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中,白娘子是個俏麗寡婦

白娘子的傳說起源,可追溯到唐代。

唐代《博物志》中:青年男子李黃在街上見到一個穿白孝衣的年輕寡婦,容顏絕美,想買衣服卻發現沒有帶錢。李黃上前借錢給她,女子邀請李黃一同回家取錢還他。

李黃去了,白衣女子又邀請李黃小住幾天,李黃住下了。

女子家中只有一個青衣老婦,自稱是女子的老姨。老姨跟李黃說,如果他能替白衣女子償還三十千錢的債務,就讓白衣女子以身相許報答他。

李黃同意了,與白衣女子做了三天夫妻後,李黃滿身腥氣,病臥在床,身子漸漸化成膿水。

白衣女子居住的樓閣變成了大樹,樹上掛著三十千錢,附近的人經常看到一條巨大白蛇出沒於樹下。

民間傳說中,白娘子是個俏麗寡婦

宋代《西湖三塔記》中:後生奚宣贊清明遊西湖,救了一個走失的小女孩白卯奴。他送小女孩回家,見到女孩的母親,是一個白衣娘子,也是個貌美如花的寡婦,還有一個皁衣婆婆。

白衣娘子強迫奚宣贊跟她結為夫妻,同住半個月後,奚宣贊面黃肌瘦。白衣娘子準備換新的夫君,要吃了奚宣贊。白卯奴記著奚宣贊的恩情,幫助他逃走。

奚宣贊全家搬到別處避禍。第二年又到清明節,奚宣贊拿彈弓打下樹上一隻老烏鴉,老烏鴉落地,跳了幾跳,竟變成了先前那個皁衣婆婆。

皁衣婆婆把奚宣贊捉回去,白衣女子又強迫奚宣贊做了半個月夫妻,然後又要吃他。卯奴又救了他,把他送回家中。

奚宣贊的叔叔是個得道高人,從外地雲遊回來,得知情況後,施符請神將,捉了皁衣婆婆、白衣娘子和卯奴。白衣娘子是條白蛇,卯奴是隻烏雞,皁衣婆婆卻是隻獺。

奚真人把三怪關在罐子裡,用符封住,安置在湖中心,又造了三個石塔,鎮住湖中三怪。

民間傳說中,白娘子是個俏麗寡婦

明代《白娘子永鎮雷峰塔》,前篇已經詳述,不再多說。只提一點,就是許宣與白娘子初遇時,白娘子介紹自己:“奴家是白三班白殿直之妹,嫁了張官人,不幸亡過了。”

可見,這裡的白娘子,仍是一個寡婦,身邊只有個丫環青青,是個青魚精。

白蛇報恩、誤飲雄黃酒、盜仙草、水漫金山、狀元祭塔等,早先在民間口頭流傳。直到清代《繡像義妖傳》,才收錄成完整的故事。

故事裡,白娘子有了正式的名字白素貞,有了兒子。許宣改叫許仙,在白娘子被法海鎮壓雷峰塔後,他出家陪伴白娘子修行,不似明代許宣那麼無情。

民間傳說中,白娘子是個俏麗寡婦

再到《西湖民間故事白娘子》中,小青修煉成功,破塔救出白娘子,兩姐妹一起追打法海。

玉帝也責怪法海多管閒事,派天兵天將捉拿他。法海只得逃進了蟹殼裡,成了蟹殼和尚,這是一個大快人心的結局。

及至流傳到現在,關於白娘子的內容繼續豐富。白娘子不再是一個俏麗的寡婦妖精,而是一個純潔善良的女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