同成本的保險產品的認可及接受的程度。如:高收入者更趨向於直接的專業化的服務。而對於消費者的職業,則於其文化素質及文化程度休慼相關,高收入、高學歷的白領階層則更能接受採用新科技、新技術手段的保險直銷和一對一方式的專業服務。

"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保險作為現代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起著社會“穩定器”和“助動器”的作用。本文以經濟學、保險學和計量經濟學理論為指導,詳細地分析了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影響因素和發展動力,並提出了相應建議。

一、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

(一)保險主體明顯增加,但相對偏少

隨著經濟的發展,安徽地區保險市場主體也日益增多,保險結構漸趨合理。2000年,全省只有5家保險公司,而至2007年數量已達21家,其中壽險公司9家,產險公司12家,保險競爭充分,進入結構調整期,但與國外和沿海發達城市相比仍然顯得偏少,處於寡頭壟斷向壟斷競爭型市場結構轉變過程之中。因此需要更多的公司的加入,以促進保險公司之間更加充分的競爭,提高服務質量,以使安徽保險市場更加健全。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保費收入規模不斷擴大,保險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在國際上,一般通過四個指標即保費收入、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和保險密度(人均保費)來衡量一國保險業的總體發展水平。2006年我國保費收入達到5600餘億,根據安徽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安徽2006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39.7億元,增長29.4%;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24.9億元,增長21.8%。險種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從財產保險業務為主轉向人身保險業務為主,是中部增長最快的省份,保費收入居全國第11位。就世界範圍來看,2005年,世界平均的保險密度已經為518.5美元/人,保險深度為7.52%,而2006年我國保險深度2.8%,保險密度431.3元,並且目前我國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僅為3.8%,遠低於發達國家20%~30%的水平。處於中部發展地區的安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因此儘管改革開放以來安徽保險市場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狀態,但無論是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險業發展的水平相比,還是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內在需求相比,安徽總體上仍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的起步階段,保險市場仍具備高速增長的社會經濟條件。

(三)保險專業人才缺乏,保險產品單一

由於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從業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和國外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許多相關專業人員極度缺乏。據統計,美國每101人中就有1人從事保險工作,我國臺灣保險從業人員佔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截止到2007年底,安徽保險營銷員的總人數也就6.6萬人左右,而國內保險業人才儲備的供需比例約為1∶4,就安徽市場而言,保險人才就缺口50萬。由此導致不少公司人員管理混亂,保險營銷員頻繁跳槽。這不僅造成大量“孤兒保單”,影響被保險人的利益,而且也會導致保險公司本身發展困難,給整個保險行業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影響保險市場的發展。

另外,我國普遍存在保險產品單一,保障功能不足,產品開發滯後社會需求,創新力度不夠等問題,安徽也不例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市場的發展。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指標和數據的選擇

保險市場是一個綜合範疇,涉及面很廣,影響其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影響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風險因素、國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長速度、一國的經濟體制類型和保障體制、保險商品的價格、利率、技術進步、政治穩定性、消費者保險意識、宗教文化傳統、居民風險偏好、儲蓄傾向等。這些因素可以概括為經濟因素、法律政治因素、社會因素。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影響一國保險消費的最主要要素是經濟因素,欒存存(2004)的研究證明,我國保險業是經濟增長帶動型和收入導向型的,國民經濟的增長直接拉動了企業和居民的保險支出。因此我們可以選取保費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Y)代表安徽地區保險市場的發展總體水平,選取與保險市場發展息息相關的幾個主要的影響因素作為經濟指標:

1.固定資產投資比例

當一個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加時,一方面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在解決了當前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後,人們就會考慮人身、養老、醫療等安全需要以及旅遊、休閒等更高層次的需求帶來的對保險的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為企財險的業務提供了發展空間,因此固定資產投資與保費收入正相關。考慮到一個地區GDP與固定資產的相關關係,選取二者比值作為解釋變量。

