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畢業照,無論是服飾造型,還是動作神態,都緊緊跟隨時代的潮流,張揚著活力。這個時候也開始興起了穿統一的畢業服裝拍照,女生開始傾向於長髮飄飄。學生們在擺“pose”上相對有了一些改變,還喜歡把同學的名字和畢業祝福寫在衣服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把學位帽扔到空中的那個霎時吧。

10年代

21世紀



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再見了

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

……

現如今的畢業歌曲,少了憂傷,更多的是灑脫和俏皮,表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不說再見》以非常樸實但又唯美的語句體現了一份濃濃的同學情。曲調和歌詞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歌曲中透出的那種對友人的關心之情、關切之意,讓每個聽過這首歌的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陣陣暖意。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畢業照,無論是服飾造型,還是動作神態,都緊緊跟隨時代的潮流,張揚著活力。這個時候也開始興起了穿統一的畢業服裝拍照,女生開始傾向於長髮飄飄。學生們在擺“pose”上相對有了一些改變,還喜歡把同學的名字和畢業祝福寫在衣服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把學位帽扔到空中的那個霎時吧。

10年代

21世紀



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再見了

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

……

現如今的畢業歌曲,少了憂傷,更多的是灑脫和俏皮,表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不說再見》以非常樸實但又唯美的語句體現了一份濃濃的同學情。曲調和歌詞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歌曲中透出的那種對友人的關心之情、關切之意,讓每個聽過這首歌的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陣陣暖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畢業照,無論是服飾造型,還是動作神態,都緊緊跟隨時代的潮流,張揚著活力。這個時候也開始興起了穿統一的畢業服裝拍照,女生開始傾向於長髮飄飄。學生們在擺“pose”上相對有了一些改變,還喜歡把同學的名字和畢業祝福寫在衣服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把學位帽扔到空中的那個霎時吧。

10年代

21世紀



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再見了

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

……

現如今的畢業歌曲,少了憂傷,更多的是灑脫和俏皮,表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不說再見》以非常樸實但又唯美的語句體現了一份濃濃的同學情。曲調和歌詞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歌曲中透出的那種對友人的關心之情、關切之意,讓每個聽過這首歌的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陣陣暖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18屆畢業留念

(2018年)市民劉曉彤提供

如今的畢業照隨性而有創意,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海報,有人把它拍成了青春寫真,有的人把它拍成了搞笑大片,大家都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花樣畢業季。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畢業照,無論是服飾造型,還是動作神態,都緊緊跟隨時代的潮流,張揚著活力。這個時候也開始興起了穿統一的畢業服裝拍照,女生開始傾向於長髮飄飄。學生們在擺“pose”上相對有了一些改變,還喜歡把同學的名字和畢業祝福寫在衣服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把學位帽扔到空中的那個霎時吧。

10年代

21世紀



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再見了

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

……

現如今的畢業歌曲,少了憂傷,更多的是灑脫和俏皮,表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不說再見》以非常樸實但又唯美的語句體現了一份濃濃的同學情。曲調和歌詞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歌曲中透出的那種對友人的關心之情、關切之意,讓每個聽過這首歌的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陣陣暖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18屆畢業留念

(2018年)市民劉曉彤提供

如今的畢業照隨性而有創意,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海報,有人把它拍成了青春寫真,有的人把它拍成了搞笑大片,大家都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花樣畢業季。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畢業照,無論是服飾造型,還是動作神態,都緊緊跟隨時代的潮流,張揚著活力。這個時候也開始興起了穿統一的畢業服裝拍照,女生開始傾向於長髮飄飄。學生們在擺“pose”上相對有了一些改變,還喜歡把同學的名字和畢業祝福寫在衣服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把學位帽扔到空中的那個霎時吧。

10年代

21世紀



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再見了

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

……

現如今的畢業歌曲,少了憂傷,更多的是灑脫和俏皮,表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不說再見》以非常樸實但又唯美的語句體現了一份濃濃的同學情。曲調和歌詞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歌曲中透出的那種對友人的關心之情、關切之意,讓每個聽過這首歌的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陣陣暖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18屆畢業留念

(2018年)市民劉曉彤提供

如今的畢業照隨性而有創意,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海報,有人把它拍成了青春寫真,有的人把它拍成了搞笑大片,大家都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花樣畢業季。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師範學院外語學院2019屆畢業留念

