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安陽是最不起眼的那一個。出土於此地的“殷墟”、“甲骨文”、“司母戊鼎”、“婦好墓”,每一個都聞名遐邇。若單獨拎起這些名字,人們依然很難將安陽與之掛鉤。

作為一座城市,安陽早已淪為平凡,甚至有些平庸,但它的古都地位依舊顛撲不破。畢竟在安陽坦蕩無際的麥田之下,有著古老中國最“純真”的兒童模樣。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文|李琦

“天選之地”

“洹水安陽名不虛,三千年前是帝都。”三千年前的殷商時期,是安陽的“高光時刻”。

安陽在史書上第一次露面,便與遷都有關。戰國史書《竹書紀年》記載:夏朝君主姒廑,曾將都城從帝丘(今河南濮陽)遷於西河(今安陽湯陰縣)。

幾百年後,幾易國都的商王朝,再次面臨遷都的選擇時,商王盤庚亦目光落在了安陽。遷都後,商朝在安陽綿延國祚273年。安陽究竟有何魅力,讓遷都成為“習慣性行為”的商朝終於停止了“遷徙”?

安陽位於河南省最北部,為豫、晉、冀三省通衢之地。巍峨高聳的太行山,坐落在安陽西部,成為河南與山西之間的一道天然地理分割線。洹河、漳河自太行山蜿蜒而出,為安陽沖積出肥沃、廣袤的扇形平原。

在人們的認知裡,黃河是端莊的母親,敦厚又慈祥。但我們往往會忽略,母親也曾有過生龍活虎的少兒時光。

黃河自青海高原奔騰而出,向東一瀉千里。高崖深谷的西北大地,把“調皮”的黃河束縛得規規矩矩。穿過險峻秀麗的太行山,平坦無際的華北平原成為黃河自由變道的“撒歡”樂園。

與之前的都城相較,安陽雖然也屬於平原地帶,但西依太行山脈,地勢相對較高;且距離當時的黃河河道較遠,不易受到黃河水氾濫、改道的侵擾。

夏商時期整體溫度較高,安陽一帶較今日而言,氣候暖溼,植被蔥鬱茂密,自由奔跑跳躍的野生動物,是安陽大地上靈動的色彩。既適合農業生產,也能滿足放牧和狩獵的需要。對苦於國都頻繁變更的商朝而言,安陽是國都的最佳之選。

遷都安陽後,盤庚有心復興業已凋敝的商王朝。幾乎沒有任何政治基礎的安陽,像一個空白的調色盤,等待盤庚一展身手,塗抹設計。

依照著腦海裡的“設計圖”,盤庚在安陽大興土木,興建都城,修建各種基礎設施,為我國早期城市的建設,提供了可借鑑的模板。更為重要的是,盤庚決心調和當下最為尖銳的階級矛盾,實施社會改革,改良社會風氣,為後世的“武丁中興”打下了基礎。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此後近三百年,殷商在安陽留下了各種痕跡。這些痕跡,是華夏族對於社會文明的早期探索,同樣也是安陽作為古都不容置喙的底氣。然而或許是時光過於久遠,這些痕跡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掩於黃土之下,面目模糊,讓人看不真切。

啥?

甲骨文是最早的表情包?

被掩埋的總會重見天日。

三千年來,安陽人在這片黃土地上重複著春耕秋收,偶爾從麥田的土包裡犁出幾塊碎瓦片,也只是淡定地丟到路邊,經由過路的車馬碾壓後,化作煙塵再次埋於地下。清朝末年,常見於安陽小屯村的刻有特殊符號的甲骨,則被當作一味中藥,送進了藥房。

這些印有特殊符號的“朽骨”,頗受中藥鋪的歡迎,甚至被拿到廟會上販賣。“緊俏”藥材,自然避不開藥材商的審視。經過藥材商的包裝,“朽骨”搖身一變,成為“高大上”的“龍骨”,被送往北京高價售賣。

1899年,時值夏日,清朝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最高教育機構負責人)王懿榮罹患瘧疾。在大夫開的中藥材裡,有著奇怪劃痕的龍骨,異常醒目。同時是一位金石學家的王懿榮,意識到“龍骨”絕非一味中藥這般簡單。