2.人均可支配收入

隨著一個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安全需要層次也在逐步提高。人們在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將不斷產生出對更高層次保險的需要。例如,富裕的企業和個人更看重投資性和福利性的保險;貧困的企業和個人則更急需保障型的保險。從消費理論分析, 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也會增加。

3.居民年底儲蓄餘額

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人壽保險實質上就是一種儲蓄,並在市場上和其他形式儲蓄產品競爭。一般而言,居民儲蓄額對保險收入有雙重影響: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模型的選擇與檢驗

利用SCAT命令繪製保費收入(Y)分別與安徽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例(X1),可支配收入(X2),居民年末儲蓄餘額(X3)之間的相關圖,圖形顯示有一定的曲線關係,尤其近幾年保費上升的速度很快。此外,從擬合優度、t統計量值、近期擬合誤差等方面,分別對線型模型、雙對數模型、半對數模型進行了綜合比較分析,最後選擇半對數模型為最佳模型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通過Eviews軟件輸出被解釋變量Y與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係數如下:

由表2可以發現,Y與lnx1,lnx2,lnx3的關係密切,且解釋變量之間也相互影響,若直接建立模型,t檢驗通不過,模型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因為人均可支配收入(X2)與居民年末儲蓄餘額對代表居民的支付能力具有相似的作用,按照逐步迴歸的思想逐個估計模型並檢驗,最後剔除居民儲蓄餘額(X3),選擇X2作為最佳解釋變量,通過最小二乘法估計得以下結果:

1.經濟意義檢驗

一般一個地區的保費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可支配收入成正比,固定資產投資越多,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保險也就越發展,從而保費收入越高。模型中lnX1,lnX2前面的係數都為正值,經濟意義合理,表明保費收入與二者成正比關係。

2.統計計量檢驗

R2檢驗:模型中擬合優度達到0.9896,模型對樣本數據的擬合優度較高,表明安徽省內保費收入的變化中有98.96%可以通過所估計的函數來解釋。

F檢驗:取顯著水平為0.05,可由F分佈表查的臨界值為4.07,而模型中F統計量的值為426.98,遠遠大於臨界值,故拒絕模型的線型關係不顯著假設,F檢驗通過,表明模型中所有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總影響是顯著的。

t檢驗:取顯著水平為0.05,可由t分佈表查的臨界值為1.86,模型中lnX1、lnX2的t統計值分別為5.239、5.552,大於1.86,因此我們可以以95%的置信度認為lnX1、lnX2對保費收入的影響是顯著的。

通過White檢驗發現模型伴隨概率為0.11035,故不存在異方差。另外通過查表可得D-W檢驗中的上下限du、dl分別為1.579、0.861,因為1.579<DW=2.33<4-du=2.421,所以模型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通過偏自相關係數檢驗發現模型也不存在高階自相關性。

因此,不論是經濟意義檢驗還是一般的統計計量檢驗,模型基本都能通過,指標選擇合理。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三)模型檢驗結果分析

由上述模型估計結果可知,影響安徽地區保費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比例和本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當固定資產佔GDP的比例(X1)每增加1%時,保費收入(Y)將平均增加0.9694億元。這與安徽省的實際情況是相符的,除1999年固定投資有所下降外,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加,且有加大的趨勢,這與近幾年擴大招商引資,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有關。圖1反映了近幾年安徽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 ,一方面會帶動經濟的發展,增加居民的收入,從而導致居民的購買保險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會增加保險的業務量,尤其是財險的業務量,從而增加保費收入。另外,根據模型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X2)每增加1%,保費收入(Y)將平均增加0.93132億元。當X2增加時,表明居民的支付能力增強,從而有更多的錢來購買保險產品。因為安徽屬於中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居民收入有限。從消費理論分析, 人們收入增加, 消費也會增加。消費的其中一項是購買物品,這些物品一部分是短時期內消耗掉, 另一部分用的時間較長, 即所謂的耐用物品。由於耐用物品價值較大, 一般在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以後才能購買;而一旦發生損失, 保險是補償其價值的最有效的途徑。從生產角度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部分是由企業淨收益的增加引起的,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會出於考慮經營風險問題對已有的規模不斷擴大的財產進行投保。因此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會增大對保險產品的需求量。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三、發展安徽保險業的幾點建議