(2019年)包頭師範學院李書博提供

在拍照前,先要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校園內的綠蔭操場是最好的畫板,既然是畢業季,又怎能少得了由自己“一筆一劃”凹出的畢業造型。教室裡、宿舍裡,懷舊風、小清新、文藝範、學院風,站著、坐著、趴著、躺著,拍遍整個校園才好,在每個熟悉的角落留下美好的定格,記錄滿滿的青春感。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畢業照,無論是服飾造型,還是動作神態,都緊緊跟隨時代的潮流,張揚著活力。這個時候也開始興起了穿統一的畢業服裝拍照,女生開始傾向於長髮飄飄。學生們在擺“pose”上相對有了一些改變,還喜歡把同學的名字和畢業祝福寫在衣服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把學位帽扔到空中的那個霎時吧。

10年代

21世紀



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再見了

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

……

現如今的畢業歌曲,少了憂傷,更多的是灑脫和俏皮,表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不說再見》以非常樸實但又唯美的語句體現了一份濃濃的同學情。曲調和歌詞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歌曲中透出的那種對友人的關心之情、關切之意,讓每個聽過這首歌的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陣陣暖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18屆畢業留念

(2018年)市民劉曉彤提供

如今的畢業照隨性而有創意,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海報,有人把它拍成了青春寫真,有的人把它拍成了搞笑大片,大家都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花樣畢業季。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師範學院外語學院2019屆畢業留念

(2019年)包頭師範學院李書博提供

在拍照前,先要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校園內的綠蔭操場是最好的畫板,既然是畢業季,又怎能少得了由自己“一筆一劃”凹出的畢業造型。教室裡、宿舍裡,懷舊風、小清新、文藝範、學院風,站著、坐著、趴著、躺著,拍遍整個校園才好,在每個熟悉的角落留下美好的定格,記錄滿滿的青春感。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畢業照,無論是服飾造型,還是動作神態,都緊緊跟隨時代的潮流,張揚著活力。這個時候也開始興起了穿統一的畢業服裝拍照,女生開始傾向於長髮飄飄。學生們在擺“pose”上相對有了一些改變,還喜歡把同學的名字和畢業祝福寫在衣服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把學位帽扔到空中的那個霎時吧。

10年代

21世紀



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再見了

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

……

現如今的畢業歌曲,少了憂傷,更多的是灑脫和俏皮,表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不說再見》以非常樸實但又唯美的語句體現了一份濃濃的同學情。曲調和歌詞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歌曲中透出的那種對友人的關心之情、關切之意,讓每個聽過這首歌的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陣陣暖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18屆畢業留念

(2018年)市民劉曉彤提供

如今的畢業照隨性而有創意,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海報,有人把它拍成了青春寫真,有的人把它拍成了搞笑大片,大家都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花樣畢業季。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師範學院外語學院2019屆畢業留念

(2019年)包頭師範學院李書博提供

在拍照前,先要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校園內的綠蔭操場是最好的畫板,既然是畢業季,又怎能少得了由自己“一筆一劃”凹出的畢業造型。教室裡、宿舍裡,懷舊風、小清新、文藝範、學院風,站著、坐著、趴著、躺著,拍遍整個校園才好,在每個熟悉的角落留下美好的定格,記錄滿滿的青春感。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五班畢業留念

(2018年)市民邢曉娜提供

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是美麗的背景,孩子們融入其中,就是最真實最美好的回憶。很多小學生也穿上統一的服裝拍照,通過具有儀式感的環節,讓孩子體驗畢業的神聖與自豪。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畢業照,無論是服飾造型,還是動作神態,都緊緊跟隨時代的潮流,張揚著活力。這個時候也開始興起了穿統一的畢業服裝拍照,女生開始傾向於長髮飄飄。學生們在擺“pose”上相對有了一些改變,還喜歡把同學的名字和畢業祝福寫在衣服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把學位帽扔到空中的那個霎時吧。

10年代

21世紀



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再見了

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

……

現如今的畢業歌曲,少了憂傷,更多的是灑脫和俏皮,表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不說再見》以非常樸實但又唯美的語句體現了一份濃濃的同學情。曲調和歌詞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歌曲中透出的那種對友人的關心之情、關切之意,讓每個聽過這首歌的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陣陣暖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18屆畢業留念

