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月船失聯,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嗎?

5 個回答
立坤观察
2019-09-10

印度月船失聯,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嗎?大家好,立坤觀察為您帶來新鮮的國際資訊!

對於這個問題,立坤要說:印度月船失聯,確實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儘管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在9月8號說,他們已經確定了此前失去聯繫的著陸器具體位置,只是尚未與其建立通信連接。因此他認為儘管沒有最終登陸成功,但並不就此認為任務完全失敗。他還說,如果將成功標準和任務分割為幾個階段來看,至今月船二號已經完成90%以上的任務目標”。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個話多少都有自我安慰的意思,自信中吐露著酸楚。月船二號的最終目的就是登月表面成功,現在最終目的都沒有完成,還能叫90%任務目標實現了嗎?從印度發射月船二號的進程這一視角出發,在立坤看來,印度最起碼欠缺三點考慮,也可以說整個項目的運行存在三大風險。

印度月船失聯,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嗎?大家好,立坤觀察為您帶來新鮮的國際資訊!

對於這個問題,立坤要說:印度月船失聯,確實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儘管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在9月8號說,他們已經確定了此前失去聯繫的著陸器具體位置,只是尚未與其建立通信連接。因此他認為儘管沒有最終登陸成功,但並不就此認為任務完全失敗。他還說,如果將成功標準和任務分割為幾個階段來看,至今月船二號已經完成90%以上的任務目標”。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個話多少都有自我安慰的意思,自信中吐露著酸楚。月船二號的最終目的就是登月表面成功,現在最終目的都沒有完成,還能叫90%任務目標實現了嗎?從印度發射月船二號的進程這一視角出發,在立坤看來,印度最起碼欠缺三點考慮,也可以說整個項目的運行存在三大風險。

(月船二號起飛瞬間)


一、頻繁推遲發射的背後反映的是技術上的積累不夠。

不管是航天航空發射還是登陸月球,都是對一個國家科技積累、工業水平和經濟實力的全方位體現。就拿中國來說,在太空已經深耕多年。從火箭發射、變軌、設備分離,再到減速、登路,過程非常複雜。而太空環境,相對於我們熟悉的地球環境,又非常陌生。一系列動作的完成,需要每個環節確保不能出現一丁點差錯。而這些環節都存在著大量的技術壁壘,需要科研團隊一一攻克,小心求證,反覆試驗。說白了,這是國之大事,不是鬧著玩的。以色列今年初也進行了首個登月探測器“創世紀”號的發射,4月4日進入月球軌道,計劃11日進行登月。最終,探測器在啟動登路程序後,距離月球表面不足10公里處,主引擎突然失靈,導致探測器無法及時剎車。一個細微的問題導致滿盤皆輸。早在2008年10月22日,印度月船1號發射升空,原計劃將繞月飛行兩年。然而2009年8月,印度發現月船1號10年,印度的月球計劃遭遇第1次失敗。在第1次失敗的基礎上,印度就召集於把一輛月球車送達月球表面,由於多方面原因,從去年開始就因技術故障多次更改發射時間。可見技術積累的水平確實有限。

印度月船失聯,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嗎?大家好,立坤觀察為您帶來新鮮的國際資訊!

對於這個問題,立坤要說:印度月船失聯,確實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儘管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在9月8號說,他們已經確定了此前失去聯繫的著陸器具體位置,只是尚未與其建立通信連接。因此他認為儘管沒有最終登陸成功,但並不就此認為任務完全失敗。他還說,如果將成功標準和任務分割為幾個階段來看,至今月船二號已經完成90%以上的任務目標”。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個話多少都有自我安慰的意思,自信中吐露著酸楚。月船二號的最終目的就是登月表面成功,現在最終目的都沒有完成,還能叫90%任務目標實現了嗎?從印度發射月船二號的進程這一視角出發,在立坤看來,印度最起碼欠缺三點考慮,也可以說整個項目的運行存在三大風險。

(月船二號起飛瞬間)


