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發揮你們的想象!
10 個回答
历史闲话人
2019-06-14

明朝收攤了,16位皇帝在地府聚齊,朱元璋同志要給大家開總結會:先進要表彰,後進要批評,瞎搞的得挨大嘴巴子。

明朝收攤了,16位皇帝在地府聚齊,朱元璋同志要給大家開總結會:先進要表彰,後進要批評,瞎搞的得挨大嘴巴子。

人都到齊了,大家的心態各異。朱元璋瞅了瞅臺下,隊形有點亂。

朱元璋說:“老四呀,你老躲著我幹嘛!站出來,碼碼隊形。除了允炆,這全是你那一支的,你教教他們立點規矩。”

朱允炆聽到點了自己的名字,趕忙舉起了右手,說:“皇爺爺,我要投訴朱棣……。”

朱元璋用手在空中虛壓了一下,示意朱允炆先不急著說,朱允炆聞言,連忙閉上了嘴巴。

朱棣接令,大聲地吆喝道:“各位,按照當皇帝的出場順序排好隊。”

他的話音未落,朱祁鈺發問了,他說:“太宗爺,朱祁鎮耍賴皮,兩次出場當皇帝,我能排在他前面嗎?”

朱棣聽到“太宗”兩個字,不由得愣了一下。他從內心裡面煩朱祁鎮這個俘虜皇帝,就隨口答應道:“沒毛病,你就排在他前面。”

十幾個人,都是當皇帝的主,有的挺任性,隊伍不太好帶。

朱棣走到一個故意把帽子歪著戴的年青人面前,說:“朱厚照,你給我把帽子搋正!”

朱厚照慢吞吞地扳正帽子,口中嘀咕道:“臺上那人誰呀,氣場咋就那麼強呢?”

“那是你皇祖宗,洪武大帝!”

朱厚照調皮地伸了伸舌頭。

“穿道袍的那個,把外面的道袍脫了。”

朱厚熜一把扯下罩在外面的道袍,討好地說:“成祖爺,我是你的粉絲,是我把你從太宗捧到了成祖。”

朱棣凶了他一眼,再偷偷地看了一下臺上的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臉色挺平和,朱棣放下了懸著的心。

“開會時間,你敢做木匠!”朱棣邊說邊踢了朱由校一個腳趴。

朱由校像個犯錯的孩子,臉色通紅,慌忙著把小斧子揣進了兜裡。

“隊伍集合完畢,請父皇訓話。”

“允炆,你先起個頭吧。”朱元璋慈祥地看著這個在病榻上照顧自己的皇孫。

“我,朱允炆,是洪武皇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在位四年,以仁治天下,積極推行建文新政,後來削藩,被我四叔朱棣陰謀簒位,幾乎被逼身死。”

說完,朱允炆怒憤地直視朱棣,說:“四叔,今天當作皇爺爺的面,我就問你,我說沒說過勿傷我皇叔的話, 你要燒死我也就罷了,你還殘殺我的忠臣,滅十族。最可恨的是,你竟然想屏蔽我,取消我的年號,用洪武年號代替我。你!你太欺負人了。”朱允炆泣不成聲。

朱元璋默默地聽著,場面頓時緊張了起來。

“你用的都是啥人!李景隆,他打仗就跟國足一樣水。”朱厚照滿不在乎地說。

“你被李景隆騙了,他打假球。”朱厚熜來了個神補刀。

這些人都是朱棣的後人,看到朱棣被指責,他們可不慣著朱允炆。

朱棣見場面轉好,迅速抓住機會,不給朱允炆辯解的話語權。他說:“父皇在上,我在位22年,親征瓦剌,囊括安南、遷都北京,開創永樂盛世。下西洋,馬六甲海峽頓成我大明的內河。殺倭寇、開運河、修《大典》,威服海內,眾國來朝。”

一席話,聽得朱元璋連連點頭。

“朱允炆指責我陰謀篡位,那是他失德所致。他胡亂削藩、逼死朱柏;擅改祖制、任用奸人,我是為國靖難。至於說那幾個書呆子,他們思想疆化、成事不足、桀傲不馴、死不足惜。說我滅人十族,那是謠傳。取消永樂年號,也是為了顧全我皇家的體面。”

至此,會場答辯,朱棣完勝。

“允炆,你到內房去休息一下吧。”朱元璋語話中充滿憐惜地說道。

明朝收攤了,16位皇帝在地府聚齊,朱元璋同志要給大家開總結會:先進要表彰,後進要批評,瞎搞的得挨大嘴巴子。

人都到齊了,大家的心態各異。朱元璋瞅了瞅臺下,隊形有點亂。

朱元璋說:“老四呀,你老躲著我幹嘛!站出來,碼碼隊形。除了允炆,這全是你那一支的,你教教他們立點規矩。”

朱允炆聽到點了自己的名字,趕忙舉起了右手,說:“皇爺爺,我要投訴朱棣……。”

朱元璋用手在空中虛壓了一下,示意朱允炆先不急著說,朱允炆聞言,連忙閉上了嘴巴。

朱棣接令,大聲地吆喝道:“各位,按照當皇帝的出場順序排好隊。”

他的話音未落,朱祁鈺發問了,他說:“太宗爺,朱祁鎮耍賴皮,兩次出場當皇帝,我能排在他前面嗎?”

朱棣聽到“太宗”兩個字,不由得愣了一下。他從內心裡面煩朱祁鎮這個俘虜皇帝,就隨口答應道:“沒毛病,你就排在他前面。”

十幾個人,都是當皇帝的主,有的挺任性,隊伍不太好帶。

朱棣走到一個故意把帽子歪著戴的年青人面前,說:“朱厚照,你給我把帽子搋正!”

朱厚照慢吞吞地扳正帽子,口中嘀咕道:“臺上那人誰呀,氣場咋就那麼強呢?”

“那是你皇祖宗,洪武大帝!”

朱厚照調皮地伸了伸舌頭。

“穿道袍的那個,把外面的道袍脫了。”

朱厚熜一把扯下罩在外面的道袍,討好地說:“成祖爺,我是你的粉絲,是我把你從太宗捧到了成祖。”

朱棣凶了他一眼,再偷偷地看了一下臺上的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臉色挺平和,朱棣放下了懸著的心。

“開會時間,你敢做木匠!”朱棣邊說邊踢了朱由校一個腳趴。

朱由校像個犯錯的孩子,臉色通紅,慌忙著把小斧子揣進了兜裡。

“隊伍集合完畢,請父皇訓話。”

“允炆,你先起個頭吧。”朱元璋慈祥地看著這個在病榻上照顧自己的皇孫。

“我,朱允炆,是洪武皇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在位四年,以仁治天下,積極推行建文新政,後來削藩,被我四叔朱棣陰謀簒位,幾乎被逼身死。”

說完,朱允炆怒憤地直視朱棣,說:“四叔,今天當作皇爺爺的面,我就問你,我說沒說過勿傷我皇叔的話, 你要燒死我也就罷了,你還殘殺我的忠臣,滅十族。最可恨的是,你竟然想屏蔽我,取消我的年號,用洪武年號代替我。你!你太欺負人了。”朱允炆泣不成聲。

朱元璋默默地聽著,場面頓時緊張了起來。

“你用的都是啥人!李景隆,他打仗就跟國足一樣水。”朱厚照滿不在乎地說。

“你被李景隆騙了,他打假球。”朱厚熜來了個神補刀。

這些人都是朱棣的後人,看到朱棣被指責,他們可不慣著朱允炆。

朱棣見場面轉好,迅速抓住機會,不給朱允炆辯解的話語權。他說:“父皇在上,我在位22年,親征瓦剌,囊括安南、遷都北京,開創永樂盛世。下西洋,馬六甲海峽頓成我大明的內河。殺倭寇、開運河、修《大典》,威服海內,眾國來朝。”

一席話,聽得朱元璋連連點頭。

“朱允炆指責我陰謀篡位,那是他失德所致。他胡亂削藩、逼死朱柏;擅改祖制、任用奸人,我是為國靖難。至於說那幾個書呆子,他們思想疆化、成事不足、桀傲不馴、死不足惜。說我滅人十族,那是謠傳。取消永樂年號,也是為了顧全我皇家的體面。”

至此,會場答辯,朱棣完勝。

“允炆,你到內房去休息一下吧。”朱元璋語話中充滿憐惜地說道。



“等等!朱允炆,我知道你沒被大火燒死,你後來出家當和尚了,是不是?”朱棣問出了他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

聽到和尚二字,朱元璋不由得菊花一緊,彷佛被人揭開了舊傷疤般地疼。

“呵呵!當和尚?你的狗頭軍師姚廣孝就是個和尚,我不屑於他為伍!在我的建文新政中,和尚人均限地五畝,他們是不會幫我的。”說完,朱允炆起身要到內房。

“那你究竟是怎樣苟活下去的?!”朱棣是迫切地想解開這個心結。

“我就不告訴你!”朱允炆解氣地硬恁了一句。離開時,背影有些孤涼。

這時,一個胖子向他伸出了溫暖的手,說:“皇兄,我來送送你。”

朱允炆拍了拍他的手背,眼角有點溼潤。當初,胖子在朝廷當人質的時候,朱允炆對他挺不錯。

“你父皇太狼了。”

胖子點了點頭,表示同感。

會場內,朱元璋正在訓誡朱棣:“你做錯了兩點。第一,你開啟了太監的權力,這違背了我的初衷。太監是禍水,危害我大明一朝。第二,我親手製訂了海禁政策,那是為了嚴防張士誠的餘黨。你變通以後,大航海的平臺搭建得不錯,但你始終沒有將平臺變成利潤的有效辦法,這太可惜了。”

看到胖子走了進來,朱棣冷冷地對他說:“朱高熾,到你了!”

朱高熾恭敬地衝著太祖行了禮,條理十分清晰地說到:“皇孫朱高熾,在位僅半年。父皇靖難時,我力保北京城不失;父皇親征時,我太子監國。用賢臣,修息養生,頗受文官愛戴。”

朱元璋滿臉微笑地看著這個胖孫子,反倒是朱棣對他挺不滿意,說:“你終止航海,為佞臣平反, 招回安然布政使黃福,還想將京都回遷南京。你說,你是不是專門和我作對?”

“大航海勞民傷財,方孝孺忠烈千秋,黃福為人過於謹慎,北京建都太耗國力。”朱高熾沉穩地回答,隨後,他反問道:“父皇,我當了太子後,你多次對我二弟朱高煦說我身體不好,讓他更加努力。這話是何用意?”

朱棣頓時被頂得老臉通紅。後來,朱高熾死後,朱高煦造了反,這事追起因,朱棣是有一定責任的。

朱元璋看到父子倆硬槓了起來,又見朱高熾胖得站著都難受,就吩咐朱高熾也回到了內屋去休息。

朱棣憤憤不平地說:“父皇,這個胖子攪壞了安南,又支起文官出頭,給後朝帶來了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團,您真該扇他的耳光。”

朱元璋說:“文官集團不可怕,武官集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黨爭,黨爭亡國吶!”

該朱瞻基出場了。他和朱棣親,當初就因為他,朱棣才立朱高熾為太子。另外,朱棣御駕親征蒙古,也經常帶著他。

兩人小聲地交談著。朱棣指著胖子離開的方向,問:“這胖子是你藥死的吧?”

朱瞻基微微地點了一下頭,輕輕地說:“皇爺爺,二皇叔害我,我烤了他。”

“你小子就是壞,這點隨我。”朱棣竊笑道。

朱瞻基走上前,大聲地說道:“洪武大帝在上,小子在位整十年,和我父親一起,被人讚譽為仁宣之治。”

“嗯,不錯。”

“這孩子挺棒,抵制了回都南京,還再次開通了大航海工程。文能整肅朝綱,武能縱馬破敵,曾經率三千名鐵甲騎兵打跨一萬名的兀良哈騎兵。”朱棣力捧自己的愛孫。

其實,朱瞻基在位時,在安南的問題上只是潦草地收場,還賦予了太監秉筆和掌印的權利。

朱瞻基受到了表揚,退回到隊伍中,他的次子朱祁鈺緩緩地走到了臺前。

“父皇,這孩子命苦。他的母親是待罪侍女,他雖然身為皇子,卻只能屈居宮外;他千方百計把兒子立為太子,兒子還早夭;就連死,也被他的哥哥葬在皇陵之外。”朱棣向朱元璋介紹著情況。

“不肖子孫朱祁鈺,受命於國家危難之際,打贏京城保衛戰,在位七年,屢次挫敗強敵瓦剌。在我執政時期,任用賢臣于謙,整軍備戰,治水建壩。洽逢天災,賑濟安民。我接回了我的俘虜哥哥,他卻奪了我的皇位。本來,我的病情已有好轉,一個奪門之變,使我身陷不測之中,29歲就在弊屈中死去。今天,祖皇在上,還望還我公道!”

朱祁鈺如泣如訴,使人聞之變色。

“朱祁鎮,你給我滾近前來。”朱元璋怒喝道。

明朝收攤了,16位皇帝在地府聚齊,朱元璋同志要給大家開總結會:先進要表彰,後進要批評,瞎搞的得挨大嘴巴子。

人都到齊了,大家的心態各異。朱元璋瞅了瞅臺下,隊形有點亂。

朱元璋說:“老四呀,你老躲著我幹嘛!站出來,碼碼隊形。除了允炆,這全是你那一支的,你教教他們立點規矩。”

朱允炆聽到點了自己的名字,趕忙舉起了右手,說:“皇爺爺,我要投訴朱棣……。”

朱元璋用手在空中虛壓了一下,示意朱允炆先不急著說,朱允炆聞言,連忙閉上了嘴巴。

朱棣接令,大聲地吆喝道:“各位,按照當皇帝的出場順序排好隊。”

他的話音未落,朱祁鈺發問了,他說:“太宗爺,朱祁鎮耍賴皮,兩次出場當皇帝,我能排在他前面嗎?”

朱棣聽到“太宗”兩個字,不由得愣了一下。他從內心裡面煩朱祁鎮這個俘虜皇帝,就隨口答應道:“沒毛病,你就排在他前面。”

十幾個人,都是當皇帝的主,有的挺任性,隊伍不太好帶。

朱棣走到一個故意把帽子歪著戴的年青人面前,說:“朱厚照,你給我把帽子搋正!”

朱厚照慢吞吞地扳正帽子,口中嘀咕道:“臺上那人誰呀,氣場咋就那麼強呢?”

“那是你皇祖宗,洪武大帝!”

朱厚照調皮地伸了伸舌頭。

“穿道袍的那個,把外面的道袍脫了。”

朱厚熜一把扯下罩在外面的道袍,討好地說:“成祖爺,我是你的粉絲,是我把你從太宗捧到了成祖。”

朱棣凶了他一眼,再偷偷地看了一下臺上的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臉色挺平和,朱棣放下了懸著的心。

“開會時間,你敢做木匠!”朱棣邊說邊踢了朱由校一個腳趴。

朱由校像個犯錯的孩子,臉色通紅,慌忙著把小斧子揣進了兜裡。

“隊伍集合完畢,請父皇訓話。”

“允炆,你先起個頭吧。”朱元璋慈祥地看著這個在病榻上照顧自己的皇孫。

“我,朱允炆,是洪武皇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在位四年,以仁治天下,積極推行建文新政,後來削藩,被我四叔朱棣陰謀簒位,幾乎被逼身死。”

說完,朱允炆怒憤地直視朱棣,說:“四叔,今天當作皇爺爺的面,我就問你,我說沒說過勿傷我皇叔的話, 你要燒死我也就罷了,你還殘殺我的忠臣,滅十族。最可恨的是,你竟然想屏蔽我,取消我的年號,用洪武年號代替我。你!你太欺負人了。”朱允炆泣不成聲。

朱元璋默默地聽著,場面頓時緊張了起來。

“你用的都是啥人!李景隆,他打仗就跟國足一樣水。”朱厚照滿不在乎地說。

“你被李景隆騙了,他打假球。”朱厚熜來了個神補刀。

這些人都是朱棣的後人,看到朱棣被指責,他們可不慣著朱允炆。

朱棣見場面轉好,迅速抓住機會,不給朱允炆辯解的話語權。他說:“父皇在上,我在位22年,親征瓦剌,囊括安南、遷都北京,開創永樂盛世。下西洋,馬六甲海峽頓成我大明的內河。殺倭寇、開運河、修《大典》,威服海內,眾國來朝。”

一席話,聽得朱元璋連連點頭。

“朱允炆指責我陰謀篡位,那是他失德所致。他胡亂削藩、逼死朱柏;擅改祖制、任用奸人,我是為國靖難。至於說那幾個書呆子,他們思想疆化、成事不足、桀傲不馴、死不足惜。說我滅人十族,那是謠傳。取消永樂年號,也是為了顧全我皇家的體面。”

至此,會場答辯,朱棣完勝。

“允炆,你到內房去休息一下吧。”朱元璋語話中充滿憐惜地說道。



“等等!朱允炆,我知道你沒被大火燒死,你後來出家當和尚了,是不是?”朱棣問出了他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

聽到和尚二字,朱元璋不由得菊花一緊,彷佛被人揭開了舊傷疤般地疼。

“呵呵!當和尚?你的狗頭軍師姚廣孝就是個和尚,我不屑於他為伍!在我的建文新政中,和尚人均限地五畝,他們是不會幫我的。”說完,朱允炆起身要到內房。

“那你究竟是怎樣苟活下去的?!”朱棣是迫切地想解開這個心結。

“我就不告訴你!”朱允炆解氣地硬恁了一句。離開時,背影有些孤涼。

這時,一個胖子向他伸出了溫暖的手,說:“皇兄,我來送送你。”

朱允炆拍了拍他的手背,眼角有點溼潤。當初,胖子在朝廷當人質的時候,朱允炆對他挺不錯。

“你父皇太狼了。”

胖子點了點頭,表示同感。

會場內,朱元璋正在訓誡朱棣:“你做錯了兩點。第一,你開啟了太監的權力,這違背了我的初衷。太監是禍水,危害我大明一朝。第二,我親手製訂了海禁政策,那是為了嚴防張士誠的餘黨。你變通以後,大航海的平臺搭建得不錯,但你始終沒有將平臺變成利潤的有效辦法,這太可惜了。”

看到胖子走了進來,朱棣冷冷地對他說:“朱高熾,到你了!”

朱高熾恭敬地衝著太祖行了禮,條理十分清晰地說到:“皇孫朱高熾,在位僅半年。父皇靖難時,我力保北京城不失;父皇親征時,我太子監國。用賢臣,修息養生,頗受文官愛戴。”

朱元璋滿臉微笑地看著這個胖孫子,反倒是朱棣對他挺不滿意,說:“你終止航海,為佞臣平反, 招回安然布政使黃福,還想將京都回遷南京。你說,你是不是專門和我作對?”

“大航海勞民傷財,方孝孺忠烈千秋,黃福為人過於謹慎,北京建都太耗國力。”朱高熾沉穩地回答,隨後,他反問道:“父皇,我當了太子後,你多次對我二弟朱高煦說我身體不好,讓他更加努力。這話是何用意?”

朱棣頓時被頂得老臉通紅。後來,朱高熾死後,朱高煦造了反,這事追起因,朱棣是有一定責任的。

朱元璋看到父子倆硬槓了起來,又見朱高熾胖得站著都難受,就吩咐朱高熾也回到了內屋去休息。

朱棣憤憤不平地說:“父皇,這個胖子攪壞了安南,又支起文官出頭,給後朝帶來了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團,您真該扇他的耳光。”

朱元璋說:“文官集團不可怕,武官集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黨爭,黨爭亡國吶!”

該朱瞻基出場了。他和朱棣親,當初就因為他,朱棣才立朱高熾為太子。另外,朱棣御駕親征蒙古,也經常帶著他。

兩人小聲地交談著。朱棣指著胖子離開的方向,問:“這胖子是你藥死的吧?”

朱瞻基微微地點了一下頭,輕輕地說:“皇爺爺,二皇叔害我,我烤了他。”

“你小子就是壞,這點隨我。”朱棣竊笑道。

朱瞻基走上前,大聲地說道:“洪武大帝在上,小子在位整十年,和我父親一起,被人讚譽為仁宣之治。”

“嗯,不錯。”

“這孩子挺棒,抵制了回都南京,還再次開通了大航海工程。文能整肅朝綱,武能縱馬破敵,曾經率三千名鐵甲騎兵打跨一萬名的兀良哈騎兵。”朱棣力捧自己的愛孫。

其實,朱瞻基在位時,在安南的問題上只是潦草地收場,還賦予了太監秉筆和掌印的權利。

朱瞻基受到了表揚,退回到隊伍中,他的次子朱祁鈺緩緩地走到了臺前。

“父皇,這孩子命苦。他的母親是待罪侍女,他雖然身為皇子,卻只能屈居宮外;他千方百計把兒子立為太子,兒子還早夭;就連死,也被他的哥哥葬在皇陵之外。”朱棣向朱元璋介紹著情況。

“不肖子孫朱祁鈺,受命於國家危難之際,打贏京城保衛戰,在位七年,屢次挫敗強敵瓦剌。在我執政時期,任用賢臣于謙,整軍備戰,治水建壩。洽逢天災,賑濟安民。我接回了我的俘虜哥哥,他卻奪了我的皇位。本來,我的病情已有好轉,一個奪門之變,使我身陷不測之中,29歲就在弊屈中死去。今天,祖皇在上,還望還我公道!”

朱祁鈺如泣如訴,使人聞之變色。

“朱祁鎮,你給我滾近前來。”朱元璋怒喝道。



(從皇帝混到俘虜的朱祁鎮)

朱祁鈺沒有後人,下面排隊這夥全是朱祁鎮這一枝的。歪帽子的朱厚照想替朱祁鎮張一下目,卻被道士裝的朱厚熜拉往了。

“你別自找麻煩,英宗爺如果先被揍了,指標用完了,也許我們後面的就沒事了。”道士自私地勸道。

“那也行吧。”歪帽子老實下來了。

朱祁鎮心道一聲“沒人講情、要壞菜”,但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朱祁鎮這人情商高,他知道自己說什麼都不管用,就一個勁地嚎啕大哭,有聲音不帶多少眼淚的那種。

“噗”!

一記沉悶的耳光!這是一種聽聲音就能感覺到吃肉很深的打擊力度。堂下的眾人身臨其境,彷彿臉龐一陣發麻。小木匠體質差,加上心虛,一個沒控制住,失禁了……

“朱祁鎮!你縱容太監王振,視戰爭如同兒戲,毀我大明舉國之兵、半朝文武。你!你動搖我大明根基呀!”朱元璋沉痛地呵斥道。

“欺負你病重的弟弟,搞什麼奪門之變,枉殺衛國英雄于謙、王文。你好歹不分,替王振平反,為也先立廟……。”朱棣越說越氣,劈頭也給了朱祁鎮一個大耳光。

“說好的太祖才能扇人,怎麼永樂爺也親自動上手了?”歪帽子挺不解地小聲說。

“永樂爺也是祖,成組,我頂上去的,我和他關係特好。”道士有點飄了。

看到自己爺爺的慘狀,朱祐樘走出人群,落落大方地行完禮,說:“兩位祖皇,英宗雖然有諸多不是,但他九歲登基,在位22年,初期任用三楊,勵精圖治,三徵麓川遂平定。英宗廢除人殉的陋習,廣受讚譽,僅此一條,已文明那邊二百年。”說完,朱祐樘指了指長白山方向。

聽完孫輩對自己的褒獎,朱祁鎮心中久違的榮譽感驀然升起,天子作囚徒,他多想自己能重頭再來一遍。強烈的屈辱,頓時,他聲淚俱下。這次真哭了。

朱祁玉心中也不好受。剛才,他看到哥哥捱揍,心裡很解恨。兄弟連心,他又想到哥哥一年的囚徒生涯,那是塞外苦寒、舉目無親、三尺之童、皆為敵國。

我當初對他也挺過分的!朱祁鈺想道。

他上前幾步,扶好朱祁鎮,說:“皇兄,事情過去就算了,咱入列吧!”

這對曾經互相視為仇讎的兄弟,相互攙扶著……

明朝第八代皇帝朱見深來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氣,以平復不安的心情,剛要開口,太祖就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啪”!

“打錯人了,我冤枉……”

“皇莊攬錢、西廠濫權、中旨封官,都是你乾的吧?!”

朱見深抵賴不過,只得點了點頭。

“噢,那沒打錯。老四,你還有沒有話跟他說?”

朱見深一看苗頭不對,成祖這人狠,一準得再揍他一遍。

他急中生智、語速很快地說:“我殺女真人最狠!”

臥槽!這句話鎮住了全場。

史載:

成化三年(紀元1467年),建州左衛的實力居於三衛之冠,引起了明朝的猜忌,明軍聯絡朝鮮部隊向建州左衛發動突然襲擊。

經過歷時一個月的大規模搜捕和圍剿,殺死女真人千餘名,並將其多年積畜劫掠一空。在這場劫難之中,毗鄰的建州衛也未能倖免,李滿住及其長子古納哈亦遭殺害。擔任這次屠殺的明朝總兵趙輔描繪說:“一夷而見逃,剖心而碎其腦,粉其骨而塗其膏,強壯就戮,老稚盡俘”,“旬月之內,虜境以之蕭條”。

(小編注:種族滅絕不可取,民族融合是王道)

朱見深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剖心碎腦的場面。眾人沒有想到一個專愛掏姑姑“枯井”的慫貨居然也有這麼凶悍的一面,都陷入了深深的思慮之中。

“你的萬姑姑亂政,這個怎麼說?”朱棣有點不甘心地問道。

“金人恨我,故意汙我。”

朱見深僥倖過關。明憲宗朱見深,十八歲繼位,在位23年。

本來,該朱祐樘出場了,但朱元璋勸往了他。

“我知道你,朱祐樘。剛才替朱祁鎮求情的就是你,對吧!你不用站出來了,弘治中興就是你搞出來的吧,這很好。可以這麼說,一個好皇帝該做的事,你全做了個遍。你勤政治國,開了早朝開午朝;你知人善任,劉大夏、李東陽都是好樣的人才;你輕徭薄賦、興修水利、恤民尚儉、熱愛和平。但你有兩大失誤,你知道嗎?”

人群都靜靜地聽著。

“你支持馬文升搞軍隊整改,效果也十分明顯。多次擊敗韃靼小王子,你為什麼不乘勝追擊,把他們趕出河套地區,擴大自己的戰略縱深?你要知道,有些事就得趁著有能力的情況下辦!第二,你一生只娶一個人,這讓你子嗣稀缺。朱厚照,他太頑劣了!”

明孝宗朱祐樘十八歲即位,在位18年,作為皇帝,他的確沒毛病。

明朝收攤了,16位皇帝在地府聚齊,朱元璋同志要給大家開總結會:先進要表彰,後進要批評,瞎搞的得挨大嘴巴子。

人都到齊了,大家的心態各異。朱元璋瞅了瞅臺下,隊形有點亂。

朱元璋說:“老四呀,你老躲著我幹嘛!站出來,碼碼隊形。除了允炆,這全是你那一支的,你教教他們立點規矩。”

朱允炆聽到點了自己的名字,趕忙舉起了右手,說:“皇爺爺,我要投訴朱棣……。”

朱元璋用手在空中虛壓了一下,示意朱允炆先不急著說,朱允炆聞言,連忙閉上了嘴巴。

朱棣接令,大聲地吆喝道:“各位,按照當皇帝的出場順序排好隊。”

他的話音未落,朱祁鈺發問了,他說:“太宗爺,朱祁鎮耍賴皮,兩次出場當皇帝,我能排在他前面嗎?”

朱棣聽到“太宗”兩個字,不由得愣了一下。他從內心裡面煩朱祁鎮這個俘虜皇帝,就隨口答應道:“沒毛病,你就排在他前面。”

十幾個人,都是當皇帝的主,有的挺任性,隊伍不太好帶。

朱棣走到一個故意把帽子歪著戴的年青人面前,說:“朱厚照,你給我把帽子搋正!”

朱厚照慢吞吞地扳正帽子,口中嘀咕道:“臺上那人誰呀,氣場咋就那麼強呢?”

“那是你皇祖宗,洪武大帝!”

朱厚照調皮地伸了伸舌頭。

“穿道袍的那個,把外面的道袍脫了。”

朱厚熜一把扯下罩在外面的道袍,討好地說:“成祖爺,我是你的粉絲,是我把你從太宗捧到了成祖。”

朱棣凶了他一眼,再偷偷地看了一下臺上的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臉色挺平和,朱棣放下了懸著的心。

“開會時間,你敢做木匠!”朱棣邊說邊踢了朱由校一個腳趴。

朱由校像個犯錯的孩子,臉色通紅,慌忙著把小斧子揣進了兜裡。

“隊伍集合完畢,請父皇訓話。”

“允炆,你先起個頭吧。”朱元璋慈祥地看著這個在病榻上照顧自己的皇孫。

“我,朱允炆,是洪武皇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在位四年,以仁治天下,積極推行建文新政,後來削藩,被我四叔朱棣陰謀簒位,幾乎被逼身死。”

說完,朱允炆怒憤地直視朱棣,說:“四叔,今天當作皇爺爺的面,我就問你,我說沒說過勿傷我皇叔的話, 你要燒死我也就罷了,你還殘殺我的忠臣,滅十族。最可恨的是,你竟然想屏蔽我,取消我的年號,用洪武年號代替我。你!你太欺負人了。”朱允炆泣不成聲。

朱元璋默默地聽著,場面頓時緊張了起來。

“你用的都是啥人!李景隆,他打仗就跟國足一樣水。”朱厚照滿不在乎地說。

“你被李景隆騙了,他打假球。”朱厚熜來了個神補刀。

這些人都是朱棣的後人,看到朱棣被指責,他們可不慣著朱允炆。

朱棣見場面轉好,迅速抓住機會,不給朱允炆辯解的話語權。他說:“父皇在上,我在位22年,親征瓦剌,囊括安南、遷都北京,開創永樂盛世。下西洋,馬六甲海峽頓成我大明的內河。殺倭寇、開運河、修《大典》,威服海內,眾國來朝。”

一席話,聽得朱元璋連連點頭。

“朱允炆指責我陰謀篡位,那是他失德所致。他胡亂削藩、逼死朱柏;擅改祖制、任用奸人,我是為國靖難。至於說那幾個書呆子,他們思想疆化、成事不足、桀傲不馴、死不足惜。說我滅人十族,那是謠傳。取消永樂年號,也是為了顧全我皇家的體面。”

至此,會場答辯,朱棣完勝。

“允炆,你到內房去休息一下吧。”朱元璋語話中充滿憐惜地說道。



“等等!朱允炆,我知道你沒被大火燒死,你後來出家當和尚了,是不是?”朱棣問出了他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

聽到和尚二字,朱元璋不由得菊花一緊,彷佛被人揭開了舊傷疤般地疼。

“呵呵!當和尚?你的狗頭軍師姚廣孝就是個和尚,我不屑於他為伍!在我的建文新政中,和尚人均限地五畝,他們是不會幫我的。”說完,朱允炆起身要到內房。

“那你究竟是怎樣苟活下去的?!”朱棣是迫切地想解開這個心結。

“我就不告訴你!”朱允炆解氣地硬恁了一句。離開時,背影有些孤涼。

這時,一個胖子向他伸出了溫暖的手,說:“皇兄,我來送送你。”

朱允炆拍了拍他的手背,眼角有點溼潤。當初,胖子在朝廷當人質的時候,朱允炆對他挺不錯。

“你父皇太狼了。”

胖子點了點頭,表示同感。

會場內,朱元璋正在訓誡朱棣:“你做錯了兩點。第一,你開啟了太監的權力,這違背了我的初衷。太監是禍水,危害我大明一朝。第二,我親手製訂了海禁政策,那是為了嚴防張士誠的餘黨。你變通以後,大航海的平臺搭建得不錯,但你始終沒有將平臺變成利潤的有效辦法,這太可惜了。”

看到胖子走了進來,朱棣冷冷地對他說:“朱高熾,到你了!”

朱高熾恭敬地衝著太祖行了禮,條理十分清晰地說到:“皇孫朱高熾,在位僅半年。父皇靖難時,我力保北京城不失;父皇親征時,我太子監國。用賢臣,修息養生,頗受文官愛戴。”

朱元璋滿臉微笑地看著這個胖孫子,反倒是朱棣對他挺不滿意,說:“你終止航海,為佞臣平反, 招回安然布政使黃福,還想將京都回遷南京。你說,你是不是專門和我作對?”

“大航海勞民傷財,方孝孺忠烈千秋,黃福為人過於謹慎,北京建都太耗國力。”朱高熾沉穩地回答,隨後,他反問道:“父皇,我當了太子後,你多次對我二弟朱高煦說我身體不好,讓他更加努力。這話是何用意?”

朱棣頓時被頂得老臉通紅。後來,朱高熾死後,朱高煦造了反,這事追起因,朱棣是有一定責任的。

朱元璋看到父子倆硬槓了起來,又見朱高熾胖得站著都難受,就吩咐朱高熾也回到了內屋去休息。

朱棣憤憤不平地說:“父皇,這個胖子攪壞了安南,又支起文官出頭,給後朝帶來了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團,您真該扇他的耳光。”

朱元璋說:“文官集團不可怕,武官集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黨爭,黨爭亡國吶!”

該朱瞻基出場了。他和朱棣親,當初就因為他,朱棣才立朱高熾為太子。另外,朱棣御駕親征蒙古,也經常帶著他。

兩人小聲地交談著。朱棣指著胖子離開的方向,問:“這胖子是你藥死的吧?”

朱瞻基微微地點了一下頭,輕輕地說:“皇爺爺,二皇叔害我,我烤了他。”

“你小子就是壞,這點隨我。”朱棣竊笑道。

朱瞻基走上前,大聲地說道:“洪武大帝在上,小子在位整十年,和我父親一起,被人讚譽為仁宣之治。”

“嗯,不錯。”

“這孩子挺棒,抵制了回都南京,還再次開通了大航海工程。文能整肅朝綱,武能縱馬破敵,曾經率三千名鐵甲騎兵打跨一萬名的兀良哈騎兵。”朱棣力捧自己的愛孫。

其實,朱瞻基在位時,在安南的問題上只是潦草地收場,還賦予了太監秉筆和掌印的權利。

朱瞻基受到了表揚,退回到隊伍中,他的次子朱祁鈺緩緩地走到了臺前。

“父皇,這孩子命苦。他的母親是待罪侍女,他雖然身為皇子,卻只能屈居宮外;他千方百計把兒子立為太子,兒子還早夭;就連死,也被他的哥哥葬在皇陵之外。”朱棣向朱元璋介紹著情況。

“不肖子孫朱祁鈺,受命於國家危難之際,打贏京城保衛戰,在位七年,屢次挫敗強敵瓦剌。在我執政時期,任用賢臣于謙,整軍備戰,治水建壩。洽逢天災,賑濟安民。我接回了我的俘虜哥哥,他卻奪了我的皇位。本來,我的病情已有好轉,一個奪門之變,使我身陷不測之中,29歲就在弊屈中死去。今天,祖皇在上,還望還我公道!”

朱祁鈺如泣如訴,使人聞之變色。

“朱祁鎮,你給我滾近前來。”朱元璋怒喝道。



(從皇帝混到俘虜的朱祁鎮)

朱祁鈺沒有後人,下面排隊這夥全是朱祁鎮這一枝的。歪帽子的朱厚照想替朱祁鎮張一下目,卻被道士裝的朱厚熜拉往了。

“你別自找麻煩,英宗爺如果先被揍了,指標用完了,也許我們後面的就沒事了。”道士自私地勸道。

“那也行吧。”歪帽子老實下來了。

朱祁鎮心道一聲“沒人講情、要壞菜”,但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朱祁鎮這人情商高,他知道自己說什麼都不管用,就一個勁地嚎啕大哭,有聲音不帶多少眼淚的那種。

“噗”!

一記沉悶的耳光!這是一種聽聲音就能感覺到吃肉很深的打擊力度。堂下的眾人身臨其境,彷彿臉龐一陣發麻。小木匠體質差,加上心虛,一個沒控制住,失禁了……

“朱祁鎮!你縱容太監王振,視戰爭如同兒戲,毀我大明舉國之兵、半朝文武。你!你動搖我大明根基呀!”朱元璋沉痛地呵斥道。

“欺負你病重的弟弟,搞什麼奪門之變,枉殺衛國英雄于謙、王文。你好歹不分,替王振平反,為也先立廟……。”朱棣越說越氣,劈頭也給了朱祁鎮一個大耳光。

“說好的太祖才能扇人,怎麼永樂爺也親自動上手了?”歪帽子挺不解地小聲說。

“永樂爺也是祖,成組,我頂上去的,我和他關係特好。”道士有點飄了。

看到自己爺爺的慘狀,朱祐樘走出人群,落落大方地行完禮,說:“兩位祖皇,英宗雖然有諸多不是,但他九歲登基,在位22年,初期任用三楊,勵精圖治,三徵麓川遂平定。英宗廢除人殉的陋習,廣受讚譽,僅此一條,已文明那邊二百年。”說完,朱祐樘指了指長白山方向。

聽完孫輩對自己的褒獎,朱祁鎮心中久違的榮譽感驀然升起,天子作囚徒,他多想自己能重頭再來一遍。強烈的屈辱,頓時,他聲淚俱下。這次真哭了。

朱祁玉心中也不好受。剛才,他看到哥哥捱揍,心裡很解恨。兄弟連心,他又想到哥哥一年的囚徒生涯,那是塞外苦寒、舉目無親、三尺之童、皆為敵國。

我當初對他也挺過分的!朱祁鈺想道。

他上前幾步,扶好朱祁鎮,說:“皇兄,事情過去就算了,咱入列吧!”

這對曾經互相視為仇讎的兄弟,相互攙扶著……

明朝第八代皇帝朱見深來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氣,以平復不安的心情,剛要開口,太祖就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啪”!

“打錯人了,我冤枉……”

“皇莊攬錢、西廠濫權、中旨封官,都是你乾的吧?!”

朱見深抵賴不過,只得點了點頭。

“噢,那沒打錯。老四,你還有沒有話跟他說?”

朱見深一看苗頭不對,成祖這人狠,一準得再揍他一遍。

他急中生智、語速很快地說:“我殺女真人最狠!”

臥槽!這句話鎮住了全場。

史載:

成化三年(紀元1467年),建州左衛的實力居於三衛之冠,引起了明朝的猜忌,明軍聯絡朝鮮部隊向建州左衛發動突然襲擊。

經過歷時一個月的大規模搜捕和圍剿,殺死女真人千餘名,並將其多年積畜劫掠一空。在這場劫難之中,毗鄰的建州衛也未能倖免,李滿住及其長子古納哈亦遭殺害。擔任這次屠殺的明朝總兵趙輔描繪說:“一夷而見逃,剖心而碎其腦,粉其骨而塗其膏,強壯就戮,老稚盡俘”,“旬月之內,虜境以之蕭條”。

(小編注:種族滅絕不可取,民族融合是王道)

朱見深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剖心碎腦的場面。眾人沒有想到一個專愛掏姑姑“枯井”的慫貨居然也有這麼凶悍的一面,都陷入了深深的思慮之中。

“你的萬姑姑亂政,這個怎麼說?”朱棣有點不甘心地問道。

“金人恨我,故意汙我。”

朱見深僥倖過關。明憲宗朱見深,十八歲繼位,在位23年。

本來,該朱祐樘出場了,但朱元璋勸往了他。

“我知道你,朱祐樘。剛才替朱祁鎮求情的就是你,對吧!你不用站出來了,弘治中興就是你搞出來的吧,這很好。可以這麼說,一個好皇帝該做的事,你全做了個遍。你勤政治國,開了早朝開午朝;你知人善任,劉大夏、李東陽都是好樣的人才;你輕徭薄賦、興修水利、恤民尚儉、熱愛和平。但你有兩大失誤,你知道嗎?”

人群都靜靜地聽著。

“你支持馬文升搞軍隊整改,效果也十分明顯。多次擊敗韃靼小王子,你為什麼不乘勝追擊,把他們趕出河套地區,擴大自己的戰略縱深?你要知道,有些事就得趁著有能力的情況下辦!第二,你一生只娶一個人,這讓你子嗣稀缺。朱厚照,他太頑劣了!”

明孝宗朱祐樘十八歲即位,在位18年,作為皇帝,他的確沒毛病。



“我叫朱厚照,十五歲登基,在位16年,我沒什麼好說的,就是過來挨抽的。”歪帽子挺有性格地說道。

“老四,你和他談!”朱元璋很煩這個沒有正形的後人。

“朱厚照,你的形象很差,成了皇帝的反面教材。今天,我要向你瞭解一些情況。”

“我才不在乎別人的評價,你想問什麼就問唄!”

“你在進學的年紀,本該好好學習,卻逃避儒師日講,有這事吧?!”

“沒錯,我討厭那些道學面孔。”

“為了玩樂,你不上早朝。”

“早朝多沒勁,我在豹房辦公。”

“豹房裡面有什麼?”

“裡面什麼都有,有獅子、老虎、豹子、戲班子,還有美食、美酒、美女、賽場子,吃好了、玩累了我就辦辦公。”歪帽子很無所謂地說道。

“你有搞男童、婦女和寡婦的嗜好?”

“差不多吧。”

“你強搶民女、擾民斂財?”

“這是那群太監打著我的旗號乾的。”

“你知道劉瑾荼毒官場,索賄受賄的事嗎?”

“起先不知道,後來知道了,我就剮了他。”

“你天子狎妓,還把迎春儀式玩出了新高度?”

“那是名人效應,妓女們爭相打扮,一時花粉價高。迎春儀式也挺好玩,我讓一群婦女拿著繡球追著和尚的光頭打。”

“老四,撿重點問!”朱元璋聽不下去了。

“你後來遷到宣府,設立鎮國府,在所謂的應州大捷中,親自下場斬殺敵兵一名,此事可當真?”

