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片末通道內的一場打鬥我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來,幾乎是完整復刻了《老男孩》裡的經典鏡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張保民的人物性格,而隨著金字塔的一擊落下,幾乎是一聲嗚咽的早早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音效部分我覺得是稍微有點減分的,很多地方雖然都通過音效製造出了大量的空間感、壓迫感和虛無感,但個別也太過喧賓奪主,壓制了劇情和畫面。

相比之下,最後結尾處的崩塌音效就處理的非常棒。我以為,這虛假的畫面當是有深意的,而大山崩於前,只有砂石之聲,如天地傾覆般由上層至下層的碾壓而來。

暴裂,

無聲。

這大概就是力量,來自人心,來自絕望。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片末通道內的一場打鬥我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來,幾乎是完整復刻了《老男孩》裡的經典鏡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張保民的人物性格,而隨著金字塔的一擊落下,幾乎是一聲嗚咽的早早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音效部分我覺得是稍微有點減分的,很多地方雖然都通過音效製造出了大量的空間感、壓迫感和虛無感,但個別也太過喧賓奪主,壓制了劇情和畫面。

相比之下,最後結尾處的崩塌音效就處理的非常棒。我以為,這虛假的畫面當是有深意的,而大山崩於前,只有砂石之聲,如天地傾覆般由上層至下層的碾壓而來。

暴裂,

無聲。

這大概就是力量,來自人心,來自絕望。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以下部分,劇透預警)

一、無聲

昌萬年的無聲是上層階級的無聲,是輕易不發聲,每一個字都蘊含著階級俯衝而來的壓力,如居合道一般,見鋒即死,充滿肅殺,彷彿那一下一下砸在大金臉上的菸灰缸。

徐文傑的無聲是中層階級的無聲。是以無聲和緘默贏得自保,是利益權衡下自我選擇的不發聲,是與上層交易中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是對自我的否定和虛無化。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片末通道內的一場打鬥我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來,幾乎是完整復刻了《老男孩》裡的經典鏡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張保民的人物性格,而隨著金字塔的一擊落下,幾乎是一聲嗚咽的早早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音效部分我覺得是稍微有點減分的,很多地方雖然都通過音效製造出了大量的空間感、壓迫感和虛無感,但個別也太過喧賓奪主,壓制了劇情和畫面。

相比之下,最後結尾處的崩塌音效就處理的非常棒。我以為,這虛假的畫面當是有深意的,而大山崩於前,只有砂石之聲,如天地傾覆般由上層至下層的碾壓而來。

暴裂,

無聲。

這大概就是力量,來自人心,來自絕望。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以下部分,劇透預警)

一、無聲

昌萬年的無聲是上層階級的無聲,是輕易不發聲,每一個字都蘊含著階級俯衝而來的壓力,如居合道一般,見鋒即死,充滿肅殺,彷彿那一下一下砸在大金臉上的菸灰缸。

徐文傑的無聲是中層階級的無聲。是以無聲和緘默贏得自保,是利益權衡下自我選擇的不發聲,是與上層交易中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是對自我的否定和虛無化。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張保民的無聲是底層階級的無聲,是長久習得的生存之道,多說無用,反而對他來說,拳頭更能直接的解決問題。他的無聲是拿到僅有的兩百元補貼,不願爭辯,一把扔回去的信封;是狂追幾座山,也要揮出去的反擊扳手。

他老婆說,他是自己把舌頭咬掉一截,從此不願意說話了。相比一個本身就是啞的人,也許這樣更能感知到這個人的那股勁:

明明能說話,但我就不說。

一切道德和人性就在這無聲中緩緩崩塌。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片末通道內的一場打鬥我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來,幾乎是完整復刻了《老男孩》裡的經典鏡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張保民的人物性格,而隨著金字塔的一擊落下,幾乎是一聲嗚咽的早早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音效部分我覺得是稍微有點減分的,很多地方雖然都通過音效製造出了大量的空間感、壓迫感和虛無感,但個別也太過喧賓奪主,壓制了劇情和畫面。

相比之下,最後結尾處的崩塌音效就處理的非常棒。我以為,這虛假的畫面當是有深意的,而大山崩於前,只有砂石之聲,如天地傾覆般由上層至下層的碾壓而來。

暴裂,

無聲。

這大概就是力量,來自人心,來自絕望。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以下部分,劇透預警)

一、無聲

昌萬年的無聲是上層階級的無聲,是輕易不發聲,每一個字都蘊含著階級俯衝而來的壓力,如居合道一般,見鋒即死,充滿肅殺,彷彿那一下一下砸在大金臉上的菸灰缸。

徐文傑的無聲是中層階級的無聲。是以無聲和緘默贏得自保,是利益權衡下自我選擇的不發聲,是與上層交易中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是對自我的否定和虛無化。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張保民的無聲是底層階級的無聲,是長久習得的生存之道,多說無用,反而對他來說,拳頭更能直接的解決問題。他的無聲是拿到僅有的兩百元補貼,不願爭辯,一把扔回去的信封;是狂追幾座山,也要揮出去的反擊扳手。