通過分析模型中保費收入的主要影響因素和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我們可以通過採取以下幾點措施增加保費收入,促進安徽保險市場的發展。

(一)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固定投資佔國民收入的比值

推動一個地區保險業長期穩定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經濟的長期快速發展。市場化程度越高,人們面臨的風險相對越大,保險市場就越發達。安徽省地處中部,既是農業大省,又是農業重省,但卻不是農業強省。與東部發達省份相比,無論是在GDP總值,經濟增長速度,人均收入還是城市建設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距。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區位的因素、資源稟賦的差異以及體制政策的原因。安徽縣域經濟佔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其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交集、工業經濟和農業經濟的匯點,又是市民經濟和農民經濟的綜合體,處於溝通市鎮、聯絡城鄉、總攬縣域全局的戰略地位。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地利用政府各種資源,努力為各類投資者降低投資和營運成本,強化招商服務,對不同的地區採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加大投資力度尤其是固定資產的投資,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促進經濟的發展,保證安徽保險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促進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開展多層次服務

消費者不同的收入水平決定支出的水平,收入的結構決定了支出的結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會引起支出的增加。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在解決了當前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後,人們就會購買保險這種高檔消費品,從而帶來了保險的發展。因此,保費收入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還可以將客戶按照收入進行分類,分為:富有客戶、中等收入居民、普通大眾,不同層次客戶的收入特徵,決定了其不同的保險產品及服務的需求,決定了其對不同成本的保險產品的認可及接受的程度。如:高收入者更趨向於直接的專業化的服務。而對於消費者的職業,則於其文化素質及文化程度休慼相關,高收入、高學歷的白領階層則更能接受採用新科技、新技術手段的保險直銷和一對一方式的專業服務。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三)創造良好、寬鬆的外部環境,培育和扶持保險業的發展

社會越發展,保險越重要。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外部環境,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保險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也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鑑於安徽保險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客觀上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政策支持,在充分認識到保險業與經濟發展和相關政策的相互關係基礎上, 應加大保險宣傳力度,培育我國的保險消費市場,從宣傳入手,通過各種途徑向廣大群眾宣傳保險知識,提高社會公眾對保險的認識。此外還應對保險給予適當的優惠扶持,以促使保險企業擴大有效保險業務,適應保險潛在需求和遠期需求。另外政府還應適當增加保險主體,增強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意識,以提供更好更多的保險服務。

(四)加強保險公司職員培訓,健全公司用人系統

保險行業經營的是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這就需要一些專業人才從事保險工作。現在絕大部分的保險從業人員都是保險公司自己培訓的,水平參差不齊,保險公司人才奇缺,導致“挖牆角”成為保險公司尋求人才最快捷簡單的方式,造成保險公司人員管理混亂。為解決這些問題,可由政府管理部門出面,通過資質審核、發證、監督、管理、人員培訓等,健全保險公司用人體系,以保證保險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五)優化險種結構,創新保險服務,增強市場競爭力

應該優化產品結構和提高服務質量,開發養老、醫療、教育、住房、責任等具有廣泛需求的產品。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不同職業的需求,開發出有特色、有針對性、個性化的保險產品,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對現有的險種按新的市場需求進行調整,推陳出新。且保險公司要注重保險服務質量,提高理賠效率。

"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保險作為現代金融市場中的重要力量,在現實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起著社會“穩定器”和“助動器”的作用。本文以經濟學、保險學和計量經濟學理論為指導,詳細地分析了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影響因素和發展動力,並提出了相應建議。

一、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

(一)保險主體明顯增加,但相對偏少

隨著經濟的發展,安徽地區保險市場主體也日益增多,保險結構漸趨合理。2000年,全省只有5家保險公司,而至2007年數量已達21家,其中壽險公司9家,產險公司12家,保險競爭充分,進入結構調整期,但與國外和沿海發達城市相比仍然顯得偏少,處於寡頭壟斷向壟斷競爭型市場結構轉變過程之中。因此需要更多的公司的加入,以促進保險公司之間更加充分的競爭,提高服務質量,以使安徽保險市場更加健全。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保費收入規模不斷擴大,保險整體發展水平不高