通過不同的途徑,王懿榮購回了大量龍骨。比對研究後,王懿榮從甲骨的刻痕裡,隱約辨認出“雨”、“日”、“山”、“水”等漢字,及幾位商朝君王的名字。他篤定,這些刻痕,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後來,經劉鶚、羅振玉、王國維等人共同研究認定,甲骨上的劃痕應屬於商代的文字。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在此之前,史書中關於殷商的記載,僅有隻言片語。殷商的面目始終籠罩著一層煙霧,影影綽綽,難免讓人懷疑它是否真實存在。

類似於“表情包”的甲骨文,粗糲又形象,生動“復刻”了三千年前殷商王室在安陽祭祀、占卜、漁獵、征伐等日常。商朝的歷史被拉近,一直處於傳說中的夏朝,似乎也變得可信起來。

甲骨文的珍貴,自然會引起人們對它“出生地”——安陽殷墟的好奇。這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寶藏”城市,稀鬆平常的麥田土包裡,還埋藏著怎樣的“神仙”過往?


三千多歲了

依然是“流量擔當”

1928年10月,在傅斯年的大力支持下,身穿馬褂長袍的董作賓在殷墟剷下了第一鍬,幾千年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殷墟,終於“卸了妝”,露出了真實的面容。這一鍬,也成為中國考古學誕生的標誌。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在殷墟的考古發掘中,精美的青銅器,最能抓人眼球。斧、鉞、戈、矛等武器,鼎、壺、盤、盂等飲食器皿,外加錛、鑿、鑽、鏟等工具,毫不掩飾地鋪陳開一幅描述商朝生活的詳細畫卷。

這些青銅器,造型十分優美,花紋圖案亦極盡精巧。司母戊大方鼎作為其中最大的一尊,竟然高133釐米、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量高達875公斤。人們很難想象,在三千年前,鑄造這樣一件大方鼎,需要多少個奴隸花費多少個不眠不休的日與夜。

文物類電視節目《國家寶藏》,在講述河南省博物院時,展示的第一件國寶,就是一尊出土自殷墟婦好墓的“婦好鴞尊”。

網友因“婦好鴞尊”可愛的外形,自動將其“萌化”,玩偶、掛件、帆布袋、表情包等文創周邊層出不窮,儼然一副當紅“流量明星”的待遇。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以貌取人”顯然因人而異。儘管寬喙高冠、雙眼圓瞪的“鴞”(即貓頭鷹),被現代人視為“萌萌噠”,在古代,鴞則象徵著雄健、剛毅,是戰神的化身。這尊名為“婦好鴞尊”的青銅酒器,主人毫無疑問是婦好。

細數中國優秀的獨立女性,婦好的名字絕對名列前茅。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政治家和軍事家。安陽殷墟出土的1萬餘片甲骨中,提及婦好的就有200餘次。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主動請纓、統帥三軍、討伐羌方、開疆拓土。在甲骨文的記錄裡,婦好的性格鮮活飽滿,形象立體。編劇們隨便一改編,就可以成就一部高收視率的“大女主”影視劇。

殷墟的豐富與文明,奠定了安陽的王都傲氣。但三千年的過往實在太過漫長,殷商之後,安陽將何去何從?

落難的鳳凰不如雞

2009年,安陽安豐鄉挖掘的東漢大墓,經考古專家考證後認定,墓主人為魏武王曹操。關於這一發現,人們並未有種解開“千古之謎”的暢快之感,倒是訝異生在安徽、仕在洛陽的曹操,因何死後葬在了安陽?

事實上,曹操與安陽的關係,一直都很親密。安陽,見證了曹操太多的雄心偉略。安陽及周圍一帶,是曹操長期征戰的沙場。在安陽,曹操鎮壓了黃巾軍起義;與呂布、公孫瓚、袁紹展開廝殺決戰;並以安陽為基地,北伐烏蒙,最後統一了北方。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三年後,曹操進爵為王。所謂曹魏的“魏”,就是指曹操的封地魏郡。而魏郡下轄的鄴城,就是今天的安陽。

在這座城市,曹操建立社稷、宗廟,修銅雀臺,置文武百官,廣發“招賢令”,甚至為文人學士打造了一座以鄴城為中心的“理想國”。曹操的青春與熱血,都獻給了安陽。這樣就不難理解,曹操為何在百年之後,仍舊選擇留在安陽。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銅雀宮觀委灰塵,魏之園陵漳水濱。即令西湟猶堪思,況復當年歌無人。”公元580年,楊堅討伐相州(今安陽)總管尉遲迥時,一把火將鄴城這座千年名都炬為一片焦土。