他老婆說,他是自己把舌頭咬掉一截,從此不願意說話了。相比一個本身就是啞的人,也許這樣更能感知到這個人的那股勁:

明明能說話,但我就不說。

一切道德和人性就在這無聲中緩緩崩塌。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中國人起名字是很講究的,片中的幾個人物,名字也都很值得玩味。

萬年註定無法萬年基業,文傑不再是人中文傑,保民,最終也沒能保住自己的兒子。

長著一張油膩臉的村長,看上去態度和藹可親,實則卻是利益的奴隸,在看不見的地方汲取著村裡每個人的血。他那一車的礦泉水,那兜裡的洋菸,對於喝著被汙染的井水的人們,重病的女人、失語的孩子、迷茫的村民來說,他們知道嗎?或者說,他們有能力抵抗嗎?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片末通道內的一場打鬥我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來,幾乎是完整復刻了《老男孩》裡的經典鏡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張保民的人物性格,而隨著金字塔的一擊落下,幾乎是一聲嗚咽的早早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音效部分我覺得是稍微有點減分的,很多地方雖然都通過音效製造出了大量的空間感、壓迫感和虛無感,但個別也太過喧賓奪主,壓制了劇情和畫面。

相比之下,最後結尾處的崩塌音效就處理的非常棒。我以為,這虛假的畫面當是有深意的,而大山崩於前,只有砂石之聲,如天地傾覆般由上層至下層的碾壓而來。

暴裂,

無聲。

這大概就是力量,來自人心,來自絕望。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以下部分,劇透預警)

一、無聲

昌萬年的無聲是上層階級的無聲,是輕易不發聲,每一個字都蘊含著階級俯衝而來的壓力,如居合道一般,見鋒即死,充滿肅殺,彷彿那一下一下砸在大金臉上的菸灰缸。

徐文傑的無聲是中層階級的無聲。是以無聲和緘默贏得自保,是利益權衡下自我選擇的不發聲,是與上層交易中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是對自我的否定和虛無化。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張保民的無聲是底層階級的無聲,是長久習得的生存之道,多說無用,反而對他來說,拳頭更能直接的解決問題。他的無聲是拿到僅有的兩百元補貼,不願爭辯,一把扔回去的信封;是狂追幾座山,也要揮出去的反擊扳手。

他老婆說,他是自己把舌頭咬掉一截,從此不願意說話了。相比一個本身就是啞的人,也許這樣更能感知到這個人的那股勁:

明明能說話,但我就不說。

一切道德和人性就在這無聲中緩緩崩塌。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中國人起名字是很講究的,片中的幾個人物,名字也都很值得玩味。

萬年註定無法萬年基業,文傑不再是人中文傑,保民,最終也沒能保住自己的兒子。

長著一張油膩臉的村長,看上去態度和藹可親,實則卻是利益的奴隸,在看不見的地方汲取著村裡每個人的血。他那一車的礦泉水,那兜裡的洋菸,對於喝著被汙染的井水的人們,重病的女人、失語的孩子、迷茫的村民來說,他們知道嗎?或者說,他們有能力抵抗嗎?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谷豐村,好一座五穀豐登之村,周圍滿是大片大片的黃土,沒有一絲綠意,諷刺而荒誕的,並沒有生長著一棵稻穀。

故事的重點其實並不在於誰是凶手,

而是到底誰,

才能夠發聲。

二、暴裂

底層人民就像是切片機上的羊肉,打手律師們則是切片機,上層社會的有錢人操縱著切片機不斷的切著羊肉。

但終究肉中是有骨頭的。片中骨頭卡壞機器的那一炸可謂是意味深長。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片末通道內的一場打鬥我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來,幾乎是完整復刻了《老男孩》裡的經典鏡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張保民的人物性格,而隨著金字塔的一擊落下,幾乎是一聲嗚咽的早早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音效部分我覺得是稍微有點減分的,很多地方雖然都通過音效製造出了大量的空間感、壓迫感和虛無感,但個別也太過喧賓奪主,壓制了劇情和畫面。

相比之下,最後結尾處的崩塌音效就處理的非常棒。我以為,這虛假的畫面當是有深意的,而大山崩於前,只有砂石之聲,如天地傾覆般由上層至下層的碾壓而來。

暴裂,

無聲。

這大概就是力量,來自人心,來自絕望。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以下部分,劇透預警)

一、無聲

昌萬年的無聲是上層階級的無聲,是輕易不發聲,每一個字都蘊含著階級俯衝而來的壓力,如居合道一般,見鋒即死,充滿肅殺,彷彿那一下一下砸在大金臉上的菸灰缸。

徐文傑的無聲是中層階級的無聲。是以無聲和緘默贏得自保,是利益權衡下自我選擇的不發聲,是與上層交易中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是對自我的否定和虛無化。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張保民的無聲是底層階級的無聲,是長久習得的生存之道,多說無用,反而對他來說,拳頭更能直接的解決問題。他的無聲是拿到僅有的兩百元補貼,不願爭辯,一把扔回去的信封;是狂追幾座山,也要揮出去的反擊扳手。

