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經濟怎麼樣?

成都發展如此之快,未來成都是什麼樣的?
10 個回答

#了不起的城市#

未來的成都經濟會高速發展,西博會期間,成都市簽訂正式投資協議類項目135個,協議總金額1850.52億元。簽約項目中工業和服務業項目佔絕大多數,正契合了成都加快建設西部經濟中心,提升參與國際分工協作和帶動區域協同發展能力的思路:打造全國重要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和服務業核心城市,“雙兵”齊動,協同互促發展。

西博會上,不可忽略的數據還包括:成都簽訂正式投資協議類服務業項目71個,協議金額779.17億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類服務業項目5個,協議金額1150億元,在總金額中分別佔比約42%、83%。

有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成都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036.5億元,居副省級城市第4位,中西部第1位。

作為四川經濟的“壓艙石”和“頂樑柱”,成都需要在全國城市競爭中提質升位,成為西部經濟中心,發揮帶頭、引領、輻射作用。

成都未來會吸引大量的人才,成都的經濟會發展的越來越好,並且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靠攏,成為西部地區經濟實力領頭的城市。

成都經濟表面看GDP不低,仔細分析成都GDP是靠21個區縣還代管5個市堆積起來的數據,去年成都又代管了一個城市簡陽市,GDP又為成都增加不少,就拿成都和武漢比,兩地GDP差不多,但成都的人口是武漢的1.6倍,人均武漢就是成都的1.6倍,就是與重慶比,成都差距就更遠了,GDP重慶1.75萬億,成都1.2萬億,主城區GDP,重慶7600億,成都主城區幾乎就只有重慶主城區的一半,工業總產值重慶2.6萬億是成都的2倍還多,發展潛力和後勁看,每年工業投入重慶是成都的3倍,兩地經濟發展重慶明顯快很多,成都經濟已經跟不上重慶的步伐,差距還在快速拉大中。

成都是個獨特又奇葩的地方。

這是一個消費型城市,私車,奢侈品,旅遊,飲食,酒店,娛樂場所等等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不是這兒的人多有錢,而是一種習慣和環境使然。手上有個一百萬,一定要買個至少五十萬以上的車,經常會有挎著幾萬的包,打車,甚至擠公交的女人,這是非常普遍的。就是撐面子,就是享受,就是各種嗨!所以真正有錢的成都人是很少的。

因為這些特點,來成都的領導也養成了愛面子,好大喜功習性,成都建設面積也越來越大,估計是要衝全國一線城市的節奏。但是,我在成都生活二十多年,最好的時候是在五年前的成都!然而……

現在的成都:霧霾成了成都上永遠的烏雲!!!真不知道再過五年會有多少人受到傷害,特別是小孩!!!看上去很美的成都,已經成了一個畸形。一味的向南發展,追求高大上,急功近利。特別是東北方向,難道就不是成都的地盤了嗎?越來越大的差距,就不怕引起更多社會矛盾嗎?另外,成天吹噓什麼第四城,新一線城市,幸福指數最高的城市等等,其實經濟狀況和後續發展離杭州,無錫,南京都差很遠。人文環境也是內地城市的通病,差的更遠。本來成都的薪金就低,現在是越來越低,因為鈔票不值錢了,房價物價都吃藥了。

最後。只是希望有關部門放低姿態,多多改善一下老百姓的民生,多為成都市的健康,長遠發展考慮。多為老百姓關心的問題考慮,按照這兒的人一貫的消費手腳,成都才會真正積聚更多人氣財氣的。

