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酒業高質量發展換來“高含金量”

白酒 黃酒 ? 啤酒 經濟 茅臺 葡萄酒 五糧液 中國食品報 2019-05-01

【回顧過去一年,面對不斷變化的國內外經濟環境和消費環境,釀酒產業充分發揚工匠精神,深度調整產業結構,逐步開啟了中國釀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序曲。為促進中國酒業進一步健康發展,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九次(擴大)會議於4月24日在京召開,相關部門領導、業內專家學者、協會領導與理事齊聚,共同探討酒類產業發展方向,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章 玉 顧雨霏

在4月24日舉辦的中國酒業協會第五屆理事會第九次(擴大)會議上,記者獲悉,2018年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5631.93萬千升,同比增長1.17%。主要經濟效益彙總的全國釀酒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總計2546家,累計完成產品銷售收入8122.74億元,同比增長10.20%;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476.45億元,同比增長23.92%。

參加此次會議的有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司長馬純良、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司長高延敏、中國財貿輕紡菸草工會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王雙清,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王延才、常務副理事長王琦、副理事長兼祕書長宋書玉以及各名酒企業代表、全國各省市酒協會長、祕書長等出席了會議。

2018酒業產量利潤雙增

2018年,我國釀酒行業實現利潤總額近1500億元,向社會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白酒產業: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445家,完成釀酒總產量871.20萬千升,同比增長3.14%;完成銷售收入5363.83億元,同比增長12.88%;實現利潤總額1250.50億元,同比增長29.98%。

啤酒產業:規模以上啤酒企業415家,總產量3812.24萬千升,同比增長0.50%;完成銷售收入1472.52億元,同比增長7.08%;實現利潤總額121.85億元,同比增長5.61%。

葡萄酒產業:規模以上葡萄酒企業212家,總產量62.91萬千升,同比下降7.36%;完成銷售收入288.51億元,同比下降9.51%;實現利潤總額30.63億元,同比下降9.46%。

黃酒產業:規模以上黃酒生產企業115家,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67.45億元,同比增長5.42%;實現利潤總額17.24億元,同比下降7.20%。

酒精產業:規模以上酒精生產企業119家,累計完成總產量646.63萬千升,同比增長3.24%;完成銷售收入512.80億元,同比增長13.61%;實現利潤總額10.76億元,同比下降50.85%。

其他酒產業:規模以上其他酒生產企業240家,完成銷售收入315.63億元,同比增長0.85%;實現利潤總額45.46億元,同比增長14.51%。

2019年1—2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139.98萬千升,同比下降0.94%。白酒方面,2019年1—2月,納入到國家統計局範疇的規模以上白酒企業1177家,其中虧損企業130家,企業虧損面為11.05%。1—2月,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完成銷售收入1066.55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10.37%;累計實現利潤總額280.3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0.60%;虧損企業累計虧損額1.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06%。

王延才對2018年中國釀酒產業發展概況、中國釀酒產業經濟運行發展趨勢進行了詳細分析。他認為,當前中國酒業面臨的挑戰依然存在,非理性消費和高速增長已經不可持續,在滿足消費高質化、多元化需求和釋放消費潛力方面,需要提升行業整體意識和水平,這個過程也是緩解行業長期積累的矛盾、促進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契機。在新的形勢下,只有對產業、產品、渠道、模式進行變革,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才能取得企業的長足發展。為此,王延才對整個酒類產業提出希望,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為致力於中國釀酒產業的高質量和可持續健康發展,打造酒業命運共同體,洞悉大勢,把握潮流,攜手共進,開創酒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

“二八定律”透析酒業未來發展

會上,王延才對釀酒產業“二八定律”進行了重點解析,王延才表示,釀酒產業發展至今,“二八定律”突顯,高端酒市場被相對壟斷。

縱觀釀酒產業,2018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0.20%;白酒、啤酒、黃酒增幅明顯。白酒繼續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說明白酒產業發展穩定,尤其是名優白酒領軍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多家企業在2018年跨越百億銷售門檻,更有企業向千億銷售規模發起了衝擊。這是產業結構調整、消費升級等多重因素助力的結果。

調研發現,在2018年,“二八定律”在整個白酒產業表現非常明顯,以800元為分界線的酒品中,茅、五、瀘和夢之藍牢牢佔據了大部分的市場,特別是茅臺、五糧液兩大白酒領軍企業合佔約80%到85%的高端市場。次高端白酒目前處於藍海階段,現階段次高端品牌酒企尚未形成全國性強勢品牌,同時,隨著高端品牌紛紛提價,區域性品牌也將向上延伸到300—800元價格帶。