“沒錯,我廟號武宗,那不是吹出來的,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歪帽子挺自豪地說。

“你吹牛逼!”朱棣一聲厲喝。

“所謂的應州大捷,僅僅是小王子知難而退,而你方的戰損遠高於敵方。所謂的戰場殺敵,僅僅是拿俘虜兵練手,這和後來的捉放寧王一個樣。”

“不要問了!朱厚照,你到我近前。”朱元璋煩躁地說。

朱厚照立正站好,將臉部往前伸,很有捱打的覺悟。

“啪啪”兩聲,打得很實在。

朱元璋說:“打你就兩條,第一,你沒有天命感;第二,你為子不孝、無後最大。”

明武宗朱厚照,一生信奉至娛至死的精神,最後,玩沒了自己,也玩絕了後嗣。

“各位,拜拜啦!你們慢慢總結,我回豹房玩去囉。”歪帽子朱厚照完成了捱揍的任務,隨後便揚長而去。

各位朋友,因為後面還有六位皇帝要出場,實在怕因為篇幅太長影響大家的閱讀快感,我就直接說結果吧。

明朝收攤了,16位皇帝在地府聚齊,朱元璋同志要給大家開總結會:先進要表彰,後進要批評,瞎搞的得挨大嘴巴子。

人都到齊了,大家的心態各異。朱元璋瞅了瞅臺下,隊形有點亂。

朱元璋說:“老四呀,你老躲著我幹嘛!站出來,碼碼隊形。除了允炆,這全是你那一支的,你教教他們立點規矩。”

朱允炆聽到點了自己的名字,趕忙舉起了右手,說:“皇爺爺,我要投訴朱棣……。”

朱元璋用手在空中虛壓了一下,示意朱允炆先不急著說,朱允炆聞言,連忙閉上了嘴巴。

朱棣接令,大聲地吆喝道:“各位,按照當皇帝的出場順序排好隊。”

他的話音未落,朱祁鈺發問了,他說:“太宗爺,朱祁鎮耍賴皮,兩次出場當皇帝,我能排在他前面嗎?”

朱棣聽到“太宗”兩個字,不由得愣了一下。他從內心裡面煩朱祁鎮這個俘虜皇帝,就隨口答應道:“沒毛病,你就排在他前面。”

十幾個人,都是當皇帝的主,有的挺任性,隊伍不太好帶。

朱棣走到一個故意把帽子歪著戴的年青人面前,說:“朱厚照,你給我把帽子搋正!”

朱厚照慢吞吞地扳正帽子,口中嘀咕道:“臺上那人誰呀,氣場咋就那麼強呢?”

“那是你皇祖宗,洪武大帝!”

朱厚照調皮地伸了伸舌頭。

“穿道袍的那個,把外面的道袍脫了。”

朱厚熜一把扯下罩在外面的道袍,討好地說:“成祖爺,我是你的粉絲,是我把你從太宗捧到了成祖。”

朱棣凶了他一眼,再偷偷地看了一下臺上的太祖朱元璋。朱元璋的臉色挺平和,朱棣放下了懸著的心。

“開會時間,你敢做木匠!”朱棣邊說邊踢了朱由校一個腳趴。

朱由校像個犯錯的孩子,臉色通紅,慌忙著把小斧子揣進了兜裡。

“隊伍集合完畢,請父皇訓話。”

“允炆,你先起個頭吧。”朱元璋慈祥地看著這個在病榻上照顧自己的皇孫。

“我,朱允炆,是洪武皇帝指定的皇位繼承人,在位四年,以仁治天下,積極推行建文新政,後來削藩,被我四叔朱棣陰謀簒位,幾乎被逼身死。”

說完,朱允炆怒憤地直視朱棣,說:“四叔,今天當作皇爺爺的面,我就問你,我說沒說過勿傷我皇叔的話, 你要燒死我也就罷了,你還殘殺我的忠臣,滅十族。最可恨的是,你竟然想屏蔽我,取消我的年號,用洪武年號代替我。你!你太欺負人了。”朱允炆泣不成聲。

朱元璋默默地聽著,場面頓時緊張了起來。

“你用的都是啥人!李景隆,他打仗就跟國足一樣水。”朱厚照滿不在乎地說。

“你被李景隆騙了,他打假球。”朱厚熜來了個神補刀。

這些人都是朱棣的後人,看到朱棣被指責,他們可不慣著朱允炆。

朱棣見場面轉好,迅速抓住機會,不給朱允炆辯解的話語權。他說:“父皇在上,我在位22年,親征瓦剌,囊括安南、遷都北京,開創永樂盛世。下西洋,馬六甲海峽頓成我大明的內河。殺倭寇、開運河、修《大典》,威服海內,眾國來朝。”

一席話,聽得朱元璋連連點頭。

“朱允炆指責我陰謀篡位,那是他失德所致。他胡亂削藩、逼死朱柏;擅改祖制、任用奸人,我是為國靖難。至於說那幾個書呆子,他們思想疆化、成事不足、桀傲不馴、死不足惜。說我滅人十族,那是謠傳。取消永樂年號,也是為了顧全我皇家的體面。”

至此,會場答辯,朱棣完勝。

“允炆,你到內房去休息一下吧。”朱元璋語話中充滿憐惜地說道。



“等等!朱允炆,我知道你沒被大火燒死,你後來出家當和尚了,是不是?”朱棣問出了他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

聽到和尚二字,朱元璋不由得菊花一緊,彷佛被人揭開了舊傷疤般地疼。

“呵呵!當和尚?你的狗頭軍師姚廣孝就是個和尚,我不屑於他為伍!在我的建文新政中,和尚人均限地五畝,他們是不會幫我的。”說完,朱允炆起身要到內房。

“那你究竟是怎樣苟活下去的?!”朱棣是迫切地想解開這個心結。

“我就不告訴你!”朱允炆解氣地硬恁了一句。離開時,背影有些孤涼。

這時,一個胖子向他伸出了溫暖的手,說:“皇兄,我來送送你。”

朱允炆拍了拍他的手背,眼角有點溼潤。當初,胖子在朝廷當人質的時候,朱允炆對他挺不錯。

“你父皇太狼了。”

胖子點了點頭,表示同感。

會場內,朱元璋正在訓誡朱棣:“你做錯了兩點。第一,你開啟了太監的權力,這違背了我的初衷。太監是禍水,危害我大明一朝。第二,我親手製訂了海禁政策,那是為了嚴防張士誠的餘黨。你變通以後,大航海的平臺搭建得不錯,但你始終沒有將平臺變成利潤的有效辦法,這太可惜了。”

看到胖子走了進來,朱棣冷冷地對他說:“朱高熾,到你了!”

朱高熾恭敬地衝著太祖行了禮,條理十分清晰地說到:“皇孫朱高熾,在位僅半年。父皇靖難時,我力保北京城不失;父皇親征時,我太子監國。用賢臣,修息養生,頗受文官愛戴。”

朱元璋滿臉微笑地看著這個胖孫子,反倒是朱棣對他挺不滿意,說:“你終止航海,為佞臣平反, 招回安然布政使黃福,還想將京都回遷南京。你說,你是不是專門和我作對?”

“大航海勞民傷財,方孝孺忠烈千秋,黃福為人過於謹慎,北京建都太耗國力。”朱高熾沉穩地回答,隨後,他反問道:“父皇,我當了太子後,你多次對我二弟朱高煦說我身體不好,讓他更加努力。這話是何用意?”

朱棣頓時被頂得老臉通紅。後來,朱高熾死後,朱高煦造了反,這事追起因,朱棣是有一定責任的。

朱元璋看到父子倆硬槓了起來,又見朱高熾胖得站著都難受,就吩咐朱高熾也回到了內屋去休息。

朱棣憤憤不平地說:“父皇,這個胖子攪壞了安南,又支起文官出頭,給後朝帶來了尾大不掉的文官集團,您真該扇他的耳光。”

朱元璋說:“文官集團不可怕,武官集團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黨爭,黨爭亡國吶!”

該朱瞻基出場了。他和朱棣親,當初就因為他,朱棣才立朱高熾為太子。另外,朱棣御駕親征蒙古,也經常帶著他。

兩人小聲地交談著。朱棣指著胖子離開的方向,問:“這胖子是你藥死的吧?”

朱瞻基微微地點了一下頭,輕輕地說:“皇爺爺,二皇叔害我,我烤了他。”

“你小子就是壞,這點隨我。”朱棣竊笑道。

朱瞻基走上前,大聲地說道:“洪武大帝在上,小子在位整十年,和我父親一起,被人讚譽為仁宣之治。”

“嗯,不錯。”

“這孩子挺棒,抵制了回都南京,還再次開通了大航海工程。文能整肅朝綱,武能縱馬破敵,曾經率三千名鐵甲騎兵打跨一萬名的兀良哈騎兵。”朱棣力捧自己的愛孫。

其實,朱瞻基在位時,在安南的問題上只是潦草地收場,還賦予了太監秉筆和掌印的權利。

朱瞻基受到了表揚,退回到隊伍中,他的次子朱祁鈺緩緩地走到了臺前。

“父皇,這孩子命苦。他的母親是待罪侍女,他雖然身為皇子,卻只能屈居宮外;他千方百計把兒子立為太子,兒子還早夭;就連死,也被他的哥哥葬在皇陵之外。”朱棣向朱元璋介紹著情況。

“不肖子孫朱祁鈺,受命於國家危難之際,打贏京城保衛戰,在位七年,屢次挫敗強敵瓦剌。在我執政時期,任用賢臣于謙,整軍備戰,治水建壩。洽逢天災,賑濟安民。我接回了我的俘虜哥哥,他卻奪了我的皇位。本來,我的病情已有好轉,一個奪門之變,使我身陷不測之中,29歲就在弊屈中死去。今天,祖皇在上,還望還我公道!”

朱祁鈺如泣如訴,使人聞之變色。

“朱祁鎮,你給我滾近前來。”朱元璋怒喝道。



(從皇帝混到俘虜的朱祁鎮)

朱祁鈺沒有後人,下面排隊這夥全是朱祁鎮這一枝的。歪帽子的朱厚照想替朱祁鎮張一下目,卻被道士裝的朱厚熜拉往了。

“你別自找麻煩,英宗爺如果先被揍了,指標用完了,也許我們後面的就沒事了。”道士自私地勸道。

“那也行吧。”歪帽子老實下來了。

朱祁鎮心道一聲“沒人講情、要壞菜”,但只能硬著頭皮往前走。

朱祁鎮這人情商高,他知道自己說什麼都不管用,就一個勁地嚎啕大哭,有聲音不帶多少眼淚的那種。

“噗”!

一記沉悶的耳光!這是一種聽聲音就能感覺到吃肉很深的打擊力度。堂下的眾人身臨其境,彷彿臉龐一陣發麻。小木匠體質差,加上心虛,一個沒控制住,失禁了……

“朱祁鎮!你縱容太監王振,視戰爭如同兒戲,毀我大明舉國之兵、半朝文武。你!你動搖我大明根基呀!”朱元璋沉痛地呵斥道。

“欺負你病重的弟弟,搞什麼奪門之變,枉殺衛國英雄于謙、王文。你好歹不分,替王振平反,為也先立廟……。”朱棣越說越氣,劈頭也給了朱祁鎮一個大耳光。

“說好的太祖才能扇人,怎麼永樂爺也親自動上手了?”歪帽子挺不解地小聲說。

“永樂爺也是祖,成組,我頂上去的,我和他關係特好。”道士有點飄了。

看到自己爺爺的慘狀,朱祐樘走出人群,落落大方地行完禮,說:“兩位祖皇,英宗雖然有諸多不是,但他九歲登基,在位22年,初期任用三楊,勵精圖治,三徵麓川遂平定。英宗廢除人殉的陋習,廣受讚譽,僅此一條,已文明那邊二百年。”說完,朱祐樘指了指長白山方向。

聽完孫輩對自己的褒獎,朱祁鎮心中久違的榮譽感驀然升起,天子作囚徒,他多想自己能重頭再來一遍。強烈的屈辱,頓時,他聲淚俱下。這次真哭了。

朱祁玉心中也不好受。剛才,他看到哥哥捱揍,心裡很解恨。兄弟連心,他又想到哥哥一年的囚徒生涯,那是塞外苦寒、舉目無親、三尺之童、皆為敵國。

我當初對他也挺過分的!朱祁鈺想道。

他上前幾步,扶好朱祁鎮,說:“皇兄,事情過去就算了,咱入列吧!”

這對曾經互相視為仇讎的兄弟,相互攙扶著……

明朝第八代皇帝朱見深來到了朱元璋的面前。他深深地呼出一口氣,以平復不安的心情,剛要開口,太祖就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啪”!

“打錯人了,我冤枉……”

“皇莊攬錢、西廠濫權、中旨封官,都是你乾的吧?!”

朱見深抵賴不過,只得點了點頭。

“噢,那沒打錯。老四,你還有沒有話跟他說?”

朱見深一看苗頭不對,成祖這人狠,一準得再揍他一遍。

他急中生智、語速很快地說:“我殺女真人最狠!”

臥槽!這句話鎮住了全場。

史載:

成化三年(紀元1467年),建州左衛的實力居於三衛之冠,引起了明朝的猜忌,明軍聯絡朝鮮部隊向建州左衛發動突然襲擊。

經過歷時一個月的大規模搜捕和圍剿,殺死女真人千餘名,並將其多年積畜劫掠一空。在這場劫難之中,毗鄰的建州衛也未能倖免,李滿住及其長子古納哈亦遭殺害。擔任這次屠殺的明朝總兵趙輔描繪說:“一夷而見逃,剖心而碎其腦,粉其骨而塗其膏,強壯就戮,老稚盡俘”,“旬月之內,虜境以之蕭條”。

(小編注:種族滅絕不可取,民族融合是王道)

朱見深一邊說,一邊用手比劃剖心碎腦的場面。眾人沒有想到一個專愛掏姑姑“枯井”的慫貨居然也有這麼凶悍的一面,都陷入了深深的思慮之中。

“你的萬姑姑亂政,這個怎麼說?”朱棣有點不甘心地問道。

“金人恨我,故意汙我。”

朱見深僥倖過關。明憲宗朱見深,十八歲繼位,在位23年。

本來,該朱祐樘出場了,但朱元璋勸往了他。

“我知道你,朱祐樘。剛才替朱祁鎮求情的就是你,對吧!你不用站出來了,弘治中興就是你搞出來的吧,這很好。可以這麼說,一個好皇帝該做的事,你全做了個遍。你勤政治國,開了早朝開午朝;你知人善任,劉大夏、李東陽都是好樣的人才;你輕徭薄賦、興修水利、恤民尚儉、熱愛和平。但你有兩大失誤,你知道嗎?”

人群都靜靜地聽著。

“你支持馬文升搞軍隊整改,效果也十分明顯。多次擊敗韃靼小王子,你為什麼不乘勝追擊,把他們趕出河套地區,擴大自己的戰略縱深?你要知道,有些事就得趁著有能力的情況下辦!第二,你一生只娶一個人,這讓你子嗣稀缺。朱厚照,他太頑劣了!”

明孝宗朱祐樘十八歲即位,在位18年,作為皇帝,他的確沒毛病。



“我叫朱厚照,十五歲登基,在位16年,我沒什麼好說的,就是過來挨抽的。”歪帽子挺有性格地說道。

“老四,你和他談!”朱元璋很煩這個沒有正形的後人。

“朱厚照,你的形象很差,成了皇帝的反面教材。今天,我要向你瞭解一些情況。”

“我才不在乎別人的評價,你想問什麼就問唄!”

“你在進學的年紀,本該好好學習,卻逃避儒師日講,有這事吧?!”

“沒錯,我討厭那些道學面孔。”

“為了玩樂,你不上早朝。”

“早朝多沒勁,我在豹房辦公。”

“豹房裡面有什麼?”

“裡面什麼都有,有獅子、老虎、豹子、戲班子,還有美食、美酒、美女、賽場子,吃好了、玩累了我就辦辦公。”歪帽子很無所謂地說道。

“你有搞男童、婦女和寡婦的嗜好?”

“差不多吧。”

“你強搶民女、擾民斂財?”

“這是那群太監打著我的旗號乾的。”

“你知道劉瑾荼毒官場,索賄受賄的事嗎?”

“起先不知道,後來知道了,我就剮了他。”

“你天子狎妓,還把迎春儀式玩出了新高度?”

“那是名人效應,妓女們爭相打扮,一時花粉價高。迎春儀式也挺好玩,我讓一群婦女拿著繡球追著和尚的光頭打。”

“老四,撿重點問!”朱元璋聽不下去了。

“你後來遷到宣府,設立鎮國府,在所謂的應州大捷中,親自下場斬殺敵兵一名,此事可當真?”

“沒錯,我廟號武宗,那不是吹出來的,是真刀真槍拼出來的。”歪帽子挺自豪地說。

“你吹牛逼!”朱棣一聲厲喝。

“所謂的應州大捷,僅僅是小王子知難而退,而你方的戰損遠高於敵方。所謂的戰場殺敵,僅僅是拿俘虜兵練手,這和後來的捉放寧王一個樣。”

“不要問了!朱厚照,你到我近前。”朱元璋煩躁地說。

朱厚照立正站好,將臉部往前伸,很有捱打的覺悟。

“啪啪”兩聲,打得很實在。

朱元璋說:“打你就兩條,第一,你沒有天命感;第二,你為子不孝、無後最大。”

明武宗朱厚照,一生信奉至娛至死的精神,最後,玩沒了自己,也玩絕了後嗣。

“各位,拜拜啦!你們慢慢總結,我回豹房玩去囉。”歪帽子朱厚照完成了捱揍的任務,隨後便揚長而去。

各位朋友,因為後面還有六位皇帝要出場,實在怕因為篇幅太長影響大家的閱讀快感,我就直接說結果吧。


(此圖來源於網絡)

第十一位皇帝,道士朱厚熜,在位45年,捱了三耳光。

朱元璋打了他一個耳光,理由是:擁有最好的時機、擁有最優秀的人才、擁有最強的大腦、擁有最豐厚的人口紅利,卻白白地浪費掉了,還鬧出庚戌之變的笑話。

朱棣打了他二個耳光,理由是:一、朱厚熜為了替自己的父親興獻王爭地位,搞了四年的大禮儀,耽誤了國家發展。最後,還把朱棣由太宗推為成祖,替大禮儀的結論作擋箭牌。二,朱厚熜不幹正事,憑著小聰明治理國家,利用輔相整輔相,最後迷信道教,鬧出壬寅宮變的千古奇談。

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在位六年。

他受到了朱元璋的表揚,原因是任用賢臣、開放海禁,從此以後,每年給明朝帶來近千萬的財政收入。

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鈞,在位48年。

朱元璋打了他一個耳光,理由是:懈怠朝政,養癰遺患。

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不足一個月。

他的存在感太低,低到沒有挨耳光的資格。

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

他就是前面提到的小木匠。

朱元璋打了他二個耳光,理由是:一、能力低下還不務正業,二、黨爭誤國。

第十六位皇帝,明思宗朱由檢,在位17年。

他是個悲情皇帝,節儉又勤政,然而天災人禍、內憂外患,只得以身殉國。

他捱了一個耳光,原因無它,明朝收攤的黑鍋必須由他來背。

吾与吾国
2019-05-18

朱元璋站在主席臺上,右手輕輕敲了敲話筒,看著臺下跪著的兒孫們,輕聲說道:今兒問閻羅王借了個場地,咱們好好開個會,總結總結我們過去的工作的不足之處。

他揉了揉嗓子,繼續說:你們也知道,我是白手起家當的皇帝,我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爹孃死了我連塊安葬他們的地也沒有,可我為什麼能夠打趴陳友諒,廢了張士誠,然後驅逐蒙元,拿下了這萬里河山?

臺下一片寂靜,似乎沒有人回答得了。

朱元璋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打算繼續說的時候,卻見朱允炆抬起了頭,說了句:因為爺爺你厲害了,你是我的偶像!

看著朱允炆,他不由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孫兒,讓你受苦了。

朱元璋站在主席臺上,右手輕輕敲了敲話筒,看著臺下跪著的兒孫們,輕聲說道:今兒問閻羅王借了個場地,咱們好好開個會,總結總結我們過去的工作的不足之處。

他揉了揉嗓子,繼續說:你們也知道,我是白手起家當的皇帝,我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爹孃死了我連塊安葬他們的地也沒有,可我為什麼能夠打趴陳友諒,廢了張士誠,然後驅逐蒙元,拿下了這萬里河山?

臺下一片寂靜,似乎沒有人回答得了。

朱元璋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打算繼續說的時候,卻見朱允炆抬起了頭,說了句:因為爺爺你厲害了,你是我的偶像!

看著朱允炆,他不由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孫兒,讓你受苦了。

對朱允炆說完了話,他又看著所有人說到:我能從乞丐,從和尚一路走到皇帝的位置,沒什麼別的原因,允炆也沒說錯,我確實厲害,也沒什麼捷徑可走,只是打一路想一路,想一路打一路!

打,看的是闖勁和狠勁。

想,看的是思考和謀略。

朱元璋說到這,聲音已經哽咽:但是,你們太讓我失望了!我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為你們廢了丞相制,將武將綁了起來,將宦官鎖了起來……我為你們鋪好了路,可你們最後幹了什麼?竟將山河送給了女真人!你們真是氣活我了!

他又看向了朱允炆:是爺爺太天真了,明知你沒什麼本事,明知你婦人之仁,卻還讓你當皇帝。

朱元璋站在主席臺上,右手輕輕敲了敲話筒,看著臺下跪著的兒孫們,輕聲說道:今兒問閻羅王借了個場地,咱們好好開個會,總結總結我們過去的工作的不足之處。

他揉了揉嗓子,繼續說:你們也知道,我是白手起家當的皇帝,我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爹孃死了我連塊安葬他們的地也沒有,可我為什麼能夠打趴陳友諒,廢了張士誠,然後驅逐蒙元,拿下了這萬里河山?

臺下一片寂靜,似乎沒有人回答得了。

朱元璋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打算繼續說的時候,卻見朱允炆抬起了頭,說了句:因為爺爺你厲害了,你是我的偶像!

看著朱允炆,他不由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孫兒,讓你受苦了。

對朱允炆說完了話,他又看著所有人說到:我能從乞丐,從和尚一路走到皇帝的位置,沒什麼別的原因,允炆也沒說錯,我確實厲害,也沒什麼捷徑可走,只是打一路想一路,想一路打一路!

打,看的是闖勁和狠勁。

想,看的是思考和謀略。

朱元璋說到這,聲音已經哽咽:但是,你們太讓我失望了!我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為你們廢了丞相制,將武將綁了起來,將宦官鎖了起來……我為你們鋪好了路,可你們最後幹了什麼?竟將山河送給了女真人!你們真是氣活我了!

他又看向了朱允炆:是爺爺太天真了,明知你沒什麼本事,明知你婦人之仁,卻還讓你當皇帝。

朱允炆聽到這正要辯解一番,可只喊了一聲“爺爺”,卻見朱元璋已經從主席臺衝到了朱棣的身前,然後二話不說,掄起巴掌扇在了朱棣的臉上。

“啪”,朱棣的臉瞬間紅了,他捂著臉看著自己的老爹嚷道:朱允炆廢物,能怪我?

朱元璋聽了這話,更氣了,又扇了朱棣一耳光,然後怒道:放屁,放肆,不管怎樣,帝位是我給他的,我給你的你才能要,我沒給你你竟然敢動手搶?!還有,我說過什麼?太監不得干政,誰讓你打開他們的鎖鏈的?

朱棣卻不管不顧地反對道:搶了又如何!我北伐蒙古,南收安南,平東北,定西南,一手開創了“永樂盛世”,萬國來朝!這些,朱允炆這個廢物辦得到嗎?

朱元璋站在主席臺上,右手輕輕敲了敲話筒,看著臺下跪著的兒孫們,輕聲說道:今兒問閻羅王借了個場地,咱們好好開個會,總結總結我們過去的工作的不足之處。

他揉了揉嗓子,繼續說:你們也知道,我是白手起家當的皇帝,我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爹孃死了我連塊安葬他們的地也沒有,可我為什麼能夠打趴陳友諒,廢了張士誠,然後驅逐蒙元,拿下了這萬里河山?

臺下一片寂靜,似乎沒有人回答得了。

朱元璋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打算繼續說的時候,卻見朱允炆抬起了頭,說了句:因為爺爺你厲害了,你是我的偶像!

看著朱允炆,他不由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孫兒,讓你受苦了。

對朱允炆說完了話,他又看著所有人說到:我能從乞丐,從和尚一路走到皇帝的位置,沒什麼別的原因,允炆也沒說錯,我確實厲害,也沒什麼捷徑可走,只是打一路想一路,想一路打一路!

打,看的是闖勁和狠勁。

想,看的是思考和謀略。

朱元璋說到這,聲音已經哽咽:但是,你們太讓我失望了!我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為你們廢了丞相制,將武將綁了起來,將宦官鎖了起來……我為你們鋪好了路,可你們最後幹了什麼?竟將山河送給了女真人!你們真是氣活我了!

他又看向了朱允炆:是爺爺太天真了,明知你沒什麼本事,明知你婦人之仁,卻還讓你當皇帝。

朱允炆聽到這正要辯解一番,可只喊了一聲“爺爺”,卻見朱元璋已經從主席臺衝到了朱棣的身前,然後二話不說,掄起巴掌扇在了朱棣的臉上。

“啪”,朱棣的臉瞬間紅了,他捂著臉看著自己的老爹嚷道:朱允炆廢物,能怪我?

朱元璋聽了這話,更氣了,又扇了朱棣一耳光,然後怒道:放屁,放肆,不管怎樣,帝位是我給他的,我給你的你才能要,我沒給你你竟然敢動手搶?!還有,我說過什麼?太監不得干政,誰讓你打開他們的鎖鏈的?

朱棣卻不管不顧地反對道:搶了又如何!我北伐蒙古,南收安南,平東北,定西南,一手開創了“永樂盛世”,萬國來朝!這些,朱允炆這個廢物辦得到嗎?

朱元璋被朱棣嗆得說不出話來,瞪了瞪朱棣,想了想,突然對著朱由檢狠狠地扇了過去:你這個志大才疏的廢物,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在你的手上丟了,你還有什麼話好說?被誰搶了不好,被一個不過幾十萬人的女真給搶了!該用的人你不用,不該用的人你舔鞋也要用,“治世用文,亂世用武”這麼簡單的道理你不懂?你真是讀書讀傻了!讀書人說的忠君的屁話能信嗎?你給不了也保不住他們的錢和權,他們能真的忠於你?丟人!

朱元璋說完,“啪”的一聲,又給了朱由檢一巴掌,打得朱由檢暈頭轉向。

朱由檢捂著臉小聲抱怨:這還不是怪我哥,用了魏忠賢這麼個禍害?

朱由校一聽弟弟告自己的狀,立刻反駁:我用魏忠賢怎麼了?江山沒丟在我手裡吧?再說了,用太監的又不是隻有我一人,你怎麼不說英宗他老人家?

朱元璋站在主席臺上,右手輕輕敲了敲話筒,看著臺下跪著的兒孫們,輕聲說道:今兒問閻羅王借了個場地,咱們好好開個會,總結總結我們過去的工作的不足之處。

他揉了揉嗓子,繼續說:你們也知道,我是白手起家當的皇帝,我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爹孃死了我連塊安葬他們的地也沒有,可我為什麼能夠打趴陳友諒,廢了張士誠,然後驅逐蒙元,拿下了這萬里河山?

臺下一片寂靜,似乎沒有人回答得了。

朱元璋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打算繼續說的時候,卻見朱允炆抬起了頭,說了句:因為爺爺你厲害了,你是我的偶像!

看著朱允炆,他不由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孫兒,讓你受苦了。

對朱允炆說完了話,他又看著所有人說到:我能從乞丐,從和尚一路走到皇帝的位置,沒什麼別的原因,允炆也沒說錯,我確實厲害,也沒什麼捷徑可走,只是打一路想一路,想一路打一路!

打,看的是闖勁和狠勁。

想,看的是思考和謀略。

朱元璋說到這,聲音已經哽咽:但是,你們太讓我失望了!我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為你們廢了丞相制,將武將綁了起來,將宦官鎖了起來……我為你們鋪好了路,可你們最後幹了什麼?竟將山河送給了女真人!你們真是氣活我了!

他又看向了朱允炆:是爺爺太天真了,明知你沒什麼本事,明知你婦人之仁,卻還讓你當皇帝。

朱允炆聽到這正要辯解一番,可只喊了一聲“爺爺”,卻見朱元璋已經從主席臺衝到了朱棣的身前,然後二話不說,掄起巴掌扇在了朱棣的臉上。

“啪”,朱棣的臉瞬間紅了,他捂著臉看著自己的老爹嚷道:朱允炆廢物,能怪我?

朱元璋聽了這話,更氣了,又扇了朱棣一耳光,然後怒道:放屁,放肆,不管怎樣,帝位是我給他的,我給你的你才能要,我沒給你你竟然敢動手搶?!還有,我說過什麼?太監不得干政,誰讓你打開他們的鎖鏈的?

朱棣卻不管不顧地反對道:搶了又如何!我北伐蒙古,南收安南,平東北,定西南,一手開創了“永樂盛世”,萬國來朝!這些,朱允炆這個廢物辦得到嗎?

朱元璋被朱棣嗆得說不出話來,瞪了瞪朱棣,想了想,突然對著朱由檢狠狠地扇了過去:你這個志大才疏的廢物,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在你的手上丟了,你還有什麼話好說?被誰搶了不好,被一個不過幾十萬人的女真給搶了!該用的人你不用,不該用的人你舔鞋也要用,“治世用文,亂世用武”這麼簡單的道理你不懂?你真是讀書讀傻了!讀書人說的忠君的屁話能信嗎?你給不了也保不住他們的錢和權,他們能真的忠於你?丟人!

朱元璋說完,“啪”的一聲,又給了朱由檢一巴掌,打得朱由檢暈頭轉向。

朱由檢捂著臉小聲抱怨:這還不是怪我哥,用了魏忠賢這麼個禍害?

朱由校一聽弟弟告自己的狀,立刻反駁:我用魏忠賢怎麼了?江山沒丟在我手裡吧?再說了,用太監的又不是隻有我一人,你怎麼不說英宗他老人家?

原本耷拉著腦袋的朱祁鈺一聽“英宗”二字,瞬間來了勁兒,也紅著脖子嚷道:對對對,我哥真不是東西,他自己被太監王振忽悠便算了,他自己在土木堡被活捉也算了,我好心好意接他回來,好吃好喝地養著他,可他良心真是被狗吃了,竟然趁我病要我命,弄了一出奪門之變!

朱祁鎮聽了弟弟朱祁鈺的抱怨,心中雖然有愧,可是終究忍不住懟了過去:如果不是于謙多事,哪有你什麼事?

朱元璋又聽了朱祁鎮朱祁鈺兄弟倆爭吵了幾句,終於還是忍不住伸手打了朱祁鎮一個耳光。

朱祁鎮捱了耳光,也小聲噥噥了幾句:我再怎麼樣也是為了給老朱家開疆拓土呀,雖然打不過也先,被也先打臉了,可也總好過荒唐的朱厚照吧?

朱元璋站在主席臺上,右手輕輕敲了敲話筒,看著臺下跪著的兒孫們,輕聲說道:今兒問閻羅王借了個場地,咱們好好開個會,總結總結我們過去的工作的不足之處。

他揉了揉嗓子,繼續說:你們也知道,我是白手起家當的皇帝,我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爹孃死了我連塊安葬他們的地也沒有,可我為什麼能夠打趴陳友諒,廢了張士誠,然後驅逐蒙元,拿下了這萬里河山?

臺下一片寂靜,似乎沒有人回答得了。

朱元璋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打算繼續說的時候,卻見朱允炆抬起了頭,說了句:因為爺爺你厲害了,你是我的偶像!

看著朱允炆,他不由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孫兒,讓你受苦了。

對朱允炆說完了話,他又看著所有人說到:我能從乞丐,從和尚一路走到皇帝的位置,沒什麼別的原因,允炆也沒說錯,我確實厲害,也沒什麼捷徑可走,只是打一路想一路,想一路打一路!

打,看的是闖勁和狠勁。

想,看的是思考和謀略。

朱元璋說到這,聲音已經哽咽:但是,你們太讓我失望了!我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為你們廢了丞相制,將武將綁了起來,將宦官鎖了起來……我為你們鋪好了路,可你們最後幹了什麼?竟將山河送給了女真人!你們真是氣活我了!

他又看向了朱允炆:是爺爺太天真了,明知你沒什麼本事,明知你婦人之仁,卻還讓你當皇帝。

朱允炆聽到這正要辯解一番,可只喊了一聲“爺爺”,卻見朱元璋已經從主席臺衝到了朱棣的身前,然後二話不說,掄起巴掌扇在了朱棣的臉上。

“啪”,朱棣的臉瞬間紅了,他捂著臉看著自己的老爹嚷道:朱允炆廢物,能怪我?

朱元璋聽了這話,更氣了,又扇了朱棣一耳光,然後怒道:放屁,放肆,不管怎樣,帝位是我給他的,我給你的你才能要,我沒給你你竟然敢動手搶?!還有,我說過什麼?太監不得干政,誰讓你打開他們的鎖鏈的?

朱棣卻不管不顧地反對道:搶了又如何!我北伐蒙古,南收安南,平東北,定西南,一手開創了“永樂盛世”,萬國來朝!這些,朱允炆這個廢物辦得到嗎?

朱元璋被朱棣嗆得說不出話來,瞪了瞪朱棣,想了想,突然對著朱由檢狠狠地扇了過去:你這個志大才疏的廢物,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在你的手上丟了,你還有什麼話好說?被誰搶了不好,被一個不過幾十萬人的女真給搶了!該用的人你不用,不該用的人你舔鞋也要用,“治世用文,亂世用武”這麼簡單的道理你不懂?你真是讀書讀傻了!讀書人說的忠君的屁話能信嗎?你給不了也保不住他們的錢和權,他們能真的忠於你?丟人!

朱元璋說完,“啪”的一聲,又給了朱由檢一巴掌,打得朱由檢暈頭轉向。

朱由檢捂著臉小聲抱怨:這還不是怪我哥,用了魏忠賢這麼個禍害?

朱由校一聽弟弟告自己的狀,立刻反駁:我用魏忠賢怎麼了?江山沒丟在我手裡吧?再說了,用太監的又不是隻有我一人,你怎麼不說英宗他老人家?

原本耷拉著腦袋的朱祁鈺一聽“英宗”二字,瞬間來了勁兒,也紅著脖子嚷道:對對對,我哥真不是東西,他自己被太監王振忽悠便算了,他自己在土木堡被活捉也算了,我好心好意接他回來,好吃好喝地養著他,可他良心真是被狗吃了,竟然趁我病要我命,弄了一出奪門之變!

朱祁鎮聽了弟弟朱祁鈺的抱怨,心中雖然有愧,可是終究忍不住懟了過去:如果不是于謙多事,哪有你什麼事?

朱元璋又聽了朱祁鎮朱祁鈺兄弟倆爭吵了幾句,終於還是忍不住伸手打了朱祁鎮一個耳光。

朱祁鎮捱了耳光,也小聲噥噥了幾句:我再怎麼樣也是為了給老朱家開疆拓土呀,雖然打不過也先,被也先打臉了,可也總好過荒唐的朱厚照吧?

此時已經昏昏欲睡的朱厚照突然聽到朱祁鎮點了自己的名,清醒了過來,哂笑道:我荒唐?應州之役是不是我打趴了韃靼小王子?寧王之亂是不是我平定的?還有,我翻一翻手砍了太監劉瑾的頭,可不像有些人被一個太監王振耍的團團轉!我雖然弄了個豹房,可是當皇帝嘛,不正是為了好好享受人生?不然我當個屁的皇帝,我還不如當個馳騁沙場的將軍呢!

朱元璋的手原本已經抬了起來,聽完朱厚照的話,又緩緩放了下去,朱厚照確實已經做的很不錯了。

朱元璋站在主席臺上,右手輕輕敲了敲話筒,看著臺下跪著的兒孫們,輕聲說道:今兒問閻羅王借了個場地,咱們好好開個會,總結總結我們過去的工作的不足之處。

他揉了揉嗓子,繼續說:你們也知道,我是白手起家當的皇帝,我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爹孃死了我連塊安葬他們的地也沒有,可我為什麼能夠打趴陳友諒,廢了張士誠,然後驅逐蒙元,拿下了這萬里河山?

臺下一片寂靜,似乎沒有人回答得了。

朱元璋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打算繼續說的時候,卻見朱允炆抬起了頭,說了句:因為爺爺你厲害了,你是我的偶像!

看著朱允炆,他不由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孫兒,讓你受苦了。

對朱允炆說完了話,他又看著所有人說到:我能從乞丐,從和尚一路走到皇帝的位置,沒什麼別的原因,允炆也沒說錯,我確實厲害,也沒什麼捷徑可走,只是打一路想一路,想一路打一路!

打,看的是闖勁和狠勁。

想,看的是思考和謀略。

朱元璋說到這,聲音已經哽咽:但是,你們太讓我失望了!我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為你們廢了丞相制,將武將綁了起來,將宦官鎖了起來……我為你們鋪好了路,可你們最後幹了什麼?竟將山河送給了女真人!你們真是氣活我了!

他又看向了朱允炆:是爺爺太天真了,明知你沒什麼本事,明知你婦人之仁,卻還讓你當皇帝。

朱允炆聽到這正要辯解一番,可只喊了一聲“爺爺”,卻見朱元璋已經從主席臺衝到了朱棣的身前,然後二話不說,掄起巴掌扇在了朱棣的臉上。

“啪”,朱棣的臉瞬間紅了,他捂著臉看著自己的老爹嚷道:朱允炆廢物,能怪我?

朱元璋聽了這話,更氣了,又扇了朱棣一耳光,然後怒道:放屁,放肆,不管怎樣,帝位是我給他的,我給你的你才能要,我沒給你你竟然敢動手搶?!還有,我說過什麼?太監不得干政,誰讓你打開他們的鎖鏈的?

朱棣卻不管不顧地反對道:搶了又如何!我北伐蒙古,南收安南,平東北,定西南,一手開創了“永樂盛世”,萬國來朝!這些,朱允炆這個廢物辦得到嗎?

朱元璋被朱棣嗆得說不出話來,瞪了瞪朱棣,想了想,突然對著朱由檢狠狠地扇了過去:你這個志大才疏的廢物,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在你的手上丟了,你還有什麼話好說?被誰搶了不好,被一個不過幾十萬人的女真給搶了!該用的人你不用,不該用的人你舔鞋也要用,“治世用文,亂世用武”這麼簡單的道理你不懂?你真是讀書讀傻了!讀書人說的忠君的屁話能信嗎?你給不了也保不住他們的錢和權,他們能真的忠於你?丟人!

朱元璋說完,“啪”的一聲,又給了朱由檢一巴掌,打得朱由檢暈頭轉向。

朱由檢捂著臉小聲抱怨:這還不是怪我哥,用了魏忠賢這麼個禍害?

朱由校一聽弟弟告自己的狀,立刻反駁:我用魏忠賢怎麼了?江山沒丟在我手裡吧?再說了,用太監的又不是隻有我一人,你怎麼不說英宗他老人家?

原本耷拉著腦袋的朱祁鈺一聽“英宗”二字,瞬間來了勁兒,也紅著脖子嚷道:對對對,我哥真不是東西,他自己被太監王振忽悠便算了,他自己在土木堡被活捉也算了,我好心好意接他回來,好吃好喝地養著他,可他良心真是被狗吃了,竟然趁我病要我命,弄了一出奪門之變!

朱祁鎮聽了弟弟朱祁鈺的抱怨,心中雖然有愧,可是終究忍不住懟了過去:如果不是于謙多事,哪有你什麼事?

朱元璋又聽了朱祁鎮朱祁鈺兄弟倆爭吵了幾句,終於還是忍不住伸手打了朱祁鎮一個耳光。

朱祁鎮捱了耳光,也小聲噥噥了幾句:我再怎麼樣也是為了給老朱家開疆拓土呀,雖然打不過也先,被也先打臉了,可也總好過荒唐的朱厚照吧?

此時已經昏昏欲睡的朱厚照突然聽到朱祁鎮點了自己的名,清醒了過來,哂笑道:我荒唐?應州之役是不是我打趴了韃靼小王子?寧王之亂是不是我平定的?還有,我翻一翻手砍了太監劉瑾的頭,可不像有些人被一個太監王振耍的團團轉!我雖然弄了個豹房,可是當皇帝嘛,不正是為了好好享受人生?不然我當個屁的皇帝,我還不如當個馳騁沙場的將軍呢!

朱元璋的手原本已經抬了起來,聽完朱厚照的話,又緩緩放了下去,朱厚照確實已經做的很不錯了。

不過,朱祁鎮說的“荒唐”這兩個字卻也提醒了朱元璋,要說荒唐,朱由校這個傻木匠算得上荒唐,朱厚熜和朱翊鈞這對幾十年不上朝的爺孫當然也算得上荒唐。

朱元璋冷幽幽的目光看向了朱厚熜,還沒等他說話,朱厚熜便已經一甩手中的拂塵,率先說道:我雖然很忙,忙著修仙問道,可是也沒落下治國呀!嚴嵩、徐階他們哪個不被治的服服帖帖,安安心心給我辦事的?史書上還誇我說我開創了“嘉靖中興”呢!

朱厚熜還沒炫耀完,朱元璋的巴掌已經落到了他的臉上:讓你修仙,讓你修仙,讓你修仙......

朱元璋站在主席臺上,右手輕輕敲了敲話筒,看著臺下跪著的兒孫們,輕聲說道:今兒問閻羅王借了個場地,咱們好好開個會,總結總結我們過去的工作的不足之處。

他揉了揉嗓子,繼續說:你們也知道,我是白手起家當的皇帝,我當過乞丐,也當過和尚,爹孃死了我連塊安葬他們的地也沒有,可我為什麼能夠打趴陳友諒,廢了張士誠,然後驅逐蒙元,拿下了這萬里河山?

臺下一片寂靜,似乎沒有人回答得了。

朱元璋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打算繼續說的時候,卻見朱允炆抬起了頭,說了句:因為爺爺你厲害了,你是我的偶像!

看著朱允炆,他不由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好孫兒,讓你受苦了。

對朱允炆說完了話,他又看著所有人說到:我能從乞丐,從和尚一路走到皇帝的位置,沒什麼別的原因,允炆也沒說錯,我確實厲害,也沒什麼捷徑可走,只是打一路想一路,想一路打一路!

打,看的是闖勁和狠勁。

想,看的是思考和謀略。

朱元璋說到這,聲音已經哽咽:但是,你們太讓我失望了!我拼死拼活打下了江山,為你們廢了丞相制,將武將綁了起來,將宦官鎖了起來……我為你們鋪好了路,可你們最後幹了什麼?竟將山河送給了女真人!你們真是氣活我了!