他老婆說,他是自己把舌頭咬掉一截,從此不願意說話了。相比一個本身就是啞的人,也許這樣更能感知到這個人的那股勁:

明明能說話,但我就不說。

一切道德和人性就在這無聲中緩緩崩塌。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中國人起名字是很講究的,片中的幾個人物,名字也都很值得玩味。

萬年註定無法萬年基業,文傑不再是人中文傑,保民,最終也沒能保住自己的兒子。

長著一張油膩臉的村長,看上去態度和藹可親,實則卻是利益的奴隸,在看不見的地方汲取著村裡每個人的血。他那一車的礦泉水,那兜裡的洋菸,對於喝著被汙染的井水的人們,重病的女人、失語的孩子、迷茫的村民來說,他們知道嗎?或者說,他們有能力抵抗嗎?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谷豐村,好一座五穀豐登之村,周圍滿是大片大片的黃土,沒有一絲綠意,諷刺而荒誕的,並沒有生長著一棵稻穀。

故事的重點其實並不在於誰是凶手,

而是到底誰,

才能夠發聲。

二、暴裂

底層人民就像是切片機上的羊肉,打手律師們則是切片機,上層社會的有錢人操縱著切片機不斷的切著羊肉。

但終究肉中是有骨頭的。片中骨頭卡壞機器的那一炸可謂是意味深長。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當用舌頭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就只能用牙齒來咬了。

對於張保民來說,或許只有打這一條路。他從片頭打到了片尾,給張保民一頓飯吃的老礦工捱揍,張保民打了。遇上鬼鬼祟祟的大金,張保民打了。遇上告密的村長,張保民打了。大金騙他說張磊在他手上,張保民打了一路。

最後,三位主角聚首,張保民還是繼續打。怒目金剛,遍體鱗傷,血流下來吞到口裡,牙打碎了嚥進肚子。

來吧,所有無法從嘴巴里發出來的,就在拳頭裡暴裂出來。

所有的元素就這樣被壓抑在一個極小的空間裡,等待暴裂。這正是劇本的高明之處:起始時遺留的一簇不起眼線頭,細細看去,卻隱藏著點燃了的炸彈引線。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片末通道內的一場打鬥我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來,幾乎是完整復刻了《老男孩》裡的經典鏡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張保民的人物性格,而隨著金字塔的一擊落下,幾乎是一聲嗚咽的早早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音效部分我覺得是稍微有點減分的,很多地方雖然都通過音效製造出了大量的空間感、壓迫感和虛無感,但個別也太過喧賓奪主,壓制了劇情和畫面。

相比之下,最後結尾處的崩塌音效就處理的非常棒。我以為,這虛假的畫面當是有深意的,而大山崩於前,只有砂石之聲,如天地傾覆般由上層至下層的碾壓而來。

暴裂,

無聲。

這大概就是力量,來自人心,來自絕望。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以下部分,劇透預警)

一、無聲

昌萬年的無聲是上層階級的無聲,是輕易不發聲,每一個字都蘊含著階級俯衝而來的壓力,如居合道一般,見鋒即死,充滿肅殺,彷彿那一下一下砸在大金臉上的菸灰缸。

徐文傑的無聲是中層階級的無聲。是以無聲和緘默贏得自保,是利益權衡下自我選擇的不發聲,是與上層交易中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是對自我的否定和虛無化。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張保民的無聲是底層階級的無聲,是長久習得的生存之道,多說無用,反而對他來說,拳頭更能直接的解決問題。他的無聲是拿到僅有的兩百元補貼,不願爭辯,一把扔回去的信封;是狂追幾座山,也要揮出去的反擊扳手。

他老婆說,他是自己把舌頭咬掉一截,從此不願意說話了。相比一個本身就是啞的人,也許這樣更能感知到這個人的那股勁:

明明能說話,但我就不說。

一切道德和人性就在這無聲中緩緩崩塌。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中國人起名字是很講究的,片中的幾個人物,名字也都很值得玩味。

萬年註定無法萬年基業,文傑不再是人中文傑,保民,最終也沒能保住自己的兒子。

長著一張油膩臉的村長,看上去態度和藹可親,實則卻是利益的奴隸,在看不見的地方汲取著村裡每個人的血。他那一車的礦泉水,那兜裡的洋菸,對於喝著被汙染的井水的人們,重病的女人、失語的孩子、迷茫的村民來說,他們知道嗎?或者說,他們有能力抵抗嗎?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谷豐村,好一座五穀豐登之村,周圍滿是大片大片的黃土,沒有一絲綠意,諷刺而荒誕的,並沒有生長著一棵稻穀。