“二八定律”在啤酒產業的表現同樣突出。五大啤酒集團佔到啤酒業銷售收入總額的83.7%。目前,啤酒業的產業結構和產品變化越來越巨大。2017年,五大啤酒集團利潤佔比為全產業的55%。到2018年,五大集團的利潤佔比增長到60%到70%之間。葡萄酒產業,30多億元的銷量中張裕佔了十個億,“二八定律”表現得越來越明顯,而且還在不斷擴大。“目前,全產業轉入一個高質量發展階段,廣大企業要明確自己的定位,制定適合自己的發展規劃和運行方式,趕上高質量發展的列車。”王延才說。

十大舉措創領行業發展

“2018年,我們堅持以專業化、職業化、制度化、年輕化原則辦協會。強化專業培訓,強化職業建設,強化考核和制度建設,以人為本,構建協會文化體系。強化黨的領導,樹立職業信仰。提升服務功能,創領產業發展。”宋書玉在總結協會2018年主要工作時如是說道。

對於2019年協會工作計劃,宋書玉提出了創領行業大發展的十大舉措:一是強化產業發展研究和產業傳播,協會計劃開展國際酒類政策、法規調研,整理出調研報告,向相關部門提出政策述求;全面提升廣宣部工作,打造產業傳播矩陣,啟動發現美酒計劃。二是產區培育,做好白酒優勢產區規劃、打造產區品牌活動、推進優勢產區投融資建設。三是白酒國際化,推進中國白酒國際化推廣;實施中國白酒“走進駐世界各地的中資企業和華人社區、社團、超市、餐飲場所”“走進在中國學習、工作的外國友人”等3個走進計劃。四是人才培養計劃,中國酒業協會白酒技術創新戰略發展委員會中青年專家培育計劃持續提升培訓水平;啟動侍酒師培訓計劃、酒體設計師培訓計劃、陳年酒鑑定師培訓計劃、白酒產業戰略發展人才培訓計劃。五是標準體系建設,即將頒佈白酒年份酒標準和白酒溯源標準、成立中國白酒窖齡認定技術委員會等。六是打造世界頂級酒博會,舉行系列活動。七是技術創新,各酒種都將開展多項科研計劃和項目。八是倡導理性飲酒,踐行社會責任。九是酒業大數據誠信體系建設,以構建起中國酒業誠信大數據生態中心等為重點工作。十是持續創新,引領產業。

保障消費者“舌尖”安全需各方攜手

“從國家抽查數據來看,2018年酒類產品的抽檢合格率為98%。”馬純良對我國酒類產業致力於高質量發展給予了肯定。他表示,我國酒類產品的質量安全穩定向好,這不僅是因為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督,更要歸功於企業認真落實食品安全的主體責任,加強生產的管理和控制,保證了食品安全。

同時,馬純良也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對整個酒類產業提出了指導意見與要求,“目前我們酒類產品還存在一些問題,包括白酒產品酒精度不合格、包裝材料不合格、假冒偽劣現象仍較為嚴重等。”

馬純良表示,未來將進一步加強酒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嚴格打擊酒類產品的假冒偽劣行為。但是,保障酒類產品安全需要各方攜手努力,建議企業除規範自身外,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產業技術和產品質量,將食品安全文化寫入企業文化,並灌輸給每一位生產者;協會需進一步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在規範行業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產業未來發展應著眼於“新”

與其他產業相同,酒類產業的發展也要以實現消費者對未來美好生活嚮往為目標,針對如何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高延敏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酒類產業應深度融合互聯網經濟。高延敏認為,符合消費者新要求的“定製化產品”或創新打造的“網紅產品”都可以成為參考,這並非模仿,經過剖析找出其優點。二是廣泛開展智能製造。智能製造的優勢在於其機械化、制度化、智能化,可為產品品質提供保障。高延敏呼籲企業對智能製造加以重視,多加嘗試。三是強化酒類產品品質提升。在提升品質方面,除了老生常談的制定標準、嚴格管理外,之前提到的智能製造也極具潛力。四是通過多元化消費挖掘酒類消費潛力。

高延敏表示,如今,一些性能單一、性價比較高的產品仍然有市場,但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符合趨勢的多元化消費還是值得重視。“總而言之,釀酒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應探索正確的發展方向,以滿足消費者不斷提升的需求。”高延敏說。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