他又看向了朱允炆:是爺爺太天真了,明知你沒什麼本事,明知你婦人之仁,卻還讓你當皇帝。

朱允炆聽到這正要辯解一番,可只喊了一聲“爺爺”,卻見朱元璋已經從主席臺衝到了朱棣的身前,然後二話不說,掄起巴掌扇在了朱棣的臉上。

“啪”,朱棣的臉瞬間紅了,他捂著臉看著自己的老爹嚷道:朱允炆廢物,能怪我?

朱元璋聽了這話,更氣了,又扇了朱棣一耳光,然後怒道:放屁,放肆,不管怎樣,帝位是我給他的,我給你的你才能要,我沒給你你竟然敢動手搶?!還有,我說過什麼?太監不得干政,誰讓你打開他們的鎖鏈的?

朱棣卻不管不顧地反對道:搶了又如何!我北伐蒙古,南收安南,平東北,定西南,一手開創了“永樂盛世”,萬國來朝!這些,朱允炆這個廢物辦得到嗎?

朱元璋被朱棣嗆得說不出話來,瞪了瞪朱棣,想了想,突然對著朱由檢狠狠地扇了過去:你這個志大才疏的廢物,我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在你的手上丟了,你還有什麼話好說?被誰搶了不好,被一個不過幾十萬人的女真給搶了!該用的人你不用,不該用的人你舔鞋也要用,“治世用文,亂世用武”這麼簡單的道理你不懂?你真是讀書讀傻了!讀書人說的忠君的屁話能信嗎?你給不了也保不住他們的錢和權,他們能真的忠於你?丟人!

朱元璋說完,“啪”的一聲,又給了朱由檢一巴掌,打得朱由檢暈頭轉向。

朱由檢捂著臉小聲抱怨:這還不是怪我哥,用了魏忠賢這麼個禍害?

朱由校一聽弟弟告自己的狀,立刻反駁:我用魏忠賢怎麼了?江山沒丟在我手裡吧?再說了,用太監的又不是隻有我一人,你怎麼不說英宗他老人家?

原本耷拉著腦袋的朱祁鈺一聽“英宗”二字,瞬間來了勁兒,也紅著脖子嚷道:對對對,我哥真不是東西,他自己被太監王振忽悠便算了,他自己在土木堡被活捉也算了,我好心好意接他回來,好吃好喝地養著他,可他良心真是被狗吃了,竟然趁我病要我命,弄了一出奪門之變!

朱祁鎮聽了弟弟朱祁鈺的抱怨,心中雖然有愧,可是終究忍不住懟了過去:如果不是于謙多事,哪有你什麼事?

朱元璋又聽了朱祁鎮朱祁鈺兄弟倆爭吵了幾句,終於還是忍不住伸手打了朱祁鎮一個耳光。

朱祁鎮捱了耳光,也小聲噥噥了幾句:我再怎麼樣也是為了給老朱家開疆拓土呀,雖然打不過也先,被也先打臉了,可也總好過荒唐的朱厚照吧?

此時已經昏昏欲睡的朱厚照突然聽到朱祁鎮點了自己的名,清醒了過來,哂笑道:我荒唐?應州之役是不是我打趴了韃靼小王子?寧王之亂是不是我平定的?還有,我翻一翻手砍了太監劉瑾的頭,可不像有些人被一個太監王振耍的團團轉!我雖然弄了個豹房,可是當皇帝嘛,不正是為了好好享受人生?不然我當個屁的皇帝,我還不如當個馳騁沙場的將軍呢!

朱元璋的手原本已經抬了起來,聽完朱厚照的話,又緩緩放了下去,朱厚照確實已經做的很不錯了。

不過,朱祁鎮說的“荒唐”這兩個字卻也提醒了朱元璋,要說荒唐,朱由校這個傻木匠算得上荒唐,朱厚熜和朱翊鈞這對幾十年不上朝的爺孫當然也算得上荒唐。

朱元璋冷幽幽的目光看向了朱厚熜,還沒等他說話,朱厚熜便已經一甩手中的拂塵,率先說道:我雖然很忙,忙著修仙問道,可是也沒落下治國呀!嚴嵩、徐階他們哪個不被治的服服帖帖,安安心心給我辦事的?史書上還誇我說我開創了“嘉靖中興”呢!

朱厚熜還沒炫耀完,朱元璋的巴掌已經落到了他的臉上:讓你修仙,讓你修仙,讓你修仙......

朱翊鈞一看朱元璋盯向了自己,忙說:我也有個“萬曆中興”,我打趴了日本鬼子,平定了楊應龍和哱拜的叛亂,我不是在邀功,我只是想說,我不上朝還不是那幫讀書人給鬧的?不然的話,我肯定還能建立一番不世之功!

朱元璋聽完,又是“啪”的一聲,給了朱翊鈞一個巴掌:幾個不要臉的破讀書人你搞不定你還當什麼皇帝?閒著沒事爭什麼國本,你當治國是過家家呢?沒有規矩!當年朱棣也比允炆厲害,我讓他當皇帝了嗎?

朱翊鈞聽了,立刻反駁:所以,惠帝不是被我朱棣老祖宗給廢了嘛!

朱元璋瞪著朱翊鈞,氣道:還敢頂嘴了是不是?薩爾滸之戰是不是你輸掉的?

朱翊鈞聽到“薩爾滸之戰”這五個字之後,頓時洩了氣,薩爾滸確實是他人生中的恥辱,如果沒有這一戰該多好。

朱元璋搖頭一嘆,最後又看向了朱由檢,又狠狠甩了朱由檢一耳光:說到底,這鍋還得你來背,誰讓你丟了江山,還丟給了女真人呢!呸,廢物!

苏纪龙读史
2019-08-25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明史》中對英宗朱祁鎮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大業,天下富裕,而朝廷內外清靜無事。大臣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榮、張輔,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遺詔輔佐政治,使得朝綱沒遭破壞。唯獨因任用王振擅自專權,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復位以後,還追念不忘,可見他內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後在位二十四年,沒什麼非常突出的政績。至於上恭讓後諡號,釋放建文帝之後世,不準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後世效法。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明史》中對英宗朱祁鎮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大業,天下富裕,而朝廷內外清靜無事。大臣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榮、張輔,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遺詔輔佐政治,使得朝綱沒遭破壞。唯獨因任用王振擅自專權,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復位以後,還追念不忘,可見他內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後在位二十四年,沒什麼非常突出的政績。至於上恭讓後諡號,釋放建文帝之後世,不準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後世效法。

《明史》中對代宗朱祁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景帝在哥哥被人擄去的關鍵時刻,奉命攝政,隨後立馬即為穩定人心,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賢能,勵精政治,外敵長驅直入而能保全宗廟,有再造之功。然而當哥哥回來後,軟禁於南宮不讓相見,兄弟情誼斷絕。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發生政變,哥哥復位,軟禁於西苑。不久朱去世。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明史》中對英宗朱祁鎮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大業,天下富裕,而朝廷內外清靜無事。大臣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榮、張輔,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遺詔輔佐政治,使得朝綱沒遭破壞。唯獨因任用王振擅自專權,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復位以後,還追念不忘,可見他內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後在位二十四年,沒什麼非常突出的政績。至於上恭讓後諡號,釋放建文帝之後世,不準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後世效法。

《明史》中對代宗朱祁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景帝在哥哥被人擄去的關鍵時刻,奉命攝政,隨後立馬即為穩定人心,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賢能,勵精政治,外敵長驅直入而能保全宗廟,有再造之功。然而當哥哥回來後,軟禁於南宮不讓相見,兄弟情誼斷絕。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發生政變,哥哥復位,軟禁於西苑。不久朱去世。

《明史》中對憲宗朱見深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憲宗最初立為皇太子,後因故發生變化。及至登基之後,上景帝尊號,體恤于謙冤獄,抑制黎淳而召見商輅,頗有人君之風範。在位時政治修明,朝中多有才能之人。憲宗能知人善任,對戒律十分謹慎,減賦稅,免刑獄,百姓日益富足,仁宗、宣宗之政治在此又重新出現。後因任用汪直,使西廠橫行,假借皇上之權威,玩弄權術,明目張膽地隨意決斷,像皇帝下令一樣。世人為之所惑,事後才發覺,太監之禍實在可怕!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明史》中對英宗朱祁鎮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大業,天下富裕,而朝廷內外清靜無事。大臣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榮、張輔,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遺詔輔佐政治,使得朝綱沒遭破壞。唯獨因任用王振擅自專權,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復位以後,還追念不忘,可見他內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後在位二十四年,沒什麼非常突出的政績。至於上恭讓後諡號,釋放建文帝之後世,不準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後世效法。

《明史》中對代宗朱祁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景帝在哥哥被人擄去的關鍵時刻,奉命攝政,隨後立馬即為穩定人心,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賢能,勵精政治,外敵長驅直入而能保全宗廟,有再造之功。然而當哥哥回來後,軟禁於南宮不讓相見,兄弟情誼斷絕。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發生政變,哥哥復位,軟禁於西苑。不久朱去世。

《明史》中對憲宗朱見深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憲宗最初立為皇太子,後因故發生變化。及至登基之後,上景帝尊號,體恤于謙冤獄,抑制黎淳而召見商輅,頗有人君之風範。在位時政治修明,朝中多有才能之人。憲宗能知人善任,對戒律十分謹慎,減賦稅,免刑獄,百姓日益富足,仁宗、宣宗之政治在此又重新出現。後因任用汪直,使西廠橫行,假借皇上之權威,玩弄權術,明目張膽地隨意決斷,像皇帝下令一樣。世人為之所惑,事後才發覺,太監之禍實在可怕!

《明史》中對孝宗朱佑樘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得天下,傳十六世,除太祖、成祖以外,可稱頌的是仁宗、宣宗、孝宗。仁、宣之際,國勢初步強盛,綱紀修立,淳樸不變。至成化以來,號稱太平無事,然而安樂則容易沉溺於怠慢貪玩,富強則會逐漸滋生驕奢。孝宗獨能謙遜,節儉有度,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於保國泰持民盈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富。《易經》說“沒有平地就沒有山坡,沒有往來就沒有復回,只有艱貞是不會錯的。”知此道理者,只有孝宗了。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明史》中對英宗朱祁鎮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大業,天下富裕,而朝廷內外清靜無事。大臣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榮、張輔,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遺詔輔佐政治,使得朝綱沒遭破壞。唯獨因任用王振擅自專權,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復位以後,還追念不忘,可見他內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後在位二十四年,沒什麼非常突出的政績。至於上恭讓後諡號,釋放建文帝之後世,不準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後世效法。

《明史》中對代宗朱祁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景帝在哥哥被人擄去的關鍵時刻,奉命攝政,隨後立馬即為穩定人心,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賢能,勵精政治,外敵長驅直入而能保全宗廟,有再造之功。然而當哥哥回來後,軟禁於南宮不讓相見,兄弟情誼斷絕。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發生政變,哥哥復位,軟禁於西苑。不久朱去世。

《明史》中對憲宗朱見深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憲宗最初立為皇太子,後因故發生變化。及至登基之後,上景帝尊號,體恤于謙冤獄,抑制黎淳而召見商輅,頗有人君之風範。在位時政治修明,朝中多有才能之人。憲宗能知人善任,對戒律十分謹慎,減賦稅,免刑獄,百姓日益富足,仁宗、宣宗之政治在此又重新出現。後因任用汪直,使西廠橫行,假借皇上之權威,玩弄權術,明目張膽地隨意決斷,像皇帝下令一樣。世人為之所惑,事後才發覺,太監之禍實在可怕!

《明史》中對孝宗朱佑樘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得天下,傳十六世,除太祖、成祖以外,可稱頌的是仁宗、宣宗、孝宗。仁、宣之際,國勢初步強盛,綱紀修立,淳樸不變。至成化以來,號稱太平無事,然而安樂則容易沉溺於怠慢貪玩,富強則會逐漸滋生驕奢。孝宗獨能謙遜,節儉有度,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於保國泰持民盈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富。《易經》說“沒有平地就沒有山坡,沒有往來就沒有復回,只有艱貞是不會錯的。”知此道理者,只有孝宗了。

《明史》中對武宗朱厚照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從正統以來,國勢逐漸衰弱。當皇帝后首先除掉逆臣劉瑾,親自率軍抵禦邊寇,奮然欲以武功稱雄。然而,沉溺於音樂嬉戲遊樂之中,親近一小部分人,自我封加官號,穿衣戴帽都相當放縱隨便。值得慶幸的是用人之權始終親自掌握,加上有各位大臣主持公道輔佐補救,因此,儘管朝廷綱紀混亂還是未招致危亡。假如能承繼孝宗之遺業,謹慎節制有度,有中等才德君主之品行,那麼,將會國家安泰,而且落得一個好的名聲,又怎能招致後人那麼多的非議呢?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明史》中對英宗朱祁鎮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大業,天下富裕,而朝廷內外清靜無事。大臣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榮、張輔,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遺詔輔佐政治,使得朝綱沒遭破壞。唯獨因任用王振擅自專權,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復位以後,還追念不忘,可見他內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後在位二十四年,沒什麼非常突出的政績。至於上恭讓後諡號,釋放建文帝之後世,不準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後世效法。

《明史》中對代宗朱祁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景帝在哥哥被人擄去的關鍵時刻,奉命攝政,隨後立馬即為穩定人心,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賢能,勵精政治,外敵長驅直入而能保全宗廟,有再造之功。然而當哥哥回來後,軟禁於南宮不讓相見,兄弟情誼斷絕。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發生政變,哥哥復位,軟禁於西苑。不久朱去世。

《明史》中對憲宗朱見深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憲宗最初立為皇太子,後因故發生變化。及至登基之後,上景帝尊號,體恤于謙冤獄,抑制黎淳而召見商輅,頗有人君之風範。在位時政治修明,朝中多有才能之人。憲宗能知人善任,對戒律十分謹慎,減賦稅,免刑獄,百姓日益富足,仁宗、宣宗之政治在此又重新出現。後因任用汪直,使西廠橫行,假借皇上之權威,玩弄權術,明目張膽地隨意決斷,像皇帝下令一樣。世人為之所惑,事後才發覺,太監之禍實在可怕!

《明史》中對孝宗朱佑樘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得天下,傳十六世,除太祖、成祖以外,可稱頌的是仁宗、宣宗、孝宗。仁、宣之際,國勢初步強盛,綱紀修立,淳樸不變。至成化以來,號稱太平無事,然而安樂則容易沉溺於怠慢貪玩,富強則會逐漸滋生驕奢。孝宗獨能謙遜,節儉有度,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於保國泰持民盈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富。《易經》說“沒有平地就沒有山坡,沒有往來就沒有復回,只有艱貞是不會錯的。”知此道理者,只有孝宗了。

《明史》中對武宗朱厚照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從正統以來,國勢逐漸衰弱。當皇帝后首先除掉逆臣劉瑾,親自率軍抵禦邊寇,奮然欲以武功稱雄。然而,沉溺於音樂嬉戲遊樂之中,親近一小部分人,自我封加官號,穿衣戴帽都相當放縱隨便。值得慶幸的是用人之權始終親自掌握,加上有各位大臣主持公道輔佐補救,因此,儘管朝廷綱紀混亂還是未招致危亡。假如能承繼孝宗之遺業,謹慎節制有度,有中等才德君主之品行,那麼,將會國家安泰,而且落得一個好的名聲,又怎能招致後人那麼多的非議呢?

《明史》中對世宗朱厚熜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世宗剛當皇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明史》中對英宗朱祁鎮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大業,天下富裕,而朝廷內外清靜無事。大臣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榮、張輔,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遺詔輔佐政治,使得朝綱沒遭破壞。唯獨因任用王振擅自專權,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復位以後,還追念不忘,可見他內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後在位二十四年,沒什麼非常突出的政績。至於上恭讓後諡號,釋放建文帝之後世,不準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後世效法。

《明史》中對代宗朱祁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景帝在哥哥被人擄去的關鍵時刻,奉命攝政,隨後立馬即為穩定人心,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賢能,勵精政治,外敵長驅直入而能保全宗廟,有再造之功。然而當哥哥回來後,軟禁於南宮不讓相見,兄弟情誼斷絕。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發生政變,哥哥復位,軟禁於西苑。不久朱去世。

《明史》中對憲宗朱見深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憲宗最初立為皇太子,後因故發生變化。及至登基之後,上景帝尊號,體恤于謙冤獄,抑制黎淳而召見商輅,頗有人君之風範。在位時政治修明,朝中多有才能之人。憲宗能知人善任,對戒律十分謹慎,減賦稅,免刑獄,百姓日益富足,仁宗、宣宗之政治在此又重新出現。後因任用汪直,使西廠橫行,假借皇上之權威,玩弄權術,明目張膽地隨意決斷,像皇帝下令一樣。世人為之所惑,事後才發覺,太監之禍實在可怕!

《明史》中對孝宗朱佑樘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得天下,傳十六世,除太祖、成祖以外,可稱頌的是仁宗、宣宗、孝宗。仁、宣之際,國勢初步強盛,綱紀修立,淳樸不變。至成化以來,號稱太平無事,然而安樂則容易沉溺於怠慢貪玩,富強則會逐漸滋生驕奢。孝宗獨能謙遜,節儉有度,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於保國泰持民盈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富。《易經》說“沒有平地就沒有山坡,沒有往來就沒有復回,只有艱貞是不會錯的。”知此道理者,只有孝宗了。

《明史》中對武宗朱厚照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從正統以來,國勢逐漸衰弱。當皇帝后首先除掉逆臣劉瑾,親自率軍抵禦邊寇,奮然欲以武功稱雄。然而,沉溺於音樂嬉戲遊樂之中,親近一小部分人,自我封加官號,穿衣戴帽都相當放縱隨便。值得慶幸的是用人之權始終親自掌握,加上有各位大臣主持公道輔佐補救,因此,儘管朝廷綱紀混亂還是未招致危亡。假如能承繼孝宗之遺業,謹慎節制有度,有中等才德君主之品行,那麼,將會國家安泰,而且落得一個好的名聲,又怎能招致後人那麼多的非議呢?

《明史》中對世宗朱厚熜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世宗剛當皇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明史》中對穆宗朱載垕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穆宗在位六年,躬行儉約,每年能節省下百萬之巨。答應俺答汗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能稱得上明君了。跟著柄臣相軋,邊塞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正清除積習,大概是寬恕有餘,剛明不足的一類人了。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明史》中對英宗朱祁鎮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大業,天下富裕,而朝廷內外清靜無事。大臣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榮、張輔,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遺詔輔佐政治,使得朝綱沒遭破壞。唯獨因任用王振擅自專權,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復位以後,還追念不忘,可見他內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後在位二十四年,沒什麼非常突出的政績。至於上恭讓後諡號,釋放建文帝之後世,不準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後世效法。

《明史》中對代宗朱祁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景帝在哥哥被人擄去的關鍵時刻,奉命攝政,隨後立馬即為穩定人心,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賢能,勵精政治,外敵長驅直入而能保全宗廟,有再造之功。然而當哥哥回來後,軟禁於南宮不讓相見,兄弟情誼斷絕。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發生政變,哥哥復位,軟禁於西苑。不久朱去世。

《明史》中對憲宗朱見深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憲宗最初立為皇太子,後因故發生變化。及至登基之後,上景帝尊號,體恤于謙冤獄,抑制黎淳而召見商輅,頗有人君之風範。在位時政治修明,朝中多有才能之人。憲宗能知人善任,對戒律十分謹慎,減賦稅,免刑獄,百姓日益富足,仁宗、宣宗之政治在此又重新出現。後因任用汪直,使西廠橫行,假借皇上之權威,玩弄權術,明目張膽地隨意決斷,像皇帝下令一樣。世人為之所惑,事後才發覺,太監之禍實在可怕!

《明史》中對孝宗朱佑樘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得天下,傳十六世,除太祖、成祖以外,可稱頌的是仁宗、宣宗、孝宗。仁、宣之際,國勢初步強盛,綱紀修立,淳樸不變。至成化以來,號稱太平無事,然而安樂則容易沉溺於怠慢貪玩,富強則會逐漸滋生驕奢。孝宗獨能謙遜,節儉有度,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於保國泰持民盈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富。《易經》說“沒有平地就沒有山坡,沒有往來就沒有復回,只有艱貞是不會錯的。”知此道理者,只有孝宗了。

《明史》中對武宗朱厚照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從正統以來,國勢逐漸衰弱。當皇帝后首先除掉逆臣劉瑾,親自率軍抵禦邊寇,奮然欲以武功稱雄。然而,沉溺於音樂嬉戲遊樂之中,親近一小部分人,自我封加官號,穿衣戴帽都相當放縱隨便。值得慶幸的是用人之權始終親自掌握,加上有各位大臣主持公道輔佐補救,因此,儘管朝廷綱紀混亂還是未招致危亡。假如能承繼孝宗之遺業,謹慎節制有度,有中等才德君主之品行,那麼,將會國家安泰,而且落得一個好的名聲,又怎能招致後人那麼多的非議呢?

《明史》中對世宗朱厚熜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世宗剛當皇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明史》中對穆宗朱載垕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穆宗在位六年,躬行儉約,每年能節省下百萬之巨。答應俺答汗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能稱得上明君了。跟著柄臣相軋,邊塞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正清除積習,大概是寬恕有餘,剛明不足的一類人了。

《明史》中對神宗朱翊鈞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神宗10歲就當了皇帝,沖齡踐阼,張居正主持朝政,進行改革,綜核名實,國家勢力富強。隨著按照祖制親政後,身居內宮,荒於政事,和張居正越做越遠。於是小人好權趨利的人鑽了空子,與名節之士(張居正)成了仇人,門戶紛然角立。在朝廷出現內閣紛爭,互相猜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要論明朝滅亡,實亡於這傢伙。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明史》中對英宗朱祁鎮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大業,天下富裕,而朝廷內外清靜無事。大臣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榮、張輔,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遺詔輔佐政治,使得朝綱沒遭破壞。唯獨因任用王振擅自專權,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復位以後,還追念不忘,可見他內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後在位二十四年,沒什麼非常突出的政績。至於上恭讓後諡號,釋放建文帝之後世,不準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後世效法。

《明史》中對代宗朱祁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景帝在哥哥被人擄去的關鍵時刻,奉命攝政,隨後立馬即為穩定人心,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賢能,勵精政治,外敵長驅直入而能保全宗廟,有再造之功。然而當哥哥回來後,軟禁於南宮不讓相見,兄弟情誼斷絕。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發生政變,哥哥復位,軟禁於西苑。不久朱去世。

《明史》中對憲宗朱見深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憲宗最初立為皇太子,後因故發生變化。及至登基之後,上景帝尊號,體恤于謙冤獄,抑制黎淳而召見商輅,頗有人君之風範。在位時政治修明,朝中多有才能之人。憲宗能知人善任,對戒律十分謹慎,減賦稅,免刑獄,百姓日益富足,仁宗、宣宗之政治在此又重新出現。後因任用汪直,使西廠橫行,假借皇上之權威,玩弄權術,明目張膽地隨意決斷,像皇帝下令一樣。世人為之所惑,事後才發覺,太監之禍實在可怕!

《明史》中對孝宗朱佑樘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得天下,傳十六世,除太祖、成祖以外,可稱頌的是仁宗、宣宗、孝宗。仁、宣之際,國勢初步強盛,綱紀修立,淳樸不變。至成化以來,號稱太平無事,然而安樂則容易沉溺於怠慢貪玩,富強則會逐漸滋生驕奢。孝宗獨能謙遜,節儉有度,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於保國泰持民盈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富。《易經》說“沒有平地就沒有山坡,沒有往來就沒有復回,只有艱貞是不會錯的。”知此道理者,只有孝宗了。

《明史》中對武宗朱厚照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從正統以來,國勢逐漸衰弱。當皇帝后首先除掉逆臣劉瑾,親自率軍抵禦邊寇,奮然欲以武功稱雄。然而,沉溺於音樂嬉戲遊樂之中,親近一小部分人,自我封加官號,穿衣戴帽都相當放縱隨便。值得慶幸的是用人之權始終親自掌握,加上有各位大臣主持公道輔佐補救,因此,儘管朝廷綱紀混亂還是未招致危亡。假如能承繼孝宗之遺業,謹慎節制有度,有中等才德君主之品行,那麼,將會國家安泰,而且落得一個好的名聲,又怎能招致後人那麼多的非議呢?

《明史》中對世宗朱厚熜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世宗剛當皇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明史》中對穆宗朱載垕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穆宗在位六年,躬行儉約,每年能節省下百萬之巨。答應俺答汗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能稱得上明君了。跟著柄臣相軋,邊塞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正清除積習,大概是寬恕有餘,剛明不足的一類人了。

《明史》中對神宗朱翊鈞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神宗10歲就當了皇帝,沖齡踐阼,張居正主持朝政,進行改革,綜核名實,國家勢力富強。隨著按照祖制親政後,身居內宮,荒於政事,和張居正越做越遠。於是小人好權趨利的人鑽了空子,與名節之士(張居正)成了仇人,門戶紛然角立。在朝廷出現內閣紛爭,互相猜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要論明朝滅亡,實亡於這傢伙。

《明史》中對光宗朱常洛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只當了一個月皇帝,《明史》就沒有專門的評價。只在他老爸的評價了加了這麼一句:光宗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大意就是當了這麼短的皇帝,時局又不好,悲哀啊)

《明史》中對熹宗朱由校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自從世宗(上推第四代,他太爺)以後,就開始綱紀衰頹,到他爺手裡(神宗末年),已經廢弛到極點了。雖有剛明英武之君,也難以振肅。又加上皇帝的庸懦,婦寺竊其根本(魏忠賢與客氏專權),濫施淫刑,忠良慘遭橫禍,萬民離心,即使不想亡國,可又怎麼辦呢!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明史》中對英宗朱祁鎮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大業,天下富裕,而朝廷內外清靜無事。大臣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榮、張輔,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遺詔輔佐政治,使得朝綱沒遭破壞。唯獨因任用王振擅自專權,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復位以後,還追念不忘,可見他內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後在位二十四年,沒什麼非常突出的政績。至於上恭讓後諡號,釋放建文帝之後世,不準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後世效法。

《明史》中對代宗朱祁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景帝在哥哥被人擄去的關鍵時刻,奉命攝政,隨後立馬即為穩定人心,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賢能,勵精政治,外敵長驅直入而能保全宗廟,有再造之功。然而當哥哥回來後,軟禁於南宮不讓相見,兄弟情誼斷絕。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發生政變,哥哥復位,軟禁於西苑。不久朱去世。

《明史》中對憲宗朱見深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憲宗最初立為皇太子,後因故發生變化。及至登基之後,上景帝尊號,體恤于謙冤獄,抑制黎淳而召見商輅,頗有人君之風範。在位時政治修明,朝中多有才能之人。憲宗能知人善任,對戒律十分謹慎,減賦稅,免刑獄,百姓日益富足,仁宗、宣宗之政治在此又重新出現。後因任用汪直,使西廠橫行,假借皇上之權威,玩弄權術,明目張膽地隨意決斷,像皇帝下令一樣。世人為之所惑,事後才發覺,太監之禍實在可怕!

《明史》中對孝宗朱佑樘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得天下,傳十六世,除太祖、成祖以外,可稱頌的是仁宗、宣宗、孝宗。仁、宣之際,國勢初步強盛,綱紀修立,淳樸不變。至成化以來,號稱太平無事,然而安樂則容易沉溺於怠慢貪玩,富強則會逐漸滋生驕奢。孝宗獨能謙遜,節儉有度,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於保國泰持民盈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富。《易經》說“沒有平地就沒有山坡,沒有往來就沒有復回,只有艱貞是不會錯的。”知此道理者,只有孝宗了。

《明史》中對武宗朱厚照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從正統以來,國勢逐漸衰弱。當皇帝后首先除掉逆臣劉瑾,親自率軍抵禦邊寇,奮然欲以武功稱雄。然而,沉溺於音樂嬉戲遊樂之中,親近一小部分人,自我封加官號,穿衣戴帽都相當放縱隨便。值得慶幸的是用人之權始終親自掌握,加上有各位大臣主持公道輔佐補救,因此,儘管朝廷綱紀混亂還是未招致危亡。假如能承繼孝宗之遺業,謹慎節制有度,有中等才德君主之品行,那麼,將會國家安泰,而且落得一個好的名聲,又怎能招致後人那麼多的非議呢?

《明史》中對世宗朱厚熜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世宗剛當皇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明史》中對穆宗朱載垕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穆宗在位六年,躬行儉約,每年能節省下百萬之巨。答應俺答汗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能稱得上明君了。跟著柄臣相軋,邊塞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正清除積習,大概是寬恕有餘,剛明不足的一類人了。

《明史》中對神宗朱翊鈞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神宗10歲就當了皇帝,沖齡踐阼,張居正主持朝政,進行改革,綜核名實,國家勢力富強。隨著按照祖制親政後,身居內宮,荒於政事,和張居正越做越遠。於是小人好權趨利的人鑽了空子,與名節之士(張居正)成了仇人,門戶紛然角立。在朝廷出現內閣紛爭,互相猜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要論明朝滅亡,實亡於這傢伙。

《明史》中對光宗朱常洛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只當了一個月皇帝,《明史》就沒有專門的評價。只在他老爸的評價了加了這麼一句:光宗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大意就是當了這麼短的皇帝,時局又不好,悲哀啊)

《明史》中對熹宗朱由校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自從世宗(上推第四代,他太爺)以後,就開始綱紀衰頹,到他爺手裡(神宗末年),已經廢弛到極點了。雖有剛明英武之君,也難以振肅。又加上皇帝的庸懦,婦寺竊其根本(魏忠賢與客氏專權),濫施淫刑,忠良慘遭橫禍,萬民離心,即使不想亡國,可又怎麼辦呢!

《明史》中對思宗朱由檢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悲催的傢伙,繼承神宗、熹宗之大業,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決策機智,剷除奸賊叛逆,天下向往太平。可惜大勢已去,敗勢難救。在朝廷則有門戶糾紛,在邊境則將士驕橫懶惰。四處兵荒馬亂,流寇大起。最後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真可謂不幸。然而,在位十七年,不沉溺於聲色,憂勤惕勵,竭力治理國家。臨朝浩嘆,慨然思非常之才,但因用非其人,政事每況愈下。於是又信任宦官,並將其分佈安置於各要害位置,舉措失當,致使朝廷制置脫離常軌。即使乞求時來運轉,但還是身遭不幸,這難道不是天運使他這樣麼!等到他命歸黃泉,妖賊流寇被全部清除,才得加諡號建陵墓,且典禮比較優厚隆重。這是大聖朝(清朝)乾的一件名揚千古的好事,也可因此知道他雖遭受災難而未被侮辱其身,真是亡國之義烈的人了。

謝謝相邀。

大明滅亡之後,如果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那麼朱元璋會先抽誰?

一、明朝16位皇帝分別是誰?

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洪武

惠帝,朱允炆,1399年-1402年,建文

成祖,朱 棣,1403年-1424年,永樂

仁宗,朱高熾,1425年-1425年,洪熙

宣宗,朱瞻基,1426年-1435年,宣德

英宗,朱祁鎮,1436年-1449年,正統

代宗,朱祁鈺,1450年-1457年,景泰

英宗,朱祁鎮,1457年-1464年,天順

憲宗,朱見深,1465年-1487年,成化

孝宗,朱佑樘,1488年-1505年,弘治

武宗,朱厚照,1506年-1521年,正德

世宗,朱厚熜,1522年-1566年,嘉靖

穆宗,朱載垕,1567年-1572年,隆慶

神宗,朱翊鈞,1573年-1620年,萬曆

光宗,朱常洛,1620年-1620年,泰昌

熹宗,朱由校,1621年-1627年,天啟

思宗,朱由檢,1628年-1644年,崇禎

二、16位皇帝分析

以《明史》為證,查看16位皇帝一生評價,畢竟一家子聚集到一塊了,老祖宗要對後輩兒孫的一生還是要進行總結評價的嘛。

《明史》中對太祖朱元璋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朱聰明神武、胸懷天下,有眼光,有兄弟,在哪個亂世把那麼多對手都幹趴下了,用十五年就弄了個皇帝玩。從一個屌絲混到一個皇帝,自西漢以後從未有過。還能吸取元朝因為政治廢弛滅亡的教訓,整肅政治。而且對有學問的老傢伙(耆儒)以禮相待,考查制定了禮典樂章,彰明經義,尊崇正學,施恩於亡國亡地,澄清吏治,修定做人準則,尊崇風俗宗教,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止宦官太監干預政事,五府六部官職互相牽制,設衛屯田,兵器糧食充足。以武平定禍亂,以文建立太平盛世,老朱兩樣都佔了。在崇尚節義方面,允許蔡子英北歸。晚年更加憂民,曾以一年的時間開挖支河數萬處河渠塘堰,以利農桑,預防旱災。憑藉這些,其子孫承襲基業二百多年,士重名義,平民充實。至今後代蒙受恩澤,就如東樓、白馬,世代相傳祭祀太祖,享受這些還是應該滴!

《明史》中對惠帝朱允炆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孩子天性仁厚。剛當皇帝,親賢好學,就召用方孝孺這些人。制定典章制度,一心一意想當一個堯舜禹那樣的好皇帝。有一次,他生病輟朝,讓尹昌隆懟(進諫)了一下,這孩子馬上就進行自我檢討,還把檢討向外發表了。還免除獨生子服兵役的義務,免除蘇州、松江兩地重稅,使百姓得到很大實惠。讓叔叔革命了以後,年號恢復洪武,民間還是不認可滴。這孩子一心以德治天下,還是很好滴!

《明史》中對成祖朱棣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傢伙在戰爭中長大的,有佔有幽、燕地形這麼好的地盤,乘建侄子是個孩子,一路從北打到南,把皇帝弄了過來。即位以後,親自帶頭節儉,遇水旱災情早上報告傍晚立即賑濟,從來沒有阻攔和掩蓋。知人善任,表裡通達如一,雄才武略,同他老子一樣。經常率六師出征,漠北如塵土一樣被掃清。晚年時期,威德蓋世,四方誠服。受封入朝納貢的藩國約有三十國。地盤幅員遼闊,遠遠超過漢、唐。功績顯赫,可以算卓絕昌盛了。就是搶了侄子的皇位,這件事幹的太不地道了。(《明史》是清朝人編纂的,可以看出來對朱棣這個皇帝還是有點酸滴,呵呵。)

《明史》中對仁宗朱高熾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老爸領兵搶皇帝的時候,他作為世子留守後方,全力保障後勤。老子當了皇帝后,每年外出北征,作為東宮監國,朝中事情處理的井井有條。然而有人造謠,製造父子矛盾,最終還是安安全全度過。事後說:我只知道盡職幹事,不知道有人整我。當了一年皇帝,善於用人,幹了很多事情。要是能多活幾年,休養生息,完全能超過漢代文景之治了。

《明史》中對宣宗朱瞻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他老爸當太子時,失寵差點被廢了。辛虧是爺爺看中孫子有本事,才傳位為他老爸。當了皇帝后,當官的稱職幹事,政治清明,綱紀修明,糧倉充實,老百姓安居樂業。沒有遇到災年歲。到明朝建立六十年,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老百姓日子慢慢過得好了起來,國家蒸蒸日上出現盛世的景象。邊境出現騷擾,馬上能夠平定,震懾敵人(蒙古人),英姿謀略,也能趕上他爺爺了。

《明史》中對英宗朱祁鎮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英宗繼承仁宗、宣宗之大業,天下富裕,而朝廷內外清靜無事。大臣如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榮、張輔,均是多朝元老功臣,受遺詔輔佐政治,使得朝綱沒遭破壞。唯獨因任用王振擅自專權,以至於發生土木堡之變。復位以後,還追念不忘,可見他內心昏惑沉迷之深。英宗前後在位二十四年,沒什麼非常突出的政績。至於上恭讓後諡號,釋放建文帝之後世,不準宮妃殉葬,盛德之事可供後世效法。

《明史》中對代宗朱祁鈺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景帝在哥哥被人擄去的關鍵時刻,奉命攝政,隨後立馬即為穩定人心,在非常時刻行非常之事嘛。任用賢能,勵精政治,外敵長驅直入而能保全宗廟,有再造之功。然而當哥哥回來後,軟禁於南宮不讓相見,兄弟情誼斷絕。囚禁在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發生政變,哥哥復位,軟禁於西苑。不久朱去世。

《明史》中對憲宗朱見深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憲宗最初立為皇太子,後因故發生變化。及至登基之後,上景帝尊號,體恤于謙冤獄,抑制黎淳而召見商輅,頗有人君之風範。在位時政治修明,朝中多有才能之人。憲宗能知人善任,對戒律十分謹慎,減賦稅,免刑獄,百姓日益富足,仁宗、宣宗之政治在此又重新出現。後因任用汪直,使西廠橫行,假借皇上之權威,玩弄權術,明目張膽地隨意決斷,像皇帝下令一樣。世人為之所惑,事後才發覺,太監之禍實在可怕!

《明史》中對孝宗朱佑樘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得天下,傳十六世,除太祖、成祖以外,可稱頌的是仁宗、宣宗、孝宗。仁、宣之際,國勢初步強盛,綱紀修立,淳樸不變。至成化以來,號稱太平無事,然而安樂則容易沉溺於怠慢貪玩,富強則會逐漸滋生驕奢。孝宗獨能謙遜,節儉有度,勤政愛民,兢兢業業於保國泰持民盈之道,使朝政太平、安定有序,民物康富。《易經》說“沒有平地就沒有山坡,沒有往來就沒有復回,只有艱貞是不會錯的。”知此道理者,只有孝宗了。

《明史》中對武宗朱厚照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朝從正統以來,國勢逐漸衰弱。當皇帝后首先除掉逆臣劉瑾,親自率軍抵禦邊寇,奮然欲以武功稱雄。然而,沉溺於音樂嬉戲遊樂之中,親近一小部分人,自我封加官號,穿衣戴帽都相當放縱隨便。值得慶幸的是用人之權始終親自掌握,加上有各位大臣主持公道輔佐補救,因此,儘管朝廷綱紀混亂還是未招致危亡。假如能承繼孝宗之遺業,謹慎節制有度,有中等才德君主之品行,那麼,將會國家安泰,而且落得一個好的名聲,又怎能招致後人那麼多的非議呢?

《明史》中對世宗朱厚熜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世宗剛當皇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明史》中對穆宗朱載垕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穆宗在位六年,躬行儉約,每年能節省下百萬之巨。答應俺答汗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能稱得上明君了。跟著柄臣相軋,邊塞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正清除積習,大概是寬恕有餘,剛明不足的一類人了。

《明史》中對神宗朱翊鈞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神宗10歲就當了皇帝,沖齡踐阼,張居正主持朝政,進行改革,綜核名實,國家勢力富強。隨著按照祖制親政後,身居內宮,荒於政事,和張居正越做越遠。於是小人好權趨利的人鑽了空子,與名節之士(張居正)成了仇人,門戶紛然角立。在朝廷出現內閣紛爭,互相猜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要論明朝滅亡,實亡於這傢伙。

《明史》中對光宗朱常洛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只當了一個月皇帝,《明史》就沒有專門的評價。只在他老爸的評價了加了這麼一句:光宗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大意就是當了這麼短的皇帝,時局又不好,悲哀啊)

《明史》中對熹宗朱由校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明自從世宗(上推第四代,他太爺)以後,就開始綱紀衰頹,到他爺手裡(神宗末年),已經廢弛到極點了。雖有剛明英武之君,也難以振肅。又加上皇帝的庸懦,婦寺竊其根本(魏忠賢與客氏專權),濫施淫刑,忠良慘遭橫禍,萬民離心,即使不想亡國,可又怎麼辦呢!

《明史》中對思宗朱由檢的評價,用現在的大白話就是說:這悲催的傢伙,繼承神宗、熹宗之大業,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決策機智,剷除奸賊叛逆,天下向往太平。可惜大勢已去,敗勢難救。在朝廷則有門戶糾紛,在邊境則將士驕橫懶惰。四處兵荒馬亂,流寇大起。最後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真可謂不幸。然而,在位十七年,不沉溺於聲色,憂勤惕勵,竭力治理國家。臨朝浩嘆,慨然思非常之才,但因用非其人,政事每況愈下。於是又信任宦官,並將其分佈安置於各要害位置,舉措失當,致使朝廷制置脫離常軌。即使乞求時來運轉,但還是身遭不幸,這難道不是天運使他這樣麼!等到他命歸黃泉,妖賊流寇被全部清除,才得加諡號建陵墓,且典禮比較優厚隆重。這是大聖朝(清朝)乾的一件名揚千古的好事,也可因此知道他雖遭受災難而未被侮辱其身,真是亡國之義烈的人了。

三、朱元璋見面會先抽誰?

惠帝朱允炆:唉,江山還是沒有守住,讓你叔叔搶去了。不忍心抽。

成祖朱 棣:你小子,最終還是沒有防住,讓你坐了江山。下不了手。

仁宗朱高熾:嗯,還不錯,知道休養生息,就是怎麼命這麼短呢。

宣宗朱瞻基:呵呵,不錯哦,武有你太爺爺、爺爺的風範,文也能治國。

英宗朱祁鎮:切,本事不行還愛瞎嘚瑟,讓外人欺負了,對自己和朱棣一樣,太不地道了。

代宗朱祁鈺:唉嗯,關鍵時刻還行,都愛當皇帝,就是玩心眼比你哥哥差遠了。

憲宗朱見深:開始不錯,能讓太監橫行,你站到一邊去。

孝宗朱佑樘:一邊去。

武宗朱厚照:一邊去。

世宗朱厚熜:基業開始從你手裡敗的,捶你沒商量。

穆宗朱載垕:辛苦了。

神宗朱翊鈞:張居正你玩不轉,切。

光宗朱常洛:吃奶去吧。

熹宗朱由校:窩囊,讓婦人和太監耍的團團轉。

思宗朱由檢:好歹當了十多年皇帝了,丟了就丟了吧,但怎麼能讓女真人坐上去呢,好歹留給中原人吧,唉。

木剑温不胜
2019-02-22

明太祖最氣的子孫後代TOP7。

明太祖最氣的子孫後代TOP7。

第一位,朱棣

原因很簡單,這是自己的親兒子,自己親自教育出來的,竟然造了反!