作為一個從畢業就到成都闖蕩4年,說一下我自己的見解:成都的優勢是文化歷史資源較豐富,成都平原的農業物產豐富,四川省的廣袤市場資源集中在省會,都需要好好利用才行。氣候方面,四川盆地常年日照較少,冬季陰冷,夏季炎熱,在北方見慣了陽光明媚的人肯定會及其不習慣。。。飲食方面自然是偏辣。。環境方面,這幾年成都大量發展GDP,引入了不少大工業項目,加上城市攤大餅格局的發展,城市開發有些過度,良田被佔急速擴張,人口壓力增大,年年的汙染指數都偏高,前一陣的霧霾天氣,經常爆表PM2.5值在全國都拍在前10.。。高教方面,目前在西部地區,和西安一起屬於第一梯次的,高校資源比較豐富,大學數量較多,人才資源還是有一定的優勢,人力資源豐富,人力成本優勢存在。不過現在有國家級天府新區和自貿區的光環,成都的發展勢頭只會越來越猛,如果喜歡還是很建議到成都發展。

四川成都經濟怎麼樣?我就笑笑不說話,某西部直轄市還是別到處丟人現眼。

先來說說成都的農民階層,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靠近成都中心城區近的農民,他們中相當一部分等待著自己的老屋被拆遷以獲得經濟賠償和新房,已經獲得的相當一部分是遊手好閒,打打麻將喝喝茶,因為把土地佔用了之後農轉非,自己的父母就獲得了養老保險,一下子養老的壓力就少了很多,沒有得到的呢,就在當地的農家樂裡面打打臨時工 做做雜工,一個月的話也就1500元左右包吃住;二類是成都邊遠縣市,比如金堂,相當一部分農民不辭辛苦跑到沿海省份打工求生,一小部分掙到了錢就回家開個小超市做個小生意之類的;三類是老實的在農村老家喂點豬種點菜,一年普遍收入在8000元到40000元

成都是一個貧富差距非常大的城市,這座城市一天到晚都在想賣點,其實國內很多城市的人均財富都不低於這座城市,表面上看成都的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已經是全國第五,但是這存款裡面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外省人在成都的存款,只是其他的城市都很低調,認識了三個浙江人,一個是杭州的 一個是寧波的 一個是台州的,因為工作的原因,就把家停留在了成都,結果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才發現現實的成都和宣傳的成都有很多的區別,先說說交通,成都的機場客流量全國前四,為什麼全國第四,因為成都的客運交通相較於武漢 杭州 南京等城市來說的話,的確是差了很多,像濟南一個汽車站一年載運的乘客超過成都至少4個汽車站的載客量,成都到上海的高鐵說是高鐵,其實從成都到武漢段的那個速度啊,真的不敢想象,長沙到北京都來回了一次,成都到上海的動車還停留在合肥站

成都一年四季源源不斷的遊客,帶動了成都的賓館住宿業,樓主有兩次去成都,一次是春天4月份,一次是秋天9月份,連續找了幾家連鎖酒店和4星級以下的賓館,結果都是等等等(至少等12個小時),等客人離開了之後才有住宿,而且這個時候成都的住宿價格之貴,平時188元的到了這個時候要368元,有的甚至達到了498元,真的好懷念下的時候去成都,那個時候成都雖然還小,二環路附近都是農田,但是至少那個時候不擁擠不嘈雜,最後沒有辦法,就去了何日君溫泉洗浴中心,從不吃裡面的食物,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味道一般,衛生狀況不一定好,有道是裡面的水果不僅豐富,而且還衛生乾淨),從此以後每次到成都就去何日君住宿了,花100塊錢住一晚上,可以上網,可以看電影,還不錯)

再說說成都的房價,成都三環路外的房子是有價無市,特別是郫縣紅光鎮 雙流華陽鎮等等地方,那個房屋的空置率是高之又高,上個月晚上去紅光鎮,從晚上6點到深夜1點,時不時的看附近的樓,點燈率之低,實為鬼城,前幾年,綿陽人大批大批的到成都來買房,在城北附近,現在已經沒有那麼瘋狂了,已經透支了很多很多資金了,2013年,朋友在紅光買了房子(位置還算不錯),對外宣稱的價格是4600元,結果朋友3900元就買到了,回來還高興了好久好久,結果4個月之後才告訴我們,她買虧了,現在3700元都能買到了,不僅把老本全部用於付首付了,而且還揹負了20年的債務,現在地鐵二號線通到了龍泉驛,結果龍泉驛的房子價格也只有4800元一平方米左右,不過,成都畢竟作為重要城市之一,房價不會像三線城市那樣降太多。不過,樓主相信,隨著省內地級市交通 信息 商業 環境 條件的不斷改善,(成都的環境是省內數一數二的差,全國省會城市裡面常年倒數後10位)成都已經不再是川人的第一選擇了。