一、頻繁推遲發射的背後反映的是技術上的積累不夠。

不管是航天航空發射還是登陸月球,都是對一個國家科技積累、工業水平和經濟實力的全方位體現。就拿中國來說,在太空已經深耕多年。從火箭發射、變軌、設備分離,再到減速、登路,過程非常複雜。而太空環境,相對於我們熟悉的地球環境,又非常陌生。一系列動作的完成,需要每個環節確保不能出現一丁點差錯。而這些環節都存在著大量的技術壁壘,需要科研團隊一一攻克,小心求證,反覆試驗。說白了,這是國之大事,不是鬧著玩的。以色列今年初也進行了首個登月探測器“創世紀”號的發射,4月4日進入月球軌道,計劃11日進行登月。最終,探測器在啟動登路程序後,距離月球表面不足10公里處,主引擎突然失靈,導致探測器無法及時剎車。一個細微的問題導致滿盤皆輸。早在2008年10月22日,印度月船1號發射升空,原計劃將繞月飛行兩年。然而2009年8月,印度發現月船1號10年,印度的月球計劃遭遇第1次失敗。在第1次失敗的基礎上,印度就召集於把一輛月球車送達月球表面,由於多方面原因,從去年開始就因技術故障多次更改發射時間。可見技術積累的水平確實有限。

(最終沒有完成目標的月船一號)

二、印度急於求成的心態不利於科研項目的順利進展。

此次印度在登錄火箭的設計上有三點可以體現印度的急功近利。一是把軌道器、著陸器和月球車打包在一起,對火箭和儀器設備過度銜接要求更高。二是集成了美國、俄羅斯英國的不同技術,技術融合風險較大。三是經過多次變軌,到達月球軌道後環行一週就急於著陸,儀器設備難道無法保持長期穩定?與印度相反,中國探月工程謀劃非常全面,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研究,後來又開展了深化論證工作,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才確定了中國整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發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實現月球探測衛星繞月飛行。第二步是發射月球軟著陸器,進行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第三步是在2020年之前進行月球樣品自動取樣並返回地球。與此同時,中國的衛星發射和空間站計劃都給探月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因此中國在航空領域的工程運作方面慎之又慎,從我國的月兔車及天宮1號的實際服役時間都比設計的時間要長的多,就能看出來中國航空產品的過硬程度。

印度月船失聯,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嗎?大家好,立坤觀察為您帶來新鮮的國際資訊!

對於這個問題,立坤要說:印度月船失聯,確實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儘管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在9月8號說,他們已經確定了此前失去聯繫的著陸器具體位置,只是尚未與其建立通信連接。因此他認為儘管沒有最終登陸成功,但並不就此認為任務完全失敗。他還說,如果將成功標準和任務分割為幾個階段來看,至今月船二號已經完成90%以上的任務目標”。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個話多少都有自我安慰的意思,自信中吐露著酸楚。月船二號的最終目的就是登月表面成功,現在最終目的都沒有完成,還能叫90%任務目標實現了嗎?從印度發射月船二號的進程這一視角出發,在立坤看來,印度最起碼欠缺三點考慮,也可以說整個項目的運行存在三大風險。

(月船二號起飛瞬間)


一、頻繁推遲發射的背後反映的是技術上的積累不夠。

不管是航天航空發射還是登陸月球,都是對一個國家科技積累、工業水平和經濟實力的全方位體現。就拿中國來說,在太空已經深耕多年。從火箭發射、變軌、設備分離,再到減速、登路,過程非常複雜。而太空環境,相對於我們熟悉的地球環境,又非常陌生。一系列動作的完成,需要每個環節確保不能出現一丁點差錯。而這些環節都存在著大量的技術壁壘,需要科研團隊一一攻克,小心求證,反覆試驗。說白了,這是國之大事,不是鬧著玩的。以色列今年初也進行了首個登月探測器“創世紀”號的發射,4月4日進入月球軌道,計劃11日進行登月。最終,探測器在啟動登路程序後,距離月球表面不足10公里處,主引擎突然失靈,導致探測器無法及時剎車。一個細微的問題導致滿盤皆輸。早在2008年10月22日,印度月船1號發射升空,原計劃將繞月飛行兩年。然而2009年8月,印度發現月船1號10年,印度的月球計劃遭遇第1次失敗。在第1次失敗的基礎上,印度就召集於把一輛月球車送達月球表面,由於多方面原因,從去年開始就因技術故障多次更改發射時間。可見技術積累的水平確實有限。