朱元璋是個保守派,為了能夠保證子孫後代穩坐江山,不被兄弟篡位,他堅持嫡長子繼承製,長子死了長孫上,其他人沒有機會。

朱元璋晚年啥事不做,就是為皇長孫鋪路了。可惜他費盡心思,殺了那麼多功臣名將,結果朱允炆還是被篡位了。再往後的荒唐重孫、弱雞重孫,朱元璋想管也管不上。唯獨這個親兒子,朱元璋若泉下有知一定很後悔沒有削弱他的勢力,或者直接砍了拉倒。

明太祖最氣的子孫後代TOP7。

第一位,朱棣

原因很簡單,這是自己的親兒子,自己親自教育出來的,竟然造了反!

朱元璋是個保守派,為了能夠保證子孫後代穩坐江山,不被兄弟篡位,他堅持嫡長子繼承製,長子死了長孫上,其他人沒有機會。

朱元璋晚年啥事不做,就是為皇長孫鋪路了。可惜他費盡心思,殺了那麼多功臣名將,結果朱允炆還是被篡位了。再往後的荒唐重孫、弱雞重孫,朱元璋想管也管不上。唯獨這個親兒子,朱元璋若泉下有知一定很後悔沒有削弱他的勢力,或者直接砍了拉倒。

第二位,朱祁鎮

被敵人俘虜那麼多年,回來之後還能再做皇帝,朱元璋知曉之後大約要吐血了,這簡直就是給老朱家丟人啊。朱祁鎮廢了殉葬制度,這是一件大善事,但是朱元璋本人是殉葬的竭力擁護者,只會當他是違背祖制的窩囊廢吧。

明太祖最氣的子孫後代TOP7。

第一位,朱棣

原因很簡單,這是自己的親兒子,自己親自教育出來的,竟然造了反!

朱元璋是個保守派,為了能夠保證子孫後代穩坐江山,不被兄弟篡位,他堅持嫡長子繼承製,長子死了長孫上,其他人沒有機會。

朱元璋晚年啥事不做,就是為皇長孫鋪路了。可惜他費盡心思,殺了那麼多功臣名將,結果朱允炆還是被篡位了。再往後的荒唐重孫、弱雞重孫,朱元璋想管也管不上。唯獨這個親兒子,朱元璋若泉下有知一定很後悔沒有削弱他的勢力,或者直接砍了拉倒。

第二位,朱祁鎮

被敵人俘虜那麼多年,回來之後還能再做皇帝,朱元璋知曉之後大約要吐血了,這簡直就是給老朱家丟人啊。朱祁鎮廢了殉葬制度,這是一件大善事,但是朱元璋本人是殉葬的竭力擁護者,只會當他是違背祖制的窩囊廢吧。

第三名:朱厚熜,朱翊鈞,朱由檢

這三個跪在一起被抽吧,帝王之術沒學到家,瞎折騰,將大明朝的命數都給折騰沒了。嘉靖真當自己是個仙兒了,以上帝視角看朝中群魔亂舞,首輔一代接一代,鬥得不亦樂乎。自己在後臺嗑藥,朝堂之上黨爭任意滋長,給明朝末期的巨大利益集團的崛起提供了溫床。都說明朝開始滅亡於嘉靖,便是因為這一點。

萬曆皇帝不說了,消極怠工,沉迷享樂。朱元璋要是抽他,還不僅僅因為他不勤政,而是他連一個大臣張居正都不能搞定。想當年我老朱手下多少精兵強將,各個服服帖帖……唉,不說了。

崇禎皇帝,到底是亡國的皇帝,雖然大家覺得他人品不錯也很勤政,但是國家敗在他手上,他多少都有責任。抽就不抽了,跪著吧。

明太祖最氣的子孫後代TOP7。

第一位,朱棣

原因很簡單,這是自己的親兒子,自己親自教育出來的,竟然造了反!

朱元璋是個保守派,為了能夠保證子孫後代穩坐江山,不被兄弟篡位,他堅持嫡長子繼承製,長子死了長孫上,其他人沒有機會。

朱元璋晚年啥事不做,就是為皇長孫鋪路了。可惜他費盡心思,殺了那麼多功臣名將,結果朱允炆還是被篡位了。再往後的荒唐重孫、弱雞重孫,朱元璋想管也管不上。唯獨這個親兒子,朱元璋若泉下有知一定很後悔沒有削弱他的勢力,或者直接砍了拉倒。

第二位,朱祁鎮

被敵人俘虜那麼多年,回來之後還能再做皇帝,朱元璋知曉之後大約要吐血了,這簡直就是給老朱家丟人啊。朱祁鎮廢了殉葬制度,這是一件大善事,但是朱元璋本人是殉葬的竭力擁護者,只會當他是違背祖制的窩囊廢吧。

第三名:朱厚熜,朱翊鈞,朱由檢

這三個跪在一起被抽吧,帝王之術沒學到家,瞎折騰,將大明朝的命數都給折騰沒了。嘉靖真當自己是個仙兒了,以上帝視角看朝中群魔亂舞,首輔一代接一代,鬥得不亦樂乎。自己在後臺嗑藥,朝堂之上黨爭任意滋長,給明朝末期的巨大利益集團的崛起提供了溫床。都說明朝開始滅亡於嘉靖,便是因為這一點。

萬曆皇帝不說了,消極怠工,沉迷享樂。朱元璋要是抽他,還不僅僅因為他不勤政,而是他連一個大臣張居正都不能搞定。想當年我老朱手下多少精兵強將,各個服服帖帖……唉,不說了。

崇禎皇帝,到底是亡國的皇帝,雖然大家覺得他人品不錯也很勤政,但是國家敗在他手上,他多少都有責任。抽就不抽了,跪著吧。

第四名:朱厚照,朱見深,朱由校

這三位荒唐皇帝就跪作一排吧。

每每看清宮劇,那些清朝皇帝們朝九晚五,動不動就是“生怕對不起列祖列宗”的可憐樣子,還是覺得做明朝的皇帝更歡樂一點。這三位帝王離譜、好色、荒唐、不務正業、寵愛太監,但有意思是歷史上很少有人將明亡的原因直接歸咎在他們身上。

朱厚照即位的時候,他的父親孝宗已經為他打好了底子,但凡他能像乾隆那般努力一把,說不定也能有個康乾盛世什麼的。而這位皇帝就是貪玩兒,在奉天殿耍猴逗狗。身邊出了兩個遺臭萬年的太監,將皇帝哄得團團轉。不過他臨死前倒是挺正經的,將皇位傳給了堂弟朱厚熜,而沒有交給血緣更遠的朱家親戚。

朱見深吃奶吃到老,和萬貞兒那段不說了,還有西廠汪直霍亂朝綱,又是一個被太監玩得團團轉的皇帝。

朱由校,木匠皇帝,同樣是奶媽和太監,看來大家都走不出這個套兒啊。

明太祖最氣的子孫後代TOP7。

第一位,朱棣

原因很簡單,這是自己的親兒子,自己親自教育出來的,竟然造了反!

朱元璋是個保守派,為了能夠保證子孫後代穩坐江山,不被兄弟篡位,他堅持嫡長子繼承製,長子死了長孫上,其他人沒有機會。

朱元璋晚年啥事不做,就是為皇長孫鋪路了。可惜他費盡心思,殺了那麼多功臣名將,結果朱允炆還是被篡位了。再往後的荒唐重孫、弱雞重孫,朱元璋想管也管不上。唯獨這個親兒子,朱元璋若泉下有知一定很後悔沒有削弱他的勢力,或者直接砍了拉倒。

第二位,朱祁鎮

被敵人俘虜那麼多年,回來之後還能再做皇帝,朱元璋知曉之後大約要吐血了,這簡直就是給老朱家丟人啊。朱祁鎮廢了殉葬制度,這是一件大善事,但是朱元璋本人是殉葬的竭力擁護者,只會當他是違背祖制的窩囊廢吧。

第三名:朱厚熜,朱翊鈞,朱由檢

這三個跪在一起被抽吧,帝王之術沒學到家,瞎折騰,將大明朝的命數都給折騰沒了。嘉靖真當自己是個仙兒了,以上帝視角看朝中群魔亂舞,首輔一代接一代,鬥得不亦樂乎。自己在後臺嗑藥,朝堂之上黨爭任意滋長,給明朝末期的巨大利益集團的崛起提供了溫床。都說明朝開始滅亡於嘉靖,便是因為這一點。

萬曆皇帝不說了,消極怠工,沉迷享樂。朱元璋要是抽他,還不僅僅因為他不勤政,而是他連一個大臣張居正都不能搞定。想當年我老朱手下多少精兵強將,各個服服帖帖……唉,不說了。

崇禎皇帝,到底是亡國的皇帝,雖然大家覺得他人品不錯也很勤政,但是國家敗在他手上,他多少都有責任。抽就不抽了,跪著吧。

第四名:朱厚照,朱見深,朱由校

這三位荒唐皇帝就跪作一排吧。

每每看清宮劇,那些清朝皇帝們朝九晚五,動不動就是“生怕對不起列祖列宗”的可憐樣子,還是覺得做明朝的皇帝更歡樂一點。這三位帝王離譜、好色、荒唐、不務正業、寵愛太監,但有意思是歷史上很少有人將明亡的原因直接歸咎在他們身上。

朱厚照即位的時候,他的父親孝宗已經為他打好了底子,但凡他能像乾隆那般努力一把,說不定也能有個康乾盛世什麼的。而這位皇帝就是貪玩兒,在奉天殿耍猴逗狗。身邊出了兩個遺臭萬年的太監,將皇帝哄得團團轉。不過他臨死前倒是挺正經的,將皇位傳給了堂弟朱厚熜,而沒有交給血緣更遠的朱家親戚。

朱見深吃奶吃到老,和萬貞兒那段不說了,還有西廠汪直霍亂朝綱,又是一個被太監玩得團團轉的皇帝。

朱由校,木匠皇帝,同樣是奶媽和太監,看來大家都走不出這個套兒啊。

這三名皇帝實際上並非民間傳說中那麼無能,卻為大明帶了了無數茶餘飯後的談資。後來滿清入關,清人談論明朝,便常拿這三位皇帝做反面教材,將明朝帝王生活傳說地多麼荒淫無度。這三位朱元璋怕是連抽都懶得抽了,就這麼跪到他老人家氣消了為止吧。

我就是竹韵
2019-05-19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朱祁鈺劇照)

想到宦官亂政,朱元璋又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聲,又抽在了朱見深臉上,怒火中燒地說:“你這個孽孫,搞東廠,搞西廠,搞錦衣衛,把江山弄得烏煙瘴氣,還有,你缺少母愛啊?成天弄什麼姐弟戀,到底是女人重要還是江山重要?死了一個妃子,竟然三個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為重,還傷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窩囊廢!”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朱祁鈺劇照)

想到宦官亂政,朱元璋又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聲,又抽在了朱見深臉上,怒火中燒地說:“你這個孽孫,搞東廠,搞西廠,搞錦衣衛,把江山弄得烏煙瘴氣,還有,你缺少母愛啊?成天弄什麼姐弟戀,到底是女人重要還是江山重要?死了一個妃子,竟然三個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為重,還傷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窩囊廢!”

(朱見深和萬貴妃劇照)

朱元璋轉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這氣才消了下來說:“你倆個倒是勤政愛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們在位時間能再長一些,說不定咱的萬世基業也能中興。”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朱祁鈺劇照)

想到宦官亂政,朱元璋又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聲,又抽在了朱見深臉上,怒火中燒地說:“你這個孽孫,搞東廠,搞西廠,搞錦衣衛,把江山弄得烏煙瘴氣,還有,你缺少母愛啊?成天弄什麼姐弟戀,到底是女人重要還是江山重要?死了一個妃子,竟然三個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為重,還傷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窩囊廢!”

(朱見深和萬貴妃劇照)

朱元璋轉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這氣才消了下來說:“你倆個倒是勤政愛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們在位時間能再長一些,說不定咱的萬世基業也能中興。”


(朱右樘劇照)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朱祁鈺劇照)

想到宦官亂政,朱元璋又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聲,又抽在了朱見深臉上,怒火中燒地說:“你這個孽孫,搞東廠,搞西廠,搞錦衣衛,把江山弄得烏煙瘴氣,還有,你缺少母愛啊?成天弄什麼姐弟戀,到底是女人重要還是江山重要?死了一個妃子,竟然三個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為重,還傷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窩囊廢!”

(朱見深和萬貴妃劇照)

朱元璋轉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這氣才消了下來說:“你倆個倒是勤政愛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們在位時間能再長一些,說不定咱的萬世基業也能中興。”


(朱右樘劇照)


(朱厚照劇照)


一邊的朱厚熜聽了說:“對呀,咱朱家的人不知為何不長壽,所以我才花費大精力煉丹藥的。”

朱元璋聽罷怒火又起,一巴掌拍了過去。朱厚熜哭喪著臉說:“這也有錯?”朱元璋呵斥說:“你就知道煉丹,所謂丹藥、長生不老都是忽悠人的。你成日只顧著煉丹,不理朝政。還有,你在位時,早就該重用海瑞這樣的忠臣,還有那個張居正,你也應該多信任他,多下放權力給他。你眼中只有煉丹,害了咱朱家江山呀。”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朱祁鈺劇照)

想到宦官亂政,朱元璋又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聲,又抽在了朱見深臉上,怒火中燒地說:“你這個孽孫,搞東廠,搞西廠,搞錦衣衛,把江山弄得烏煙瘴氣,還有,你缺少母愛啊?成天弄什麼姐弟戀,到底是女人重要還是江山重要?死了一個妃子,竟然三個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為重,還傷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窩囊廢!”

(朱見深和萬貴妃劇照)

朱元璋轉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這氣才消了下來說:“你倆個倒是勤政愛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們在位時間能再長一些,說不定咱的萬世基業也能中興。”


(朱右樘劇照)


(朱厚照劇照)


一邊的朱厚熜聽了說:“對呀,咱朱家的人不知為何不長壽,所以我才花費大精力煉丹藥的。”

朱元璋聽罷怒火又起,一巴掌拍了過去。朱厚熜哭喪著臉說:“這也有錯?”朱元璋呵斥說:“你就知道煉丹,所謂丹藥、長生不老都是忽悠人的。你成日只顧著煉丹,不理朝政。還有,你在位時,早就該重用海瑞這樣的忠臣,還有那個張居正,你也應該多信任他,多下放權力給他。你眼中只有煉丹,害了咱朱家江山呀。”

(朱厚熜劇照)

朱載垕聽了,趕緊撫摸著朱元璋的心口說:“祖爺爺別生氣,這不,皇位到我這,江山還很好的嘛。”朱元璋沒有好氣地道:“你繼位初期倒還稱得上英明的君主,可到了後期你太沉迷女色,也短命,36歲就下來了(地府),唉……”說罷,朱元璋長嘆一聲,經歷二百多年後,朱家的子孫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或者祖墳風水有問題?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朱祁鈺劇照)

想到宦官亂政,朱元璋又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聲,又抽在了朱見深臉上,怒火中燒地說:“你這個孽孫,搞東廠,搞西廠,搞錦衣衛,把江山弄得烏煙瘴氣,還有,你缺少母愛啊?成天弄什麼姐弟戀,到底是女人重要還是江山重要?死了一個妃子,竟然三個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為重,還傷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窩囊廢!”

(朱見深和萬貴妃劇照)

朱元璋轉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這氣才消了下來說:“你倆個倒是勤政愛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們在位時間能再長一些,說不定咱的萬世基業也能中興。”


(朱右樘劇照)


(朱厚照劇照)


一邊的朱厚熜聽了說:“對呀,咱朱家的人不知為何不長壽,所以我才花費大精力煉丹藥的。”

朱元璋聽罷怒火又起,一巴掌拍了過去。朱厚熜哭喪著臉說:“這也有錯?”朱元璋呵斥說:“你就知道煉丹,所謂丹藥、長生不老都是忽悠人的。你成日只顧著煉丹,不理朝政。還有,你在位時,早就該重用海瑞這樣的忠臣,還有那個張居正,你也應該多信任他,多下放權力給他。你眼中只有煉丹,害了咱朱家江山呀。”

(朱厚熜劇照)

朱載垕聽了,趕緊撫摸著朱元璋的心口說:“祖爺爺別生氣,這不,皇位到我這,江山還很好的嘛。”朱元璋沒有好氣地道:“你繼位初期倒還稱得上英明的君主,可到了後期你太沉迷女色,也短命,36歲就下來了(地府),唉……”說罷,朱元璋長嘆一聲,經歷二百多年後,朱家的子孫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或者祖墳風水有問題?

(朱載垕劇照)

想到風水,朱元璋罵起朱翊鈞,你的墳墓最威風咯,耗資800萬兩銀子,浪費了多少錢財?!江山想不敗都難。朱翊鈞躺著也中槍,委屈地說:“又不是我下旨要蓋這樣的墳墓的,是朱常洛蓋的哦。”朱元璋聽罷,又教訓說:“那你在位時,將官職進行拍賣是怎麼回事?皇帝是這麼當的嗎?好孫兒,你也丟了老朱家的的臉啦!”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朱祁鈺劇照)

想到宦官亂政,朱元璋又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聲,又抽在了朱見深臉上,怒火中燒地說:“你這個孽孫,搞東廠,搞西廠,搞錦衣衛,把江山弄得烏煙瘴氣,還有,你缺少母愛啊?成天弄什麼姐弟戀,到底是女人重要還是江山重要?死了一個妃子,竟然三個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為重,還傷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窩囊廢!”

(朱見深和萬貴妃劇照)

朱元璋轉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這氣才消了下來說:“你倆個倒是勤政愛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們在位時間能再長一些,說不定咱的萬世基業也能中興。”


(朱右樘劇照)


(朱厚照劇照)


一邊的朱厚熜聽了說:“對呀,咱朱家的人不知為何不長壽,所以我才花費大精力煉丹藥的。”

朱元璋聽罷怒火又起,一巴掌拍了過去。朱厚熜哭喪著臉說:“這也有錯?”朱元璋呵斥說:“你就知道煉丹,所謂丹藥、長生不老都是忽悠人的。你成日只顧著煉丹,不理朝政。還有,你在位時,早就該重用海瑞這樣的忠臣,還有那個張居正,你也應該多信任他,多下放權力給他。你眼中只有煉丹,害了咱朱家江山呀。”

(朱厚熜劇照)

朱載垕聽了,趕緊撫摸著朱元璋的心口說:“祖爺爺別生氣,這不,皇位到我這,江山還很好的嘛。”朱元璋沒有好氣地道:“你繼位初期倒還稱得上英明的君主,可到了後期你太沉迷女色,也短命,36歲就下來了(地府),唉……”說罷,朱元璋長嘆一聲,經歷二百多年後,朱家的子孫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或者祖墳風水有問題?

(朱載垕劇照)

想到風水,朱元璋罵起朱翊鈞,你的墳墓最威風咯,耗資800萬兩銀子,浪費了多少錢財?!江山想不敗都難。朱翊鈞躺著也中槍,委屈地說:“又不是我下旨要蓋這樣的墳墓的,是朱常洛蓋的哦。”朱元璋聽罷,又教訓說:“那你在位時,將官職進行拍賣是怎麼回事?皇帝是這麼當的嗎?好孫兒,你也丟了老朱家的的臉啦!”

(朱翊鈞劇照)

說罷朱翊鈞,朱元璋又轉頭瞪了朱常洛一眼,朱常洛心慌慌地低下頭,小聲說,“我怎麼了嘛?”朱元璋說,“你有好有壞。你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積極改革,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廷綱紀,是你的好;但你沉湎酒色,縱慾淫樂,天天沉迷女色,繼皇位只一個月就下來地府,政策咋能繼續執行?”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朱祁鈺劇照)

想到宦官亂政,朱元璋又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聲,又抽在了朱見深臉上,怒火中燒地說:“你這個孽孫,搞東廠,搞西廠,搞錦衣衛,把江山弄得烏煙瘴氣,還有,你缺少母愛啊?成天弄什麼姐弟戀,到底是女人重要還是江山重要?死了一個妃子,竟然三個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為重,還傷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窩囊廢!”

(朱見深和萬貴妃劇照)

朱元璋轉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這氣才消了下來說:“你倆個倒是勤政愛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們在位時間能再長一些,說不定咱的萬世基業也能中興。”


(朱右樘劇照)


(朱厚照劇照)


一邊的朱厚熜聽了說:“對呀,咱朱家的人不知為何不長壽,所以我才花費大精力煉丹藥的。”

朱元璋聽罷怒火又起,一巴掌拍了過去。朱厚熜哭喪著臉說:“這也有錯?”朱元璋呵斥說:“你就知道煉丹,所謂丹藥、長生不老都是忽悠人的。你成日只顧著煉丹,不理朝政。還有,你在位時,早就該重用海瑞這樣的忠臣,還有那個張居正,你也應該多信任他,多下放權力給他。你眼中只有煉丹,害了咱朱家江山呀。”

(朱厚熜劇照)

朱載垕聽了,趕緊撫摸著朱元璋的心口說:“祖爺爺別生氣,這不,皇位到我這,江山還很好的嘛。”朱元璋沒有好氣地道:“你繼位初期倒還稱得上英明的君主,可到了後期你太沉迷女色,也短命,36歲就下來了(地府),唉……”說罷,朱元璋長嘆一聲,經歷二百多年後,朱家的子孫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或者祖墳風水有問題?

(朱載垕劇照)

想到風水,朱元璋罵起朱翊鈞,你的墳墓最威風咯,耗資800萬兩銀子,浪費了多少錢財?!江山想不敗都難。朱翊鈞躺著也中槍,委屈地說:“又不是我下旨要蓋這樣的墳墓的,是朱常洛蓋的哦。”朱元璋聽罷,又教訓說:“那你在位時,將官職進行拍賣是怎麼回事?皇帝是這麼當的嗎?好孫兒,你也丟了老朱家的的臉啦!”

(朱翊鈞劇照)

說罷朱翊鈞,朱元璋又轉頭瞪了朱常洛一眼,朱常洛心慌慌地低下頭,小聲說,“我怎麼了嘛?”朱元璋說,“你有好有壞。你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積極改革,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廷綱紀,是你的好;但你沉湎酒色,縱慾淫樂,天天沉迷女色,繼皇位只一個月就下來地府,政策咋能繼續執行?”

(朱常洛劇照)

忽然,傳來叮叮咣咣鋸木板的聲音,原來是“木匠”朱由校在搗鼓東西。朱元璋看罷,操起木板就朝朱由校的屁股打過去,:“好孫兒,你好好的皇帝不當,成日沉迷於這些木器,你真是出息呀?!你這‘千古一木匠皇帝’,名聲比我還大呀!”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朱祁鈺劇照)

想到宦官亂政,朱元璋又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聲,又抽在了朱見深臉上,怒火中燒地說:“你這個孽孫,搞東廠,搞西廠,搞錦衣衛,把江山弄得烏煙瘴氣,還有,你缺少母愛啊?成天弄什麼姐弟戀,到底是女人重要還是江山重要?死了一個妃子,竟然三個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為重,還傷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窩囊廢!”

(朱見深和萬貴妃劇照)

朱元璋轉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這氣才消了下來說:“你倆個倒是勤政愛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們在位時間能再長一些,說不定咱的萬世基業也能中興。”


(朱右樘劇照)


(朱厚照劇照)


一邊的朱厚熜聽了說:“對呀,咱朱家的人不知為何不長壽,所以我才花費大精力煉丹藥的。”

朱元璋聽罷怒火又起,一巴掌拍了過去。朱厚熜哭喪著臉說:“這也有錯?”朱元璋呵斥說:“你就知道煉丹,所謂丹藥、長生不老都是忽悠人的。你成日只顧著煉丹,不理朝政。還有,你在位時,早就該重用海瑞這樣的忠臣,還有那個張居正,你也應該多信任他,多下放權力給他。你眼中只有煉丹,害了咱朱家江山呀。”

(朱厚熜劇照)

朱載垕聽了,趕緊撫摸著朱元璋的心口說:“祖爺爺別生氣,這不,皇位到我這,江山還很好的嘛。”朱元璋沒有好氣地道:“你繼位初期倒還稱得上英明的君主,可到了後期你太沉迷女色,也短命,36歲就下來了(地府),唉……”說罷,朱元璋長嘆一聲,經歷二百多年後,朱家的子孫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或者祖墳風水有問題?

(朱載垕劇照)

想到風水,朱元璋罵起朱翊鈞,你的墳墓最威風咯,耗資800萬兩銀子,浪費了多少錢財?!江山想不敗都難。朱翊鈞躺著也中槍,委屈地說:“又不是我下旨要蓋這樣的墳墓的,是朱常洛蓋的哦。”朱元璋聽罷,又教訓說:“那你在位時,將官職進行拍賣是怎麼回事?皇帝是這麼當的嗎?好孫兒,你也丟了老朱家的的臉啦!”

(朱翊鈞劇照)

說罷朱翊鈞,朱元璋又轉頭瞪了朱常洛一眼,朱常洛心慌慌地低下頭,小聲說,“我怎麼了嘛?”朱元璋說,“你有好有壞。你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積極改革,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廷綱紀,是你的好;但你沉湎酒色,縱慾淫樂,天天沉迷女色,繼皇位只一個月就下來地府,政策咋能繼續執行?”

(朱常洛劇照)

忽然,傳來叮叮咣咣鋸木板的聲音,原來是“木匠”朱由校在搗鼓東西。朱元璋看罷,操起木板就朝朱由校的屁股打過去,:“好孫兒,你好好的皇帝不當,成日沉迷於這些木器,你真是出息呀?!你這‘千古一木匠皇帝’,名聲比我還大呀!”

(朱由校劇照)

朱元璋說完了十四人,最後憐惜地看著朱由檢,無可奈何地嘆息說,“咱朱家的江山,雖在你手裡沒的,但祖爺爺不怪你。是前面他們幾個人不務正業,給你留下的攤子太爛了。你很是勤政,也夠努力,但實已積重難返。你最後自盡,也算是有氣節,沒有給老朱家丟臉。如果你早出生幾十年,咱們朱家江山一定還有救,但是世事哪有如果的呢?”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朱祁鈺劇照)

想到宦官亂政,朱元璋又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聲,又抽在了朱見深臉上,怒火中燒地說:“你這個孽孫,搞東廠,搞西廠,搞錦衣衛,把江山弄得烏煙瘴氣,還有,你缺少母愛啊?成天弄什麼姐弟戀,到底是女人重要還是江山重要?死了一個妃子,竟然三個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為重,還傷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窩囊廢!”

(朱見深和萬貴妃劇照)

朱元璋轉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這氣才消了下來說:“你倆個倒是勤政愛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們在位時間能再長一些,說不定咱的萬世基業也能中興。”


(朱右樘劇照)


(朱厚照劇照)


一邊的朱厚熜聽了說:“對呀,咱朱家的人不知為何不長壽,所以我才花費大精力煉丹藥的。”

朱元璋聽罷怒火又起,一巴掌拍了過去。朱厚熜哭喪著臉說:“這也有錯?”朱元璋呵斥說:“你就知道煉丹,所謂丹藥、長生不老都是忽悠人的。你成日只顧著煉丹,不理朝政。還有,你在位時,早就該重用海瑞這樣的忠臣,還有那個張居正,你也應該多信任他,多下放權力給他。你眼中只有煉丹,害了咱朱家江山呀。”

(朱厚熜劇照)

朱載垕聽了,趕緊撫摸著朱元璋的心口說:“祖爺爺別生氣,這不,皇位到我這,江山還很好的嘛。”朱元璋沒有好氣地道:“你繼位初期倒還稱得上英明的君主,可到了後期你太沉迷女色,也短命,36歲就下來了(地府),唉……”說罷,朱元璋長嘆一聲,經歷二百多年後,朱家的子孫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或者祖墳風水有問題?

(朱載垕劇照)

想到風水,朱元璋罵起朱翊鈞,你的墳墓最威風咯,耗資800萬兩銀子,浪費了多少錢財?!江山想不敗都難。朱翊鈞躺著也中槍,委屈地說:“又不是我下旨要蓋這樣的墳墓的,是朱常洛蓋的哦。”朱元璋聽罷,又教訓說:“那你在位時,將官職進行拍賣是怎麼回事?皇帝是這麼當的嗎?好孫兒,你也丟了老朱家的的臉啦!”

(朱翊鈞劇照)

說罷朱翊鈞,朱元璋又轉頭瞪了朱常洛一眼,朱常洛心慌慌地低下頭,小聲說,“我怎麼了嘛?”朱元璋說,“你有好有壞。你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積極改革,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廷綱紀,是你的好;但你沉湎酒色,縱慾淫樂,天天沉迷女色,繼皇位只一個月就下來地府,政策咋能繼續執行?”

(朱常洛劇照)

忽然,傳來叮叮咣咣鋸木板的聲音,原來是“木匠”朱由校在搗鼓東西。朱元璋看罷,操起木板就朝朱由校的屁股打過去,:“好孫兒,你好好的皇帝不當,成日沉迷於這些木器,你真是出息呀?!你這‘千古一木匠皇帝’,名聲比我還大呀!”

(朱由校劇照)

朱元璋說完了十四人,最後憐惜地看著朱由檢,無可奈何地嘆息說,“咱朱家的江山,雖在你手裡沒的,但祖爺爺不怪你。是前面他們幾個人不務正業,給你留下的攤子太爛了。你很是勤政,也夠努力,但實已積重難返。你最後自盡,也算是有氣節,沒有給老朱家丟臉。如果你早出生幾十年,咱們朱家江山一定還有救,但是世事哪有如果的呢?”


(朱由檢劇照)

276年的大明江山沒有了,16位皇帝相聚於地府,朱元璋見到這些龍子龍孫,氣得青筋暴起,怒不可遏,一一數落。


(朱元璋劇照)

朱元璋高舉龍爪,啪的一聲,先抽了朱棣,打得朱棣滿天星星一閃一閃亮晶晶。朱棣氣急敗壞地說:“爹,又不是我敗了咱朱家的江山,你為什麼先打我?”

朱元璋聽罷,更勃然大怒說,“咱朱家的江山確實不是你敗的,你還五次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下西洋,功勞大得很呢……”

聽完此話,朱棣更不服氣了,說:“既然這麼大功勞,為何還抽我?”朱元璋啪的一聲,又抽了朱棣一巴掌,並且說:“你竟敢奪了允炆的皇位,將我的威嚴置於何地?”

朱棣只能默默的無言以對,看到旁邊的朱允炆,悄悄地問:“侄子,靖役之難我奪了你的皇位是真。你一把火燒了皇宮,我遍尋不見你屍體,你後來是不是去了海外?害得我天天寢食難安,派鄭和去找你,七次下西洋都沒有找到......"。

(朱棣劇照)

朱允炆聽罷,怒火中燒,,他對朱棣說:”看在你是我叔叔的份上,我不抽你,我是通過爺爺在皇宮私建的密道,逃了出去。害怕你進一步迫害,隱在泉州做了和尚。我這一生都毀在了你手裡。不僅沒了皇位,連正常人的生活都沒了。”

話剛落,朱允炆的臉上一座五指山壓過來,原來是朱元璋抽了他。朱允炆哭著說:“爺爺,你為什麼打我?我做錯什麼了?”

朱元璋沒有好氣地說:“虧我對你這麼看重,你老爸朱標一死,我排除萬難,頂住壓力,揹負罵名,殺死多少功臣,才護得你登上皇位!你卻這麼窩囊地丟了皇位,也丟了我的臉,丟了你老爸的臉,還跑去當和尚,咱們朱家的人是吃素的嗎?”

(朱允炆劇照)

突然傳來咳嗽聲,原來是朱高熾,朱元璋見了他,突然變得很和藹,心疼地撫摸著他的頭額說:“你這個肥胖孫子,仁心醇厚,幫爺爺與你老爸平反了許多冤案,算是對得起開國功臣,不然這些功臣在地府也不會放過我,可奈何你在位卻只一年,若不然,咱們朱家的江山可能會更長久一些。......對了,你趕緊減減肥吧,你48歲就猝死,可能是因為肥胖導致的心臟病。”


(朱高熾劇照)

旁邊的朱瞻基聽了,趕緊附和,對他老爸朱高熾說:“祖爺爺說得對,老爸你得多減肥,過幾天就去閻羅王開的健身房辦張卡,這幾天有優惠活動。”

朱元璋一聽,龍顏大悅:“你這孫子確實有經濟頭腦,在位10年,不負我當年託夢給你一個大圭,盡力做到‘傳之子孫,永世其昌’,你對咱朱家的江山貢獻很大,很有你老爸朱高熾的儒雅與謀略,你父子倆的‘仁宣之治’頗得世人褒揚,只可惜你也不長壽,38歲就來了這地府。”


(朱瞻基劇照)

這時,朱祁鎮說:“老祖宗,我也是活了38歲就下了地府,咱朱家的這風水......”。

朱元璋一聽,火氣又上來了,啪的一巴掌拍在朱祁鎮臉上,怒不可遏地說:“你老爸朱瞻基活38歲,你也活了38歲,他在位一年,可是你在位七年呀,你都做了啥?我早就交待不能讓宦官涉政,難道你不知道嗎?你讓王政輔政,從此讓這些閹人染指咱們老朱家的江山,你還傻不拉嘰的被瓦刺生生活擒,堂堂一個皇帝作了俘虜,你丟了咱老朱家的臉了。還有,于謙這種功臣、忠臣,你竟然把他殺死,你知道這對朱家的江山影響有多大,損失有多大嗎?”

(朱祁鎮劇照)

朱祁鈺聽老爺爺談到于謙,插話說:“老祖宗說得對,于謙確實是忠臣、能臣,我當時正因為重用了于謙,才保得北京沒有失守。”

朱元璋看了朱祁鈺一眼,翻了個白眼,說:“好孫兒,可惜你也是命不長久,30歲就下來了地府,在位期間雖保得咱們朱家江山沒有丟失,也算無過。但也沒有什麼大功勞,沒有特別的治國安民的舉措。”

朱元璋看著朱祁鈺和朱祁鎮兄弟兩個說:“你們兄弟兩個,為什麼不能同心協力為咱大明江山社稷出力?何苦相煎太急?”,他對朱祁鈺說:“祁鈺,你在哥哥被俘後,錯在一沒有盡力營救他,二祁鎮回來後,你個代理皇帝沒有把皇位歸還他”。

朱元璋又怒向朱祁鎮:“你被俘後,祁鈺代理皇帝沒有錯,國不可一日無君。但既然祁鈺已經當了皇帝,你回來後,就不該復辟,更不該耳根子太軟,聽信石亨、徐有貞等言,殺了于謙。你寵幸閹人,咱大明帝國由盛轉衰你難辭其咎。”


(朱祁鈺劇照)

想到宦官亂政,朱元璋又氣不打一處來,啪的一聲,又抽在了朱見深臉上,怒火中燒地說:“你這個孽孫,搞東廠,搞西廠,搞錦衣衛,把江山弄得烏煙瘴氣,還有,你缺少母愛啊?成天弄什麼姐弟戀,到底是女人重要還是江山重要?死了一個妃子,竟然三個月不上朝,不以江山社稷為重,還傷心到活不下去,也是窩囊廢!”

(朱見深和萬貴妃劇照)

朱元璋轉身看到朱祐樘 、朱厚照,這氣才消了下來說:“你倆個倒是勤政愛民,就是太短命了。若你們在位時間能再長一些,說不定咱的萬世基業也能中興。”


(朱右樘劇照)


(朱厚照劇照)


一邊的朱厚熜聽了說:“對呀,咱朱家的人不知為何不長壽,所以我才花費大精力煉丹藥的。”

朱元璋聽罷怒火又起,一巴掌拍了過去。朱厚熜哭喪著臉說:“這也有錯?”朱元璋呵斥說:“你就知道煉丹,所謂丹藥、長生不老都是忽悠人的。你成日只顧著煉丹,不理朝政。還有,你在位時,早就該重用海瑞這樣的忠臣,還有那個張居正,你也應該多信任他,多下放權力給他。你眼中只有煉丹,害了咱朱家江山呀。”

(朱厚熜劇照)

朱載垕聽了,趕緊撫摸著朱元璋的心口說:“祖爺爺別生氣,這不,皇位到我這,江山還很好的嘛。”朱元璋沒有好氣地道:“你繼位初期倒還稱得上英明的君主,可到了後期你太沉迷女色,也短命,36歲就下來了(地府),唉……”說罷,朱元璋長嘆一聲,經歷二百多年後,朱家的子孫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或者祖墳風水有問題?

(朱載垕劇照)

想到風水,朱元璋罵起朱翊鈞,你的墳墓最威風咯,耗資800萬兩銀子,浪費了多少錢財?!江山想不敗都難。朱翊鈞躺著也中槍,委屈地說:“又不是我下旨要蓋這樣的墳墓的,是朱常洛蓋的哦。”朱元璋聽罷,又教訓說:“那你在位時,將官職進行拍賣是怎麼回事?皇帝是這麼當的嗎?好孫兒,你也丟了老朱家的的臉啦!”

(朱翊鈞劇照)

說罷朱翊鈞,朱元璋又轉頭瞪了朱常洛一眼,朱常洛心慌慌地低下頭,小聲說,“我怎麼了嘛?”朱元璋說,“你有好有壞。你任用賢臣,革除弊政,積極改革,罷除礦稅、榷稅,撥亂反正,重振朝廷綱紀,是你的好;但你沉湎酒色,縱慾淫樂,天天沉迷女色,繼皇位只一個月就下來地府,政策咋能繼續執行?”

(朱常洛劇照)

忽然,傳來叮叮咣咣鋸木板的聲音,原來是“木匠”朱由校在搗鼓東西。朱元璋看罷,操起木板就朝朱由校的屁股打過去,:“好孫兒,你好好的皇帝不當,成日沉迷於這些木器,你真是出息呀?!你這‘千古一木匠皇帝’,名聲比我還大呀!”

(朱由校劇照)

朱元璋說完了十四人,最後憐惜地看著朱由檢,無可奈何地嘆息說,“咱朱家的江山,雖在你手裡沒的,但祖爺爺不怪你。是前面他們幾個人不務正業,給你留下的攤子太爛了。你很是勤政,也夠努力,但實已積重難返。你最後自盡,也算是有氣節,沒有給老朱家丟臉。如果你早出生幾十年,咱們朱家江山一定還有救,但是世事哪有如果的呢?”


