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眾生,依何而住

阿難陀 惠能 阿彌陀佛 無量壽經 禪宗文化 2017-06-10

一切眾生,依何而住

選自蘇樹華著《佛說無量壽經釋義》(該書準備出版,歡迎同仁贊助。)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元音老人蔘學。遵元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一切眾生,依何而住

【原文】

爾時,阿難白佛言:“世尊,若彼國土,無須彌山,其四天王,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佛語阿難:“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皆依何住?

阿難白佛:“行業果報,不可思議。”

佛語阿難:“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亦不可思議,其諸眾生,功德善力,住行業之地,故能爾耳。”

一切眾生,依何而住

【章旨】

依染而住,輪迴不息。悟心而行,即是淨土。染有輪迴,悟無生死。迷即娑婆,悟則極樂。

【譯文】

爾時,阿難問佛:“世尊!彼佛國土,無須彌山,四大天王,忉利天眾,依何而住?”

佛語阿難:“第三炎天,乃至色究竟天,依何而住?”

阿難白佛:“眾生行業,所感果報,不可思議。”

佛告阿難:“諸天眾生,行業果報,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國中眾生,功德善力,所感果報,亦不可思議。”

一切眾生,依何而住

【釋義】

一切眾生,依業而生,依業而住。

一切眾生,大致劃分,分為九界,所謂三聖六道是也。六道眾生,又分善道眾生與惡道眾生。善道眾生,貪嗔痴業輕,故落三善道,所謂天、人、阿修羅是也。惡道眾生,貪嗔痴業重,故落三惡道,所謂畜生、餓鬼、地獄是也。

詳細而說,天道眾生,依多善而生,依多善而住。修羅道眾生,依鬥業而生,依鬥業而住。人道眾生,依糾結而生,依糾結而住。畜生道眾生,依無德而生,依無德而住。餓鬼道眾生,依貪心而生,依貪心而住。地獄道眾生,依極惡而生,依極惡而住。

須彌山,鐵圍山,四大海水,四天王天、忉利天,皆眾生業力所成,是眾生的住處,亦是眾生自身。然而,切莫將須彌山當作實物,何以故?須彌山是個表法,表心中的傲慢。若把須彌山當作實物,那麼,即使找遍地球,找遍太陽系,找遍銀河系,找遍宇宙,那也是找不到須彌山的。鐵圍山、忉利天、淨土世界等等,各有所表,所表之事,盡在人心。

六祖大師雲:“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舍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人我是須彌,貪慾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塵勞是魚鱉,貪瞋是地獄,愚痴是畜生。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貪慾,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慾諸天,自性內照,三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銷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六祖法寶壇經》,《大正藏》第48冊,第352頁中。)

蓮池大師又云:“十方微塵國土者,惟吾心中之土也。三世恆沙諸佛者,惟吾心中之佛也。知此則知,無一土不依吾心而建立,無一佛不由吾性而發現。然則十萬億外之極樂,獨非惟心之淨土乎?極樂國中之教主,獨非本性之彌陀乎?”(《淨土或問》。《大正藏》第四十七冊,第二九四頁下。)

萬法盡在心中,須彌山,鐵圍山,四大海水,四天王天、忉利天等等,豈能離心而有?迷即萬法縛人,悟即萬相莊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