故事的重點其實並不在於誰是凶手,

而是到底誰,

才能夠發聲。

二、暴裂

底層人民就像是切片機上的羊肉,打手律師們則是切片機,上層社會的有錢人操縱著切片機不斷的切著羊肉。

但終究肉中是有骨頭的。片中骨頭卡壞機器的那一炸可謂是意味深長。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當用舌頭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就只能用牙齒來咬了。

對於張保民來說,或許只有打這一條路。他從片頭打到了片尾,給張保民一頓飯吃的老礦工捱揍,張保民打了。遇上鬼鬼祟祟的大金,張保民打了。遇上告密的村長,張保民打了。大金騙他說張磊在他手上,張保民打了一路。

最後,三位主角聚首,張保民還是繼續打。怒目金剛,遍體鱗傷,血流下來吞到口裡,牙打碎了嚥進肚子。

來吧,所有無法從嘴巴里發出來的,就在拳頭裡暴裂出來。

所有的元素就這樣被壓抑在一個極小的空間裡,等待暴裂。這正是劇本的高明之處:起始時遺留的一簇不起眼線頭,細細看去,卻隱藏著點燃了的炸彈引線。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就在這樣的逼仄空間裡,宋洋貢獻了超群的演技。

塵土飛揚中舉著兒子的照片求助卡車司機時,他是淒涼的;行走於荒蕪的山間時,他是孤獨的;拿著棍棒又掏出兒子的照片時,他是柔軟的;看到滿屋子打手,扭頭離開毫不遲疑的拎著垃圾桶衝進來時,他是暴裂的。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片末通道內的一場打鬥我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來,幾乎是完整復刻了《老男孩》裡的經典鏡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張保民的人物性格,而隨著金字塔的一擊落下,幾乎是一聲嗚咽的早早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音效部分我覺得是稍微有點減分的,很多地方雖然都通過音效製造出了大量的空間感、壓迫感和虛無感,但個別也太過喧賓奪主,壓制了劇情和畫面。

相比之下,最後結尾處的崩塌音效就處理的非常棒。我以為,這虛假的畫面當是有深意的,而大山崩於前,只有砂石之聲,如天地傾覆般由上層至下層的碾壓而來。

暴裂,

無聲。

這大概就是力量,來自人心,來自絕望。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以下部分,劇透預警)

一、無聲

昌萬年的無聲是上層階級的無聲,是輕易不發聲,每一個字都蘊含著階級俯衝而來的壓力,如居合道一般,見鋒即死,充滿肅殺,彷彿那一下一下砸在大金臉上的菸灰缸。

徐文傑的無聲是中層階級的無聲。是以無聲和緘默贏得自保,是利益權衡下自我選擇的不發聲,是與上層交易中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是對自我的否定和虛無化。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張保民的無聲是底層階級的無聲,是長久習得的生存之道,多說無用,反而對他來說,拳頭更能直接的解決問題。他的無聲是拿到僅有的兩百元補貼,不願爭辯,一把扔回去的信封;是狂追幾座山,也要揮出去的反擊扳手。

他老婆說,他是自己把舌頭咬掉一截,從此不願意說話了。相比一個本身就是啞的人,也許這樣更能感知到這個人的那股勁:

明明能說話,但我就不說。

一切道德和人性就在這無聲中緩緩崩塌。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中國人起名字是很講究的,片中的幾個人物,名字也都很值得玩味。

萬年註定無法萬年基業,文傑不再是人中文傑,保民,最終也沒能保住自己的兒子。

長著一張油膩臉的村長,看上去態度和藹可親,實則卻是利益的奴隸,在看不見的地方汲取著村裡每個人的血。他那一車的礦泉水,那兜裡的洋菸,對於喝著被汙染的井水的人們,重病的女人、失語的孩子、迷茫的村民來說,他們知道嗎?或者說,他們有能力抵抗嗎?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谷豐村,好一座五穀豐登之村,周圍滿是大片大片的黃土,沒有一絲綠意,諷刺而荒誕的,並沒有生長著一棵稻穀。

故事的重點其實並不在於誰是凶手,

而是到底誰,

才能夠發聲。

二、暴裂

底層人民就像是切片機上的羊肉,打手律師們則是切片機,上層社會的有錢人操縱著切片機不斷的切著羊肉。

但終究肉中是有骨頭的。片中骨頭卡壞機器的那一炸可謂是意味深長。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當用舌頭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就只能用牙齒來咬了。

對於張保民來說,或許只有打這一條路。他從片頭打到了片尾,給張保民一頓飯吃的老礦工捱揍,張保民打了。遇上鬼鬼祟祟的大金,張保民打了。遇上告密的村長,張保民打了。大金騙他說張磊在他手上,張保民打了一路。

最後,三位主角聚首,張保民還是繼續打。怒目金剛,遍體鱗傷,血流下來吞到口裡,牙打碎了嚥進肚子。

來吧,所有無法從嘴巴里發出來的,就在拳頭裡暴裂出來。

所有的元素就這樣被壓抑在一個極小的空間裡,等待暴裂。這正是劇本的高明之處:起始時遺留的一簇不起眼線頭,細細看去,卻隱藏著點燃了的炸彈引線。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就在這樣的逼仄空間裡,宋洋貢獻了超群的演技。

