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世忠: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上世紀80年代初,晉江陳埭鎮依靠海外的晉江僑民訂單,辦了一批製鞋作坊,丁世忠的父親也在其列。

丁世忠: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1987年,丁世忠帶著父親給的1萬元錢,揹著從各個作坊蒐集來的600雙鞋踏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17歲的丁世忠,成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到北京賣鞋的幾百個晉江人中的一個。他在北京最主要的一些商場,如王府井商場,開設了晉江鞋專櫃,生意很火爆。

1999年,安踏斥資80萬簽約孔令輝作代言人來塑造品牌,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震撼。還拿出500萬元在央視體育頻道的黃金時段展開了大規模的“廣告轟炸”,安踏“我選擇,我喜歡”的口號被人們熟知。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現場,丁世忠的心裡充滿了遺憾。阿迪達斯以6000萬-8000萬美元成為2008年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領獎服贊助商。丁世忠默默地在心中又訂了一個小目標,12年的奧運會領獎人的胸前要是安踏的logo。

可這塊蛋糕哪是那麼好搶的,阿迪達斯為了獲得12年奧運會的合作機會,預付了500萬美金的誠意金。而且,為了避免有些冷門項目沒人贊助,中國奧委會將2009-2012的奧運週期打包往外賣,要想贊助12年奧運會就要全盤收下,要吃下這個巨無霸絕非易事。

可丁世忠不服,“公司的每次重大決定,都是要把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 一咬牙,一跺腳,安踏斥重資pk掉阿迪,拿下了09-12年奧運週期打包的贊助。有人估計此次贊助大概花費了6億人民幣,連奧委會的人都有點擔心“安踏行麼?”多年之後,丁世忠笑著說,安踏很好,而今看來當時的決定也很正確。

2012年企業開始紛紛斷臂求生,展開關店潮,全國關閉門店3000多家,其中李寧就關閉1800多家,安踏也在其列。安踏決定在零售終端深度變革,通過收回門店自營和信息化手段,實現了新的訂貨模式和對旗下所有店鋪的數字化管理,成功轉型成為品牌零售型公司。正是在這一年代工起家的安踏,成為國內第一大體育用品品牌。

丁世忠: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安踏終於在2014年重回增長,銷售額突破了100億。丁世忠還沒滿足,又訂了一個小目標,他想讓安踏成為“世界的安踏”。2015年,安踏看到多元化的消費趨勢,決定再次轉型,確立集團“多品牌”戰略。2018年,市值一度站上千億的安踏,希望站在世界的舞臺上,他想“成為受人尊重的世界級多品牌體育用品集團”。

安踏研發投入從1991年的200萬,到現在每年不低於年收入5%的4個億,增長了近200倍!2005年率先在國內成立了第一間運動科學實驗室,時至今日,實驗室申請了130多項專利。聽起來是個不錯的成績,但耐克僅2016年一年就新獲得了約500項專利,該公司一共獲得5000多項專利,其中不包括已經過期的專利項目,專利數目超過美國航天航空製造商Lockheed Martin。

面對阿迪、耐克這樣的勁敵,安踏沒有像李寧一樣去選擇直面衝擊,而落的上不去下不來的夾心餅乾的尷尬境地。採取迂迴作戰、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安踏,顯然打了漂亮的一戰。安踏將目標定位在19歲到29歲,家庭月收入萬元以下的消費人群,以其超高性價比快速取得規模經濟。

躲著一線市場跑的安踏,以其供應鏈和產品端的優勢獲得了很高的利潤,在李寧的淨利潤5%,阿迪耐克10%左右的情況下,他卻創造了20%的利潤。盤子越來越大的安踏不會止步一線城市,進軍是其必然選擇。

丁世忠:不做中國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

在產品端,除了已有品牌、系列外,FILA跨聯名爆款不斷,持續帶來新鮮感,鞏固“運動時尚”品牌定位。Anna Sui、Jason Wu等頻繁的品牌及設計師聯名活動為FILA整體設計注入更多元、更具有話題性的流行元素,不斷強化FILA作為運動時尚先鋒的品牌印象。

符合品牌調性的綜藝節目如《爸爸去哪兒》《放開我北鼻》的服裝贊助,帶動FILA品牌曝光度提升。2018首登米蘭時裝週,喚醒復古記憶,突出107年品牌歷史積澱,鞏固FILA運動時尚引領者地位。

有人說這是中國運動品牌在國際層面全面崛起的里程碑事件,震撼效果更勝當年聯想收購美國電腦巨頭IBM。丁世忠在致安踏員工內部郵件中甚至激情澎湃地表示,“這是我從創業到今天所做的份量最重的一次決定。”

要知道為了這個決定,丁世忠連續幾天都徹夜未眠。如同當時揹著600雙鞋闖京城,如同2000年投入所有資金贊助奧運會,如同重資拿下奧運會讓組委會都為他捏把汗,終於日子過得舒服了點的丁世忠又一次押上重注賭“世界的安踏”的明天。

要真正走向世界,需要把自己的內功練好。無疑,安踏的每一步走的都很穩。

本文來自生意經,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創業家公眾號(ID:chuangyejia),讀懂中國7000種賺錢生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