隨著邊疆遊牧民族地不斷入侵,中原政權中心也逐漸南移。安陽從原來的“天選之地”淪落為兵家必爭的戰爭緩衝地帶。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在杜甫的《石壕吏》中,安陽已然是一幅“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的心酸模樣,昔日的王都傲氣被消磨殆盡。

或許正因長期枕著“鐵馬冰河”聲入睡,安陽人最能理解國土一分一釐的重要性。於是在面對金人入侵中原之時,即便“八千里路雲和月”,安陽人岳飛也從未放棄對“還我河山”的執念與渴望。

見證過華夏族最開始的榮光,嚐盡兵戈刀尖的血淚,安陽也算見過“大世面”。但要與其他古都相較,安陽到底是有些沒落。安陽的沒落,並非城市市容的衰敗與頹態,呈現在安陽人身上,倒是一種不認輸、不服輸的“倔強”。

明明可以靠旅遊

偏偏發展重工業

安陽人的倔強,在於一次次越挫愈勇的挑戰。

八百里太行壁立刀削,直至新中國成立,太行山深處的安陽林州人,仍苦於乾旱缺水。既然沒水,那就引水。

在老書記楊貴的帶領下,林州人自太行山腰上鑿崖填谷,削平山頭1250座,架設渡槽151座,鑿通211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12408座,開鑿了一道全長一千五百公里的紅旗渠。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挖掘出的土石,竟有2225萬立方米。若將這些土石修築成高2米寬3米高的石牆,長度甚至可以縱貫哈爾濱至廣州。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自鄴城被燒後,安陽的沒落已長達近1500百年。縈繞周身的標籤,躲不開落後與貧窮。這樣的刻板印象,安陽人自然不甘心。

明明可以靠文化名城打造旅遊品牌,安陽卻相當硬核,偏偏執著於工業的發展。

於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安陽的街頭出現了三步一企、五步一廠的火熱場景。在大多數人的家中,都有產自安陽的飛鷹、三槍自行車,金鐘牌香菸,熊貓、海鷗牌手電筒,健美牌洗衣稿等日用品的身影。安陽火柴廠,甚至是當時亞洲最大的火柴生產企業。

安陽,安陽

關於安陽,有個網絡段子,曾經流傳一時。說作為古都,安陽的名氣是寂寞的。但青島人最熱愛安陽,一句“安陽來~”(青島方言,音同俺娘哎)常掛嘴邊。

這一段子,倒也折射出古都安陽的現狀。但生活畢竟是自己的,外人大可不必眼含“心疼”或“同情”,對這座城市行注目禮。

那些古老的過往,對於如今的安陽而言,重要,但好像又沒那麼重要。與日常生活最緊密的聯繫,或許僅是出現在公交車報站的廣播裡。

“各位乘客您好,安陽是我國八大古都之一,是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發源地,這裡出土了世界青銅器之冠——司母戊大方鼎,安陽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殷墟、袁林、文峰塔、羑里城、岳飛廟、紅旗渠、太行大峽谷等旅遊景點各具特色,歡迎您觀光遊覽,考察投資。公交總公司將竭誠為您服務。”

對更多的安陽人而言,與其執著於輝煌過往,倒不如過好眼前的日子。在文峰塔下看看鴿子,去洹河邊釣會兒魚,在鐘樓旁看看人來人往,或者來碗扁粉菜,配上一碟油餅,喝碗粉漿飯,再來個道口燒雞,平淡又充實,足矣。

(圖片來源於網絡)


借鑑資料:

1、《盤庚為什麼遷都於殷?》葛劍雄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2、《近代學術史上的一大公案——關於甲骨文發現研究諸說的概括與評議》 朱彥民

3、《從<尚書·盤庚>看晚商都城的遷徙與建制》 朱光華 楊樹剛

4、《從洹北商城到殷墟商邑: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嬗變》牛世山

5、《殷墟考古九十年回眸:從“大邑商”到世界文化遺產》唐際根 荊志淳

6、《歷史上的鄴城、鄴縣和鄴郡》許作民

7、《論曹操重建鄴城的原因》 王迎喜

8、《十萬奮鬥者——壯哉紅旗渠》 楊震林


作者簡介

李琦,河南濮陽人,90後,誓與紀錄片死磕到底。認真,是我們改變世界的唯一方式。



安陽:3千年前的“天選之地”,該如何變流量為力量


歡 迎 投 稿

郵箱為 [email protected]

微信後臺回覆

“商務合作”“轉載”

獲取相關信息添加微信號 salome1203

多嘮兩句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