塵土飛揚中舉著兒子的照片求助卡車司機時,他是淒涼的;行走於荒蕪的山間時,他是孤獨的;拿著棍棒又掏出兒子的照片時,他是柔軟的;看到滿屋子打手,扭頭離開毫不遲疑的拎著垃圾桶衝進來時,他是暴裂的。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宋洋演繹的張保民是一頭永遠憤怒的野獸,他不需要喘息,也從不蟄伏,只有戰鬥,只有戰鬥,一種絕境中的垂死掙扎。

三、嗚咽和光

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電影裡有一處鏡頭值得深思,當張保民將律師的女兒藏進山洞時,他對著漆黑的洞穴望了許久。他究竟是在看什麼?

那個眼神並不是失焦的,他更像是在凝望著深淵。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片末通道內的一場打鬥我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來,幾乎是完整復刻了《老男孩》裡的經典鏡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張保民的人物性格,而隨著金字塔的一擊落下,幾乎是一聲嗚咽的早早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音效部分我覺得是稍微有點減分的,很多地方雖然都通過音效製造出了大量的空間感、壓迫感和虛無感,但個別也太過喧賓奪主,壓制了劇情和畫面。

相比之下,最後結尾處的崩塌音效就處理的非常棒。我以為,這虛假的畫面當是有深意的,而大山崩於前,只有砂石之聲,如天地傾覆般由上層至下層的碾壓而來。

暴裂,

無聲。

這大概就是力量,來自人心,來自絕望。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以下部分,劇透預警)

一、無聲

昌萬年的無聲是上層階級的無聲,是輕易不發聲,每一個字都蘊含著階級俯衝而來的壓力,如居合道一般,見鋒即死,充滿肅殺,彷彿那一下一下砸在大金臉上的菸灰缸。

徐文傑的無聲是中層階級的無聲。是以無聲和緘默贏得自保,是利益權衡下自我選擇的不發聲,是與上層交易中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是對自我的否定和虛無化。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張保民的無聲是底層階級的無聲,是長久習得的生存之道,多說無用,反而對他來說,拳頭更能直接的解決問題。他的無聲是拿到僅有的兩百元補貼,不願爭辯,一把扔回去的信封;是狂追幾座山,也要揮出去的反擊扳手。

他老婆說,他是自己把舌頭咬掉一截,從此不願意說話了。相比一個本身就是啞的人,也許這樣更能感知到這個人的那股勁:

明明能說話,但我就不說。

一切道德和人性就在這無聲中緩緩崩塌。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中國人起名字是很講究的,片中的幾個人物,名字也都很值得玩味。

萬年註定無法萬年基業,文傑不再是人中文傑,保民,最終也沒能保住自己的兒子。

長著一張油膩臉的村長,看上去態度和藹可親,實則卻是利益的奴隸,在看不見的地方汲取著村裡每個人的血。他那一車的礦泉水,那兜裡的洋菸,對於喝著被汙染的井水的人們,重病的女人、失語的孩子、迷茫的村民來說,他們知道嗎?或者說,他們有能力抵抗嗎?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谷豐村,好一座五穀豐登之村,周圍滿是大片大片的黃土,沒有一絲綠意,諷刺而荒誕的,並沒有生長著一棵稻穀。

故事的重點其實並不在於誰是凶手,

而是到底誰,

才能夠發聲。

二、暴裂

底層人民就像是切片機上的羊肉,打手律師們則是切片機,上層社會的有錢人操縱著切片機不斷的切著羊肉。

但終究肉中是有骨頭的。片中骨頭卡壞機器的那一炸可謂是意味深長。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當用舌頭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就只能用牙齒來咬了。

對於張保民來說,或許只有打這一條路。他從片頭打到了片尾,給張保民一頓飯吃的老礦工捱揍,張保民打了。遇上鬼鬼祟祟的大金,張保民打了。遇上告密的村長,張保民打了。大金騙他說張磊在他手上,張保民打了一路。

最後,三位主角聚首,張保民還是繼續打。怒目金剛,遍體鱗傷,血流下來吞到口裡,牙打碎了嚥進肚子。

來吧,所有無法從嘴巴里發出來的,就在拳頭裡暴裂出來。

所有的元素就這樣被壓抑在一個極小的空間裡,等待暴裂。這正是劇本的高明之處:起始時遺留的一簇不起眼線頭,細細看去,卻隱藏著點燃了的炸彈引線。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就在這樣的逼仄空間裡,宋洋貢獻了超群的演技。

塵土飛揚中舉著兒子的照片求助卡車司機時,他是淒涼的;行走於荒蕪的山間時,他是孤獨的;拿著棍棒又掏出兒子的照片時,他是柔軟的;看到滿屋子打手,扭頭離開毫不遲疑的拎著垃圾桶衝進來時,他是暴裂的。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宋洋演繹的張保民是一頭永遠憤怒的野獸,他不需要喘息,也從不蟄伏,只有戰鬥,只有戰鬥,一種絕境中的垂死掙扎。

三、嗚咽和光

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電影裡有一處鏡頭值得深思,當張保民將律師的女兒藏進山洞時,他對著漆黑的洞穴望了許久。他究竟是在看什麼?