在國際上,一般通過四個指標即保費收入、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保險深度(保費收入佔GDP的比重)和保險密度(人均保費)來衡量一國保險業的總體發展水平。2006年我國保費收入達到5600餘億,根據安徽省200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安徽2006年保險業保費收入164.6億元,比上年增長23.6%。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39.7億元,增長29.4%;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24.9億元,增長21.8%。險種結構也發生明顯變化,從財產保險業務為主轉向人身保險業務為主,是中部增長最快的省份,保費收入居全國第11位。就世界範圍來看,2005年,世界平均的保險密度已經為518.5美元/人,保險深度為7.52%,而2006年我國保險深度2.8%,保險密度431.3元,並且目前我國保險資產佔金融業總資產的比重僅為3.8%,遠低於發達國家20%~30%的水平。處於中部發展地區的安徽還達不到這個水平,因此儘管改革開放以來安徽保險市場一直處於高速發展狀態,但無論是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保險業發展的水平相比,還是與我國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內在需求相比,安徽總體上仍處於高速發展過程中的起步階段,保險市場仍具備高速增長的社會經濟條件。

(三)保險專業人才缺乏,保險產品單一

由於我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從業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和國外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許多相關專業人員極度缺乏。據統計,美國每101人中就有1人從事保險工作,我國臺灣保險從業人員佔總人口的比重超過1%,截止到2007年底,安徽保險營銷員的總人數也就6.6萬人左右,而國內保險業人才儲備的供需比例約為1∶4,就安徽市場而言,保險人才就缺口50萬。由此導致不少公司人員管理混亂,保險營銷員頻繁跳槽。這不僅造成大量“孤兒保單”,影響被保險人的利益,而且也會導致保險公司本身發展困難,給整個保險行業都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影響保險市場的發展。

另外,我國普遍存在保險產品單一,保障功能不足,產品開發滯後社會需求,創新力度不夠等問題,安徽也不例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市場的發展。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實證分析

(一)指標和數據的選擇

保險市場是一個綜合範疇,涉及面很廣,影響其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影響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風險因素、國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長速度、一國的經濟體制類型和保障體制、保險商品的價格、利率、技術進步、政治穩定性、消費者保險意識、宗教文化傳統、居民風險偏好、儲蓄傾向等。這些因素可以概括為經濟因素、法律政治因素、社會因素。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影響一國保險消費的最主要要素是經濟因素,欒存存(2004)的研究證明,我國保險業是經濟增長帶動型和收入導向型的,國民經濟的增長直接拉動了企業和居民的保險支出。因此我們可以選取保費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Y)代表安徽地區保險市場的發展總體水平,選取與保險市場發展息息相關的幾個主要的影響因素作為經濟指標:

1.固定資產投資比例

當一個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增加時,一方面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在解決了當前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後,人們就會考慮人身、養老、醫療等安全需要以及旅遊、休閒等更高層次的需求帶來的對保險的保障需求。另一方面,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為企財險的業務提供了發展空間,因此固定資產投資與保費收入正相關。考慮到一個地區GDP與固定資產的相關關係,選取二者比值作為解釋變量。

2.人均可支配收入

隨著一個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安全需要層次也在逐步提高。人們在低層次需要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將不斷產生出對更高層次保險的需要。例如,富裕的企業和個人更看重投資性和福利性的保險;貧困的企業和個人則更急需保障型的保險。從消費理論分析, 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消費也會增加。

3.居民年底儲蓄餘額

微觀經濟學理論認為,人壽保險實質上就是一種儲蓄,並在市場上和其他形式儲蓄產品競爭。一般而言,居民儲蓄額對保險收入有雙重影響:收入效應和替代效應。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二)模型的選擇與檢驗