(最終沒有完成目標的月船一號)

二、印度急於求成的心態不利於科研項目的順利進展。

此次印度在登錄火箭的設計上有三點可以體現印度的急功近利。一是把軌道器、著陸器和月球車打包在一起,對火箭和儀器設備過度銜接要求更高。二是集成了美國、俄羅斯英國的不同技術,技術融合風險較大。三是經過多次變軌,到達月球軌道後環行一週就急於著陸,儀器設備難道無法保持長期穩定?與印度相反,中國探月工程謀劃非常全面,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研究,後來又開展了深化論證工作,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才確定了中國整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發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實現月球探測衛星繞月飛行。第二步是發射月球軟著陸器,進行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第三步是在2020年之前進行月球樣品自動取樣並返回地球。與此同時,中國的衛星發射和空間站計劃都給探月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因此中國在航空領域的工程運作方面慎之又慎,從我國的月兔車及天宮1號的實際服役時間都比設計的時間要長的多,就能看出來中國航空產品的過硬程度。

(月船二號火箭推力有限,需要多次變軌)

三、失敗是成功之母,不過航天發射還需謹慎小心,試錯的成本太大。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錯的,我們在科研的道路上,確實需要不斷的試錯,就像愛迪生髮明電燈一樣。但是,航天工程的失敗,不僅意味著科研方向的挫折,也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的損失,同時也意味著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喪失。這一項科研的失敗需要印度從頭來過,這無疑是對印度科研經濟社會的沉重打擊。因此像航空航天之類重大的科研項目,我們不但需要100%的努力,還要有100%的謹慎、認真和耐心。正所謂國家大事,不可不察也。以色列的創世紀號登月項目耗資一個億美元。據稱此次印度月船二號耗資1.4億美元。兩個飛船都以最終的失敗告終,等到月船3號的時候,真的必須要慎之又慎了。

印度月船失聯,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嗎?大家好,立坤觀察為您帶來新鮮的國際資訊!

對於這個問題,立坤要說:印度月船失聯,確實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儘管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主席在9月8號說,他們已經確定了此前失去聯繫的著陸器具體位置,只是尚未與其建立通信連接。因此他認為儘管沒有最終登陸成功,但並不就此認為任務完全失敗。他還說,如果將成功標準和任務分割為幾個階段來看,至今月船二號已經完成90%以上的任務目標”。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個話多少都有自我安慰的意思,自信中吐露著酸楚。月船二號的最終目的就是登月表面成功,現在最終目的都沒有完成,還能叫90%任務目標實現了嗎?從印度發射月船二號的進程這一視角出發,在立坤看來,印度最起碼欠缺三點考慮,也可以說整個項目的運行存在三大風險。

(月船二號起飛瞬間)


一、頻繁推遲發射的背後反映的是技術上的積累不夠。

不管是航天航空發射還是登陸月球,都是對一個國家科技積累、工業水平和經濟實力的全方位體現。就拿中國來說,在太空已經深耕多年。從火箭發射、變軌、設備分離,再到減速、登路,過程非常複雜。而太空環境,相對於我們熟悉的地球環境,又非常陌生。一系列動作的完成,需要每個環節確保不能出現一丁點差錯。而這些環節都存在著大量的技術壁壘,需要科研團隊一一攻克,小心求證,反覆試驗。說白了,這是國之大事,不是鬧著玩的。以色列今年初也進行了首個登月探測器“創世紀”號的發射,4月4日進入月球軌道,計劃11日進行登月。最終,探測器在啟動登路程序後,距離月球表面不足10公里處,主引擎突然失靈,導致探測器無法及時剎車。一個細微的問題導致滿盤皆輸。早在2008年10月22日,印度月船1號發射升空,原計劃將繞月飛行兩年。然而2009年8月,印度發現月船1號10年,印度的月球計劃遭遇第1次失敗。在第1次失敗的基礎上,印度就召集於把一輛月球車送達月球表面,由於多方面原因,從去年開始就因技術故障多次更改發射時間。可見技術積累的水平確實有限。

