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發現清朝書信,顛覆鰲拜形象,學者:沒有鰲拜,就沒有康熙

清軍入關之後,八旗將士不乏勇猛之輩,而最以“勇猛”著稱的人物,非鰲拜莫屬。鰲拜歷經皇太極(太宗)、順治(世祖)、康熙(聖祖)三朝,戰功赫赫,為清朝立下不世功勳。然而,在眾多影視劇的渲染下,很多人都知道鰲拜囂張跋扈,甚至威脅皇權,對於鰲拜的功勞,卻鮮有人知。上個世紀末,臺灣的一位收藏家公佈了一封清朝的書信,可以說顛覆了鰲拜的形象,有學者認為:沒有鰲拜,就不會有後來的康熙大帝。

臺灣發現清朝書信,顛覆鰲拜形象,學者:沒有鰲拜,就沒有康熙

鰲拜並不是“愛新覺羅”氏的宗親,他本是瓜爾佳氏,他的伯父名叫費英東,是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時期的開國元勳。鰲拜的父親衛齊是費英東的九弟,最早跟隨努爾哈赤的時候,就被封上過五百戶。後來皇太極執政,鰲拜的父親頗受皇太極信任。皇太極把把守盛京的重任交給了鰲拜之父,任任命他為八門提督。

臺灣發現清朝書信,顛覆鰲拜形象,學者:沒有鰲拜,就沒有康熙

受父輩的影響,鰲拜從小征戰沙場,十分英勇。公元1637年,清軍攻打皮島(皮島位於鴨綠江口,是明朝將領毛文龍退守之地,一直是滿洲人的大患),渡海進攻,不料毛文龍早有準備,清軍在毛文龍的炮火下損失慘重,眼看大勢已去,只見鰲拜帶領一船勇士冒著炮火掩殺而來,到島上之後,用肉搏的方式將明軍炮手一一誅殺,清軍主力才登上皮島。皇太極十分欣喜,封鰲拜為“巴圖魯”,從此後,鰲拜一戰成名,成為皇太極麾下的重將。

臺灣發現清朝書信,顛覆鰲拜形象,學者:沒有鰲拜,就沒有康熙

此後,在明、清最重要的鬆錦會戰中,鰲拜又立下大功。當時濟爾哈朗等人被洪承疇打的落荒而逃,而鰲拜卻衝鋒陷陣,五戰五捷。鬆錦會戰,事關清朝的生死存亡,從此後明朝敗局已定。鰲拜在此脫穎而出,成為八旗將領中最具權勢的戰將之一。崇德八年(公元1634年),皇太極猝死,清朝皇室為了奪位展開了最為激烈的鬥爭,其中,勢力最大的兩派,分別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和皇太極的14弟多爾袞。而正在此時,鰲拜、索尼、譚泰等人密謀支持豪格,並且派兵堅守肅親王府,以免豪格遭遇不測。

臺灣發現清朝書信,顛覆鰲拜形象,學者:沒有鰲拜,就沒有康熙

1994年,臺灣台北市的一位收藏家,公佈了一封鰲拜寫給譚泰的信,信中提到:

我輩食先帝之食,衣先帝之衣,先帝待臣之恩如天高海深。若不立先帝之子,吾寧自殺謝先帝可!

舒穆祿·譚泰,是東海女真部落,此人是皇太極手下的另一位猛將,曾設計俘虜洪承疇。鰲拜在皇位動盪的緊急時刻,寫信給譚泰,是希望譚泰能夠和他一起支持肅親王豪格。理由很簡答:我們都是受先帝(皇太極)恩惠的人,先帝死了,我們理應效忠於他的兒子。

臺灣發現清朝書信,顛覆鰲拜形象,學者:沒有鰲拜,就沒有康熙

這場皇位之爭,異常激烈,雙方甚至直接兵戎相見。據史料記載,公元1634年八月十四,中秋前夜,宗室裡的長者、禮親王代善召集大家開會討論繼承人選,鰲拜等人拔劍大吼,堅決反對多爾袞繼位,認為必須要立皇太極的兒子,這種說法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

多爾袞雖然權勢最大,但面對鰲拜等眾勢力的威脅,最終做出讓步。多爾袞轉而和莊妃(後來的孝莊)聯合,支持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後來的順治)繼位。既然鰲拜等人要擁立皇太極的兒子,那多爾袞就拋開豪格,選擇年僅6歲的福臨,這算是一個折中的方案,最終被大家認可,鰲拜等人也無話可說。

臺灣發現清朝書信,顛覆鰲拜形象,學者:沒有鰲拜,就沒有康熙

鰲拜等人雖然無心立順治繼位,但他們堅持立皇太極之子的說法,卻間接促成了順治的繼位。因此,有學者認為:若無鰲拜,就無順治,更無後來的康熙大帝。順治登基後,多爾袞攝政,對鰲拜等人多番打壓。等多爾袞一死,順治親政,瞭解鰲拜等人當年的貢獻,極力提拔鰲拜、索尼等大臣。從這一點說,順治明白,自己能成為皇帝,鰲拜的作用功不可沒。順治“駕崩”後,鰲拜等人輔佐年幼的康熙,最終因為鰲拜擅權,被康熙設計捉拿並且囚禁而死,鰲拜從此臭名昭著,直到雍正時期,鰲拜才被平反。

臺灣發現清朝書信,顛覆鰲拜形象,學者:沒有鰲拜,就沒有康熙

​鰲拜之死,死於功高而不知退,遮擋了康熙的成長。但鰲拜並非不忠之人,有人說他曾密謀篡位,這個不符合實際情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