(朱由檢劇照)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历史微旅者
2019-12-15

一日,朱元璋在地獄將15個大明皇帝召集起來,輕咳兩聲:大明已經沒了,不過也有300年了,朕還是很欣慰,能有你們“優秀”的子孫,你們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接下來朕給你們評價一番。

一日,朱元璋在地獄將15個大明皇帝召集起來,輕咳兩聲:大明已經沒了,不過也有300年了,朕還是很欣慰,能有你們“優秀”的子孫,你們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接下來朕給你們評價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雖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當初讓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錯,以仁治國,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也有些成效,頗有仁君風範。最後為不死更多的人,讓位給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一日,朱元璋在地獄將15個大明皇帝召集起來,輕咳兩聲:大明已經沒了,不過也有300年了,朕還是很欣慰,能有你們“優秀”的子孫,你們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接下來朕給你們評價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雖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當初讓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錯,以仁治國,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也有些成效,頗有仁君風範。最後為不死更多的人,讓位給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兒,朕其實知道你的雄心壯志,所以給你留下一條路,你是最像朕的,當初朕不讓你當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過你的為政卻是朕要最認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輝煌了。

一日,朱元璋在地獄將15個大明皇帝召集起來,輕咳兩聲:大明已經沒了,不過也有300年了,朕還是很欣慰,能有你們“優秀”的子孫,你們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接下來朕給你們評價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雖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當初讓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錯,以仁治國,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也有些成效,頗有仁君風範。最後為不死更多的人,讓位給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兒,朕其實知道你的雄心壯志,所以給你留下一條路,你是最像朕的,當初朕不讓你當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過你的為政卻是朕要最認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輝煌了。

明仁宗朱高熾

你做的不錯,雖然入主東宮有所波折,但也算是有驚無險,朕與你父親都是過於嚴法之人,確實需要一個像你這樣寬厚仁德之君,可惜命短了點,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你父親常年在外征戰,多虧你穩定國內政治,你的功勞不可否認。

一日,朱元璋在地獄將15個大明皇帝召集起來,輕咳兩聲:大明已經沒了,不過也有300年了,朕還是很欣慰,能有你們“優秀”的子孫,你們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接下來朕給你們評價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雖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當初讓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錯,以仁治國,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也有些成效,頗有仁君風範。最後為不死更多的人,讓位給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兒,朕其實知道你的雄心壯志,所以給你留下一條路,你是最像朕的,當初朕不讓你當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過你的為政卻是朕要最認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輝煌了。

明仁宗朱高熾

你做的不錯,雖然入主東宮有所波折,但也算是有驚無險,朕與你父親都是過於嚴法之人,確實需要一個像你這樣寬厚仁德之君,可惜命短了點,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你父親常年在外征戰,多虧你穩定國內政治,你的功勞不可否認。

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眼光不錯,確實是“好聖孫”,就是做事有些保守,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一日,朱元璋在地獄將15個大明皇帝召集起來,輕咳兩聲:大明已經沒了,不過也有300年了,朕還是很欣慰,能有你們“優秀”的子孫,你們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接下來朕給你們評價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雖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當初讓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錯,以仁治國,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也有些成效,頗有仁君風範。最後為不死更多的人,讓位給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兒,朕其實知道你的雄心壯志,所以給你留下一條路,你是最像朕的,當初朕不讓你當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過你的為政卻是朕要最認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輝煌了。

明仁宗朱高熾

你做的不錯,雖然入主東宮有所波折,但也算是有驚無險,朕與你父親都是過於嚴法之人,確實需要一個像你這樣寬厚仁德之君,可惜命短了點,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你父親常年在外征戰,多虧你穩定國內政治,你的功勞不可否認。

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眼光不錯,確實是“好聖孫”,就是做事有些保守,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明英宗朱祁鎮

你這皇帝當的既然被一個太監繞進去了,丟人,不過福禍相依,沒有這件事把你打醒,或許就沒有你之後的德政。

一日,朱元璋在地獄將15個大明皇帝召集起來,輕咳兩聲:大明已經沒了,不過也有300年了,朕還是很欣慰,能有你們“優秀”的子孫,你們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接下來朕給你們評價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雖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當初讓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錯,以仁治國,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也有些成效,頗有仁君風範。最後為不死更多的人,讓位給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兒,朕其實知道你的雄心壯志,所以給你留下一條路,你是最像朕的,當初朕不讓你當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過你的為政卻是朕要最認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輝煌了。

明仁宗朱高熾

你做的不錯,雖然入主東宮有所波折,但也算是有驚無險,朕與你父親都是過於嚴法之人,確實需要一個像你這樣寬厚仁德之君,可惜命短了點,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你父親常年在外征戰,多虧你穩定國內政治,你的功勞不可否認。

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眼光不錯,確實是“好聖孫”,就是做事有些保守,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明英宗朱祁鎮

你這皇帝當的既然被一個太監繞進去了,丟人,不過福禍相依,沒有這件事把你打醒,或許就沒有你之後的德政。

明代宗朱祁鈺

你倒也可憐,倉促繼位,接了個爛攤子,最後兒子當不了太子,還死了,自己生了病結果被政變搞死,最後所有都被你哥哥剝奪,說實話你就一點知人善用,有于謙這樣不世出的臣子,多虧你讓大明緩了一口氣。

一日,朱元璋在地獄將15個大明皇帝召集起來,輕咳兩聲:大明已經沒了,不過也有300年了,朕還是很欣慰,能有你們“優秀”的子孫,你們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接下來朕給你們評價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雖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當初讓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錯,以仁治國,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也有些成效,頗有仁君風範。最後為不死更多的人,讓位給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兒,朕其實知道你的雄心壯志,所以給你留下一條路,你是最像朕的,當初朕不讓你當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過你的為政卻是朕要最認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輝煌了。

明仁宗朱高熾

你做的不錯,雖然入主東宮有所波折,但也算是有驚無險,朕與你父親都是過於嚴法之人,確實需要一個像你這樣寬厚仁德之君,可惜命短了點,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你父親常年在外征戰,多虧你穩定國內政治,你的功勞不可否認。

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眼光不錯,確實是“好聖孫”,就是做事有些保守,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明英宗朱祁鎮

你這皇帝當的既然被一個太監繞進去了,丟人,不過福禍相依,沒有這件事把你打醒,或許就沒有你之後的德政。

明代宗朱祁鈺

你倒也可憐,倉促繼位,接了個爛攤子,最後兒子當不了太子,還死了,自己生了病結果被政變搞死,最後所有都被你哥哥剝奪,說實話你就一點知人善用,有于謙這樣不世出的臣子,多虧你讓大明緩了一口氣。

明憲宗朱見深

前期,你倒還稱得上賢明之君,以德報怨,替你的皇叔正名,平反於謙冤案,任用賢相,不過你這皇莊設立實乃不妥,而且重視西廠汪直,導致他欺上瞞下,明朝始衰。

一日,朱元璋在地獄將15個大明皇帝召集起來,輕咳兩聲:大明已經沒了,不過也有300年了,朕還是很欣慰,能有你們“優秀”的子孫,你們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接下來朕給你們評價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雖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當初讓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錯,以仁治國,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也有些成效,頗有仁君風範。最後為不死更多的人,讓位給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兒,朕其實知道你的雄心壯志,所以給你留下一條路,你是最像朕的,當初朕不讓你當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過你的為政卻是朕要最認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輝煌了。

明仁宗朱高熾

你做的不錯,雖然入主東宮有所波折,但也算是有驚無險,朕與你父親都是過於嚴法之人,確實需要一個像你這樣寬厚仁德之君,可惜命短了點,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你父親常年在外征戰,多虧你穩定國內政治,你的功勞不可否認。

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眼光不錯,確實是“好聖孫”,就是做事有些保守,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明英宗朱祁鎮

你這皇帝當的既然被一個太監繞進去了,丟人,不過福禍相依,沒有這件事把你打醒,或許就沒有你之後的德政。

明代宗朱祁鈺

你倒也可憐,倉促繼位,接了個爛攤子,最後兒子當不了太子,還死了,自己生了病結果被政變搞死,最後所有都被你哥哥剝奪,說實話你就一點知人善用,有于謙這樣不世出的臣子,多虧你讓大明緩了一口氣。

明憲宗朱見深

前期,你倒還稱得上賢明之君,以德報怨,替你的皇叔正名,平反於謙冤案,任用賢相,不過你這皇莊設立實乃不妥,而且重視西廠汪直,導致他欺上瞞下,明朝始衰。

明孝宗朱佑樘

你早年曆經坎坷,屢次死裡逃生,不過最後終於登基為帝,可謂天註定。你也沒有辜負曾經經歷過的磨難,將這個已經千瘡百孔的大明江山治理的非常好,你的寬厚與勤奮,力挽狂瀾,中興大明!朕以有你如此之後輩而驕傲。

明武宗朱厚照

你雖做事荒唐,好玩,但一些事情上仍能保持大局,處事果斷,朕就不多什麼。倒是你廢除內官,不上早朝,給你的兒孫開了個“好”頭。

明世宗朱厚熜

你的改革政策倒是讓朕大吃一驚,打破傳統,不因循守舊,讓大明再次輝煌,但是身為皇帝的你為何還願意相信長生不死呢,歷朝歷代有多少皇帝沉迷方術,始終沒有人有所收穫,在位四十多年,可謂佔著茅坑不拉屎!不過你確實聰明,能於朕比肩,雖不早朝,但依然掌控大臣,這做皇帝的規律可是沒多少人能夠參透的。

一日,朱元璋在地獄將15個大明皇帝召集起來,輕咳兩聲:大明已經沒了,不過也有300年了,朕還是很欣慰,能有你們“優秀”的子孫,你們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接下來朕給你們評價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雖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當初讓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錯,以仁治國,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也有些成效,頗有仁君風範。最後為不死更多的人,讓位給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兒,朕其實知道你的雄心壯志,所以給你留下一條路,你是最像朕的,當初朕不讓你當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過你的為政卻是朕要最認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輝煌了。

明仁宗朱高熾

你做的不錯,雖然入主東宮有所波折,但也算是有驚無險,朕與你父親都是過於嚴法之人,確實需要一個像你這樣寬厚仁德之君,可惜命短了點,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你父親常年在外征戰,多虧你穩定國內政治,你的功勞不可否認。

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眼光不錯,確實是“好聖孫”,就是做事有些保守,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明英宗朱祁鎮

你這皇帝當的既然被一個太監繞進去了,丟人,不過福禍相依,沒有這件事把你打醒,或許就沒有你之後的德政。

明代宗朱祁鈺

你倒也可憐,倉促繼位,接了個爛攤子,最後兒子當不了太子,還死了,自己生了病結果被政變搞死,最後所有都被你哥哥剝奪,說實話你就一點知人善用,有于謙這樣不世出的臣子,多虧你讓大明緩了一口氣。

明憲宗朱見深

前期,你倒還稱得上賢明之君,以德報怨,替你的皇叔正名,平反於謙冤案,任用賢相,不過你這皇莊設立實乃不妥,而且重視西廠汪直,導致他欺上瞞下,明朝始衰。

明孝宗朱佑樘

你早年曆經坎坷,屢次死裡逃生,不過最後終於登基為帝,可謂天註定。你也沒有辜負曾經經歷過的磨難,將這個已經千瘡百孔的大明江山治理的非常好,你的寬厚與勤奮,力挽狂瀾,中興大明!朕以有你如此之後輩而驕傲。

明武宗朱厚照

你雖做事荒唐,好玩,但一些事情上仍能保持大局,處事果斷,朕就不多什麼。倒是你廢除內官,不上早朝,給你的兒孫開了個“好”頭。

明世宗朱厚熜

你的改革政策倒是讓朕大吃一驚,打破傳統,不因循守舊,讓大明再次輝煌,但是身為皇帝的你為何還願意相信長生不死呢,歷朝歷代有多少皇帝沉迷方術,始終沒有人有所收穫,在位四十多年,可謂佔著茅坑不拉屎!不過你確實聰明,能於朕比肩,雖不早朝,但依然掌控大臣,這做皇帝的規律可是沒多少人能夠參透的。

明穆宗朱載垕

朕真的感到恥辱,好女色沒事,可有像你這樣的嗎?荒唐,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不過你施行新政,頗有成效,功過相抵。倘若你多活幾年,大明天下會如何?

明神宗朱翊鈞

明之亡,始於神宗。朕知道你的行為屬於正常,勤勤懇懇20載,後期享樂,醉生夢死朕能理解,辛苦了這麼久是該如此,但是你知道為什麼天下只有一個皇帝,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或許你並沒有雄才大略,這一切著實為難你了。大明朝命數已到!你的身體讓你力不從心。

明光宗朱常洛

可憐人,曇花一現,可惜後宮亂政,黨派之爭嚴重,而你成為了犧牲者,倘若你不急於近色,先有所作為,或許結局又是不同。

明熹宗朱由校

黨爭禍國,你也無能。

一日,朱元璋在地獄將15個大明皇帝召集起來,輕咳兩聲:大明已經沒了,不過也有300年了,朕還是很欣慰,能有你們“優秀”的子孫,你們在上面的一切朕都看在眼裡,接下來朕給你們評價一番。

明惠宗朱允炆

這些年倒也苦了你了,雖然朕早就料到你皇叔的野心,朕當初讓你坐上皇位就是看中你的仁厚,所以你做的不錯,以仁治國,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也有些成效,頗有仁君風範。最後為不死更多的人,讓位給你皇叔,朕真的很欣慰。

明成祖朱棣

皇兒,朕其實知道你的雄心壯志,所以給你留下一條路,你是最像朕的,當初朕不讓你當皇帝也是有原因的,不過你的為政卻是朕要最認可的,明朝也在你手上輝煌了。

明仁宗朱高熾

你做的不錯,雖然入主東宮有所波折,但也算是有驚無險,朕與你父親都是過於嚴法之人,確實需要一個像你這樣寬厚仁德之君,可惜命短了點,雖然在位時間短,但你父親常年在外征戰,多虧你穩定國內政治,你的功勞不可否認。

明宣宗朱瞻基

朱棣眼光不錯,確實是“好聖孫”,就是做事有些保守,守成有餘進取不足。

明英宗朱祁鎮

你這皇帝當的既然被一個太監繞進去了,丟人,不過福禍相依,沒有這件事把你打醒,或許就沒有你之後的德政。

明代宗朱祁鈺

你倒也可憐,倉促繼位,接了個爛攤子,最後兒子當不了太子,還死了,自己生了病結果被政變搞死,最後所有都被你哥哥剝奪,說實話你就一點知人善用,有于謙這樣不世出的臣子,多虧你讓大明緩了一口氣。

明憲宗朱見深

前期,你倒還稱得上賢明之君,以德報怨,替你的皇叔正名,平反於謙冤案,任用賢相,不過你這皇莊設立實乃不妥,而且重視西廠汪直,導致他欺上瞞下,明朝始衰。

明孝宗朱佑樘

你早年曆經坎坷,屢次死裡逃生,不過最後終於登基為帝,可謂天註定。你也沒有辜負曾經經歷過的磨難,將這個已經千瘡百孔的大明江山治理的非常好,你的寬厚與勤奮,力挽狂瀾,中興大明!朕以有你如此之後輩而驕傲。

明武宗朱厚照

你雖做事荒唐,好玩,但一些事情上仍能保持大局,處事果斷,朕就不多什麼。倒是你廢除內官,不上早朝,給你的兒孫開了個“好”頭。

明世宗朱厚熜

你的改革政策倒是讓朕大吃一驚,打破傳統,不因循守舊,讓大明再次輝煌,但是身為皇帝的你為何還願意相信長生不死呢,歷朝歷代有多少皇帝沉迷方術,始終沒有人有所收穫,在位四十多年,可謂佔著茅坑不拉屎!不過你確實聰明,能於朕比肩,雖不早朝,但依然掌控大臣,這做皇帝的規律可是沒多少人能夠參透的。

明穆宗朱載垕

朕真的感到恥辱,好女色沒事,可有像你這樣的嗎?荒唐,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不過你施行新政,頗有成效,功過相抵。倘若你多活幾年,大明天下會如何?

明神宗朱翊鈞

明之亡,始於神宗。朕知道你的行為屬於正常,勤勤懇懇20載,後期享樂,醉生夢死朕能理解,辛苦了這麼久是該如此,但是你知道為什麼天下只有一個皇帝,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或許你並沒有雄才大略,這一切著實為難你了。大明朝命數已到!你的身體讓你力不從心。

明光宗朱常洛

可憐人,曇花一現,可惜後宮亂政,黨派之爭嚴重,而你成為了犧牲者,倘若你不急於近色,先有所作為,或許結局又是不同。

明熹宗朱由校

黨爭禍國,你也無能。

明思宗朱由檢

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想必你也已經盡力,內憂外患讓你疲憊,爭權奪利的環境讓你無從下手,雖有興國之意,但無治國之才。

秉烛读春秋
2019-06-09

明朝16個皇帝分別是: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炆、3.成祖朱棣、4.仁宗朱高熾、5.宣宗朱瞻基、6.英宗朱祁鎮、7.代宗朱祁鈺、

8.憲宗朱見深、9.孝宗朱佑樘、10.武宗朱厚照、11.世宗朱厚璁、12.穆宗朱載垕、13.神宗朱翊鈞、14.光宗朱常洛、15.熹宗朱由校、16.思宗朱由檢。

太祖朱元璋創造了大明朝基業,276年後明朝滅亡。這時候明朝的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朱元璋最想先抽的當然是把大明江山丟的那一位皇帝——朱由檢(即崇禎皇帝)。

明朝16個皇帝分別是: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炆、3.成祖朱棣、4.仁宗朱高熾、5.宣宗朱瞻基、6.英宗朱祁鎮、7.代宗朱祁鈺、

8.憲宗朱見深、9.孝宗朱佑樘、10.武宗朱厚照、11.世宗朱厚璁、12.穆宗朱載垕、13.神宗朱翊鈞、14.光宗朱常洛、15.熹宗朱由校、16.思宗朱由檢。

太祖朱元璋創造了大明朝基業,276年後明朝滅亡。這時候明朝的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朱元璋最想先抽的當然是把大明江山丟的那一位皇帝——朱由檢(即崇禎皇帝)。


▲朱元璋

老朱把崇禎叫到了跟前,崇禎自知慚愧急忙跪在了老祖宗面前。老朱指著他鼻子罵道:“從前我讓軍師劉伯溫推測我大明江山國運如何?劉伯溫回答道:「陛下何必多慮,乃萬子萬孫也」。

到現在我才明白劉伯溫的話了,敢情大明江山到萬曆的子孫就算到頭了,現在大明江山在你手中丟了,你說我該不該先抽你一耳光?

崇禎嚇得哆哆嗦嗦地說:“老祖宗,你這個耳光不該先抽我,大明江山到我手裡已經千瘡百孔了,我已經努力了。可以這樣說,除了老祖宗之外,沒有再比我勤奮和勵志的皇帝了。

“大廈將傾,我只手難扶啊!”嗚嗚嗚嗚,崇禎說著說著哭了。

老朱有點心軟,於是問他,“你說我該抽誰?”

明朝16個皇帝分別是: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炆、3.成祖朱棣、4.仁宗朱高熾、5.宣宗朱瞻基、6.英宗朱祁鎮、7.代宗朱祁鈺、

8.憲宗朱見深、9.孝宗朱佑樘、10.武宗朱厚照、11.世宗朱厚璁、12.穆宗朱載垕、13.神宗朱翊鈞、14.光宗朱常洛、15.熹宗朱由校、16.思宗朱由檢。

太祖朱元璋創造了大明朝基業,276年後明朝滅亡。這時候明朝的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朱元璋最想先抽的當然是把大明江山丟的那一位皇帝——朱由檢(即崇禎皇帝)。


▲朱元璋

老朱把崇禎叫到了跟前,崇禎自知慚愧急忙跪在了老祖宗面前。老朱指著他鼻子罵道:“從前我讓軍師劉伯溫推測我大明江山國運如何?劉伯溫回答道:「陛下何必多慮,乃萬子萬孫也」。

到現在我才明白劉伯溫的話了,敢情大明江山到萬曆的子孫就算到頭了,現在大明江山在你手中丟了,你說我該不該先抽你一耳光?

崇禎嚇得哆哆嗦嗦地說:“老祖宗,你這個耳光不該先抽我,大明江山到我手裡已經千瘡百孔了,我已經努力了。可以這樣說,除了老祖宗之外,沒有再比我勤奮和勵志的皇帝了。

“大廈將傾,我只手難扶啊!”嗚嗚嗚嗚,崇禎說著說著哭了。

老朱有點心軟,於是問他,“你說我該抽誰?”


▲崇禎皇帝

崇禎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哥哥朱由校。心說,“如果不是哥哥放著國家大事不管,一心鑽研木工活,把國家大事都靠給了太監魏忠賢,大明朝也不至於這麼快就完了。

哥哥更不該臨死前還把魏忠賢推薦給我,說老魏“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可結果……想想滿眼都是淚啊!”

老朱明白了崇禎的意思,一指朱由校,朱由校乖乖的跪到了朱元璋面前。

就在弟弟辯解的時候,朱由校早就想好了詞。朱由校哭著說:“大明江山的丟失,責任不在於我,我做木匠活兒不假,但並沒耽誤多少國家大事,至少我還幹了點事兒,我可沒有28年不上朝。”

明朝16個皇帝分別是: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炆、3.成祖朱棣、4.仁宗朱高熾、5.宣宗朱瞻基、6.英宗朱祁鎮、7.代宗朱祁鈺、

8.憲宗朱見深、9.孝宗朱佑樘、10.武宗朱厚照、11.世宗朱厚璁、12.穆宗朱載垕、13.神宗朱翊鈞、14.光宗朱常洛、15.熹宗朱由校、16.思宗朱由檢。

太祖朱元璋創造了大明朝基業,276年後明朝滅亡。這時候明朝的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朱元璋最想先抽的當然是把大明江山丟的那一位皇帝——朱由檢(即崇禎皇帝)。


▲朱元璋

老朱把崇禎叫到了跟前,崇禎自知慚愧急忙跪在了老祖宗面前。老朱指著他鼻子罵道:“從前我讓軍師劉伯溫推測我大明江山國運如何?劉伯溫回答道:「陛下何必多慮,乃萬子萬孫也」。

到現在我才明白劉伯溫的話了,敢情大明江山到萬曆的子孫就算到頭了,現在大明江山在你手中丟了,你說我該不該先抽你一耳光?

崇禎嚇得哆哆嗦嗦地說:“老祖宗,你這個耳光不該先抽我,大明江山到我手裡已經千瘡百孔了,我已經努力了。可以這樣說,除了老祖宗之外,沒有再比我勤奮和勵志的皇帝了。

“大廈將傾,我只手難扶啊!”嗚嗚嗚嗚,崇禎說著說著哭了。

老朱有點心軟,於是問他,“你說我該抽誰?”


▲崇禎皇帝

崇禎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哥哥朱由校。心說,“如果不是哥哥放著國家大事不管,一心鑽研木工活,把國家大事都靠給了太監魏忠賢,大明朝也不至於這麼快就完了。

哥哥更不該臨死前還把魏忠賢推薦給我,說老魏“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可結果……想想滿眼都是淚啊!”

老朱明白了崇禎的意思,一指朱由校,朱由校乖乖的跪到了朱元璋面前。

就在弟弟辯解的時候,朱由校早就想好了詞。朱由校哭著說:“大明江山的丟失,責任不在於我,我做木匠活兒不假,但並沒耽誤多少國家大事,至少我還幹了點事兒,我可沒有28年不上朝。”


▲木匠皇帝朱由校

萬曆一聽,這孫子是在說我。又聽朱由校說:“人們都說,大明朝實亡於我爺爺萬曆”。“老祖宗你要是抽我是冤枉我”,朱由校說完放聲痛哭。

萬曆心想,這tmd是坑爺,幸虧兒子朱常洛沒抱怨。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掛了,確實也沒可抱怨的。

老朱狠狠瞪著萬曆一眼,萬曆拐著腿急忙跪到了老朱的面前。

萬曆也有滿腹的委屈,低著頭辯解道:“祖上明鑑,我28年不上朝是有苦衷的,我一個腿長一個腿短。萬曆也不隱瞞自己的殘疾了。

萬曆說,“當初不上朝是害怕大臣們嘲笑,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滿朝文武欺負我”。

明朝16個皇帝分別是: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炆、3.成祖朱棣、4.仁宗朱高熾、5.宣宗朱瞻基、6.英宗朱祁鎮、7.代宗朱祁鈺、

8.憲宗朱見深、9.孝宗朱佑樘、10.武宗朱厚照、11.世宗朱厚璁、12.穆宗朱載垕、13.神宗朱翊鈞、14.光宗朱常洛、15.熹宗朱由校、16.思宗朱由檢。

太祖朱元璋創造了大明朝基業,276年後明朝滅亡。這時候明朝的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朱元璋最想先抽的當然是把大明江山丟的那一位皇帝——朱由檢(即崇禎皇帝)。


▲朱元璋

老朱把崇禎叫到了跟前,崇禎自知慚愧急忙跪在了老祖宗面前。老朱指著他鼻子罵道:“從前我讓軍師劉伯溫推測我大明江山國運如何?劉伯溫回答道:「陛下何必多慮,乃萬子萬孫也」。

到現在我才明白劉伯溫的話了,敢情大明江山到萬曆的子孫就算到頭了,現在大明江山在你手中丟了,你說我該不該先抽你一耳光?

崇禎嚇得哆哆嗦嗦地說:“老祖宗,你這個耳光不該先抽我,大明江山到我手裡已經千瘡百孔了,我已經努力了。可以這樣說,除了老祖宗之外,沒有再比我勤奮和勵志的皇帝了。

“大廈將傾,我只手難扶啊!”嗚嗚嗚嗚,崇禎說著說著哭了。

老朱有點心軟,於是問他,“你說我該抽誰?”


▲崇禎皇帝

崇禎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哥哥朱由校。心說,“如果不是哥哥放著國家大事不管,一心鑽研木工活,把國家大事都靠給了太監魏忠賢,大明朝也不至於這麼快就完了。

哥哥更不該臨死前還把魏忠賢推薦給我,說老魏“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可結果……想想滿眼都是淚啊!”

老朱明白了崇禎的意思,一指朱由校,朱由校乖乖的跪到了朱元璋面前。

就在弟弟辯解的時候,朱由校早就想好了詞。朱由校哭著說:“大明江山的丟失,責任不在於我,我做木匠活兒不假,但並沒耽誤多少國家大事,至少我還幹了點事兒,我可沒有28年不上朝。”


▲木匠皇帝朱由校

萬曆一聽,這孫子是在說我。又聽朱由校說:“人們都說,大明朝實亡於我爺爺萬曆”。“老祖宗你要是抽我是冤枉我”,朱由校說完放聲痛哭。

萬曆心想,這tmd是坑爺,幸虧兒子朱常洛沒抱怨。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掛了,確實也沒可抱怨的。

老朱狠狠瞪著萬曆一眼,萬曆拐著腿急忙跪到了老朱的面前。

萬曆也有滿腹的委屈,低著頭辯解道:“祖上明鑑,我28年不上朝是有苦衷的,我一個腿長一個腿短。萬曆也不隱瞞自己的殘疾了。

萬曆說,“當初不上朝是害怕大臣們嘲笑,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滿朝文武欺負我”。


▲萬曆

老朱覺得奇怪,做皇帝還被人欺負?萬曆接著說:立太子的事兒,我說了不算,想把我老爸請到祖廟裡,我也說了不算。皇帝說了不算,我當皇帝幹嘛?

萬曆越說越委屈,我不上朝,怪只怪祖上留下的制度。什麼立太子必須是嫡長子,什麼國本問題了,等等條條框框,還有這些大臣們犯賤,越打他的屁股他越唧唧歪歪,彷彿誰捱打誰就是忠臣一樣,最後打到我手都軟了。大臣們都很欣喜的互相祝賀,還犯賤的說“恭喜你又被打了一次”。

老祖宗你見過這樣的大臣嗎?我算服了,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這就是我28年不上朝的原因。萬曆說罷放聲痛哭。

老朱此時徹底蒙圈了,萬曆確實夠窩囊的,小的時候被張居正管著,長大了被大臣們制約著,真夠可以的。

明朝16個皇帝分別是: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炆、3.成祖朱棣、4.仁宗朱高熾、5.宣宗朱瞻基、6.英宗朱祁鎮、7.代宗朱祁鈺、

8.憲宗朱見深、9.孝宗朱佑樘、10.武宗朱厚照、11.世宗朱厚璁、12.穆宗朱載垕、13.神宗朱翊鈞、14.光宗朱常洛、15.熹宗朱由校、16.思宗朱由檢。

太祖朱元璋創造了大明朝基業,276年後明朝滅亡。這時候明朝的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朱元璋最想先抽的當然是把大明江山丟的那一位皇帝——朱由檢(即崇禎皇帝)。


▲朱元璋

老朱把崇禎叫到了跟前,崇禎自知慚愧急忙跪在了老祖宗面前。老朱指著他鼻子罵道:“從前我讓軍師劉伯溫推測我大明江山國運如何?劉伯溫回答道:「陛下何必多慮,乃萬子萬孫也」。

到現在我才明白劉伯溫的話了,敢情大明江山到萬曆的子孫就算到頭了,現在大明江山在你手中丟了,你說我該不該先抽你一耳光?

崇禎嚇得哆哆嗦嗦地說:“老祖宗,你這個耳光不該先抽我,大明江山到我手裡已經千瘡百孔了,我已經努力了。可以這樣說,除了老祖宗之外,沒有再比我勤奮和勵志的皇帝了。

“大廈將傾,我只手難扶啊!”嗚嗚嗚嗚,崇禎說著說著哭了。

老朱有點心軟,於是問他,“你說我該抽誰?”


▲崇禎皇帝

崇禎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哥哥朱由校。心說,“如果不是哥哥放著國家大事不管,一心鑽研木工活,把國家大事都靠給了太監魏忠賢,大明朝也不至於這麼快就完了。

哥哥更不該臨死前還把魏忠賢推薦給我,說老魏“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可結果……想想滿眼都是淚啊!”

老朱明白了崇禎的意思,一指朱由校,朱由校乖乖的跪到了朱元璋面前。

就在弟弟辯解的時候,朱由校早就想好了詞。朱由校哭著說:“大明江山的丟失,責任不在於我,我做木匠活兒不假,但並沒耽誤多少國家大事,至少我還幹了點事兒,我可沒有28年不上朝。”


▲木匠皇帝朱由校

萬曆一聽,這孫子是在說我。又聽朱由校說:“人們都說,大明朝實亡於我爺爺萬曆”。“老祖宗你要是抽我是冤枉我”,朱由校說完放聲痛哭。

萬曆心想,這tmd是坑爺,幸虧兒子朱常洛沒抱怨。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掛了,確實也沒可抱怨的。

老朱狠狠瞪著萬曆一眼,萬曆拐著腿急忙跪到了老朱的面前。

萬曆也有滿腹的委屈,低著頭辯解道:“祖上明鑑,我28年不上朝是有苦衷的,我一個腿長一個腿短。萬曆也不隱瞞自己的殘疾了。

萬曆說,“當初不上朝是害怕大臣們嘲笑,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滿朝文武欺負我”。


▲萬曆

老朱覺得奇怪,做皇帝還被人欺負?萬曆接著說:立太子的事兒,我說了不算,想把我老爸請到祖廟裡,我也說了不算。皇帝說了不算,我當皇帝幹嘛?

萬曆越說越委屈,我不上朝,怪只怪祖上留下的制度。什麼立太子必須是嫡長子,什麼國本問題了,等等條條框框,還有這些大臣們犯賤,越打他的屁股他越唧唧歪歪,彷彿誰捱打誰就是忠臣一樣,最後打到我手都軟了。大臣們都很欣喜的互相祝賀,還犯賤的說“恭喜你又被打了一次”。

老祖宗你見過這樣的大臣嗎?我算服了,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這就是我28年不上朝的原因。萬曆說罷放聲痛哭。

老朱此時徹底蒙圈了,萬曆確實夠窩囊的,小的時候被張居正管著,長大了被大臣們制約著,真夠可以的。


▲張居正和李太后

這一耳光先抽誰呢?抽孫子朱允文?

不行,孫子夠委屈了,被我四兒子朱棣奪了江山。

那抽朱棣?也不合適,雖然老四得國不正,但這都是家事,畢竟他創造永樂盛世,還派鄭和七下西洋,老四鞏固了大明江山。這一耳光不能抽他。

那抽朱祁鎮和朱祁鈺?也不合適。雖然大明朝差點在他倆手裡喪失,朱祁鎮雖然被瓦刺俘虜,但表現還不錯,贏得了瓦刺軍師也先的尊敬。

此時朱元璋氣得哇哇大叫,這一耳光愣是找不到下家!

明朝16個皇帝分別是: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炆、3.成祖朱棣、4.仁宗朱高熾、5.宣宗朱瞻基、6.英宗朱祁鎮、7.代宗朱祁鈺、

8.憲宗朱見深、9.孝宗朱佑樘、10.武宗朱厚照、11.世宗朱厚璁、12.穆宗朱載垕、13.神宗朱翊鈞、14.光宗朱常洛、15.熹宗朱由校、16.思宗朱由檢。

太祖朱元璋創造了大明朝基業,276年後明朝滅亡。這時候明朝的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朱元璋最想先抽的當然是把大明江山丟的那一位皇帝——朱由檢(即崇禎皇帝)。


▲朱元璋

老朱把崇禎叫到了跟前,崇禎自知慚愧急忙跪在了老祖宗面前。老朱指著他鼻子罵道:“從前我讓軍師劉伯溫推測我大明江山國運如何?劉伯溫回答道:「陛下何必多慮,乃萬子萬孫也」。

到現在我才明白劉伯溫的話了,敢情大明江山到萬曆的子孫就算到頭了,現在大明江山在你手中丟了,你說我該不該先抽你一耳光?

崇禎嚇得哆哆嗦嗦地說:“老祖宗,你這個耳光不該先抽我,大明江山到我手裡已經千瘡百孔了,我已經努力了。可以這樣說,除了老祖宗之外,沒有再比我勤奮和勵志的皇帝了。

“大廈將傾,我只手難扶啊!”嗚嗚嗚嗚,崇禎說著說著哭了。

老朱有點心軟,於是問他,“你說我該抽誰?”


▲崇禎皇帝

崇禎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哥哥朱由校。心說,“如果不是哥哥放著國家大事不管,一心鑽研木工活,把國家大事都靠給了太監魏忠賢,大明朝也不至於這麼快就完了。

哥哥更不該臨死前還把魏忠賢推薦給我,說老魏“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可結果……想想滿眼都是淚啊!”

老朱明白了崇禎的意思,一指朱由校,朱由校乖乖的跪到了朱元璋面前。

就在弟弟辯解的時候,朱由校早就想好了詞。朱由校哭著說:“大明江山的丟失,責任不在於我,我做木匠活兒不假,但並沒耽誤多少國家大事,至少我還幹了點事兒,我可沒有28年不上朝。”


▲木匠皇帝朱由校

萬曆一聽,這孫子是在說我。又聽朱由校說:“人們都說,大明朝實亡於我爺爺萬曆”。“老祖宗你要是抽我是冤枉我”,朱由校說完放聲痛哭。

萬曆心想,這tmd是坑爺,幸虧兒子朱常洛沒抱怨。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掛了,確實也沒可抱怨的。

老朱狠狠瞪著萬曆一眼,萬曆拐著腿急忙跪到了老朱的面前。

萬曆也有滿腹的委屈,低著頭辯解道:“祖上明鑑,我28年不上朝是有苦衷的,我一個腿長一個腿短。萬曆也不隱瞞自己的殘疾了。

萬曆說,“當初不上朝是害怕大臣們嘲笑,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滿朝文武欺負我”。


▲萬曆

老朱覺得奇怪,做皇帝還被人欺負?萬曆接著說:立太子的事兒,我說了不算,想把我老爸請到祖廟裡,我也說了不算。皇帝說了不算,我當皇帝幹嘛?

萬曆越說越委屈,我不上朝,怪只怪祖上留下的制度。什麼立太子必須是嫡長子,什麼國本問題了,等等條條框框,還有這些大臣們犯賤,越打他的屁股他越唧唧歪歪,彷彿誰捱打誰就是忠臣一樣,最後打到我手都軟了。大臣們都很欣喜的互相祝賀,還犯賤的說“恭喜你又被打了一次”。

老祖宗你見過這樣的大臣嗎?我算服了,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這就是我28年不上朝的原因。萬曆說罷放聲痛哭。

老朱此時徹底蒙圈了,萬曆確實夠窩囊的,小的時候被張居正管著,長大了被大臣們制約著,真夠可以的。


▲張居正和李太后

這一耳光先抽誰呢?抽孫子朱允文?

不行,孫子夠委屈了,被我四兒子朱棣奪了江山。

那抽朱棣?也不合適,雖然老四得國不正,但這都是家事,畢竟他創造永樂盛世,還派鄭和七下西洋,老四鞏固了大明江山。這一耳光不能抽他。

那抽朱祁鎮和朱祁鈺?也不合適。雖然大明朝差點在他倆手裡喪失,朱祁鎮雖然被瓦刺俘虜,但表現還不錯,贏得了瓦刺軍師也先的尊敬。

此時朱元璋氣得哇哇大叫,這一耳光愣是找不到下家!


▲嘉靖皇帝

朱元璋猛抬頭看到了朱厚璁,就是那個設立豹房的正德。這貨在即位之初,曾在莊嚴的皇宮正殿奉天殿,讓猴子坐在狗的背上然後燃起爆竹,一時之間狗跑猴跳,高興得他拍手大笑。這哪像一個天子呢!

還有一年他在乾清宮放煙花,最後宮中失火,此時他正在豹房尋歡作樂。看到起火後他不是馬上去救,而是高興地說,“好漂亮的煙火”。是個老百姓都知道先救火。

朱元璋越想越氣,走上前要抽正德一耳光,此時嘉靖良心發現。走上前,跪在朱元璋面前。滿是悔恨地說:“老祖宗,要抽就抽我吧,我不該整天裝神弄鬼煉仙丹,大明朝敗就敗在我倆的手上。要抽就抽我倆吧!

明朝16個皇帝分別是:1.太祖朱元璋、2.惠帝朱允炆、3.成祖朱棣、4.仁宗朱高熾、5.宣宗朱瞻基、6.英宗朱祁鎮、7.代宗朱祁鈺、

8.憲宗朱見深、9.孝宗朱佑樘、10.武宗朱厚照、11.世宗朱厚璁、12.穆宗朱載垕、13.神宗朱翊鈞、14.光宗朱常洛、15.熹宗朱由校、16.思宗朱由檢。

太祖朱元璋創造了大明朝基業,276年後明朝滅亡。這時候明朝的16位皇帝相聚在地府,朱元璋最想先抽的當然是把大明江山丟的那一位皇帝——朱由檢(即崇禎皇帝)。


▲朱元璋

老朱把崇禎叫到了跟前,崇禎自知慚愧急忙跪在了老祖宗面前。老朱指著他鼻子罵道:“從前我讓軍師劉伯溫推測我大明江山國運如何?劉伯溫回答道:「陛下何必多慮,乃萬子萬孫也」。

到現在我才明白劉伯溫的話了,敢情大明江山到萬曆的子孫就算到頭了,現在大明江山在你手中丟了,你說我該不該先抽你一耳光?

崇禎嚇得哆哆嗦嗦地說:“老祖宗,你這個耳光不該先抽我,大明江山到我手裡已經千瘡百孔了,我已經努力了。可以這樣說,除了老祖宗之外,沒有再比我勤奮和勵志的皇帝了。

“大廈將傾,我只手難扶啊!”嗚嗚嗚嗚,崇禎說著說著哭了。

老朱有點心軟,於是問他,“你說我該抽誰?”


▲崇禎皇帝

崇禎不由自主的看了一眼哥哥朱由校。心說,“如果不是哥哥放著國家大事不管,一心鑽研木工活,把國家大事都靠給了太監魏忠賢,大明朝也不至於這麼快就完了。

哥哥更不該臨死前還把魏忠賢推薦給我,說老魏“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可結果……想想滿眼都是淚啊!”

老朱明白了崇禎的意思,一指朱由校,朱由校乖乖的跪到了朱元璋面前。

就在弟弟辯解的時候,朱由校早就想好了詞。朱由校哭著說:“大明江山的丟失,責任不在於我,我做木匠活兒不假,但並沒耽誤多少國家大事,至少我還幹了點事兒,我可沒有28年不上朝。”


▲木匠皇帝朱由校

萬曆一聽,這孫子是在說我。又聽朱由校說:“人們都說,大明朝實亡於我爺爺萬曆”。“老祖宗你要是抽我是冤枉我”,朱由校說完放聲痛哭。

萬曆心想,這tmd是坑爺,幸虧兒子朱常洛沒抱怨。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掛了,確實也沒可抱怨的。

老朱狠狠瞪著萬曆一眼,萬曆拐著腿急忙跪到了老朱的面前。

萬曆也有滿腹的委屈,低著頭辯解道:“祖上明鑑,我28年不上朝是有苦衷的,我一個腿長一個腿短。萬曆也不隱瞞自己的殘疾了。

萬曆說,“當初不上朝是害怕大臣們嘲笑,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滿朝文武欺負我”。


▲萬曆

老朱覺得奇怪,做皇帝還被人欺負?萬曆接著說:立太子的事兒,我說了不算,想把我老爸請到祖廟裡,我也說了不算。皇帝說了不算,我當皇帝幹嘛?

萬曆越說越委屈,我不上朝,怪只怪祖上留下的制度。什麼立太子必須是嫡長子,什麼國本問題了,等等條條框框,還有這些大臣們犯賤,越打他的屁股他越唧唧歪歪,彷彿誰捱打誰就是忠臣一樣,最後打到我手都軟了。大臣們都很欣喜的互相祝賀,還犯賤的說“恭喜你又被打了一次”。

老祖宗你見過這樣的大臣嗎?我算服了,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這就是我28年不上朝的原因。萬曆說罷放聲痛哭。

老朱此時徹底蒙圈了,萬曆確實夠窩囊的,小的時候被張居正管著,長大了被大臣們制約著,真夠可以的。


▲張居正和李太后

這一耳光先抽誰呢?抽孫子朱允文?

不行,孫子夠委屈了,被我四兒子朱棣奪了江山。

那抽朱棣?也不合適,雖然老四得國不正,但這都是家事,畢竟他創造永樂盛世,還派鄭和七下西洋,老四鞏固了大明江山。這一耳光不能抽他。

那抽朱祁鎮和朱祁鈺?也不合適。雖然大明朝差點在他倆手裡喪失,朱祁鎮雖然被瓦刺俘虜,但表現還不錯,贏得了瓦刺軍師也先的尊敬。

此時朱元璋氣得哇哇大叫,這一耳光愣是找不到下家!


▲嘉靖皇帝

朱元璋猛抬頭看到了朱厚璁,就是那個設立豹房的正德。這貨在即位之初,曾在莊嚴的皇宮正殿奉天殿,讓猴子坐在狗的背上然後燃起爆竹,一時之間狗跑猴跳,高興得他拍手大笑。這哪像一個天子呢!

還有一年他在乾清宮放煙花,最後宮中失火,此時他正在豹房尋歡作樂。看到起火後他不是馬上去救,而是高興地說,“好漂亮的煙火”。是個老百姓都知道先救火。

朱元璋越想越氣,走上前要抽正德一耳光,此時嘉靖良心發現。走上前,跪在朱元璋面前。滿是悔恨地說:“老祖宗,要抽就抽我吧,我不該整天裝神弄鬼煉仙丹,大明朝敗就敗在我倆的手上。要抽就抽我倆吧!


▲正德在豹房

朱元璋此時怒髮沖天,“我怎麼有你兩個這樣如豬如狗的後代?真乃我朱門不幸啊!說罷,朱元璋掄圓抽了每人一耳光,親們說說看,朱元璋該不該抽這兩個敗家的皇帝?