(最終沒有完成目標的月船一號)

二、印度急於求成的心態不利於科研項目的順利進展。

此次印度在登錄火箭的設計上有三點可以體現印度的急功近利。一是把軌道器、著陸器和月球車打包在一起,對火箭和儀器設備過度銜接要求更高。二是集成了美國、俄羅斯英國的不同技術,技術融合風險較大。三是經過多次變軌,到達月球軌道後環行一週就急於著陸,儀器設備難道無法保持長期穩定?與印度相反,中國探月工程謀劃非常全面,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早在1994年就進行了探月活動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衛星的技術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衛星關鍵技術研究,後來又開展了深化論證工作,經過10年的醞釀,最終才確定了中國整個探月工程三步走戰略。第一步是發射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實現月球探測衛星繞月飛行。第二步是發射月球軟著陸器,進行月球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測。第三步是在2020年之前進行月球樣品自動取樣並返回地球。與此同時,中國的衛星發射和空間站計劃都給探月工程提供了技術支撐。因此中國在航空領域的工程運作方面慎之又慎,從我國的月兔車及天宮1號的實際服役時間都比設計的時間要長的多,就能看出來中國航空產品的過硬程度。

(月船二號火箭推力有限,需要多次變軌)

三、失敗是成功之母,不過航天發射還需謹慎小心,試錯的成本太大。

失敗是成功之母,不錯的,我們在科研的道路上,確實需要不斷的試錯,就像愛迪生髮明電燈一樣。但是,航天工程的失敗,不僅意味著科研方向的挫折,也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效益的損失,同時也意味著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的喪失。這一項科研的失敗需要印度從頭來過,這無疑是對印度科研經濟社會的沉重打擊。因此像航空航天之類重大的科研項目,我們不但需要100%的努力,還要有100%的謹慎、認真和耐心。正所謂國家大事,不可不察也。以色列的創世紀號登月項目耗資一個億美元。據稱此次印度月船二號耗資1.4億美元。兩個飛船都以最終的失敗告終,等到月船3號的時候,真的必須要慎之又慎了。

(印度月船二號監測中心)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不管怎麼說失敗總是能夠讓人汲取教訓,獲得經驗。縱觀印度的登月嘗試,也標明瞭印度掌握了不少的技術力量。有一幫人才在努力做事,這就是難能可貴的事情。只是希望下次印度能在科技道路上,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謹慎。

大写的人
2019-09-10

在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二號”釋放的著陸器7日嘗試在月球南極區域著陸前,印度媒體集體發出歡呼:“我們將緊隨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成為第四太空強國!然而當地時間7日凌晨2:15(北京時間7日凌晨4:45)左右,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RSO)宣佈,印度“月船2號”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里的時候失去了信號。這意味著印度歷史上首次月球軟著陸任務以失敗告終。怎麼看待這次失敗呢?

 

第一:印度航天發展現狀

 

印度於1962年開始探索航天領域,在邁入21世紀之後,印度在航天領域已經躋身進入了大國俱樂部之列。

在進入新世紀以來,印度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有二。一是2008年10月的“月船-1”號探月工程,月船-1號探測器於次月在月球表面成功實現硬著陸,印度也由此成為了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第4個在月球上留下印記的國家。

而在2013年11月,印度又發起了史上首次火星探測工程“Mangalyaan”該探測器於2014年9月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由此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之後第4個涉足火星的國家。值得一提的是,整個Mangalyaan工程僅耗資45億盧比(約合6500萬美元),是人類迄今為止耗費最低的火星探測項目。

 

最近(2019年7月22日),印度又成功發射了“月船-2”探測器,只是功虧一簣。

 

此外,印度還計劃在2022年或更早之前開展印度史上的首次載人航天任務——Gaganyaan。Gaganyaan號飛船預計將攜3個印度航天員抵達近地軌道並停留7天。Gaganyaan項目如能獲得成功,那麼印度將成為繼俄美中之後第4個成功實現“飛天夢”的國家。另外,印度還打算在2030年之前建立自己的20噸級宇宙空間站。

 