那個眼神並不是失焦的,他更像是在凝望著深淵。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宋洋先生自己這樣回答:

暴戾者一爆到底,貪婪者一黑到底,沉默者一啞到底……儘管陰差陽錯幾經翻轉,終究同歸殊途,留下了人性深處的黑洞,你凝它,它視你,如鯁在喉……

片子最後,當張保民以一個扭曲的姿態,看著徐文傑抱著女兒轉身離開,他眼裡的光芒漸漸消失,充滿絕望,緩緩坐倒在地。那一刻,我的眼淚差點流出來。這種沉沉的絕望,讓我坐在電影院正中的位置上一直往下沉,無法動彈。

而整個電影最強大也最可怕的地方,還在後面。

徐律師靜靜想了許久,拿起自己的眼鏡,緩緩的戴上,口中吐出的兩個字:

沒了。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片末通道內的一場打鬥我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來,幾乎是完整復刻了《老男孩》裡的經典鏡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張保民的人物性格,而隨著金字塔的一擊落下,幾乎是一聲嗚咽的早早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音效部分我覺得是稍微有點減分的,很多地方雖然都通過音效製造出了大量的空間感、壓迫感和虛無感,但個別也太過喧賓奪主,壓制了劇情和畫面。

相比之下,最後結尾處的崩塌音效就處理的非常棒。我以為,這虛假的畫面當是有深意的,而大山崩於前,只有砂石之聲,如天地傾覆般由上層至下層的碾壓而來。

暴裂,

無聲。

這大概就是力量,來自人心,來自絕望。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以下部分,劇透預警)

一、無聲

昌萬年的無聲是上層階級的無聲,是輕易不發聲,每一個字都蘊含著階級俯衝而來的壓力,如居合道一般,見鋒即死,充滿肅殺,彷彿那一下一下砸在大金臉上的菸灰缸。

徐文傑的無聲是中層階級的無聲。是以無聲和緘默贏得自保,是利益權衡下自我選擇的不發聲,是與上層交易中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是對自我的否定和虛無化。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張保民的無聲是底層階級的無聲,是長久習得的生存之道,多說無用,反而對他來說,拳頭更能直接的解決問題。他的無聲是拿到僅有的兩百元補貼,不願爭辯,一把扔回去的信封;是狂追幾座山,也要揮出去的反擊扳手。

他老婆說,他是自己把舌頭咬掉一截,從此不願意說話了。相比一個本身就是啞的人,也許這樣更能感知到這個人的那股勁:

明明能說話,但我就不說。

一切道德和人性就在這無聲中緩緩崩塌。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中國人起名字是很講究的,片中的幾個人物,名字也都很值得玩味。

萬年註定無法萬年基業,文傑不再是人中文傑,保民,最終也沒能保住自己的兒子。

長著一張油膩臉的村長,看上去態度和藹可親,實則卻是利益的奴隸,在看不見的地方汲取著村裡每個人的血。他那一車的礦泉水,那兜裡的洋菸,對於喝著被汙染的井水的人們,重病的女人、失語的孩子、迷茫的村民來說,他們知道嗎?或者說,他們有能力抵抗嗎?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谷豐村,好一座五穀豐登之村,周圍滿是大片大片的黃土,沒有一絲綠意,諷刺而荒誕的,並沒有生長著一棵稻穀。

故事的重點其實並不在於誰是凶手,

而是到底誰,

才能夠發聲。

二、暴裂

底層人民就像是切片機上的羊肉,打手律師們則是切片機,上層社會的有錢人操縱著切片機不斷的切著羊肉。

但終究肉中是有骨頭的。片中骨頭卡壞機器的那一炸可謂是意味深長。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當用舌頭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就只能用牙齒來咬了。

對於張保民來說,或許只有打這一條路。他從片頭打到了片尾,給張保民一頓飯吃的老礦工捱揍,張保民打了。遇上鬼鬼祟祟的大金,張保民打了。遇上告密的村長,張保民打了。大金騙他說張磊在他手上,張保民打了一路。

最後,三位主角聚首,張保民還是繼續打。怒目金剛,遍體鱗傷,血流下來吞到口裡,牙打碎了嚥進肚子。

來吧,所有無法從嘴巴里發出來的,就在拳頭裡暴裂出來。

所有的元素就這樣被壓抑在一個極小的空間裡,等待暴裂。這正是劇本的高明之處:起始時遺留的一簇不起眼線頭,細細看去,卻隱藏著點燃了的炸彈引線。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就在這樣的逼仄空間裡,宋洋貢獻了超群的演技。

塵土飛揚中舉著兒子的照片求助卡車司機時,他是淒涼的;行走於荒蕪的山間時,他是孤獨的;拿著棍棒又掏出兒子的照片時,他是柔軟的;看到滿屋子打手,扭頭離開毫不遲疑的拎著垃圾桶衝進來時,他是暴裂的。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宋洋演繹的張保民是一頭永遠憤怒的野獸,他不需要喘息,也從不蟄伏,只有戰鬥,只有戰鬥,一種絕境中的垂死掙扎。

三、嗚咽和光

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電影裡有一處鏡頭值得深思,當張保民將律師的女兒藏進山洞時,他對著漆黑的洞穴望了許久。他究竟是在看什麼?