(2018年)市民劉曉彤提供

如今的畢業照隨性而有創意,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海報,有人把它拍成了青春寫真,有的人把它拍成了搞笑大片,大家都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花樣畢業季。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師範學院外語學院2019屆畢業留念

(2019年)包頭師範學院李書博提供

在拍照前,先要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校園內的綠蔭操場是最好的畫板,既然是畢業季,又怎能少得了由自己“一筆一劃”凹出的畢業造型。教室裡、宿舍裡,懷舊風、小清新、文藝範、學院風,站著、坐著、趴著、躺著,拍遍整個校園才好,在每個熟悉的角落留下美好的定格,記錄滿滿的青春感。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五班畢業留念

(2018年)市民邢曉娜提供

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是美麗的背景,孩子們融入其中,就是最真實最美好的回憶。很多小學生也穿上統一的服裝拍照,通過具有儀式感的環節,讓孩子體驗畢業的神聖與自豪。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照,不是一張簡單的照片

是定格在記憶中的青春

每個時代的畢業照

都記錄著一代人的青春歲月

值得我們珍藏

二十世紀

50

年代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波希米婭女子合唱團 - 天籟女聲—遊子

深夜花園裡四處靜悄悄

只有風兒在輕輕唱

夜色多麼好

心兒多爽朗

在這迷人的晚上

……

這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問世於1956年,譯成中文後,格外受中國青年的歡迎。這首歌歌詞樸實、旋律優美,它超出了對友情、愛情的抒發,躍動著一種奮發向上的力量。當時校園中很多年輕人喜歡守在收音機旁聽電臺播放這首歌,休閒時大家還圍坐在一起唱,也有人用口琴演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工學院歡送參加工作同學合影

(195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郊區技術學校電氣班全體師生合影

(1959年)市民賈志義提供

五六十年代讀書挺不容易,能考上大學已經算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了。那時畢業照中規中矩,由於物資短缺,服飾的款式和麵料幾乎無可選擇,顏色也以藍、灰、黑、白為基調,從蘇聯流行並傳到中國的“列寧裝”和“布拉吉”是當時的時髦裝束。

60年代

二十世紀

送君送到大路旁

君的恩情永不忘

農友鄉親心裡亮

隔山隔水永相望

……

這首《送別》是上世紀60年代影片《怒潮》中的插曲,以動人的歌詞和旋律反映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在全國廣泛傳唱,似乎很符合當時知識青年的心境。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首屆畢業留念

(196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冶金系六五班畢業留念

(196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歡送戰友留念

(1969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第十一中學1967屆一班畢業留念

(1968年)市民鄧輝粦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62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六十年代的畢業照裡女生大多梳著麻花辮,樸實而清純。因為照相館少的緣故,需求大於供給,通常都集合起來擺好造型,燈光一閃,便照好了,而這張照片也可能是同學們在一起留下的唯一一張照片。

70年代

20世紀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

齊豫演唱《橄欖樹》發行於1979年,這首歌由三毛作詞,詞曲浪漫帶有淡淡的哀婉、憂傷。那時起,《橄欖樹》就成為畢業分別時最催淚的歌曲。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小五年一班畢業留念

(1971年)市民陳國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二冶五中高二三班歡送參軍同學留念

(1977年)市民馬文蘭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三中初三四班畢業留念

(1978年)市民張金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民建七六級畢業留影

(197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中學畢業留念

(1976年)市民劉美雲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1979年)市民張秀玲提供

七十年代的畢業照,雖然沿襲了五六十年代的傳統坐姿站位,但是服裝的色彩開始變得鮮豔,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表情也更加豐厚了。

20世紀80年代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步入80年代後,羅大佑的《光陰的故事》成為經典的畢業歌曲。聽這首歌彷彿緩緩打開記憶的盒子,重溫一段青春歲月。流水帶走光陰的故事,也帶走了多愁善感的青春。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九中八五屆高三5班畢業留念

(1985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畢業

留念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六中高三三班畢業留念

(1986年)市民劉利敏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工學院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楊建平提供

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第一批學子入學,他們有的人在1981年冬天畢業,雖然冬天拍攝的畢業照服裝也以黑灰色調為主,可能略顯沉悶,但自豪和喜悅洋溢在每個人臉上。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小學畢業留念