正式啟動載人航天計劃、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月球……不得不承認當今的印度航天早已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

 

二:此次發射點評

 

印度成功發射“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此次發射任務包括繞月觀測和在月球南極著陸,收集水冰、岩石和土壤數據。 8月14日,“月船2號”成功進行了一次變軌操作,隨後探測器進入了月球轉移軌道。  8月21日,“月船2號”回傳首張其拍攝的月球照片  。9月2日“月船2號”探測器攜帶的著陸器當天下午與軌道器成功分離,開始朝月球表面飛行。 9月7日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里的時候墜落。

《紐約時報》稱,“雖然印度沒有在第一次嘗試中成功軟著陸,但它的嘗試突顯出其工程實力和數十年的太空發展,與它的全球雄心是結合在一起的。”

三:登月失敗評論

在印度發展航空航天的征途中,一直都有著外國技術的身影,早期其火箭和火箭發動機的開發是在與法國航天機構的密切合作下進行的;月船2號”的月球降落艙由俄羅斯航天機構提供,登月機器人則由印俄雙方聯合研製。據悉,這一次“月船2號”登月是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深空網絡通信為登陸器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之間提供登陸控制信息。正是NASA的深空網絡通信馬德里站與印度月球艙通信突然中斷,導致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與“月船2號”失聯,“月船2號”也就失去了控制墜毀在了月球表面。可以看到,航空航天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核心技術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裡,發展過程中必然要走彎路。

這次失敗之後,印度打算在未來的落月計劃中尋求國際合作。《印度時報》稱,印度計劃於2023年與日本合作登月。其中日本提供運載火箭和月球車,印度則提供著陸器。看來印度已經意識到自身實力不能支撐自己快速“超中趕美”的雄心。印度作為南亞大陸的新興發展中大國,想通過航天的發展提升大國形象,實現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後第四個實現在月球“軟著陸”的國家的目標。在這裡只想說步子邁太大隻會扯傷自己,印度航天要走的路還很長。


在印度月球探測器“月船二號”釋放的著陸器7日嘗試在月球南極區域著陸前,印度媒體集體發出歡呼:“我們將緊隨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成為第四太空強國!然而當地時間7日凌晨2:15(北京時間7日凌晨4:45)左右,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RSO)宣佈,印度“月船2號”著陸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里的時候失去了信號。這意味著印度歷史上首次月球軟著陸任務以失敗告終。怎麼看待這次失敗呢?

 

第一:印度航天發展現狀

 

印度於1962年開始探索航天領域,在邁入21世紀之後,印度在航天領域已經躋身進入了大國俱樂部之列。

在進入新世紀以來,印度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最重大的成就有二。一是2008年10月的“月船-1”號探月工程,月船-1號探測器於次月在月球表面成功實現硬著陸,印度也由此成為了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第4個在月球上留下印記的國家。

而在2013年11月,印度又發起了史上首次火星探測工程“Mangalyaan”該探測器於2014年9月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印度由此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之後第4個涉足火星的國家。值得一提的是,整個Mangalyaan工程僅耗資45億盧比(約合6500萬美元),是人類迄今為止耗費最低的火星探測項目。

 

最近(2019年7月22日),印度又成功發射了“月船-2”探測器,只是功虧一簣。

 

此外,印度還計劃在2022年或更早之前開展印度史上的首次載人航天任務——Gaganyaan。Gaganyaan號飛船預計將攜3個印度航天員抵達近地軌道並停留7天。Gaganyaan項目如能獲得成功,那麼印度將成為繼俄美中之後第4個成功實現“飛天夢”的國家。另外,印度還打算在2030年之前建立自己的20噸級宇宙空間站。

 

正式啟動載人航天計劃、向火星發射探測器、探測月球……不得不承認當今的印度航天早已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

 

二:此次發射點評

 

印度成功發射“月船2號”月球探測器,此次發射任務包括繞月觀測和在月球南極著陸,收集水冰、岩石和土壤數據。 8月14日,“月船2號”成功進行了一次變軌操作,隨後探測器進入了月球轉移軌道。  8月21日,“月船2號”回傳首張其拍攝的月球照片  。9月2日“月船2號”探測器攜帶的著陸器當天下午與軌道器成功分離,開始朝月球表面飛行。 9月7日晨在距離月球表面2.1公里的時候墜落。