那個眼神並不是失焦的,他更像是在凝望著深淵。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宋洋先生自己這樣回答:

暴戾者一爆到底,貪婪者一黑到底,沉默者一啞到底……儘管陰差陽錯幾經翻轉,終究同歸殊途,留下了人性深處的黑洞,你凝它,它視你,如鯁在喉……

片子最後,當張保民以一個扭曲的姿態,看著徐文傑抱著女兒轉身離開,他眼裡的光芒漸漸消失,充滿絕望,緩緩坐倒在地。那一刻,我的眼淚差點流出來。這種沉沉的絕望,讓我坐在電影院正中的位置上一直往下沉,無法動彈。

而整個電影最強大也最可怕的地方,還在後面。

徐律師靜靜想了許久,拿起自己的眼鏡,緩緩的戴上,口中吐出的兩個字:

沒了。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那一刻,心中的山崩塌了。

張磊,再也找不回來了。

這個孩子,在此時此刻,就這樣的從人世間,徹底消失了。

那座山虛假的全然不像是實體,

那當是張保民永失真相的悲哀。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將成為惡龍。當你凝望深淵,深淵也將回以凝望。

或許徐律師,就這樣從一個屠龍者變成了一條惡龍吧。

等到某一天,當中國的電影不再需要強行加上最後一段字幕,那就是真正的成長了吧。

正義其實並不需要以這樣一種方式失真的到達。

不是所有蝴蝶都飛得過滄海,

所以呢,

你就要一輩子做毛毛蟲,不去飛了嗎?

正義還沒有到達,

所以呢,

你就要去作惡了嗎?

所有的人終究都要死,

所以呢,

你就不活了嗎?



"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先說評價,雖然現在還只是4月,但是我想把這部電影排進全年十佳。幾乎是相同的題材,我甚至覺得,《暴裂無聲》要比《三塊廣告牌》更好看。

這部片子中的隱喻太多,我不想一一解讀了,網上也當有許多此類文章,感興趣的可以移步,就只說一處我印象最深的吧。

豢A88888、豢B、豢C1984


ABC:三個人明顯的階級分級。

豢:以利益為餌來引誘人為其服務,任其宰割。(釋義來源於百度百科)

《1984》:奧威爾刻畫了一個平行世界,在那裡人性被強權扼殺,自由被徹底剝奪,思想被嚴酷鉗制,下層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極度貧困,變成了單調乏味的循環,無法發聲。

細思極恐,遍體生寒。

接下來,聊聊我的觀影體驗吧。

首先整個片子非常的昆汀和庫布裡克,充滿了暴力美學和人性絕望。一個個剪影,一幀幀畫面,也許給人的感受並不舒適,但卻是美的,一種扭曲的、殘酷的、不忍直視的美感。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片末通道內的一場打鬥我想了好久,終於想起來,幾乎是完整復刻了《老男孩》裡的經典鏡頭,淋漓盡致的體現了張保民的人物性格,而隨著金字塔的一擊落下,幾乎是一聲嗚咽的早早道出了整個故事的結局。

音效部分我覺得是稍微有點減分的,很多地方雖然都通過音效製造出了大量的空間感、壓迫感和虛無感,但個別也太過喧賓奪主,壓制了劇情和畫面。

相比之下,最後結尾處的崩塌音效就處理的非常棒。我以為,這虛假的畫面當是有深意的,而大山崩於前,只有砂石之聲,如天地傾覆般由上層至下層的碾壓而來。

暴裂,

無聲。

這大概就是力量,來自人心,來自絕望。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以下部分,劇透預警)

一、無聲

昌萬年的無聲是上層階級的無聲,是輕易不發聲,每一個字都蘊含著階級俯衝而來的壓力,如居合道一般,見鋒即死,充滿肅殺,彷彿那一下一下砸在大金臉上的菸灰缸。

徐文傑的無聲是中層階級的無聲。是以無聲和緘默贏得自保,是利益權衡下自我選擇的不發聲,是與上層交易中的膽戰心驚、如履薄冰,是對自我的否定和虛無化。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張保民的無聲是底層階級的無聲,是長久習得的生存之道,多說無用,反而對他來說,拳頭更能直接的解決問題。他的無聲是拿到僅有的兩百元補貼,不願爭辯,一把扔回去的信封;是狂追幾座山,也要揮出去的反擊扳手。