文/秉燭讀春秋

澳古说历史
2019-08-27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那麼接下來剩下的皇帝,個人覺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會去罵幾句,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正統帝朱祁鎮、成化帝朱見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啟帝朱由校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會有人奇怪為什麼我覺得建文帝會被朱元璋教訓,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孫子嗎?喜歡到都能把皇位給他,為什麼又會罵他呢?其實我這裡說的罵應該僅僅就是老人疼愛孫子般的那種罵法,就是很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意思,朱元璋肯定會說“你還沒登基的時候我就幫你鋪好了你當皇上的路,輔政大臣幫你選好了,對你有威脅的功臣們我也都殺了,那些你的叔叔們我已經讓他們連我的葬禮都不要來,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動,可到頭來你還是讓你的叔叔給搶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其實本身建文帝做皇帝還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開創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這份善良才最終導致他丟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說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麼他絕對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後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紀》評價建文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那麼接下來剩下的皇帝,個人覺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會去罵幾句,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正統帝朱祁鎮、成化帝朱見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啟帝朱由校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會有人奇怪為什麼我覺得建文帝會被朱元璋教訓,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孫子嗎?喜歡到都能把皇位給他,為什麼又會罵他呢?其實我這裡說的罵應該僅僅就是老人疼愛孫子般的那種罵法,就是很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意思,朱元璋肯定會說“你還沒登基的時候我就幫你鋪好了你當皇上的路,輔政大臣幫你選好了,對你有威脅的功臣們我也都殺了,那些你的叔叔們我已經讓他們連我的葬禮都不要來,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動,可到頭來你還是讓你的叔叔給搶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其實本身建文帝做皇帝還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開創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這份善良才最終導致他丟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說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麼他絕對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後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紀》評價建文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樂帝朱棣,其實我覺得永曆帝除了“奪取侄子皇位”這麼一個汙點可能會讓朱元璋教訓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沒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實個人覺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兒子當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說他一生都在馬背上過的生活,沒當皇帝之前幫朱元璋打天下,當了皇帝之後幫自己的子孫後代帶天下,朱棣在位對外曾五次親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親征蒙古回來的路上。永樂帝朱棣在位就開創了明朝的又一個盛世“永樂盛世”,他的存在極大的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說朱元璋除了罵他“你為什麼要搶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還將他必死,你對得起你大哥嗎,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你母后嗎”,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揚他就沒什麼可說的咯

《明史.本紀》評價永樂皇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那麼接下來剩下的皇帝,個人覺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會去罵幾句,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正統帝朱祁鎮、成化帝朱見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啟帝朱由校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會有人奇怪為什麼我覺得建文帝會被朱元璋教訓,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孫子嗎?喜歡到都能把皇位給他,為什麼又會罵他呢?其實我這裡說的罵應該僅僅就是老人疼愛孫子般的那種罵法,就是很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意思,朱元璋肯定會說“你還沒登基的時候我就幫你鋪好了你當皇上的路,輔政大臣幫你選好了,對你有威脅的功臣們我也都殺了,那些你的叔叔們我已經讓他們連我的葬禮都不要來,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動,可到頭來你還是讓你的叔叔給搶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其實本身建文帝做皇帝還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開創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這份善良才最終導致他丟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說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麼他絕對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後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紀》評價建文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樂帝朱棣,其實我覺得永曆帝除了“奪取侄子皇位”這麼一個汙點可能會讓朱元璋教訓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沒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實個人覺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兒子當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說他一生都在馬背上過的生活,沒當皇帝之前幫朱元璋打天下,當了皇帝之後幫自己的子孫後代帶天下,朱棣在位對外曾五次親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親征蒙古回來的路上。永樂帝朱棣在位就開創了明朝的又一個盛世“永樂盛世”,他的存在極大的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說朱元璋除了罵他“你為什麼要搶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還將他必死,你對得起你大哥嗎,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你母后嗎”,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揚他就沒什麼可說的咯

《明史.本紀》評價永樂皇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3、正統帝朱祁鎮,第一個朱元璋真正會教訓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從他開始竟然從主動進攻異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動防守異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門口,就單單憑這個他就得被對外強勢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罵的狗血淋頭,最終重要的是朱祁鎮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規矩,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讓他們掌控朝廷的政權,可以說明朝宦官干政就是從明英宗朱祁鎮那時候開始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明英宗經過“奪門之變”重登皇帝寶座的時候,也任用李賢等一批賢臣,同時也聽信納諫,仁儉愛民了很多,還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廢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變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塗事情,他終究是會被罵的。

《明史.本紀》評價正統皇帝:“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那麼接下來剩下的皇帝,個人覺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會去罵幾句,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正統帝朱祁鎮、成化帝朱見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啟帝朱由校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會有人奇怪為什麼我覺得建文帝會被朱元璋教訓,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孫子嗎?喜歡到都能把皇位給他,為什麼又會罵他呢?其實我這裡說的罵應該僅僅就是老人疼愛孫子般的那種罵法,就是很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意思,朱元璋肯定會說“你還沒登基的時候我就幫你鋪好了你當皇上的路,輔政大臣幫你選好了,對你有威脅的功臣們我也都殺了,那些你的叔叔們我已經讓他們連我的葬禮都不要來,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動,可到頭來你還是讓你的叔叔給搶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其實本身建文帝做皇帝還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開創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這份善良才最終導致他丟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說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麼他絕對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後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紀》評價建文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樂帝朱棣,其實我覺得永曆帝除了“奪取侄子皇位”這麼一個汙點可能會讓朱元璋教訓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沒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實個人覺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兒子當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說他一生都在馬背上過的生活,沒當皇帝之前幫朱元璋打天下,當了皇帝之後幫自己的子孫後代帶天下,朱棣在位對外曾五次親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親征蒙古回來的路上。永樂帝朱棣在位就開創了明朝的又一個盛世“永樂盛世”,他的存在極大的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說朱元璋除了罵他“你為什麼要搶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還將他必死,你對得起你大哥嗎,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你母后嗎”,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揚他就沒什麼可說的咯

《明史.本紀》評價永樂皇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3、正統帝朱祁鎮,第一個朱元璋真正會教訓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從他開始竟然從主動進攻異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動防守異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門口,就單單憑這個他就得被對外強勢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罵的狗血淋頭,最終重要的是朱祁鎮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規矩,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讓他們掌控朝廷的政權,可以說明朝宦官干政就是從明英宗朱祁鎮那時候開始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明英宗經過“奪門之變”重登皇帝寶座的時候,也任用李賢等一批賢臣,同時也聽信納諫,仁儉愛民了很多,還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廢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變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塗事情,他終究是會被罵的。

《明史.本紀》評價正統皇帝:“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4、成化帝朱見深,成化帝前期絕對有明君的風範,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於謙的冤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濟漸漸復甦。但是在後期卻不行了,明朝歷史上最遺禍萬年的“西廠”、“皇莊”和“傳奉官”制度就是成化帝創立的,可以說這三個制度經後世證明絕對是讓明朝滅亡的三個根本原因,西廠導致後期官員被隨意抓獲,甚至可以不經請示就直接殺害,導致宦官的權利進一步加大;皇莊讓民間的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熱之當中,錢財被掠奪,土地被兼併;傳奉官讓明朝出現大量賣官鬻爵的情況,明朝的朝堂變得更加的烏煙瘴氣。甚至後期更是因為寵信萬貴妃,而導致一時之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就這樣你說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成化皇帝:“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那麼接下來剩下的皇帝,個人覺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會去罵幾句,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正統帝朱祁鎮、成化帝朱見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啟帝朱由校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會有人奇怪為什麼我覺得建文帝會被朱元璋教訓,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孫子嗎?喜歡到都能把皇位給他,為什麼又會罵他呢?其實我這裡說的罵應該僅僅就是老人疼愛孫子般的那種罵法,就是很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意思,朱元璋肯定會說“你還沒登基的時候我就幫你鋪好了你當皇上的路,輔政大臣幫你選好了,對你有威脅的功臣們我也都殺了,那些你的叔叔們我已經讓他們連我的葬禮都不要來,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動,可到頭來你還是讓你的叔叔給搶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其實本身建文帝做皇帝還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開創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這份善良才最終導致他丟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說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麼他絕對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後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紀》評價建文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樂帝朱棣,其實我覺得永曆帝除了“奪取侄子皇位”這麼一個汙點可能會讓朱元璋教訓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沒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實個人覺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兒子當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說他一生都在馬背上過的生活,沒當皇帝之前幫朱元璋打天下,當了皇帝之後幫自己的子孫後代帶天下,朱棣在位對外曾五次親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親征蒙古回來的路上。永樂帝朱棣在位就開創了明朝的又一個盛世“永樂盛世”,他的存在極大的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說朱元璋除了罵他“你為什麼要搶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還將他必死,你對得起你大哥嗎,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你母后嗎”,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揚他就沒什麼可說的咯

《明史.本紀》評價永樂皇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3、正統帝朱祁鎮,第一個朱元璋真正會教訓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從他開始竟然從主動進攻異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動防守異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門口,就單單憑這個他就得被對外強勢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罵的狗血淋頭,最終重要的是朱祁鎮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規矩,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讓他們掌控朝廷的政權,可以說明朝宦官干政就是從明英宗朱祁鎮那時候開始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明英宗經過“奪門之變”重登皇帝寶座的時候,也任用李賢等一批賢臣,同時也聽信納諫,仁儉愛民了很多,還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廢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變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塗事情,他終究是會被罵的。

《明史.本紀》評價正統皇帝:“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4、成化帝朱見深,成化帝前期絕對有明君的風範,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於謙的冤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濟漸漸復甦。但是在後期卻不行了,明朝歷史上最遺禍萬年的“西廠”、“皇莊”和“傳奉官”制度就是成化帝創立的,可以說這三個制度經後世證明絕對是讓明朝滅亡的三個根本原因,西廠導致後期官員被隨意抓獲,甚至可以不經請示就直接殺害,導致宦官的權利進一步加大;皇莊讓民間的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熱之當中,錢財被掠奪,土地被兼併;傳奉官讓明朝出現大量賣官鬻爵的情況,明朝的朝堂變得更加的烏煙瘴氣。甚至後期更是因為寵信萬貴妃,而導致一時之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就這樣你說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成化皇帝:“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5、正德帝朱厚照,這位皇帝是明朝爭議最大的問題,有人認為“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但更多人認為“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他到底如何我想誰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很喜歡玩樂,想幹嘛就幹嘛基本上沒有做皇帝的樣子,在位期間寵信劉瑾、張永、馬永成、高鳳等太監,更是終日沉迷在豢養虎豹等猛獸的豹房之內,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可以說明朝在他的手裡至少還沒有敗到哪裡去,不過再怎樣我想朱元璋也會教訓他吧,他會說“不管怎麼樣皇帝就應該有皇帝的樣子,該怎麼總要有個度。”

《明史.本紀》評價正德皇帝:“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那麼接下來剩下的皇帝,個人覺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會去罵幾句,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正統帝朱祁鎮、成化帝朱見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啟帝朱由校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會有人奇怪為什麼我覺得建文帝會被朱元璋教訓,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孫子嗎?喜歡到都能把皇位給他,為什麼又會罵他呢?其實我這裡說的罵應該僅僅就是老人疼愛孫子般的那種罵法,就是很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意思,朱元璋肯定會說“你還沒登基的時候我就幫你鋪好了你當皇上的路,輔政大臣幫你選好了,對你有威脅的功臣們我也都殺了,那些你的叔叔們我已經讓他們連我的葬禮都不要來,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動,可到頭來你還是讓你的叔叔給搶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其實本身建文帝做皇帝還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開創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這份善良才最終導致他丟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說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麼他絕對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後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紀》評價建文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樂帝朱棣,其實我覺得永曆帝除了“奪取侄子皇位”這麼一個汙點可能會讓朱元璋教訓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沒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實個人覺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兒子當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說他一生都在馬背上過的生活,沒當皇帝之前幫朱元璋打天下,當了皇帝之後幫自己的子孫後代帶天下,朱棣在位對外曾五次親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親征蒙古回來的路上。永樂帝朱棣在位就開創了明朝的又一個盛世“永樂盛世”,他的存在極大的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說朱元璋除了罵他“你為什麼要搶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還將他必死,你對得起你大哥嗎,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你母后嗎”,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揚他就沒什麼可說的咯

《明史.本紀》評價永樂皇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3、正統帝朱祁鎮,第一個朱元璋真正會教訓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從他開始竟然從主動進攻異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動防守異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門口,就單單憑這個他就得被對外強勢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罵的狗血淋頭,最終重要的是朱祁鎮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規矩,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讓他們掌控朝廷的政權,可以說明朝宦官干政就是從明英宗朱祁鎮那時候開始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明英宗經過“奪門之變”重登皇帝寶座的時候,也任用李賢等一批賢臣,同時也聽信納諫,仁儉愛民了很多,還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廢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變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塗事情,他終究是會被罵的。

《明史.本紀》評價正統皇帝:“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4、成化帝朱見深,成化帝前期絕對有明君的風範,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於謙的冤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濟漸漸復甦。但是在後期卻不行了,明朝歷史上最遺禍萬年的“西廠”、“皇莊”和“傳奉官”制度就是成化帝創立的,可以說這三個制度經後世證明絕對是讓明朝滅亡的三個根本原因,西廠導致後期官員被隨意抓獲,甚至可以不經請示就直接殺害,導致宦官的權利進一步加大;皇莊讓民間的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熱之當中,錢財被掠奪,土地被兼併;傳奉官讓明朝出現大量賣官鬻爵的情況,明朝的朝堂變得更加的烏煙瘴氣。甚至後期更是因為寵信萬貴妃,而導致一時之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就這樣你說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成化皇帝:“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5、正德帝朱厚照,這位皇帝是明朝爭議最大的問題,有人認為“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但更多人認為“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他到底如何我想誰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很喜歡玩樂,想幹嘛就幹嘛基本上沒有做皇帝的樣子,在位期間寵信劉瑾、張永、馬永成、高鳳等太監,更是終日沉迷在豢養虎豹等猛獸的豹房之內,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可以說明朝在他的手裡至少還沒有敗到哪裡去,不過再怎樣我想朱元璋也會教訓他吧,他會說“不管怎麼樣皇帝就應該有皇帝的樣子,該怎麼總要有個度。”

《明史.本紀》評價正德皇帝:“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6、嘉靖帝朱厚熜,明朝第二位由外地藩王直接成為皇帝的人,嘉靖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他為人聰明,也十分的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常到後半夜,雖然二十幾年不上朝,但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卻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史書評價嘉靖帝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但我想不管怎樣朱元璋還是會罵他,雖然嘉靖皇帝統治前期明朝國力可以說是蒸蒸日上,但在嘉靖晚年,由於國家承平日久,嘉靖帝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濫用民力大事興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也正是因為這些事情,最後竟然導致皇宮中的一群柔弱的宮女都想把他殺了,可想而知嘉靖帝晚年是多麼的天怒人怨。就僅憑這點朱元璋絕對會教訓嘉靖帝

《明史.本紀》評價嘉靖皇帝:“世宗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已過乎!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那麼接下來剩下的皇帝,個人覺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會去罵幾句,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正統帝朱祁鎮、成化帝朱見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啟帝朱由校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會有人奇怪為什麼我覺得建文帝會被朱元璋教訓,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孫子嗎?喜歡到都能把皇位給他,為什麼又會罵他呢?其實我這裡說的罵應該僅僅就是老人疼愛孫子般的那種罵法,就是很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意思,朱元璋肯定會說“你還沒登基的時候我就幫你鋪好了你當皇上的路,輔政大臣幫你選好了,對你有威脅的功臣們我也都殺了,那些你的叔叔們我已經讓他們連我的葬禮都不要來,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動,可到頭來你還是讓你的叔叔給搶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其實本身建文帝做皇帝還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開創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這份善良才最終導致他丟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說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麼他絕對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後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紀》評價建文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樂帝朱棣,其實我覺得永曆帝除了“奪取侄子皇位”這麼一個汙點可能會讓朱元璋教訓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沒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實個人覺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兒子當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說他一生都在馬背上過的生活,沒當皇帝之前幫朱元璋打天下,當了皇帝之後幫自己的子孫後代帶天下,朱棣在位對外曾五次親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親征蒙古回來的路上。永樂帝朱棣在位就開創了明朝的又一個盛世“永樂盛世”,他的存在極大的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說朱元璋除了罵他“你為什麼要搶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還將他必死,你對得起你大哥嗎,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你母后嗎”,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揚他就沒什麼可說的咯

《明史.本紀》評價永樂皇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3、正統帝朱祁鎮,第一個朱元璋真正會教訓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從他開始竟然從主動進攻異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動防守異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門口,就單單憑這個他就得被對外強勢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罵的狗血淋頭,最終重要的是朱祁鎮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規矩,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讓他們掌控朝廷的政權,可以說明朝宦官干政就是從明英宗朱祁鎮那時候開始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明英宗經過“奪門之變”重登皇帝寶座的時候,也任用李賢等一批賢臣,同時也聽信納諫,仁儉愛民了很多,還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廢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變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塗事情,他終究是會被罵的。

《明史.本紀》評價正統皇帝:“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4、成化帝朱見深,成化帝前期絕對有明君的風範,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於謙的冤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濟漸漸復甦。但是在後期卻不行了,明朝歷史上最遺禍萬年的“西廠”、“皇莊”和“傳奉官”制度就是成化帝創立的,可以說這三個制度經後世證明絕對是讓明朝滅亡的三個根本原因,西廠導致後期官員被隨意抓獲,甚至可以不經請示就直接殺害,導致宦官的權利進一步加大;皇莊讓民間的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熱之當中,錢財被掠奪,土地被兼併;傳奉官讓明朝出現大量賣官鬻爵的情況,明朝的朝堂變得更加的烏煙瘴氣。甚至後期更是因為寵信萬貴妃,而導致一時之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就這樣你說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成化皇帝:“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5、正德帝朱厚照,這位皇帝是明朝爭議最大的問題,有人認為“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但更多人認為“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他到底如何我想誰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很喜歡玩樂,想幹嘛就幹嘛基本上沒有做皇帝的樣子,在位期間寵信劉瑾、張永、馬永成、高鳳等太監,更是終日沉迷在豢養虎豹等猛獸的豹房之內,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可以說明朝在他的手裡至少還沒有敗到哪裡去,不過再怎樣我想朱元璋也會教訓他吧,他會說“不管怎麼樣皇帝就應該有皇帝的樣子,該怎麼總要有個度。”

《明史.本紀》評價正德皇帝:“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6、嘉靖帝朱厚熜,明朝第二位由外地藩王直接成為皇帝的人,嘉靖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他為人聰明,也十分的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常到後半夜,雖然二十幾年不上朝,但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卻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史書評價嘉靖帝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但我想不管怎樣朱元璋還是會罵他,雖然嘉靖皇帝統治前期明朝國力可以說是蒸蒸日上,但在嘉靖晚年,由於國家承平日久,嘉靖帝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濫用民力大事興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也正是因為這些事情,最後竟然導致皇宮中的一群柔弱的宮女都想把他殺了,可想而知嘉靖帝晚年是多麼的天怒人怨。就僅憑這點朱元璋絕對會教訓嘉靖帝

《明史.本紀》評價嘉靖皇帝:“世宗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已過乎!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7、隆慶帝朱載垕,前期可謂是精明能幹之君,登基前的內憂外患使他關心朝局,對他登基後處理政務有著較大的影響。即位後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內外得到大治,史稱隆慶新政。可到了後期他跟他的父親一樣,沒了雄心或者說他們父子兩的自律性都很差,在後期由於覺得自己已經能很乾了,所以就開始沉迷於女色,並經常服食一些媚藥,也就是現在人們說的壯陽藥,導致最後“精盡人亡”,可以說他就死在女人的肚子上的。隆慶帝其實做皇帝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就是太好色,所以朱元璋肯定會教訓他“好色好到死在女人的肚子上你真丟盡我們朱家的臉”

《明史.本紀》評價隆慶皇帝:“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鉅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第柄臣相軋,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蓋亦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者歟!”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那麼接下來剩下的皇帝,個人覺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會去罵幾句,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正統帝朱祁鎮、成化帝朱見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啟帝朱由校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會有人奇怪為什麼我覺得建文帝會被朱元璋教訓,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孫子嗎?喜歡到都能把皇位給他,為什麼又會罵他呢?其實我這裡說的罵應該僅僅就是老人疼愛孫子般的那種罵法,就是很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意思,朱元璋肯定會說“你還沒登基的時候我就幫你鋪好了你當皇上的路,輔政大臣幫你選好了,對你有威脅的功臣們我也都殺了,那些你的叔叔們我已經讓他們連我的葬禮都不要來,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動,可到頭來你還是讓你的叔叔給搶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其實本身建文帝做皇帝還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開創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這份善良才最終導致他丟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說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麼他絕對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後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紀》評價建文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樂帝朱棣,其實我覺得永曆帝除了“奪取侄子皇位”這麼一個汙點可能會讓朱元璋教訓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沒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實個人覺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兒子當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說他一生都在馬背上過的生活,沒當皇帝之前幫朱元璋打天下,當了皇帝之後幫自己的子孫後代帶天下,朱棣在位對外曾五次親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親征蒙古回來的路上。永樂帝朱棣在位就開創了明朝的又一個盛世“永樂盛世”,他的存在極大的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說朱元璋除了罵他“你為什麼要搶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還將他必死,你對得起你大哥嗎,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你母后嗎”,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揚他就沒什麼可說的咯

《明史.本紀》評價永樂皇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3、正統帝朱祁鎮,第一個朱元璋真正會教訓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從他開始竟然從主動進攻異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動防守異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門口,就單單憑這個他就得被對外強勢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罵的狗血淋頭,最終重要的是朱祁鎮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規矩,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讓他們掌控朝廷的政權,可以說明朝宦官干政就是從明英宗朱祁鎮那時候開始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明英宗經過“奪門之變”重登皇帝寶座的時候,也任用李賢等一批賢臣,同時也聽信納諫,仁儉愛民了很多,還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廢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變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塗事情,他終究是會被罵的。

《明史.本紀》評價正統皇帝:“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4、成化帝朱見深,成化帝前期絕對有明君的風範,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於謙的冤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濟漸漸復甦。但是在後期卻不行了,明朝歷史上最遺禍萬年的“西廠”、“皇莊”和“傳奉官”制度就是成化帝創立的,可以說這三個制度經後世證明絕對是讓明朝滅亡的三個根本原因,西廠導致後期官員被隨意抓獲,甚至可以不經請示就直接殺害,導致宦官的權利進一步加大;皇莊讓民間的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熱之當中,錢財被掠奪,土地被兼併;傳奉官讓明朝出現大量賣官鬻爵的情況,明朝的朝堂變得更加的烏煙瘴氣。甚至後期更是因為寵信萬貴妃,而導致一時之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就這樣你說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成化皇帝:“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5、正德帝朱厚照,這位皇帝是明朝爭議最大的問題,有人認為“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但更多人認為“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他到底如何我想誰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很喜歡玩樂,想幹嘛就幹嘛基本上沒有做皇帝的樣子,在位期間寵信劉瑾、張永、馬永成、高鳳等太監,更是終日沉迷在豢養虎豹等猛獸的豹房之內,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可以說明朝在他的手裡至少還沒有敗到哪裡去,不過再怎樣我想朱元璋也會教訓他吧,他會說“不管怎麼樣皇帝就應該有皇帝的樣子,該怎麼總要有個度。”

《明史.本紀》評價正德皇帝:“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6、嘉靖帝朱厚熜,明朝第二位由外地藩王直接成為皇帝的人,嘉靖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他為人聰明,也十分的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常到後半夜,雖然二十幾年不上朝,但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卻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史書評價嘉靖帝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但我想不管怎樣朱元璋還是會罵他,雖然嘉靖皇帝統治前期明朝國力可以說是蒸蒸日上,但在嘉靖晚年,由於國家承平日久,嘉靖帝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濫用民力大事興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也正是因為這些事情,最後竟然導致皇宮中的一群柔弱的宮女都想把他殺了,可想而知嘉靖帝晚年是多麼的天怒人怨。就僅憑這點朱元璋絕對會教訓嘉靖帝

《明史.本紀》評價嘉靖皇帝:“世宗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已過乎!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7、隆慶帝朱載垕,前期可謂是精明能幹之君,登基前的內憂外患使他關心朝局,對他登基後處理政務有著較大的影響。即位後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內外得到大治,史稱隆慶新政。可到了後期他跟他的父親一樣,沒了雄心或者說他們父子兩的自律性都很差,在後期由於覺得自己已經能很乾了,所以就開始沉迷於女色,並經常服食一些媚藥,也就是現在人們說的壯陽藥,導致最後“精盡人亡”,可以說他就死在女人的肚子上的。隆慶帝其實做皇帝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就是太好色,所以朱元璋肯定會教訓他“好色好到死在女人的肚子上你真丟盡我們朱家的臉”

《明史.本紀》評價隆慶皇帝:“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鉅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第柄臣相軋,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蓋亦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者歟!”

8、萬曆帝朱翊鈞,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48年,在位之初十年,靠著張居正的輔佐,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段時期神宗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且在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也有勤勉明君之風範,歷史上著名的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和播州之役被稱為萬曆三大徵的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但是同樣他也犯了跟他爺爺和爸爸一樣的毛病,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其中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也正是從萬曆後期開始明朝逐漸走向了衰亡,正是因為如此後世才有人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你說這麼一個讓明朝都快走向滅亡的皇帝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萬曆皇帝:“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那麼接下來剩下的皇帝,個人覺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會去罵幾句,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正統帝朱祁鎮、成化帝朱見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啟帝朱由校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會有人奇怪為什麼我覺得建文帝會被朱元璋教訓,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孫子嗎?喜歡到都能把皇位給他,為什麼又會罵他呢?其實我這裡說的罵應該僅僅就是老人疼愛孫子般的那種罵法,就是很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意思,朱元璋肯定會說“你還沒登基的時候我就幫你鋪好了你當皇上的路,輔政大臣幫你選好了,對你有威脅的功臣們我也都殺了,那些你的叔叔們我已經讓他們連我的葬禮都不要來,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動,可到頭來你還是讓你的叔叔給搶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其實本身建文帝做皇帝還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開創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這份善良才最終導致他丟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說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麼他絕對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後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紀》評價建文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樂帝朱棣,其實我覺得永曆帝除了“奪取侄子皇位”這麼一個汙點可能會讓朱元璋教訓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沒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實個人覺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兒子當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說他一生都在馬背上過的生活,沒當皇帝之前幫朱元璋打天下,當了皇帝之後幫自己的子孫後代帶天下,朱棣在位對外曾五次親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親征蒙古回來的路上。永樂帝朱棣在位就開創了明朝的又一個盛世“永樂盛世”,他的存在極大的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說朱元璋除了罵他“你為什麼要搶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還將他必死,你對得起你大哥嗎,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你母后嗎”,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揚他就沒什麼可說的咯

《明史.本紀》評價永樂皇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3、正統帝朱祁鎮,第一個朱元璋真正會教訓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從他開始竟然從主動進攻異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動防守異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門口,就單單憑這個他就得被對外強勢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罵的狗血淋頭,最終重要的是朱祁鎮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規矩,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讓他們掌控朝廷的政權,可以說明朝宦官干政就是從明英宗朱祁鎮那時候開始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明英宗經過“奪門之變”重登皇帝寶座的時候,也任用李賢等一批賢臣,同時也聽信納諫,仁儉愛民了很多,還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廢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變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塗事情,他終究是會被罵的。

《明史.本紀》評價正統皇帝:“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4、成化帝朱見深,成化帝前期絕對有明君的風範,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於謙的冤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濟漸漸復甦。但是在後期卻不行了,明朝歷史上最遺禍萬年的“西廠”、“皇莊”和“傳奉官”制度就是成化帝創立的,可以說這三個制度經後世證明絕對是讓明朝滅亡的三個根本原因,西廠導致後期官員被隨意抓獲,甚至可以不經請示就直接殺害,導致宦官的權利進一步加大;皇莊讓民間的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熱之當中,錢財被掠奪,土地被兼併;傳奉官讓明朝出現大量賣官鬻爵的情況,明朝的朝堂變得更加的烏煙瘴氣。甚至後期更是因為寵信萬貴妃,而導致一時之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就這樣你說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成化皇帝:“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5、正德帝朱厚照,這位皇帝是明朝爭議最大的問題,有人認為“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但更多人認為“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他到底如何我想誰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很喜歡玩樂,想幹嘛就幹嘛基本上沒有做皇帝的樣子,在位期間寵信劉瑾、張永、馬永成、高鳳等太監,更是終日沉迷在豢養虎豹等猛獸的豹房之內,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可以說明朝在他的手裡至少還沒有敗到哪裡去,不過再怎樣我想朱元璋也會教訓他吧,他會說“不管怎麼樣皇帝就應該有皇帝的樣子,該怎麼總要有個度。”

《明史.本紀》評價正德皇帝:“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6、嘉靖帝朱厚熜,明朝第二位由外地藩王直接成為皇帝的人,嘉靖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他為人聰明,也十分的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常到後半夜,雖然二十幾年不上朝,但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卻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史書評價嘉靖帝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但我想不管怎樣朱元璋還是會罵他,雖然嘉靖皇帝統治前期明朝國力可以說是蒸蒸日上,但在嘉靖晚年,由於國家承平日久,嘉靖帝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濫用民力大事興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也正是因為這些事情,最後竟然導致皇宮中的一群柔弱的宮女都想把他殺了,可想而知嘉靖帝晚年是多麼的天怒人怨。就僅憑這點朱元璋絕對會教訓嘉靖帝

《明史.本紀》評價嘉靖皇帝:“世宗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已過乎!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7、隆慶帝朱載垕,前期可謂是精明能幹之君,登基前的內憂外患使他關心朝局,對他登基後處理政務有著較大的影響。即位後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內外得到大治,史稱隆慶新政。可到了後期他跟他的父親一樣,沒了雄心或者說他們父子兩的自律性都很差,在後期由於覺得自己已經能很乾了,所以就開始沉迷於女色,並經常服食一些媚藥,也就是現在人們說的壯陽藥,導致最後“精盡人亡”,可以說他就死在女人的肚子上的。隆慶帝其實做皇帝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就是太好色,所以朱元璋肯定會教訓他“好色好到死在女人的肚子上你真丟盡我們朱家的臉”

《明史.本紀》評價隆慶皇帝:“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鉅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第柄臣相軋,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蓋亦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者歟!”

8、萬曆帝朱翊鈞,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48年,在位之初十年,靠著張居正的輔佐,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段時期神宗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且在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也有勤勉明君之風範,歷史上著名的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和播州之役被稱為萬曆三大徵的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但是同樣他也犯了跟他爺爺和爸爸一樣的毛病,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其中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也正是從萬曆後期開始明朝逐漸走向了衰亡,正是因為如此後世才有人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你說這麼一個讓明朝都快走向滅亡的皇帝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萬曆皇帝:“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

9、泰昌帝朱常洛,又是一位勤政,但又好色的皇帝,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罷除了萬曆朝的礦稅,撥亂反正,重振綱紀,但他每日回宮後卻沉於酒色,縱慾淫樂,身體羸弱,在位僅一個月就駕崩了,還有歷史上知名的明朝三大移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就是發生在泰昌帝朱常洛在位的時候。可以說朱元璋對於在位一個月就駕崩的子孫沒什麼可罵的,最多隻能教訓他“你怎麼一點都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好色要有個度,你不能把身體都搞垮了啊”。這裡我想說如果泰昌帝朱常洛不那麼早的去世,也許明朝就還會有救,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如果,他還是在位一個月就死了。

《明史.本紀》評價泰昌皇帝:“光宗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那麼接下來剩下的皇帝,個人覺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會去罵幾句,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正統帝朱祁鎮、成化帝朱見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啟帝朱由校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會有人奇怪為什麼我覺得建文帝會被朱元璋教訓,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孫子嗎?喜歡到都能把皇位給他,為什麼又會罵他呢?其實我這裡說的罵應該僅僅就是老人疼愛孫子般的那種罵法,就是很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意思,朱元璋肯定會說“你還沒登基的時候我就幫你鋪好了你當皇上的路,輔政大臣幫你選好了,對你有威脅的功臣們我也都殺了,那些你的叔叔們我已經讓他們連我的葬禮都不要來,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動,可到頭來你還是讓你的叔叔給搶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其實本身建文帝做皇帝還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開創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這份善良才最終導致他丟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說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麼他絕對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後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紀》評價建文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樂帝朱棣,其實我覺得永曆帝除了“奪取侄子皇位”這麼一個汙點可能會讓朱元璋教訓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沒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實個人覺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兒子當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說他一生都在馬背上過的生活,沒當皇帝之前幫朱元璋打天下,當了皇帝之後幫自己的子孫後代帶天下,朱棣在位對外曾五次親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親征蒙古回來的路上。永樂帝朱棣在位就開創了明朝的又一個盛世“永樂盛世”,他的存在極大的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說朱元璋除了罵他“你為什麼要搶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還將他必死,你對得起你大哥嗎,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你母后嗎”,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揚他就沒什麼可說的咯

《明史.本紀》評價永樂皇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3、正統帝朱祁鎮,第一個朱元璋真正會教訓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從他開始竟然從主動進攻異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動防守異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門口,就單單憑這個他就得被對外強勢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罵的狗血淋頭,最終重要的是朱祁鎮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規矩,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讓他們掌控朝廷的政權,可以說明朝宦官干政就是從明英宗朱祁鎮那時候開始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明英宗經過“奪門之變”重登皇帝寶座的時候,也任用李賢等一批賢臣,同時也聽信納諫,仁儉愛民了很多,還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廢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變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塗事情,他終究是會被罵的。

《明史.本紀》評價正統皇帝:“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4、成化帝朱見深,成化帝前期絕對有明君的風範,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於謙的冤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濟漸漸復甦。但是在後期卻不行了,明朝歷史上最遺禍萬年的“西廠”、“皇莊”和“傳奉官”制度就是成化帝創立的,可以說這三個制度經後世證明絕對是讓明朝滅亡的三個根本原因,西廠導致後期官員被隨意抓獲,甚至可以不經請示就直接殺害,導致宦官的權利進一步加大;皇莊讓民間的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熱之當中,錢財被掠奪,土地被兼併;傳奉官讓明朝出現大量賣官鬻爵的情況,明朝的朝堂變得更加的烏煙瘴氣。甚至後期更是因為寵信萬貴妃,而導致一時之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就這樣你說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成化皇帝:“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5、正德帝朱厚照,這位皇帝是明朝爭議最大的問題,有人認為“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但更多人認為“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他到底如何我想誰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很喜歡玩樂,想幹嘛就幹嘛基本上沒有做皇帝的樣子,在位期間寵信劉瑾、張永、馬永成、高鳳等太監,更是終日沉迷在豢養虎豹等猛獸的豹房之內,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可以說明朝在他的手裡至少還沒有敗到哪裡去,不過再怎樣我想朱元璋也會教訓他吧,他會說“不管怎麼樣皇帝就應該有皇帝的樣子,該怎麼總要有個度。”

《明史.本紀》評價正德皇帝:“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6、嘉靖帝朱厚熜,明朝第二位由外地藩王直接成為皇帝的人,嘉靖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他為人聰明,也十分的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常到後半夜,雖然二十幾年不上朝,但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卻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史書評價嘉靖帝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但我想不管怎樣朱元璋還是會罵他,雖然嘉靖皇帝統治前期明朝國力可以說是蒸蒸日上,但在嘉靖晚年,由於國家承平日久,嘉靖帝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濫用民力大事興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也正是因為這些事情,最後竟然導致皇宮中的一群柔弱的宮女都想把他殺了,可想而知嘉靖帝晚年是多麼的天怒人怨。就僅憑這點朱元璋絕對會教訓嘉靖帝

《明史.本紀》評價嘉靖皇帝:“世宗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已過乎!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7、隆慶帝朱載垕,前期可謂是精明能幹之君,登基前的內憂外患使他關心朝局,對他登基後處理政務有著較大的影響。即位後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內外得到大治,史稱隆慶新政。可到了後期他跟他的父親一樣,沒了雄心或者說他們父子兩的自律性都很差,在後期由於覺得自己已經能很乾了,所以就開始沉迷於女色,並經常服食一些媚藥,也就是現在人們說的壯陽藥,導致最後“精盡人亡”,可以說他就死在女人的肚子上的。隆慶帝其實做皇帝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就是太好色,所以朱元璋肯定會教訓他“好色好到死在女人的肚子上你真丟盡我們朱家的臉”

《明史.本紀》評價隆慶皇帝:“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鉅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第柄臣相軋,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蓋亦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者歟!”

8、萬曆帝朱翊鈞,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48年,在位之初十年,靠著張居正的輔佐,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段時期神宗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且在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也有勤勉明君之風範,歷史上著名的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和播州之役被稱為萬曆三大徵的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但是同樣他也犯了跟他爺爺和爸爸一樣的毛病,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其中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也正是從萬曆後期開始明朝逐漸走向了衰亡,正是因為如此後世才有人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你說這麼一個讓明朝都快走向滅亡的皇帝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萬曆皇帝:“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

9、泰昌帝朱常洛,又是一位勤政,但又好色的皇帝,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罷除了萬曆朝的礦稅,撥亂反正,重振綱紀,但他每日回宮後卻沉於酒色,縱慾淫樂,身體羸弱,在位僅一個月就駕崩了,還有歷史上知名的明朝三大移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就是發生在泰昌帝朱常洛在位的時候。可以說朱元璋對於在位一個月就駕崩的子孫沒什麼可罵的,最多隻能教訓他“你怎麼一點都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好色要有個度,你不能把身體都搞垮了啊”。這裡我想說如果泰昌帝朱常洛不那麼早的去世,也許明朝就還會有救,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如果,他還是在位一個月就死了。

《明史.本紀》評價泰昌皇帝:“光宗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

10、天啟帝朱由校,一個不愛做皇帝愛做木工的皇帝,一個誤國誤民的皇帝,可以說他是朱元璋最該教訓的人,天啟帝在位期間,魏忠賢與客氏專權,製造了“乙丑詔獄”“丙寅詔獄”等冤獄,殘酷迫害企圖改良明朝政治的東林黨人,魏忠賢閹黨對東林黨人的迫害不斷激起民變。同時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主要憂患來自遼東後金對明朝的威脅。朱由校即位後罷免有膽知兵的遼東經略熊廷弼,致使後金攻陷瀋陽、遼陽,遼東局勢日趨嚴峻。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為穩定遼東,再次起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熊廷弼根據遼東實際情況,制定了三方佈置策。而掌握遼東實際兵權的巡撫王化貞,卻不顧當時敵強我弱、容易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力主分兵把守,全面進攻。在閹黨策劃下,堅持正確方略的熊廷弼被殺,遼東戰局陷於重重危機。可以說道天啟帝這個時候,明朝就已經註定要亡了,如果不是天啟帝早死,亡國之君絕對會是他,只是他就這麼死了,卻害的他弟弟崇禎皇帝替他承受這一切,最後落了個吊死煤山的下場,還替他背上亡國之君的稱號。你說這麼一個皇帝,朱元璋不教訓他就怪了,甚至我想都可能直接暴打他一頓,生出這麼一個子孫,朱元璋肯定都後悔死了。

《明史.本紀》評價天啟皇帝:“明自世宗而後,綱紀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廢壞極矣。雖有剛明英武之君,已難復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婦寺竊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首先我們要知道如果要從大明開國到真正滅亡來算的話,嚴格意思上來說一共有29位皇帝:

1、其中大明王朝一共有22位皇帝,包括玄皇帝朱百六、恆皇帝朱四九、裕皇帝朱初一、淳皇帝朱世珍(以上四位皇帝全部都是太祖朱元璋追諡的)、洪武帝朱元璋、興宗皇帝朱標(明惠宗追尊、明成祖剝奪、明安宗追尊)、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睿宗皇帝(嘉靖帝追尊)、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

2、再者南明政權一共有7位皇帝,包括義興皇帝朱慈烺(明監國魯王追諡)、恭宗皇帝朱常洵(永曆帝追尊)、弘光帝朱由崧、隆武帝朱聿鍵、紹武帝朱聿鐭、禮宗皇帝朱常瀛(永曆帝追尊)及永曆帝朱由榔。

當然這其中我們大家普通公認的明朝皇帝就16位,包括洪武帝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正統帝朱祁鎮、景泰帝朱祁鈺、成化帝朱見深、弘治帝朱祐樘、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天啟帝朱由校和崇禎帝朱由檢這16位。

那麼如果這16位皇帝同時在一起,朱元璋會教訓誰呢?個人覺得這個問題不應該是朱元璋會教訓誰,而是不會教訓誰,我們應該都知道明朝的皇帝是歷朝歷代最不正常的皇帝,這16位皇帝裡有奪侄子皇帝位置的永樂皇帝,有被宮女差點殺死的嘉靖皇帝,有不愛做皇上愛做木工的天啟皇帝,甚至還有在自己封自己為大將軍的正德皇帝,可以說朱元璋的皇子皇孫們就很少有正常的,所以我覺得沒必要回答朱元璋會教訓哪位皇帝,而是不會教訓哪個的問題。

永樂皇帝造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四》:“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僣逆。去年,周庶人橚僣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並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
嘉靖皇帝被宮女刺殺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七》:“二十一年夏四月庚申,大高玄殿成。閏五月戊辰,俺答、阿不孩遣使款大同塞,巡撫都御史龍大有誘殺之。六月辛卯,俺答寇朔州。壬寅,入雁門關。丁未,犯太原。秋七月己酉朔,日有食之。夏言罷。己未,俺答寇潞安,掠沁、汾、襄垣、長子,參將張世忠戰死。八月辛巳,募兵於直隸、山東、河南。壬午,振山西被兵州縣,免田租。癸巳,禮部尚書嚴嵩兼武英殿大學士,預機務。九月癸亥,員外郎劉魁諫營雷殿,予杖下獄。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於市。是年,免畿內、陝西、河南、福建被災稅糧。安南入貢。”
天啟帝愛做木工一事出自清代學者趙吉士所著的《寄園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極巧,癖愛木工,手操斧斫,營建棟宇,即大匠不能及。”
正德帝自己封自己做大將軍一事出自《明史.本紀.卷十六》:“十二年春正月己丑,大祀天地於南郊。遂獵於南海子,夜中還,御奉天殿受朝賀。三月癸巳,賜舒芬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戊戌,以兩淮、浙江、四川、河東鹽課充陝西織造。夏四月壬子,靳貴致仕。丙辰,副總兵鄭廉敗土魯番於瓜州。五月丙子,禮部尚書毛紀兼東閣大學士,預機務。六月乙巳朔,日有食之。秋八月甲辰,微服如昌平。乙巳,樑儲、蔣冕、毛紀追及於沙河,請回蹕,不聽。己酉,至居庸關,巡關御史張欽閉關拒命,乃還。丙辰,至自昌平。戊午,夜視朝。癸亥,副都御史吳廷舉振湖廣飢。丙寅,夜微服出德勝門,如居庸關。辛未,出關,幸宣府,命谷大用守關,毋出京朝官。九月辛卯,河決城武。壬辰,如陽和,自稱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庚子,輸帑銀一百萬兩於宣府。冬十月癸卯,駐蹕順聖川。甲辰,小王子犯陽和,掠應州。丁未,親督諸軍御之,戰五日。辛亥,寇引去,駐蹕大同。十一月丁亥,召楊廷和復入閣。戊子,還至宣府。十二月癸亥,群臣赴行在請還宮,不得出關而還。閏月丁亥,迎春於宣府。是年,琉球、烏斯藏入貢。”

那麼朱元璋絕對不會教訓哪位皇帝呢?個人覺得就是洪熙帝朱高熾、宣德帝朱瞻基、景泰帝朱祁鈺、弘治帝朱祐樘和崇禎帝朱由檢這五位皇帝。那麼他們到底做了什麼才會讓朱元璋絕對不教訓呢?

1、洪熙帝朱高熾,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由於他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愛,雖然他在位時間短,但是為人寬厚,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朱高熾平反了很多他父親永樂皇帝在位期間的很多冤家錯案,廢除了許多苛政,停止了朱棣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文化得到了復興,由他之後明朝正式步入了“仁宣之治”,明朝開始邁入了極盛。所以說朱元璋絕對是不會教訓他的,生前那麼喜愛他,況且他當皇帝之後還把明朝帶入到了鼎盛的時期,誰會教訓他呢?