四川人到廣東打工和沿海多年。也可以說。在廣東企業做員工和管理反是四川人。本地人多人不進企業。改革開放三十年。沿海城市大量企業培訓大量四川人。這也就東北人無法和他們比。只是因為四川無法做出口產品。企業無法在國際競爭。工業很差。在五年開通中國內路進口通道。特別是重慶。外人才和技術和國際市場引進和吸收。工業升級和發展不比東北差。只有在內路進出口。更容易在國際競爭和人才和技術引人。因為發達國家和工業和四川一個檔次。當時外重慶開出中國中部一個進出口通道

成都2016GDP在省會城市排名廣州之後12000億。政治經濟消費工業發展潛力巨大。成都的變化有目共睹。至於喜歡噴成都的某直轄市,請你們不要以7倍成都的面積,兩倍以上的人口2016GDP1.7萬億。來跟成都一個省會城市比。有點出息好嗎?去比比其他直轄市,或者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別直轄20年了還跟井底之蛙一樣。媽媽說過標榜自己耿直的人都是假耿直!

簡單說是有點名過其實,相對於四川省或者西部地區來說還是不錯的地方,放眼全國不算啥。攤子鋪得倒是大,GDP是靠區縣堆出來的,人均不高。四川地廣人多,照理說來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可是重慶劃出去三千萬人口,成了距離很近的競爭城市,勢頭還壓你一截,剩下的幾千萬人口除了成都平原的交通和環境適合發展,其他都是落後山區小城,沒啥發展空間。一個大都市的擴張成長,必然需要周圍的土壤,比如珠三角,長三角,周圍有很多中小城市環繞超級大都市聯合發展,四川西南這片區域的先天條件,我認為只能支撐起一個超大都市,重慶和成都非要爭,最後的結局就是兩個都不怎麼樣,一山難養二虎。那些說成都慢節奏,宜居城市的都是沒去過成都或只是旅遊幾天就回去了的。你如果在上海有幾套房子收租子,不用上班,你也可以天天打麻將喝茶啊,比成都還安逸啊!迪拜就是沙漠包圍的城市,完全不適合居住,人家也可以過的像天堂啊!經濟實力說明一切,那些抱著成都宜居慢節奏奔成都來的請慎重,有錢哪都宜居,沒實力哪都過不好

中國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樞紐,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了不起的城市#

四川成都經濟怎麼樣?

2016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170.23億元,比2015年同期增長7.7%。

成都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油、蔬菜水果和中藥材基地之一,龍泉驛區和金堂縣都是全國無公害水果生產示範基地,溫江區和錦江區三聖鄉等地的花卉種植也漸成規模。

201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663.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其中,種植業375.1億元,增長12.5%;牧業237.5億元,增長0.2%。農作物播種面積68.4萬公頃,比上年減少1.5萬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36.6萬公頃,減少1.7萬公頃。糧食總產量230.2萬噸,比上年下降2.9%;油料總產量27.1萬噸,下降0.6%;肉類總產量68.2萬噸,下降1.6%。

2015年末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有485個,比上年末增加37個;農業產業化經營帶動面為91%。年末全市共有農產品名牌450個,比上年末增加33個;其中國家級品牌27個,比上年增加2個。已認證各類安全優質農產品1213個。新增無公害農產品、綠色和有機農產品認證38個。

四川成都經濟怎麼樣?

這些數據能說明什麼,說明成都這個城市的經濟還在不斷的前進著,在未來的日子裡,發展層次相當的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