《紐約時報》稱,“雖然印度沒有在第一次嘗試中成功軟著陸,但它的嘗試突顯出其工程實力和數十年的太空發展,與它的全球雄心是結合在一起的。”

三:登月失敗評論

在印度發展航空航天的征途中,一直都有著外國技術的身影,早期其火箭和火箭發動機的開發是在與法國航天機構的密切合作下進行的;月船2號”的月球降落艙由俄羅斯航天機構提供,登月機器人則由印俄雙方聯合研製。據悉,這一次“月船2號”登月是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深空網絡通信為登陸器與印度空間研究組織之間提供登陸控制信息。正是NASA的深空網絡通信馬德里站與印度月球艙通信突然中斷,導致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與“月船2號”失聯,“月船2號”也就失去了控制墜毀在了月球表面。可以看到,航空航天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核心技術如果不掌握在自己手裡,發展過程中必然要走彎路。

這次失敗之後,印度打算在未來的落月計劃中尋求國際合作。《印度時報》稱,印度計劃於2023年與日本合作登月。其中日本提供運載火箭和月球車,印度則提供著陸器。看來印度已經意識到自身實力不能支撐自己快速“超中趕美”的雄心。印度作為南亞大陸的新興發展中大國,想通過航天的發展提升大國形象,實現成為繼美國、俄羅斯、中國之後第四個實現在月球“軟著陸”的國家的目標。在這裡只想說步子邁太大隻會扯傷自己,印度航天要走的路還很長。


宗教知识达人
2019-09-10

印度月船失聯,是心急想吃熱豆腐,相中國比,趕超中國,成為世界大國,是其核心思想,如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樣的雄心沒有錯。中國多年前也提出過趕英超美的決心。印度空間技術進步有目共睹。當然印度人做事與中國人相比,嚴謹方面差了許多,中國人做事,99%把握,仍要試驗,爭取做到100%成功。印度人個人觀點,60%成功率就敢發射。發射出現問題,幾天後就重新發射,就說明其極不嚴謹。這並不是說印度人不好,敢想敢幹,勇往直興勇往直前,恰恰是中國人缺乏的。美國硅谷被印度人統治,不是中國人不行,而是中國人含蓄內斂造成的。不要妄自菲薄印度人,他們也有閃光點。

刘衍泰
2019-09-10

印度曾想在多個航天領域超越中國,但現實很殘酷!月船2號登月失聯墮毀計劃失敗。對比中國印度有很多得天獨厚獲得外界援助優勢。包括俄羅斯及以色列等國。但航天技術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印度度的軟件芯片較比發達,但相配套的工業製造系統並不完善。很多都買自西方國家。印度民族性格過於好高騖遠誇誇其談。這和中國人的謙遜踏實不外露傳統文化素養相距甚遠。印度自制航母維克蘭特號製作二十多年幾次宣佈完工之後,又復工至今都沒能製成便可見一斑!印度常被西方國家美國甚至俄羅斯拿來圍堵中國的一張王牌。印度社會民主普選議會制度常被宣傳成功對比中國體制。但新中國七十年國家實力飛躍鉅變,正好反證印度的西方體制的不足與缺陷。實踐證明中國是一條成功復興之路!

宇宙时空联盟
2019-09-10

當然不是!

我猜這很可能是印度發射這個月球著陸器玩意之前沒去相關管理部門申請必要的審批手續,結果肯定玩完了!

這就叫印度發射月球著陸器又沒辦理好必要的合法審批手續的必然後果吧!

因為當今全球只有中國大陸發射月球登陸器均不必事先向導演提交申請文件進行審批,除此之外任何國家要想發射月球登陸器均需要事先向導演提交正式申請文件,否則未經導演審查批准的月球登陸器必被人為摧毀了.這也足夠證明了當今導演對於中國航天科技的發展支持力度是屬於全球中最大支持的舉措有多麼優惠了=在航天科技發展方面中國享有全球最惠國待遇!

相關推薦

推薦中...