《明史.本紀》評價洪熙皇帝:“「當靖難師起,仁宗以世子居守,全城濟師。其後成祖乘輿,歲出北征,東宮監國,朝無廢事。然中遘媒孽,瀕於危疑者屢矣,而終以誠敬獲全。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儘子職而已,不知有讒人也」,是可為萬世子臣之法矣。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2、宣德帝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造者,在位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安居樂業,經濟得到空前的發展,他在位期間是明朝最為強盛,繁榮的時刻。宣德帝一朝文有“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蹇義、夏原吉,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于謙、周忱等名臣,可以說當時的明朝堪比宋仁宗時的朝廷,在內皇帝勤政,官員清廉善政,在外百姓們安居樂業,經濟空前繁榮,且最重要的是他同宋仁宗皇帝一樣,善於納諫在軍國大事上,都能聽取臣下們的意見,而且不會輕易動怒,即時臣子們說錯了,他也不會作出出格的舉動,可以這麼說宣德一朝,是明代君臣關係最為融洽、政治最清明、社會最和諧、經濟發展最快、邊防最穩固的一段時期。這樣的好皇帝,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宣德皇帝:“仁宗為太子,失愛於成誼。其危而復安,太孫蓋有力焉。即位以後,吏稱其職,政得其平,綱紀修明,倉庾充羨,閭閻樂業。歲不能災。蓋明興至是歷年六十,民氣漸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若乃強籓猝起,旋即削平,掃蕩邊塵,狡寇震懾,帝之英姿睿略,庶幾克繩祖武者歟。”

3、景泰帝朱祁鈺,他可以說是明朝中期的“救世主”,若沒有他的存在,可能明朝早在100多年就被瓦剌所滅,也就不會再有之後的“萬曆新政”。朱祁鈺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於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明朝的江山社稷得以轉危為安,同時在位期間還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各方面的整頓和改革,如政治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清除閹黨勢力,穩定局面,重用於謙等賢臣,吏治為之一新;軍事上對於瓦剌的進攻趨勢,採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於謙等人的協助下,籌集糧草,厲兵秣馬;經濟上採取了舒恕的政策,對受災嚴重的山東、河南、山西等地區,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減免稅負,並且賑濟災民,安撫流民,厲行節儉,減免宮廷開支,停止各類採辦,又下詔天下巡撫署理各省農桑事務,傾力發展經濟,可以說這些有效的措施使的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並逐漸中興,可謂英明之主。當然這個明朝的救世主,朱元璋又怎麼捨得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景泰皇帝:“景帝當倥傯之時,奉命居攝,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權而得其正者也。篤任賢能,勵精政治,強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績良雲偉矣。而乃汲汲易儲,南內深錮,朝謁不許,恩誼恝然。終於輿疾齋宮,小人乘間竊發,事起倉猝,不克以令名終,惜夫”

4、弘治帝朱祐樘,中國近千年少有的被人用“孝”作為廟號的君主,他被稱為“明孝宗”,歷代史學家對他評價極高,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朱國楨就說:“三代以下,稱賢主者,漢文帝、宋仁宗與我明之孝宗皇帝”由此可見弘治帝是多麼的受人尊敬。弘治帝是明朝“弘治中興”的開創者,弘治帝在位期間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重視司法,大開言路,努力扭轉朝政腐敗狀況,驅逐奸佞,勤於政事,勵精圖治,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可以說弘治帝朱祐樘人品極佳,他也是明代中葉勵精圖治的明君,朱祐樘的政績誠然卓越,但最讓人感動的,是他的寬厚仁慈,不管對誰,他都是寬厚對待,甚至包括他的仇人。可以說這麼仁孝的君主,任由誰都不會去辱罵他,甚至連一句不好聽的話都不會去說,我想朱元璋也一樣吧。

《明史.本紀》評價弘治皇帝:“明有天下,傳世十六,太祖、成祖而外,可稱者仁宗、宣宗、孝宗而已。仁、宣之際,國勢初張,綱紀修立,淳樸未漓。至成化以來,號為太平無事,而晏安則易耽怠玩,富盛則漸啟驕奢。孝宗獨能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兢兢於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寧,民物康阜。《易》曰:「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知此道者,其惟孝宗乎!”

5、崇禎帝朱由檢,明朝最後一位皇帝,肯定會有人奇怪一般的亡國之君不都是肯定要被罵的嗎?實則不然,崇禎帝有別於其他的亡國之君, 崇禎帝在位期間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但此時的大明早已病入膏肓,崇禎帝根本就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可以說他這一生都在堅持著“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這一理念,他到死都沒破壞老祖宗所頂下的規矩“不割地、不賠款、不和親”,最後北京城要被擊破的時候,他沒有逃跑,而是選擇死來總結自己,甚至在臨死之前都還在替他的百姓們著想,他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就這麼一個可以說是好皇帝的朱由檢,朱元璋又怎麼忍心去教訓呢?

《明史.本紀》評價崇禎皇帝:“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可謂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乃覆信任宦官,佈列要地,舉措失當,制置乖方。祚訖運移,身罹禍變,豈非氣數使然哉。迨至大命有歸,妖氛盡掃,而帝得加諡建陵,典禮優厚。是則聖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難而不辱其身,為亡國之義烈矣。”

那麼接下來剩下的皇帝,個人覺得朱元璋或多或少都會去罵幾句,這剩下的皇帝就包括建文帝朱允炆、永樂帝朱棣、正統帝朱祁鎮、成化帝朱見深、正德帝朱厚照、嘉靖帝朱厚熜、隆慶帝朱載垕、萬曆帝朱翊鈞、泰昌帝朱常洛和天啟帝朱由校這11位皇帝啦。

1、建文帝朱允炆,可能會有人奇怪為什麼我覺得建文帝會被朱元璋教訓,他不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孫子嗎?喜歡到都能把皇位給他,為什麼又會罵他呢?其實我這裡說的罵應該僅僅就是老人疼愛孫子般的那種罵法,就是很恨鐵不成鋼的那種意思,朱元璋肯定會說“你還沒登基的時候我就幫你鋪好了你當皇上的路,輔政大臣幫你選好了,對你有威脅的功臣們我也都殺了,那些你的叔叔們我已經讓他們連我的葬禮都不要來,呆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動,可到頭來你還是讓你的叔叔給搶走了皇帝,哎,你真是太讓我失望了”。其實本身建文帝做皇帝還是做的非常好的,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也在也開創了著名的“建文新政”。朱允炆很善良,也正是這份善良才最終導致他丟掉了自己的皇位,不得不說他生存了年代,如果他生在明中期,那麼他絕對又是明朝即明孝宗朱祐樘之後的又一位仁君

《明史.本紀》評價建文皇帝:“惠帝天資仁厚。踐阼之初,親賢好學,召用方孝孺等。典章制度,銳意復古。嘗因病晏朝,尹昌隆進諫,即深自引咎,宣其疏於中外。又除軍衛單丁,減蘇、鬆重賦,皆惠民之大者。乃革命而後,紀年複稱洪武,嗣是子孫臣庶以紀載為嫌,草野傳疑,不無訛謬。更越聖朝,得經論定,尊名壹惠,君德用彰,懿哉。”

2、永樂帝朱棣,其實我覺得永曆帝除了“奪取侄子皇位”這麼一個汙點可能會讓朱元璋教訓之外,其他的地方肯定沒有可以挑刺的地方。其實個人覺得朱棣是朱元璋所有兒子當中最像朱元璋的人,可以說他一生都在馬背上過的生活,沒當皇帝之前幫朱元璋打天下,當了皇帝之後幫自己的子孫後代帶天下,朱棣在位對外曾五次親征蒙古,甚至他的死都是在第五次親征蒙古回來的路上。永樂帝朱棣在位就開創了明朝的又一個盛世“永樂盛世”,他的存在極大的對強化明朝的統治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他統治期間明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可以說朱元璋除了罵他“你為什麼要搶你侄子的位置,最好竟然還將他必死,你對得起你大哥嗎,你對得起我嗎,你對得起你母后嗎”,其他的朱元璋除了表揚他就沒什麼可說的咯

《明史.本紀》評價永樂皇帝:“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

3、正統帝朱祁鎮,第一個朱元璋真正會教訓的皇帝,好好的大明江山從他開始竟然從主動進攻異族,被他弄成了要被動防守異族,甚至明朝的都城竟然被第一次打到了家門口,就單單憑這個他就得被對外強勢的太祖皇帝朱元璋罵的狗血淋頭,最終重要的是朱祁鎮竟然不停朱元璋立的“宦官不得干政”規矩,寵信王振,後來又寵信曹吉祥、石亨,讓他們掌控朝廷的政權,可以說明朝宦官干政就是從明英宗朱祁鎮那時候開始的。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在明英宗經過“奪門之變”重登皇帝寶座的時候,也任用李賢等一批賢臣,同時也聽信納諫,仁儉愛民了很多,還有殉葬制度就是他廢除的,但是不管如何也改變不了他前期所做的糊塗事情,他終究是會被罵的。

《明史.本紀》評價正統皇帝:“英宗承仁、宣之業,海內富庶,朝野清晏。大臣如三楊、胡濙、張輔,皆累朝勳舊,受遺輔政,綱紀未弛。獨以王振擅權開釁,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至於上恭讓後諡,釋建庶人之系,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4、成化帝朱見深,成化帝前期絕對有明君的風範,在位初年恢復了朱祁鈺的皇帝尊號,平反於謙的冤案,任用賢明的大臣商輅等治國理政,可以說有君王的風度,時代風氣清明,朝廷多名賢俊彥,寬免賦稅、減省刑罰,社會經濟漸漸復甦。但是在後期卻不行了,明朝歷史上最遺禍萬年的“西廠”、“皇莊”和“傳奉官”制度就是成化帝創立的,可以說這三個制度經後世證明絕對是讓明朝滅亡的三個根本原因,西廠導致後期官員被隨意抓獲,甚至可以不經請示就直接殺害,導致宦官的權利進一步加大;皇莊讓民間的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熱之當中,錢財被掠奪,土地被兼併;傳奉官讓明朝出現大量賣官鬻爵的情況,明朝的朝堂變得更加的烏煙瘴氣。甚至後期更是因為寵信萬貴妃,而導致一時之間,外戚橫行,奸臣當道,朝綱敗壞,就這樣你說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成化皇帝:“憲宗早正儲位,中更多故,而踐阼之後,上景帝尊號,恤于謙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輅,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時際休明,朝多耆彥,帝能篤於任人,謹於天戒,蠲賦省刑,閭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於斯復見。顧以任用汪直,西廠橫恣,盜竊威柄,稔惡弄兵。夫明斷如帝而為所蔽惑,久而後覺,婦寺之禍固可畏哉。”

5、正德帝朱厚照,這位皇帝是明朝爭議最大的問題,有人認為“他處事剛毅果斷,批答奏章,決定國家重大事件。彈指之間誅劉瑾,平安化王之亂、寧王之亂,大敗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賑災免賦。而且,他在位時臣下仍有不少賢才,也從側面反映出這位帝王治下總體上仍有可稱道之處。”但更多人認為“他為政期間荒淫無道,國力衰微,一生貪杯、尚武、無賴,喜好玩樂。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但他到底如何我想誰都不清楚,但可以肯定他很喜歡玩樂,想幹嘛就幹嘛基本上沒有做皇帝的樣子,在位期間寵信劉瑾、張永、馬永成、高鳳等太監,更是終日沉迷在豢養虎豹等猛獸的豹房之內,但需要注意的是武宗雖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點也不糊塗,可以說明朝在他的手裡至少還沒有敗到哪裡去,不過再怎樣我想朱元璋也會教訓他吧,他會說“不管怎麼樣皇帝就應該有皇帝的樣子,該怎麼總要有個度。”

《明史.本紀》評價正德皇帝:“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暱近群小,至自署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遺澤,制節謹度,有中主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6、嘉靖帝朱厚熜,明朝第二位由外地藩王直接成為皇帝的人,嘉靖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獨特的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最任性和倔強的一位,他為人聰明,也十分的勤奮,批閱奏書票擬經常到後半夜,雖然二十幾年不上朝,但明朝的政治、財經、軍事和民生大權卻始終掌握在自己的手裡,史書評價嘉靖帝為“中興之主”,說他“有不世之奇謨六,無競之偉烈四,而又有震世之獨行五”。但我想不管怎樣朱元璋還是會罵他,雖然嘉靖皇帝統治前期明朝國力可以說是蒸蒸日上,但在嘉靖晚年,由於國家承平日久,嘉靖帝逐步喪失進取精神,日益腐化,濫用民力大事興建,而且迷信方士、尊崇道教,好長生不老之術,也正是因為這些事情,最後竟然導致皇宮中的一群柔弱的宮女都想把他殺了,可想而知嘉靖帝晚年是多麼的天怒人怨。就僅憑這點朱元璋絕對會教訓嘉靖帝

《明史.本紀》評價嘉靖皇帝:“世宗御極之初,力除一切弊政,天下翕然稱治。顧迭議大禮,輿論沸騰,倖臣假託,尋興大獄。夫天性至情,君親大義,追尊立廟,禮亦宜之;然升祔太廟,而躋於武宗之上,不已過乎!若其時紛紜多故,將疲於邊,賊訌於內,而崇尚道教,享祀弗經,營建繁興,府藏告匱,百餘年富庶治平之業,因以漸替。雖剪剔權奸,威柄在御,要亦中材之主也矣。”

7、隆慶帝朱載垕,前期可謂是精明能幹之君,登基前的內憂外患使他關心朝局,對他登基後處理政務有著較大的影響。即位後倚靠高拱、陳以勤、張居正等大臣的盡力輔佐,實行革弊施新的政策,海內外得到大治,史稱隆慶新政。可到了後期他跟他的父親一樣,沒了雄心或者說他們父子兩的自律性都很差,在後期由於覺得自己已經能很乾了,所以就開始沉迷於女色,並經常服食一些媚藥,也就是現在人們說的壯陽藥,導致最後“精盡人亡”,可以說他就死在女人的肚子上的。隆慶帝其實做皇帝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就是太好色,所以朱元璋肯定會教訓他“好色好到死在女人的肚子上你真丟盡我們朱家的臉”

《明史.本紀》評價隆慶皇帝:“穆宗在位六載,端拱寡營,躬行儉約,尚食歲省鉅萬。許俺答封貢,減賦息民,邊陲寧謐。繼體守文,可稱令主矣。第柄臣相軋,門戶漸開,而帝未能振肅乾綱,矯除積習,蓋亦寬恕有餘,而剛明不足者歟!”

8、萬曆帝朱翊鈞,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48年,在位之初十年,靠著張居正的輔佐,開創了“萬曆中興”的局面,這段時期神宗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國力得到恢復,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且在親政後,勵精圖治、生活節儉,也有勤勉明君之風範,歷史上著名的寧夏之役、朝鮮之役和播州之役被稱為萬曆三大徵的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但是同樣他也犯了跟他爺爺和爸爸一樣的毛病,執政後期荒於政事,因缺乏張居正這樣的賢士應對督導、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再上朝,國家運轉幾乎停擺,其中強徵礦稅亦是在位期間被稱為一大詬病,也正是從萬曆後期開始明朝逐漸走向了衰亡,正是因為如此後世才有人說“明之亡,實亡於神宗”。你說這麼一個讓明朝都快走向滅亡的皇帝朱元璋能不教訓嗎?

《明史.本紀》評價萬曆皇帝:“神宗沖齡踐阼,江陵秉政,綜核名實,國勢幾於富強。繼乃因循牽制,晏處深宮,綱紀廢弛,君臣否隔。於是小人好權趨利者馳騖追逐,與名節之士為仇讎,門戶紛然角立。馴至悊、愍,邪黨滋蔓。在廷正類無深識遠慮以折其機牙,而不勝忿激,交相攻訐。以致人主蓄疑,賢奸雜用,潰敗決裂,不可振救。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豈不諒歟。”

9、泰昌帝朱常洛,又是一位勤政,但又好色的皇帝,在位期間進行了一系列革除弊政的改革措施,罷除了萬曆朝的礦稅,撥亂反正,重振綱紀,但他每日回宮後卻沉於酒色,縱慾淫樂,身體羸弱,在位僅一個月就駕崩了,還有歷史上知名的明朝三大移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就是發生在泰昌帝朱常洛在位的時候。可以說朱元璋對於在位一個月就駕崩的子孫沒什麼可罵的,最多隻能教訓他“你怎麼一點都不注意自己的身體,好色要有個度,你不能把身體都搞垮了啊”。這裡我想說如果泰昌帝朱常洛不那麼早的去世,也許明朝就還會有救,可惜的是歷史沒有如果,他還是在位一個月就死了。

《明史.本紀》評價泰昌皇帝:“光宗潛德久彰,海內屬望,而嗣服一月,天不假年,措施未展,三案構爭,黨禍益熾,可哀也夫!”

10、天啟帝朱由校,一個不愛做皇帝愛做木工的皇帝,一個誤國誤民的皇帝,可以說他是朱元璋最該教訓的人,天啟帝在位期間,魏忠賢與客氏專權,製造了“乙丑詔獄”“丙寅詔獄”等冤獄,殘酷迫害企圖改良明朝政治的東林黨人,魏忠賢閹黨對東林黨人的迫害不斷激起民變。同時國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主要憂患來自遼東後金對明朝的威脅。朱由校即位後罷免有膽知兵的遼東經略熊廷弼,致使後金攻陷瀋陽、遼陽,遼東局勢日趨嚴峻。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為穩定遼東,再次起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熊廷弼根據遼東實際情況,制定了三方佈置策。而掌握遼東實際兵權的巡撫王化貞,卻不顧當時敵強我弱、容易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力主分兵把守,全面進攻。在閹黨策劃下,堅持正確方略的熊廷弼被殺,遼東戰局陷於重重危機。可以說道天啟帝這個時候,明朝就已經註定要亡了,如果不是天啟帝早死,亡國之君絕對會是他,只是他就這麼死了,卻害的他弟弟崇禎皇帝替他承受這一切,最後落了個吊死煤山的下場,還替他背上亡國之君的稱號。你說這麼一個皇帝,朱元璋不教訓他就怪了,甚至我想都可能直接暴打他一頓,生出這麼一個子孫,朱元璋肯定都後悔死了。

《明史.本紀》評價天啟皇帝:“明自世宗而後,綱紀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廢壞極矣。雖有剛明英武之君,已難復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婦寺竊柄,濫賞淫刑,忠良慘禍,億兆離心,雖欲不亡,何可得哉。”

以上的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如果覺得不對的地方請在評論指出,我一定改正,同時覺得我說的好的,請點點關注,點點贊哦,謝謝。

风逍逍兮易水寒
2019-08-30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因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戰功赫赫,地位和官職都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自然不會服氣沒能力的君主來統領他們,怎麼樣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簡單,在戰場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簡單地說就是有軍功在身的君主才會讓這群驕兵悍將服氣。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因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戰功赫赫,地位和官職都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自然不會服氣沒能力的君主來統領他們,怎麼樣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簡單,在戰場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簡單地說就是有軍功在身的君主才會讓這群驕兵悍將服氣。

朱允炆不僅沒有軍功,甚至從來沒有過軍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於沒有支持自己的班底。雖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時,那些文武大臣都贊成立朱允炆為太子,但是他們只是覺得朱允炆寬厚仁慈好說話,而另一位候選人朱棣強勢,不好相處,並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勢力。

朱標就不一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處理政務,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氣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讓朱允炆的統治受到威脅,於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動,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因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戰功赫赫,地位和官職都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自然不會服氣沒能力的君主來統領他們,怎麼樣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簡單,在戰場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簡單地說就是有軍功在身的君主才會讓這群驕兵悍將服氣。

朱允炆不僅沒有軍功,甚至從來沒有過軍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於沒有支持自己的班底。雖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時,那些文武大臣都贊成立朱允炆為太子,但是他們只是覺得朱允炆寬厚仁慈好說話,而另一位候選人朱棣強勢,不好相處,並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勢力。

朱標就不一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處理政務,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氣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讓朱允炆的統治受到威脅,於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動,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我們來看看洪武四大案造成了多大的殺戮。胡惟庸案造成了三萬多人的死亡,包括胡惟庸、李善長等開國功臣;藍玉案牽連達1.5萬人,明朝最後的名將藍玉就因此案而死;空印案是一個冤案,也誅殺了上百名官員;郭桓案造成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處死,上萬名官吏死在獄中。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因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戰功赫赫,地位和官職都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自然不會服氣沒能力的君主來統領他們,怎麼樣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簡單,在戰場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簡單地說就是有軍功在身的君主才會讓這群驕兵悍將服氣。

朱允炆不僅沒有軍功,甚至從來沒有過軍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於沒有支持自己的班底。雖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時,那些文武大臣都贊成立朱允炆為太子,但是他們只是覺得朱允炆寬厚仁慈好說話,而另一位候選人朱棣強勢,不好相處,並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勢力。

朱標就不一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處理政務,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氣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讓朱允炆的統治受到威脅,於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動,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我們來看看洪武四大案造成了多大的殺戮。胡惟庸案造成了三萬多人的死亡,包括胡惟庸、李善長等開國功臣;藍玉案牽連達1.5萬人,明朝最後的名將藍玉就因此案而死;空印案是一個冤案,也誅殺了上百名官員;郭桓案造成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處死,上萬名官吏死在獄中。

洪武四大案造成了至少十萬人的死亡,不僅開國功臣幾乎死傷殆盡,明朝的後起之秀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無數賢能之人被無辜牽連,優秀將領幾乎絕滅。簡直可以稱之為國難,雖然四大案的爆發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了給朱允炆繼位鋪路。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因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戰功赫赫,地位和官職都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自然不會服氣沒能力的君主來統領他們,怎麼樣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簡單,在戰場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簡單地說就是有軍功在身的君主才會讓這群驕兵悍將服氣。

朱允炆不僅沒有軍功,甚至從來沒有過軍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於沒有支持自己的班底。雖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時,那些文武大臣都贊成立朱允炆為太子,但是他們只是覺得朱允炆寬厚仁慈好說話,而另一位候選人朱棣強勢,不好相處,並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勢力。

朱標就不一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處理政務,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氣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讓朱允炆的統治受到威脅,於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動,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我們來看看洪武四大案造成了多大的殺戮。胡惟庸案造成了三萬多人的死亡,包括胡惟庸、李善長等開國功臣;藍玉案牽連達1.5萬人,明朝最後的名將藍玉就因此案而死;空印案是一個冤案,也誅殺了上百名官員;郭桓案造成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處死,上萬名官吏死在獄中。

洪武四大案造成了至少十萬人的死亡,不僅開國功臣幾乎死傷殆盡,明朝的後起之秀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無數賢能之人被無辜牽連,優秀將領幾乎絕滅。簡直可以稱之為國難,雖然四大案的爆發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了給朱允炆繼位鋪路。

為了朱允炆,朱元璋造成了數十萬人的殺孽,很多還是冤死的。歷史第一殺神白起坑殺了幾十萬趙國降卒後,都心神不寧,夜不安寢的。朱元璋因為這四大案所揹負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舊臣,不得不說,朱元璋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朱元璋犧牲了父子之情,犧牲了君臣之義,寧背上後世罵名造成了數十萬人的大殺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扶持朱允炆登基。可是朱允炆又是怎麼回報朱元璋的呢?

上文我們提到了朱允炆被立為太子時,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是很不服氣的,最典型的就是燕王朱棣了。朱棣這個人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雖然對大哥朱標的太子之位沒有意見,但是對朱允炆的繼位意見可是大得很。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因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戰功赫赫,地位和官職都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自然不會服氣沒能力的君主來統領他們,怎麼樣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簡單,在戰場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簡單地說就是有軍功在身的君主才會讓這群驕兵悍將服氣。

朱允炆不僅沒有軍功,甚至從來沒有過軍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於沒有支持自己的班底。雖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時,那些文武大臣都贊成立朱允炆為太子,但是他們只是覺得朱允炆寬厚仁慈好說話,而另一位候選人朱棣強勢,不好相處,並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勢力。

朱標就不一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處理政務,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氣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讓朱允炆的統治受到威脅,於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動,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我們來看看洪武四大案造成了多大的殺戮。胡惟庸案造成了三萬多人的死亡,包括胡惟庸、李善長等開國功臣;藍玉案牽連達1.5萬人,明朝最後的名將藍玉就因此案而死;空印案是一個冤案,也誅殺了上百名官員;郭桓案造成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處死,上萬名官吏死在獄中。

洪武四大案造成了至少十萬人的死亡,不僅開國功臣幾乎死傷殆盡,明朝的後起之秀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無數賢能之人被無辜牽連,優秀將領幾乎絕滅。簡直可以稱之為國難,雖然四大案的爆發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了給朱允炆繼位鋪路。

為了朱允炆,朱元璋造成了數十萬人的殺孽,很多還是冤死的。歷史第一殺神白起坑殺了幾十萬趙國降卒後,都心神不寧,夜不安寢的。朱元璋因為這四大案所揹負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舊臣,不得不說,朱元璋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朱元璋犧牲了父子之情,犧牲了君臣之義,寧背上後世罵名造成了數十萬人的大殺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扶持朱允炆登基。可是朱允炆又是怎麼回報朱元璋的呢?

上文我們提到了朱允炆被立為太子時,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是很不服氣的,最典型的就是燕王朱棣了。朱棣這個人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雖然對大哥朱標的太子之位沒有意見,但是對朱允炆的繼位意見可是大得很。

但是朱元璋為了保朱允炆上位所施展的鐵血手段震懾了所有人,朱棣縱然野心再大也不得不蟄伏起來,接受朱允炆稱帝的事實,或者說暫時接受朱允炆繼位。或許朱棣佔據燕地,成為了事實上的燕地的皇帝,也勉強能過下去。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因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戰功赫赫,地位和官職都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自然不會服氣沒能力的君主來統領他們,怎麼樣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簡單,在戰場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簡單地說就是有軍功在身的君主才會讓這群驕兵悍將服氣。

朱允炆不僅沒有軍功,甚至從來沒有過軍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於沒有支持自己的班底。雖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時,那些文武大臣都贊成立朱允炆為太子,但是他們只是覺得朱允炆寬厚仁慈好說話,而另一位候選人朱棣強勢,不好相處,並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勢力。

朱標就不一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處理政務,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氣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讓朱允炆的統治受到威脅,於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動,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我們來看看洪武四大案造成了多大的殺戮。胡惟庸案造成了三萬多人的死亡,包括胡惟庸、李善長等開國功臣;藍玉案牽連達1.5萬人,明朝最後的名將藍玉就因此案而死;空印案是一個冤案,也誅殺了上百名官員;郭桓案造成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處死,上萬名官吏死在獄中。

洪武四大案造成了至少十萬人的死亡,不僅開國功臣幾乎死傷殆盡,明朝的後起之秀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無數賢能之人被無辜牽連,優秀將領幾乎絕滅。簡直可以稱之為國難,雖然四大案的爆發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了給朱允炆繼位鋪路。

為了朱允炆,朱元璋造成了數十萬人的殺孽,很多還是冤死的。歷史第一殺神白起坑殺了幾十萬趙國降卒後,都心神不寧,夜不安寢的。朱元璋因為這四大案所揹負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舊臣,不得不說,朱元璋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朱元璋犧牲了父子之情,犧牲了君臣之義,寧背上後世罵名造成了數十萬人的大殺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扶持朱允炆登基。可是朱允炆又是怎麼回報朱元璋的呢?

上文我們提到了朱允炆被立為太子時,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是很不服氣的,最典型的就是燕王朱棣了。朱棣這個人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雖然對大哥朱標的太子之位沒有意見,但是對朱允炆的繼位意見可是大得很。

但是朱元璋為了保朱允炆上位所施展的鐵血手段震懾了所有人,朱棣縱然野心再大也不得不蟄伏起來,接受朱允炆稱帝的事實,或者說暫時接受朱允炆繼位。或許朱棣佔據燕地,成為了事實上的燕地的皇帝,也勉強能過下去。

但是朱允炆上位後,居然要削藩。這等於向所有的藩王宣戰,包括燕王朱棣。其實朱元璋也想到了藩王勢力太強會威脅到朱允炆的統治,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間就對藩王的力量進行了削弱限制,可以說此時任何一個藩王的力量都是對抗不了中央的。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因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戰功赫赫,地位和官職都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自然不會服氣沒能力的君主來統領他們,怎麼樣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簡單,在戰場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簡單地說就是有軍功在身的君主才會讓這群驕兵悍將服氣。

朱允炆不僅沒有軍功,甚至從來沒有過軍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於沒有支持自己的班底。雖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時,那些文武大臣都贊成立朱允炆為太子,但是他們只是覺得朱允炆寬厚仁慈好說話,而另一位候選人朱棣強勢,不好相處,並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勢力。

朱標就不一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處理政務,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氣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讓朱允炆的統治受到威脅,於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動,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我們來看看洪武四大案造成了多大的殺戮。胡惟庸案造成了三萬多人的死亡,包括胡惟庸、李善長等開國功臣;藍玉案牽連達1.5萬人,明朝最後的名將藍玉就因此案而死;空印案是一個冤案,也誅殺了上百名官員;郭桓案造成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處死,上萬名官吏死在獄中。

洪武四大案造成了至少十萬人的死亡,不僅開國功臣幾乎死傷殆盡,明朝的後起之秀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無數賢能之人被無辜牽連,優秀將領幾乎絕滅。簡直可以稱之為國難,雖然四大案的爆發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了給朱允炆繼位鋪路。

為了朱允炆,朱元璋造成了數十萬人的殺孽,很多還是冤死的。歷史第一殺神白起坑殺了幾十萬趙國降卒後,都心神不寧,夜不安寢的。朱元璋因為這四大案所揹負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舊臣,不得不說,朱元璋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朱元璋犧牲了父子之情,犧牲了君臣之義,寧背上後世罵名造成了數十萬人的大殺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扶持朱允炆登基。可是朱允炆又是怎麼回報朱元璋的呢?

上文我們提到了朱允炆被立為太子時,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是很不服氣的,最典型的就是燕王朱棣了。朱棣這個人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雖然對大哥朱標的太子之位沒有意見,但是對朱允炆的繼位意見可是大得很。

但是朱元璋為了保朱允炆上位所施展的鐵血手段震懾了所有人,朱棣縱然野心再大也不得不蟄伏起來,接受朱允炆稱帝的事實,或者說暫時接受朱允炆繼位。或許朱棣佔據燕地,成為了事實上的燕地的皇帝,也勉強能過下去。

但是朱允炆上位後,居然要削藩。這等於向所有的藩王宣戰,包括燕王朱棣。其實朱元璋也想到了藩王勢力太強會威脅到朱允炆的統治,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間就對藩王的力量進行了削弱限制,可以說此時任何一個藩王的力量都是對抗不了中央的。

而且朱允炆削藩的手段之弱也很感人,在威望不足,準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聽從三個草包的意見強行削藩。而且朱允炆還是專挑軟柿子捏,一年之內連廢周王、代王、齊王、岷王,還將親叔叔湘王逼死。

朱允炆仗著中央壓倒性的實力,這一系列動作又毒又快,自然可以讓這五個實力弱小又來不及準備的藩王措手不及,但是也打草驚蛇,驚動了最強的燕王朱棣和寧王等實力強大的藩王。這一系列動作看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際上卻讓朱棣等人獲得了準備戰爭的時間。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因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戰功赫赫,地位和官職都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自然不會服氣沒能力的君主來統領他們,怎麼樣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簡單,在戰場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簡單地說就是有軍功在身的君主才會讓這群驕兵悍將服氣。

朱允炆不僅沒有軍功,甚至從來沒有過軍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於沒有支持自己的班底。雖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時,那些文武大臣都贊成立朱允炆為太子,但是他們只是覺得朱允炆寬厚仁慈好說話,而另一位候選人朱棣強勢,不好相處,並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勢力。

朱標就不一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處理政務,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氣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讓朱允炆的統治受到威脅,於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動,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我們來看看洪武四大案造成了多大的殺戮。胡惟庸案造成了三萬多人的死亡,包括胡惟庸、李善長等開國功臣;藍玉案牽連達1.5萬人,明朝最後的名將藍玉就因此案而死;空印案是一個冤案,也誅殺了上百名官員;郭桓案造成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處死,上萬名官吏死在獄中。

洪武四大案造成了至少十萬人的死亡,不僅開國功臣幾乎死傷殆盡,明朝的後起之秀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無數賢能之人被無辜牽連,優秀將領幾乎絕滅。簡直可以稱之為國難,雖然四大案的爆發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了給朱允炆繼位鋪路。

為了朱允炆,朱元璋造成了數十萬人的殺孽,很多還是冤死的。歷史第一殺神白起坑殺了幾十萬趙國降卒後,都心神不寧,夜不安寢的。朱元璋因為這四大案所揹負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舊臣,不得不說,朱元璋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朱元璋犧牲了父子之情,犧牲了君臣之義,寧背上後世罵名造成了數十萬人的大殺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扶持朱允炆登基。可是朱允炆又是怎麼回報朱元璋的呢?

上文我們提到了朱允炆被立為太子時,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是很不服氣的,最典型的就是燕王朱棣了。朱棣這個人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雖然對大哥朱標的太子之位沒有意見,但是對朱允炆的繼位意見可是大得很。

但是朱元璋為了保朱允炆上位所施展的鐵血手段震懾了所有人,朱棣縱然野心再大也不得不蟄伏起來,接受朱允炆稱帝的事實,或者說暫時接受朱允炆繼位。或許朱棣佔據燕地,成為了事實上的燕地的皇帝,也勉強能過下去。

但是朱允炆上位後,居然要削藩。這等於向所有的藩王宣戰,包括燕王朱棣。其實朱元璋也想到了藩王勢力太強會威脅到朱允炆的統治,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間就對藩王的力量進行了削弱限制,可以說此時任何一個藩王的力量都是對抗不了中央的。

而且朱允炆削藩的手段之弱也很感人,在威望不足,準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聽從三個草包的意見強行削藩。而且朱允炆還是專挑軟柿子捏,一年之內連廢周王、代王、齊王、岷王,還將親叔叔湘王逼死。

朱允炆仗著中央壓倒性的實力,這一系列動作又毒又快,自然可以讓這五個實力弱小又來不及準備的藩王措手不及,但是也打草驚蛇,驚動了最強的燕王朱棣和寧王等實力強大的藩王。這一系列動作看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際上卻讓朱棣等人獲得了準備戰爭的時間。

朱允炆削藩初期雖然取得了還算滿意的效果,但是面對朱棣,朱允炆卻被儒家傳統的仁義道德束縛住了,他始終不忍心對自己的親叔叔朱棣動手。

朱允炆有好幾次可以除掉朱棣,比如朱棣進京參見新帝時,表現得十分校長,御道騎馬,見帝不拜,這等於給了朱允炆收拾朱棣的機會,但是朱允炆將朱棣放回了北京。靖難之役開始前,又將朱棣的五個質子放回北京,失去了跟朱棣談判的籌碼,朱棣再也沒有顧忌。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因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戰功赫赫,地位和官職都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自然不會服氣沒能力的君主來統領他們,怎麼樣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簡單,在戰場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簡單地說就是有軍功在身的君主才會讓這群驕兵悍將服氣。

朱允炆不僅沒有軍功,甚至從來沒有過軍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於沒有支持自己的班底。雖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時,那些文武大臣都贊成立朱允炆為太子,但是他們只是覺得朱允炆寬厚仁慈好說話,而另一位候選人朱棣強勢,不好相處,並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勢力。

朱標就不一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處理政務,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氣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讓朱允炆的統治受到威脅,於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動,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我們來看看洪武四大案造成了多大的殺戮。胡惟庸案造成了三萬多人的死亡,包括胡惟庸、李善長等開國功臣;藍玉案牽連達1.5萬人,明朝最後的名將藍玉就因此案而死;空印案是一個冤案,也誅殺了上百名官員;郭桓案造成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處死,上萬名官吏死在獄中。

洪武四大案造成了至少十萬人的死亡,不僅開國功臣幾乎死傷殆盡,明朝的後起之秀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無數賢能之人被無辜牽連,優秀將領幾乎絕滅。簡直可以稱之為國難,雖然四大案的爆發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了給朱允炆繼位鋪路。

為了朱允炆,朱元璋造成了數十萬人的殺孽,很多還是冤死的。歷史第一殺神白起坑殺了幾十萬趙國降卒後,都心神不寧,夜不安寢的。朱元璋因為這四大案所揹負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舊臣,不得不說,朱元璋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朱元璋犧牲了父子之情,犧牲了君臣之義,寧背上後世罵名造成了數十萬人的大殺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扶持朱允炆登基。可是朱允炆又是怎麼回報朱元璋的呢?

上文我們提到了朱允炆被立為太子時,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是很不服氣的,最典型的就是燕王朱棣了。朱棣這個人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雖然對大哥朱標的太子之位沒有意見,但是對朱允炆的繼位意見可是大得很。

但是朱元璋為了保朱允炆上位所施展的鐵血手段震懾了所有人,朱棣縱然野心再大也不得不蟄伏起來,接受朱允炆稱帝的事實,或者說暫時接受朱允炆繼位。或許朱棣佔據燕地,成為了事實上的燕地的皇帝,也勉強能過下去。

但是朱允炆上位後,居然要削藩。這等於向所有的藩王宣戰,包括燕王朱棣。其實朱元璋也想到了藩王勢力太強會威脅到朱允炆的統治,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間就對藩王的力量進行了削弱限制,可以說此時任何一個藩王的力量都是對抗不了中央的。

而且朱允炆削藩的手段之弱也很感人,在威望不足,準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聽從三個草包的意見強行削藩。而且朱允炆還是專挑軟柿子捏,一年之內連廢周王、代王、齊王、岷王,還將親叔叔湘王逼死。

朱允炆仗著中央壓倒性的實力,這一系列動作又毒又快,自然可以讓這五個實力弱小又來不及準備的藩王措手不及,但是也打草驚蛇,驚動了最強的燕王朱棣和寧王等實力強大的藩王。這一系列動作看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際上卻讓朱棣等人獲得了準備戰爭的時間。

朱允炆削藩初期雖然取得了還算滿意的效果,但是面對朱棣,朱允炆卻被儒家傳統的仁義道德束縛住了,他始終不忍心對自己的親叔叔朱棣動手。

朱允炆有好幾次可以除掉朱棣,比如朱棣進京參見新帝時,表現得十分校長,御道騎馬,見帝不拜,這等於給了朱允炆收拾朱棣的機會,但是朱允炆將朱棣放回了北京。靖難之役開始前,又將朱棣的五個質子放回北京,失去了跟朱棣談判的籌碼,朱棣再也沒有顧忌。

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了一個完整的江山,為了朱允炆,不惜犧牲與其他朱家子孫的親情,也不惜削弱其他藩王的勢力,甚至揹負了數十萬人的性命,可是朱允炆不善用人,過度仁慈就是懦弱,最後將大好江山白白交到朱棣手中。

謝謝邀請,我是歷史風雲閣閣主!

中國擁有五千年曆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五千年裡,中國的綜合國力一直位居世界第一,這種情況直到清朝才被西方超越。明朝是古中國最後一個排名第一的朝代,統治歷時276年,共出現了16位皇帝。

社會上,人們對明朝的風評是差評多於好評,這16位皇帝也出現了很多奇葩,比如喜歡鬥蛐蛐的明宣宗,二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喜歡煉丹的嘉靖皇帝,造反篡位的永樂大帝。總共16位皇帝,幾乎每位皇帝都做了令人驚訝的奇葩事,可謂是古來第一朝了。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為了建立明朝,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鬥爭,無數次出生入死,與元朝、陳友諒、張士誠等交戰無數次,甚至好幾次跟死神擦肩而過。但是明朝只存在了200多年就被他的子孫敗光了家產,最後居然被流寇滅了,可想而知朱元璋有多麼痛心了。

那麼如果明朝16位皇帝齊聚一堂,朱元璋會先揍誰呢?

我認為,朱元璋會先揍朱允炆,為什麼呢?

首先,朱元璋為朱允炆付出得最多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繼承者,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一開始,朱元璋立的太子不是孫子朱允炆,而是他和馬皇后的長子朱標。朱標天資聰穎,為人寬厚,內心剛強,非常受朱元璋的喜歡,也受到了兄弟們的愛戴。

朱標一出生就被朱元璋內定為自己的繼承人,帶在身邊,請李善長、劉伯溫等人教他處理軍務,培養他的執政能力。朱元璋對朱標可是寄予了厚望的,但是朱標不幸去世。後來朱元璋又立了朱允炆為太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皇帝制度向來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朱標死了,應當是在朱標的兄弟中選取一個繼承人,比如朱棣什麼的。但是朱元璋就不,也許是在朱標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朱元璋選取了朱允炆為太子。

這樣一來,朱元璋的兒子們就不服了。大哥朱標在時,他是太子,弟弟們自然沒有意見,但是大哥死了,又立自己的侄子朱允炆為太子,這些叔叔們的心理肯定不樂意。誰會願意被自己的侄子騎在頭上,而且這些叔叔都是有機會當皇帝的,被朱允炆這個毛頭小子搶了,心理當然會不服。

當然,朱允炆的叔叔們心理再不樂意,也得服從朱元璋的命令,畢竟天下還是朱元璋的。不過心理肯定對朱元璋有了怨言,對朱允炆也不滿。朱元璋這個做法不僅為之後的靖難之役埋下了禍根,也讓兒子們對自己產生了意見,可以說立朱允炆為太子是朱元璋犧牲了父子關係換來的。

除了影響到朱元璋和兒子們的關係外,朱元璋晚年對功臣的清洗也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明初四大血案是指胡惟庸案、藍玉案、空印案和郭桓案,是朱元璋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加強皇權所製造的駭人聽聞的血案,又稱洪武四大案。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朱允炆能順利繼位。

朱元璋1368年當上皇帝,1398年去世,而朱允炆1377年才出生。所以說朱允炆出生的時候,朱元璋早就一統天下了,皇帝都做了將近10年了。朱允炆壓根沒有參與到朱元璋一統天下的戰爭中來,甚至消滅北元的戰爭都在朱允炆才12歲的時候就結束了。

遠離戰爭年代,對普通老百姓家庭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幸事。但是換一個角度來看,對帝王的繼承人,尤其是開國君主的繼承人來說,如果沒有軍功,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

因為跟隨朱元璋打天下的文武重臣都是戰功赫赫,地位和官職都是一刀一刀殺出來的,自然不會服氣沒能力的君主來統領他們,怎麼樣的君主才有能力,很簡單,在戰場上起到了作用的君主,簡單地說就是有軍功在身的君主才會讓這群驕兵悍將服氣。

朱允炆不僅沒有軍功,甚至從來沒有過軍事生涯,跟朝中的文武大臣都不熟,等於沒有支持自己的班底。雖然朱元璋重新立太子時,那些文武大臣都贊成立朱允炆為太子,但是他們只是覺得朱允炆寬厚仁慈好說話,而另一位候選人朱棣強勢,不好相處,並非是朱允炆的支持勢力。

朱標就不一樣,他從小就跟隨父親處理政務,朱元璋的手下都很服氣他。朱元璋為了給自己的孫兒留下一套可以控制的班底,又不能讓朱允炆的統治受到威脅,於是在晚年,朱元璋掀起了一系列清洗功臣的行動,主要就是洪武四大案。

我們來看看洪武四大案造成了多大的殺戮。胡惟庸案造成了三萬多人的死亡,包括胡惟庸、李善長等開國功臣;藍玉案牽連達1.5萬人,明朝最後的名將藍玉就因此案而死;空印案是一個冤案,也誅殺了上百名官員;郭桓案造成了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員全部處死,上萬名官吏死在獄中。

洪武四大案造成了至少十萬人的死亡,不僅開國功臣幾乎死傷殆盡,明朝的後起之秀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無數賢能之人被無辜牽連,優秀將領幾乎絕滅。簡直可以稱之為國難,雖然四大案的爆發都有各自的原因,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為了給朱允炆繼位鋪路。

為了朱允炆,朱元璋造成了數十萬人的殺孽,很多還是冤死的。歷史第一殺神白起坑殺了幾十萬趙國降卒後,都心神不寧,夜不安寢的。朱元璋因為這四大案所揹負的心理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其中很多人都是跟隨自己打天下的舊臣,不得不說,朱元璋所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朱元璋犧牲了父子之情,犧牲了君臣之義,寧背上後世罵名造成了數十萬人的大殺孽,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扶持朱允炆登基。可是朱允炆又是怎麼回報朱元璋的呢?