利用SCAT命令繪製保費收入(Y)分別與安徽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比例(X1),可支配收入(X2),居民年末儲蓄餘額(X3)之間的相關圖,圖形顯示有一定的曲線關係,尤其近幾年保費上升的速度很快。此外,從擬合優度、t統計量值、近期擬合誤差等方面,分別對線型模型、雙對數模型、半對數模型進行了綜合比較分析,最後選擇半對數模型為最佳模型並分析它們之間的關係。通過Eviews軟件輸出被解釋變量Y與解釋變量之間的相關係數如下:

由表2可以發現,Y與lnx1,lnx2,lnx3的關係密切,且解釋變量之間也相互影響,若直接建立模型,t檢驗通不過,模型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因為人均可支配收入(X2)與居民年末儲蓄餘額對代表居民的支付能力具有相似的作用,按照逐步迴歸的思想逐個估計模型並檢驗,最後剔除居民儲蓄餘額(X3),選擇X2作為最佳解釋變量,通過最小二乘法估計得以下結果:

1.經濟意義檢驗

一般一個地區的保費收入與國內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以及可支配收入成正比,固定資產投資越多,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保險也就越發展,從而保費收入越高。模型中lnX1,lnX2前面的係數都為正值,經濟意義合理,表明保費收入與二者成正比關係。

2.統計計量檢驗

R2檢驗:模型中擬合優度達到0.9896,模型對樣本數據的擬合優度較高,表明安徽省內保費收入的變化中有98.96%可以通過所估計的函數來解釋。

F檢驗:取顯著水平為0.05,可由F分佈表查的臨界值為4.07,而模型中F統計量的值為426.98,遠遠大於臨界值,故拒絕模型的線型關係不顯著假設,F檢驗通過,表明模型中所有的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總影響是顯著的。

t檢驗:取顯著水平為0.05,可由t分佈表查的臨界值為1.86,模型中lnX1、lnX2的t統計值分別為5.239、5.552,大於1.86,因此我們可以以95%的置信度認為lnX1、lnX2對保費收入的影響是顯著的。

通過White檢驗發現模型伴隨概率為0.11035,故不存在異方差。另外通過查表可得D-W檢驗中的上下限du、dl分別為1.579、0.861,因為1.579<DW=2.33<4-du=2.421,所以模型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通過偏自相關係數檢驗發現模型也不存在高階自相關性。

因此,不論是經濟意義檢驗還是一般的統計計量檢驗,模型基本都能通過,指標選擇合理。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三)模型檢驗結果分析

由上述模型估計結果可知,影響安徽地區保費收入的主要因素是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比例和本地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當固定資產佔GDP的比例(X1)每增加1%時,保費收入(Y)將平均增加0.9694億元。這與安徽省的實際情況是相符的,除1999年固定投資有所下降外,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加,且有加大的趨勢,這與近幾年擴大招商引資,增加固定資產投資有關。圖1反映了近幾年安徽地區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固定資產投資的增加 ,一方面會帶動經濟的發展,增加居民的收入,從而導致居民的購買保險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會增加保險的業務量,尤其是財險的業務量,從而增加保費收入。另外,根據模型可知,人均可支配收入(X2)每增加1%,保費收入(Y)將平均增加0.93132億元。當X2增加時,表明居民的支付能力增強,從而有更多的錢來購買保險產品。因為安徽屬於中部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居民收入有限。從消費理論分析, 人們收入增加, 消費也會增加。消費的其中一項是購買物品,這些物品一部分是短時期內消耗掉, 另一部分用的時間較長, 即所謂的耐用物品。由於耐用物品價值較大, 一般在人們的收入水平提高以後才能購買;而一旦發生損失, 保險是補償其價值的最有效的途徑。從生產角度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一部分是由企業淨收益的增加引起的,伴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企業會出於考慮經營風險問題對已有的規模不斷擴大的財產進行投保。因此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會增大對保險產品的需求量。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三、發展安徽保險業的幾點建議