(1981年)市民席海芳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24中學初三五班畢業留念

(1984年)市民支守東提供

八十年代的畢業照依然簡單很多,不過改革開放的春風,不僅帶來了新氣象新生活,也將燦爛的陽光灑在了每個人臉上。那時,濃厚的文藝氣息也開始在大學校園裡面蔓延。

90

二十世紀


那天,黃昏

開始飄起了白雪,憂傷

開滿山崗,等青春散場

午夜的電影,寫滿古老的戀情

在黑暗中,為年輕歌唱

……

90年代的畢業歌可以說是校園民謠的天下。《戀戀風塵》特別適合離別的心情,在思緒萬千的時刻耳邊這首歌響起,祝福將永遠銘記在那個純真年代的告別歲月裡。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95屆研究生畢業留念

(1995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鋼鐵學院工業自動化專業88班畢業留念

(1992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一小九六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6年)市民趙昕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團三小九八屆五(1)班畢業留念

(1998年)內蒙古科技大學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一機四中97屆初四一班畢業留念

(1997年)市民張鵬提供

九十年代畢業照變成彩色,服裝的款式多樣,髮型也不再千篇一律,女生大多剪了短髮的學生頭,顯得神清氣爽,男生則喜歡中分,或者四六分,三七分的髮型,顯得特文藝。

21世紀

00年代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

2000年以後,人們沉浸在迎接新世紀的喜悅中,流行音樂充滿無限魅力。《那些花兒》這首歌無疑是離別之際朋友間表達彼此感情的最好詮釋,樸素的歌詞,淡淡的歌聲,訴說著對友人的懷念。直到現在,很多學生畢業或分別都會唱這首歌。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醫學院2009屆碩士研究生畢業留念

(2009年)包頭醫學院秦金東提供

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畢業留念

(2003年)市民王曉梅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天津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2007屆畢業留念

(2007年)市民楊楠提供

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畢業照,無論是服飾造型,還是動作神態,都緊緊跟隨時代的潮流,張揚著活力。這個時候也開始興起了穿統一的畢業服裝拍照,女生開始傾向於長髮飄飄。學生們在擺“pose”上相對有了一些改變,還喜歡把同學的名字和畢業祝福寫在衣服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家把學位帽扔到空中的那個霎時吧。

10年代

21世紀



再見了 相互嫌棄的老同學

再見了 來不及說出的謝謝

再見了 不會再有的留堂作業

再見了

我留給你畢業冊的最後一頁

……

現如今的畢業歌曲,少了憂傷,更多的是灑脫和俏皮,表現這一代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不說再見》以非常樸實但又唯美的語句體現了一份濃濃的同學情。曲調和歌詞渾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歌曲中透出的那種對友人的關心之情、關切之意,讓每個聽過這首歌的人不由得從心底湧出陣陣暖意。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內蒙古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2018屆畢業留念

(2018年)市民劉曉彤提供

如今的畢業照隨性而有創意,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海報,有人把它拍成了青春寫真,有的人把它拍成了搞笑大片,大家都在用一種特別的方式,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花樣畢業季。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師範學院外語學院2019屆畢業留念

(2019年)包頭師範學院李書博提供

在拍照前,先要把自己打扮的美美的。校園內的綠蔭操場是最好的畫板,既然是畢業季,又怎能少得了由自己“一筆一劃”凹出的畢業造型。教室裡、宿舍裡,懷舊風、小清新、文藝範、學院風,站著、坐著、趴著、躺著,拍遍整個校園才好,在每個熟悉的角落留下美好的定格,記錄滿滿的青春感。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第一實驗小學六年級五班畢業留念

(2018年)市民邢曉娜提供

校園的每個角落都是美麗的背景,孩子們融入其中,就是最真實最美好的回憶。很多小學生也穿上統一的服裝拍照,通過具有儀式感的環節,讓孩子體驗畢業的神聖與自豪。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記憶 | 細數不同年代的畢業照

▲包頭市少年宮藝術幼兒園2018畢業留念

(2018年)市民馬慧提供

祖國的小花朵們,請繼續保持這份朝氣活力,去迎接未來的求學之路吧!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如今,一張張或黑白或彩色的畢業照,用定格的方式把校園與學子的深厚情感,珍藏在一個個美好的瞬間。它們承載著半個世紀的歡笑與淚水,承載著不同時代少男少女激揚的青春與夢想。光陰在走,年代在變,但畢業照代表的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無論步入新校園,還是走向社會,都希望學子們都能擁有一個燦爛的未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