上文我們提到了朱允炆被立為太子時,朱元璋的兒子們都是很不服氣的,最典型的就是燕王朱棣了。朱棣這個人很有能力,也很有野心,雖然對大哥朱標的太子之位沒有意見,但是對朱允炆的繼位意見可是大得很。

但是朱元璋為了保朱允炆上位所施展的鐵血手段震懾了所有人,朱棣縱然野心再大也不得不蟄伏起來,接受朱允炆稱帝的事實,或者說暫時接受朱允炆繼位。或許朱棣佔據燕地,成為了事實上的燕地的皇帝,也勉強能過下去。

但是朱允炆上位後,居然要削藩。這等於向所有的藩王宣戰,包括燕王朱棣。其實朱元璋也想到了藩王勢力太強會威脅到朱允炆的統治,所以朱元璋在位期間就對藩王的力量進行了削弱限制,可以說此時任何一個藩王的力量都是對抗不了中央的。

而且朱允炆削藩的手段之弱也很感人,在威望不足,準備不夠充分的情況下,聽從三個草包的意見強行削藩。而且朱允炆還是專挑軟柿子捏,一年之內連廢周王、代王、齊王、岷王,還將親叔叔湘王逼死。

朱允炆仗著中央壓倒性的實力,這一系列動作又毒又快,自然可以讓這五個實力弱小又來不及準備的藩王措手不及,但是也打草驚蛇,驚動了最強的燕王朱棣和寧王等實力強大的藩王。這一系列動作看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實際上卻讓朱棣等人獲得了準備戰爭的時間。

朱允炆削藩初期雖然取得了還算滿意的效果,但是面對朱棣,朱允炆卻被儒家傳統的仁義道德束縛住了,他始終不忍心對自己的親叔叔朱棣動手。

朱允炆有好幾次可以除掉朱棣,比如朱棣進京參見新帝時,表現得十分校長,御道騎馬,見帝不拜,這等於給了朱允炆收拾朱棣的機會,但是朱允炆將朱棣放回了北京。靖難之役開始前,又將朱棣的五個質子放回北京,失去了跟朱棣談判的籌碼,朱棣再也沒有顧忌。

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了一個完整的江山,為了朱允炆,不惜犧牲與其他朱家子孫的親情,也不惜削弱其他藩王的勢力,甚至揹負了數十萬人的性命,可是朱允炆不善用人,過度仁慈就是懦弱,最後將大好江山白白交到朱棣手中。

朱元璋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為的就是讓朱允炆順利的登基,然後讓大明王朝千秋百世的傳承下去,誰知道朱允炆別的能力沒有,敗家的能力可是一等一的,愣是將朱元璋留給他的四個二帶大小王的絕世好牌打了個稀巴爛。我想朱元璋最想揍的應該是朱允炆吧,至於其他子孫,畢竟不熟。好在天下落在了自己的四兒子手中併發揚光大了,還是老朱家的天下,朱元璋也算沒什麼遺憾了。

开涮历史
2019-12-28

朱元璋應該自己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朱元璋應該自己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第一巴掌:作為開國皇帝"私天下"心太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恨不得把千秋萬世的事都替子孫著想好,設立各種條條框框讓子孫遵守,富養皇族子孫。將皇族子孫分封到各地,這些人由各地財政好吃好喝供養著還不算,還欺行霸市,壟斷地方經濟。

朱元璋給王朝的官員磕磕巴巴地不肯多付一點工資,據說明朝是歷史上公務員工資最低的王朝,可窮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想盡辦法保障自己的子孫享有優渥生活。

明朝的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

皇室後裔不用從事任何職業,從10歲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朝廷安排住房,給各種賞賜。死了還會發一筆喪葬費。

朱元璋應該自己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第一巴掌:作為開國皇帝"私天下"心太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恨不得把千秋萬世的事都替子孫著想好,設立各種條條框框讓子孫遵守,富養皇族子孫。將皇族子孫分封到各地,這些人由各地財政好吃好喝供養著還不算,還欺行霸市,壟斷地方經濟。

朱元璋給王朝的官員磕磕巴巴地不肯多付一點工資,據說明朝是歷史上公務員工資最低的王朝,可窮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想盡辦法保障自己的子孫享有優渥生活。

明朝的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

皇室後裔不用從事任何職業,從10歲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朝廷安排住房,給各種賞賜。死了還會發一筆喪葬費。



對皇族的厚待,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明人曾感慨: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皇族子孫不需要考慮生計,只負責生育,到了明朝中後期,供養皇族的支出,已經成為很多地方財政的難以承受的負擔。

地方財政入不敷出,中央財政拮据,部隊裡發不出糧餉,朝廷裡發不出俸祿。而皇族子孫卻個個養成國家肥碩的蛀蟲。以致明末農民起義,起義軍所到之處,乾地第一件事就是誅戮皇族子孫,既能劫財又能大快民心。

朱元璋身為皇帝,從法理上說,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卻時時處處只想著朱家的血脈,胸懷和格局是不是太小了?

顧炎武說得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麼就成了皇族一家人的天下呢?憑什麼拿天下的財富供養"皇室一家人"。

朱元璋應該自己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第一巴掌:作為開國皇帝"私天下"心太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恨不得把千秋萬世的事都替子孫著想好,設立各種條條框框讓子孫遵守,富養皇族子孫。將皇族子孫分封到各地,這些人由各地財政好吃好喝供養著還不算,還欺行霸市,壟斷地方經濟。

朱元璋給王朝的官員磕磕巴巴地不肯多付一點工資,據說明朝是歷史上公務員工資最低的王朝,可窮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想盡辦法保障自己的子孫享有優渥生活。

明朝的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

皇室後裔不用從事任何職業,從10歲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朝廷安排住房,給各種賞賜。死了還會發一筆喪葬費。



對皇族的厚待,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明人曾感慨: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皇族子孫不需要考慮生計,只負責生育,到了明朝中後期,供養皇族的支出,已經成為很多地方財政的難以承受的負擔。

地方財政入不敷出,中央財政拮据,部隊裡發不出糧餉,朝廷裡發不出俸祿。而皇族子孫卻個個養成國家肥碩的蛀蟲。以致明末農民起義,起義軍所到之處,乾地第一件事就是誅戮皇族子孫,既能劫財又能大快民心。

朱元璋身為皇帝,從法理上說,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卻時時處處只想著朱家的血脈,胸懷和格局是不是太小了?

顧炎武說得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麼就成了皇族一家人的天下呢?憑什麼拿天下的財富供養"皇室一家人"。



明末清軍入關時,好多人罵投降派,罵他們為什麼沒氣節,可是明朝廷怎麼對待他們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把百官當作草芥,想殺就殺,百官把百姓當草芥,橫徵暴斂。到國家危亡,來要求朝臣盡忠,百姓奮勇抵抗,可能嗎?

哦,國家興盛的時候,皇族子孫享受榮華富貴,天下有危難時,他們去哪呢兒了,都成了匹夫的責任了,這是什麼天理?

就這一點,他的眼界和格局,就還是一個爆發富的地主老財。

朱元璋應該自己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第一巴掌:作為開國皇帝"私天下"心太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恨不得把千秋萬世的事都替子孫著想好,設立各種條條框框讓子孫遵守,富養皇族子孫。將皇族子孫分封到各地,這些人由各地財政好吃好喝供養著還不算,還欺行霸市,壟斷地方經濟。

朱元璋給王朝的官員磕磕巴巴地不肯多付一點工資,據說明朝是歷史上公務員工資最低的王朝,可窮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想盡辦法保障自己的子孫享有優渥生活。

明朝的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

皇室後裔不用從事任何職業,從10歲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朝廷安排住房,給各種賞賜。死了還會發一筆喪葬費。



對皇族的厚待,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明人曾感慨: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皇族子孫不需要考慮生計,只負責生育,到了明朝中後期,供養皇族的支出,已經成為很多地方財政的難以承受的負擔。

地方財政入不敷出,中央財政拮据,部隊裡發不出糧餉,朝廷裡發不出俸祿。而皇族子孫卻個個養成國家肥碩的蛀蟲。以致明末農民起義,起義軍所到之處,乾地第一件事就是誅戮皇族子孫,既能劫財又能大快民心。

朱元璋身為皇帝,從法理上說,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卻時時處處只想著朱家的血脈,胸懷和格局是不是太小了?

顧炎武說得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麼就成了皇族一家人的天下呢?憑什麼拿天下的財富供養"皇室一家人"。



明末清軍入關時,好多人罵投降派,罵他們為什麼沒氣節,可是明朝廷怎麼對待他們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把百官當作草芥,想殺就殺,百官把百姓當草芥,橫徵暴斂。到國家危亡,來要求朝臣盡忠,百姓奮勇抵抗,可能嗎?

哦,國家興盛的時候,皇族子孫享受榮華富貴,天下有危難時,他們去哪呢兒了,都成了匹夫的責任了,這是什麼天理?

就這一點,他的眼界和格局,就還是一個爆發富的地主老財。


第二巴掌,養出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子孫

大明朝歷代皇帝個個都是奇葩,朱棣起兵謀反,殺方孝孺十族;朱祁鎮沒本事還要御駕親征,結果堂堂一國之君成為俘虜;萬曆皇帝與朝臣死磕,二十多年不上朝,沉迷酒色,荒於政事,還有養蛐蛐、鬥蟈蟈、做木工的,戀奶媽的,什麼奇奇怪怪的事兒都有。

末代皇帝崇禎,一直有人替他惋惜,覺得他很想有作為,又努力,自縊煤山,死得冤。可是你看看崇禎作為一代帝王的胸襟和格局,太小家子氣了,自己那麼多私房錢不拿出來拯救國家危機,四處向百官要錢要不來。

朱元璋應該自己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第一巴掌:作為開國皇帝"私天下"心太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恨不得把千秋萬世的事都替子孫著想好,設立各種條條框框讓子孫遵守,富養皇族子孫。將皇族子孫分封到各地,這些人由各地財政好吃好喝供養著還不算,還欺行霸市,壟斷地方經濟。

朱元璋給王朝的官員磕磕巴巴地不肯多付一點工資,據說明朝是歷史上公務員工資最低的王朝,可窮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想盡辦法保障自己的子孫享有優渥生活。

明朝的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

皇室後裔不用從事任何職業,從10歲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朝廷安排住房,給各種賞賜。死了還會發一筆喪葬費。



對皇族的厚待,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明人曾感慨: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皇族子孫不需要考慮生計,只負責生育,到了明朝中後期,供養皇族的支出,已經成為很多地方財政的難以承受的負擔。

地方財政入不敷出,中央財政拮据,部隊裡發不出糧餉,朝廷裡發不出俸祿。而皇族子孫卻個個養成國家肥碩的蛀蟲。以致明末農民起義,起義軍所到之處,乾地第一件事就是誅戮皇族子孫,既能劫財又能大快民心。

朱元璋身為皇帝,從法理上說,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卻時時處處只想著朱家的血脈,胸懷和格局是不是太小了?

顧炎武說得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麼就成了皇族一家人的天下呢?憑什麼拿天下的財富供養"皇室一家人"。



明末清軍入關時,好多人罵投降派,罵他們為什麼沒氣節,可是明朝廷怎麼對待他們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把百官當作草芥,想殺就殺,百官把百姓當草芥,橫徵暴斂。到國家危亡,來要求朝臣盡忠,百姓奮勇抵抗,可能嗎?

哦,國家興盛的時候,皇族子孫享受榮華富貴,天下有危難時,他們去哪呢兒了,都成了匹夫的責任了,這是什麼天理?

就這一點,他的眼界和格局,就還是一個爆發富的地主老財。


第二巴掌,養出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子孫

大明朝歷代皇帝個個都是奇葩,朱棣起兵謀反,殺方孝孺十族;朱祁鎮沒本事還要御駕親征,結果堂堂一國之君成為俘虜;萬曆皇帝與朝臣死磕,二十多年不上朝,沉迷酒色,荒於政事,還有養蛐蛐、鬥蟈蟈、做木工的,戀奶媽的,什麼奇奇怪怪的事兒都有。

末代皇帝崇禎,一直有人替他惋惜,覺得他很想有作為,又努力,自縊煤山,死得冤。可是你看看崇禎作為一代帝王的胸襟和格局,太小家子氣了,自己那麼多私房錢不拿出來拯救國家危機,四處向百官要錢要不來。



百官又不傻,你當皇帝的哭窮,我說我這有錢往外淘,即便是真心實意為國家,回頭你再秋後算賬,這不是沒事找死嗎?

崇禎基本的識人之明都沒有,在國家危難時,不思上下同心,沒有駕馭百官的手腕,一味抱怨,聽信讒言殺袁崇煥,把一個忠臣良將在菜市口千刀萬剮,天下人都寒心,你還讓誰替你賣命。

第三巴掌:倒行逆施實行分封,導致生靈塗炭

朱元璋為了屏衛大明江山,在開國之初分封了幾個諸侯王,結果他死後屍骨未寒就禍起蕭牆。

燕王朱棣在北京起事,歷時四年攻陷南京,篡位奪取大明江山。為了離開那個被他殺戮弄得血雨腥風的應天府。朱棣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遷都到了北平。

朱元璋應該自己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第一巴掌:作為開國皇帝"私天下"心太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恨不得把千秋萬世的事都替子孫著想好,設立各種條條框框讓子孫遵守,富養皇族子孫。將皇族子孫分封到各地,這些人由各地財政好吃好喝供養著還不算,還欺行霸市,壟斷地方經濟。

朱元璋給王朝的官員磕磕巴巴地不肯多付一點工資,據說明朝是歷史上公務員工資最低的王朝,可窮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想盡辦法保障自己的子孫享有優渥生活。

明朝的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

皇室後裔不用從事任何職業,從10歲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朝廷安排住房,給各種賞賜。死了還會發一筆喪葬費。



對皇族的厚待,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明人曾感慨: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皇族子孫不需要考慮生計,只負責生育,到了明朝中後期,供養皇族的支出,已經成為很多地方財政的難以承受的負擔。

地方財政入不敷出,中央財政拮据,部隊裡發不出糧餉,朝廷裡發不出俸祿。而皇族子孫卻個個養成國家肥碩的蛀蟲。以致明末農民起義,起義軍所到之處,乾地第一件事就是誅戮皇族子孫,既能劫財又能大快民心。

朱元璋身為皇帝,從法理上說,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卻時時處處只想著朱家的血脈,胸懷和格局是不是太小了?

顧炎武說得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麼就成了皇族一家人的天下呢?憑什麼拿天下的財富供養"皇室一家人"。



明末清軍入關時,好多人罵投降派,罵他們為什麼沒氣節,可是明朝廷怎麼對待他們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把百官當作草芥,想殺就殺,百官把百姓當草芥,橫徵暴斂。到國家危亡,來要求朝臣盡忠,百姓奮勇抵抗,可能嗎?

哦,國家興盛的時候,皇族子孫享受榮華富貴,天下有危難時,他們去哪呢兒了,都成了匹夫的責任了,這是什麼天理?

就這一點,他的眼界和格局,就還是一個爆發富的地主老財。


第二巴掌,養出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子孫

大明朝歷代皇帝個個都是奇葩,朱棣起兵謀反,殺方孝孺十族;朱祁鎮沒本事還要御駕親征,結果堂堂一國之君成為俘虜;萬曆皇帝與朝臣死磕,二十多年不上朝,沉迷酒色,荒於政事,還有養蛐蛐、鬥蟈蟈、做木工的,戀奶媽的,什麼奇奇怪怪的事兒都有。

末代皇帝崇禎,一直有人替他惋惜,覺得他很想有作為,又努力,自縊煤山,死得冤。可是你看看崇禎作為一代帝王的胸襟和格局,太小家子氣了,自己那麼多私房錢不拿出來拯救國家危機,四處向百官要錢要不來。



百官又不傻,你當皇帝的哭窮,我說我這有錢往外淘,即便是真心實意為國家,回頭你再秋後算賬,這不是沒事找死嗎?

崇禎基本的識人之明都沒有,在國家危難時,不思上下同心,沒有駕馭百官的手腕,一味抱怨,聽信讒言殺袁崇煥,把一個忠臣良將在菜市口千刀萬剮,天下人都寒心,你還讓誰替你賣命。

第三巴掌:倒行逆施實行分封,導致生靈塗炭

朱元璋為了屏衛大明江山,在開國之初分封了幾個諸侯王,結果他死後屍骨未寒就禍起蕭牆。

燕王朱棣在北京起事,歷時四年攻陷南京,篡位奪取大明江山。為了離開那個被他殺戮弄得血雨腥風的應天府。朱棣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遷都到了北平。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大肆營建紫禁城,宏偉的太極殿剛剛建成不久,就被雷擊引起大火,燒成一片灰燼。

出於負疚或彌補,朱棣五次御駕親征韃靼。有人說他是想深入蒙古腹地,尋找從始皇帝開始流傳下來,被蒙古貴族帶走的傳國玉璽,以此來證明他的皇位的正當性。

朱棣失望了,他死在了駕崩在第五次親征的回京途中。

戰爭生靈塗炭,最終流血犧牲的都是百姓。

朱元璋應該自己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第一巴掌:作為開國皇帝"私天下"心太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恨不得把千秋萬世的事都替子孫著想好,設立各種條條框框讓子孫遵守,富養皇族子孫。將皇族子孫分封到各地,這些人由各地財政好吃好喝供養著還不算,還欺行霸市,壟斷地方經濟。

朱元璋給王朝的官員磕磕巴巴地不肯多付一點工資,據說明朝是歷史上公務員工資最低的王朝,可窮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想盡辦法保障自己的子孫享有優渥生活。

明朝的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

皇室後裔不用從事任何職業,從10歲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朝廷安排住房,給各種賞賜。死了還會發一筆喪葬費。



對皇族的厚待,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明人曾感慨: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皇族子孫不需要考慮生計,只負責生育,到了明朝中後期,供養皇族的支出,已經成為很多地方財政的難以承受的負擔。

地方財政入不敷出,中央財政拮据,部隊裡發不出糧餉,朝廷裡發不出俸祿。而皇族子孫卻個個養成國家肥碩的蛀蟲。以致明末農民起義,起義軍所到之處,乾地第一件事就是誅戮皇族子孫,既能劫財又能大快民心。

朱元璋身為皇帝,從法理上說,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卻時時處處只想著朱家的血脈,胸懷和格局是不是太小了?

顧炎武說得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麼就成了皇族一家人的天下呢?憑什麼拿天下的財富供養"皇室一家人"。



明末清軍入關時,好多人罵投降派,罵他們為什麼沒氣節,可是明朝廷怎麼對待他們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把百官當作草芥,想殺就殺,百官把百姓當草芥,橫徵暴斂。到國家危亡,來要求朝臣盡忠,百姓奮勇抵抗,可能嗎?

哦,國家興盛的時候,皇族子孫享受榮華富貴,天下有危難時,他們去哪呢兒了,都成了匹夫的責任了,這是什麼天理?

就這一點,他的眼界和格局,就還是一個爆發富的地主老財。


第二巴掌,養出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子孫

大明朝歷代皇帝個個都是奇葩,朱棣起兵謀反,殺方孝孺十族;朱祁鎮沒本事還要御駕親征,結果堂堂一國之君成為俘虜;萬曆皇帝與朝臣死磕,二十多年不上朝,沉迷酒色,荒於政事,還有養蛐蛐、鬥蟈蟈、做木工的,戀奶媽的,什麼奇奇怪怪的事兒都有。

末代皇帝崇禎,一直有人替他惋惜,覺得他很想有作為,又努力,自縊煤山,死得冤。可是你看看崇禎作為一代帝王的胸襟和格局,太小家子氣了,自己那麼多私房錢不拿出來拯救國家危機,四處向百官要錢要不來。



百官又不傻,你當皇帝的哭窮,我說我這有錢往外淘,即便是真心實意為國家,回頭你再秋後算賬,這不是沒事找死嗎?

崇禎基本的識人之明都沒有,在國家危難時,不思上下同心,沒有駕馭百官的手腕,一味抱怨,聽信讒言殺袁崇煥,把一個忠臣良將在菜市口千刀萬剮,天下人都寒心,你還讓誰替你賣命。

第三巴掌:倒行逆施實行分封,導致生靈塗炭

朱元璋為了屏衛大明江山,在開國之初分封了幾個諸侯王,結果他死後屍骨未寒就禍起蕭牆。

燕王朱棣在北京起事,歷時四年攻陷南京,篡位奪取大明江山。為了離開那個被他殺戮弄得血雨腥風的應天府。朱棣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遷都到了北平。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大肆營建紫禁城,宏偉的太極殿剛剛建成不久,就被雷擊引起大火,燒成一片灰燼。

出於負疚或彌補,朱棣五次御駕親征韃靼。有人說他是想深入蒙古腹地,尋找從始皇帝開始流傳下來,被蒙古貴族帶走的傳國玉璽,以此來證明他的皇位的正當性。

朱棣失望了,他死在了駕崩在第五次親征的回京途中。

戰爭生靈塗炭,最終流血犧牲的都是百姓。



第四巴掌:廢除丞相,百官無首,朝堂亂像叢生

朱元璋為了集權專制,以謀反罪屠戮了胡惟庸,廢除丞相制度,從此群臣無首。丞相一直是皇帝與百官之間的一個緩衝劑和潤滑油,可是這層作用被去掉了。

明朝的朝堂最是光怪陸離,滿朝的士大夫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論不休,大臣的“廷諫”“庭爭”成立一種傳統,蔚然成風。

那些飽讀詩書的迂腐士大夫,個個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皇帝跟大臣起了爭執,相持不下,命錦衣衛脫下褲子打大臣的屁股,簡直了!

糾結小事,必然大事上無法顧及,因此明朝中後期邊境狼煙四起,海上海盜橫行,社會危機日重。

朱元璋應該自己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第一巴掌:作為開國皇帝"私天下"心太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恨不得把千秋萬世的事都替子孫著想好,設立各種條條框框讓子孫遵守,富養皇族子孫。將皇族子孫分封到各地,這些人由各地財政好吃好喝供養著還不算,還欺行霸市,壟斷地方經濟。

朱元璋給王朝的官員磕磕巴巴地不肯多付一點工資,據說明朝是歷史上公務員工資最低的王朝,可窮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想盡辦法保障自己的子孫享有優渥生活。

明朝的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

皇室後裔不用從事任何職業,從10歲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朝廷安排住房,給各種賞賜。死了還會發一筆喪葬費。



對皇族的厚待,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明人曾感慨: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皇族子孫不需要考慮生計,只負責生育,到了明朝中後期,供養皇族的支出,已經成為很多地方財政的難以承受的負擔。

地方財政入不敷出,中央財政拮据,部隊裡發不出糧餉,朝廷裡發不出俸祿。而皇族子孫卻個個養成國家肥碩的蛀蟲。以致明末農民起義,起義軍所到之處,乾地第一件事就是誅戮皇族子孫,既能劫財又能大快民心。

朱元璋身為皇帝,從法理上說,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卻時時處處只想著朱家的血脈,胸懷和格局是不是太小了?

顧炎武說得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麼就成了皇族一家人的天下呢?憑什麼拿天下的財富供養"皇室一家人"。



明末清軍入關時,好多人罵投降派,罵他們為什麼沒氣節,可是明朝廷怎麼對待他們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把百官當作草芥,想殺就殺,百官把百姓當草芥,橫徵暴斂。到國家危亡,來要求朝臣盡忠,百姓奮勇抵抗,可能嗎?

哦,國家興盛的時候,皇族子孫享受榮華富貴,天下有危難時,他們去哪呢兒了,都成了匹夫的責任了,這是什麼天理?

就這一點,他的眼界和格局,就還是一個爆發富的地主老財。


第二巴掌,養出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子孫

大明朝歷代皇帝個個都是奇葩,朱棣起兵謀反,殺方孝孺十族;朱祁鎮沒本事還要御駕親征,結果堂堂一國之君成為俘虜;萬曆皇帝與朝臣死磕,二十多年不上朝,沉迷酒色,荒於政事,還有養蛐蛐、鬥蟈蟈、做木工的,戀奶媽的,什麼奇奇怪怪的事兒都有。

末代皇帝崇禎,一直有人替他惋惜,覺得他很想有作為,又努力,自縊煤山,死得冤。可是你看看崇禎作為一代帝王的胸襟和格局,太小家子氣了,自己那麼多私房錢不拿出來拯救國家危機,四處向百官要錢要不來。



百官又不傻,你當皇帝的哭窮,我說我這有錢往外淘,即便是真心實意為國家,回頭你再秋後算賬,這不是沒事找死嗎?

崇禎基本的識人之明都沒有,在國家危難時,不思上下同心,沒有駕馭百官的手腕,一味抱怨,聽信讒言殺袁崇煥,把一個忠臣良將在菜市口千刀萬剮,天下人都寒心,你還讓誰替你賣命。

第三巴掌:倒行逆施實行分封,導致生靈塗炭

朱元璋為了屏衛大明江山,在開國之初分封了幾個諸侯王,結果他死後屍骨未寒就禍起蕭牆。

燕王朱棣在北京起事,歷時四年攻陷南京,篡位奪取大明江山。為了離開那個被他殺戮弄得血雨腥風的應天府。朱棣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遷都到了北平。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大肆營建紫禁城,宏偉的太極殿剛剛建成不久,就被雷擊引起大火,燒成一片灰燼。

出於負疚或彌補,朱棣五次御駕親征韃靼。有人說他是想深入蒙古腹地,尋找從始皇帝開始流傳下來,被蒙古貴族帶走的傳國玉璽,以此來證明他的皇位的正當性。

朱棣失望了,他死在了駕崩在第五次親征的回京途中。

戰爭生靈塗炭,最終流血犧牲的都是百姓。



第四巴掌:廢除丞相,百官無首,朝堂亂像叢生

朱元璋為了集權專制,以謀反罪屠戮了胡惟庸,廢除丞相制度,從此群臣無首。丞相一直是皇帝與百官之間的一個緩衝劑和潤滑油,可是這層作用被去掉了。

明朝的朝堂最是光怪陸離,滿朝的士大夫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論不休,大臣的“廷諫”“庭爭”成立一種傳統,蔚然成風。

那些飽讀詩書的迂腐士大夫,個個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皇帝跟大臣起了爭執,相持不下,命錦衣衛脫下褲子打大臣的屁股,簡直了!

糾結小事,必然大事上無法顧及,因此明朝中後期邊境狼煙四起,海上海盜橫行,社會危機日重。



第五巴掌:暴力反腐敗,錦衣衛特務橫行霸道

朱元璋在歷代君主中懲治貪官的力度是最重的,據記載,朱元璋當皇帝的這31年中,一共殺掉貪官汙吏將近15萬人

洪武十八年到二十八年,是朱元璋反腐的巔峰時期。由於誅戮過甚,兩浙、江西、兩廣和福建的行政官吏,竟沒有一個做到任期滿的,往往未及終考便遭到貶黜或殺頭。各省的驛道上,都幾乎被押送犯人的囚車堵路。

有些衙門,因為官吏被殺太多,沒有人辦公,朱元璋不得不讓犯罪官吏,戴著刑具上班。

殺到沒人替朝廷辦事,殺到衙門都空了,也是亙古未有的。

朱元璋應該自己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第一巴掌:作為開國皇帝"私天下"心太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恨不得把千秋萬世的事都替子孫著想好,設立各種條條框框讓子孫遵守,富養皇族子孫。將皇族子孫分封到各地,這些人由各地財政好吃好喝供養著還不算,還欺行霸市,壟斷地方經濟。

朱元璋給王朝的官員磕磕巴巴地不肯多付一點工資,據說明朝是歷史上公務員工資最低的王朝,可窮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想盡辦法保障自己的子孫享有優渥生活。

明朝的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

皇室後裔不用從事任何職業,從10歲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朝廷安排住房,給各種賞賜。死了還會發一筆喪葬費。



對皇族的厚待,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明人曾感慨: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皇族子孫不需要考慮生計,只負責生育,到了明朝中後期,供養皇族的支出,已經成為很多地方財政的難以承受的負擔。

地方財政入不敷出,中央財政拮据,部隊裡發不出糧餉,朝廷裡發不出俸祿。而皇族子孫卻個個養成國家肥碩的蛀蟲。以致明末農民起義,起義軍所到之處,乾地第一件事就是誅戮皇族子孫,既能劫財又能大快民心。

朱元璋身為皇帝,從法理上說,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卻時時處處只想著朱家的血脈,胸懷和格局是不是太小了?

顧炎武說得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麼就成了皇族一家人的天下呢?憑什麼拿天下的財富供養"皇室一家人"。



明末清軍入關時,好多人罵投降派,罵他們為什麼沒氣節,可是明朝廷怎麼對待他們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把百官當作草芥,想殺就殺,百官把百姓當草芥,橫徵暴斂。到國家危亡,來要求朝臣盡忠,百姓奮勇抵抗,可能嗎?

哦,國家興盛的時候,皇族子孫享受榮華富貴,天下有危難時,他們去哪呢兒了,都成了匹夫的責任了,這是什麼天理?

就這一點,他的眼界和格局,就還是一個爆發富的地主老財。


第二巴掌,養出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子孫

大明朝歷代皇帝個個都是奇葩,朱棣起兵謀反,殺方孝孺十族;朱祁鎮沒本事還要御駕親征,結果堂堂一國之君成為俘虜;萬曆皇帝與朝臣死磕,二十多年不上朝,沉迷酒色,荒於政事,還有養蛐蛐、鬥蟈蟈、做木工的,戀奶媽的,什麼奇奇怪怪的事兒都有。

末代皇帝崇禎,一直有人替他惋惜,覺得他很想有作為,又努力,自縊煤山,死得冤。可是你看看崇禎作為一代帝王的胸襟和格局,太小家子氣了,自己那麼多私房錢不拿出來拯救國家危機,四處向百官要錢要不來。



百官又不傻,你當皇帝的哭窮,我說我這有錢往外淘,即便是真心實意為國家,回頭你再秋後算賬,這不是沒事找死嗎?

崇禎基本的識人之明都沒有,在國家危難時,不思上下同心,沒有駕馭百官的手腕,一味抱怨,聽信讒言殺袁崇煥,把一個忠臣良將在菜市口千刀萬剮,天下人都寒心,你還讓誰替你賣命。

第三巴掌:倒行逆施實行分封,導致生靈塗炭

朱元璋為了屏衛大明江山,在開國之初分封了幾個諸侯王,結果他死後屍骨未寒就禍起蕭牆。

燕王朱棣在北京起事,歷時四年攻陷南京,篡位奪取大明江山。為了離開那個被他殺戮弄得血雨腥風的應天府。朱棣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遷都到了北平。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大肆營建紫禁城,宏偉的太極殿剛剛建成不久,就被雷擊引起大火,燒成一片灰燼。

出於負疚或彌補,朱棣五次御駕親征韃靼。有人說他是想深入蒙古腹地,尋找從始皇帝開始流傳下來,被蒙古貴族帶走的傳國玉璽,以此來證明他的皇位的正當性。

朱棣失望了,他死在了駕崩在第五次親征的回京途中。

戰爭生靈塗炭,最終流血犧牲的都是百姓。



第四巴掌:廢除丞相,百官無首,朝堂亂像叢生

朱元璋為了集權專制,以謀反罪屠戮了胡惟庸,廢除丞相制度,從此群臣無首。丞相一直是皇帝與百官之間的一個緩衝劑和潤滑油,可是這層作用被去掉了。

明朝的朝堂最是光怪陸離,滿朝的士大夫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論不休,大臣的“廷諫”“庭爭”成立一種傳統,蔚然成風。

那些飽讀詩書的迂腐士大夫,個個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皇帝跟大臣起了爭執,相持不下,命錦衣衛脫下褲子打大臣的屁股,簡直了!

糾結小事,必然大事上無法顧及,因此明朝中後期邊境狼煙四起,海上海盜橫行,社會危機日重。



第五巴掌:暴力反腐敗,錦衣衛特務橫行霸道

朱元璋在歷代君主中懲治貪官的力度是最重的,據記載,朱元璋當皇帝的這31年中,一共殺掉貪官汙吏將近15萬人

洪武十八年到二十八年,是朱元璋反腐的巔峰時期。由於誅戮過甚,兩浙、江西、兩廣和福建的行政官吏,竟沒有一個做到任期滿的,往往未及終考便遭到貶黜或殺頭。各省的驛道上,都幾乎被押送犯人的囚車堵路。

有些衙門,因為官吏被殺太多,沒有人辦公,朱元璋不得不讓犯罪官吏,戴著刑具上班。

殺到沒人替朝廷辦事,殺到衙門都空了,也是亙古未有的。



朱元璋為了實現反腐敗制度化,煞費苦心完善監察制度,要求官員到任熟讀《授職到任須知》,一條一條,一項一項,事無鉅細,不可謂,考慮不周。

洪武十五年,為了糾察百官朱元璋建立錦衣衛。從此特務橫行,濫施刑罰。他治下的百官幾乎都成了他案板上的肉,隨意砍剁、凌辱。

明太祖原想通過頒行“大誥”峻令,使臣民知畏而不敢輕犯,但實際上並未收到應有的效果。連朱元璋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犯若尋常”。

朱元璋重典懲治貪官,結果明朝兩百多年是貪汙腐敗依舊氾濫,而錦衣衛和掌了權的太監以著監察名義,橫行霸道,濫殺無辜,互相傾軋!

官場成了名副其實的角鬥場!

朱元璋就是形成這樣官場氣氛的"締造者"。

朱元璋應該自己抽自己幾個大嘴巴😡



第一巴掌:作為開國皇帝"私天下"心太重

朱元璋建立明朝恨不得把千秋萬世的事都替子孫著想好,設立各種條條框框讓子孫遵守,富養皇族子孫。將皇族子孫分封到各地,這些人由各地財政好吃好喝供養著還不算,還欺行霸市,壟斷地方經濟。

朱元璋給王朝的官員磕磕巴巴地不肯多付一點工資,據說明朝是歷史上公務員工資最低的王朝,可窮孩子出生的朱元璋,想盡辦法保障自己的子孫享有優渥生活。

明朝的皇子封為親王后年俸萬石,是最高官員的近七倍,還不包括大量的土地等其他各種賞賜。

皇室後裔不用從事任何職業,從10歲開始領工資享受俸祿,結婚時朝廷安排住房,給各種賞賜。死了還會發一筆喪葬費。



對皇族的厚待,在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

明人曾感慨: “我朝親親之恩,可謂無所不用,其厚遠過前代矣”。

皇族子孫不需要考慮生計,只負責生育,到了明朝中後期,供養皇族的支出,已經成為很多地方財政的難以承受的負擔。

地方財政入不敷出,中央財政拮据,部隊裡發不出糧餉,朝廷裡發不出俸祿。而皇族子孫卻個個養成國家肥碩的蛀蟲。以致明末農民起義,起義軍所到之處,乾地第一件事就是誅戮皇族子孫,既能劫財又能大快民心。

朱元璋身為皇帝,從法理上說,天下百姓都是他的子民,他卻時時處處只想著朱家的血脈,胸懷和格局是不是太小了?

顧炎武說得好,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怎麼就成了皇族一家人的天下呢?憑什麼拿天下的財富供養"皇室一家人"。



明末清軍入關時,好多人罵投降派,罵他們為什麼沒氣節,可是明朝廷怎麼對待他們的?錦衣衛、東廠、西廠把百官當作草芥,想殺就殺,百官把百姓當草芥,橫徵暴斂。到國家危亡,來要求朝臣盡忠,百姓奮勇抵抗,可能嗎?

哦,國家興盛的時候,皇族子孫享受榮華富貴,天下有危難時,他們去哪呢兒了,都成了匹夫的責任了,這是什麼天理?

就這一點,他的眼界和格局,就還是一個爆發富的地主老財。


第二巴掌,養出一代不如一代的不肖子孫

大明朝歷代皇帝個個都是奇葩,朱棣起兵謀反,殺方孝孺十族;朱祁鎮沒本事還要御駕親征,結果堂堂一國之君成為俘虜;萬曆皇帝與朝臣死磕,二十多年不上朝,沉迷酒色,荒於政事,還有養蛐蛐、鬥蟈蟈、做木工的,戀奶媽的,什麼奇奇怪怪的事兒都有。

末代皇帝崇禎,一直有人替他惋惜,覺得他很想有作為,又努力,自縊煤山,死得冤。可是你看看崇禎作為一代帝王的胸襟和格局,太小家子氣了,自己那麼多私房錢不拿出來拯救國家危機,四處向百官要錢要不來。



百官又不傻,你當皇帝的哭窮,我說我這有錢往外淘,即便是真心實意為國家,回頭你再秋後算賬,這不是沒事找死嗎?

崇禎基本的識人之明都沒有,在國家危難時,不思上下同心,沒有駕馭百官的手腕,一味抱怨,聽信讒言殺袁崇煥,把一個忠臣良將在菜市口千刀萬剮,天下人都寒心,你還讓誰替你賣命。

第三巴掌:倒行逆施實行分封,導致生靈塗炭

朱元璋為了屏衛大明江山,在開國之初分封了幾個諸侯王,結果他死後屍骨未寒就禍起蕭牆。

燕王朱棣在北京起事,歷時四年攻陷南京,篡位奪取大明江山。為了離開那個被他殺戮弄得血雨腥風的應天府。朱棣不顧滿朝文武的反對遷都到了北平。



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大肆營建紫禁城,宏偉的太極殿剛剛建成不久,就被雷擊引起大火,燒成一片灰燼。

出於負疚或彌補,朱棣五次御駕親征韃靼。有人說他是想深入蒙古腹地,尋找從始皇帝開始流傳下來,被蒙古貴族帶走的傳國玉璽,以此來證明他的皇位的正當性。

朱棣失望了,他死在了駕崩在第五次親征的回京途中。

戰爭生靈塗炭,最終流血犧牲的都是百姓。



第四巴掌:廢除丞相,百官無首,朝堂亂像叢生

朱元璋為了集權專制,以謀反罪屠戮了胡惟庸,廢除丞相制度,從此群臣無首。丞相一直是皇帝與百官之間的一個緩衝劑和潤滑油,可是這層作用被去掉了。

明朝的朝堂最是光怪陸離,滿朝的士大夫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爭論不休,大臣的“廷諫”“庭爭”成立一種傳統,蔚然成風。

那些飽讀詩書的迂腐士大夫,個個滿口仁義道德,一肚子男盜女娼。 皇帝跟大臣起了爭執,相持不下,命錦衣衛脫下褲子打大臣的屁股,簡直了!

糾結小事,必然大事上無法顧及,因此明朝中後期邊境狼煙四起,海上海盜橫行,社會危機日重。



第五巴掌:暴力反腐敗,錦衣衛特務橫行霸道

朱元璋在歷代君主中懲治貪官的力度是最重的,據記載,朱元璋當皇帝的這31年中,一共殺掉貪官汙吏將近15萬人

洪武十八年到二十八年,是朱元璋反腐的巔峰時期。由於誅戮過甚,兩浙、江西、兩廣和福建的行政官吏,竟沒有一個做到任期滿的,往往未及終考便遭到貶黜或殺頭。各省的驛道上,都幾乎被押送犯人的囚車堵路。

有些衙門,因為官吏被殺太多,沒有人辦公,朱元璋不得不讓犯罪官吏,戴著刑具上班。

殺到沒人替朝廷辦事,殺到衙門都空了,也是亙古未有的。



朱元璋為了實現反腐敗制度化,煞費苦心完善監察制度,要求官員到任熟讀《授職到任須知》,一條一條,一項一項,事無鉅細,不可謂,考慮不周。

洪武十五年,為了糾察百官朱元璋建立錦衣衛。從此特務橫行,濫施刑罰。他治下的百官幾乎都成了他案板上的肉,隨意砍剁、凌辱。

明太祖原想通過頒行“大誥”峻令,使臣民知畏而不敢輕犯,但實際上並未收到應有的效果。連朱元璋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犯若尋常”。

朱元璋重典懲治貪官,結果明朝兩百多年是貪汙腐敗依舊氾濫,而錦衣衛和掌了權的太監以著監察名義,橫行霸道,濫殺無辜,互相傾軋!

官場成了名副其實的角鬥場!

朱元璋就是形成這樣官場氣氛的"締造者"。



史學泰斗呂思勉在《中國簡史》裡這樣評價朱元璋:

明朝雖然驅逐胡元,把中國恢復過來,然而論其一代的政治,清明的時候,卻是很少的,這個推原起其始,亦可說是太祖詒謀不臧。太祖初定天下,即下詔禁止胡服胡語,把腥羶之俗掃除。所定製度,亦頗祥備。邊防的規模,亦是很遠的。然而專制的氣焰太盛,私天下之心太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