通過分析模型中保費收入的主要影響因素和安徽保險市場的現狀,我們可以通過採取以下幾點措施增加保費收入,促進安徽保險市場的發展。

(一)大力發展生產力,增加固定投資佔國民收入的比值

推動一個地區保險業長期穩定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經濟的長期快速發展。市場化程度越高,人們面臨的風險相對越大,保險市場就越發達。安徽省地處中部,既是農業大省,又是農業重省,但卻不是農業強省。與東部發達省份相比,無論是在GDP總值,經濟增長速度,人均收入還是城市建設方面,都有著不小的差距。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區位的因素、資源稟賦的差異以及體制政策的原因。安徽縣域經濟佔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其城市經濟和農村經濟的交集、工業經濟和農業經濟的匯點,又是市民經濟和農民經濟的綜合體,處於溝通市鎮、聯絡城鄉、總攬縣域全局的戰略地位。因此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地利用政府各種資源,努力為各類投資者降低投資和營運成本,強化招商服務,對不同的地區採取不同的政策措施,加大投資力度尤其是固定資產的投資,發展和壯大縣域經濟,促進經濟的發展,保證安徽保險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促進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開展多層次服務

消費者不同的收入水平決定支出的水平,收入的結構決定了支出的結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會引起支出的增加。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在解決了當前基本的生活需要以後,人們就會購買保險這種高檔消費品,從而帶來了保險的發展。因此,保費收入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此外還可以將客戶按照收入進行分類,分為:富有客戶、中等收入居民、普通大眾,不同層次客戶的收入特徵,決定了其不同的保險產品及服務的需求,決定了其對不同成本的保險產品的認可及接受的程度。如:高收入者更趨向於直接的專業化的服務。而對於消費者的職業,則於其文化素質及文化程度休慼相關,高收入、高學歷的白領階層則更能接受採用新科技、新技術手段的保險直銷和一對一方式的專業服務。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三)創造良好、寬鬆的外部環境,培育和扶持保險業的發展

社會越發展,保險越重要。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離不開良好的外部環境,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保險在社會經濟生活中也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鑑於安徽保險業目前的發展現狀,客觀上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政策支持,在充分認識到保險業與經濟發展和相關政策的相互關係基礎上, 應加大保險宣傳力度,培育我國的保險消費市場,從宣傳入手,通過各種途徑向廣大群眾宣傳保險知識,提高社會公眾對保險的認識。此外還應對保險給予適當的優惠扶持,以促使保險企業擴大有效保險業務,適應保險潛在需求和遠期需求。另外政府還應適當增加保險主體,增強保險公司之間的競爭意識,以提供更好更多的保險服務。

(四)加強保險公司職員培訓,健全公司用人系統

保險行業經營的是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這就需要一些專業人才從事保險工作。現在絕大部分的保險從業人員都是保險公司自己培訓的,水平參差不齊,保險公司人才奇缺,導致“挖牆角”成為保險公司尋求人才最快捷簡單的方式,造成保險公司人員管理混亂。為解決這些問題,可由政府管理部門出面,通過資質審核、發證、監督、管理、人員培訓等,健全保險公司用人體系,以保證保險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五)優化險種結構,創新保險服務,增強市場競爭力

應該優化產品結構和提高服務質量,開發養老、醫療、教育、住房、責任等具有廣泛需求的產品。針對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不同職業的需求,開發出有特色、有針對性、個性化的保險產品,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市場需求,對現有的險種按新的市場需求進行調整,推陳出新。且保險公司要注重保險服務質量,提高理賠效率。

安徽保險市場主要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參考文獻

〔1〕趙衛亞.計量經濟學教程〔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3,(1).

〔2〕周海林,徐旭初. 影響我國保險市場發展因素的實證分析〔J〕.技術經濟,2005,(11).

〔3〕吳純傑,卓傑,黃楓.城市保險業經濟環境指標的偏最小二乘分析〔J〕.金融研究,2006,(7).

〔4〕姜根鬆,張東山.中國保險市場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當代經理人,2006,(16)

〔5〕張芳潔.影響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經濟因素的實證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4.(3).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