他老婆說,他是自己把舌頭咬掉一截,從此不願意說話了。相比一個本身就是啞的人,也許這樣更能感知到這個人的那股勁:

明明能說話,但我就不說。

一切道德和人性就在這無聲中緩緩崩塌。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中國人起名字是很講究的,片中的幾個人物,名字也都很值得玩味。

萬年註定無法萬年基業,文傑不再是人中文傑,保民,最終也沒能保住自己的兒子。

長著一張油膩臉的村長,看上去態度和藹可親,實則卻是利益的奴隸,在看不見的地方汲取著村裡每個人的血。他那一車的礦泉水,那兜裡的洋菸,對於喝著被汙染的井水的人們,重病的女人、失語的孩子、迷茫的村民來說,他們知道嗎?或者說,他們有能力抵抗嗎?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谷豐村,好一座五穀豐登之村,周圍滿是大片大片的黃土,沒有一絲綠意,諷刺而荒誕的,並沒有生長著一棵稻穀。

故事的重點其實並不在於誰是凶手,

而是到底誰,

才能夠發聲。

二、暴裂

底層人民就像是切片機上的羊肉,打手律師們則是切片機,上層社會的有錢人操縱著切片機不斷的切著羊肉。

但終究肉中是有骨頭的。片中骨頭卡壞機器的那一炸可謂是意味深長。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當用舌頭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也就只能用牙齒來咬了。

對於張保民來說,或許只有打這一條路。他從片頭打到了片尾,給張保民一頓飯吃的老礦工捱揍,張保民打了。遇上鬼鬼祟祟的大金,張保民打了。遇上告密的村長,張保民打了。大金騙他說張磊在他手上,張保民打了一路。

最後,三位主角聚首,張保民還是繼續打。怒目金剛,遍體鱗傷,血流下來吞到口裡,牙打碎了嚥進肚子。

來吧,所有無法從嘴巴里發出來的,就在拳頭裡暴裂出來。

所有的元素就這樣被壓抑在一個極小的空間裡,等待暴裂。這正是劇本的高明之處:起始時遺留的一簇不起眼線頭,細細看去,卻隱藏著點燃了的炸彈引線。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就在這樣的逼仄空間裡,宋洋貢獻了超群的演技。

塵土飛揚中舉著兒子的照片求助卡車司機時,他是淒涼的;行走於荒蕪的山間時,他是孤獨的;拿著棍棒又掏出兒子的照片時,他是柔軟的;看到滿屋子打手,扭頭離開毫不遲疑的拎著垃圾桶衝進來時,他是暴裂的。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宋洋演繹的張保民是一頭永遠憤怒的野獸,他不需要喘息,也從不蟄伏,只有戰鬥,只有戰鬥,一種絕境中的垂死掙扎。

三、嗚咽和光

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電影裡有一處鏡頭值得深思,當張保民將律師的女兒藏進山洞時,他對著漆黑的洞穴望了許久。他究竟是在看什麼?

那個眼神並不是失焦的,他更像是在凝望著深淵。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宋洋先生自己這樣回答:

暴戾者一爆到底,貪婪者一黑到底,沉默者一啞到底……儘管陰差陽錯幾經翻轉,終究同歸殊途,留下了人性深處的黑洞,你凝它,它視你,如鯁在喉……

片子最後,當張保民以一個扭曲的姿態,看著徐文傑抱著女兒轉身離開,他眼裡的光芒漸漸消失,充滿絕望,緩緩坐倒在地。那一刻,我的眼淚差點流出來。這種沉沉的絕望,讓我坐在電影院正中的位置上一直往下沉,無法動彈。

而整個電影最強大也最可怕的地方,還在後面。

徐律師靜靜想了許久,拿起自己的眼鏡,緩緩的戴上,口中吐出的兩個字:

沒了。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那一刻,心中的山崩塌了。

張磊,再也找不回來了。

這個孩子,在此時此刻,就這樣的從人世間,徹底消失了。

那座山虛假的全然不像是實體,

那當是張保民永失真相的悲哀。

與惡龍纏鬥過久,自身亦將成為惡龍。當你凝望深淵,深淵也將回以凝望。

或許徐律師,就這樣從一個屠龍者變成了一條惡龍吧。

等到某一天,當中國的電影不再需要強行加上最後一段字幕,那就是真正的成長了吧。

正義其實並不需要以這樣一種方式失真的到達。

不是所有蝴蝶都飛得過滄海,

所以呢,

你就要一輩子做毛毛蟲,不去飛了嗎?

正義還沒有到達,

所以呢,

你就要去作惡了嗎?

所有的人終究都要死,

所以呢,

你就不活了嗎?



《暴裂無聲》——世界就這樣終結,不是一陣轟鳴,而是一聲嗚咽

文章和電影,大抵都是以餘味來定輸贏的。

人生也是。

心懷希望的人,眼前永遠有光。

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說盡了,就不美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